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混凝土輸送料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建設機械,具體涉及混凝土輸送系統(tǒng)中機械料斗的改進。
背景技術:
目前工程施工領域內(nèi)所使用的料斗由于其結構設計上的不足,其料斗內(nèi)腔之左、右兩側通過墻板、左、右斗身和圓錐臺依次連接,前、后兩側由左、右斗身、下斗身和圓錐臺相接而成,其中左、右斗身呈水平放置的圓柱形狀,中心線與水平軸線平行,端面與豎直的側墻板相接,中間開口與一圓錐臺狀面相接,各連接處采用焊接方式,呈尖角狀,尤其是左、右斗身與側墻板對應的相接處角度為90°,且左、右斗身之水平圓弧面具有一定的長度,部分混凝土由于在料斗左、右兩側的時間過長,造成混凝土流動性不好,同時交接處的混凝土因攪拌不到,時間過長會自然凝固,容易形成積料死角,使料斗的容積減少,料斗的清洗也越來越困難。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混凝土流動性好、內(nèi)腔無積料死角之混凝土輸送料斗。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面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包括側墻板、左斗身、右斗身、圓錐臺和下斗身,所述料斗內(nèi)腔之左、右兩側分別由側墻板、左斗身、右斗身、圓錐臺和下斗身依次連接,前、后兩側由側墻板和下斗身相連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構件相鄰面之交接處圓弧過渡;所述左斗身、右斗身呈圓錐面,其斗身中心線與水平軸線傾斜,斗身母線與水平軸線之夾角為5°~85°;所述側墻板與左斗身、右斗身垂直截面之間、左斗身、右斗身與圓錐臺垂直截面之間的夾角大于90°,其中前、后端側墻板與左、右端側墻板交界位置相切,側端與左斗身和右斗身相貫,下端與下斗身相接。
本實用新型是對現(xiàn)有技術的改進,各構件相鄰面之交接處均采用圓弧過渡形式,側墻板與左斗身、右斗身垂直截面之間、左斗身、右斗身與圓錐臺垂直截面之間的夾角大于90°,其中左、右斗身可呈圓錐面,與側墻板交角大于90°,使整個料斗內(nèi)腔無積料死角,即使攪拌不到的混凝土也可因自身的重量自由滑落到下斗身和圓錐臺中,混凝土的流動時間縮短,大大減少了混凝土的凝固,料斗的清洗也更為方便。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料斗之主視圖;圖2為現(xiàn)有技術料斗之右視圖;圖3為現(xiàn)有技術料斗之俯視圖;圖4為圖1之I處放大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料斗結構主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料斗結構左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料斗結構右視圖;圖8為圖5之II處放大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料斗結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圖2、圖3、圖4展示了現(xiàn)有技術之料斗結構示意圖。所述料斗包括左、右側墻板C2、前、后側墻板F2、左斗身A3、右斗身A4、圓錐臺D2和下斗身B2,其中料斗左、右兩側通過側墻板C2、左斗身A3、右斗身A4、圓錐臺D2依次連接,前、后兩側由側墻板F2側端分別與左斗身A3和右斗身A4相接,下端與相連,左斗身A3、右斗身A4成左右相互對稱設置,左、右端分別連接側墻板C2和圓錐臺D2,前、后端分別連接下斗身B2和圓錐臺D2,形成開口式料斗結構,施工中混凝土料從上端開口倒入,經(jīng)裝于料斗內(nèi)攪拌葉片攪拌后經(jīng)圓錐臺D2、下斗身B2之出口排出。如圖1、圖2所示,現(xiàn)有技術中左斗身A3、右斗身A4形狀呈水平放置的圓柱形狀,中間設有與圓錐臺D2相接之開口,左斗身A3、右斗身A4中心線與水平軸線平行,端面與豎直的側墻板C2相接,其相接處一般采用焊接方式,如圖4所示,相接處形成90°,且左斗身A3、右斗身A4之水平圓弧面具有一定的長度,即左斗身A3、右斗身A4與側墻板C2之交接處和左斗身A3、右斗身A4與圓錐臺D2之交接處有一定的距離段,且該段為一水平弧面,某些靠近側墻板C2的混凝土要經(jīng)過左斗身A3、右斗身A4才能進入下斗身B2中,而落入此處時難以依靠自重而下落,且攪拌葉片也難以涉及,時間過長會產(chǎn)生自然凝固現(xiàn)象,形成積料死角。如圖3、圖4所示,料斗內(nèi)腔之前、后端側墻板F2側端在E2位置是與左斗身A3和右斗身A4相接的,下端與下斗身B2相接,前、后端側墻板F2與左斗身A3和右斗身A4交接處亦呈尖角,上述尖角不僅會產(chǎn)生應力集中,而且也影響混凝土在料斗內(nèi)壁的流動性。
本實用新型根據(jù)上述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進行了改進,將所有構件相鄰面之交接處皆采用圓弧過渡,以提高混凝土在料斗內(nèi)之流動性。如圖5、圖6、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左斗身A1、右斗身A2呈圓錐面,其斗身的母線與水平軸線傾斜成一個α角,其角度在5°至85°之間,且如圖8所示,側墻板C1與左斗身A1、右斗身A2交接處采用圓弧過渡,且其夾角大于90°,左斗身A1、右斗身A2與下斗身B1相接處交角也大于90°。如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料斗內(nèi)腔之前、后端側墻板F1與左、右端側墻板C1交界處E1位置直接相切焊接而成,側端與左斗身A3和右斗身A4所形成的圓錐面相貫,形成一下滑之相貫線,下端與下斗身B1相接。這樣,整個料斗內(nèi)腔各相鄰面之交接處均采用圓弧過渡,且均為向下之豎直面、斜面或圓弧面,其線條流暢,圓滑,無積料死角,攪拌不到的混凝土可因自身的重量自由滑落到圓錐臺D1中,再流入下斗身B1中或直接流到下斗身B1中,混凝土的流動時間縮短,大大減少了混凝土的凝固。
權利要求1.一種混凝土輸送料斗,包括側墻板、左斗身、右斗身、圓錐臺和下斗身,所述料斗內(nèi)腔之左、右兩側分別由側墻板、左斗身、右斗身、圓錐臺和下斗身依次連接,前、后兩側由側墻板和下斗身相連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構件相鄰面之交接處圓弧過渡。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輸送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斗身、右斗身呈圓錐面,其斗身中心線與水平軸線傾斜,斗身母線與水平軸線之夾角為5°~85°。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輸送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墻板與左斗身、右斗身垂直截面之間、左斗身、右斗身與圓錐臺垂直截面之間的夾角大于90°。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混凝土輸送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端側墻板與左、右端側墻板交界位置相切,側端與左斗身和右斗身相貫,下端與下斗身相接。
專利摘要一種混凝土輸送料斗,包括側墻板、左、右斗身、圓錐臺和下斗身,所述料斗內(nèi)腔左、右兩側由側墻板、左、右斗身、圓錐臺和下斗身依次連接,前、后兩側由側墻板和下斗身相連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構件相鄰面之交接處圓弧過渡;其左、右斗身呈圓錐面,斗身中心線與水平軸線傾斜,斗身母線與水平軸線之夾角為5°~85°;所述側墻板與左、右斗身垂直截面之間、左、右斗身與圓錐臺垂直截面之間的夾角大于90°,其中前、后端側墻板與左、右端側墻板交界位置相切,側端與左、右斗身相貫,下端與下斗身相接。本實用新型整個料斗內(nèi)腔無積料死角,混凝土的流動時間短,大大減少了混凝土的凝固,料斗的清洗也很方便。
文檔編號E04G21/02GK2748574SQ200420069238
公開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1月23日
發(fā)明者吳冬香, 歐溈濱, 彭國成, 楊新華, 張春光, 張世勝, 張輝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