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治療胃實寒腹脹、疼痛的臍灸膏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579843閱讀:1022來源:國知局
      一種治療胃實寒腹脹、疼痛的臍灸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寒濕型泄瀉的臍灸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備成粉,再用適量生姜汁浸潤而成:中藥原料:花椒、砂仁、吳茱萸、茯苓、陳皮、木香、沉香、薤白、化橘紅、神曲、劉寄奴、黨參、草豆蔻、延胡索、洋金花、丁香、蓽茇、桂枝、甘草、草果、烏藥、荔枝核、甘松、佛手、黃芪、大棗根、青皮、益智仁。本治療藥膏根據(jù)中醫(yī)理論辨證施治,標本兼制,無毒副作用,能明顯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專利說明】
      一種治療胃實寒腹脹、疼痛的臍灸膏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制備的藥膏,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胃實寒腹脹、 疼痛的臍灸膏。
      【背景技術】
      [0002] 胃實寒證即寒邪侵犯了胃,是因受寒或過食生冷而引起的疾病,以上腹部發(fā)涼、冷 痛脹滿甚至劇痛、遇寒加重、得溫則緩解為臨床表現(xiàn)。特點為發(fā)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治療 以散寒止痛為主。
      [0003] 神闕穴屬任脈,在臍中部,臍中央。穴下為皮膚、結締組織、壁腹膜。淺層主要有第 十胸神經(jīng)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臍周靜脈網(wǎng)。深層有第十一胸神經(jīng)前支的分支?!都滓医?jīng)》曰: "腸中常鳴,時上沖心,灸臍中",《銅人》曰:"神闕,治泄利不止,小兒奶利不絕,腹大繞臍痛, 水腫鼓脹,腸中鳴狀如流水聲,久冷傷憊,可灸百壯。"因此通過臍灸可以有效治療胃實寒腹 脹、疼痛。
      [0004]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治病必求于本",西醫(yī)根據(jù)患者的癥狀通過應用止痛, 促進胃腸動力的西藥等治療,但不能解決胃實寒腹脹、疼痛的根本病因,治療效果較差。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中醫(yī)的辨證論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針對病因進行辨證 施治,提供一種副作用小,標本兼制,以中草藥為主要原料制備的藥膏,具體地說是一種治 療胃實寒腹脹、疼痛的臍灸膏。
      [0006]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治療胃實寒腹脹、疼痛的臍灸膏,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備成 粉,使用時用適量生姜汁浸潤而成: 中藥原料:花椒50g、砂仁50g、吳茱萸50g、茯苳50g、陳皮50g、木香50g、沉香50g、薤白 50g、化橘紅50g、神曲50g、劉寄奴50g、黨參50g、草豆蔻50g、延胡索50g、洋金花3g、丁香30g、 蓽茇30g、桂枝50g、甘草50g、草果50g、烏藥60g、蒸枝核50g、甘松50g、佛手50g、黃苗50g、大 率根50g、青皮50g、益智仁50g; 將上述原料藥按以下步驟制備: (1) 將上述中藥原料中:花椒50g、砂仁50g、吳茱萸50g、茯苓50g、陳皮50g、木香50g、沉 香50g、薤白50g、化橘紅50g、神曲50g、劉寄奴50g、黨參50g、草豆蔻50g、延胡索50g、洋金花 3g、丁香30g、蓽茇30g、桂枝50g、甘草50g、草果50g、烏藥60g、蒸枝核50g、甘松50g、佛手50g、 黃芪50g、大棗根50g、青皮50g、益智仁50g粉碎成細粉,混合均勻后,采用環(huán)氧乙烷滅菌裝入 無菌玻璃瓶內(nèi)備用; (2) 用時取步驟(1)中制備的藥粉5~6g放入神闕穴,加入適量生姜汁浸潤(以完全浸濕 藥粉為宜)即為最終藥膏。
      [0007]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中醫(yī)的辨證論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針對病因進 行辨證施治,采用多種藥物混合制成藥膏放于臍部,進行臍灸。本藥膏中的多種藥物共同起 到散寒止痛,行氣散結,理氣調(diào)中,溫中散寒、止痛消脹的作用,并從整體上促進和調(diào)整機體 的免疫機能,調(diào)動人體內(nèi)在的抗病能力,調(diào)整機體與外在環(huán)境的和人體內(nèi)部的動態(tài)平衡,從 整體上改善身體機能,有效防止胃實寒腹脹、疼痛的復發(fā),最終達到標本兼治,治愈疾病的 目的。
      【具體實施方式】
      [0008]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0009] 本發(fā)明的中藥原料組成: 一種治療胃實寒腹脹、疼痛的臍灸膏,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備成 粉,使用時用適量生姜汁浸潤而成: 中藥原料:花椒50g、砂仁50g、吳茱萸50g、茯苳50g、陳皮50g、木香50g、沉香50g、薤白 50g、化橘紅50g、神曲50g、劉寄奴50g、黨參50g、草豆蔻50g、延胡索50g、洋金花3g、丁香30g、 蓽茇30g、桂枝50g、甘草50g、草果50g、烏藥60g、蒸枝核50g、甘松50g、佛手50g、黃苗50g、大 率根50g、青皮50g、益智仁50g; 制備工藝為:將所述的中藥原料經(jīng)過清洗,烘干等工藝,在無菌、無塵的條件下按以下 步驟制備: (1) 將上述中藥原料中:花椒50g、砂仁50g、吳茱萸50g、茯苓50g、陳皮50g、木香50g、沉 香50g、薤白50g、化橘紅50g、神曲50g、劉寄奴50g、黨參50g、草豆蔻50g、延胡索50g、洋金花 3g、丁香30g、蓽茇30g、桂枝50g、甘草50g、草果50g、烏藥60g、蒸枝核50g、甘松50g、佛手50g、 黃芪50g、大棗根50g、青皮50g、益智仁50g粉碎成細粉,采用環(huán)氧乙烷滅菌后,裝入無菌玻璃 瓶內(nèi)備用; (2) 用時取步驟(1)中制備的藥粉5~6g放入神闕穴,再加入適量生姜汁浸潤(以完全浸 濕藥粉為宜)即為最終藥膏。
      [0010] 本發(fā)明的使用方法:第一步,在患者的腹部以神闕穴為中心鋪好一次性中間有孔 的洞巾;第二步,將做好的中心部有孔的小面碗用TDP神燈烤熱后,讓孔對準神闕穴放于腹 部;第三步,將制備好的藥粉5~6g,從小面碗的孔內(nèi)放入神闕穴,再加入適量生姜汁浸潤 (以完全浸濕藥粉為宜)使藥粉成為藥膏;第四步,將備好的錐形艾柱1狀點燃后放于小面碗 孔的上部,待燃盡時接續(xù)另一個艾柱依次共點燃錐形艾柱6狀,總灸療時間持續(xù)約30分鐘; 在灸療的過程中同時輔以TDP神燈照射神闕穴進行治療;第五步,灸療結束后,去掉面碗和 洞巾,將留在神闕穴內(nèi)的藥膏再次以適量生姜汁潤濕,用空白膏藥貼膜以神闕穴為中心將 藥膏封于神闕穴。待24小時后揭去(若患者出現(xiàn)臍部過敏現(xiàn)象應隨時揭去),以溫濕毛巾擦 拭干凈,每日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
      [0011]本發(fā)明藥理分析 本發(fā)明原料中:花椒性味辛、熱。歸脾、胃、腎經(jīng)。具有溫中止痛的功效,主治中寒脘腹冷 痛、嘔吐泄瀉等病證?,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花椒含揮發(fā)油、生物堿、香豆素和有機酸,具有局 麻、鎮(zhèn)痛、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腫瘤、殺蟲等藥理活性;砂仁性味辛、溫。歸脾、胃經(jīng)。具有化 濕行氣,溫中止瀉的功效,主治濕阻中焦證、脾胃氣滯、脾胃虛寒吐瀉等病證?,F(xiàn)代醫(yī)學研究 證明,砂仁主要化學成分是揮發(fā)油,主要含乙酸龍腦酯,樟腦,龍腦,檸檬烯,樟烯。砂仁對消 化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確切的藥理活性,還具有抗炎、利膽和鎮(zhèn)痛等作用;吳茱萸 性味辛、苦、熱。歸肝、脾、胃經(jīng)。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燥濕止瀉的功效,主治寒濕上沖入 腹之腹脹、困悶欲死;寒疝腹痛等病證?,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吳茱萸具有止嘔,抗?jié)?、健胃?鎮(zhèn)痛、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保肝的作用;茯苓性味甘、淡、平。歸脾、心、腎經(jīng)。具有利水 滲濕,健脾,安神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腫,痰飲,治療脾虛證,兼便溏或泄瀉者尤佳?,F(xiàn) 代藥理研究證明,茯苓含有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酸、卵磷脂、腺嘌呤、蛋白酶和三萜類等 物質(zhì),還含有鉀、鈣、鎂、磷、鐵、硫及二氧化硅等礦物質(zhì),具有利尿、增強機體免疫力、調(diào)節(jié)胃 腸功能、保肝、鎮(zhèn)靜、抗腫瘤、抗菌等作用;陳皮性味苦、辛、溫。歸肺、脾經(jīng)。具有理氣調(diào)中,燥 濕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噯氣、惡心嘔吐等病癥;陳皮還具有抑制 胃腸道平滑肌、促進胃液分泌、抗胃潰瘍、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木香性味辛、苦、溫。歸脾、 胃、大腸、三焦、膽經(jīng)。具有行氣、調(diào)中,止痛的功效。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脾運失常、肝 失疏泄之脅肋脹痛等病證。藥理研究表明,還具有調(diào)整胃腸運動、抗菌、鎮(zhèn)痛等作用;沉香性 味苦、辛、溫。歸脾、胃、腎經(jīng)。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溫腎納氣之功效,主治寒凝氣滯之胸 腹脹悶作痛,胃寒嘔吐等病證?,F(xiàn)代藥理表明,沉香中所含的揮發(fā)油具有止痛、鎮(zhèn)靜、止喘的 作用;薤白性味苦、辛、溫。歸肺、胃、大腸經(jīng)。具有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的功效,主治胃腸氣 滯,瀉痢里急后重之佳品?,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薤白還具有抑菌、鎮(zhèn)痛的作用;化橘紅性味 辛、苦、溫。歸肺、脾、胃經(jīng)。具有理氣寬中,燥濕化痰,消食的功效。主治風寒咳嗽、喉癢痰多、 食積傷酒等病?,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化橘紅所含的揮發(fā)油對消化道有緩和的刺激作用,有利 于胃腸積氣的排出,并能促進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神曲性味辛、甘、溫。歸脾、胃經(jīng)。具 有消食和胃的功效,主治飲食停滯,消化不良,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瀉痢等病癥;藥理 研究表明神曲所含的成分有揮發(fā)油、甙類、脂肪油、酶類、麥角留醇、蛋白質(zhì)及維生素 B等。因 神曲內(nèi)含維生素 B復合體、酶類、麥角固醇及蛋白質(zhì)等成分,因此能通過氧化供能,促進人體 對食物蛋白質(zhì)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青皮性味苦、辛、溫。歸肝、膽、胃經(jīng)。具有疏肝破氣,消積 化滯之功效,主治食積脘腹脹痛;青皮主要含揮發(fā)油,如檸檬烯、d-蒎烯、麝香草酚、芳樟 醇、辛醛、癸醛、橙皮醛等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nèi)積氣;劉寄奴性味苦、溫。歸心、肝、 脾經(jīng)。具有散寒止痛、消食化積、醒脾開胃之功效。主治食積腹痛,赤白痢疾;黨參性味甘、 平。歸脾、肺經(jīng)。具有補中益氣,生津養(yǎng)血的功效。主治脾氣虧虛的食欲不振、嘔吐泄瀉。黨參 還有調(diào)節(jié)胃腸功能、保護胃粘膜,促進胃潰瘍的愈合、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抗應激 能力、抗菌等作用;草豆蔻性味辛,溫。歸脾、胃經(jīng)。具有燥濕行氣,溫中止嘔之功效。主治寒 濕中阻之脹滿疼痛;延胡索性味辛、苦、溫。歸心、肝、脾經(jīng)。具有活血、行氣,止痛之功效。主 治脘腹疼痛兼寒,血瘀氣滯胸肋;洋金花性味辛、溫。歸肺、肝經(jīng)。具有平喘止咳,解痙,定痛 之功效;主治脘腹冷痛,風濕痹痛等病癥;丁香性味溫、辛。歸胃、脾、腎經(jīng)。具有溫中降逆,溫 腎助陽之功效。主治寒邪引起的胃痛、嘔吐、呃逆、腹痛、泄瀉等病證?,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丁 香含有的丁香油,對于致病性真菌及葡萄球菌、痢疾和大腸桿菌等有抑制作用;。蓽茇性味 辛、熱。歸胃、大腸經(jīng)。具有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中寒腹痛、嘔吐、泄瀉等病證。桂枝性味: 辛、甘,溫。歸膀胱、心、肺經(jīng)。具有發(fā)汗解肌,溫通經(jīng)脈,通陽化氣之功效。主治風寒感冒,脘 腹冷痛等病證;甘草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具有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緩 和藥性之功效,其有效成分為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甘草多糖主治,脘腹、四肢攣 急疼痛,調(diào)和諸藥;草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jīng)。具有燥濕、溫中之功效,主治胸膈痞滿,脘腹 冷痛,惡心、嘔吐,泄瀉下痢,食積不消等病證;佛手性味辛、苦、溫。歸肝、脾、胃、肺經(jīng)。具有疏 肝理氣、和中,化痰之功效,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等病證。烏藥性味辛、溫。歸肺、脾、腎、 膀胱經(jīng)。具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之功效,主治寒郁氣滯之胸悶肋痛、脘腹脹痛等病證;荔枝 核性味甘、微苦,溫。歸肝、胃經(jīng)。具有行氣散結、祛寒止痛之功效,主治肝胃不和、胃脘痛等 病證;甘松性味辛、甘,溫。歸脾、胃經(jīng)。具有行氣止痛、開郁醒脾之功效,主治寒郁氣滯引起 的胸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等病證;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jīng)。具有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 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中氣下陷,氣不攝血,氣血雙虧,血虛萎黃等病證?,F(xiàn)代 藥理研究表明:黃芪還具有的作用:1增強免疫功能,2.增強機體耐缺氧及應激能力,3.抗菌 及抑制病毒的作用,4.促進機體代謝,5.改善心功能,6.降壓作用,7.保肝作用,8.調(diào)節(jié)血 糖,9.激素樣作用;大棗根性味甘,平。歸脾、胃經(jīng),主治關節(jié)酸痛,胃痛等病證。益智仁性味 辛,溫。歸脾、腎經(jīng),具有暖腎固精縮尿,溫脾開胃攝唾涎的功效。主治脾寒;腹中冷痛;口多 唾涎等病證;以上28味中草藥巧妙組方,科學配伍,藥物間相須、相使、相互協(xié)調(diào),共同起到 理氣調(diào)中,溫胃散寒、止痛的作用。生姜汁性味辛、溫,入肺、胃、脾經(jīng),功能散寒,止嘔。主治 胃寒嘔吐,風寒表證等病證。
      [0012] 在灸療時兩次加用適量生姜汁調(diào)和,可使藥物充分潤濕,有利于藥物中有效成分 的滲出和吸收。
      [0013] 本發(fā)明藥效學統(tǒng)計: 1. 一般臨床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同期入住我院內(nèi)科,確診為胃實寒腹脹、 疼痛急性發(fā)作的患者126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3例,男36例,女27例;平均56.32歲;對 照組63例,男38例,女25例,平均57.82歲;這兩個隨機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營養(yǎng)狀況等方面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0014] 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a.遵醫(yī)囑給予嗎丁啉10mg,tid,b. 給予布洛芬0.2 po;疼痛消失后即停止用藥 治療組患者在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臍灸一天一次,疼痛消失后停止應 用西藥,仍繼續(xù)給予臍灸治療一天一次,10天一個療程,共給予2個療程的治療。
      [0015] 3.評價指標:療效標準一.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療效評定標準分治愈、 好轉、無效。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胃鏡或鋇透復查病變好轉或基本消失;好轉:癥狀或胃鏡 復查有不同程度改善;無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及胃鏡、鋇透檢查無明顯變化。二.患者出院 后跟蹤調(diào)查半年的結果比較。
      [0016] 4.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兩組間療效比較采用X 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0017] 表1:經(jīng)過第一個療程的治療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X 2=11.73 p〈0.05有顯著差異 表2:經(jīng)過第二個療程的治療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X 2=31.4 p〈0.05有顯著差異 表3:患者出院后跟蹤調(diào)查半年的治療效果比較
      5.結論:經(jīng)過第一個療程的治療和第二個療程的治療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由表1、 表2可知治療組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叱鲈汉蟾?蹤調(diào)查半年治療效果比較,治療組復發(fā)的人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
      【主權項】
      1. 一種治療寒濕型泄瀉的臍灸膏,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備成粉,使 用時用適量生姜汁浸潤而成: 中藥原料:花椒50g、砂仁50g、吳茱萸50g、茯苳50g、陳皮50g、木香50g、沉香50g、薤白 50g、化橘紅50g、神曲50g、劉寄奴50g、黨參50g、草豆蔻50g、延胡索50g、洋金花3g、丁香30g、 蓽茇30g、桂枝50g、甘草50g、草果50g、烏藥60g、蒸枝核50g、甘松50g、佛手50g、黃苗50g、大 率根50g、青皮50g、益智仁50g ; 制備工藝為:將所述的中藥原料經(jīng)過清洗,烘干等工藝,在無菌、無塵的條件下按以下 步驟制備: (1) 將上述中藥原料中:花椒5(^、砂仁5(^、吳茱萸5(^、茯苓5(^、陳皮5(^、木香5(^、沉 香50g、薤白50g、化橘紅50g、神曲50g、劉寄奴50g、黨參50g、草豆蔻50g、延胡索50g、洋金花 3g、丁香30g、蓽茇30g、桂枝50g、甘草50g、草果50g、烏藥60g、蒸枝核50g、甘松50g、佛手50g、 黃芪50g、大棗根50g、青皮50g、益智仁50g粉碎成細粉,采用環(huán)氧乙烷滅菌裝入無菌玻璃瓶 內(nèi)備用; (2) 用時取步驟(1)中制備的藥粉5~6g放入神闕穴,再加入適量生姜汁浸潤(以完全浸 濕藥粉為宜)即為最終藥膏。
      【文檔編號】A61K36/9064GK105944065SQ201610484325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8日
      【發(fā)明人】高本梅
      【申請人】張開建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