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
在公知的技術里,治療化膿性中耳炎西醫(yī)用去膿涂藥的辦法,即用棉纖沾凈耳內(nèi) 膿血,把四環(huán)素粉吹入傷口,有時也伴以青霉素注射用藥。此法對初患者顯效較好,對久患 者及重癥者效果欠佳。中醫(yī)治療中耳炎,往往采用甘油作溶劑,輔以冰片、黃蓮等消炎藥液, 去膿滴耳治療。此法同西醫(yī)療法一樣,對久患、重癥者收效欠佳,且療效不穩(wěn),易復發(fā)。手術 療法其痛苦自不用說。本發(fā)明之目的在于向社會提供一種療效高、愈合快、適應于任何年齡地域、患者的 中耳炎特效藥液配方系列。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使用中醫(yī)治療中耳炎通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祛腐生肌、軟化擴張血管促進壞 死神經(jīng)細胞再生、可達到消除耳鳴、恢復聽覺神經(jīng)的功效。為患者解除了痛苦,且無毒副作用。本發(fā)明地技術方案是一種口服治療化膿性中耳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組 成一劑藥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焦桅5-10克,黃芩5-10克,柴胡-510克,生地10-15克, 車前子5-10克,木通5-10克,當歸10-15克,甘草10-15克,青黛10-15克,連翹5_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各原料藥的藥理作用焦桅苦寒清降,通利下行,清熱除煩,解毒除濕。治熱病虛煩不眠,消渴,目赤,咽 痛,熱毒瘡瘍,扭傷腫痛。黃芩瀉實火,去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柴胡柴胡味苦,性微寒。有解表和里、升陽、疏肝解郁的功能。生地苦寒清熱,甘寒質(zhì)潤養(yǎng)陰,為清涼滋潤之品,擅長于滋陰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 津。車前子利水,清熱,明日,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暑濕瀉痢,咳嗽多 痰,濕痹,目赤障翳。木通瀉火行水,通利穩(wěn)中有降脈。治小便赤澀,水腫,胸中煩熱,喉痹咽痛。當歸甘溫質(zhì)潤,為補血要藥,補血活血,又兼能散寒止痛。甘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青黛清熱,涼血,解毒。連翹治痔瘡腫痛,癰疸腫毒。本發(fā)明將上述藥物混合后其藥效協(xié)同作用,在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過程中取得了 出乎意料的顯著效果。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口服治療化膿性中耳炎的中藥組合物,組成劑藥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焦 桅9克,黃芩9克,柴胡12克,生地12克,車前子6克,木通9克,當歸12克,甘草12克,青 黛12克,連翹9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組成劑藥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組合: 焦桅5-10克,黃芩5-10克,柴胡-510克,生地10-15克,車前子5_10克,木通5_10克,當 歸10-15克,甘草10-15克,青黛10-15克,連翹5-10克。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部分為焦梔5-10克,黃芩5-10克,柴胡-510克,生地10-15克,車前子5-10克,木通5-10克,當歸10-15克,甘草10-15克,青黛10-15克,連翹5-10克。該中草藥配伍簡單,藥物配方中所使用的藥物完全使用天然草藥,取、用方便,制作方法簡單,服用治療效果好,藥物價格低廉。
文檔編號A61K36/804GK102078430SQ200910231520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27日
發(fā)明者于華國, 史海霞 申請人:史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