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所述導尿管管體的橫截面為三個葉片組成的三葉草形結構,引流腔道設置在導尿管管體的中心,在相鄰的兩葉之間形成的夾角處設有連通引流腔道與導尿管管體外壁的第一通孔;沖洗腔道設置在導尿管管體葉片的中心,當導尿管管體插入尿道時,導尿管管體的外壁與尿道之間形成凹槽,在沖洗腔道與凹槽之間設有連通的第二通孔。本發(fā)明優(yōu)點在于:導尿管管體的橫截面為三葉草形結構,在導尿管管壁上設有連通沖洗腔道、引流腔道與凹槽的通孔,能夠對尿道全長進行全面清洗和排液,使尿道內分泌物及時排除,減少尿道感染的風險。
【專利說明】
一種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
【背景技術】
[0002]導尿管是常用的一種醫(yī)療器械,普遍用于醫(yī)院外科手術、I⑶重癥及長期臥床患者,這類病人由于無法自主控制排尿,插入導尿管可以幫助他們安全有效地排空膀胱內儲留尿液?,F(xiàn)有技術中的導尿管,其結構包括導尿管和設置在導尿管上的氣囊,尿液入口位于導尿管的端頭,插導尿管時,將導尿管端頭伸進尿路,到達規(guī)定位置后,向氣囊內充氣或注水,利用充氣或注水后的氣囊將導尿管固定留在膀胱內,避免晃動脫落,尿液通過導尿管上端的尿液入口進入導尿管,從而被引出體外。人體尿道粘膜內部有很多腺體會產生分泌物,特別是在尿道有異物插入刺激時,腺體的這種分泌活動會加強。對于利用導尿管排尿的病人來說,導尿管長時間留置于病人尿道內,因導尿管表面平滑,插入時同尿道緊密貼合,造成尿道內積血、滲液及分泌物無法清除,從而引起尿道內感染,致使手術失敗或發(fā)生附睪炎等并發(fā)癥。
[0003]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CAUTI),是指由留置導尿管而引起的泌尿道的感染,是常見的留置導尿并發(fā)癥。然而在臨床上,留置導尿管仍然是解決排尿困難、尿潴留以及術后引流尿液、沖冼液的主要手段。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在進行導尿或尿路機械操作后,約有20%-60%的患者可發(fā)生尿路感染。導尿管引發(fā)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發(fā)生率在90%以上,約占總感染的40%,居醫(yī)院感染的第2位。研究表明CAUTI的發(fā)展和導尿管留置天數(shù)有關,不管是開放式留置導尿還是閉合式留置導尿,一周內的短期置管可導致的CAUTI發(fā)生率為10-50%,且隨著留置導尿管大數(shù)的增加,CAUTI感染率每天增加3-10%,約30天后可達到100% XAUTI可導致持續(xù)性菌尿,是引發(fā)嚴重腎盂腎炎和細菌敗血癥的高危因素。傳統(tǒng)應對導尿管引發(fā)感染的方法如:縮短導尿管體內留置時間、定期更換;加強醫(yī)院對導尿管等相關護理;配合抗生素等藥物的服用來預防或治療尿路感染等。上述方法不僅使患者經濟負擔和身體痛苦加重,也增加治療時間并占用醫(yī)院大量資源。
[0004]近年來科研工作者正努力開發(fā)具有抗菌防感染的導尿管來減少尿路感染。如設計可沖冼尿道的導尿管,這種導尿管能在沖冼尿道時,可把尿道分泌的污物、細菌、壞死的細胞等一起從導尿管的管壁與尿道間隙沖出體外,起到淸冼尿道的作用。如專利2013202662375公開了一種可尿道沖洗導尿管,其內部設有引流腔道;所述導尿管上還設有球囊;所述導尿管為多腔管結構,所述引流腔道為主腔道,在引流腔道的管壁內設有膀胱沖洗腔道和尿道沖洗腔道;所述導尿管上的各腔道均設有接入口 ;所述尿道沖洗腔道在球囊附近的管壁上設有沖洗微孔,通過上述方式,提供一種可尿道沖洗導尿管,可避免了因流道混用而造成的逆行感染和交叉感染。中國專利20142065782237公開了一種沖洗式三腔導尿管,包括導尿管體,導尿管體的頭端開口進尿、尾端出尿;導尿管體頭端設置有氣囊,導尿管體的側壁內設置有與氣囊相連通的充氣管路,導尿管體尾端設有充氣閥;導尿管體頭端氣囊后設置有沖洗出口,導尿管體的側壁內設置有與沖洗出口相連通的沖洗管路,導尿管體尾端上設置有沖洗閥;其在使用時向沖洗腔注入藥液沖洗尿道壁和導尿管外壁,從而在感染源頭及媒介處控制感染。我們知道,導尿管表面平滑,在插入時同尿道緊密貼合,極易出現(xiàn)導尿管與尿道粘連的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尿道沖洗腔道的出口與尿道粘膜貼合,使得沖洗液無法有效沖洗尿道表面,且通腔內殘留的積液容易污染沖洗液,致使沖洗效果不好。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亟需一種沖洗效果好,且置管后尿路感染率低的導尿管,而關于該種導裝置,目前還未見報道。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
[0006]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7]一種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包括導尿管管體,設置在導尿管管體前端的排尿孔,設置在導尿管管體與排尿孔之間的防脫氣囊,設置在導尿管管體內的引流腔道、沖洗腔道、充氣腔道,所述引流腔道與排尿孔連通,所述充氣腔道與防脫氣囊連通,設置在導尿管管體末端分別與引流腔道、沖洗腔道、充氣腔道連接的接口,所述導尿管管體的橫截面為三個葉片組成的三葉草形結構,引流腔道設置在導尿管管體的中心,在相鄰的兩葉之間形成的夾角處設有連通引流腔道與導尿管管體外壁的第一通孔;沖洗腔道設置在導尿管管體葉片的中心,當導尿管管體插入尿道時,導尿管管體的外壁與尿道之間形成凹槽,在沖洗腔道與凹槽之間設有連通的第二通孔。
[0008]所述第一通孔為一端直徑大、另一端直徑小的通孔,直徑小的一端與引流腔道連通;所述第一通孔的橫截面呈梯形或扇形。
[0009]所述充氣腔道設置在導尿管管體葉片的中心。
[0010]所述沖洗腔道共有2個,分別位于導尿管管體的兩個葉片中心。
[0011]所述沖洗腔道與凹槽之間設有連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個數(shù)為4個,第二通孔分別設置在的沖洗腔道的兩側。
[0012]所述第二通孔與尿道之間有凹槽,第二通孔的軸線與尿道之間的夾角為5-40度。
[0013]所述相鄰的兩葉片之間形成的夾角處設有第一通孔;沿著導尿管管體軸線的方向,所述每個夾角處設置的第一通孔的個數(shù)為1-3個,第一通孔沿著導尿管管體軸線的方向均勻分布。
[0014]沿著導尿管管體軸線的方向,所述沖洗腔道與每個相鄰的凹槽之間第二通孔的個數(shù)為2-5個,第二通孔沿著導尿管管體軸線的方向均勻分布。所述導尿管的橫截面可以是三葉草型、四葉草型甚至更多分葉型;所述導尿管的可以為兩腔(引流腔道、充氣腔道)或三腔(引流腔道、充氣腔道、沖洗腔道),需持續(xù)沖洗引流者可選用三腔型。
[0015]三葉草型結構長度略短于尿道長度,防止尿液自尿道口溢出或逆流入膀胱。
[0016]所述導尿管的制造材料為天然橡膠、乳膠、硅橡膠或聚氯乙烯。
[0017]本發(fā)明優(yōu)點在于:
[0018]1、導尿管管體的橫截面為三個葉片組成的三葉草形結構,在導尿管管體的兩個相鄰的葉片之間形成個夾角區(qū)域,每個夾角區(qū)域設置有連通引流腔道與導尿管管體外壁的第一通孔,該設計使得尿道與引流腔道之間有連通的通孔,尿道粘膜分泌的分泌物能通過第一通孔進入引流腔道從而隨著持續(xù)產生的尿液排出體外,使尿道內分泌物及時排除,減少細菌定植及尿道感染的風險。
[0019]2、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由于導尿管管體的橫截面為三個葉片組成的三葉草形結構,在使用時,導尿管管體的外壁與尿道之間形成帶有空腔的凹槽,一方面能防止導尿管外表面與尿道粘連,另一方面在通過沖洗腔道對尿道壁進行沖洗時,沖洗液從第二通孔流向凹槽,凹槽能容納一定容積的沖洗液,從而將尿道壁浸潤在沖洗液中,使沖洗更加完全(如果已經發(fā)生尿道感染,可將沖洗液替換為具有殺菌作用的液體,起到殺菌作用)。凹槽還能減少摩擦、降低導尿管留置對尿道微環(huán)境的改變、如果采用持續(xù)的沖洗還可減少細菌定植的幾率。
[0020]3、每個沖洗腔道與每個相鄰的凹槽之間設置第二通孔的個數(shù)為2-5個,較少數(shù)量的通孔使導尿管具有較強的抗壓強度,防止導尿管在尿道壓力的作用下變形而導致的腔道堵塞。
【附圖說明】
[0021]附圖1為本發(fā)明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結構示意圖。
[0022]附圖2為圖1中A_A#lj面不意圖。
[0023]附圖3為本發(fā)明導尿管沖洗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fā)明記載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0025]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26]1.導尿管管體2.排尿孔
[0027]3.防脫氣囊4.引流腔道
[0028]5.沖洗腔道6.充氣腔道
[0029]7.接口71.引流腔道接口
[0030]72.沖洗腔道接口73.充氣腔道接口
[0031]8.第一通孔9.凹槽
[0032]10.第二通孔11.尿道壁。
[0033]實施例
[0034]請參照圖1-3;圖1為本發(fā)明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A剖面示意圖。所述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包括導尿管管體I,設置在導尿管管體I前端的排尿孔2,設置在導尿管管體I與排尿孔2之間的防脫氣囊3,設置在導尿管管體I內的引流腔道4、沖洗腔道5、充氣腔道6,所述引流腔道4為主腔道,弓I流腔道4與排尿孔2相連通,所述充氣腔道6與防脫氣囊3相連通,在導尿管管體I的末端設有與引流腔道4、沖洗腔道5、充氣腔道6連接的接口 7,接口 7分為獨立的引流腔道接口 71、沖洗腔道接口 72、充氣腔道接口 73,弓丨流腔道接口 71、沖洗腔道接口 72、充氣腔道接口 73分別與引流腔道4、沖洗腔道5、充氣腔道6連通,置管時,將導尿管前端伸進尿路到達規(guī)定位置后,通過充氣腔道接口 73向防脫氣囊3內充氣或注水,利用充氣或注水后的氣囊將導尿管固定留在膀胱內,避免晃動脫落,尿液通過導尿管管體I前端的排尿孔2進入導尿管,從而被引出體外。
[0035]參見圖2,所述導尿管管體I的橫截面為三個葉片組成的三葉草形結構,三葉草型結構長度略短于尿道長度,防止尿液自尿道口溢出或逆流入膀胱;引流腔道4沿著導尿管管體I的軸線設置在導尿管管體I的中心,引流腔道4的前端與排尿孔2連通,引流腔道4的末端與引流腔道接口 71連通,在導尿管管體I的兩個相鄰的葉片之間形成3個夾角區(qū)域,每個夾角區(qū)域設置有連通引流腔道4與導尿管管體I外壁的第一通孔8,第一通孔8為一端直徑大、另一端直徑小的通孔,直徑小的一端與引流腔道4連通,直徑大的一端與導尿管管體I外壁連通,第一通孔8的橫截面呈梯形或扇形。所述沖洗腔道5設置在導尿管管體I的葉片中心,當導尿管管體I插入尿道時,導尿管管體I的外壁與尿道之間形成3個帶有空腔的凹槽9,在沖洗腔道5與凹槽9之間設有徑向的第二通孔10;所述沖洗腔道5共有2個,分別位于導尿管管體I的兩個葉片中心,第二通孔10分別設置在沖洗腔道5的兩側,每個沖洗腔道5與相鄰的凹槽9之間都設有第二通孔10,這樣保證每個凹槽9都能與沖洗腔道5相連通;在第二通孔10與尿道之間設有一定容積的凹槽9,第二通孔10的出口方向與尿道為非垂直的,第二通孔10的軸線與尿道之間的夾角為5-40度。
[0036]在導尿管管體I的相鄰的葉片之間形成3個夾角區(qū)域,每個夾角區(qū)域都設有第一通孔8,在沿著導尿管管體I軸線的方向上,每個夾角區(qū)域設置的第一通孔8的個數(shù)為1-3個,第一通孔8沿著導尿管管體I軸線的方向均勻分布。
[0037]每個沖洗腔道5與每個相鄰的凹槽9之間都設有第二通孔10,沿著導尿管管體I軸線的方向,每個沖洗腔道5與每個相鄰的凹槽9之間第二通孔10的個數(shù)為2-5個,第二通孔10沿著導尿管管體I的軸線的方向均勻分布。
[0038]參見圖3,圖3為本發(fā)明導尿管沖洗原理示意圖,導尿管管體I插入尿道后,導尿管管體I的外壁與尿道之間形成3個帶有空腔的凹槽9。沖洗時,沖洗液從沖洗腔道接口 72流入沖洗腔道5,然后通過第二通孔10流入凹槽9中,凹槽9中的沖洗液在壓力的作用下流入第一通孔8,進一步流入引流腔道4,然后通過引流腔道接口 71排出體外。
[0039]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軸線方向”是指總體平行于伸長導尿管縱軸的方向,“導尿管管體I的橫截面”是指垂直于伸長導尿管縱軸的方向,“徑向”是指垂直于導尿管縱軸的方向,“導尿管管體I前端”是指用于伸入并留在膀胱內的一端。
[0040]實施例中,所述導尿管管體I的橫截面為三個葉片組成的三葉草形結構,在導尿管管體I的兩個相鄰的葉片之間形成3個夾角區(qū)域,每個夾角區(qū)域設置有連通引流腔道4與導尿管管體I外壁的第一通孔8,該設計使得尿道與引流腔道4之間有連通的通孔,尿道粘膜分泌的分泌物能通過第一通孔8進入引流腔道4從而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使尿道內分泌物及時排除,減少尿道感染的風險。
[0041]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8為一端直徑大、另一端直徑小的通孔,直徑小的一端與引流腔道4連通,直徑大的一端與導尿管管體I外壁連通,該設計使得尿道分泌物容易從較大直徑的一端通過第一通孔8進入引流腔道4,而引流腔道4中的尿液無法從較小直徑的第一通孔8進入凹槽9中,防止尿液在凹槽9中積蓄引發(fā)感染。
[0042]實施例中,所述沖洗腔道5設置在導尿管管體I的葉片中心,當導尿管管體I插入尿道時,導尿管管體I的外壁與尿道之間形成3個帶有空腔的凹槽9,該設計使第二通孔10的出口與尿道壁之間有一定容積的凹槽9,防止導尿管外表面與尿道粘連,當通過沖洗腔道5對尿道壁進行沖洗時,沖洗液從第二通孔10流向凹槽9,凹槽9能容納一定容積的沖洗液,從而將尿道壁浸潤在沖洗液中,使沖洗更加完全。
[0043]實施例中,所述沖洗腔道5共有2個,分別位于導尿管管體I的兩個葉片中心,第二通孔10分別設置在沖洗腔道5的兩側,該設計使得每個沖洗腔道5與相鄰的凹槽9之間都設有第二通孔10,這樣保證每個凹槽9都能與沖洗腔道5相連通。
[0044]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10的出口方向與尿道為非垂直的,第二通孔10的軸線與尿道之間的夾角為5-40度,這樣從第二通孔10射出的沖洗液與尿道壁之間有一定的夾角,減輕沖洗液對尿道壁的沖擊力,減輕沖洗操作時患者的痛苦。
[0045]實施例中,所述每個夾角區(qū)域都設有第一通孔8,在沿著導尿管管體I軸線的方向上,每個夾角區(qū)域設置的第一通孔8的個數(shù)為1-6個,第一通孔8沿著導尿管管體I軸線的方向均勻分布,第一通孔8的數(shù)量不宜過多,導尿管的制備材料為天然橡膠、乳膠、硅橡膠或聚氯乙烯,如通孔數(shù)量較多,導尿管在尿道壓力的作用下易產生變形,導致引流腔道4堵塞。
[0046]實施例中,所述每個沖洗腔道5與每個相鄰的凹槽9之間都設有第二通孔10;沿著導尿管管體I軸線的方向,每個沖洗腔道5與每個相鄰的凹槽9之間第二通孔10的個數(shù)為2-5個,第二通孔10沿著導尿管管體I的軸線的方向均勻分布,第二通孔10的數(shù)量不宜過多,由于導尿管的制備材料為天然橡膠、乳膠、硅橡膠或聚氯乙烯,如通孔數(shù)量較多,導尿管在尿道壓力的作用下易產生變形,導致沖洗腔道5堵塞。
[0047]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方法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包括導尿管管體(I),設置在導尿管管體(I)前端的排尿孔(2),設置在導尿管管體(I)與排尿孔(2)之間的防脫氣囊(3),設置在導尿管管體(I)內的引流腔道(4)、沖洗腔道(5)、充氣腔道(6),所述引流腔道(4)與排尿孔(2)連通,所述充氣腔道(6)與防脫氣囊(3)連通,設置在導尿管管體(I)末端分別與引流腔道(4)、沖洗腔道(5)、充氣腔道(6)連接的接口( 7),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尿管管體(I)的橫截面為三個葉片組成的三葉草形結構,引流腔道(4)設置在導尿管管體(I)的中心,在相鄰的兩葉之間形成的夾角處設有連通引流腔道(4)與導尿管管體(I)外壁的第一通孔(8);沖洗腔道(5)設置在導尿管管體(I)葉片的中心,當導尿管管體(I)插入尿道時,導尿管管體(I)的外壁與尿道之間形成凹槽(9),在沖洗腔道(5)與凹槽(9)之間設有連通的第二通孔(1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8)為一端直徑大、另一端直徑小的通孔,直徑小的一端與引流腔道(4)連通;所述第一通孔(8)的橫截面呈梯形或扇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腔道(6)設置在導尿管管體(I)葉片的中心。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沖洗腔道(5)共有2個,分別位于導尿管管體(I)的兩個葉片中心。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其特征在于:在沖洗腔道(5)與凹槽(9)之間設有連通的第二通孔(10),所述第二通孔(10)的個數(shù)為4個,第二通孔(10)分別設置在的沖洗腔道(5)的兩側。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其特征在于:在第二通孔(10)與尿道之間有凹槽(9),第二通孔(10)的軸線與尿道之間的夾角為5-40度。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其特征在于:在相鄰的兩葉片之間形成的夾角處設有第一通孔(8);沿著導尿管管體(I)軸線的方向,所述每個夾角處設置的第一通孔(8)的個數(shù)為1-3個,第一通孔(8)沿著導尿管管體(I)軸線的方向均勻分布。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其特征在于:沿著導尿管管體(I)軸線的方向,所述沖洗腔道(5)與每個相鄰的凹槽(9)之間第二通孔(10)的個數(shù)為2-5個,第二通孔(10)沿著導尿管管體(I)軸線的方向均勻分布。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感染的三葉草形多孔導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尿管的制造材料為天然橡膠、乳膠、硅橡膠或聚氯乙烯。
【文檔編號】A61M25/10GK105854151SQ201610167982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3日
【發(fā)明人】張小曦, 黃清海, 劉建民
【申請人】張小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