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斜切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 新型涉及一種斜切鋸,尤其是涉及一種帶前置傾斜鎖定機構的斜切鋸,屬 于電動工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斜切鋸的前置傾斜快速鎖定結構采用的方式通常有凸輪形式、杠桿形 式、螺紋鎖緊形式等等,這些方式會存在以下問題1、長時間使用,由于鎖緊接觸面的磨損 等原因導致接觸面間的間隙變大,原先設定的操作手柄的行程不足以將支撐臂鎖緊在工作 臺上;特別是凸輪或杠桿形式的鎖緊,因為每次的鎖緊行程固定,間隙變大后很難鎖緊,用 戶必須重新調整接觸面間的間隙才能鎖緊,間隙調節(jié)的方式一般是用工具將螺絲上緊,操 作位置在機器后面,且要借助工具,操作起來非常麻煩。2、采用凸輪機構或杠桿機構鎖緊, 對零部件的加工要求和制造成本都較高;3、普通的螺紋鎖緊由于螺距小,操作手柄較小的 旋轉角度很難鎖緊支撐臂,增大旋轉角度又會延長操作時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斜切鋸,其前置傾斜鎖定機構操作方 便、調節(jié)簡單、成本低廉。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斜切鋸,包括底座、可轉動地連接于底 座上的工作臺、繞一軸線X轉動連接于工作臺的支撐臂及前置傾斜鎖定機構,前置傾斜鎖 定機構包括連接于支撐臂且位于工作臺后部的第一鎖緊件、和第一鎖緊件配合的第二鎖緊 件、可與第二鎖緊件可選擇連接的控制桿,位于工作臺前部且連接于控制桿的手柄,第二鎖 緊件可繞著軸線X'相對于第一鎖緊件轉動,軸線X'平行于軸線X。前述的斜切鋸,控制桿可繞著軸線X'轉動,并具有沿軸線X'方向的第一位置和 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上,控制桿和第二鎖緊件連接,在第二位置上,控制桿和第二鎖緊件 脫離連接。前述的斜切鋸,回復彈簧設置在控制桿和工作臺之間。通過以上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斜切鋸可在工作臺前部將工作臺和支撐臂相對鎖緊 或松開,且當有需要時在調節(jié)鎖緊操作行程過程中無需借助工具,且無需繞到機器背后,直 接在機器前部操作位置操作;本結構的制造成本較低,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調節(jié)鎖緊 手柄的角度位置,使之更適合人的操作習慣。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首選實施例的斜切鋸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斜切鋸的前置傾斜鎖定機構的爆炸圖;圖3為圖1中斜切鋸前置傾斜鎖定機構正常工作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中斜切鋸的前置傾斜鎖定機構手柄位置調節(jié)示意圖;[0012]圖5為圖4中A處放大圖;圖6為圖1中斜切鋸的前置傾斜鎖定機構手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參照圖1,斜切鋸10包含底座1、可轉動地連接于底座1上的工作臺2、繞一軸線X 轉動連接于工作臺2的支撐臂5、滑動連接于支撐臂5的滑桿機構6,以及繞一軸線Y樞轉 連接于滑桿機構6上的鋸裝置3,以及和底座1相連的靠柵裝置4。在斜切鋸的其他實施方 式中,也可以不具備滑桿機構,而直接將鋸裝置樞轉連接于支撐臂。鋸裝置3包含鋸片30、 為鋸片提供動力的電機32,以及把手31。被加工件(圖中未顯示)可放置在工作臺2上, 并抵靠靠柵裝置4。斜切鋸10可通過將支撐有鋸裝置3的工作臺2繞一軸線Z相對于底座 轉動來實現(xiàn)斜角切割、以及通過支撐臂5繞軸線X相對于工作臺2轉動實現(xiàn)斜邊切割功能。 軸線X、Y、Z兩兩垂直。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對以上功能和結構應該熟悉,此處不再贅述。下面結合圖1-6詳細說明傾斜鎖定機構。傾斜鎖定機構包含第一鎖緊件52、第二 鎖緊件54、控制桿21。第一鎖緊件52穿過支撐臂5上的一個弧形孔(圖中未示出)、工作 臺2后部的沿軸線X'的孔(圖中未示出),第一鎖緊件52的末端521和第二鎖緊件54配 合,頂端堵頭522靠在支撐臂5遠離工作臺的一側。第二鎖緊件54可繞著軸線X'相對于 第一鎖緊件52轉動。軸線X'平行于軸線X。首選地,第一鎖緊件52的末端521具有外螺 紋,第二鎖緊件54為六角螺母并具有和該末端521相配的內螺紋,通過繞軸線X'旋轉第 二鎖緊件54使其在第一鎖緊件52上沿軸線X'方向移動,調節(jié)第一鎖緊件的頂端堵頭522 和第二鎖緊件54之間的距離來相對于工作臺2鎖緊或者松開支撐臂5。第一、第二鎖緊件 上的螺紋首選是雙線螺紋,以利于實現(xiàn)更快速的鎖緊或松開。一固定在工作臺底部的壓板 23壓在第一鎖緊件52上的具有一平面的部分53上以防止第一鎖緊件52跟著第二鎖緊件 54繞軸線X'轉動??刂茥U21通過壓板24裝在工作臺底部,可繞著軸線旋轉,其一端設有一用于 控制第二鎖緊件54旋轉的控制件211。控制件211首選為內十二角扳手,可套在第二鎖緊 件54上并帶動其繞軸線X'轉動??刂茥U21另一端位于工作臺2前部,其上設有一個沿軸 線X'側向延伸的手柄213以方便操作者操作控制桿。一回復彈簧25被設置在控制桿21 和工作臺底部之間,首選地回復彈簧25套在控制桿21上,其兩端分別頂靠在控制件211和 工作臺底部構件上,并向控制桿21施力使其具有趨近第二鎖緊件54的運動趨勢。通過手柄213可拉動控制桿21沿著軸線X'移動到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如 圖3所示,在第一位置上,在回復彈簧25彈力作用下,控制件211和第二鎖緊件54接合,此 時操作者可以通過手柄213操作控制桿21繞軸線X'轉動來帶動第二鎖緊件54相對于第 一鎖緊件52轉動,實現(xiàn)支撐臂5相對于工作臺的鎖緊或松開。如圖4所示,當操作者通過 手柄拉動控制桿21克服回復彈簧25的彈力作用沿著軸線X'移動到第二位置上,控制件 211和第二鎖緊件54脫離接合,此時操作者可以通過手柄213操作控制桿21繞軸線X'轉 動從而調節(jié)手柄213繞軸線X'的角度,這樣操作者可以很方便地將手柄213調整到操作 舒適的角度??刂茥U21可與第二鎖緊件54脫離的另一個好處是,當?shù)谝绘i緊件52頂端堵 頭522和第二鎖緊件54之間距離變大以至于在如圖3所示第一位置上通過操作手柄旋轉控制桿無法鎖緊時,可將控制桿移動到第二位置使控制件和第二鎖緊件脫離接合,然后操 作手柄使控制桿帶著控制件向松開方向轉一定角度再使控制桿回復至第一位置使控制件 和第二鎖緊件接合,然后再向鎖緊方向進一步旋轉控制桿即可鎖緊,這樣操作者在斜切鋸 前部即可很方便地調節(jié)鎖緊操作的行程??刂茥U還可以軟桿形式,只要其一端的控制件繞著軸線X'轉動即可。軟桿可以傳 遞旋轉運動,同時也可以傳遞直線方向的運動;優(yōu)點就是可以改變鎖緊手柄的位置和角度, 不受鎖緊位置的約束,結構的安排更容易,更適合操作。以上已以較佳實施例公開了本實用新型,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采用 等同替換或者等效變換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斜切鋸,包括底座(1)、可轉動地連接于底座(1)上的工作臺(2)、繞一軸線X轉動連接于工作臺(2)的支撐臂(5)、及前置傾斜鎖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傾斜鎖定機構包括連接于所述支撐臂(5)且位于所述工作臺后部的第一鎖緊件(52)、和第一鎖緊件配合的第二鎖緊件(54)、可與所述第二鎖緊件可選擇連接的控制桿(21),位于所述工作臺前部且連接于控制桿的手柄(213),第二鎖緊件(54)可繞著軸線X′相對于第一鎖緊件(52)轉動,軸線X′平行于軸線X。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切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桿(21)可繞著所述軸線X' 轉動,并具有沿所述軸線X'方向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控制桿 和所述第二鎖緊件連接,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控制桿和所述第二鎖緊件脫離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斜切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桿(21)在遠離所述工作臺 的前部的一端上設置有控制件(211),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控制件和所述第二鎖緊件接 合,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控制件和所述第二鎖緊件脫離接合。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切鋸,其特征在于一回復彈簧(25)設置在所述控制桿和 所述工作臺之間。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斜切鋸,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沿著軸線X'的側 向延伸。
6.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斜切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緊件(52)穿過 支撐臂(5)上的一個孔、工作臺(2)后部的沿軸線X'的孔,第一鎖緊件(52)的末端(521) 和第二鎖緊件(54)配合,頂端堵頭(522)靠在支撐臂(5)遠離工作臺的一側。
7.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斜切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緊件(52)的末 端(521)具有外螺紋,第二鎖緊件(54)為六角螺母并具有與第一鎖緊件(52)的末端(521) 相配的內螺紋,通過繞軸線X'旋轉第二鎖緊件(54)使其在第一鎖緊件(52)上沿軸線X' 方向移動,調節(jié)第一鎖緊件的另一端(522)和第二鎖緊件(54)之間的距離來相對于工作臺 (2)鎖緊或者松開支撐臂(5)。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斜切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緊件(52)末端(521)的外 螺紋及第二鎖緊件(54)的六角螺母的內螺紋為雙線螺紋。
9.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斜切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211)為內 十二角扳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斜切鋸,包括底座、可轉動地連接于底座上的工作臺、繞一軸線X轉動連接于工作臺的支撐臂及前置傾斜鎖定機構,前置傾斜鎖定機構包括連接于支撐臂且位于工作臺后部的第一鎖緊件、和第一鎖緊件配合的第二鎖緊件、可與第二鎖緊件可選擇連接的控制桿,位于工作臺前部且連接于控制桿的手柄,第二鎖緊件可繞著軸線X′相對于第一鎖緊件轉動,軸線X′平行于軸線X。本實用新型的斜切鋸可在工作臺前部將工作臺和支撐臂相對鎖緊或松開,且當有需要時在調節(jié)鎖緊操作行程過程中無需借助工具,且無需繞到機器背后,直接在機器前部操作位置操作。
文檔編號B23D47/00GK201760668SQ20102024109
公開日2011年3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28日
發(fā)明者徐科松, 黃云 申請人:南京德朔實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