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Diy吸管創(chuàng)意組合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DIY吸管創(chuàng)意組合方法,利用多根吸管的可彎折部連續(xù)插接并彎折成不同的弧曲造型,以啟發(fā)制作者的想象力,可提升學習興趣。
背景技術:
一般用吸管所做成的擺飾品大都是以相對插接及通過黏膠黏固所拼組而成,或以編織方式制作完成,其制作上極為麻煩、費事,若要以吸管為教材來啟發(fā)孩童的思考力及創(chuàng)意,因現(xiàn)有的黏貼制作方式較為困難,制作不易,其學習效果有限,故無法廣為推廣,而本發(fā)明人先前申請并核準在案的第093127383號「DIY吸管創(chuàng)意組合方法」,主要是將具有彎折部的吸管裁切為各種不同長度的接管,于裁切好的接管上的適當位置處打孔,將具彎折部的接管彎折至所須的角度,將具彎折部的接管與具穿孔的接管相互穿接及插接,進行拼組,如此,即可以插接方式拼組成各種不同造型的物品,在制作上極具創(chuàng)意且快速、方便,可利用此種組合方法激發(fā)制作者的創(chuàng)意及提高趣味性,而先前的發(fā)明僅可呈現(xiàn)出較為單純的平直面插接造型,是適合孩童簡易拼組制作,而本發(fā)明人為使吸管的利用更具變化性,可組接成更具豐富創(chuàng)意、更具多變造型的物品,可啟發(fā)孩童的想象力,予以腦力激蕩,使制作更具挑戰(zhàn)性,以提升學習興趣,遂得以設計出本發(fā)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種更具變化,可拼組成各種更具豐富創(chuàng)意及更具多變的弧曲造型物品,更能激發(fā)思考力及創(chuàng)意潛能,使制作更具挑戰(zhàn)性的DIY吸管創(chuàng)意組合方法。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DIY吸管創(chuàng)意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將具有彎折部的吸管裁切為各種不同長度的接管,于裁切好的接管上打孔,將具彎折部的接管彎折,將具彎折部的接管與具穿孔的接管相互穿接及插接,進行拼組,并利用多根吸管的可彎折部連續(xù)插接并彎折成不同的弧曲造型,且以可彎折部穿設于穿孔上,使所述處形成樞軸部,防止相互插接的接管滑脫出。
吸管于單邊打設穿孔,使穿孔未貫穿整支吸管,供其它吸管組接于內,作為框架使用,保持邊框的平整性。
圖1為本發(fā)明椅子下半部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發(fā)明椅子下半部的立體組合圖;圖3為本發(fā)明椅子椅背部位的立體分解圖;圖4為本發(fā)明椅子的立體組合圖;圖5為本發(fā)明椅腳外張的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腳踏件位移的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做成收納盒的示意圖;圖8為本發(fā)明做成茶幾的示意圖;圖9為本發(fā)明做成可調整坐墊高低的座椅的示意圖;圖10為本發(fā)明做成另一造型座椅的示意圖;圖11為本發(fā)明框架未穿通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椅座;10支桿;100、101穿孔;11接管;12椅面;13、13’椅座框架;130、130’可彎折部;131、131’插接端;132、132’穿孔20、20’后支腳;200、200’穿孔201、201’穿孔;21、21’前支腳;210、210’可彎折部;211、211’穿孔;212、212’穿孔;213、213’穿孔;214、214’穿孔;215、215’插接端;30座椅橫桿;300可彎折部;31接管;310可彎折部;32樞軸;320可彎折部;321穿孔;33橫桿;330可彎折部;34接管;340可彎折部;35橫桿;350可彎折部;36接管;360可彎折部;37椅背橫桿;340可彎折部;38接管;380可彎折部;4腳踏件;40、41接管;400、410可彎折部;401、411穿孔;42橫桿;50小立桿;500可彎折部;501穿孔;51小橫桿;510可彎折部;511穿孔;52椅背支桿;520可彎折部;521、522穿孔;53彎桿;530可彎折部;531穿孔;54連接管;540可彎折部;541穿孔;6椅背支架;60接管;600可彎折部;71收納盒;710蓋體;711樞接管;72茶幾;720插接管;721桌面;73座椅;730插接管;731椅墊;74座椅;740可彎折部;8框架;80圓孔;81吸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有關本發(fā)明為達上述的使用目的及功效,所采用的技術手段,舉出較佳可行的實施例,并配合圖式所示,詳加說明如下。
本發(fā)明所需的工具為打孔器、剪刀及尺,其材料是為數(shù)支具有可彎折部的吸管;首先,先設計所欲制作的物品造型,將吸管量測并裁切為各種不同長度的接管,并準備大量的可彎折部,而將吸管裁切至所須的數(shù)量后,再于各支吸管上打孔,而于吸管上可配合所欲插接的角度位置上打孔,使吸管上具有不同角度的穿孔以供插接,如此,即可完成組裝前的材料準備,以供進行拼組。
當欲制作一把椅子,組裝時,請參閱圖1~圖4所示,首先,將二支平行對應擺置的支桿10二端處均設有一穿孔100、101,而所述二平行設置的支桿10上穿設有數(shù)支接管11,如此即形成一椅面12,再將一支具可彎折部130的椅座框架13的插接端131先穿設于一后支腳20上端的穿孔200,以及椅面12二支桿10上的穿孔100,再將另一支具可彎折部130’的椅座框架13’的插接端131’穿設于另一后支腳20’上端的穿孔200’,再插接于前述椅座框架13的插接端131,如此即形成一椅座1,如圖2所示,再將一具可彎折部300的座椅橫桿30穿設于一具可彎折部210的前支腳21的穿孔211及二椅座框架13、13’的穿孔132、132’與二支桿10后端的穿孔101,再將一具可彎折部310的接管31穿設于另一具可彎折部210’的前支腳21’的穿孔211’,再插接于前述座椅橫桿30的端部,將二前支腳21、21’定位,再分別于二后支腳20、20’上穿設有具可彎折部320與穿孔321的樞軸32,再將二前支腳21、21’與二后支腳20、20’交叉設置,將二樞軸32的可彎折部320穿設于二前支腳21、21’中段處的穿孔212、212’樞設定位,再將一腳踏件4套設于二前支腳21、21’的下段部位上,所述腳踏件4是設有二支具可彎折部400、410的接管40、41與一橫桿42,于二接管40、41一端處設有一穿孔401、411,供前支腳21、21’穿伸,再將一橫桿33穿設于二前支腳21、21’下端處的穿孔213、231’,再將一具可彎折部340的接管34插接于橫桿33的端部,將二前支腳21、21’定位,將另一橫桿35穿設于二后支腳20、20’下端處的穿孔201、201’,再將一具可彎折部360的接管36插接于橫桿35的端部,將二后支腳20、20’定位,如此即可完成椅子下半部的組裝(如圖2所示),另將一具可彎折部500的小立桿50其二端處設有穿孔501,二支具可彎折部510的小橫桿51是穿設于小立桿50的穿孔501,使小立桿50位于二小橫桿51的可彎折部510上定位不滑移,小立桿50是向前彎折為弧形,二支小橫桿51二端處設有穿孔511,二支椅背支桿52是平行設置并穿伸于二小橫桿51的穿孔511,所述椅背支桿52通過可彎折部520的拉伸及彎折向后彎折為弧形,于椅背支桿52的上、下端處設有穿孔521、522,于二小橫桿51的上、下方分別設有具可彎折部530的彎桿53,通過可彎折部530將彎管53向前彎折為弧形,而所述二彎管53的二端是套設于二椅背支桿52上,再將一具可彎折部370的椅背橫桿37穿伸于二前支腳21、21’上部的穿孔214、214’及二椅背支桿52下端的穿孔521,再將一具可彎折部380的接管38插接于椅背橫桿37的端部,將二前支腳20、20’的上部定位,再通過二前支腳21、21’的可彎折部210、210’將上端的插接端215、215’彎折一角度,再于插接端215、215’上插接有一具可彎折部540的連接管54,于所述連接管54上端處設有一穿孔541,一椅背支架6是由多數(shù)支具可彎折部600的接管60所插接而成,通過將所述等接管60連續(xù)插接,并將其可彎折部600彎折為所須的椅背支架6形狀,將所述椅背支架6穿設于連接管54的穿孔541及二椅背支桿52的穿孔522,如此,即可完成椅子整體的制作,如圖4所示。
所述椅子通過其樞軸32及座椅橫桿30處的樞接,可將前支腳21、21’與后支腳20、20’張開為較大角度,調整其椅座1的高度,如圖5所示,另可將腳踏件4于二前支腳21、21’上滑移調整其位置,如圖6所示。
本發(fā)明利用吸管可彎折部的皺折,可將相互穿接的吸管定位,防止相互穿接的吸管滑脫出,并可通過所述可彎折部作為樞軸,使其具有樞接旋轉的功效,而將多段具有可彎折部的吸管連續(xù)插接,可彎折成更具變化的造型,具有塑型、定位及裝飾等功效,如此,通過可彎折部的變化可拼組成各種更具豐富創(chuàng)意、更具多變造型的物品,如收納盒71(如圖7所示)、茶幾72(如圖8所示)、不同造型的座椅73、74(如圖9、圖10所示)、船、柜子、車輛等,可啟發(fā)制作者的想象力,予以腦力激蕩,可提升學習興趣,且通過二種以上不同顏色的吸管插設,可呈現(xiàn)出不同變化的視覺效果,如圖7所示的收納盒71的蓋體710,通過不同顏色的吸管相互插接,可拼組成各種文字或圖形,增添收納盒71的美感及創(chuàng)意,且通過樞接管711的插接可翻掀、蓋合,可將欲收納的物品置入收納盒71內存放使用,又通過插接管720、730的設計(如圖8、圖9所示),可使茶幾72或座椅73的桌面721及椅墊731得以上、下調整其高度,或者利用吸管的可彎折部740彎折變化創(chuàng)作出具不同造型的座椅74(如圖10所示),再者,用做設為外框的吸管,如椅座框架部位,請參閱圖11所示,將設為框架8的吸管略微壓平再于單邊三分的一位置上打設有一半圓的穿孔,使吸管回復為原狀后即形成一圓孔80,供將另一吸管81插設入圓孔80內,而所述吸管81不會凸出于外部,可保持框架外邊緣的平整性,使其外觀更具完整性及美感,如此,通過此等打孔及穿接的變化,更能激發(fā)制作者的思考力及創(chuàng)意潛能,使制作更具挑戰(zhàn)性。
權利要求
1.一種DIY吸管創(chuàng)意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將具有彎折部的吸管裁切為各種不同長度的接管,于裁切好的接管上打孔,將具彎折部的接管彎折,將具彎折部的接管與具穿孔的接管相互穿接及插接,進行拼組,并利用多根吸管的可彎折部連續(xù)插接并彎折成不同的弧曲造型,且以可彎折部穿設于穿孔上,使所述處形成樞軸部,防止相互插接的接管滑脫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DIY吸管創(chuàng)意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吸管于單邊打設穿孔,使穿孔未貫穿整支吸管,供其它吸管組接于內,作為框架使用,保持邊框的平整性。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DIY吸管創(chuàng)意組合方法,是利用多根吸管的可彎折部連續(xù)插接并彎折成不同的弧曲造型,且以可彎折部穿設于穿孔上,使所述處形成樞軸部,并可防止相互插接的接管滑脫出,具有塑型、定位及裝飾的功效;如此,即可以可彎折部的插接彎折變化成各種不同弧曲造型,使制作上更具豐富創(chuàng)意、更具挑戰(zhàn)性,可啟發(fā)制作者的想象力,以提升學習興趣。
文檔編號B44C3/00GK1827401SQ20061007230
公開日2006年9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4月12日
發(fā)明者葉亮春 申請人:葉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