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人工晶體植入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用于臨床眼球手術,將人工晶體植入其內的植入鑷。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眼睛白內障手術是在外角鞏膜完成隧道切口后,將人工晶體用鑷子夾住,從上方與眼睛成90° (以豎立方向),從切口處插入晶體囊袋內。手術時,一只手用鑷子夾住結膜,另一只手用晶體調位鉤從眼球兩側中邊緣位置角膜切口伸入晶體,輕輕撥動晶體,使之由原來的偏離位置旋轉或平移到指定的位置,露在囊外的晶體全部進入囊內。但這種植入鑷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把手部位帶有圓孔,使得手持摩擦力不大,在手術進行中極易脫落,加大了手術進行難度。(2)把手部位彈性差,由于現有人工晶體植入鑷采用特種合金鋼制作而成,彈性較大。然而作為眼科手術的鑷子,其彈性要求要更高,使鑷子手感由硬變軟,以減少鑷子對人工晶體的壓力損傷。(3)端部采用尖頭形,極易造成后囊破裂。盡管在使用時端部已進行鈍化處理,但是在手術中仍存在很大的危險性。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由此產生,提出了一種使手術具有更加方便、準確、損傷小等特點的人工晶體植入鑷。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人工晶體植入鑷,包括把手延伸部位、把手部位、連接部位、夾持部位、夾持部位最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延伸部分為彈性把手,所述把手部位有細條紋,所述連接部位為鉸合連接,并以其交合點為軸心可張開或合并,所述的夾持部位的弧形接近人體眼睛生理結構,夾持部位最前端為扁圓形。本實用新型人工晶體植入鑷與現有醫(yī)療器械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使用方便,提高了手術安全性,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減少了引起手術并發(fā)癥的可能。
圖1是人工晶體植入鑷外形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是圖1夾持部位上A向放大圖;圖中1把手延伸部位,2把手部位,3連接部位,4夾持部位,5夾持部位最前端。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參照說明書附圖1-圖3對本實用新型的人工晶體植入鑷作以下詳細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人工晶體植入鑷,其結構包括把手延伸部位1、把手部位2、連接部位3、夾持部位4、夾持部位最前端5,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延伸部分1為彈性把手,所述把手部位2細條紋,所述連接部位3為鉸合連接,并以其交合點為軸心可張開或合并,所述夾持部位4的弧形接近人體眼睛生理結構,夾持部位最前端5為扁圓形。當進行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時,將人工晶體用人工晶體植入鑷夾住,把手延伸部位1 手感由硬變彈性,減少了對晶體的意外損傷,保護了后囊的安全,降低了角膜內皮的損傷; 把手部位2有增大摩擦力的細條紋,以防止手術進行中儀器滑落,提高了手術進行中的安全性;夾持部位4在完全閉合的狀態(tài)下其弧形接近人體生理結構,更加便于醫(yī)師手術操作; 夾持部位最前端5的扁圓形結構,減少了后囊破裂的危險性,減少了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權利要求1.人工晶體植入鑷,包括把手延伸部位(1)、把手部位O)、連接部位(3)、夾持部位 G)、夾持部位最前端(5),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延伸部分(1)為彈性把手,所述把手部位 (2)有細條紋,所述連接部位C3)為鉸合連接,并以其交合點為軸心可張開或合并,所述夾持部位的弧形接近人體眼睛生理結構,夾持部位最前端(5)為扁圓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用于臨床眼球手術,將人工晶體植入其內的植入鑷,包括把手延伸部位、把手部位、連接部位、夾持部位、夾持部位最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延伸部分為彈性把手,所述把手部位有細條紋,所述連接部位為鉸合連接,并以其交合點為軸心可張開或合并,所述的夾持部位的弧形接近人體眼睛生理結構,夾持部位最前端為扁圓形。本實用新型人工晶體植入鑷使用方便,把手部位的細條紋,增大了摩擦力,以防止手術進行中儀器滑落,提高了手術安全性,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減少了引起手術并發(fā)癥的可能。
文檔編號A61F9/007GK202036410SQ20112012310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11日
發(fā)明者張奇 申請人:張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