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Led燈泡及其驅動模塊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ー種連接器,尤指ー種LED燈泡及其驅動模塊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LED (Light-Emitting Diode,發(fā)光二極管)是ー種半導體元件,早期多被作為指示燈、顯示板等;而隨著白光發(fā)光二極管的出現(xiàn),也被用作照明而取代傳統(tǒng)燈泡。它已成為現(xiàn)今常見的光源,具有效率高、壽命長、不易破損等傳統(tǒng)燈泡所無法與之比擬的優(yōu)點。然而,當LED于發(fā)光吋,由于會產生高熱量而増加自身的溫度,使其處于高溫的環(huán)境下。同吋,LED在高溫下能量轉換效率也會急速下降,變得浪費電カ且會產生更多熱量,使得溫度一再提升,成為惡性循環(huán),并會縮短其壽命。因此,以往以LED所構成的LED燈泡, 通常會于其外套設ー環(huán)狀的散熱燈杯來増加其散熱效果,也因為如此,在組裝上即會影響到LED光源電路板與驅動模塊間的電線連接,造成組裝上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種可以實現(xiàn)快速組裝的LED燈泡及其驅動模塊連接結構。為了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ー種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包括一發(fā)光組件、一設于發(fā)光組件背面的驅動模塊、以及一連結發(fā)光組件與驅動模塊的連接組件,連接組件更包含一設于驅動模塊上的第一連接器、以及ー設于發(fā)光組件上的第二連接器,且第一、ニ連接器相互對接而使發(fā)光組件與驅動模塊電性連接。所述驅動模塊包括一中空殼罩、以及設于該殼罩內的驅動電路板。所述發(fā)光組件由一光源電路板、以及設于該光源電路板上的LED模塊所構成。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為同軸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位于所述驅動模塊的殼罩中心處,而所述第二連接器則位于該發(fā)光組件中心處。所述第二連接器更進ー步埋設于所述光源電路板上。所述第一連接器具有一第一座體,該第一座體內設有ニ個間隔設置的第一端子,而所述第二連接器則具有一第二座體,該第二連接器上設有ニ個分別與該ニ個第一端子相導接的第二端子。兩個所述第一端子分別由所述第一座體前端延伸而出呈針狀,而所述第二座體內則分別配合兩個所述第一端子而形成有ニ個針孔,且ニ個所述第二端子分別形成弾片狀而突露于該ニ個針孔內,兩個所述第一端子插入該ニ個針孔內而與兩個所述第二端子相導接。兩個所述第一端子分別由所述第一座體前端延伸而出呈桿狀,而所述第二座體內則分別配合兩個所述第一端子而形成有ニ個開孔,且兩個所述第二端子分別抵擋于該ニ個開孔內,兩個所述第一端子通過該ニ個開孔而與兩個所述第二端子相導接。[0014]所述第一座體內形成有一凹入的插入孔,兩個所述第一端子通過該插入孔,且該插入孔供所述第二座體插入其內,兩個所述第二端子能對應兩個所述第一端子相導接。所述第一座體呈ー扁平狀,而所述第二座體則呈一方形。所述第一座體前端更形成有一板狀插入端,且兩個所述第一端子延伸至該插入端同一表面上,而所述第二座體內形成一插入孔,且兩個所述第二端子形成弾片狀而突露于該插入孔同一內側上,所述插入端插入所述插入孔內而使所述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相導接。所述第一座體呈ー圓柱狀,而所述第二座體則呈一圓筒狀。所述第一座體前端更形成有一軸狀插入端,且兩個所述第一端子延伸至該插入端表面,而所述第二座體內形成一插入孔,且兩個所述第二端子形成弾片狀而突露于該插入孔內,所述插入端插入所述插入孔內而使所述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相導接?!に龅诙w末端設有一封閉于所述插入孔后端的封蓋。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LED燈泡,包括一發(fā)光組件、一設于發(fā)光組件背面的驅動模塊、一連結發(fā)光組件與驅動模塊的連接組件、以及ー套設于驅動模塊外的散熱燈杯;其中,連接組件更包含一設于驅動模塊上的第一連接器、以及ー設于發(fā)光組件上的第二連接器,且第一、ニ連接器相互對接而使發(fā)光組件與驅動模塊電性連接。所述驅動模塊包括一中空殼罩、以及設于該殼罩內的驅動電路板。所述發(fā)光組件由一光源電路板、以及設于該光源電路板上的LED模塊所構成。所述第一連接器位于所述驅動模塊的殼罩中心處,而所述第二連接器則位于所述發(fā)光組件中心處。所述第二連接器更進ー步埋設于所述光源電路板上。本實用新型通過兩個連接器相互對接的連結關系,使得LED燈泡的發(fā)光組件與驅動模塊間的連接性更為便利,組裝上更容易,也能允許較大的公差,進而可達到快速組裝的目的。
圖I為本實用新型LED燈泡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連接組件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連接組件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圖5A為圖5的A部分放大詳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連接組件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連接組件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連接組件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連接組件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發(fā)光組件 I光源電路板10LED模塊 11[0039]驅動模塊2殼罩20驅動電路板21連接組件3第一連接器30第一座體 300第一端子301插入端302插入孔303第二連接器31第二座體310第二端子 311插入孔312封蓋313散熱燈杯4。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進ー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請參閱圖1,其為本實用新型LED燈泡的立體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提供ー種LED燈泡及其驅動模塊連接結構,該LED燈泡包括一發(fā)光組件I、ー驅動模塊2、一連接組件3、以及一散熱燈杯4,其中的驅動模塊2設于發(fā)光組件I背面,并通過連接組件3連結發(fā)光組件I與驅動模塊2達到電性連接,進而構成所述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而該散熱燈杯4則套設于驅動模塊2タト,借以構成所述LED燈泡。如圖2及圖3所示,所述驅動模塊連接結構主要即通過上述連接組件3,以方便該發(fā)光組件I與該驅動模塊2間達到快速組裝的目的。該發(fā)光組件I是由一光源電路板10、以及設于該光源電路板10上的LED模塊11所構成,而該驅動模塊2則包括一中空殼罩20、以及設于該殼罩20內的驅動電路板21,所述驅動電路板21上設有驅動器(圖略)等電子零組件,以ー并被容置于該殼罩20內。請ー并參閱圖4所示,該連接組件3包含一第一連接器30與一第二連接器31,并且兩者相互對接;而在本實用新型所舉的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ニ連接器30、31為同軸連接器,第一連接器30具有ー呈圓柱狀的第一座體300,并于其第一座體300內設有ニ個間隔設置的第一端子301,該ニ個第一端子301 —端延伸至第一座體300前端所形成的軸狀插入端302表面、另一端則延伸至第一座體300后端而焊接至上述驅動電路板21上;另,第ニ連接器31具有ー呈圓筒狀的第二座體310,并于其第二座體310上設有ニ個分別與該ニ個第一端子301相導接的第二端子311,該ニ個第二端子形成弾片狀而突露于第二座體310內所形成的插入孔312內,井能與上述光源電路板10焊接。再請參閱圖5所示,當上述第一、ニ連接器30、31相互對接時,第一座體300前端的插入端302插入第二座體310的插入孔312內,以供ニ個第一端子301能分別與ニ第二端子311相接觸而導接。值得ー提的是該連接組件3更可設置于發(fā)光組件I與驅動模塊2間的中心位置處,即第一連接器30位于驅動模塊2的殼罩20中心處、而第二連接器31則位于發(fā)光組件I的光源電路板10中心處,如此即可通過第一、ニ連接器30、31為同軸的形式,使發(fā)光組件I與驅動模塊2在組裝的對位及精度的控制上更容易,有助于盲插導引的效果,且不易因些微的公差配合而造成組裝上的阻力或端子對位不正確等問題的產生,能允許較大的公差,以更進一歩促使達到快速組裝的目的。此外,如圖5A所示,第二連接器31可更進ー步埋設于該光源電路板10上,以使第二連接器31末端突露于光源電路板10上表面中心處,且為避免影響第一、ニ連接器30、31的導接效果,該第二連接器30末端設有一封閉于該插入孔312后端的封蓋313。因此,借由上述的構造組成,即可得到本實用新型LED燈泡及其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另,如圖6所示,在本實用新型所舉的第二實施例中,該第一連接器30的第一座體300呈ー扁平狀,且該第一座體300前端的插入端302為板狀,所述ニ個第一端子301則延伸于插入端302同一表面上;另,第二連接器31的第二座體310呈ー方形,且該第二座體310內所形成的插入孔312配合板狀插入端302而形成方形,而所述ニ個第二端子311形成弾片狀則突露于插入孔312同一內側上,以能對應所述ニ個第一端子301作導接。又,如圖7所示,在本實用新型所舉的第三實施例中,該第一連接器30的所述ニ個第一端子301分別由第一座體300前端延伸而出呈針狀;另,第二連接器31的插入孔312則配合針狀的所述ニ個第一端子301而形成ニ個針孔,并使所述ニ個第二端子311分別形成弾片狀而突露于ニ個針孔內,以能對應所述ニ個第一端子301插入ニ針孔后作導接。再者,如圖8所示,在本實用新型所舉的第四實施例中,該第一連接器30的所述ニ個第一端子301也分別由第一座體300前端延伸而出呈桿狀;另,第二連接器31的插入孔312也配合桿狀的所述ニ個第一端子301而形成ニ個開孔,并使所述ニ個第二端子311分別抵擋于ニ個開孔內,以能對應所述ニ個第一端子301通過ニ個開孔后作導接。此外,如圖9所示,在本實用新型所舉的第五實施例中,該第一連接器30的第一座體300內形成有一凹入的插入孔303,所述ニ個第一端子301通過該插入孔303,且該插入孔303可供第二連接器31的第二座體310插入其內,進而使第二連接器31的所述ニ個第ニ端子311能對應所述ニ個第一端子301作導接。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可行實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故凡是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手段等變化,均同理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ー種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發(fā)光組件; ー驅動模塊,設于該發(fā)光組件背面;以及 一連接組件,連結該發(fā)光組件與該驅動模塊,該連接組件更包含ー設于該驅動模塊上的第一連接器、以及ー設于該發(fā)光組件上的第二連接器,且該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相互對接而使該發(fā)光組件與該驅動模塊電性連接。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模塊包括一中空殼罩、以及設于該殼罩內的驅動電路板。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光組件由一光源電路板、以及設于該光源電路板上的LED模塊所構成。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為同軸連接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器位于所述驅動模塊的殼罩中心處,而所述第二連接器則位于該發(fā)光組件中心處。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器更進ー步埋設于所述光源電路板上。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器具有一第一座體,該第一座體內設有ニ個間隔設置的第一端子,而所述第二連接器則具有一第二座體,該第二連接器上設有ニ個分別與該ニ個第一端子相導接的第二端子。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第一端子分別由所述第一座體前端延伸而出呈針狀,而所述第二座體內則分別配合兩個所述第一端子而形成有ニ個針孔,且ニ個所述第二端子分別形成弾片狀而突露于該ニ個針孔內,兩個所述第一端子插入該ニ個針孔內而與兩個所述第二端子相導接。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第一端子分別由所述第一座體前端延伸而出呈桿狀,而所述第二座體內則分別配合兩個所述第一端子而形成有ニ個開孔,且兩個所述第二端子分別抵擋于該ニ個開孔內,兩個所述第一端子通過該ニ個開孔而與兩個所述第二端子相導接。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體內形成有一凹入的插入孔,兩個所述第一端子通過該插入孔,且該插入孔供所述第二座體插入其內,兩個所述第二端子能對應兩個所述第一端子相導接。
11.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體呈一扁平狀,而所述第二座體則呈一方形。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體前端更形成有一板狀插入端,且兩個所述第一端子延伸至該插入端同一表面上,而所述第二座體內形成一插入孔,且兩個所述第二端子形成弾片狀而突露于該插入孔同一內側上,所述插入端插入所述插入孔內而使所述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相導接。
13.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體呈一圓柱狀,而所述第二座體則呈一圓筒狀。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體前端更形成有一軸狀插入端,且兩個所述第一端子延伸至該插入端表面,而所述第二座體內形成ー插入孔,且兩個所述第二端子形成弾片狀而突露于該插入孔內,所述插入端插入所述插入孔內而使所述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相導接。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LED燈泡的驅動模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體末端設有一封閉于所述插入孔后端的封蓋。
16.ー種LED燈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發(fā)光組件; ー驅動模塊,設于該發(fā)光組件背面; 一連接組件,連結該發(fā)光組件與該驅動模塊;以及 一散熱燈杯,套設于該驅動模塊外; 其中,該連接組件更包含一設于該驅動模塊上的第一連接器、以及ー設于該發(fā)光組件上的第二連接器,且該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相互對接而使該發(fā)光組件與該驅動模塊電性連接。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LED燈泡,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模塊包括一中空殼罩、以及設于該殼罩內的驅動電路板。
18.如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LED燈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光組件由一光源電路板、以及設于該光源電路板上的LED模塊所構成。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LED燈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器位于所述驅動模塊的殼罩中心處,而所述第二連接器則位于所述發(fā)光組件中心處。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LED燈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器更進ー步埋設于所述光源電路板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LED燈泡及其驅動模塊連接結構,所述LED燈泡包括一發(fā)光組件、一設于發(fā)光組件背面的驅動模塊、一連結發(fā)光組件與驅動模塊的連接組件、以及一套設于驅動模塊外的散熱燈杯,連接組件更包含一設于驅動模塊上的第一連接器、以及一設于發(fā)光組件上的第二連接器,且第一、二連接器相互對接而使發(fā)光組件與驅動模塊電性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兩個連接器相互對接的連結關系,使得LED燈泡的發(fā)光組件與驅動模塊間的連接性更為便利,組裝上更容易,也能允許較大的公差,進而可達到快速組裝的目的。
文檔編號F21Y101/02GK202660491SQ201220165290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18日
發(fā)明者陳冠吾, 蘇柏魁 申請人:貝爾威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貝翰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