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包括:箱體,箱體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設置有一排水平直線排列的上箱孔和下箱孔;上箱孔和下箱孔對應設置;探測部件,包括探測棒和彈性連接部;兩片卡刀,卡刀為一片狀結構,兩片卡刀處于同一平面內且設置于箱體內,卡刀沿卡刀運動槽進行滑動,兩片卡刀的相鄰的兩側邊平行設置,探測棒穿過卡刀相鄰的兩側邊之間的縫隙,通過調節(jié)縫隙的大小實現(xiàn)探測棒的緊固或松弛;卡刀固定裝置,實現(xiàn)兩片卡刀相對位置的固定。本發(fā)明可以為制備山體模板提供參考,從而制備出符合山體性狀的模板,以便混凝土澆筑步驟的順利進行。
【專利說明】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屬于建筑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建筑工程采用混凝土澆筑柱、梁、墻、樓層地板時,是使用建筑澆筑模板拼合成澆筑模,將混凝土灌注在澆筑模中成型。因此,澆筑模對密封性能要求較高,從而可以防止混凝土砂漿流出。
[0003]如中國專利文獻CN202000664U(申請?zhí)朇N201120103924.6)公開了一種建筑澆筑模板拼合連接的固定裝置,包括支架、活動柄、用彈簧鋼制作的具有左、右夾持部的彈性夾,支架具有掛鉤部和設有用于約束彈性夾的長方形孔的水平延伸部,活動柄一端的端部為支點與支架鉸接,另一端為力點,在支點和力點之間設重點與彈性夾上端鉸接,彈性夾從支架上的長方形孔中穿過,長方形孔縱向留有彈性夾移位的自由度,所述彈性夾的左、右夾持部下部呈內彎相向的彎曲,自由狀態(tài)時左、右夾持部下部張開,其張開的距離大于支架上的長方形孔的寬度,左、右夾持部上部與長方形孔的長邊接觸。
[0004]但目前所涉及的澆筑模僅限于普通工作環(huán)境下使用,而對于表面凹凸不平的山體,上述澆注模無法適用。這主要是由于山體表面不平,澆注模板底邊與山體表面無法緊密貼合,導致澆注混凝土時,砂漿從縫隙中流出,從而極大增加了澆注灌漿工作的難度。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
[0006]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一種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包括:
[0008]箱體,箱體為兩側貫通的空心筒狀結構;箱體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設置有一排水平直線排列的上箱孔和下箱孔;上箱孔和下箱孔對應設置;
[0009]探測部件,包括探測棒和彈性連接部,探測棒穿過箱體的上箱孔和下箱孔貫穿箱體,相鄰的兩個探測棒通過彈性連接部軟連接,探測棒之間呈線性排列;
[0010]兩片卡刀,卡刀為一片狀結構,兩片卡刀處于同一平面內且設置于箱體內,卡刀沿卡刀運動槽進行滑動,兩片卡刀的相鄰的兩側邊平行設置,探測棒穿過卡刀相鄰的兩側邊之間的縫隙,通過調節(jié)縫隙的大小實現(xiàn)探測棒的緊固或松弛;
[0011]卡刀固定裝置,位于箱體兩側,實現(xiàn)兩片卡刀相對位置的固定。
[0012]根據(jù)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所述的箱體為一長方體筒狀結構。
[0013]根據(jù)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所述的兩相鄰上箱孔或兩相鄰下箱孔之間的間距為43?48mm,孔徑為8?12mm。
[0014]根據(jù)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所述的彈性連接部為彈性橡膠。
[0015]根據(jù)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所述的探測棒頂端設置有防滑脫片,探測棒為18?30根,相鄰探測棒間的距離為45?50mm。
[0016]根據(jù)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所述的彈性連接部位于探測棒的下部。
[0017]根據(jù)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所述的探測棒的棒體上設置有卡刀卡槽,相鄰卡刀卡槽的間距I?2mm ;探測棒為直徑6?10mm、長0.8?1.2m的鐵棒。
[0018]根據(jù)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所述的卡刀固定裝置包括四根復位彈簧、四根卡刀把手和兩個卡刀固定筒,卡刀把手一端與卡刀固定連接,所述的卡刀固定筒為一空心圓筒狀結構,卡刀固定筒位于箱體的一側設置有兩個卡刀運動槽,卡刀在卡刀運動槽中往復滑動,卡刀固定筒內設置兩個復位彈簧,復位彈簧的一端固定于箱體的前側壁或后側壁上,另一端與卡刀把手一端或卡刀固定連接,卡刀把手另一端穿過卡刀固定筒設置于卡刀固定筒外。該結構通過卡刀把手的拉動,從而使復位彈簧縮短,卡刀把手按壓兩片卡刀向相反方向運動,從而達到調節(jié)卡刀之間縫隙寬度的目的。
[0019]根據(jù)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所述的卡刀固定裝置包括調節(jié)旋鈕、調節(jié)齒輪和調節(jié)齒條,所述的調節(jié)齒條固定于卡刀垂直于縫隙的側邊上,調節(jié)齒輪與調節(jié)齒條嚙合連接,調節(jié)旋鈕與調節(jié)齒輪固定連接。該結構通過旋轉調節(jié)旋鈕,從而使調節(jié)齒輪旋轉,進而推動調節(jié)齒條運動達到帶動卡刀運動、調節(jié)兩片卡刀之間縫隙大小的目的。
[0020]有益效果
[0021]1、本發(fā)明可以為制備山體模板提供參考,從而制備出符合山體形狀的模板,以便混凝土澆筑步驟的順利進行;
[0022]2、本發(fā)明所述裝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容易攜帶,且使用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的卡刀固定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5]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的卡刀固定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7]圖中:1、箱體,2、上箱孔,3、下箱孔,4、卡刀運動槽,5、探測部件,6、探測棒,7、彈性連接部,8、卡刀,9、縫隙,10、卡刀固定裝置,11、復位彈簧,12、卡刀把手,13、防滑脫片,14、卡刀卡槽,15、山體,16、調節(jié)旋鈕,17、調節(jié)齒輪,18、調節(jié)齒條,19、卡刀固定筒。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說明,但本發(fā)明所保護范圍不限于此。
[0029]實施例1
[0030]一種如圖1-2所示的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包括:
[0031]箱體I,箱體I為兩側貫通的空心筒狀結構;箱體I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設置有一排水平直線排列的上箱孔2和下箱孔3 ;上箱孔2和下箱孔3對應設置,相鄰兩上箱孔2或相鄰兩下箱孔3之間的間距均為43mm,孔徑為1mm ;
[0032]探測部件5,包括探測棒6和彈性連接部7,探測棒6穿過箱體I的上箱孔2和下箱孔3貫穿箱體1,相鄰的兩個探測棒6通過彈性連接部7軟連接,探測棒6之間呈線性排列;所述的彈性連接部7為彈性橡膠,彈性連接部7位于探測棒6的下部;所述的探測棒6頂端設置有防滑脫片13,探測棒為20根,相鄰探測棒間的距離為45mm ;所述的探測棒6的棒體上設置有卡刀卡槽14,相鄰卡刀卡槽的間距Imm ;探測棒6為直徑8mm、長lm、卡刀卡槽間距2_的鐵棒;
[0033]兩片卡刀8,卡刀8為一片狀結構,兩片卡刀8處于同一平面內且設置于箱體I內,卡刀8沿卡刀運動槽4進行滑動,兩片卡刀8的相鄰的兩側邊平行設置,探測棒6穿過卡刀8相鄰的兩側邊之間的縫隙9,通過調節(jié)縫隙9的大小實現(xiàn)探測棒6的緊固或松弛;
[0034]所述的卡刀固定裝置10包括四根復位彈簧11、四根卡刀把手12和兩個卡刀固定筒19,卡刀把手12 —端與卡刀8固定連接,所述的卡刀固定筒19為一空心圓筒狀結構,卡刀固定筒19位于箱體的一側設置有兩個卡刀運動槽4,卡刀8在卡刀運動槽4中往復滑動,卡刀固定筒19內設置兩個復位彈簧11,復位彈簧11的一端固定于箱體I的前側壁或后側壁上,另一端與卡刀把手12 —端或卡刀8固定連接,卡刀把手12另一端穿過卡刀固定筒19設置于卡刀固定筒19遠離箱體一側外。
[0035]上述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的使用方法,如圖3所示:
[0036]將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的探測棒6底端置于需要放置模板的山體15處,按壓卡刀把手12,在卡刀把手12的按壓下,復位彈簧11被壓縮,兩片卡刀8向相反方向滑動,從而使卡刀8之間的縫隙9寬度增加,探測棒6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底端頂住山體表面,使不同位置的探測棒6的底端高度不同,松開卡刀把手12,復位彈簧11復位,卡刀8復位并卡進探測棒6的棒體上的卡刀卡槽14,根據(jù)探測棒6之間的位置關系制作模板即可。
[0037]實施例2
[0038]一種如圖4所示的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包括:
[0039]箱體1,箱體I為一兩側貫通的空心長方體筒狀結構;箱體I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設置有一排水平直線排列的上箱孔2和下箱孔3 ;上箱孔2和下箱孔3對應設置,相鄰兩上箱孔2或相鄰兩下箱孔3之間的間距均為43mm,孔徑為1mm ;箱體I內固定有卡刀運動槽4 ;
[0040]探測部件5,包括探測棒6和彈性連接部7,探測棒6穿過箱體I的上箱孔2和下箱孔3貫穿箱體1,相鄰的兩個探測棒6通過彈性連接部7軟連接,探測棒6之間呈線性排列;所述的彈性連接部7為彈性橡膠,彈性連接部7位于探測棒6的下部;所述的探測棒6頂端設置有防滑脫片13,探測棒為22根,相鄰探測棒間的距離為45mm ;所述的探測棒6的棒體上設置有卡刀卡槽14,相鄰卡刀卡槽14的間距2mm ;探測棒6為直徑8mm、長Im的鐵棒、卡刀卡槽間距2mm ;
[0041]兩片卡刀8,卡刀8為一片狀結構,兩片卡刀8處于同一平面內且設置于箱體I內,卡刀8沿卡刀運動槽4進行滑動,兩片卡刀8的相鄰的兩側邊平行設置,探測棒6穿過卡刀8相鄰的兩側邊之間的縫隙9,通過調節(jié)縫隙9的大小實現(xiàn)探測棒6的緊固或松弛;
[0042]卡刀固定裝置10,所述的卡刀固定裝置10包括調節(jié)旋鈕16、調節(jié)齒輪17和調節(jié)齒條18,所述的調節(jié)齒條18固定于卡刀8垂直于縫隙9的側邊上,調節(jié)齒輪17與調節(jié)齒條18嚙合連接,調節(jié)旋鈕16與調節(jié)齒輪17固定連接。
[0043]上述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0044]將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的探測棒6底端置于需要放置模板的山體15處,旋轉調節(jié)旋鈕16,調節(jié)旋鈕16帶動調節(jié)齒輪17轉動,調節(jié)齒輪17帶動調節(jié)齒條17及與調節(jié)齒條17固定連接的卡刀8沿卡刀8運動槽反向運動,從而使卡刀8之間的縫隙9寬度增加,探測棒6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底端頂住山體表面,使不同位置的探測棒6的底端高度不同,反向旋轉調節(jié)旋鈕16,調節(jié)旋鈕16帶動調節(jié)齒輪17轉動,調節(jié)齒輪17帶動調節(jié)齒條18及與調節(jié)齒條18固定連接的卡刀8沿卡刀運動槽4相向運動,卡刀8卡進探測棒6的棒體上的卡刀卡槽14,根據(jù)探測棒6之間的位置關系制作模板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體,箱體為一兩側貫通的空心筒狀結構;箱體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設置有一排水平直線排列的上箱孔和下箱孔;上箱孔和下箱孔對應設置; 探測部件,包括探測棒和彈性連接部,探測棒穿過箱體的上箱孔和下箱孔貫穿箱體,相鄰的兩個探測棒通過彈性連接部軟連接,探測棒之間呈線性排列; 兩片卡刀,卡刀為一片狀結構,兩片卡刀處于同一平面內且設置于箱體內,卡刀沿卡刀運動槽進行滑動,兩片卡刀的相鄰的兩側邊平行設置,探測棒穿過卡刀相鄰的兩側邊之間的縫隙,通過調節(jié)縫隙的大小實現(xiàn)探測棒的緊固或松弛; 卡刀固定裝置,實現(xiàn)兩片卡刀相對位置的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體為一長方體筒狀結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鄰兩上箱孔或相鄰兩下箱孔之間的間距為43?48mm,孔徑為8?12m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連接部為彈性橡膠。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測棒頂端設置有防滑脫片,探測棒為18?30根,相鄰探測棒間的距離為45?50mm。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連接部位于探測棒的下部。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測棒的棒體上設置有卡刀卡槽,相鄰卡刀卡槽的間距I?2mm ;探測棒為直徑6?10mm、長0.8?1.2m的鐵棒。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刀固定裝置包括四根復位彈簧、四根卡刀把手和兩個卡刀固定筒,卡刀把手一端與卡刀固定連接,所述的卡刀固定筒為一空心圓筒狀結構,卡刀固定筒位于箱體的一側設置有兩個卡刀運動槽,卡刀在卡刀運動槽中往復滑動,卡刀固定筒內設置兩個復位彈簧,復位彈簧的一端固定于箱體的前側壁或后側壁上,另一端與卡刀把手一端或卡刀固定連接,卡刀把手另一端穿過卡刀固定筒設置于卡刀固定筒外。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體模板支設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刀固定裝置包括調節(jié)旋鈕、調節(jié)齒輪和調節(jié)齒條,所述的調節(jié)齒條固定于卡刀垂直于縫隙的側邊上,調節(jié)齒輪與調節(jié)齒條嚙合連接,調節(jié)旋鈕與調節(jié)齒輪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E04G17/00GK104328915SQ201410632809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11日
【發(fā)明者】郝光前, 姜相洪, 竇炳臣, 孫娟, 張榮敏, 宋印勝, 程龍 申請人: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