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濾色器及其制造方法及顯示裝置以及電子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濾色器及其制造方法及顯示裝置以及電子設備,本申請是以特愿2002-339297號及特愿2003-300144號為基礎申請,包含其內容的發(fā)明。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在筆記本電腦、移動電話、電子記事本等電子設備中,作為顯示信息的裝置,廣泛使用液晶裝置。在這種液晶裝置中,公知的是兼具利用內置的光源的光進行顯示的透過式液晶裝置和利用太陽光等外光進行顯示的反射式液晶裝置的優(yōu)點的半透過反射式液晶裝置。在半透過反射式液晶裝置中,由于即使在昏暗場所也可以辨認,同時在明亮場所利用外光可以進行顯示,與始終需要點亮固定光源的透過式液晶裝置相比,可以達到節(jié)省電能的目的。
半透過反射式液晶裝置,以在夾持液晶層且相對配置的一對基板中,位于和辨認側相反側的液晶層表面上具備半透過反射層的方式大致構成。半透過反射層,例如,由每點上具有狹縫狀等開口部的反射層構成,在上述構成的半透過反射層中,開口部具有作為光透過部的功能,除此以外的部分作為光反射部發(fā)揮功能。另外,也公知在一方基板上具有濾色器,可以彩色顯示的半透過反射式液晶裝置。以下,將具備濾色器的基板稱為“濾色器基板”。
濾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雖然根據(jù)染色部的材料或制造程序被分為幾類,但最近,提出通過使染色墨從噴墨頭的噴嘴噴出,基板狀地形成多個染色部的噴墨方式的方案(例如參照特開平8-146214號公報)。
圖34是表示利用噴墨方式制造的濾色器基板的圖。該濾色器基板,在基板900上設置有由金屬Cr等構成的黑色基底(black matrix)(遮光層)901、由金屬Al等構成的反射層902、凸臺(bank)部903、染色部905R…、G(綠)的染色部905G…、B(藍)的染色部905B…和由環(huán)氧樹脂等構成的全涂層(over coat)908。染色部905,是在圖示中省略的噴墨頭噴出屬于染色部構成材料的染色墨的同時,通過使該染色墨干燥而形成的。
另外,在基板900側設有圖中未示出的光源,通過點亮該光源,光源光910經過基板900、染色部905…、全涂層908,向觀察者側透過,從而進行所謂的透過模式的顯示。再有,觀察者側的太陽光等外光920,經過全涂層908、染色部905…,由反射層902反射,再經過染色部905…、全涂層908,透過觀察者側,從而進行所謂的反射模式的顯示。
然而,在圖34所示的濾色器基板上,在以透過模式進行顯示時,光源光910只透過1回染色部905就向觀察者側出射,與此相對,在以反射模式進行顯示時,外光被反射層902反射之前與被反射層902反射之后共計兩次,透過濾色器基板向觀察者側出射。因此,透過染色部905…的外光920的顏色的濃度,變?yōu)楸裙庠垂?10深的顏色,成為暗的顯示色,即,透過模式及反射模式存在不能得到相同濃度的顯示色的問題。
另外,在現(xiàn)有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中,為了形成黑色基底901及凸臺部903,必須至少進行兩次曝光處理及蝕刻處理,存在制造工序容易變得繁雜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的發(fā)明,其目的在于以低成本提供一種在透過模式及反射模式中將顯示色的濃度調整為相同的濾色器。
另外,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造工序可以簡化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
進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備上述濾色器且辨認性高的顯示裝置以及具備該顯示裝置的電子設備。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構成。
本發(fā)明的濾色器,是一種在基板上的多個區(qū)域中分別配置有染色部的濾色器,其特征在于多個區(qū)域分別具有將入射到染色部的光反射的光反射區(qū)域;和將入射到染色部的光透過的光透過區(qū)域,光透過區(qū)域包括調整染色部內的光程的凹部。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多個區(qū)域具有光反射區(qū)域與光透過區(qū)域,故可以形成與所謂的具備透過模式及反射模式的半透過反射式液晶裝置相對應的濾色器。
這里,所謂的透過模式,是通過背光等照明光入射到濾色器的一面上,透過染色部,則照明光被染色,被染色的照明光從濾色器的另一面出射,從而在顯示面上進行像的顯示的模式。另外,所謂的反射模式,是通過向顯示面?zhèn)热肷涮柟饣蚴覂裙獾韧夤?,透過染色部,則外光被染色,由反射面反射,再次透過染色部,向顯示面?zhèn)瘸錾?,從而在顯示面上進行像的顯示的模式。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通過調整凹部的深度,而將光透過區(qū)域的光程設定為所希望的長度,因此,可以使透過光產生的顯示色為所希望的濃度。
這里,所謂的光透過區(qū)域的光程,是指透過上述透過模式中的染色部的照明光的光程,是表示與光透過區(qū)域內的染色部的厚度相同距離的長度。
再有,根據(jù)本發(fā)明,形成在光透過區(qū)域的凹部中染色部被埋入的形狀,由此,可以讓濾色器基板變薄,可以使光透過率提高。
還有,本發(fā)明的濾色器是上述濾色器,其特征在于,以使染色部內的光程在光反射區(qū)域與光透過區(qū)域相同的方式,確定凹部相對于光反射區(qū)域的反射面的深度。
這里,所謂的光反射區(qū)域的光程,是指利用上述反射模式,透過染色部的外光的光程,是表示與光反射區(qū)域內的染色部的厚度的2倍相當?shù)木嚯x。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使透過光反射區(qū)域的染色部的外光與透過光透過區(qū)域的染色部的照明光的光程相同,可以使透過模式與反射模式中的顯示色的濃度相同。
另外,本發(fā)明的濾色器是上述濾色器,其特征在于,以使從光反射區(qū)域出射的光與從光透過區(qū)域出射的光的光量的比率成為所希望的比率的方式,設定光反射區(qū)域的平面面積與光透過區(qū)域的平面面積的比率。
這里,所謂的平面面積的比率,表示的是從顯示面?zhèn)雀┮暈V色器的光反射區(qū)域與光透過區(qū)域的面積的比率。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形成通過調整該平面面積的比率,透過模式及反射模式的顯示色的亮度被調整,從而成為所希望的顯示的濾色器。
例如,在形成在外光少的環(huán)境下使用的液晶裝置時,通過使濾色器光透過區(qū)域的面積比光反射區(qū)域還大,從而可以形成盡可能利用背光裝置等的照明光的顯示裝置。另外,在形成利用外光的低電力消耗的液晶裝置時,通過使濾色器的光反射區(qū)域的面積比光透過區(qū)域還大,從而可以形成盡可能利用外光的顯示裝置。
另外,本發(fā)明的濾色器,是上述濾色器,其特征在于,多個區(qū)域由凸臺來區(qū)分。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對于每個由凸臺區(qū)分的區(qū)域,通過利用液滴噴出形式噴出屬于染色部構成材料的染色墨,可以在區(qū)域內形成染色部。另外,由于該區(qū)域具有光透過區(qū)域與光反射區(qū)域,故可以在光透過區(qū)域與光反射區(qū)域內同時形成同色的染色部。
這里所謂的液滴噴出形式,是指從液滴噴出頭向基板上噴出染色墨的液滴,并使其定影的方式。根據(jù)液滴噴出形式,由于可以向微細的區(qū)域內正確地噴出染色墨的液滴,故不進行光刻,就可以直接將材料墨定影在所希望的染色區(qū)域內。因此,不會發(fā)生材料的浪費,也達到制造成本的降低,成為非常合理的方法。
另外,本發(fā)明的濾色器是上述濾色器,其特征在于,凸臺表面具有疏液性。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凸臺表面顯示疏液性,故即使在搞錯目標向該上面噴出染色墨的情況下,由于染色墨不會殘留在該上面,而是滾入目標區(qū)域,所以沒有在相鄰的染色部上引起混色的可能。
還有,本發(fā)明的濾色器是上述濾色器,其特征在于,染色部由液滴噴出形式形成。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不利用光刻法來形成染色部,故染色墨的材料及制造工序的浪費被降低,制造變得簡單,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再有,本發(fā)明的濾色器是上述濾色器,其特征在于,光反射區(qū)域的反射面,由包含Al、Ag等的金屬構成,具有光散射功能。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從顯示面?zhèn)热肷涞耐夤庀蝻@示畫面?zhèn)确瓷渖⑸?,故可以提供相對顯示面可見角大的顯示裝置,即廣視角液晶裝置。
接著,本發(fā)明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上述濾色器。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形成為具備設有光反射區(qū)域與光透過區(qū)域的濾色器的顯示裝置,即具備透過模式與反射模式的半透過反射式液晶裝置。
另外,由于通過調整光透過區(qū)域的凹部的深度,以將光透過區(qū)域的光程設定為所希望的長度,故可以提供使透過光產生的顯示色為所希望的濃度的顯示裝置。
再有,由于形成在光透過區(qū)域的凹部內埋入染色部的形狀,濾色器基板變薄,故可以使顯示裝置的光透過率提高。
還有,在以使染色部內的光程在光反射區(qū)域與光透過區(qū)域內相同的方式,來確定凹部相對于光反射區(qū)域的反射面的深度的情況下,可以使透過光反射區(qū)域的染色部的外光與透過光透過區(qū)域的染色部的照明光的光程相同,可以提供在透過模式與反射模式中顯示色的濃度相同的顯示裝置。
另外,在以來自染色部的光具有所希望的光量的方式,將光反射區(qū)域的平面面積與光透過區(qū)域的平面面積的比率設定為所希望值的情況下,可以提供調整透過模式與反射模式的顯示色的亮度,進行所希望顯示的顯示裝置,還有,本發(fā)明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具備上述顯示裝置。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提供調整透過模式及反射模式中的顯示色濃度的適宜的半透過反射式液晶裝置。
另外,本發(fā)明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是在基板上的多個區(qū)域中分別配置有染色部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個區(qū)域分別具有將入射到上述染色部的光反射的光反射區(qū)域;和將入射到上述染色部的光透過的光透過區(qū)域,并形成成為上述光透過區(qū)域的凹部。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可以制造具有光反射區(qū)域與光透過區(qū)域的濾色器,故可以形成與所謂的具備透過模式及反射模式的半透過反射式液晶裝置對應的濾色器。
再有,通過調整凹部的深度,可以將光透過區(qū)域的光程設定為所希望的長度,從而可以形成透過光所產生的顯示色為所希望濃度的濾色器。
再有,由于形成在光透過區(qū)域的凹部內埋入染色部的形狀,濾色器基板變薄,故可以由此形成光透過率提高的濾色器。
這里,作為形成凹部的方法,列舉切削基板的方法或在基板上形成凸部的方法。根據(jù)切削基板的方法,已被切削部分的底部與基板表面的差成為凹部。另外,根據(jù)在基板上形成凸部的方法,凸部的上面與基板表面的差成為凹部。
另外,作為切削基板的方式,優(yōu)選利用蝕刻法,作為蝕刻法,采用利用蝕刻溶液的濕式蝕刻、反應性離子蝕刻等干式蝕刻。其中特別優(yōu)選濕式蝕刻,作為蝕刻溶液,可以使用氫氟酸水溶液、氫氟酸-氟化銨混合溶液等。還有,除了蝕刻以外,也可以使用噴砂、切割、激光加工等方式。
而且,作為在基板上形成凸部的方法,在基板上形成一樣的膜之后,采用由使用了掩膜的光刻法進行圖案形成的方法,或利用液滴噴出形式等直接描畫圖案的方法等。作為形成均勻膜的方法,采用需要真空裝置的CVD法及濺射法,或可以在大氣壓下成膜的旋轉涂層(spin coat)法、浸漬涂層(dip coat)法、狹縫涂層(slit coat)法等各種方法,后者由于不使用真空裝置,故以低價即可成膜。另外,在使用液滴噴出形式的方法中,優(yōu)選預先對基板表面進行疏液處理及親液處理。
再有,本發(fā)明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是上述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使染色部內的光程在光反射區(qū)域與光透過區(qū)域相同的方式,確定與光反射區(qū)域的反射面相對的凹部的深度,來形成凹部。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形成使透過光反射區(qū)域與光透過區(qū)域的染色部的外光及照明光的光程相同,即,使透過模式與反射模式中的顯示色的濃度相同的濾色器。
進而,本發(fā)明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是上述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使從光反射區(qū)域出射的光與從光透過區(qū)域出射的光的光量的比率成為所希望的比率的方式,設定光反射區(qū)域的平面面積與光透過區(qū)域的平面面積的比率,來形成光反射區(qū)域與光透過區(qū)域。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形成通過調整該平面面積的比率,從而透過模式及反射模式的顯示色的亮度被調整,成為所希望的顯示的濾色器。
另外,本發(fā)明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是上述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蝕刻法一并形成凹部與光反射區(qū)域。
這里,光反射區(qū)域,是利用濺射法等在基板一面上形成金屬Al等的薄膜之后,利用光刻法或蝕刻法形成所希望圖案的區(qū)域。另外,也可以通過預先在基板上形成表面凹凸的樹脂膜,之后形成金屬Al等的薄膜,來形成表面凹凸形成的使光的反射散射產生的光反射區(qū)域。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利用蝕刻一并形成作為光透過區(qū)域的凹部與光反射區(qū)域,故制造工序可以簡化。
再有,本發(fā)明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是上述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液滴噴出形式形成染色部。
這里,染色部是形成于由凸臺區(qū)分的區(qū)域的部分,另外,該區(qū)域具有光透過區(qū)域與光反射區(qū)域,再有,凸臺的表面優(yōu)選具有疏液性。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通過利用液滴噴出形式噴出屬于染色部構成材料的染色墨,可以形成染色部。還有,可以在光透過區(qū)域與光反射區(qū)域同時形成同色的染色部。
還有,由于不進行利用光刻法形成染色部的操作,故減少染色墨的材料及制造工序的浪費,制造簡單,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濾色器的剖面圖。
圖2是表示圖1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3是說明圖1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用的工序圖。
圖4是說明圖1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用的工序圖。
圖5是說明圖1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用的工序圖。
圖6是說明圖1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用的工序圖。
圖7是說明圖1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用的工序圖。
圖8是說明圖1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用的工序圖。
圖9是說明圖1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用的工序圖。
圖10是說明圖1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用的工序圖。
圖11是說明圖1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用的工序圖。
圖12是說明圖1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用的工序圖。
圖13是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濾色器的剖面圖。
圖14是表示濾色器的染色部的配置的俯視模式圖。
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的俯視圖。
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的俯視圖。
圖1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5實施方式的濾色器的制造裝置的圖。
圖1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5實施方式的濾色器的制造裝置的圖。
圖19是表示濾色器制造裝置中使用的打印頭的一例的立體圖。
圖20是表示濾色器制造裝置中使用的打印頭的一例的立體圖。
圖21是表示濾色器制造裝置中使用的噴墨頭的放大立體圖。
圖22是表示濾色器制造裝置中使用的噴墨頭的放大立體圖。
圖23是表示濾色器制造裝置中使用的噴墨頭的放大俯視圖。
圖24是表示濾色器制造裝置中使用的噴墨頭的放大俯視圖。
圖25是表示濾色器制造裝置中使用的噴墨頭的放大俯視圖。
圖26是表示噴墨頭的內部結構的一例的圖。
圖27是表示濾色器制造裝置中使用的電控系統(tǒng)的框圖。
圖28是利用圖27所示的控制系統(tǒng)施行的程序方框圖。
圖29是濾色器制造裝置中使用的噴墨頭的放大俯視圖。
圖3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6實施方式的液晶裝置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3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7實施方式的液晶裝置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3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8實施方式的液晶裝置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3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9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的立體圖。
圖34是現(xiàn)有的濾色器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而且,圖1~圖21中,為了使各層或各部件成為在附圖上達到可以認識程度的大小,故表現(xiàn)為各層或各部件縮小比例尺,與實際的不同。
(第1實施方式)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濾色器及其制造方法。圖1及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濾色器的一例的剖面圖,圖2是表示圖1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在圖1、圖2中,對與圖22的構成要素相同的部分,付與相同的標號。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濾色器11構成為具備基板2、形成于基板一面2a上的凸臺3…、反射層(反射面)4…、覆蓋染色部6…的全涂層7和多個以規(guī)定的圖案形成于基板2的一面2a上的凹部8…。染色部6…,是向遍及基板2、凸臺3…及反射層4…設置的區(qū)域5噴出染色墨,通過使其干燥而形成的部件。
每個區(qū)域5…具有圖1中從基板2的2b側入射的光經過凹部8并透過染色部6…的光透過區(qū)域5T…;和圖1中從全涂層7側向染色部6…入射的光由反射層4…反射的光反射區(qū)域5H…。染色部6中的光透過區(qū)域5T…,通過調整凹部8…的深度并切削,將光透過區(qū)域5T…的光程設定為規(guī)定的長度,這里,如圖1所示,以使光透過區(qū)域5T…中染色部6的厚度t1為光反射區(qū)域5H…中染色部6的厚度t2的2倍的方式設定凹部8…的深度t3,優(yōu)選使光透過區(qū)域5T及光反射區(qū)域5H中染色部6的光程相同。
基板2是由玻璃或塑料薄膜等構成的透明基板,優(yōu)選凹部8…的加工性優(yōu)良,且難產生由形成凹部而導致的變質及劣化的適宜材料。
反射層4…是使經過光反射區(qū)域5H入射的光反射散射的光散射膜,其是預先在基板2上形成表面凹凸的樹脂膜,之后利用濺射法在基板一面上形成金屬Al等的薄膜,利用光刻法或蝕刻法形成所希望圖案的部件。由此,反射層4…的表面成為沿樹脂膜的表面形狀形成凹凸形狀的表面。
凸臺3…是形成于相鄰的凹部8…之間,至少形成于包圍各凹部8…(凹部8…)的區(qū)域內的部件,在圖1中形成于反射層4的上面。該凸臺3…由透明感光性樹脂膜構成,至少其上表面表現(xiàn)疏墨性的部件。透明感光性樹脂膜,優(yōu)選例如至少包含使疏墨性顯現(xiàn)的六氟聚丙烯等氟樹脂和通常的光刻抗蝕劑中使用的正型或負型的感光性樹脂,再有可見光區(qū)域的光透過性優(yōu)良的材料。凸臺3…的厚度優(yōu)選例如為0.5~2μm的范圍。另外,形成有被凸臺3…區(qū)分的區(qū)域5…。
在區(qū)域5…中,形成有染色部6…。該染色部6…如上所述,是通過使染色墨向區(qū)域5…內噴出并使其干燥而形成的部分。
染色部6…,具備與R(紅)、G(綠)、B(藍)3原色分別對應的紅色染色部6R…、綠色染色部6G…、藍色染色部6B…。染色部6…,例如由利用無機或有機顏料染色了的丙烯樹脂或聚氨酯樹脂等構成。
染色部6的厚度,如圖1所示,設定為光透過區(qū)域5T…的染色部6的厚度t1為光反射區(qū)域5H…的染色部6的厚度t2的2倍。
染色部6…通過利用噴墨方式(液滴噴出形式)在由凹部8、凸臺3…及反射層4…構成的區(qū)域5…上形成,成為至少一部分被埋入基板2的形狀。特別是在圖1所示的濾色器11中,由于通過將基板2蝕刻t3量而使像素區(qū)域的總厚度變薄,故可以提高濾色器11的光透過率。另外,由于凸臺3的表面表現(xiàn)疏墨性,故在使染色墨噴出以形成染色部6…時,沒有噴出的墨向區(qū)域5…外面擴展的可能,也沒有相鄰的染色部6…之間接觸從而混色的可能。
特別是,由于凸臺3…的上表面具有疏墨性,故即使在搞錯目標而向凸臺3的上表面噴出染色墨的情況下,染色墨也不會殘留在其上面,而是滾入目標區(qū)域5內,沒有在相鄰的染色部6…之間引起混色的可能。
全涂層7是在保護染色部6…的同時平坦化濾色器11的表面的部分,是由丙烯樹脂、環(huán)氧樹脂等透明樹脂構成的部分。而且,在濾色器11的全涂層7上,可以設置由ITO膜(銦-氧化錫膜)構成的透明電極膜或取向膜。
在這樣構成的濾色器11中,通過從基板2的另一面2b點亮圖中未示出的光源,光源光910經過基板2,透過光透過區(qū)域5T的染色部6,光源光910被染色之后,經過全涂層7,從濾色器11射出。另外,太陽光或室內光等外光920,經過全涂層7,透過光反射區(qū)域5H的染色部被染色,由反射層4反射散射,再次透過光反射區(qū)域5H的染色部6,經過全涂層7,從濾色器11射出。
這里,由于以使光透過區(qū)域5T的染色部6的厚度t1為光反射區(qū)域5H的染色部6的厚度t2的2倍的方式設定凹部8的深度t3,故透過光透過區(qū)域5T的光源光910與透過光反射區(qū)域5H的外光920的光程相同,光源光910與外光920產生的顯示色的濃度相同。
如上所述,在濾色器11中,由于區(qū)域5…具有光反射區(qū)域5H…與光透過區(qū)域5T…,故可以形成與所謂的具備透過模式與反射模式的半透過反射式液晶裝置對應的濾色器。
另外,通過調整凹部8…的深度進行切削,可以將光透過區(qū)域5T的光程設定為所希望的長度,因此,可以使光源光910產生的顯示色成為所希望的濃度。這里,由于以使染色部6…內的光程在光反射區(qū)域5H…與光透過區(qū)域5T…內相同的方式來確定凹部8…相對光反射區(qū)域5H…反射面的深度,故可以使透過染色部6…的外光920及光源光910的光程相同,使透過模式與反射模式中的顯示色的濃度相同。
再有,形成為在凹部8…中埋入染色部6…的形狀,由此可以使濾色器11變薄,可以使光透過率提高。
而且,反射層4…,由于反射散射外光920,故可以提供相對顯示畫面可見角大的顯示裝置,即廣視角液晶裝置。
接著,以圖1所示的濾色器11為例,參照圖3~圖12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
本實施方式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是具備在基板2的一面2a上形成反射層4…的反射層形成工序;形成凹部8…的工序;形成凸臺3的凸臺形成工序和向由凸臺3…形成的區(qū)域5…內噴出染色墨之后,通過使染色墨干燥來形成染色部6…的干燥工序,是以透明感光性樹脂膜形成凸臺3…的方法。
首先,如圖3所示,準備由玻璃或塑料構成的透明基板2,接著,如圖4所示,形成光反射區(qū)域5H的反射層4。
首先,在基板2的一面2a的整個面上形成屬于反射層4下層的樹脂膜4a。該樹脂膜4a,是通過將樹脂溶解在溶劑中調制而成的樹脂組合物以旋轉涂層方式涂覆在一面2a上,預烘干揮發(fā)溶液來形成的。再利用特殊的光掩膜進行曝光,通過蝕刻,樹脂膜4a形成為凹凸形狀。
而且,在樹脂膜4a的形成中,并不限定于旋轉涂層方式,也可以采用噴墨方式等涂覆方法。
接著,利用濺射法形成屬于反射層4上層的金屬薄膜4b。該金屬薄膜4b,由金屬Al形成,另外,由于沿樹脂膜4a的表面形成,故其表面與樹脂膜4a同樣成為凹凸形狀。
接下來,如圖5所示,利用旋轉涂層方式等涂覆方法在反射層4上涂覆光刻抗蝕劑R之后,在反射層4上配置描繪了規(guī)定的矩陣圖案形狀的光掩膜M1,照射紫外線光等,進行曝光。
然后,如圖6所示,將基板浸漬在例如酸性的蝕刻液中,通過除去反射層4中的曝光部分形成孔4c,進而繼續(xù)浸漬在蝕刻液中,將從孔4c露出的基板2(圖中1點劃線部分)蝕刻,在基板2上形成凹部8…。
此時,通過調整蝕刻處理時間等各種條件,以使上述光透過區(qū)域5T…的染色部6的厚度t1為光反射區(qū)域5H…的染色部6的厚度t2的兩倍的方式設定凹部8…的深度t3。
另外,這樣反射層4…及凹部8…在同一工序中一并形成。之后,殘存的光刻抗蝕劑R利用硫酸等剝離。
接著,如圖7所示,是將屬于凸臺3的材料的透明性感光樹脂溶解在溶液中調制而成的樹脂組合物利用旋轉涂層方式均勻涂覆在反射層4及凹部8上,預烘干使溶液揮發(fā)而形成的。該透明性感光樹脂膜,例如是包含六氟聚丙烯等氟樹脂與負型的透明丙烯類感光性樹脂的薄膜。
而且,在樹脂組合物的涂覆中,并未限定于旋轉涂層方式,也可以采用噴墨方式等涂覆方法。
接下來,如圖8所示,利用旋轉涂層方式等涂覆方法在樹脂組合物上涂覆光刻抗蝕劑R之后,在凸臺3…上配置描畫了規(guī)定的矩陣圖案形狀的光掩膜M2,照射紫外線光等,進行曝光。
由于上述透明感光性樹脂膜表現(xiàn)疏墨性,故在利用噴墨方式形成染色部時,即使在搞錯目標向凸臺3上面噴出染色墨滴的情況下,由于染色墨滴不會殘留在其上面而是滾入目標區(qū)域內,故沒有在相鄰的染色部之間引起混色的可能,可以形成適宜的染色部6。
然后,如圖9所示,通過將基板2浸漬在例如堿性的顯影液中,除去透明性感光樹脂中的未曝光部分,形成凸臺3…。進而,優(yōu)選在形成凸臺3…之后,進行后烘干,充分地固化。
這樣,形成被凹部8…、凸臺3…與反射層4包圍的,且由光反射區(qū)域5H及光透過區(qū)域5T構成的區(qū)域5。
接著,利用噴墨方式形成染色部6R。如圖10所示,在噴墨頭22中填充使紅色顏料分散在溶解了丙烯樹脂的有機溶液中調制而成的紅色的染色墨,使噴墨頭22的噴嘴27與區(qū)域5相對,一邊使噴墨頭22與基板2相對移動,一邊將紅色的染色墨作為被控制為相當于1滴液量的染色墨滴從噴嘴27中噴出,將該染色墨滴噴在區(qū)域5上。由此,在光透過區(qū)域5T和光反射區(qū)域5H上同時形成同色的染色部6R。
作為染色墨使用的材料,例如,使用使紅色的無機顏料分散在聚氨酯低聚物或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中之后,添加作為低沸點溶劑的環(huán)己烷及醋酸丁酯和作為高沸點溶劑的乙酸卡必醇丁酯,再將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作為分散劑添加,將粘度調整為規(guī)定范圍的材料。
通過將噴出后的染色墨烘干等進行干燥,從而形成紅色的染色部6R。另外,此時,以使光透過區(qū)域5T…的染色部6的厚度t1為凹部8…的深度t3的兩倍,或使凹部8…的深度t3與光反射區(qū)域5H…的染色部6的厚度t2相同的方式控制墨噴出量,從而形成染色部6R。
在上述染色墨的噴出中,使用圖中未示出的噴墨裝置(液滴噴出裝置),作為噴墨頭22的驅動方式,壓電方式或加熱方式是有效的。
這里,所謂的壓電方式,是利用壓電元件(piezo元件)接收脈沖性的電信號而變形的性質的方式,是借助壓電元件變形,通過可撓性物質向存留材料的空間施加壓力,從該空間壓出材料,使其從噴嘴噴出的方式。
另外,作為加熱方式,是利用設置于存留材料的空間內的加熱器,使材料急劇汽化,使其產生氣泡(bubble),從而借助氣泡的壓力使空間內的材料噴出的方式。
上述液滴噴出技術中,壓電方式具有因不給材料進行加熱,故對材料的組成難造成影響的優(yōu)點。
接著,與圖10相同,如圖11所示,通過形成綠色的染色部6G之后,如圖12所示,形成藍色的染色部6B,從而可以形成RGB的像素。
而且,本實施方式中的染色部6的配色,雖然采用的是RGB,但并未限定于RGB,也可以構成為YMC。并且,Y是黃色,M是深紅色,C是藍綠色。
接下來,在形成染色部6…之后,通過利用旋轉涂層方式形成覆蓋染色部6…及凸臺3…的樹脂制全涂層7,從而可以得到如圖1所示的濾色器11。
而且,在全涂層7的形成中,并未限定于旋轉涂層方式,也可以采用噴墨方式等涂覆方法。
由于根據(jù)上述濾色器的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具有光反射區(qū)域5H…與光透過區(qū)域5T…的濾色器11,故可以形成與所謂的具備透過模式及反射模式的半透過反射式液晶裝置對應的濾色器。
另外,通過調整形成凹部8…時的蝕刻處理時間等各種條件,可以將光透過區(qū)域5T…的光程設定為所希望的長度,因此,可以形成光源光910所產生的顯示色為所希望濃度的濾色器。這里,由于以使染色部6…內的光程在光反射區(qū)域5H…與光透過區(qū)域5T…內相同的方式蝕刻凹部8…,故可以使透過染色部6…的外光920及光源光910的光程相同,使透過模式與反射模式中的顯示色的濃度相同。
再有,由于形成在光透過區(qū)域5T…的凹部8…內埋入染色部6…的形狀,濾色器基板的厚度變薄,故可以由此形成光透過率提高的濾色器。
還有,由于在同一工序中一并形成反射層4…及凹部8…,故制造工序的簡單化成為可能。
另外,通過利用噴墨方式噴出屬于染色部構成材料的染色墨,可以形成染色部6…。還有,可以在光透過區(qū)域5T…與光反射區(qū)域5H…內同時形成同色的染色部6…,進而,由于不進行利用光刻法形成染色部6…的操作,故可以減少染色墨的材料及制造工序的浪費,制造簡單化,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凸臺3…形成包圍區(qū)域5…的形狀,即使向該區(qū)域5噴出染色墨的情況下,也沒有染色墨向區(qū)域5之外擴展的可能,沒有相鄰的染色部6…之間接觸從而混色的可能。再有,即使在搞錯目標向其上面噴出染色墨的情況下,由于染色墨不會殘留在其上面而是滾入目標區(qū)域內,故沒有在相鄰的染色部之間引起混色的可能。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作為凸臺3…的材料采用的是透明感光性樹脂膜,凸臺3…表面形成為具有疏墨性的構成,但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在該材料上施行疏墨化處理。另外,也可以在凸臺3…上涂覆疏墨薄膜。
(第2實施方式)接著,參照
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濾色器。圖1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一例的剖面圖。而且,圖13所示的濾色器的構成要素中,對于與圖1及圖2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的濾色器的構成要素相同的構成要素,付與相同的標號。
如圖13所示,本實施方式一例的濾色器11,在被凸臺3區(qū)分的區(qū)域5中,以使光反射區(qū)域5H的寬度WH1、寬度WH2與光透過區(qū)域5T的寬度WT為規(guī)定尺寸的方式,來形成光反射區(qū)域5H與光透過區(qū)域5T。因此,是將光反射區(qū)域5H與光透過區(qū)域5T的平面面積調整為規(guī)定比率的裝置。
在這樣構成的濾色器11中,達到與上述實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同時,通過調整光反射區(qū)域5H的平面面積與光透過區(qū)域5T的平面面積的比率,來調整透過模式及反射模式的顯示色的亮度,可以形成為所希望的顯示的濾色器。
例如,在形成外光少的環(huán)境下使用的液晶裝置時,通過使濾色器的光透過區(qū)域5T的平面面積比光反射區(qū)域5H的平面面積還大,可以形成盡可能利用光源光的顯示裝置。
另外,在形成利用外光的低電力消耗的液晶裝置時,通過使濾色器的光反射區(qū)域5H的平面面積比光透過區(qū)域5T的平面面積還大,可以形成盡可能利用外光的顯示裝置。
而且,第1、第2實施方式所示的濾色器的染色部6…的配置,可以采用圖14所示的各種配置的圖案。例如,可以形成為圖14(a)所示的帶狀(strip)配置,或圖14(b)所示的馬賽克(mosaic)配置,或圖14(c)所示的δ(delta三角形)配置。
(第3實施方式)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
圖15表示本發(fā)明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的一實施方式中噴墨頭22的使用方法。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5(a)所示,使用將1個以上的噴墨頭22以規(guī)定的相鄰間隔排列而成的打印頭22a。每個噴墨頭22,具有多個以規(guī)定的排列間距D排列成列狀的噴嘴27。
打印頭22a,沿屬于規(guī)定方向的噴頭掃描方向(圖15(a)中為屬于縱向的X方向)主掃描基板2的同時,沿與該噴頭掃描方向X垂直的噴頭換行方向(圖15(a)中為屬于橫向的Y方向)以規(guī)定的移動間距P副掃描基板2。
每個噴墨頭22,從每個噴嘴27中噴出染色墨,有選擇地向基板2上的多個區(qū)域5供給該被噴出的染色墨。進而,有必要的情況下,反復進行多次噴墨頭22的主掃描及副掃描,使染色墨以規(guī)定的形狀及規(guī)定的厚度附著在基板2的區(qū)域5上。由此,在基板2上形成規(guī)定形狀及規(guī)定厚度的染色部6。
如本實施方式,在利用與R(紅)、G(綠)、B(藍)3原色相當?shù)娜旧?進行彩色顯示的情況下,1個染色部6形成1個顯示點,則R、G、B的3色顯示點就成為1個單元,形成1個像素。
在本實施方式中,設噴嘴27的規(guī)定排列間距為“D”,將相鄰的每個噴墨頭22所設置的多個噴嘴27中位于最端部且互相最鄰近的之間的間隔設為“W”時,則設定為W=mD(其中,m為2以上的整數(shù))。即,構成為相鄰的噴墨頭22之間相鄰的噴嘴27之間的間隔W為噴嘴27的排列間距D的整數(shù)倍。
另外,同時,如圖15(b)所示,設打印頭22a的噴頭換行方向Y的副掃描移動間距為“P”,設噴嘴27的規(guī)定排列間距為“D”時,設定為P=nD(其中,n是1以上的整數(shù))。即,構成為噴墨頭22的副掃描移動間距P為噴嘴27的排列間距D的整數(shù)倍。
通過在相鄰的噴墨頭之間的噴嘴間隔W、副掃描移動間距P及噴嘴排列間距D之間設定上述關系,在打印頭22a的主掃描及副掃描時,可以使噴嘴27與整個區(qū)域5正確地相對,可以使其通過這些的上面,因此,可以提高描繪效率,且可以在適當?shù)奈恢脟姵瞿?。由此,可以在基?上形成均勻平面形狀及均勻厚度的染色部6,由此在基板2上形成象素。
(第4實施方式)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
圖16表示本發(fā)明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的一實施方式中噴墨頭22的使用方法。在本實施方式中,1個以上的噴墨頭22相對噴頭換行方向Y分別傾斜角度θ,進行排列。其中,θ是比0°大,比180°小的角度。
若將噴嘴27的規(guī)定排列間距設為“D”,則噴嘴27的噴頭換行方向Y的排列間距為“Dcosθ”。進而,將相鄰的每個噴墨頭22所設置的多個噴嘴27中位于最端部且互相最鄰近的之間的間隔設為“W”時,則設定為W=mDcosθ(其中,m為2以上的整數(shù))。即,構成為相鄰的噴墨頭22之間相鄰的噴嘴27之間的噴頭換行方向間隔W為噴嘴27的噴頭換行方向的排列間距Dcosθ的整數(shù)倍。
另外,同時,構成為打印頭22a的噴頭換行方向Y的副掃描移動間距P(參照圖15(b))為噴嘴27的噴頭換行方向Y的排列間距Dcosθ的整數(shù)倍,即P=nDcosθ(其中n為1以上的整數(shù))。
根據(jù)該構成,即使在染色部6(參照圖15(a))之間的間隔(即,染色部間距)與噴嘴排列間距D不同的的情況下,也可以設定為噴墨頭22的全部噴嘴27正確地通過像素的形成區(qū)域,因此,可以使用全部的噴嘴27向基板2上的適當位置噴出墨。而且,由此,可以提高濾色器的像素形成效率,即描繪效率。
而且,在圖15或圖16所示的打印頭22a中,也可以構成為分別位于1個以上的噴墨頭22兩端部的1個以上的噴嘴27,例如分別位于兩端部的10個噴嘴27,不向基板2上的區(qū)域5噴出染色墨。
這樣,即使在沿噴墨頭22中噴嘴列28的墨噴出分布特性變化大的情況下,也可以從該噴墨頭22噴出適當量的墨,可以在基板2內的每個區(qū)域5上配置具有均勻平面形狀及厚度的染色部。
另外,在使用如圖15或圖16所示的打印頭22a在基板2上形成染色部6的情況下,在染色墨由R(紅)、G(綠)、B(藍)3種墨構成時,可以將1個以上的噴墨頭22,按照在各噴頭上排列配置的多個噴嘴27的全部只噴出R、G、B3種墨中的1種,以形成相應的1色的染色部6的方式,區(qū)分為3種。
此時,通過將1個以上的噴墨頭22分別以規(guī)定的相鄰間隔排列在打印頭22a內的同時,利用該打印頭22a掃描基板2,以1次主掃描即可在基板2上同時形成與R、G、B各色對應的染色部6。因此,可以使像素形成效率,即描繪效率提高。
另外,在由R、G、B3種墨構成染色墨的情況下,也可以采用在多個噴墨頭22中的至少一個的內部,形成多個,例如3個獨立的流道,在這些流道的每個中,分別導入R、G、B3種墨中不同的一種的構成。
這種情況下,可以從相同噴墨頭22內的噴嘴27噴出不同色的墨,利用該方法,以1次主掃描即可同時噴出R、G、B的各色,可以在基板2上同時形成與各色對應的染色部6。根據(jù)這種方法,可以使像素形成效率,即描繪效率提高。
(第5實施方式)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5的濾色器的制造裝置。
圖17及圖18表示濾色器的制造裝置的一實施方式。這里所示的濾色器制造裝置16具備具有多個噴嘴27的打印頭22a(參照圖15);向多個噴嘴27供給染色墨的染色墨供給機構(圖中未示出);使打印頭22a移動并主掃描基板2的主掃描驅動機構19(參照圖16及圖19);使打印頭22a移動并副掃描基板2的副掃描驅動機構21(參照圖16及圖19);控制噴嘴27的動作的噴嘴噴出控制機構(圖中未示出);控制主掃描驅動機構19的動作的主掃描控制機構(圖中未示出);和控制副掃描驅動機構21的動作的副掃描控制機構(圖中未示出)。
在上述構成中,打印頭22a是通過將以規(guī)定排列間距D排列了多個噴嘴27的1個以上的噴墨頭22以規(guī)定相鄰間隔進行排列而形成的。另外,染色墨供給機構(圖中未示出),向構成打印頭22a的多個噴嘴27供給染色墨。該被供給的染色墨,從這些噴嘴27有選擇向基板2上的區(qū)域5,即像素形成區(qū)域噴出,從而形成染色部6。
主掃描驅動機構19,使打印頭22a沿屬于規(guī)定方向的噴頭掃描方向(即圖15的縱向X)移動,并使其掃描基板2。另外,副掃描驅動機構21,使打印頭22a沿噴頭換行方向Y以規(guī)定的移動間距P(參照圖15(b))移動,并使其副掃描基板2。再有,圖中未示出的上述噴嘴噴出控制機構,控制從多個噴嘴27噴出的染色墨的噴出量及噴出周期。
在本實施方式的濾色器制造裝置16中,使打印頭22a沿屬于規(guī)定方向的噴頭掃描方向(即圖15的縱向X)移動,主掃描基板2。而且,與此同時,使其沿噴頭換行方向Y以規(guī)定的移動間距P移動,并副掃描基板2。
在這些主掃描及副掃描期間,從排列在1個以上噴墨頭22中的多個噴嘴27有選擇地向基板2上的區(qū)域5即像素形成區(qū)域噴出染色墨。另外,有必要時,可以反復進行數(shù)次上述主掃描及副掃描,使染色墨以規(guī)定形狀及規(guī)定厚度附著在基板2的區(qū)域5即像素形成區(qū)域上。由此,在基板2上配置規(guī)定形狀及規(guī)定厚度的染色部6。
另外,在濾色器制造裝置16中,構成為位于圖15中每個噴墨頭22最端部且互相最鄰近的之間的間隔W為噴嘴27的排列間距D的整數(shù)倍,即W=mD(其中,m為2以上的整數(shù))。而且同時,構成為打印頭22a的噴頭換行方向Y的副掃描移動間距P為噴嘴27的規(guī)定排列間距D的整數(shù)倍,即P=nD(其中,n是1以上的整數(shù))。
圖19表示濾色器制造裝置16中打印頭22a的一例。在該示例中,打印頭22a,具有6個噴墨頭22,每個噴墨頭22中形成有由多個例如12個噴嘴27形成的直線狀噴嘴列28。噴嘴27的配置間距P3,例如是141μm,噴嘴27的直徑D1例如是28μm,染色部的形成間距例如是141μm。
而且,如上所述,噴墨頭22,如圖16所示,可以分別相對噴頭換行方向Y設置θ角度的傾斜進行排列。該角度θ是比0°大,比180°小的角度。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構成為相鄰的噴墨頭22的相鄰的最端部中的噴嘴27的相互間隔W為噴嘴27的噴頭換行方向Y的排列間距Dcosθ的整數(shù)倍,即,W=mDcosθ(其中,m為2以上的整數(shù))。
而且同時,可以構成為打印頭22a的噴頭換行方向Y的副掃描移動間距P(參照圖15)為噴嘴27的規(guī)定排列間距D的整數(shù)倍,即P=nDcosθ(其中,n是1以上的整數(shù))。
圖20表示濾色器制造裝置16中打印頭22a的其他示例。在該示例中,打印頭22a,具有6個噴墨頭22,每個噴墨頭22中形成有由多個例如12個噴嘴27形成的噴嘴列28。噴墨頭22以角度θ傾斜設置,該傾斜角度θ,例如設定為57.9°。
另外,噴嘴27的排列間距,例如是141μm,噴嘴27的直徑,例如是28μm,染色部(即像素)的形成間距例如是75μm。
接著,參照圖17,對濾色器制造裝置16具備的噴墨機構進行詳細闡述。該噴墨機構是以R、G、B中的1色例如R色的染色墨作為墨的液滴,向濾色器11內的規(guī)定位置噴出并使其附著用的裝置。雖然也分別準備G色的染色墨及B色的染色墨用的噴墨機構,但這些結構可以做成與圖17所示的結構相同的機構。
在圖17中,濾色器制造裝置16具備具備以規(guī)定的相鄰間隔排列1個以上的噴墨頭22而成的打印頭22a(參照圖15)的噴頭單元26;控制打印頭22a的位置的噴頭位置控制機構17;控制母基板12的位置的基板位置控制機構18;使噴墨頭22對母基板12進行主掃描移動的主掃描驅動機構19;使噴墨頭22對母基板12進行副掃描移動的副掃描驅動機構21;向噴墨機構內的規(guī)定操作位置供給母基板12的基板供給裝置23;以及進行噴墨機構的整體控制的控制裝置24。
這里,所謂的母基板,是指屬于形成上述濾色器11的基板2的母材的大面積基板。通過切割該母基板,可以形成多塊上述基板2。具體地講,在構成于母基板12內的多個濾色器11的各表面上形成濾色器11的1個份的圖案,在這些濾色器11周圍形成切斷用的溝槽,然后通過沿這些溝槽將母基板12切斷,可以分別形成濾色器11。
噴頭位置控制機構17、基板位置控制機構18、主掃描驅動機構19及副掃描驅動機構21的各裝置設置于基座9上。另外,這些裝置根據(jù)需要可以由蓋體14覆蓋。
噴墨頭22具有,例如,如圖21所示,將多個噴嘴27排列為列狀而成的噴嘴列28。噴嘴27的個數(shù),例如為180個,噴嘴27的孔徑,例如為28μm,噴嘴27之間的噴嘴間距P3,例如是141μm。而且,相對于濾色器11及母基板12的噴頭掃描方向(即主掃描方向)X及與其垂直的副掃描方向Y,分別與圖21中的X方向及Y方向對應。
另外,如圖22所示,也可以通過沿噴頭掃描方向X設置2列噴嘴列28,由相同主掃描線上裝載的2個噴嘴向1個區(qū)域5供給染色墨。此時,噴嘴27的排列間距P3可以設定為141μm左右。
再有,如圖23所示,也可以沿噴頭掃描方向X設置2列噴嘴列28,將多個噴嘴27設置為鋸齒狀,通過這些噴嘴27向區(qū)域5(參照圖15(a))供給染色墨。而且,此時若使噴嘴27的排列間距D為141μm,則沿主掃描方向X延伸的多條掃描線之間的實際間距P5為其一半的70.5μm。
還有,如圖24所示,也可以以沿噴頭掃描方向X設置多組相鄰的一對噴嘴列28,上述一對噴嘴列28所包含的多個噴嘴27鋸齒狀配置的方式,構成噴墨頭22,利用這些噴嘴27向區(qū)域5供給染色墨。而且,在圖24中,描繪了2組具有呈鋸齒狀排列的噴嘴27的一對噴嘴列28。另外,雖然噴嘴27的排列間距D為141μm,但沿X方向延伸的主掃描線之間的實際間距P5為其一半的70.5μm。
另外,如圖25所示,也可以通過沿噴頭掃描方向X每隔1/3間距錯開設置3列噴嘴列28,而向區(qū)域5供給染色墨。此時,雖然噴嘴27的排列間距D為141μm,但沿X方向延伸的主掃描線之間的實際間距P5為其1/3的47μm。
噴墨頭22,如圖15所示,其噴嘴列28構成為位于與噴頭掃描方向X垂直的方向上,另外根據(jù)情況,如圖16所示,設置為相對與噴頭掃描方向X垂直的方向保持規(guī)定角度θ的傾斜。該噴墨頭22,在向噴頭掃描方向X平行移動期間,通過從多個噴嘴27有選擇地噴出染色墨,使染色墨附著在基板2內的區(qū)域5上。另外,噴墨頭22通過向副掃描方向Y只平行移動規(guī)定距離,可以以規(guī)定間隔錯開噴墨頭22的主掃描位置。噴墨頭22,例如具有圖26(a)及圖26(b)所示的內部結構。具體地講,噴墨頭22,例如具有不銹鋼制的噴嘴鋼板29;與此相對的振動板31;和將這些互相接合的多個間隔部件32。在噴嘴鋼板29與振動板31之間,利用間隔部件32形成多個墨室33與液滴積存處34。多個墨室33與液滴積存處34通過通路38互相連通。
在振動板31的適當位置形成墨供給孔36,該墨供給孔36與墨供給裝置37連接。該墨供給裝置37,向墨供給孔36供給R、G、B中的1色例如R色的染色墨。被供給的染色墨填充液滴積存處34,進而通過通路38填充墨室33。
在噴嘴鋼板29上,設置從墨室33噴注狀噴射染色墨用的噴嘴27。另外,在振動板31的形成墨室33的面的內面上,安裝有與墨室33對應的墨加壓體39。該墨加壓體39,如圖26(b)所示,具有壓電元件41及夾持其的一對電極42a及42b。壓電元件41通過向電極42a、42b通電而向以箭頭C表示的外側突出地撓曲變形,由此增大墨室33的容積。如此,與增大了的容積部分相當?shù)娜旧珡囊旱畏e存處34通過通路38流入墨室33。
接著,若解除向壓電元件41的通電,則壓電元件41與振動板31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由此,由于墨室33也回復到原來的容積,導致墨室33內部的染色墨的壓力上升,染色墨液滴化后,從噴嘴27向基板2噴出(參照圖10)。而且,在噴嘴27的周邊部位上,為了防止液滴的飛行彎曲或噴嘴27的孔堵塞等,例如設置由Ni-四氟乙烯共析電鍍層構成的疏墨層43。
在圖18中,噴頭位置控制機構17具有使打印頭22a面內旋轉的α電機44;使打印頭22a在與副掃描方向Y平行的軸線周圍搖動旋轉的β電機46;使打印頭22a在與噴頭掃描方向X平行的軸線周圍搖動旋轉的γ電機47;和使打印頭22a向上下方向平行移動的Z電機48。
圖17所示的基板位置控制機構18,如圖18所示,具有裝載母基板12的工作臺49和使該工作臺49以箭頭θ的方式面內旋轉的θ電機51。另外,圖17所示的主掃描驅動機構19,如圖18所示,具有沿噴頭掃描方向X延伸的導軌52和內置有被脈沖驅動的線性電機的滑塊53。滑塊53在內置的線性電機動作時沿導軌52向噴頭掃描方向X平行移動。
另外,圖17所示的副掃描驅動機構21,如圖18所示,具有沿副掃描方向Y延伸的導軌54和內置有被脈沖驅動的線性電機的滑塊56?;瑝K56在內置的線性電機動作時沿導軌54向副掃描方向Y平行移動。
在滑塊53或滑塊56內被脈沖驅動的線性電機,可以根據(jù)向電機供給的脈沖信號精細地進行輸出軸的旋轉角度控制,因此,可以高精細地控制被滑塊53支撐的噴墨頭22在噴頭掃描方向X上的位置或工作臺49的副掃描方向Y上的位置等。
而且,打印頭22a或工作臺49的位置控制并不只是使用了脈沖電機的位置控制,也可以是使用了伺服電機的反饋控制或使用了其他任意控制方法的位置控制。
圖17所示的基板供給機構23具有收納母基板12的基板收納部57和輸送母基板12的機械手58。機械手58具有放置在底板、地面等設置面上的基座59;相對基座59升降移動的升降軸61;以升降軸61為中心旋轉的第1搖臂62;相對第1搖臂62旋轉的第2搖臂63;和設置于第2搖臂63前端下面的吸附墊片(pad)64。吸附墊片64可以利用空氣吸引等吸附母基板12。
在圖17中,在被主掃描驅動機構19驅動進行主掃描移動的打印頭22a的軌跡下,副掃描驅動機構21的一方的側面位置上配置有壓蓋(capping)機構76及清洗(cleaning)機構77。另外,在另一方的側面位置上配置有電子天平78。清洗機構77是用于清洗噴墨頭22的機構。電子天平78是在每個噴嘴內測量從噴墨頭22的每個噴嘴27(參照圖21)噴出的墨的液滴重量的機器。而且,壓蓋機構76是在噴墨頭22處于待機狀態(tài)時防止噴嘴27干燥用的機構。
在打印頭22a的附近,以與打印頭22a一體移動的關系配置有噴頭用照相機81。另外,被設置于基座9上的支撐裝置(圖中未示出)支撐的基板用照相機82被配置于可以攝取母基板12影像的位置上。
圖17所示的控制裝置24具有收納處理器(processor處理機)的計算機本體部66;作為輸入裝置的鍵盤部67;和作為顯示裝置的CRT(Cathode Ray Tube陰極射線管)顯示器(display)68。上述處理器,如圖27所示,具有進行計算處理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69;和作為存儲各種信息的信息存儲介質的存儲器71。
圖17所示的噴頭位置控制機構17、基板位置控制機構18、主掃描驅動機構19、副掃描驅動機構21、驅動噴墨頭22內的壓電元件41(參照圖26(b))的噴頭驅動電路72等各機器,在圖27中,通過輸入輸出接口73及總線(bus)74與CPU69連接。另外,基板供給裝置23、輸入裝置67、顯示器68、電子天平78、清洗機構77及壓蓋機構76等各機器也通過接口73及總線74與CPU69連接。
存儲器71,是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讀存儲器)等半導體存儲器或稱為硬盤、CD-ROM讀取裝置、磁盤式存儲介質等外部存儲裝置等的概念,從功能上,具有存儲記載有噴墨機構的動作的控制順序的程序軟件的存儲區(qū)域;或將實現(xiàn)圖14所示的R、G、B相關的各種配列用的R、G、B中的1色(例如R色)在母基板12內的噴出位置作為坐標數(shù)據(jù)存儲用的存儲區(qū)域;或存儲圖18中母基板12向副掃描方向Y的副掃描移動量用的存儲區(qū)域;或作為CPU69用的工作區(qū)或臨時文件(temporary file)等發(fā)揮功能的區(qū)域;或其他各種存儲區(qū)域。
CPU69是根據(jù)存儲器71中存儲的程序軟件,進行向母基板12表面的規(guī)定位置噴出染色墨用的控制的裝置,作為具體的功能實現(xiàn)部,具有進行實現(xiàn)清洗處理用的計算的清洗計算部;進行實現(xiàn)壓蓋處理用的計算的壓蓋計算部;進行實現(xiàn)利用電子天平78(參照圖17)的重量測定用的計算的重量測定計算部;和進行利用噴墨描繪染色墨用的計算的描繪計算部。
描繪計算部具有將打印頭22a設置在描繪用的初始位置的描繪開始位置計算部;計算使打印頭22a以規(guī)定速度向噴頭掃描方向X掃描移動用控制的主掃描控制計算部;計算使母基板12以規(guī)定的副掃描移動間距沿副掃描方向Y只偏離副掃描量用控制的副掃描控制計算部;以及進行為控制是否讓噴墨頭22內的多個噴嘴27中的任意一個動作而噴出染色墨的計算的噴嘴噴出控制計算部等各種功能計算部。
而且,在取代利用CPU69由軟件實現(xiàn)上述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由不使用CPU的單獨的邏輯電路或電子電路來實現(xiàn)的情況下,可以取代CPU69或在CPU69的基礎上使用這種電子電路等。
以下,根據(jù)圖28所示的程序框圖,說明由上述構成的圖17的噴墨機構的動作。
由操作員接通電源而讓噴墨機構動作后,則首先在步驟S1中進行初始設定。具體地講,噴頭單元26或基板供給裝置23或控制裝置24等被設置成預先確定的初始狀態(tài)。
接著,若重量測定時間到來(步驟S2中為“YES”),則由主掃描驅動機構19使圖18所示的噴頭單元26一直移動到圖17所示的電子天平78處(步驟S3),用電子天平78對從每個噴嘴27噴出的墨的量進行測定(步驟S4)。而且,按照噴嘴27的墨噴出特性,調節(jié)施加在與各噴嘴27對應的壓電元件41上的電壓(步驟S5)。
接下來,若清洗時間到來(步驟S6中為“YES”),則由主掃描驅動機構19使噴頭單元26一直移動到清洗機構77處(步驟S7),由該清洗機構77對噴墨頭22進行清洗(步驟S8)。
若在重量測定時間或清洗時間未到的情況(步驟S2及S6中為“NO”)下,或這些處理完成的情況下,在步驟S9中,使圖17所示的基板供給裝置23動作,向工作臺49供給母基板12。具體地講,利用吸附墊片64吸引保持基板收納部57內的母基板12,然后使升降軸61、第1搖臂62及第2搖臂63移動,將母基板12一直輸送到工作臺49,在工作臺49的適當場所上壓裝預先設定的定位銷50。而且,為了防止母基板12在工作臺49上的位置偏離,優(yōu)選利用空氣吸引等方式將母基板12固定在工作臺49上。
然后,一邊利用圖17所示的基板用照相機82觀察母基板12,一邊通過使圖18所示的θ電機51的輸出軸以微小角度單位旋轉,使工作臺49以微小角度單位面內旋轉,從而將母基板12定位(步驟S10)。接著,一邊利用圖17所示的噴頭用照相機81觀察母基板12,一邊根據(jù)計算決定噴墨頭22開始描繪的位置(步驟S11),而且,使主掃描驅動機構19及副掃描驅動機構21相應動作,從而向描繪開始位置移動噴墨頭22(步驟S12)。
此時,打印頭22a,如圖16所示,優(yōu)選多個噴嘴27即噴嘴列28以相對打印頭22a的副掃描方向Y傾斜角度θ的方式配置。這是對于通常的噴墨機構,由于作為相鄰噴嘴27之間間隔的噴嘴間距D與作為相鄰染色部6即區(qū)域5之間間隔的元件間距大多不同,在打印頭22a向噴頭掃描方向X移動時,為了讓噴嘴間間距D在副掃描方向Y的尺寸分量與元件間距在幾何學上相等而采用的措施。
在圖28所示的步驟S12中,將噴墨頭22置于描繪開始位置之后,在圖28所示的步驟S13中開始向噴頭掃描方向X的主掃描,同時開始墨的噴出。具體地講,操作圖18所示的主掃描驅動機構19,打印頭22a以恒定速度向噴頭掃描方向X直線地掃描移動,在其移動中,與應供給墨的區(qū)域5對應的噴嘴27達到時,從該噴嘴27噴出染色墨。
而且,此時的墨噴出量,并不是充塞區(qū)域5的容積全部的量,而是其全量的幾分之一,具體地講是全量的1/4量。這種情況,如后述的,是因為各區(qū)域5并不是由從噴嘴27的1次墨噴出就被充塞的,而是優(yōu)選根據(jù)多次的墨噴出的重復噴出,例如4次重復噴出,才充塞容積全部的。
打印頭22a,若相對母基板12的1行量的主掃描完了(在步驟S14中為“YES”),則反轉移動向初始位置(參照圖15(a))復位(步驟S15)。而且,接著,打印頭22a被副掃描驅動機構21驅動,向副掃描方向Y僅移動預先確定了的副掃描間距P(步驟S16)。
向圖15(b)所示位置副掃描移動了的打印頭22a,在步驟S1 3中反復施行主掃描移動及噴墨。進而,之后,打印頭22a一邊反復進行副掃描移動,一邊反復進行主掃描移動及噴墨(步驟S13~步驟S16),由此,母基板12的濾色器11的1列量的墨附著處理完成。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接受多次,例如4次的噴墨處理,其全部容積內的規(guī)定量及規(guī)定膜厚的染色墨被全量供給。
另外,噴嘴列28在依次進行副掃描移動時,各位置上的噴嘴列28不會在副掃描方向Y上與其他位置的噴嘴列28重合,而是以各位置間的噴嘴列28在副掃描方向Y上互相連接的方式施行副掃描移動。因此,被噴出的染色墨的厚度均勻。
如上所述,若母基板12內的濾色器11的1列量的噴墨完了,則打印頭22a被副掃描驅動機構21驅動,被向下一列的濾色器11的初始位置輸送(步驟S19),對列的濾色器11反復進行主掃描、副掃描及噴墨,在區(qū)域5內形成濾色元件(步驟S13~S16)。
之后,若對于母基板12內的全部濾色器11形成R(紅)、G(綠)及B(藍)的1色,例如R1色的染色部6(在步驟S17及S18中為“YES”),則在步驟S20中利用基板供給裝置23或其他的輸送機器將處理后的母基板12向外部輸送。
然后,若未接到操作員發(fā)出的作業(yè)結束的指示(在步驟S21中為“NO”),則返回步驟S2,反復進行其他母基板12的R1色的噴墨作業(yè)。
若接到操作員發(fā)出的作業(yè)結束的指示(在步驟S21中為“YES”),則CPU69在圖17中將打印頭22a一直輸送到壓蓋機構76處,由該壓蓋機構76對打印頭22a施行壓蓋處理(步驟S22)。
如上所述,對構成濾色器11的R、G、B3色中的第1色,例如紅色的圖案形成結束,之后,將母基板12向R、G、B的第2色例如G色為染色墨的噴墨機構輸送,進行G色的圖案形成,最后向R、G、B的第3色例如B色為染色墨的噴墨機構輸送,進行B色圖案形成。由此,可以制造形成有多個具有所謂的帶狀排列等所希望的R、G、B的點排列的濾色器11的母基板12。
而且,在將濾色器11用于液晶顯示裝置的彩色顯示時,在濾色器11的表面上進一步層疊電極或取向膜等。這種情況下,若在層疊電極或取向膜等之前,切斷母基板12,切出每個濾色器11,則之后的電極等的形成工序變得非常麻煩。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在母基板12上完成濾色器11之后,并不直接將母基板12切斷,而是優(yōu)選在電極形成或取向膜形成等必要的附加工序完成之后再切斷母基板12。
如上所述,濾色器11內的每個染色部6,并不是通過噴墨頭22向X方向1次主掃描而形成的,每個染色部6是通過由屬于不同噴嘴組別的多個噴嘴27,n次例如4次重復接受噴墨而形成為規(guī)定的膜厚的。因此,即使在多個噴嘴27之間噴墨量上存在標準離差的情況下,也可以防止在多個染色部6之間在膜厚上產生偏差,由此可以使濾色器的光透過特性及光反射特性平面地均勻。
另外,如上所述,對應于形成噴墨頭22的噴嘴列28的多個噴嘴27的噴墨量的分布變得不均勻的情況,尤其是存在于噴嘴列28兩端部的1個以上(例如1端側各10個)噴嘴27噴墨量特別增大的情況,如圖29所示,優(yōu)選構成為不使形成于噴墨頭22的多個噴嘴27中位于噴嘴列28的兩端部E的1個以上(例如10個左右)預先噴墨。例如,噴嘴27的個數(shù)為180個的情況下,以從兩端分別為10個,合計為20個的噴嘴27中不噴出墨的方式實行施加電壓等附加條件,可以利用其余的160個進行噴墨。
(第6實施方式)接著,參照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第6實施方式的液晶裝置(顯示裝置)。
圖30是表示第6實施方式的無源矩陣型液晶裝置(液晶裝置)的概略構成的剖面圖。在該實施方式的液晶裝置200中,通過安裝液晶驅動用IC211、布線類212、光源213、支撐體等附帶要素,從而構成作為最終產品的半透過反射式液晶顯示裝置。
該液晶裝置200,作為濾色器,具備在第1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濾色器11,是將濾色器11配置于下側(觀測者側的相反側)的裝置。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簡略地說明濾色器11。
圖30中表示液晶裝置200的主要部分,該液晶裝置200大概構成為在濾色器11與玻璃基板等構成的基板201之間夾持有STN(Super TwistedNematic超扭轉向列)液晶等構成的液晶層203。另外,在濾色器11的周緣部與基板201的周緣部之間配置有密封材料210,在由濾色器11、基板201與密封材料210區(qū)分的部分內封入液晶層203。
濾色器11是與第1實施方式中說明了的濾色器相同的裝置,構成為具備基板2;形成于基板一面2a上的凸臺3…;反射層4…;染色部6…;覆蓋凸臺3…及染色部6…的全涂層7;和以規(guī)定的圖案蝕刻基板2而形成的凹部8…。染色部6…由紅色(R)的染色部6R、綠色(G)的染色部6G、藍色(B)的染色部6B的各色構成。
在濾色器11的全涂層7之上(液晶層203側),多個電極206以規(guī)定的間隔形成為帶狀,然后在其上(液晶層203側)形成有取向膜209。
同樣,在基板201中與濾色器11的相對面上,沿與濾色器側的電極206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多個電極205以規(guī)定的間隔形成為帶狀,其下形成有取向膜207。而且,在對應于電極205與電極206的交叉位置的位置上,配置有濾色器11的染色部6…。
再有,電極205、206是ITO(Indium Tin Oxide銦-氧化錫)等透明導電材料形成為俯視呈帶狀的元件。
另外,在基板201與濾色器11的外面?zhèn)壬戏謩e設置有圖示省略的偏振片。還有,標號204是在基板面內將基板間的間隔(稱為元件間隔)保持恒定用的空隙。
根據(jù)該液晶裝置200,由于具備上述的濾色器11,故可以形成具備適宜的透過模式及反射模式的辨認性高的半透過反射式液晶裝置。
另外,通過調整凹部8…的深度并進行切削,可以將光透過區(qū)域5T…的光程設定為所希望的長度,因此可以使光源光910產生的顯示色為所希望的濃度。這里,由于以使染色部6…內的光程在光反射區(qū)域5H…與光透過區(qū)域5T…內相同的方式來設定凹部8…相對于光反射區(qū)域5H…的反射面的深度,故可以使透過染色部6…的外光920及光源光910的光程相同,使透過模式與反射模式中的顯示色的濃度相同。
還有,形成為在凹部8…中染色部6…埋入的形狀,由此可以使濾色器11變薄,可以使光透過率提高。
而且,由于反射層4…反射散射外光920,故可以提供相對顯示畫面可見角大的顯示裝置,即廣視角液晶裝置。
(第7實施方式)接下來,參照
本發(fā)明的第7實施方式的液晶裝置(顯示裝置)。
圖31是本發(fā)明的第7實施方式的半透過反射式的TFD型(Thin FilmDiode薄膜二極管)液晶裝置300的分解立體圖。
在該實施方式的液晶裝置300中,通過安裝液晶驅動用IC、支撐體等附帶要素,構成作為最終產品的反射式液晶顯示裝置。
該液晶顯示裝置,作為濾色器具備在第1實施方式中說明了的濾色器11,是將濾色器11配置于下側(觀測者側的相反側)的裝置。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簡略地說明濾色器11。
如圖31所示,該液晶裝置300,形成為有源矩陣型的TFD(Thin FilmDiode薄膜二極管)型液晶裝置,濾色器11與基板338以規(guī)定的間隔配置,濾色器11與基板338之間存在圖示省略的液晶。
而且,雖然在附圖中被省略,但在基板2、330的周邊部側配置有密封材料,基板2、330在相對面狀態(tài)下被接合成為一體,在兩基板2、330之間封入液晶。
基板338為元件基板,在玻璃等構成的透明基板330的下面呈矩陣狀地設置有例如由ITO等透明電極構成的多個像素電極332及控制像素電極332的TFD元件336。TFD元件336配置于像素電極332的一角上。另外,TFD元件336與掃描線334連接,根據(jù)操作信號與施加在后述的數(shù)據(jù)線(對置電極)322上的信號,可以將液晶切換為顯示、非顯示狀態(tài)或中間狀態(tài)。
濾色器11,如圖31所示,構成為具備基板2;形成于基板一面(換言之,為液晶層側的面)上的凸臺3…;反射層4…;染色部6…;覆蓋凸臺3…及染色部6…的全涂層7;和以規(guī)定的圖案蝕刻基板2而形成的凹部8…。在全涂層7上形成有由ITO構成且作為數(shù)據(jù)線的長方形的電極(對置電極)322。
各染色部6…,呈矩陣狀地形成于與基板338的像素電極332相對的位置上,由藍色的染色部(圖中所示為“B”)6B、綠色的染色部(圖中所示為“G”)6G、紅色的染色部(圖中所示為“R”)6R構成。各染色部6…被間隔配置,在這些之間,對應于非像素顯示區(qū)域(另一基板338的未形成像素電極332的區(qū)域),形成凸臺3。
根據(jù)該液晶裝置300,可以得到與第6實施方式的液晶裝置200同樣的效果。
(第8實施方式)接下來,參照
本發(fā)明的第8實施方式的液晶裝置(顯示裝置)。
圖32是本發(fā)明的第8實施方式的透過式的TFT型(Thin FilmTransistor薄膜晶體管型)液晶裝置400的分解立體圖。
在該實施方式的液晶裝置400中,通過安裝液晶驅動用IC、支撐體等附帶要素,構成作為最終產品的反射式液晶顯示裝置。
該液晶顯示裝置,作為濾色器具備在第1實施方式中說明了的濾色器11,是將濾色器11配置于上側(觀測者側)的裝置。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簡略地說明濾色器11。
本實施方式的液晶裝置400,以互相相對地配置的濾色器11及玻璃基板414;被夾持在這些之間且圖示省略的液晶層;附設于濾色器11的上面?zhèn)?觀測者側)的偏振片416和附設于玻璃基板414下面?zhèn)鹊膱D示省略的偏振片為主體構成。另外,從附設于玻璃基板414外側的光源470入射的光源光910向該玻璃基板414側透過。
濾色器11,是朝向觀測者側設置的外側基板,如圖32所示,構成為具備基板2;形成于基板2上面(換言之,為液晶層側的面)的凸臺3…;反射層4…;染色部6…;覆蓋凸臺3…及染色部6…的全涂層7;和以規(guī)定的圖案蝕刻基板2而形成的凹部8…。
進而,在全涂層7的下側(液晶層側)形成有驅動用的電極418,電極418是使ITO(Indium Tin Oxide銦-氧化錫)等透明導電材料形成在整個全涂層7上的元件。
玻璃基板414,是設置在其相反側,換言之設置在內側的透明基板。
而且,在實際的液晶裝置中,雖然以覆蓋電極418的方式在液晶層側設置有取向膜,但在圖32中省略,同時,雖然在相反側的玻璃基板414側的后述電極432上也設置有取向膜,但在圖32中省略,取向膜的說明也省略。
另外,在玻璃基板414上形成有絕緣層425,在該絕緣層425上形成有作為TFT型開關元件的薄膜晶體管T與像素電極432。
在形成于玻璃基板414上的絕緣層425上,呈矩陣狀地形成有掃描線451…與信號線452…,在每個被這些掃描線451…與信號線452…包圍的區(qū)域內設置有像素電極432,各像素電極432的角落部分以及掃描線451與信號線452之間的部分上組裝入薄膜晶體管T,構成為通過向掃描線451與信號線452施加信號,讓薄膜晶體管T導通·截止,可以進行向像素電極432的通電控制。另外,形成于相對側的濾色器11側的電極418在本實施方式中做成全面覆蓋像素電極形成區(qū)域整體的全面電極。而且,TFT的配線電路或像素電極形狀存在各種形式,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示例了圖32所示的形式,但當然也可以適用于具備其他形狀TFT的液晶裝置。
根據(jù)該液晶裝置400,可以得到與第6實施方式的液晶裝置200及第7實施方式的液晶裝置300同樣的效果。
(第9實施方式)接下來,對具備上述第6、第7、第8實施方式的液晶裝置200、300、400任何一種的電子設備的具體例進行說明。
圖33(a)是表示移動電話的一例的立體圖。在圖33(a)中,標號600表示移動電話本體,標號601表示使用了上述液晶裝置200、300、400的任意一種的液晶顯示部。
圖33(b)是表示文字處理機、電腦等便攜式信息處理裝置的一例的立體圖。在圖33(b)中,標號700表示信息處理裝置,標號701表示鍵盤等輸入部,標號703表示信息處理裝置本體,標號702表示使用了上述液晶裝置200、300、400的任意一種的液晶顯示部。
圖33(c)是表示手表類電子設備的一例的立體圖。在圖33(c)中,標號800表示手表本體,標號801表示使用了上述液晶裝置200、300、400的任意一種的液晶顯示部。
圖33(a)~圖33(c)所示的各電子設備,是具備使用了上述液晶裝置200、300、400的任意一種的液晶顯示部的裝置,由于具有從上述第6實施方式到第8實施方式的液晶裝置200、300、400的特征,故無論使用哪一液晶裝置,都成為具備適宜的透過模式及反射模式的辨認性高的電子設備。
權利要求
1.一種濾色器,是在基板上的多個區(qū)域中分別配置有染色部的濾色其,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個區(qū)域分別具有將入射到上述染色部的光反射的光反射區(qū)域;和將入射到上述染色部的光透過的光透過區(qū)域,上述光透過區(qū)域包括調整上述染色部內的光程的凹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濾色器,其特征在于以使上述染色部內的光程在上述光反射區(qū)域與上述光透過區(qū)域相同的方式,確定上述凹部與上述光反射區(qū)域的反射面相對的深度。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濾色器,其特征在于以使從上述光反射區(qū)域出射的光與從上述光透過區(qū)域出射的光的光量的比率成為所希望的比率的方式,設定上述光反射區(qū)域的平面面積與上述光透過區(qū)域的平面面積的比率。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濾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個區(qū)域由凸臺來區(qū)分。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濾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臺的表面具有疏液性。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濾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染色部由液滴噴出形式形成。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濾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反射區(qū)域的反射面具有光散射功能。
8.一種顯示裝置,是在夾持液晶且相對向的一對基板中的一方基板上具備濾色器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權利要求1所述的濾色器。
9.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具備權利要求8所述的顯示裝置。
10.一種濾色器的制造方法,是在基板上的多個區(qū)域中分別配置有染色部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個區(qū)域分別具有將入射到上述染色部的光反射的光反射區(qū)域;和將入射到上述染色部的光透過的光透過區(qū)域,形成成為上述光透過區(qū)域的凹部。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使上述染色部內的光程在上述光反射區(qū)域與上述光透過區(qū)域相同的方式,確定上述凹部相對于上述光反射區(qū)域的反射面的深度,形成上述凹部。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使從上述光反射區(qū)域出射的光與從上述光透過區(qū)域出射的光的光量的比率成為所希望的比率的方式,設定上述光反射區(qū)域的平面面積與上述光透過區(qū)域的平面面積的比率,來形成上述光反射區(qū)域與上述光透過區(qū)域。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0中所述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蝕刻法一并形成上述凹部與上述光反射區(qū)域。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0中所述的濾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液滴噴出形式形成上述染色部。
全文摘要
一種在基板(2)上的多個區(qū)域(5)中分別配置有染色部(6)的濾色器(11),多個區(qū)域(5)分別具有對入射到染色部(6)的光(920)反射的光反射區(qū)域(5H);和將入射到染色部(6)的光(910)透過的光透過區(qū)域(5T),光透過區(qū)域(5T)形成為包括調整染色部(6)內的光程的凹部(8)。
文檔編號G02F1/13GK1503011SQ20031011619
公開日2004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1月22日
發(fā)明者櫻田和昭, 川瀨智己, 己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