專利名稱:帶扣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三向皮帶并用來固定入體等的帶扣。
通常,安裝在三向皮帶的各聯(lián)接端部上的帶扣包括一對插頭和一供該對插頭插入和嚙合的插座。插座里形成有一具有預定形狀的通孔。一使嚙合的帶扣彈性變形以便分離的控制部分形成于插座里??刂撇糠忠惑w形成于一鉸接部分的末端,該鉸接部分就是一體形成于插座上的彈性部分。
通過將插頭插入插座的插入孔里,以及對抗嚙合時產(chǎn)生的彈性力推動插頭,可有效地實現(xiàn)這種帶扣的嚙合操作。為了將插頭拉出插座,推動如插座的鎖定取消按鈕之類的控制部分。這樣,插頭和插座嚙合部分之間的嚙合被解開,使成對的插頭可以脫離插座。
在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由于諸如插座的鎖定取消按鈕之類的控制部分具有懸臂結(jié)構(gòu),其中控制部分是通過與插座成一體的鉸接部分形成的,從而不能獲得足夠的彈性強度。這樣,衣服或其它東西可能被夾在鎖定取消按鈕定位的通孔里,從而鎖定取消按鈕可能脫出和斷裂。此外,在推動控制部分時的移動是不等的,在遠離鉸接部分的地方移動較大。因此,一對插頭中的具有較大移動的一個插頭的嚙合較早分離。結(jié)果,在分離時可能有一前一后的感覺。
日本專利申請未公開第8-89314號公布了一種帶扣,其中,控制片的移動是相等的。在這種帶扣里,一諸如控制部分的鎖定件與插座是分離的。成對角向下突出的兩彈性腳部分形成于鎖定件的底面上,以便緊靠插座底面的內(nèi)側(cè),而鎖定件可受到支承,以便突出和下降移動。在這種帶扣里,鎖定件的兩側(cè)可通過一對彈性腳部分而均衡移動。
然而,由于與插頭嚙合的嚙合部分與鎖定件一體形成,如果在彈性腳部分上發(fā)生“磨損”等情況,插頭和插座之間的牢固穩(wěn)定的嚙合將受到損害。此外,由于嚙合部分從鎖定件的相對側(cè)突出,因此鎖定件本身比插座的通孔大。這樣,組裝時,鎖定件需要插入插入孔,使彈性腳部分彈性變形,從而降低了操作效率。
本發(fā)明完善了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因此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簡單結(jié)構(gòu)的帶扣,以便增加組裝操作的效率和理想的可操作性,其中,插頭與插座可靠嚙合。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按照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帶扣,它包括一對分別安裝在一對皮帶端部的插頭,一安裝在另一皮帶端部的插座,形成于各插頭底部上的皮帶固定部分,自皮帶固定部分上突出以便插入插座的平舌,形成于各平舌末端部上的嚙合部分,一對形成于插座上的、貫穿該插座并互相面對的、供平舌分別插入的插入部分,形成于插入部分里的、與插頭的嚙合部分嚙合的固定的被嚙合部分,以及形成于被嚙合部分之間的、使嚙合部分移動、從而使嚙合部分與被嚙合部分分離的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與插座分開形成并包括自插座一工作孔的外表面露出的控制片,一體形成于控制片后表面上的推動部分,以及可鎖定在插座里以防止與插座分離的鎖定部分。一向插座的后側(cè)延伸的彈性部分形成于控制片上,使彈性部分的末端緊靠插座,從而向插座外側(cè)偏壓控制片。一對彈性部分相對控制片對稱形成。
引導一對彈性部分相對側(cè)的一對引導壁形成于插座的后表面上,供彈性部分的末端靠接、并是傾斜的以使彈性部分彈性變形的接觸表面形成于一對引導壁之間。彈性部分可形成于插座的后表面上。在這種情況下,引導壁和接觸表面形成于控制片上。
鎖定部分向插座的后側(cè)延伸,一通孔形成于插座的后表面上,與該通孔配合使用的鎖定部分可以自由地突出與陷入,且鎖定部分形成為可鎖定在通孔的內(nèi)側(cè)面上。
在本發(fā)明的帶扣里,由于控制部分是與插座分開形成的,因此將控制部分從上插入插座的工作孔里就可將控制部分安裝在插座里。用來操縱控制部分的彈性部分和在插頭與插座嚙合時的彈性嚙合是由不同的結(jié)構(gòu)分別形成的。由于彈性部分對稱地形成于控制片上,當推壓控制片時發(fā)生的移動是均衡的,而一對插頭上的平舌基本上在同一個力的作用下被同時推動和同樣彈性變形。接著,各平舌上的嚙合部分與準備分離的插座上的被嚙合部分分離。此時,由于平舌的末端部被控制部分的推動部分推動,從而將插頭推向插座外側(cè),使一對插頭基本上同時脫離插座。
圖1是本發(fā)明帶扣的一實施例中的一插座的局部切開的立體圖;圖2是帶扣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3是帶扣的一實施例中的互相聯(lián)接的插頭和插座的平面圖;圖4是沿圖3中的A-A線的剖視圖;圖5是沿圖3中的B-B線的剖視圖;圖6是帶扣的一實施例中的插座的前視圖;圖7是沿圖6中的C-C線的剖視圖;圖8是沿圖6中的D-D線的剖視圖;圖9是帶扣的一實施例中的插座的右視圖;圖10是帶扣的一實施例中的插座的后視圖;圖11是帶扣的一實施例中的控制部分的前視圖;圖12是帶扣的一實施例中的控制部分的仰視圖13是帶扣的一實施例中的控制部分的右視圖。
現(xiàn)將按照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該實施例中的帶扣用作汽車或類似設備上的安全帶,以便固定人體。如圖3所示,帶扣包括一對用樹脂制造的插頭10和一個用樹脂制造的插座20,一對插頭10分別安裝在三向支承帶中的一對皮帶2的末端上,而插座20安裝在另一條皮帶4上,插頭10插入插座20中并與插座20聯(lián)接在一起。參看圖2,各插頭10上一體形成有從皮帶固定部分12上突出并在插頭10底部上的平舌14,以及沿在平舌14的兩側(cè)部分上的槽口部分15突出的一對支承部分17。
一對嚙合部分16形成于各平舌14末端部的上表面,并從相對兩側(cè)向平舌14的中心部分延伸預定的長度,各嚙合部分16具有一上表面16a和一嚙合面16b,上表面16a在垂直于平舌14突出方向的方向上向上略微突出并沿平舌14插入插座20的方向下傾,而嚙合面16b與上表面16a連接并形成于平舌14的底端部側(cè)。一對嚙合部分16的上表面16a象一楔形物沿插入方向下傾,而嚙合面16b從上表面一側(cè)向平舌14的末端部下傾。在一對嚙合部分16之間形成有一與嚙合部分16的上表面基本平行并距平舌14的末端部有一預定距離的斜面19。
在平舌14相對兩側(cè)上的各支承部分17的中心部分上形成有狹長的凹槽部分18。支承部分17在垂直于插入方向上的寬度和高度基本上等于下面將介紹的插座20的插入部分22的間隙的寬度和高度。在各支承部分17的后表面上還形成有附圖上未畫出的凹進槽,它們在插入時作為導向插座的滑動部分。在平舌14的后表面上靠近相對兩側(cè)處、在平舌14的底端部和皮帶固定部分12之間的界面部分上形成有一對用來加強的三角肋14c。
各插頭10的皮帶固定部分12(例如)相對皮帶的延伸方向朝插座20的后表面下傾23度。各插頭10的皮帶固定部分12上形成有一固定孔12a和一夾持部分13,皮帶2的末端部插入固定孔12a,而夾持部分13可在固定孔12a的預定范圍內(nèi)往復運動和擺動。夾持部分13的相對兩端部13a與形成于固定孔12a側(cè)表面上的伸長孔12c松配合。夾持部分13的相對兩端部13a的尺寸使其能夠在伸長孔12c的預定距離內(nèi)往復移動,且其橫截面為橢圓形,從而能夠在伸長孔12c內(nèi)擺動預定角度。固定孔12a在皮帶2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部形成有鋸齒狀部分12b,以便咬住皮帶2。夾持部分13面向鋸齒狀部分12b的端面和另一端面上也形成有類似的鋸齒狀部分13b。
如圖1、6至10等等所示,插座12呈扁平和中空的形狀。插座20的中空部分是供插頭10使用的插入部分22。在插入部分22的后側(cè)內(nèi)表面上形成有沿插頭10的平舌14插入方向延伸的、作為引導插頭10的引導部分的引導突條23。在插座20的中心部分上形成有放置控制部分24的工作孔21??刂撇糠?4與插座20是分開的,它將在下面介紹。在插入部分22的內(nèi)表面上還形成有兩對被嚙合部分26,它們從插座20前側(cè)內(nèi)表面上突出,它們可與各插頭10上的一對嚙合部分16嚙合。上述兩對被嚙合部分26成對地互相面對。被嚙合部分26固定在插座20的插入部分22上,但被嚙合部分26在插頭10插入插入部分22的方向上互相不重疊,如圖6所示。此外,各被嚙合部分26上形成有斜面26a,斜面26a沿插入方向成對角地向后側(cè)傾斜并與各嚙合部分16上表面16a的形狀對應。各被嚙合部分26上還形成有一嚙合面26b,嚙合面26b與各嚙合部分16上的嚙合面16b的形狀對應,并沿插頭10的插入方向自垂直于插入方向的一個平面傾斜一小角度。
用來安裝皮帶4的皮帶固定部分28形成于插座20的一側(cè)面,該側(cè)面在垂直于插頭插入插入部分22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在插座20的后側(cè)形成有一矩形通孔30,下面將要介紹的控制部分24的鎖定部分27與其配合,并可自由地進出。環(huán)繞著通孔30的周邊形成有保護壁32,且保護壁32從插座20的外側(cè)突出。被鎖定部分34分別形成于通孔30上的、垂直于插頭插入方向的端部邊緣上,并從通孔30的內(nèi)側(cè)面上向內(nèi)突出。在插座20的內(nèi)表面上,各對引導壁36形成于通孔30上的、與插頭的插入方向平行的端部邊緣上,并向離開通孔30的方向延伸。在成對的引導壁36之間形成有接觸表面38,接觸表面38在通孔30一側(cè)具有與引導壁36相同的高度,而在離開通孔30延伸的方向上下傾。
安裝在插座20的工作孔21里的控制部分24包括一暴露于工作孔21的平板形控制片24a,如圖11和12所示。推動部分24b一體形成于控制片24a的后側(cè),以便向下推動一對插頭10的平舌14。推動部分24b與插頭10的插入方向平行,且一對推動部分24b緊貼平舌14的斜面19。推動部分24b的各相對端部面向一對平舌14。此外,在該對推動部分24b之間還一體形成有具有一對L形部分27a的鎖定部分27。L形部分27a的末端沿平行于插頭10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突出。
在控制片24a的后側(cè)還分別形成有略在推動部分24b外側(cè)的彈性部分25。如圖13所示,彈性部分25是一塊板,它們的橫截面象橢圓形并沿平行于推動部分24b的方向伸長,而且它們基本上沿垂直于控制片24a的方向突出。兩彈性部分25的末端沿互相分離的方向略微彎曲。
下面將介紹實施例中的帶扣的制造方法。首先,插頭10是利用已知的注射成型法與夾持部分13同時模制而成。將活動型芯置于各伸長孔12c和夾持部分13的各相對端部13a之間的間隙部分里,由此在模制后,夾持部分13與插頭10分離。插座20也是用已知的注射成型法模制而成的,其中,用來形成插入部分22的一對活動型芯在插入部分的相對兩側(cè)形成開口部分,在各活動型芯的末端處形成被嚙合部分26。與此同時,由于被嚙合部分26相間地位于用來形成插入部分22的一對活動型芯的滑動方向上,因此從插入部分內(nèi)側(cè)突出的被嚙合部分26通過活動型芯向左和向右的一次滑動就可形成。這樣,具有簡單形狀的被嚙合部分26可方便地形成。
控制部分24也是通過已知的注射成型法模制而成的。通過從上向下將控制部分24推入插座20的工作孔21里使控制部分24配合安裝在插座20里,而從控制部分24上突出的鎖定部分27上的L形部分27a與在插座20的通孔30內(nèi)表面上的被鎖定部分34嚙合。此時,控制部分24上的一對彈性部分25緊貼插座20上的接觸表面38,使彈性部分25受到推力并向兩側(cè)彈性變形,從而使彈性部分25向相對側(cè)伸展。結(jié)果,給彈性部分25提供了一個自插座20的工作孔21向外的偏壓力。
下面將介紹本實施例的帶扣的使用方法。為了將插頭10安裝在插座20里,如圖2所示,將平舌14插入插入部分的插入孔里。此時,支承部分17后表面上的凹進槽由插入部分22里的突條23引導,從而允許平舌14平穩(wěn)地插入插入部分22。接著,平舌14上的嚙合部分16緊貼被嚙合部分26。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繼續(xù)推動插頭10,嚙合部分16的上表面16a將沿著被嚙合部分26的斜面26a被下推。如果再推動插頭10,嚙合部分16將越過被嚙合部分26,使嚙合面16b面向嚙合面26b,從而如圖4所示完成嚙合。這種嚙合是通過嚙合部分16相對被嚙合部分26的暫時的和彈性的移動實現(xiàn)的。因此,一對插頭10可與插座20分別地和可靠地嚙合?;ハ鄧Ш系牟孱^10和插座20可得到牢固穩(wěn)定的維持,因為插頭10是通過支承部分17固定在插座20上的。
為了分開這種聯(lián)接,推動控制部分24上的控制片24a,推動部分24b將推動平舌14的末端部,由此使平舌14向后側(cè)彈性變形。這時,由于推動部分24b的傾斜部分與平舌14的末端部彈性接觸,將有一股使插頭10脫離插入部分22的力作用在插頭10上。這樣,嚙合部分16和被嚙合部分26分離,并由此推動插頭10離開插座20。由于推動部分24b面向平舌14的末端部,因此推動控制片24a將使一對插頭10的嚙合同時分離并同時向外推動該對插頭10。
安裝在本實施例的插頭10上的皮帶2卷繞在夾持部分13上并可靠地保持在皮帶固定部分12的固定孔12a和夾持部分13之間。此時,如果拉動皮帶2的底端部一側(cè),一個力矩作用在夾持部分13上,從而使夾持部分13的銳角部分抵頂在固定孔12a的內(nèi)壁面上,而皮帶固定部分12和夾持部分13上的鋸齒形部分12b和13b將利用上述力矩夾持皮帶2,從而進一步可靠地固定皮帶2。特別是,即使沿固定部分12的另一方向向皮帶固定部分12的后表面一側(cè)拉動皮帶2,皮帶2也不會被拉出,因為在皮帶2張力的作用下有一股力作用在夾持部分13上,而該股力在將皮帶2夾持在夾持部分13和固定孔12a的一側(cè)面之間的方向上。
按照本實施例的帶扣,可通過將控制片24a插入和推入插座20的工作孔21里簡單操作將控制部分24安裝在插座20里。因此,這種操作可在短時間內(nèi)有效進行。此外,由于控制部分24與插座20是互相分離的,因此可將帶扣制成容易操作的結(jié)構(gòu)??刂撇糠?4可用帶有與插座20不同顏色的材料模制,且可給控制部分24提供適當?shù)墓δ堋S捎谂c插頭10的嚙合部分16嚙合的被嚙合部分26是與插座20一體形成的,以及插頭10是通過支承部分17固定在插座20里的,因此插頭的嚙合不受“磨損”的影響,而這種磨損可能在控制片24的彈性部分25上發(fā)生,這樣,插頭10能與插座20可靠嚙合。
當向下推動控制片24a時,它均衡下降而不會傾斜。因此,基本上同時并以相同的力推動一對插頭10上的平舌14。由于一對插頭10基本上同時脫離插座20,因此這種帶扣具有理想的操作性能和非常容易使用。此外,由于兩個彈性部分25互相對稱設置,因此可獲得相等的和足夠的在推動方向上的強度。還有,由于保護壁32形成于插座20的通孔30的周邊上并向外突出,因此,即使控制部分24的鎖定部分27突出于插座20的外側(cè),彈性部分25也不會夾住衣服或手指,故帶扣是安全的。由于控制片24a在插座20表面的略微下面,故不能從插座20的工作孔21里取下控制片24a。通過將控制片24a插入插座20工作孔21的簡單操作就可將控制部分24安裝在插座20里。因此,這種操作可在短時間內(nèi)有效完成。
本發(fā)明的帶扣不限于上述實施例,例如,平舌相對于皮帶固定部分可是剛性的,而支承部分可是彈性的。在這種情況下,當插頭插入插座時,支承部分彈性變形,而插頭插入并在插入同時擺動。此外,可適當確定彈性部分、接觸表面和引導壁的形狀,并可在任何位置上形成,只要不妨礙插頭和插座的嚙合,而控制部分具有兩端支承結(jié)構(gòu)。形成于控制部分上的彈性部分可形成于插座,而形成于插座上的接觸表面可形成于控制部分。例如,彈性部分可從插座底面內(nèi)側(cè)向控制片方向突出,而接觸表面可形成于控制片的后表面上。此外,如果推壓控制片是為了分離插頭和插座之間的嚙合,以及控制片是均衡移動而沒有傾斜,彈性部分的數(shù)量可適當改變。
在本發(fā)明的帶扣里,控制部分是與插座分別制成的,由此改進了組件性能和可操作性。特別是,由于被嚙合部分形成于插座的一側(cè)內(nèi)表面上,使保持插頭的力和保持控制部分的彈性力可分別設置。因此,即使有一個力受到損害,其它力也不會受到影響,從而提供了一種安全的帶扣。此外,由于控制部分與插座是分開的并在尺寸上可以較小,因此通過將控制部分從上面插入插座的工作孔里就可將控制部分安裝在插座里。
由于控制部分上的成對的彈性部分是互相對稱形成的,因此當下推控制片時,它均衡下降而不會傾斜。成對的插頭基本上是在同一力的作用下同時被推動,因此基本上使插頭與插座同時分離。由于成對的插頭基本上是在同一力的作用下同時被推動并基本上同時脫離插座,因此這種帶扣具有理想的可操作性。
此外,由于突出的保護壁形成于插座的后表面上,因此即使控制部分的鎖定部分由于推動控制部分而向后表面突出,鎖定部分也不會被任何東西鉤住,故這種帶扣是安全的。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帶扣,包括一對分別安裝在一對皮帶(2)端部的插頭(10),一安裝在另一皮帶(4)端部的插座(20),形成于所述各插頭(10)底部上的皮帶固定部分(12),自所述各皮帶固定部分(12)上突出以便插入所述插座(20)的平舌(14),形成于所述各平舌(14)末端部上的嚙合部分(16),形成于所述插座(20)上的、貫穿所述插座并互相面對的、供所述平舌(14)分別插入的插入部分(22),形成于所述插入部分(22)里的、與所述插頭(10)的所述嚙合部分(16)嚙合的固定的被嚙合部分(26),以及形成于所述被嚙合部分(26)之間的、使所述嚙合部分(16)移動、從而使所述嚙合部分(16)與所述被嚙合部分(26)分離的控制部分(24);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分(24)與所述插座(20)分開形成并包括自所述插座(20)一工作孔(21)的外表面露出的控制片(24a),一體形成于所述控制片(24a)后表面上的推動部分(24b),以及一可鎖定在所述插座(20)里以防止與所述插座(20)分離的一鎖定部分(27);在所述控制片(24a)和所述插座(20)之一上形成一彈性部分(25),以便緊靠所述控制片(24a)和所述插座(20)之另一個上,從而向外偏壓所述控制部分(24)。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帶扣,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彈性部分(25)相對所述控制片(24a)對稱設置,供所述彈性部分(25)的末端靠接、并是傾斜的以使所述彈性部分(25)彈性變形的接觸表面(38)形成于與所述一對彈性部分(25)鄰接的部分處。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帶扣,其特征在于,引導所述各彈性部分(25)相對側(cè)的一對引導壁(36)形成于所述各接觸表面(38)的相對側(cè)面上。
4.如權(quán)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帶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部分(27)向所述插座的后側(cè)延伸,一供所述鎖定部分(27)插入的通孔(30)形成于所述插座(20)的后表面上,而所述鎖定部分(27)可鎖定在所述通孔(30)的內(nèi)側(cè)面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簡單結(jié)構(gòu)的帶扣,該帶扣包括一對插頭(10)和一插座(20)。各插頭具有一皮帶固定部分(12),一平舌(14),以及一嚙合部分(16)。插座(20)具有供平舌插入的插入部分(22),與嚙合部分嚙合的被嚙合部分(26)。還包括一與插座分開形成的、使嚙合部分與被嚙合部分分離的控制部分(24)??刂撇糠职刂破?24a),推動部分(24b),彈性部分(25),以及一鎖定部分(27)。
文檔編號A44B11/26GK1233440SQ99105370
公開日1999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8年4月30日
發(fā)明者上原亮一郎 申請人:Ykk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