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彈性級別的高爾夫球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雙彈性級別的高爾夫球桿。
背景技術:
通常高爾夫球桿,按其桿身的彈性級別,可分為XSRAL五個等級,根據(jù)需要與合適的球頭配合,滿足不同球員的擊球特點。就目前情況看,不同廠商之間,雖然都將球桿分列為五個等級,但實際上其彈性級別的擊球感并不一定一致,這使得球員在不同品牌之間換用時需要很多的試驗和適應。另一方面,同一球員在不同的時間,其自身的擊球狀態(tài)并不相同,根據(jù)需要會在短時間內更換不同彈性級別的球桿以獲得最優(yōu)的擊球效果。目前的球桿,單支只具有一種彈性級別規(guī)格,根據(jù)以上原因,頻繁更換球桿就成為一個必然的結果,這帶來大量的不便和高成本。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高爾夫球桿彈性級別規(guī)格混亂難以適應和球員狀態(tài)不同帶來的需求,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雙彈性級別的高爾夫球桿,其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雙彈性級別的高爾夫球桿,包括外壁平滑的一桿身,該桿身外壁從桿尾至桿頭由粗趨細,且軸向通體中空;所述桿身其桿尾與桿頭之間的一段,在其中心軸上具有兩個互相垂直的對稱面;所述桿身按每一所述對稱面分為左右對稱的第一對稱壁和第二對稱壁;所述第一對稱壁和第二對稱壁具有使所述桿身彎曲彈性不同的壁厚。作為本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者,可以在如下方面具有改進
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桿身外壁按其中心軸旋轉對稱。進一步地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桿身內壁為與所述外壁同軸旋轉對稱者,并且該內壁上凸設一組相對其中一所述對稱面左右對稱的加強肋;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地,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加強肋分段分布于所述桿身內壁長度方向,并且加強肋具有分段末端長度按其中心軸左右不對稱的部分。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對稱面延伸于整個所述桿身?!^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對稱壁和第二對稱壁分段分布于所述桿身?!^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對稱壁和第二對稱壁延伸于所述桿身中段部分,其一端距所述桿尾1/5至1/3桿身長度,另一端距所述桿頭1/3桿身長度。上樹對稱壁分段分布的方案基礎上,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對稱壁和第二對稱壁分段分布的區(qū)域,其一端距所述桿尾1/5至1/3桿身長度,另一端距所述桿頭1/3桿身長度。本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I.同一根桿身,僅通過手持時稍加轉動即可實現(xiàn)兩種不同的彈性級別規(guī)格。球員用同一根球桿可以方便地轉換于不同的彈性級別之間,可以迅速達到適應并進入狀態(tài)。2.兩個彈性級別可以使球桿具有很大的彈性容差,以適應球員的習慣而不是要求球員改變習慣,具有良好的適用性。
3.桿身的外壁旋轉對稱,不論手持何種方向,其揮舞時的空氣阻力手感均一致,特別地,圓形外壁其空氣阻力與常見的球桿保持一致,球手容易適應。4.旋轉對稱內設加強肋的方式適用于合成材料的制作,易加工,一致性好。5.分段分布的第一和第二對稱壁,一方面可以實現(xiàn)同一桿身兩個方向的不同彈性,另一方面可以在長度方向上設定其彎折點來設計其彈性分布,具有豐富的客制化性能。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帶剖面的示意圖;圖2是圖I實施例橫截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橫截面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三橫截面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四軸截面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實施例另一軸截面示意圖;圖7是圖I實施例在桿身長度上的分布長度示意圖;圖8是圖5實施例在桿身長度上的分布長度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如
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一帶剖面的示意圖;圖2,圖I實施例橫截面示意圖;圖7是圖I實施例在桿身長度上的分布長度示意圖;結合此二圖予以說明桿身10乃是一上大下小的圓臺狀桿體,其下端的桿頭插接固定于擊球頭20,此為一通用而簡潔的高爾夫球桿形態(tài),實際實用中,在桿身10上端的桿尾加裝一些材料構成便于握持的手柄即可用于擊球。從立體截圖和橫截面示意圖可知,桿身內部具有兩條對向設置的加強肋11,除此之外,桿身10內部通體中空的形狀與其外壁相似,都是按其中心軸Z軸旋轉對稱者,從圖2可見都為正圓的形態(tài)。桿身10的橫截面具有兩個過z軸且相互垂直的對稱面X和y,如圖2中,按桿身來看,X面的上下兩面為第一對稱壁,y面的左右兩面為第二對稱壁,可見第一對稱壁和第二對稱壁的厚度分布不同,因而,當球員手持桿身10其在X面內揮舞和y面內揮舞時得到兩種不一樣的彈性級別效果,實現(xiàn)了不同的擊球彈性,該效果的切換只需要將桿身的揮舞方向偏轉90°再重新安裝于擊球頭20即可實現(xiàn);此90°的分配使兩個方向壁厚的相互影響減到最小,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手持時的旋轉偏差。。可見,同一根桿身,僅通過手持時稍加轉動即可實現(xiàn)兩種不同的彈性級別規(guī)格。本例中,X軸向的彈性級別標稱是R,y軸向的級別是S,可見,球員用同一根球桿可以方便地轉換于R與S之間,可以迅速達到適應并進入狀態(tài);同時,若球員已經(jīng)適應另一規(guī)格的R級球桿,可以在本方案中得到一個最接近已適應的R級手感。所以,本方案一方面針對同一球員,實現(xiàn)了一根球桿兩個彈性級別的快速切換,另一方面可以使球桿具有很大的彈性容差,以適應球員的習慣而不是要求球員改變習慣,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再者,桿身10的形態(tài)乃是內外旋轉對稱,加上內壁的加強肋11,這種形態(tài)非常適用于合成材料比如碳纖維材料的加工生產(chǎn),其生產(chǎn)成本容易控制,效率和一致性比較好。從桿身10的外壁旋轉對稱的形態(tài)可知,不論手持何種方向,其揮舞時的空氣阻力手感均一致,特別地,圓形外壁其空氣阻力與常見的球桿保持一致,球手容易適應。如圖7所示,加強肋11分布位置BI的一端距桿尾距離A,即1/3桿身10長度,另一端距桿頭距離也是A,為1/3桿身長度。實施例二
如圖2,圖I實施例橫截面示意圖;與實施例一相比,桿身10的外壁仍然是旋轉對稱的圓形橫截面,但內壁不再包括旋轉對稱者,而是厚度漸變的橢圓橫截面內壁。同樣地,X面方向得到S級的彈性,而y面得到R級彈性。該方案的桿身內壁強度較高。實施例三如圖4,本發(fā)明實施例三橫截面示意圖;與實施例2相比,其第一和第二對稱壁的實現(xiàn)也是靠其厚度漸變,不過變化并不均勻;或者可以認為,本實施例與圖I所示的實施例相比,都具有加強肋11,只不過本例的加強肋11不再是凸條的形態(tài),而是填充平整的形態(tài)。此形態(tài)的加強肋造成X面方向和I面方向的彈性差距很大,通過握姿實現(xiàn)明顯彈性差異的球桿。實施例四如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四軸截面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實施例另一軸截面示意圖。圖8是圖5實施例在桿身長度上的分布長度示意圖;結合此三圖予以說明本例與實施例一相比,具有同樣橫截面形態(tài)的加強肋11,從圖中可見,加強肋并不是連續(xù)分布于整個桿身10,而是具有分段分布的形態(tài),從而第一對稱壁和第二對稱壁也是分段分布于所述桿身的形態(tài)。并且加強肋11其分段末端長度按其中心軸左右不對稱的部分,即產(chǎn)生了不對稱的缺口 12。如此的設定,可以改善桿身10整體的彈性分布,可以通過對不對稱處,也即缺口 12不對稱的分布,實現(xiàn)對桿身10其彎折點的設定;所有加強肋11在桿身的分布B2,其一端距桿尾C的長度即1/5桿身10,另一端距桿頭A長度即1/3桿身。可見,桿身10不但實現(xiàn)了兩種彈性,而且還可以通過這種結構設計設計其彎折點來設計其彈性分布,在外壁不變的情況下得到更多的客制化功能。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發(fā)明實施的范圍,即依本發(fā)明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fā)明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彈性級別的高爾夫球桿,包括外壁平滑的一桿身,該桿身外壁從桿尾至桿頭由粗趨細,且軸向通體中空;其特征在于 所述桿身其桿尾與桿頭之間的一段,在其中心軸上具有兩個互相垂直的對稱面;所述桿身按每一所述對稱面分為左右對稱的第一對稱壁和第二對稱壁;所述第一對稱壁和第二對稱壁具有使所述桿身彎曲彈性不同的壁厚。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雙彈性級別的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桿身外壁按其中心軸旋轉對稱。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雙彈性級別的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桿身內壁為與所述外壁同軸旋轉對稱者,并且該內壁上凸設一組相對其中一所述對稱面左右對稱的加強肋。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雙彈性級別的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對稱面延伸 于整個所述桿身。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雙彈性級別的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對稱壁和第二對稱壁分段分布于所述桿身。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雙彈性級別的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肋分段分布于所述桿身內壁長度方向,并且加強肋具有分段末端長度按其中心軸左右不對稱的部分。
7.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雙彈性級別的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桿身外壁沿其長度方向其直徑均勻變化。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雙彈性級別的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對稱壁和第二對稱壁共分為三段分布于所述桿身。
9.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雙彈性級別的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對稱壁和第二對稱壁延伸于所述桿身中段部分,其一端距所述桿尾1/5至1/3桿身長度,另一端距所述桿頭1/3桿身長度。
10.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雙彈性級別的高爾夫球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對稱壁和第二對稱壁分段分布的區(qū)域,其一端距所述桿尾1/5至1/3桿身長度,另一端距所述桿頭1/3桿身長度。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雙彈性級別的高爾夫球桿,包括外壁平滑的一桿身,該桿身外壁從桿尾至桿頭由粗趨細,且軸向通體中空;其特征在于所述桿身其桿尾與桿頭之間的一段,在其中心軸上具有兩個互相垂直的對稱面;所述桿身按每一所述對稱面分為左右對稱的第一對稱壁和第二對稱壁;所述第一對稱壁和第二對稱壁具有使所述桿身彎曲彈性不同的壁厚。本技術方案用同一根桿身,僅通過手持時稍加轉動即可實現(xiàn)兩種不同的彈性級別規(guī)格。球員用同一根球桿可以方便地轉換于不同的彈性級別之間,可以迅速達到適應并進入狀態(tài)。
文檔編號A63B53/02GK102716575SQ20111045879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31日
發(fā)明者劉永春 申請人:劉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