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表面光源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表面光源裝置及具有該表面光源裝置的液晶顯示裝置。特別地,本發(fā)明涉及一個表面光源裝置以及具有該表面光源裝置的液晶顯示裝置,在該表面光源裝置中,一外部電極位于光源主體的外表面上,一個能量傳遞部件將該外部電極連接至變換器以向該外部電極提供放電電壓。
背景技術(shù):
信息處理裝置通過諸如液晶顯示(LCD)裝置的顯示裝置來顯示經(jīng)過處理的信息。LCD裝置利用液晶顯示圖像。該裝置廣泛使用于各種各樣的領(lǐng)域,因為LCD裝置具有諸如更薄、更輕、更低的功率消耗、更低的驅(qū)動電壓等的許多優(yōu)點。
LCD裝置包括用于顯示圖像的液晶顯示面板和為該LCD面板提供光的背光組件。背光組件分為邊緣型背光組件或者直接照明型背光組件。邊緣型背光組件具有位于導(dǎo)光板側(cè)面的光源。該光源產(chǎn)生的光通過導(dǎo)光板一個表面沿徑向反射,并射至LCD面板。直接照明型背光組件包括位于LCD面板下方的許多光源、位于光源上方的漫射板、以及位于光源下方的反射板。直接照明型背光組件具有高亮度但是亮度均勻性差,而邊緣型背光組件亮度低,但亮度均勻性較好。
背光組件還包括導(dǎo)光板、漫射元件和諸如棱鏡片的光學(xué)元件,用以在利用冷陰極熒光燈(CCFL)或者發(fā)光二極管(LED)作為光源時提高亮度和亮度的均勻性。因此,使用CCFL或者LED作為光源的LCD裝置的體積和重量增加了,導(dǎo)致了制造成本的增加。最近,已經(jīng)研制出利用放電提供光源的表面光源裝置。
表面光源裝置包括內(nèi)部或外部電極,以根據(jù)放電電壓產(chǎn)生光源。該放電電壓通過從外部能量供應(yīng)部件伸出的許多電線施加至電極。這些電線通過焊接方法連接至電極。
盡管焊接方法可以提高電線和電極之間的電特性,但是該連接很容易由于外部沖擊而斷開。而且,電極會由于在焊接方法中產(chǎn)生的熱量而受損。此外,為了將這些電線直接連接至電極,這些電線被系成了一對,導(dǎo)致了制造表面光源的復(fù)雜過程。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改進電氣特性的表面光源裝置。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表面光源裝置的液晶顯示裝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一種表面光源裝置包括光源主體,該光源主體包括放電空間以產(chǎn)生光源;至少一個位于該光源主體一端的外表面上的外部電極,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將放電電壓施加至該放電空間;以及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與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相結(jié)合,用以將放電電壓施加至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表面光源,該表面光源包括光源主體,該光源主體包括放電空間以產(chǎn)生光源;以及至少一個位于該光源主體一端的外表面上的外部電極,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將放電電壓施加至該放電空間;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與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相結(jié)合,用以將該放電電壓施加至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接收該表面光源的接收容器;以及位于該表面光源上面的液晶顯示部件,用來利用該表面光源產(chǎn)生的光源顯示圖像。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通過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將放電電壓施加至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因此表面光源裝置和液晶顯示裝置具有增強了的電特性。
通過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詳細描述,將使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的優(yōu)點更加明了,其中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典型實施例的表面光源裝置的透視圖;圖2為沿圖1中的A1-A2線的截面圖;
圖3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典型實施例的能量傳遞部件的透視圖;圖4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能量傳遞部件的透視圖;圖5為沿圖4中的B1-B2線的截面圖;圖6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能量傳遞部件的透視圖;圖7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表面光源裝置的透視圖;圖8為圖1中所示的表面光源裝置的透視圖;圖9為沿圖8中的C1-C2線的截面圖;圖10為圖8中的表面光源裝置的空間分隔壁的平面圖;圖1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表面光源裝置的透視圖;圖12為沿圖11中的D1-D2線的截面圖;圖13為沿圖11中的E1-E2線的截面圖;圖14為圖11中的能量傳遞部件的局部放大圖;圖15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能量傳遞部件的局部放大圖;圖16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典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圖17為圖16中所示的接收容器的一部分的放大圖;圖18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
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典型實施例的表面光源裝置1000的透視圖。圖2為沿圖1中的A1-A2線的截面圖。根據(jù)一典型實施例的表面光源裝置1000包括一表面光源200、變換器300、第一能量傳遞部件410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20。
該表面光源200包括光源主體210、第一外部電極220和第二外部電極230。光源主體210包括第一襯底211、面對第一襯底211并與第一襯底211相分離的第二襯底212、以及沿第一和第二襯底211和212的端部設(shè)置以密封第一和第二襯底211和212之間的放電空間214的密封元件213。該放電空間214根據(jù)從外部電極220和230接收到的放電電壓,利用放電氣體產(chǎn)生光源。
第一和第二襯底211和212各包括一個玻璃襯底,該玻璃襯底透過可見光但阻擋紫外線。例如,第一襯底211具有與第二襯底212基本上相同的厚度。該密封元件213可通過單獨的方法在第一和第二襯底211和212上形成,或與第一襯底211或第二襯底212一起整體形成,或在整體形成第一襯底211與第二襯底212時移去。
放電空間214由至少一個空間分隔元件215分為至少兩個放電區(qū)域216,圖8-10更為詳細地示出了該表面光源裝置。參照圖8-10,許多空間分隔元件215的分布使每個元件215之間存在空間,并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平行。每個元件215都沿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延伸。例如,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每個空間分隔元件215都呈板狀。該板狀具有寬度“W”和長度“L1”,該長度比第二方向D2上的密封元件213的長度“L2”短。
每個空間分隔元件215都具有連接至密封元件213的一內(nèi)側(cè)面的一個端部131,以及與密封元件213的另一內(nèi)側(cè)面相分離的另一端部133。每個空間分隔元件215還包括通過粘合元件分別與第一和第二襯底211和212相接觸的上部和下部??臻g分隔元件215以預(yù)定的間隔“d”在空間上彼此分離,并且,作為一種選擇,該空間分隔元件215的第一端部131或第二端部133可以在空間上與密封元件213相分離,因此該空間分隔元件215以z字形分布。
由于空間分隔元件215以z字形沿第一方向D1分布在第一和第二襯底211和212之間,形成了用于連接放電區(qū)域216的連接通道119。放電氣體通過連接通道119均勻地流入放電區(qū)域216?;蛘撸砻婀庠囱b置1000可以具有一密封放電區(qū)域而不形成連接通道119,在該表面光源裝置1000中空間分隔元件215的第一和第二端部131和133與密封元件213相接觸。在這種情況下,每個空間分隔元件215都有一個穿過該分隔元件的孔,以均勻分布進入放電區(qū)域216的放電氣體。
形成空間分隔元件215的材料與形成密封元件213的材料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當(dāng)空間分隔元件215以和密封元件213相同的材料形成時,該空間分隔元件215與密封元件213可以同時形成。
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分別在光源主體210的相對端部的外表面上形成,并沿第一方向D1延伸。盡管圖1顯示了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在光源主體210的上部和下部外表面上形成,該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可以只在光源主體210的上部外表面或只在下部外表面上形成。
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接收放電電壓以使放電空間214處于放電狀態(tài)。例如,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包括諸如銅(Cu)、鎳(Ni)、鋁(Al)帶、銀(Ag)膏等的具有良好傳導(dǎo)性的材料。而且,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具有適于向表面光源200內(nèi)部提供激發(fā)能的表面區(qū)域。
表面光源200還包括第一熒光層217和第二熒光層218,兩者彼此面對。第一和第二熒光層217和218分別形成于第一和第二襯底211和212的內(nèi)表面上,除了其上形成空間分隔元件215的區(qū)域之外。盡管圖9中沒有示出,表面光源200還可以包括在空間分隔元件215的側(cè)面上形成的熒光層。第一和第二熒光層217和218響應(yīng)放電空間214中的等離子體產(chǎn)生的紫外線發(fā)射可見光。
此外,表面光源200包括在第一襯底211和第一熒光層217之間形成的反射層219。反射層219將由第一和第二熒光層217和218產(chǎn)生的可見光反射至第二襯底212。表面光源200還包括一保護層(未示出),該保護層可以在第二襯底212和第二熒光層218之間以及在第一襯底211和反射層219之間形成。該保護層防止汞(Hg)與第一和第二襯底211和212產(chǎn)生化學(xué)反應(yīng),該汞(Hg)是注入放電空間214的放電氣體的主要成分。
位于光源主體210外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接收來自變換器300(圖1)的放電電壓,并分別通過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和420被連接至變換器300。參照圖1和2,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和420與其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的光源主體210的兩端相結(jié)合。例如,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和420都呈夾具狀。特別地,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和420沿第一方向D1分別夾在位于光源主體210上的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上,并分別電連接至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
變換器300向表面光源200提供放電電壓,使得在放電空間214中放電,并且該放電電壓通過第一和第二電力線460和470以及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和420從變換器300施加至表面光源200。第一和第二電力線460和470將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和420電連接至變換器300。例如,第一和第二電力線460和470通過焊接步驟可分別固定至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和420。因此,從變換器300產(chǎn)生的放電電壓通過第一和第二電力線460和470以及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和420施加至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
圖3為圖1中所示的第一能量傳遞部件410的透視圖。在此典型實施例中,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20具有與第一能量傳遞部件410基本上相同的結(jié)構(gòu),因此將省略對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20的詳細描述。
仍然參照圖3,第一能量傳遞部件410包括在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方向D1和D2的方向上具有彈力的傳導(dǎo)材料。第一能量傳遞部件410包括與位于光源主體210的上部外表面上的第一外部電極220的上表面相接觸的第一表面412、從第一表面412向下延伸且位于光源主體210的側(cè)部外表面上的第二表面414、從第二表面414延伸且與位于光源主體210的下部外表面上的第一外部電極220的下表面相接觸的第三表面416。第一和第三表面412和416彼此面對。
當(dāng)沿第一方向D1從光源主體210的側(cè)面向前推進時,第一能量傳遞部件410夾在位于光源主體210上的第一外部電極220上。為了很容易地夾住光源主體210上的第一能量傳遞部件410,第一和第三表面412和416具有從第一和第三表面412和416的端部向外延伸的彎曲部417和418。第一能量傳遞部件410夾在位于光源主體210上的第一外部電極220上,并借助第一和第三表面412和416的彈力固定至第一外部電極220和光源主體210。
為增強第一和第三表面412和416的彈力,第一能量傳遞部件410還可包括插入第一和第三表面412和416之間的彈簧(未示出)。而且,第一或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或420可呈各種形狀以增強第一或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或420與光源主體210之間的接合力。
圖4為根據(jù)另一典型實施例的第一能量傳遞部件510的透視圖。圖5為沿圖4中的B1-B2線的截面圖。
參照圖4和5,第一能量傳遞部件510包括與位于光源主體210的上部外表面的第一外部電極220的上表面相接觸的第一表面512、從第一表面512向下延伸的并位于光源主體210的側(cè)部外表面的第二表面514、以及從第二表面514延伸的并與位于光源主體210的下部外表面的第一外部電極220的下表面相接觸的第三表面516。第一和第三表面512和516彼此面對。第一表面512包括從該第一表面512的一端向內(nèi)彎曲的第一彎曲部517,第三表面516包括從該第三表面516的一端向內(nèi)彎曲的第二彎曲部518。第一和第二彎曲部517和518彼此相對延伸。
光源主體210和第一外部電極220都還包括在其上表面形成的并與第一彎曲部517相接合的第一接合凹槽211a,以及在其下表面形成的并與第二彎曲部518相接合的第二接合凹槽212a。特別地,第一接合凹槽211a形成于第一彎曲部517所處的位置處,且第二接合凹槽212a形成于第二彎曲部518所處的位置處。因此,當(dāng)?shù)谝荒芰總鬟f部件510夾在位于光源主體210上的第一外部電極220之上時,第一和第二接合凹槽211a和212a分別與第一和第二彎曲部517和518相接合,導(dǎo)致第一能量傳遞部件510與第一外部電極220和光源主體210之間的接合增大,阻止第一能量傳遞部件510與第一外部電極220和光源主體210分離。
圖6為根據(jù)另一典型實施例的第一能量傳遞部件610的透視圖。在圖6中,電力線連接元件618在第一能量傳遞部件610上形成,用以將第一能量傳遞部件610電連接至第一和第二電力線460和470其中之一。
仍然參照圖6,第一能量傳遞部件610包括與位于光源主體210的上部外表面上的第一外部電極220的上表面相接觸的第一表面612、從第一表面612向下延伸并位于光源主體210的側(cè)部外表面之上的第二表面614、從第二表面614延伸并與位于光源主體210的下部外表面上的第一外部電極220的下表面相接觸的第三表面616、以及位于第二表面614上的電力線連接元件618。第一和第三表面612和616彼此面對。
形成電力線連接元件618以便將第一電力線460固定至電力線連接元件618。例如,電力線連接元件618包括彼此面對且從第二表面614伸出的第一和第二連接部618a和618b。通過從第二表面614部分切割一向外突出部可以形成電力線連接元件618。第一電力線460插入并固定在電力線連接元件618的第一和第二連接部618a和618b之間。由于第一電力線460通過電力線連接元件618與第一能量傳遞部件610相結(jié)合,在此實施例中省略焊接方法。
圖7為根據(jù)另一典型實施例的表面光源裝置的透視圖。在圖7中,相同的附圖標(biāo)記表示與圖1中相同的元件,因此省略該相同元件的詳細說明。
參照圖7,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表面光源裝置1000包括表面光源200、第一能量傳遞部件710、第二能量傳遞部件720和變換器300。表面光源200包括光源主體210,以及位于光源主體210相對端部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該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
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710和720沿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的縱向夾住位于光源主體210上的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的兩端。例如,第一能量傳遞部件710沿基本上與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與光源主體210的第一端部相連,第一外部電極220位于該光源主體210的第一端部上。第一能量傳遞部件710與形成于光源主體2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上的第一外部電極220相接觸。第二能量傳遞部件720沿與第二方向D2相對的第三方向D3與光源主體210的第二端部相連,第二外部電極230位于該光源主體210的第二端部上。第二能量傳遞部件720與形成于光源主體2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上的第二外部電極230相接觸。
每個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710和720的長度與每個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的長度基本上相同。當(dāng)?shù)谝缓偷诙芰總鬟f部件710和720與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之間的接觸面積增加時,表面光源裝置2000的電或熱特性得到提高。因此,由于接觸面積的增加,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710和720起到輔助熱沉的作用。而且,由于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710和720可起到吸收元件的作用,外部沖擊在通過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710和720后被施加到光源主體210上,表面光源裝置2000的機械穩(wěn)定性得到提高。
圖1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表面光源裝置的透視圖。圖12為沿圖11中的D1-D2線的截面圖。圖13為沿圖11中的E1-E2線的截面圖。
參照圖11-13,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810和820覆蓋光源主體210、第一外部電極220和第二外部電極230的一端。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810和820分別電連接至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810和820包括傳導(dǎo)金屬材料。每個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810和820都呈夾具狀。例如,第一能量傳遞部件810將位于第一襯底211上的第一外部電極220與位于第二襯底212上的第一外部電極220電連接,第二能量傳遞部件820將位于第一襯底211上的第二外部電極230與位于第二襯底212上的第二外部電極230電連接。
因此,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810和820可同時將由諸如變換器300(圖1)的能量供給單元提供的能量電壓分別施加至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每個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810和820都包括從其中突出的固定部分811,用以固定第一電力線460(圖1),來自變換器300的能量電壓被加至該第一電力線460上。
表面光源裝置1000還包括位于第一襯底211上的第一熒光層217、位于第二襯底212上的第二熒光層218、以及位于第一襯底211和第一熒光層217之間的反射層219。
圖14為圖11中的第一能量傳遞部件810的局部放大圖。在此具體實施例中,第二能量傳遞部件820具有與第一能量傳遞部件810基本上相同的結(jié)構(gòu),因此省略對第二能量傳遞部件820的詳細說明。
參照圖14,第一能量傳遞部件810包括將從變換器300(圖1)中伸出的第一電力線460固定的固定部分811。該固定部分811從第一能量傳遞部件810中伸出,從而該固定部分811基本上呈半圓形,并在第一電力線460穿過的固定部分811上的中心部分處形成孔813。固定部分811和第一能量傳遞部件810具有相同的金屬材料。固定部分811將第一電力線460固定至第一能量傳遞部件810,從而由變換器300提供的能量電壓通過第一能量傳遞部件810被加至第一外部電極220。因此,由變換器300提供的能量電壓通過第一電力線460可同時被加至第一外部電極220,該第一外部電極220位于第一和第二襯底211和212的外側(cè)上。
而且,當(dāng)?shù)谝浑娏€460在插入固定部分811的孔813中后,被焊接到固定部分811上時,由于能量電壓通過第一電力線460被加至形成于第一和第二襯底211和212的外側(cè)之上的第一外部電極220,提高了操作性能且減少了加工時間。雖然圖11-14示出了在第一能量傳遞部件810的上部形成的固定部分811,該固定部分811可以在第一能量傳遞部件810的側(cè)部或下部形成。
圖15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能量傳遞部件的局部放大圖。參照圖15,第一能量傳遞部件910包括第一固定部分911和第二固定部分912,用以將第一電力線460固定至第一能量傳遞部件910。該第一和第二固定部分911和912位于第一能量傳遞部件910上,沿第一能量傳遞部件910的縱向彼此平行。
通過部分切割第一能量傳遞部件910并彎曲該切割部,在第一能量傳遞部件910上形成了第一固定部分911,從而形成了接收第一電力線460的內(nèi)部線的翼913。當(dāng)在第一電力線460的內(nèi)部線被送至翼913后,預(yù)先設(shè)定的力被施加至翼913,該翼913夾住第一電力線460的內(nèi)部線。由于第一固定部分911與第一電力線460的內(nèi)部線相接觸并將該第一電力線460的內(nèi)部線固定至第一能量傳遞部件910,由變換器300提供的能量電壓被施加至在第一和第二襯底211和212上形成的第一外部電極220。
通過部分切割第一能量傳遞部件910并彎曲該切割部,在第一能量傳遞部件910上形成了第二固定部分912,從而形成了接收第一電力線460的電纜包層的翼913。該第二固定部分912將第一電力線460固定至第一能量傳遞部件910,因而第一電力線460不會由于外部沖擊而與第一能量傳遞部件910分離。第一和第二固定部分911和912可在第一能量傳遞部件910的上側(cè)部、側(cè)部或者下部上形成。
因此,由變換器300通過第一電力線460所提供的能量電壓可同時加至位于第一和第二襯底211和212上的第一外部電極220。而且,由于能量電壓通過第一電力線460施加至位于第一和第二襯底211和212上的第一外部電極220,表面光源裝置1000的操作性能得到提高且減少了加工時間。
圖16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典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圖17為圖16中所示的接收容器的部分的放大圖。
參照圖16和17,液晶顯示裝置2000包括表面光源200、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和420、接收容器1100、變換器300和顯示部件1200。在此典型實施例中,表面光源200、變換器300、第一能量傳遞部件410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20具有與圖1中的表面光源200、變換器300、第一能量傳遞部件410和能量傳遞部件420基本相同的結(jié)構(gòu),因此將省略對表面光源200、變換器300、第一能量傳遞部件410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20的詳細說明。
顯示部件1200包括顯示圖像的液晶顯示面板1210,以及產(chǎn)生驅(qū)動信號以驅(qū)動液晶顯示面板1210的數(shù)據(jù)印刷電路板1220和柵極印刷電路板1230。該數(shù)據(jù)和柵極印刷電路板1220和1230通過數(shù)據(jù)帶載封裝(數(shù)據(jù)TCP)1240和柵極帶載封裝(柵極TCP)1250電連接至液晶顯示面板1210。
液晶顯示面板1210包括薄膜晶體管(TFT)襯底1212、與TFT襯底1212相結(jié)合的色彩濾光器襯底1214、以及置于TFT襯底1212與色彩濾光器襯底1214之間的液晶1216。TFT襯底1212包括一透明玻璃襯底,TFT以矩陣結(jié)構(gòu)位于其上。每個TFT都包括連接至數(shù)據(jù)線的源電極、連接至柵線的柵極電極以及包括透明傳導(dǎo)材料的連接至像素電極(未示出)的漏極電極。色彩濾光器襯底1214是一種在薄膜加工中形成的紅、綠和藍像素(未示出)位于其中的襯底。色彩濾光器襯底1214包括在其中形成的透明傳導(dǎo)公共電極(未示出)。
接收容器1100包括底面1110和從該底面1100的邊上延伸出的許多側(cè)壁1120,用以提供一容納空間。表面光源200被納入該接收容器1100的容納空間中。側(cè)壁1120沿與底面1110基本上垂直的方向延伸,并與表面光源200的四個側(cè)面相接觸,從而阻止表面光源200從接收容器1100中分離。接收容器1100還包括在底面1110和表面光源200之間的絕緣元件(未示出)。當(dāng)接收容器1100由金屬構(gòu)成時,該絕緣元件阻止表面光源200的電極與接收容器1100相接觸。
接收容器1100還包括接收凹槽1130,該凹槽的形狀相應(yīng)于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和420的形狀。接收凹槽1130位于底面1110和側(cè)壁1120的相應(yīng)于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和420放入的部位處。當(dāng)與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和420相連的表面光源200被納入接收容器1100時,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和420被納入接收凹槽1130,并且光源主體210的下表面和側(cè)面分別與接收容器1100的底面1110和側(cè)壁1120相接觸。
接收容器1100還包括穿過底面1110形成的孔1140。第一和第二電力線460和470穿入和穿出該孔1140。該孔1140與接收凹槽1130相鄰。連接至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10和420的第一和第二電力線460和470通過孔1140穿出接收容器1100,并電連接至變換器300。
液晶顯示裝置2000還包括光學(xué)板1260和頂部托架1270。該光學(xué)板1260位于表面光源200和液晶顯示面板1200之間。該光學(xué)板1260增強從表面光源200發(fā)射的光線的亮度和均勻性。例如,該光學(xué)板1260可包括漫射該光線的漫射片和用于聚光的棱鏡片。液晶顯示裝置2000還包括位于光源主體200和光學(xué)板1260之間用以支撐該光學(xué)板1260的模框(未示出)。
頂部托架1270在環(huán)繞液晶顯示面板1210的邊緣時與接收容器1100相結(jié)合。頂部托架1270防止由于外部沖擊而導(dǎo)致的液晶顯示面板1210的損壞,并防止液晶顯示面板1210從接收容器1100中分離。
圖18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在圖18中,表面光源200、變換器300、第一能量傳遞部件410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420的結(jié)構(gòu)與圖11的表面光源200、變換器300、第一能量傳遞部件410和能量傳遞部件420的結(jié)構(gòu)基本上相同。相同的附圖標(biāo)記表示在圖1和圖16中相同的部件,因此省略該相同部件的詳細說明。
參照圖18,由變換器300產(chǎn)生的放電電壓通過第一和第二電力線460和470分別施加至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810和820(圖11)。由于第一和第二電力線460和470的內(nèi)部線通過固定部分811固定在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810和820上,施加至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810和820的放電電壓通過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被加至表面光源裝置1100。因此,第一和第二電力線460和470電連接至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
因而,放電電壓通過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810和820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根據(jù)施加到放電區(qū)域216的放電電壓,表面光源裝置1000進行放電操作。第一和第二電力線460和470分別直接焊至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220和230。
由于根據(jù)本發(fā)明典型實施例的表面光源裝置披露了包括位于光源主體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以及將該第一和第二外部電極連接至變換器的第一和第二能量傳遞部件,表面光源裝置的電和機械特性得到了提高。此外,該表面光源裝置提供了具有均勻亮度分布的光。而且,該表面光源裝置使用電力線,而不是從變換器伸出的許多電線。因此,提高了操作性能并減少了加工時間。
盡管已經(jīng)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典型實施例,但是應(yīng)該明白,本發(fā)明不應(yīng)當(dāng)僅限于這些典型實施例,在下面的本發(fā)明權(quán)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可以對其進行各種改變和修改。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表面光源裝置,包括光源主體,該光源主體包括放電空間以產(chǎn)生光源;至少一個位于該光源主體一端的外表面上的外部電極,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將放電電壓施加至該放電空間;以及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與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相結(jié)合,用以將放電電壓施加至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呈夾具狀,夾在位于光源主體一端的外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電極上。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還包括產(chǎn)生放電電壓的變換器;以及連接在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和該變換器之間的至少一個電力線。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包括具有彈力的傳導(dǎo)材料。
5.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包括第一表面,該第一表面設(shè)置成與位于光源主體的上部外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電極相接觸;第二表面,該第二表面位于光源主體的側(cè)部外表面上并從第一表面向下延伸;以及第三表面,該第三表面設(shè)置成與位于光源主體的下部外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電極相接觸并從第二表面延伸,第一和第三表面彼此面對。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還包括從第一表面的一端向外彎曲的第一彎曲部和從第三表面的一端向外彎曲的第二彎曲部。
7.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還包括從第一表面的一端向內(nèi)彎曲的第一彎曲部和從第三表面的一端向內(nèi)彎曲的第二彎曲部。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所述光源主體和至少一個外部電極均還包括第一和第二接合凹槽;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凹槽分別在光源主體的上部外表面和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電極的上表面上形成,且所述第二接合凹槽分別在光源主體的下部外表面和至少一個外部電極的下表面上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凹槽分別與第一和第二彎曲部相接合。
9.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還包括位于第二表面上用于接收電力線的電力線連接元件;以及其中該電力線連接元件包括第一和第二部分,該第一和第二部分彼此面對并從第二表面伸出,從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間納入所述電力線。
10.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沿與第一方向基本上垂直的第二方向夾持在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上。
11.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沿第一方向夾持在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上,并具有與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的長度基本上相同的長度。
12.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通過焊接方法將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和該至少一個電力線彼此相連。
13.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還包括在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上形成的固定部分,用以將電力線固定至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
14.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該固定部分從所述第一至第三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上伸出,從而穿過該固定部分的中心部分形成一個孔,電力線從該孔中穿過。
15.如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該固定部分基本上呈半圓形。
1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還包括在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固定部分,該第一和第二固定部分在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的縱向上彼此平行,用以將電力線固定至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
17.如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該第一和第二固定部分各包括通過切割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形成的翼,第一固定部分的翼接收電力線的內(nèi)部線,第二固定部分的翼接收電力線的電纜包層。
1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光源主體還包括第一襯底;面對第一襯底且與第一襯底相分離的第二襯底;以及沿第一和第二襯底的端部設(shè)置的密封元件,其中,在由密封元件密封的第一和第二襯底之間形成該放電空間。
19.如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光源主體還包括至少一個空間分隔元件,該空間分隔元件沿著第一方向置于放電空間內(nèi),用以將該放電空間分成至少兩個放電區(qū)域并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
20.如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空間分隔元件呈板條狀,在第二方向上比放電空間的長度短,且其中該空間分隔元件包括連接至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的第一端部,以及與面對密封元件的第一表面對的該密封元件的第二表面相分離的第二端部。
21.如權(quán)利要求20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光源主體還包括連接放電區(qū)域的連接通道,放電氣體通過該連接通道均勻地流入放電區(qū)域。
22.如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光源主體還包括位于除了空間分隔元件置于其上的第一襯底的內(nèi)表面上的第一熒光層;位于除了空間分隔元件置于其上的第二襯底的內(nèi)表面上且面對第一熒光層的第二熒光層;以及位于第一熒光層和第一襯底之間的反射層。
2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光源裝置,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電極只位于光源主體的上部外表面上,或者只位于光源主體的下部外表面上,或者在光源主體的上部外表面和下部外表面上。
24.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表面光源,包括光源主體,該光源主體包括放電空間以產(chǎn)生光源;以及至少一個位于該光源主體一端的外表面上的外部電極,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將放電電壓施加至該放電空間;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與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相結(jié)合,用以將放電電壓施加至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接收表面光源的接收容器;以及位于光源主體上面的液晶顯示部件,以利用該表面光源產(chǎn)生的光源顯示圖像。
25.如權(quán)利要求24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呈夾具狀,夾在位于光源主體一端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個外部電極上。
26.如權(quán)利要求24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還包括產(chǎn)生放電電壓的變換器;以及連接在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和該變換器之間的至少一個電力線。
27.如權(quán)利要求24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包括具有彈力的傳導(dǎo)材料。
28.如權(quán)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包括第一表面,該第一表面構(gòu)造成與位于光源主體的上部外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電極相接觸;第二表面,該第二表面位于光源主體的側(cè)部外表面上并從第一表面向下延伸;以及第三表面,該第三表面構(gòu)造成與位于光源主體的下部外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電極相接觸并從第二表面延伸,第一和第三表面彼此面對。
29.如權(quán)利要求28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還包括從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向外彎曲的第一彎曲部和從所述第三表面的一端向外彎曲的第二彎曲部。
30.如權(quán)利要求28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還包括從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向內(nèi)彎曲的第一彎曲部和從所述第三表面的一端向內(nèi)彎曲的第二彎曲部。
31.如權(quán)利要求30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光源主體和至少一個外部電極都還包括第一和第二接合凹槽;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凹槽分別在光源主體的上部外表面和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電極的上表面上形成,且所述第二接合凹槽分別在光源主體的下部外表面和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電極的下表面上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凹槽分別與第一和第二彎曲部相接合。
32.如權(quán)利要求28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用于接收電力線的電力線連接元件;以及其中該電力線連接元件包括第一和第二部分,該第一和第二部分彼此面對,并從所述第二表面伸出以便在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間接收該電力線。
33.如權(quán)利要求28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沿與第一方向基本上垂直的第二方向夾在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上。
34.如權(quán)利要求28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沿第一方向夾在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上,并具有與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的長度基本上相同的長度。
35.如權(quán)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通過焊接方法將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和該至少一個電力線彼此相連。
36.如權(quán)利要求28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還包括在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上形成的固定部分,用以將電力線固定至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
37.如權(quán)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固定部分從所述第一至第三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上伸出,從而穿過該固定部分的中心部分形成一個孔,電力線從該孔中穿過。
38.如權(quán)利要求37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固定部分基本上呈半圓形。
39.如權(quán)利要求28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還包括在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上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固定部分,該第一和第二固定部分在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的縱向上彼此平行,用以將電力線固定至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
40.如權(quán)利要求39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和第二固定部分各包括通過切割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的所述第一表面至第三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形成的翼,第一固定部分的翼接收電力線的內(nèi)部線,第二固定部分的翼接收電力線的電纜包層。
41.如權(quán)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接收容器包括底面;從底面的邊緣延伸出的側(cè)壁;在與放置所述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的區(qū)域相對應(yīng)的底面和側(cè)壁處形成的接收凹槽,該接收凹槽的形狀對應(yīng)于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的形狀;以及穿過所述底面形成的孔,該至少一條電力線穿入該孔并從該孔穿出。
42.如權(quán)利要求24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還包括位于表面光源和液晶顯示部件之間的光學(xué)板。
全文摘要
公開了一種具有增強電氣機械特性的表面光源裝置。該表面光源裝置包括光源主體,該光源主體包括放電空間以產(chǎn)生光源;至少一個位于該光源主體一端的外表面上的外部電極,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將放電電壓施加至該放電空間;以及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與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相結(jié)合,用以將放電電壓施加至該至少一個外部電極。該至少一個能量傳遞部件呈夾具狀并夾在位于光源主體外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電極上。
文檔編號F21Y101/00GK1624540SQ20041008206
公開日2005年6月8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3年12月5日
發(fā)明者姜碩桓, 樸基彰, 金旻奎, 李喜春 申請人:三星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