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在本發(fā)明的一方面,一種在夾持部輸送記錄材料時加熱具有調色劑圖像的所述記錄材料以實現(xiàn)將所述調色劑圖像定影到所述記錄材料上的定影裝置,所述定影裝置包括具有通過通電而發(fā)熱的發(fā)熱層的筒狀帶以及用于給所述發(fā)熱層供電的觸頭。所述觸頭與所述帶的沿著帶母線方向的端部的外表面和內表面之一接觸。導電層沿著所述帶的旋轉方向被設置在與所述發(fā)熱層的存在觸頭的表面相背的發(fā)熱層表面上。
【專利說明】定影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要安裝在電子照相成像裝置例如復印機或打印機中的定影裝置?!颈尘凹夹g】
[0002]作為成像裝置例如復印機或激光打印機的定影裝置,專利文獻I公開了一種定影裝置,所述定影裝置使用了一種通過向設置在帶上的發(fā)熱層供電并促使帶自身發(fā)熱而實現(xiàn)將記錄材料上的調色劑圖像定影到記錄材料上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的定影裝置在定影裝置電接通后的短時間內就達到能夠執(zhí)行定影的狀態(tài)并且具有加速啟動的優(yōu)點。
[0003]使用具有發(fā)熱層的帶的定影裝置的問題將參照圖12A和圖12B進行介紹。在圖12A中,用于通電的電極5a和5b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接觸帶I的兩端部,并且?guī)由交流電源V經由電極5a和5b通電從而發(fā)熱。在此情況下,流動的電流的電流密度在連接電極5a和5b的直線區(qū)域中達到最高值,并且發(fā)熱量也在相同的區(qū)域中達到最高值。因此,發(fā)熱量在連接電極5a和5b的直線區(qū)域中變大且在與連接電極5a和5b的直線區(qū)域遠離的區(qū)域中變小,并且結果是沿著帶I的旋轉方向不均勻地發(fā)熱。
[0004]為了消除沿著帶I的旋轉方向的發(fā)熱不均勻,例如圖12B所示,導電層4a和4b被設置在帶I的兩端部以使電流貫穿帶I流過。專利文獻I公開了一種構造,其中導電層被設置在帶的最外層的兩端部且沿著帶的旋轉方向順著最外層延伸,并且其中供電輥或電極刷被布置為與導電層接觸以向導電層供電。具備這樣的構造使電流能夠均勻地貫穿帶I流過,并且結果是能夠消除沿著帶I旋轉方向的發(fā)熱不均勻。
[0005]但是,由于導電層是通過向帶涂布或粘接導電油墨、導電膠、金屬箔、金屬網等而形成,因此如果導電層在與電極部接觸時滑動,那么導電層有時就會隨著長期使用而被刮傷。這會導致發(fā)熱不均勻,并且因此存在無法長時間地抑制發(fā)熱不均勻的問題。
[0006]引用文獻列表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特許公報JP2007-272223
【發(fā)明內容】
[0009]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定影裝置,所述定影裝置通過給帶通電促使帶發(fā)熱并且長時間地抑制沿著帶的旋轉方向發(fā)熱不均勻。
[0010]在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一種在夾持部處輸送承載調色劑圖像的記錄材料的同時將調色劑圖像定影到所述記錄材料上的定影裝置,所述定影裝置包括:筒狀帶,所述筒狀帶包括通過通電而發(fā)熱的發(fā)熱層;以及用于給所述發(fā)熱層供電的觸頭,所述觸頭與所述帶的沿著帶母線方向的端部的外表面和內表面之一接觸,其中導電層沿著所述帶的旋轉方向被設置在與所述發(fā)熱層的存在所述觸頭的表面相背的發(fā)熱層表面上。
[0011]在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一種在夾持部處輸送承載調色劑圖像的記錄材料的同時將調色劑圖像定影到所述記錄材料上的定影裝置,所述定影裝置包括:筒狀帶,所述筒狀帶具有通過通電而發(fā)熱的發(fā)熱層;以及通過與所述帶接觸而給所述發(fā)熱層供電的觸頭,其中所述帶包括被設置為跨所述發(fā)熱層與所述觸頭相背的導電層。
[0012]在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一種在定影裝置中使用的筒狀帶,所述定影裝置在夾持部處輸送承載調色劑圖像的記錄材料的同時將調色劑圖像定影到所述記錄材料上,所述帶包括:通過通電而發(fā)熱的發(fā)熱層;以及沿著所述帶的旋轉方向設置在與所述帶上跟觸頭接觸的接觸部相背的發(fā)熱層表面上用于給所述發(fā)熱層供電的導電層。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A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沿著與垂直于帶旋轉方向的方向正交的平面的截面圖。
[0014]圖1B是示出了定影裝置沿著垂直于帶旋轉方向的方向的構造的示意圖。
[0015]圖2是圖1B中由虛線示出的部分的截面圖。
[0016]圖3是示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變型的定影裝置沿著垂直于帶旋轉方向的方向的構造的示意圖。
[0017]圖4是圖3中由虛線示出的部分的截面圖。
[0018]圖5A是示出了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定影裝置沿著垂直于帶旋轉方向的方向的構造的示意圖。
[0019]圖5B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凸緣的示意圖。
[0020]圖6是圖5A中由虛線示出的部分的截面圖。
[0021]圖7是示出了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定影裝置沿著垂直于帶旋轉方向的方向的構造的示意圖。
[0022]圖8是圖7中由虛線示出的部分的截面圖。
[0023]圖9是示出了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定影裝置沿著垂直于帶旋轉方向的方向的構造的示意圖。
[0024]圖10是圖9中由虛線示出的部分的截面圖。
[0025]圖11是根據第四實施例的供電部和設置在帶上的彈性層的截面圖。
[0026]圖12A是示出了沿著垂直于帶旋轉方向的方向的使用帶的定影裝置的構造的示意圖,所述帶具有現(xiàn)有技術中的發(fā)熱層。
[0027]圖12B是示出了沿著垂直于帶旋轉方向的方向的使用帶的定影裝置的構造的示意圖,所述帶具有現(xiàn)有技術中的發(fā)熱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第一實施例
[0029]將參照圖1A和圖1B介紹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構造。圖1A是定影裝置沿著與垂直于筒狀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正交的平面的截面圖。圖1B是示出了定影裝置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構造的示意圖。要注意的是,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與帶I的母線方向相同。
[0030]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使用使帶發(fā)熱的方法的定影裝置包括筒狀帶1、保持帶I的帶引導部件2以及用作配合帶I形成夾持部N的加壓部件的加壓輥3。[0031]從圖1A的右側看,具有調色劑圖像T的記錄材料P在處于夾持部N處被輸送的同時被加熱,并且調色劑圖像T被定影到記錄材料P上。
[0032]帶I具有作為基層的發(fā)熱層10并且具有由基層、中間層(未示出)和覆蓋層11構成的三層構造。發(fā)熱層10是通過通電發(fā)熱的層并且還具有例如為帶I提供抗扭強度和平滑性的機械性質。發(fā)熱層10通過在樹脂例如聚酰亞胺中散布導電填料例如碳而形成。發(fā)熱層10的電阻被調節(jié)使得發(fā)熱層10通過由交流電源通電而發(fā)熱。中間層(未示出)用作將覆蓋層11和發(fā)熱層10粘接在一起的粘合劑。在第一實施例中,覆蓋層11被用作表面層。因此,覆蓋層11由具有良好離型性的PFA(全氟烷氧基樹脂)或PTFE(聚四氟乙烯樹脂)制成。中間層(未示出)和覆蓋層11在帶I的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兩個端部處不存在,并且發(fā)熱層10被暴露以使得能夠從發(fā)熱層10的外表面給發(fā)熱層10供電。
[0033]帶引導部件2由耐熱樹脂例如液晶聚合物、PPS (聚苯硫醚樹脂)或PEEK (聚醚醚酮)制成。帶引導部件2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兩個端部與由裝置框架保持的加強撐條7接合。另外,加強撐條7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兩個端部由推壓單元(未示出)推壓以在帶I處于帶引導部件2和加壓輥3之間的狀態(tài)下將帶引導部件2壓向加壓輥3。加強撐條7由剛性材料例如鐵、不銹鋼或鍍鋅鋼板制成,目的是為了將在加強撐條7的兩個端部處接收的推壓壓力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均勻地傳送至帶引導部件2。此外,加強撐條7具有能夠獲得大幾何慣性矩的截面形狀(U形),由此具有高抗彎剛性。
[0034]通過以這種方式抑制帶引導部件2的撓曲,夾持部N沿著帶I旋轉方向的寬度(圖1A中a和b之間的距離)在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上基本一致。溫度檢測部件6被設置在帶引導部件2上并與帶I的內面接觸。發(fā)熱層10的通電被控制為使得由溫度檢測部件6檢測到的溫度變成能夠將調色劑圖像T定影到記錄材料P上的目標溫度。
[0035]在第一實施例中,液晶聚合物被用作帶引導部件2的材料,并且鍍鋅鋼板被用作加強撐條7的材料。施加至加壓輥3的壓力是160N,并且在此情況下,夾持部N沿著帶I旋轉方向的寬度(圖1A中a和b之間的距離)是6mm。
[0036]加壓輥3包括例如由鐵或鋁等材料制成的芯棒31、例如由硅橡膠等材料制成的彈性層32以及例如由PFA等材料制成的離型層33。加壓輥3的硬度在Ikgf的負荷下用AskerC硬度計測量時可以在40度至70度的范圍內,目的是為了允許夾持部N提供令人滿意的定影性能和獲得令人滿意的耐久性。
[0037]在第一實施例中,具有3.5mm厚度的娃橡膠層被形成在具有Ilmm外徑的鐵芯棒上,并且硅橡膠層被具有40微米厚度的絕緣PFA管覆蓋。加壓輥3的硬度是56度,并且其外徑是18mm。彈性層和離型層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長度是226mm。
[0038]如圖1B所示,連接至交流電源V的交流電纜8被連接至觸頭5。觸頭5與發(fā)熱層10的外表面的暴露部分接觸。細金絲束等構成的刷、板狀彈簧、墊片等被用作每一個觸頭5。
[0039]下面將詳細介紹第一實施例的特征構造。發(fā)熱層10由聚酰亞胺樹脂制成并且具有50微米的厚度、18mm的外徑以及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240mm的長度。碳黑作為導電填料被散布在形成發(fā)熱層10的聚酰亞胺樹脂中。另外,覆蓋層11被設置在發(fā)熱層10的外表面上。由于覆蓋層11在第一實施例中被用作離型層,因此覆蓋層11由PFA制成并且具有15微米的厚度。
[0040]發(fā)熱層10在帶I兩端部的每一個暴露部分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具有IOmm的長度。另外,導電層4被設置在發(fā)熱層10的暴露部分的背面(發(fā)熱層10的與發(fā)熱層10和觸頭5接觸的面相背的面)上的兩端部,長度為12mm。導電層4通過沿著帶I的旋轉方向用銀膏涂覆整個端部而形成。每一個導電層4的表面電阻都小于發(fā)熱層10的表面電阻。
[0041]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在帶I上的觸頭5之間(長度為240mm)的實際電阻是20歐姆,并且每一個觸頭5和對應的一個導電層4之間沿著帶I厚度方向的實際電阻是1.8歐姆。
[0042]要注意的是,在未形成導電層4時,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在帶I上的觸頭5之間的實際電阻是42歐姆,并且因此發(fā)現(xiàn)電流很容易沿著帶I的旋轉方向從觸頭5經由導電層4流至發(fā)熱層10。
[0043]為了使導電層4和發(fā)熱層10易于粘接在一起,在導電層4和發(fā)熱層10之間可以設置導電的中間層(未示出)。
[0044]碳極尖和不銹鋼制成的板狀彈簧被用于形成每一個觸頭5。碳極尖通過板狀彈簧的推壓壓力被壓靠發(fā)熱層10的外表面的暴露部分。
[0045]要注意的是,上述構造應基于交流電源的電壓是100V的設定。
[0046]接下來,圖2示出了圖1B中由虛線示出的部分的截面圖。在第一實施例中,在帶I的端部處,帶I上要與觸頭5 (碳極尖)接觸的區(qū)域的至少一部分沿帶I的母線方向與導電層4重疊。帶I上要與觸頭5接觸的區(qū)域是接觸部。
[0047]下面將介紹第一實施例的有利效果。沿著帶I旋轉方向的發(fā)熱不均勻能夠因為導電層4被設置在發(fā)熱層10的兩端部并且沿著帶I旋轉方向順著發(fā)熱層10延伸而得到抑制。因此,電流沿著發(fā)熱層10的厚度方向從觸頭5流至導電層4并隨后流至發(fā)熱層10。由此電流也傾向于沿著帶I的旋轉方向均勻地流動。此外,由于在觸頭5和導電層4之間沒有滑動接觸,導電層4不會被刮傷,因此即使是長期使用定影裝置也能夠抑制帶I沿著帶I旋轉方向的發(fā)熱不均勻。
[0048]作為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如圖3和圖4所示,由聚酰亞胺樹脂制成的基層12可以被形成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帶I的發(fā)熱層10的內表面上。由于首先要重視機械性質例如抗扭強度和平滑性,只有少量的導電填料被加入基層12。因此,在觸頭5通電時,基層12的表面電阻是每平方幾千歐,這是很高的數(shù)值,并且因為電流無法流至基層12,所以基層12將不會發(fā)熱。基層12的厚度是60微米。由于形成在發(fā)熱層10的內表面上的導電層4被基層12覆蓋,因此導電層4在與位于帶I內表面上的任何部件接觸時都不會滑動。
[0049]以上的內容導致上述變型具有如下有利效果的事實:變型中的帶I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帶I相比具有更好的機械性質,并且導電層4更不容易被刮傷。
[0050]第二實施例
[0051]將參照圖5A和圖5B介紹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構造。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構造說明將被省略。
[0052]將介紹第二實施例的構造特征。圖5A是示出了定影裝置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構造的示意圖。圖5B是用于控制帶I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運動的凸緣9之一的示意圖。圖6示出了圖5A中由虛線示出的部分的截面圖。
[0053]如圖5B所示,用作觸頭5的不銹鋼板被設置在凸緣9的與帶I內表面滑動接觸的面上。從交流電源V通過交流電纜8向不銹鋼板施加交流電壓。如圖6所示,每一個觸頭5都通過與發(fā)熱層10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對應端部的內表面接觸而向發(fā)熱層10供電。
[0054]導電層4在帶I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兩端部被形成在帶I的外表面上。電流沿著發(fā)熱層10的厚度方向從觸頭5流至導電層4并隨后流至發(fā)熱層10。
[0055]在第二實施例中,覆蓋層11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被設置在導電層4之間內部的部分上。覆蓋層11通過使用PFA的涂覆處理形成并且具有約15微米的厚度。加壓輥3的橡膠層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端面之一位于圖6中由虛線示出的位置。由于導電層4被形成在加壓輥3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端面的外側,因此在與加壓輥3或任何其他部件接觸時導電層4不會滑動。
[0056]除了第一實施例的有利效果之外,在第二實施例中,通過在凸緣9上設置觸頭5,供電部即可被設置在更小的空間中。
[0057]第三實施例
[0058]將參照圖7和圖8介紹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構造。與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相同的構造說明將被省略。
[0059]圖7是示出了定影裝置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構造的示意圖。圖8是圖7中由虛線示出的部分的截面圖。
[0060]第三實施例中的構造除了下述內容以外均與第二實施例相同。如圖8所示,與第二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設置在發(fā)熱層10的外表面上的導電層4被覆蓋層11覆蓋。覆蓋層11通過使用PFA的涂覆處理形成并且具有約15微米的厚度。覆蓋層11被用作離型層。
[0061]由于導電層4被覆蓋層11覆蓋,即使在與加壓輥3接觸的情況下,導電層4也更不容易被刮傷。因此,第三實施例具有的優(yōu)點是帶I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長度與第二實施例相比可以更短。
[0062]要注意的是,覆蓋層11不必是離型層,只要其覆蓋導電層4即可。離型層可以被設置在覆蓋層11的外表面上。
[0063]在第三實施例中,加壓輥3的橡膠層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端面之一位于圖8中由虛線示出的位置,并且?guī)的長度變成比第二實施例中短10mm。除了第二實施例的有利效果之外,第三實施例還具有定影裝置能夠進一步減小尺寸的優(yōu)點。
[0064]第四實施例
[0065]將參照圖9和圖10介紹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構造。與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相同的構造說明將被省略。
[0066]圖9是示出了定影裝置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構造的示意圖。圖10是圖9中由虛線示出的部分的截面圖。
[0067]第四實施例中的構造除了下述內容以外均與第三實施例相同。與第三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觸頭5被設置在夾持部沿著垂直于帶I旋轉方向的方向的兩端部。
[0068]在第四實施例中,不銹鋼制成的金屬板被用作觸頭5。交流電纜8被連接至厚度均為Imm的不銹鋼金屬板,并且從交流電源V向不銹鋼金屬板施加交流電壓以使不銹鋼金屬板向發(fā)熱層10供電。觸頭5壓靠加壓輥3的橡膠層且?guī)處在觸頭5和加壓輥3之間。每一個觸頭5沿著垂直于帶I母線方向的方向具有5mm的寬度。另外,每一個觸頭5在夾持部沿著帶I母線方向的對應端部被夾持5mm。
[0069]與第一實施例中從帶I的外表面給發(fā)熱層10供電的構造以及第二和第三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在凸緣9的部分上的觸頭5從帶I的內表面給發(fā)熱層10供電的構造相比,在第四實施例的構造中,觸頭5和發(fā)熱層10之間的接觸面積的變化更小。因此,供電部中的電流密度變得充分并且能夠抑制過度發(fā)熱。
[0070]要注意的是,在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中,只要觸頭在帶的兩端部處與帶的外表面和內表面之一接觸,并且只要導電層至少被形成在與發(fā)熱層的存在觸頭的表面相背的發(fā)熱層表面上,那就可以獲得本發(fā)明的有利效果。因此,導電層可以被形成在發(fā)熱層的外表面和內表面上。這是因為在發(fā)熱層的兩個表面上都有導電層時,即使與觸頭接觸的導電層由于與觸頭滑動接觸而被刮傷,形成在與發(fā)熱層的存在觸頭的表面相背的發(fā)熱層表面上的導電層也不會被刮傷,并且因此維持了抑制發(fā)熱不均勻的效果。
[0071]在形成彩色圖像的成像裝置中,在帶上設置彈性層提供了良好的紙張跟隨能力并且防止光澤不均,由此得到圖像質量的改善。
[0072]盡管在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中示出了帶的發(fā)熱層被覆蓋層覆蓋的構造,但是彈性層可以被內置在發(fā)熱層和覆蓋層之間。圖11示出了根據第四實施例的構造的供電部以及設置在帶I上的彈性層13的截面圖。作為彈性層13,硅橡膠被施加至150微米的厚度。有時可以設有中間層(未示出),每一個中間層用作發(fā)熱層10和彈性層13之間以及彈性層13和覆蓋層11之間的粘合劑。即使帶I在第四實施例中具有如圖11所示的這種構造,也能夠獲得第四實施例的有利效果。顯而易見的是,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構造也可以包括如第四實施例中所示的彈性層13。
[0073]盡管已經參照示范性實施例介紹了本發(fā)明,但是應該理解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公開的示范性實施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應該與最廣義的解讀相符從而涵蓋所有這樣的修改以及等價構造和功能。
[0074]本申請要求2011年11月4日提交的申請?zhí)枮?011-242512的日本專利申請的權益,因此通過引用將其全文并入本文。
【權利要求】
1.一種在夾持部處輸送承載調色劑圖像的記錄材料的同時將調色劑圖像定影到所述記錄材料上的定影裝置,所述定影裝置包括: 筒狀帶,所述筒狀帶包括通過通電而發(fā)熱的發(fā)熱層;以及 用于給所述發(fā)熱層供電的觸頭,所述觸頭與所述帶的沿著帶母線方向的端部的外表面和內表面之一接觸, 其中導電層沿著所述帶的旋轉方向被設置在與所述發(fā)熱層的存在所述觸頭的表面相背的發(fā)熱層表面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所述帶上與所述觸頭接觸的區(qū)域的至少一部分沿著所述帶的母線方向與所述導電層重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所述導電層的表面電阻小于所述發(fā)熱層的表面電阻。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所述觸頭與所述帶的內表面接觸,并且其中所述導電層被設置在所述發(fā)熱層的外表面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覆蓋所述導電層的外表面的覆蓋層被設置在所述導電層的外表面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所述觸頭與所述帶的外表面接觸,并且其中所述導電層被設置在所述發(fā)熱層的內表面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覆蓋所述導電層的內表面的覆蓋層被設置在所述導電層的內表面上。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裝置,進一步包括: 與所述帶的內表面接觸的夾持部形成部件;以及 經由所述帶與所述夾持部形成部件共同形成夾持部的加壓部件。
9.一種在夾持部處輸送承載調色劑圖像的記錄材料的同時將調色劑圖像定影到所述記錄材料上的定影裝置,所述定影裝置包括: 筒狀帶,所述筒狀帶具有通過通電而發(fā)熱的發(fā)熱層;以及 通過與所述帶接觸而給所述發(fā)熱層供電的觸頭, 其中所述帶包括被設置為跨所述發(fā)熱層與所述觸頭相背的導電層。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所述導電層的表面電阻小于所述發(fā)熱層的表面電阻。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所述導電層沿著所述帶的旋轉方向被設置在所述帶的沿著帶母線方向的端部。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裝置,進一步包括: 與所述帶的內表面接觸的夾持部形成部件;以及 經由所述帶與所述夾持部形成部件共同形成夾持部的加壓部件。
13.—種在定影裝置中使用的筒狀帶,所述定影裝置在夾持部處輸送承載調色劑圖像的記錄材料的同時將調色劑圖像定影到所述記錄材料上,所述帶包括: 通過通電而發(fā)熱的發(fā)熱層;以及 沿著所述帶的旋轉方向設置在與所述帶上跟觸頭接觸的接觸部相背的發(fā)熱層表面上用于給所述發(fā)熱層供電的導電層。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帶,其中所述接觸部處在所述帶的內表面上,并且其中所述導電層被設置在所述發(fā)熱層的外表面上。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帶,進一步包括: 覆蓋所述導電層的外表面的覆蓋層。
【文檔編號】G03G15/20GK103917923SQ201280053972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4日
【發(fā)明者】楢原隆史, 今泉徹, 渡邊貴章, 鈴見雅彥, 道田一洋, 三谷隆德, 高畑和明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