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的是一種藥物,具體地說是一種與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制劑。本發(fā)明還涉及這種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對乙肝的治療尚無特效的藥物,通常采用的治療方法與藥物包括1、保肝藥物,實際上“保肝”治療的效果尚待商榷,而肝臟又易受到藥物的損害。2、抗病毒藥物,如干擾素等,其療效較差,且副作用大,停藥后及易反彈,且藥物價格昂貴,治療成本高。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這種中藥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每1000份產(chǎn)品由茵陳30-60份、敗醬草25-50份、龍膽草20-40份、白茅根20-40份、白芍20-40份、大黃20-40份、旱蓮草15-30份、牛膝15-30份、當歸20-40份、白術(shù)15-30份、文術(shù)15-30份、黨參20-40份、鱉甲15-30份、黃芪30-60份、山楂20-40份、穿山甲10-20份、陳皮20-40份、柴胡15-30份、茯苓15-30份、公英20-40份、黃精20-40份、甘草15-30份和山梔子20-40份制成。
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是采用這樣的方法來制作的按照每1000份產(chǎn)品茵陳30-60份、敗醬草25-50份、龍膽草20-40份、白茅根20-40份、白芍20-40份、大黃20-40份、旱蓮草15-30份、牛膝15-30份、當歸20-40份、白術(shù)15-30份、文術(shù)15-30份、黨參20-40份、鱉甲15-30份、黃芪30-60份、山楂20-40份、穿山甲10-20份、陳皮20-40份、柴胡15-30份、茯苓15-30份、公英20-40份、黃精20-40份、甘草15-30份和山梔子20-40份的比例備好原料;將茵陳、敗醬草、龍膽草、山梔子、黃精和白茅根混合后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時間為2小時、第二次1.5小時,將兩次所得到的煎煮液合并,濃縮成浸膏;將當歸、牛膝、文術(shù)、大黃、黨參、黃芪、柴胡、穿山甲、鱉甲和甘草混合后磨成細末,然后與上一步所得到的浸膏混合,干燥后在粉碎成細粉;將旱蓮草、白術(shù)、山楂、公英、白芍、陳皮和茯苓加水煎煮2次,制取濃縮液后與上步所得到的細粉混合按照丸劑的制作方法制成丸劑。
本發(fā)明中的茵陳、敗醬草、龍膽草、梔子、大黃、甘草具有清利濕熱、退黃的作用;黃芪、白術(shù)、白芍、山楂、陳皮、柴胡、茯苓、白茅根具有舒肝健脾利濕的作用;黨參、當歸、黃精、旱蓮草、牛膝、文術(shù)、公英具有益氣補陰、清熱解毒的作用;鱉甲、穿山甲具有軟堅散結(jié)、益肝的作用。本發(fā)明將這些藥物相互配合,各成份相互協(xié)調(diào),經(jīng)特殊加工制成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具有清熱利濕退黃,舒肝健脾益肝的功效,按照本發(fā)明的配方制成的“甲木乙肝濃縮丸”經(jīng)初步臨床驗證療效確切,有效率97.5%,無效占2.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舉例對本發(fā)明作更詳細的描述按照每1000份產(chǎn)品茵陳30-60份、敗醬草25-50份、龍膽草20-40份、白茅根20-40份、白芍20-40份、大黃20-40份、旱蓮草15-30份、牛膝15-30份、當歸20-40份、白術(shù)15-30份、文術(shù)15-30份、黨參20-40份、鱉甲15-30份、黃芪30-60份、山楂20-40份、穿山甲10-20份、陳皮20-40份、柴胡15-30份、茯苓15-30份、公英20-40份、黃精20-40份、甘草15-30份和山梔子20-40份的比例備好原料;將茵陳、敗醬草、龍膽草、山梔子、黃精和白茅根混合后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時間為2小時、第二次1.5小時,將兩次所得到的煎煮液合并,濃縮成浸膏;將當歸、牛膝、文術(shù)、大黃、黨參、黃芪、柴胡、穿山甲、鱉甲和甘草混合后磨成細末,然后與上一步所得到的浸膏混合,干燥后在粉碎成細粉;將旱蓮草、白術(shù)、山楂、公英、白芍、陳皮和茯苓加水煎煮2次,制取濃縮液后與上步所得到的細粉混合按照丸劑的制作方法制成丸劑。
按照每1000份產(chǎn)品由茵陳40份、敗醬草30份、龍膽草30份、白茅根30份、白芍30份、大黃30份、旱蓮草20份、牛膝20份、當歸30份、白術(shù)20份、文術(shù)20份、黨參30份、鱉甲20份、黃芪50份、山楂30份、穿山甲15份、陳皮30份、柴胡20份、茯苓20份、公英30份、黃精30份、甘草20份和山梔子30份的比例備好原料;將茵陳、敗醬草、龍膽草、山梔子、黃精和白茅根混合后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時間為2小時、第二次1.5小時,將兩次所得到的煎煮液合并,濃縮成浸膏;將當歸、牛膝、文術(shù)、大黃、黨參、黃芪、柴胡、穿山甲、鱉甲和甘草混合后磨成細末,然后與上一步所得到的浸膏混合,干燥后在粉碎成細粉;將旱蓮草、白術(shù)、山楂、公英、白芍、陳皮和茯苓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時間為2小時、第二次1.5小時,將兩次所得到的煎煮液合并,制取濃縮液后與上步所得到的細粉混合按照丸劑的制作方法制成丸劑。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其特征是每1000份產(chǎn)品由茵陳30-60份、敗醬草25-50份、龍膽草20-40份、白茅根20-40份、白芍20-40份、大黃20-40份、旱蓮草15-30份、牛膝15-30份、當歸20-40份、白術(shù)15-30份、文術(shù)15-30份、黨參20-40份、鱉甲15-30份、黃芪30-60份、山楂20-40份、穿山甲10-20份、陳皮20-40份、柴胡15-30份、茯苓15-30份、公英20-40份、黃精20-40份、甘草15-30份和山梔子20-40份制成。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其特征是每1000份產(chǎn)品由茵陳40份、敗醬草30份、龍膽草30份、白茅根30份、白芍30份、大黃30份、旱蓮草20份、牛膝20份、當歸30份、白術(shù)20份、文術(shù)20份、黨參30份、鱉甲20份、黃芪50份、山楂30份、穿山甲15份、陳皮30份、柴胡20份、茯苓20份、公英30份、黃精30份、甘草20份和山梔子30份制成。
3.一種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按照每1000份產(chǎn)品茵陳30-60份、敗醬草25-50份、龍膽草20-40份、白茅根20-40份、白芍20-40份、大黃20-40份、旱蓮草15-30份、牛膝15-30份、當歸20-40份、白術(shù)15-30份、文術(shù)15-30份、黨參20-40份、鱉甲15-30份、黃芪30-60份、山楂20-40份、穿山甲10-20份、陳皮20-40份、柴胡15-30份、茯苓15-30份、公英20-40份、黃精20-40份、甘草15-30份和山梔子20-40份的比例備好原料;將茵陳、敗醬草、龍膽草、山梔子、黃精和白茅根混合后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時間為2小時、第二次1.5小時,將兩次所得到的煎煮液合并,濃縮成浸膏;將當歸、牛膝、文術(shù)、大黃、黨參、黃芪、柴胡、穿山甲、鱉甲和甘草混合后磨成細末,然后與上一步所得到的浸膏混合,干燥后在粉碎成細粉;將旱蓮草、白術(shù)、山楂、公英、白芍、陳皮和茯苓加水煎煮2次,制取濃縮液后與上步所得到的細粉混合按照丸劑的制作方法制成丸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的是一種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及其制作方法。每1000份產(chǎn)品由茵陳30-60份、敗醬草25-50份、龍膽草20-40份、白茅根20-40份、白芍20-40份、大黃20-40份、旱蓮草15-30份、牛膝15-30份、當歸20-40份、白術(shù)15-30份、文術(shù)15-30份、黨參20-40份、鱉甲15-30份、黃芪30-60份、山楂20-40份、穿山甲10-20份、陳皮20-40份、柴胡15-30份、茯苓15-30份、公英20-40份、黃精20-40份、甘草15-30份和山梔子20-40份制成。本發(fā)明將這些藥物相互配合,各成份相互協(xié)調(diào),經(jīng)特殊加工制成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具有清熱利濕退黃,舒肝健脾益肝的功效,經(jīng)初步臨床驗證療效確切,有效率97.5%,無效占2.5%。
文檔編號A61K35/56GK1899529SQ20061001024
公開日2007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6月30日
發(fā)明者劉光躍 申請人:劉光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