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式按摩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結構簡單,并且可以進行將下肢放在放腳架部上以及對下肢進行按摩這兩個動作;本發(fā)明的座椅式按摩器(1)設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2)和放腳架部(5),其中,放腳架部(5)的內(nèi)部設有對就座于座部(2)上的使用者的下肢(L)進行按摩的下肢按摩機構,并且,放腳架部(5)位于座部(2)的前方,在該座椅式按摩器(1)中,在放腳架部(5)的正面配置有蓋件(20)。
【專利說明】座椅式按摩器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具備內(nèi)置有下肢用按摩機構的放腳架的座椅式按摩器。
【背景技術】
[0002]作為座椅式按摩器,已知有在放腳架部的內(nèi)部設有對就座于座部上的使用者的下肢進行按摩的下肢用按摩機構的按摩器。
[0003]例如,專利文獻I的座椅式按摩器所設有的放腳架部(下肢用按摩機構),在不進行下肢按摩時,放腳架部可以收納在座部下部的收納室中,以免造成障礙。而且,在進行下肢按摩時,可以將放腳架部拉出至座部前方的使用位置,由此可以將下肢插入到拉出的放腳架部中從而對下肢進行按摩。
[0004]另外,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座椅式按摩器被構成為:設有軟墊擱腳凳(ottoman),并且,該軟墊擱腳凳的一面?zhèn)仍O有可插入配置使用者腳部的腳部用凹部和可從腳掌支撐使用者腿部的腿部用凹部。在上述腳部用凹部和上述腿部用凹部的至少一個中設有按摩機構。另外,軟墊擱腳凳的另一面?zhèn)仍O有可放置使用者腳部的腳部放置部,并且,通過使軟墊擱腳凳旋轉,從而可以變換為上述各凹部露出于座部前方的按摩狀態(tài)、或者上述腳部放置部露出于座部前方的腳部放置狀態(tài)。
[0005]【在先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公報、特開2012-157449號
[0008]專利文獻2:日本公報、特開2011-67354號
[0009]但是,在如上所述使放腳架部前進至座部前方的狀態(tài)下,用于插入使用者下肢的插入凹部露出于放腳架部的正面。對于希望按摩下肢的使用者來說,該插入凹部露出于放腳架部正面的狀態(tài)正是其所希望的姿態(tài)。但是,對于不希望按摩下肢的使用者、例如想將下肢朝前伸出而使靠背向后傾斜從而以舒適的姿勢坐在該座椅式按摩器上的使用者來說,放腳架部的插入凹部成為障礙。
[0010]為了避免發(fā)生上述不良情況,在專利文獻2中采用下述結構,S卩,預先在放腳架部的插入凹部的背側設置腳部放置部,并通過使放腳架部旋轉而使腳部放置部露出于座部前方。但是,在采用像這樣使放腳架部旋轉的結構的情況下,放腳架部的支撐結構變復雜,從而導致成本變高,這是無可置否的。
【發(fā)明內(nèi)容】
[0011]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并且可以進行將下肢放在放腳架部上以及對下肢進行按摩這兩個動作的座椅式按摩器。
[0012]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中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法。
[0013]本發(fā)明的座椅式按摩器設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和放腳架部,其中,該放腳架部的內(nèi)部設有對就座于上述座部上的使用者的下肢進行按摩的下肢按摩機構,并且,該放腳架部位于上述座部的前方,該座椅式按摩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放腳架部的正面配置有蓋件。
[0014]優(yōu)選上述蓋件被構成為可以放置使用者的下肢。
[0015]優(yōu)選上述蓋件被構成為其相對于放腳架部的位置可以改變。
[0016]優(yōu)選上述蓋件被構成為該蓋件的上部可以與放腳架部分離,并且,在該蓋件的上部與放腳架部分離的狀態(tài)下,就座于上述座部上的使用者可以將下肢插入到上述放腳架部內(nèi)的下肢按摩機構中。
[0017]優(yōu)選構成為:在上述蓋件未將放腳架部的上部覆蓋的狀態(tài)下,就座于上述座部上的使用者可以將下肢插入到上述放腳架部內(nèi)的下肢按摩機構中。
[0018]優(yōu)選上述座部為在座部下部件的上側層疊有座部上部件的層疊結構,并且被構成為上述座部上部件在與座部下部件分離后成為上述蓋件。
[0019]優(yōu)選呈層疊狀態(tài)的上述座部上部件被設置為:其前端側與座部下部件連接,而其后端側可以與座部下部件分離。
[0020](發(fā)明效果)
[0021]本發(fā)明的座椅式按摩器,結構簡單,并且可以進行將下肢放置在放腳架部上以及對下肢進行按摩這兩個動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放腳架部位于收納位置時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立體圖。
[0023]圖2是放腳架部位于使用位置時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立體圖。
[0024]圖3是表示放腳架部所設有的前蓋件處于封閉狀態(tài)時的情況的圖。
[0025]圖4是表示放腳架部所設有的前蓋件處于上升狀態(tài)時的情況的圖。
[0026]圖5是表示放腳架部所設有的前蓋件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的情況的圖。
[0027]圖6是表示使放腳架部所設有的前蓋件從圖4的狀態(tài)(上升狀態(tài))變?yōu)榇蜷_狀態(tài)時的情況的圖。
[0028]圖7A是表示放腳架部所設有的前蓋件處于上升狀態(tài)時的情況的圖。
[0029]圖7B是表示放腳架部所設有的前蓋件處于上升狀態(tài)然后變?yōu)榇蜷_狀態(tài)時的情況的圖。
[0030]圖8A是表示放腳架部配置有尺寸小的前蓋件時的情況的圖。
[0031]圖SB是表示尺寸小的前蓋件處于上升狀態(tài)時的情況的圖。
[0032]圖9A是表示座部上部件和座部下部件呈層疊狀態(tài)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的圖。
[0033]圖9B是表示座部上部件將放腳架部的正面覆蓋從而作為蓋件發(fā)揮作用的狀態(tài)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的圖。
[0034](符號說明)
[0035]I 座椅式按摩器 2 座部
[0036]3 靠背部4 扶手部
[0037]4L 左扶手部4R 右扶手部
[0038]5 放腳架部6 支撐架
[0039]7收納室9臂部件
[0040]10擺動軸部11樞支軸
[0041]12插入凹部13輪子
[0042]15座部下部件16座部上部件
[0043]17連接部20前蓋件
[0044]F地面L下肢
【具體實施方式】
[0045][第一實施方式]
[0046]以下,根據(jù)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座椅式按摩器進行說明。
[0047]第一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I具有座椅形狀的外形以使使用者可以坐下,并且能夠使用內(nèi)置的下肢按摩機構對就座使用者的下肢進行按摩。
[0048]該座椅式按摩器I設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2、供就座于座部2上的使用者倚靠的靠背部3、以及支承就座于座部2上的使用者雙肘的扶手部4。另外,座椅式按摩器I設有放腳架(footrest)部5。
[0049]該放腳架部5在不進行按摩時被收納在設置于座部2下部的收納位置,而在進行按摩時可以從該收納位置移動至前方的使用位置。
[0050]首先,對于構成座椅式按摩器I的座部2、靠背部3、扶手部4以及放腳架部5進行說明。
[0051]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圖1中所示的方向設為說明座椅式按摩器I時的方向。這些方向與由就座于座椅式按摩器I上的使用者看的方向一致。另外,有時也將左右方向記載為寬度方向。
[0052]如圖1、圖2所示,座部2是在水平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平坦地擴展的部件。在座部2的上部設有緩沖材料,從而使用者坐著比較舒適。
[0053]在座部2的下側設有相對于地面F等支撐座部2的支撐架6。該支撐架6是將朝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的角材(棒材)呈網(wǎng)格狀(櫓狀、tower-like)地組合而成的,其可以將座部2保持在向上遠離地面F的位置上。
[0054]靠背部3是配置在座部2的后側的部件。該靠背部3的朝向使用者的一側與座部2同樣為緩沖材料,另外,在該靠背部3的內(nèi)部內(nèi)置有對就座者的肩膀、背部以及/或者腰部進行按摩的按摩機構(省略圖示)??勘巢?的下端側被樞軸支承(pivotally supported)在座部2的支撐架6上,靠背部3通過以該下端側的樞支點為中心繞朝向左右方向的軸擺動,從而能夠在立起姿態(tài)與朝向后方傾斜(reclining)的姿態(tài)之間變換姿態(tài)。
[0055]扶手部4由配置在座部2的左側的左扶手部4L和配置在座部2的右側的右扶手部4R構成。該左扶手部4L、右扶手部4R是沿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而設置的板狀部件,其上表面被形成為在前后方向上較長的長方形的平坦面,以便讓使用者放置胳膊肘或胳膊。
[0056]該左扶手部4L與右扶手部4R之間且上述座部2下方的空間成為收納放腳架部5的收納室7。
[0057]如圖3?圖6所示,放腳架部5中內(nèi)置有按摩使用者下肢的下肢按摩機構,并且,在該放腳架部5上設有臂部件9且配置有移動機構(未圖示),其中,該臂部件9相對于座部2而支撐該放腳架部5,該移動機構使該臂部件9繞設置于座部2的下部且朝向左右方向的軸(擺動軸部10)擺動,從而使放腳架部5在上述使用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
[0058]在圖2所示的使用位置處,在放腳架部5的正面,以左右各一個的方式形成有可插入使用者下肢的插入凹部12。為了在進行按摩時方便使用者插入下肢,該插入凹部12均以圖2的姿態(tài)朝向前方和上方兩個方向開口。而且,放腳架部5的內(nèi)部內(nèi)置有能夠對插入到插入凹部12中的使用者下肢進行按摩的下肢按摩機構。
[0059]在放腳架部5的背面(圖2的姿勢下為朝向下方的面)的前端側設有輪子13,該輪子13通過在與地面F接觸的同時旋轉而使該放腳架部5移動。另外,在放腳架部5的背面的后端側,以繞朝向左右方向的樞支軸11擺動自如的方式連接有臂部件9。
[0060]如圖3等所示,臂部件9的長度方向的中間側彎曲,具有側視時呈C字型的形狀。臂部件9的后端側(基端側)設有朝向左右方向的擺動軸部10,臂部件9的前端側以設有擺動軸部10的后端側為中心前后擺動自如。
[0061]另外,在如上所述使臂部件9的前端側相對于后端側擺動時,隨著臂部件9的擺動也使連接在臂部件9的前端側的放腳架部5移動,從而在上述收納位置與使用位置之間變換位置。
[0062]具體來說,如圖1所示,在該收納位置處呈下述狀態(tài),即,放腳架部5位于形成于座部2下方的收納室7內(nèi),并且,放腳架部5的正面朝上、底面朝前,且俯視時底面與座部2的座面前端邊緣大致一致。
[0063]另外,如圖2所示,在使用位置處呈下述狀態(tài),即,放腳架部5從收納室7內(nèi)伸出,并且,放腳架部5的正面朝前、底面朝下(立起狀態(tài))。
[0064]進而,在臂部件9的后端側且擺動軸部10的附近位置處設有移動機構(未圖示),該移動機構向擺動軸部10施加旋轉驅動力,從而使該擺動軸部10切換自如地朝向正轉方向或反轉方向轉動。作為該移動機構,可以采用電動機或電動線性驅動器等的現(xiàn)有驅動設備。通過使該移動機構進行動作,能夠使放腳架部5從圖1所示的收納位置移動至圖2所示的使用位置。
[0065]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放腳架部5,在形成有用于插入下肢的插入凹部12的面、換言之放腳架部5的正面(按摩面)上設有將插入凹部12覆蓋的蓋件。
[0066]該蓋件具備以能夠將插入凹部12的開口封堵的方式設置于放腳架部5正面的前蓋件20。在圖示例子中,該前蓋件20具有將放腳架部5的正面全部覆蓋這樣的寬度,但是,前蓋件20也可以采用面積更小的部件。例如,也可以采用具有與插入凹部12的開口相同寬度的部件、或者具有將插入凹部12的開口的一部分覆蓋這樣的寬度的部件。
[0067]優(yōu)選前蓋件20具有即使將使用者的下肢L放在上面也不會彎曲或者撓曲這樣的強度、剛度,并且表面包覆有緩沖材料等。
[0068]如圖2所示,前蓋件20通常呈將放腳架部5的正面全部覆蓋的“封閉狀態(tài)”,在該封閉狀態(tài)下,前蓋件20以與放腳架部5的主體呈一體的狀態(tài)被收納在形成于座部2下方的收納室7內(nèi)(參照圖1)。
[0069]圖3是移動至使用位置的放腳架部5的側視圖,且是表示放腳架部5的正面被前蓋件20覆蓋的“封閉狀態(tài)”的圖。
[0070]在該“封閉狀態(tài)”下,就座于座部2上的使用者可以將下肢L放在前蓋件20上,從而可以獲得放松的姿勢。在想要獲得更加放松的姿勢時,也可以使前蓋件20變?yōu)樯仙隣顟B(tài)。
[0071]S卩,如圖4所示,幾乎不改變前蓋件20的上部的位置,而使前蓋件20的下部朝向上方上升(使前蓋件20的下部遠離放腳架部5)。由此,前蓋件20的下部相對于前蓋件20的上部朝向上方擺動,最后前蓋件20變?yōu)樗椒较?。于是,前蓋件20的上表面(上升前的正面)變?yōu)榇笾滤?,由此,使用者可以將下肢L放在大致水平的前蓋件20的上表面上,從而可以獲得更加放松的姿勢。
[0072]另外,作為將前蓋件20安裝在放腳架部5上的安裝機構,除了以上所述以外還可以采用各種方法。例如,可以采用使用了具有樞支軸的轉動機構或者連桿機構的機構。另外,驅動轉動機構或連桿機構的驅動機構也可以采用各種機構。例如,可以使用電動機來驅動轉動機構或連桿機構、或者使用凸輪機構來驅動轉動機構或連桿機構。另外,也可以手動使前蓋件20移動。進而,也可以設置與臂部件9的前后擺動動作相聯(lián)動的聯(lián)動機構,從而通過該聯(lián)動機構的動作而使前蓋件20的下部朝向上方上升。
[0073]另外,當欲以如圖4所示前蓋件20與放腳架部5分離后變?yōu)榇笾滤降臓顟B(tài)使放腳架部5變?yōu)槭占{狀態(tài)時,前蓋件20會與座部2等發(fā)生干擾,從而導致放腳架部5的收納變困難。為了解決該不良情況,也可以預先在放腳架部5或前蓋件20上配置檢測傳感器等,并且,當前蓋件20并非呈圖3的狀態(tài)(覆蓋狀態(tài))時,則限制放腳架部5朝向收納位置移動。
[0074]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在使放腳架部5前進至座部2前方的狀態(tài)下,使用者也可能希望對下肢L進行按摩。此時,使前蓋件20移動而將插入凹部12的開口打開,從而可以將下肢L插入到內(nèi)置有下肢按摩機構的插入凹部12中。
[0075]具體來說,如圖5所示,保持前蓋件20下部的位置不變,而使前蓋件20的上部朝向前方移動(使前蓋件20的上部遠離放腳架部5),從而使前蓋件20的上部相對于下部而從朝向后上方傾斜的“封閉狀態(tài)”變?yōu)槌蚯皞葍A斜的“打開狀態(tài)”。在變?yōu)檫@樣的“打開狀態(tài)”時,使用者可以從上方將下肢L插入到放腳架部5的插入凹部12中,從而可以確保對下肢進行按摩。
[0076]另外,在按摩下肢期間,該前蓋件20作為將使用者的下肢L至腰部遮住的“遮蓋板”發(fā)揮作用,從而可以在不介意別人的眼光的狀態(tài)下接受下肢按摩,由此,能夠實現(xiàn)使用者可以輕松地接受按摩的座椅式按摩器I。
[0077]另外,如圖6所示,關于為了能夠將下肢放在上面而使前蓋件20的下部上升后的前蓋件20,也可以進一步使其上部朝向上方上升。
[0078]S卩,如圖4所示,保持前蓋件20的上部與放腳架部5接觸不變,而使前蓋件20的下部遠離放腳架部5,從而使前蓋件20擺動至水平方向。在該狀態(tài)下,保持前蓋件20的下部固定不變,而使前蓋件20的上部朝向前方移動。于是,變?yōu)槿鐖D6所示插入凹部12朝向上方打開的狀態(tài),由此,使用者可以從上方將下肢L插入到放腳架部5的插入凹部12中,從而可以可靠地對下肢進行按摩。
[0079]另外,作為如圖5、圖6所示那樣使前蓋件20移動的機構,例如可以采用使用了具有樞支軸的轉動機構或者連桿機構的機構。另外,驅動轉動機構或連桿機構的驅動機構也可以采用各種機構。例如,可以使用電動機來驅動轉動機構或連桿機構、或者使用凸輪機構來驅動轉動機構或連桿機構。另外,也可以手動使前蓋件20移動。進而,也可以設置與臂部件9的前后擺動動作相聯(lián)動的聯(lián)動機構,從而通過該聯(lián)動機構的動作而使前蓋件20向上移動。
[0080]另一方面,當欲以如圖5、圖6所示前蓋件20與放腳架部5分離的狀態(tài)使放腳架部5變?yōu)槭占{狀態(tài)時,前蓋件20會與座部2等發(fā)生干擾,從而導致放腳架部5的收納變困難。為了解決該不良情況,也可以預先在放腳架部5或前蓋件20上配置檢測傳感器等,并且,當前蓋件20并非呈圖3的狀態(tài)(覆蓋狀態(tài))時,則限制放腳架部5朝向收納位置移動。
[0081][變形例I]
[0082]圖7A表示前蓋件20從前蓋件20將放腳架部5的正面全部覆蓋的封閉狀態(tài)向上升狀態(tài)移動時的情況。
[0083]在圖7A的情況下,在使前蓋件20變?yōu)樯仙隣顟B(tài)時,使前蓋件20的下部大幅朝向上方上升,并且也使前蓋件20的上部上升,其中,前蓋件20的上部的上升量小于下部。通過這樣,能夠很快使前蓋件20的上表面(上升前的正面)變?yōu)樯晕A斜或者大致水平,由此,使用者可以將下肢L放在大致水平的前蓋件20上,從而可以獲得更加放松的姿勢。
[0084]圖7B表示使上升狀態(tài)下的前蓋件20朝向打開狀態(tài)移動時的情況。
[0085]S卩,如圖7所示,相對于處于上升狀態(tài)的前蓋件20,使前蓋件20的上部進一步朝向前方移動,從而變?yōu)榍吧w件20進一步朝向前側傾斜的“打開狀態(tài)”。在變?yōu)樵摯蜷_狀態(tài)后,使用者可以將下肢L插入到放腳架部5的插入凹部12中,從而可以可靠地對下肢進行按摩。
[0086]作為如圖7A、圖7B所示那樣使前蓋件20移動的機構,可以采用各種方法??梢圆捎檬褂昧司哂袠兄лS的轉動機構或者連桿機構的機構。既可以利用電動機等的驅動機構來驅動上述機構,也可以由使用者手動地使上述機構進行動作。進而,也可以設置與臂部件9的前后擺動動作相聯(lián)動的聯(lián)動機構,從而通過該聯(lián)動機構的動作而使前蓋件20移動。
[0087]另一方面,當欲以如圖7A、圖7B所示前蓋件20與放腳架部5分離的狀態(tài)使放腳架部5變?yōu)槭占{狀態(tài)時,例如前蓋件20會與座部2等發(fā)生干擾。為了解決該不良情況,也可以預先在放腳架部5或前蓋件20上配置檢測傳感器等,當前蓋件20并非呈圖3的狀態(tài)(覆蓋狀態(tài))時,則限制放腳架部5朝向收納位置移動。
[0088][變形例2]
[0089]圖8A是前蓋件20的尺寸較小的例子。即,前蓋件20的尺寸小于放腳架部5的上下高度,從而成為未將放腳架部5的上部覆蓋的狀態(tài)。
[0090]在未被前蓋件20覆蓋的放腳架部5的上部,插入凹部12的上部露出于外部。SP,插入凹部12的上部未被前蓋件20覆蓋。因此,希望按摩下肢的使用者可以從未被前蓋件20覆蓋的放腳架部5的上部將下肢L (下肢L’)插入到插入凹部12內(nèi),從而可以舒適地對下肢進行按摩。另外,對于想將下肢L伸到放腳架部5上的使用者來說,可以與上述例子同樣地將下肢L放在前蓋件20的上表面上,從而獲得放松的姿勢。
[0091]圖8A的前蓋件20是以與放腳架部5的正面呈一體的狀態(tài)而設置的,但是,如圖8B所示,也可以構成為前蓋件20可以從尺寸較小的前蓋件20將放腳架部5的正面覆蓋的封閉狀態(tài)起上升。該情況下,希望按摩下肢的使用者也可以從未被前蓋件20覆蓋的放腳架部5的上部將下肢L (下肢L’ )插入到插入凹部12內(nèi),從而舒適地對下肢進行按摩。
[0092]作為如圖SB所示那樣使前蓋件20移動的機構,可以采用各種方法。可以采用使用了具有樞支軸的轉動機構或者連桿機構的機構。既可以利用電動機等的驅動機構來驅動上述機構,也可以由使用者手動地使上述機構進行動作。進而,也可以設置與臂部件9的前后擺動動作相聯(lián)動的聯(lián)動機構,從而通過該聯(lián)動機構的動作而使前蓋件20移動。
[0093]另一方面,當欲以如圖8B所示前蓋件20與放腳架部5分離的狀態(tài)使放腳架部5變?yōu)槭占{狀態(tài)時,例如前蓋件20會與座部2等發(fā)生干擾。為了解決該不良情況,也可以預先在放腳架部5或前蓋件20上配置檢測傳感器等,并且,當前蓋件20呈圖SB所示的狀態(tài)時,則限制放腳架部5朝向收納位置移動。
[0094]如上所述,通過使配置在放腳架部正面的前蓋件20處于封閉狀態(tài)、打開狀態(tài)、上升狀態(tài),不僅結構簡單且能夠減輕重量,還可以進行將下肢L放在放腳架部5上以及對下肢L進行按摩這兩個動作。
[0095][第二實施方式]
[0096]接下來,對于第二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I進行說明。
[0097]如圖9A和圖9B所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I的特征點在于,座部2(詳細為構成座部2的緩沖件)呈雙層結構。其他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大致相同。
[0098]S卩,第二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座部2具備設置于下側的座部下部件15和座部上部件16,并且,該座部上部件16作為前蓋件20發(fā)揮作用,其中,座部上部件16被設置為:其前端側與該座部下部件15連接,而其后端側可以與座部下部件15分離。
[0099]具體來說,第二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I所設有的座部2被構成為:平板狀的座部上部件16 (上部緩沖件)和平板狀的座部下部件15 (下部緩沖件)上下重疊。而且,該座部上部件16和座部下部件15通過設置于座部2前側的連接部17以前后翻折自如的方式被連接。
[0100]該連接部17將處于層疊狀態(tài)的座部上部件16前端的下側和座部下部件15前端的上側加以連接,并且,該連接部17被形成為厚度小于座部上部件16或座部下部件15。因此,通過彎折厚度小的連接部17,從而能夠相對于座部下部件15而前后翻折座部上部件16。
[0101]例如如圖9A所示,當相對于座部下部件15而朝向后方翻折座部上部件16時,放腳架部5的正面變?yōu)榇蜷_狀態(tài),從而放腳架部5變?yōu)椤按蜷_狀態(tài)”。在變?yōu)樯鲜觥按蜷_狀態(tài)”時,使用者可以從上方將下肢L’插入到放腳架部5的插入凹部12中,從而可以可靠地對下肢進行按摩。
[0102]另一方面,如圖9B所示,當相對于座部下部件15而朝向前方翻折座部上部件16,從而配置為座部上部件16將放腳架部5的正面覆蓋時,放腳架部5的正面變?yōu)榉忾]狀態(tài),由此,使用者可以將下肢L放在被翻折至前方的座部上部件16的上表面(層疊狀態(tài)下與座部下部件15接觸的面)上,從而可以獲得放松的姿勢。由此,在第二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I中,座部上部件16被形成為第二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I中的前蓋件20。
[0103]另外,應該認為本次公開的實施方式的所有方面均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內(nèi)容。
[0104]尤其是本次公開的實施方式中尚未明確公開的事項、例如運轉條件或者操作條件、各種參數(shù)、構成部件的尺寸、重量、體積等,均未超出本領域技術人員通常實施的范圍,而采用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地想到的值。
[0105]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處于使用狀態(tài)下的放腳架部5經(jīng)由輪子13與地面F接觸,但是,本發(fā)明的技術也可以適用于在使用狀態(tài)下放腳架部5離開地面F的情況中。
[0106]另外,本發(fā)明的技術也可以適用于下述情況中,S卩,放腳架部5被分割為可插入使用者腳部的腳部插入部和可插入使用者腿部的腿部插入部,并且構成為腿部插入部可以靠近或者遠離腳部插入部。
【權利要求】
1.一種座椅式按摩器,其設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和放腳架部,其中,所述放腳架部的內(nèi)部設有對就座于所述座部上的使用者的下肢進行按摩的下肢按摩機構,并且,所述放腳架部位于所述座部的前方, 所述座椅式按摩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放腳架部的正面配置有蓋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蓋件被構成為能夠放置使用者的下肢。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蓋件被構成為其相對于放腳架部的位置可以改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蓋件被構成為該蓋件的上部可以與放腳架部分離, 在所述蓋件的上部與放腳架部分離的狀態(tài)下,就座于所述座部上的使用者可以將下肢插入到所述放腳架部內(nèi)的下肢按摩機構中。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式按摩器被構成為:在所述蓋件未將所述放腳架部的上部覆蓋的狀態(tài)下,就座于所述座部上的使用者可以將下肢插入到所述放腳架部內(nèi)的下肢按摩機構中。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部為在座部下部件的上側層疊有座部上部件的層疊結構,并且被構成為所述座部上部件在與座部下部件分離后成為所述蓋件。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呈層疊狀態(tài)的所述座部上部件被設置為:其前端側與座部下部件連接,而其后端側可以與座部下部件分離。
【文檔編號】A61H1/00GK104173170SQ201310628153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5月21日
【發(fā)明者】曾根也寸志, 三原輝男, 清水新策 申請人:大東電機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