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通信電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電子煙霧化器中的發(fā)熱絲組件由發(fā)熱絲、導線和玻璃纖維繩組成。目前的生產方法為先通過端子將發(fā)熱絲和導線鉚接,然后再將人工將鉚接后的發(fā)熱絲和導線纏繞在玻璃纖維繩上,再裁斷玻璃纖維繩。
[0003]然而,本案的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采用上述生產方式存在如下缺點:
[0004]1.由于發(fā)熱絲與導線由端子鉚接,在連接處會形成接觸電阻,導致發(fā)熱絲的電阻變化很大;
[0005]2.很多端子為銅合金,會與煙油產生化學反應,銅離子會與煙油一起進入人體從而產生健康問題;
[0006]3.人工將發(fā)熱絲繞在玻璃纖維繩上時,由于螺距及松緊差異較大,對電子煙質量影響較大,且由于采用人工操作,故而產量較低;
[0007]4.纏繞發(fā)熱絲及裁剪玻璃纖維繩時會產生很多粉塵,對工作人員的傷害較大。
[0008]因此,急需設計一種能夠自動將導線以及發(fā)熱絲進行焊接,并自動將焊接后的發(fā)熱絲進行纏繞的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
[0009]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將發(fā)熱絲自動進行焊接以及纏繞的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及電子設備。
[0010]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其中,所述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包括機架以及設于所述機架上的進線元件、剝皮結構、送線結構、焊接結構以及纏繞結構,所述進線元件設于所述機架上,所述進線元件上設置有導線,所述剝皮結構設于所述進線元件的一側,所述導線連接至所述剝皮結構上,所述剝皮結構用以將所述導線切斷,以使所述導線與所述進線元件分離,所述送線結構設于所述剝皮結構的一側,所述送線結構用以將所述導線輸送至所述焊接結構上,以使所述導線與所述焊接結構上的發(fā)熱絲進行焊接,并將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輸送至所述纏繞結構上進行纏繞,所述纏繞結構包括纏繞件,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纏繞于所述纏繞件上。
[0011]其中,所述剝皮結構為兩個,分別為第一剝皮結構和第二剝皮結構,所述第一剝皮結構鄰近所述進線元件設置,以將所述進線元件上的所述導線切斷。
[0012]其中,所述第一剝皮結構以及第二剝皮結構均包括第一驅動元件以及裁切元件,所述裁切元件與所述第一驅動元件電連接,所述第一驅動元件驅動所述裁切元件將所述發(fā)熱絲上的導線切斷。
[0013]其中,所述送線結構鄰近所述第二剝皮結構設置,所述送線結構包括第二驅動元件以及送線元件,所述送線元件與所述第二驅動元件電性連接,所述第二驅動元件驅動所述送線元件運動,以使所述送線元件將所述導線輸送至所述焊接結構上。
[0014]其中,所述焊接結構所述焊接結構鄰近所述送線結構設置,所述焊接結構包括第三驅動元件、第一線夾以及焊接元件,所述第一線夾用以夾住所述導線,并且所述第一線夾與所述第三驅動元件電連接,所述焊接元件與所述第三驅動元件電連接,所述第三驅動元件驅動所述焊接元件以及所述第一線夾運動,以使所述焊接元件運動至焊接位置,并對所述發(fā)熱絲以及所述第一線夾上的導線進行焊接。
[0015]其中,所述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還包括轉運結構,所述轉運結構設于所述機架上,并鄰近所述焊接結構設置,所述轉運結構包括旋轉電機以及取線元件,所述取線元件與所述旋轉電機電連接,所述旋轉電機驅動所述取線元件將焊接完的所述發(fā)熱絲輸送至所述纏繞結構上。
[0016]其中,所述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還包括輸送結構,所述輸送結構設于所述機架上,并且設于所述轉運結構以及所述纏繞結構之間,用以將所述轉運結構上焊接完的所述發(fā)熱絲輸送至所述纏繞結構上。
[0017]其中,所述輸送結構包括第四驅動元件、夾線元件以及檢測件,所述夾線元件與所述第四驅動元件電連接,所述夾線元件用以夾持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所述檢測件用以對所述夾線元件上的所述發(fā)熱絲進行檢測。
[0018]其中,所述第四驅動元件為伺服電機,所述第四驅動元件驅動所述夾線元件運動,以將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輸送至所述纏繞結構上。
[0019]其中,所述纏繞結構還包括第五驅動元件、轉動結構以及剪斷元件,所述轉動結構包括第二線夾以及旋轉元件,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夾設于所述第二線夾上,所述旋轉元件與所述第二線夾連接,所述第五驅動元件驅動所述旋轉元件旋轉至所述纏繞件上,以使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纏繞于所述纏繞件上,所述剪斷元件與所述第五驅動元件電連接,所述剪斷元件用以剪斷纏繞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以使所述發(fā)熱絲與所述旋轉元件分離。
[002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通過設置剝皮結構將進線元件上的導線切斷,然后經由送線結構輸送至焊接結構上,使得該導線能夠與焊接結構上的發(fā)熱絲進行焊接;然后焊接完成的發(fā)熱絲輸送至纏繞結構上進行纏繞,使得焊接完成的發(fā)熱絲能夠纏繞于纏繞件上,從而完成發(fā)熱絲與導線之間的焊接以及發(fā)熱絲的纏繞。由于該過程為全自動控制,替代了現(xiàn)有的采用將發(fā)熱絲與導線進行鉚接,然后再通過人工將鉚接后的發(fā)熱絲和導線進行纏繞的做法,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并且能夠降低纏繞發(fā)熱絲時產生的粉塵對工作人員帶來的傷害。此外,由于發(fā)熱絲與導線采用焊接的方式,從而能夠防止發(fā)熱絲產生較大的電阻變化,確保發(fā)熱絲的質量。
【附圖說明】
[0021]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3]圖2是圖1的另一視角的結構不意圖;
[0024]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剝皮結構以及送線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輸送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纏繞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發(fā)熱絲纏繞于纏繞件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100,包括機架
10、以及設于所述機架10上的進線元件20、剝皮結構30、送線結構40、焊接結構50以及纏繞結構60。所述進線元件20設于所述機架10上。所述進線元件20上設置有導線(圖中未標示),所述剝皮結構30設于所述進線元件20的一側,所述導線連接至所述剝皮結構30上。所述剝皮結構30用以將所述導線切斷,以使所述導線與所述進線元件20分離。所述送線結構40設于所述剝皮結構30的一側,所述送線結構40用以將所述導線輸送至所述焊接結構50上,以使所述導線與所述焊接結構50上的發(fā)熱絲200進行焊接,并將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200輸送至所述纏繞結構60上進行纏繞。所述纏繞結構60包括纏繞件61,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200纏繞于所述纏繞件61上。
[003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發(fā)熱絲200焊接及纏繞設備100,通過所述剝皮結構30將所述進線元件20上的所述導線切斷,并經由所述送線結構40輸送至所述焊接結構50上,由于所述焊接結構50上設置有所述發(fā)熱絲200,使得所述導線以及所述發(fā)熱絲200能夠實現(xiàn)焊接,然后再利用纏繞結構60將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200進行纏繞。由于所述發(fā)熱絲200與所述導線采用焊接的方式,并且整個過程為自動控制過程,故而無需工作人員參與輸送或者焊接,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同時也保證了所述發(fā)熱絲200的生產質量。
[0031]具體地,所述機架10為長方形柜體結構,所述機架10包括一承載面11,所述進線元件20、剝皮結構30、送線結構40、焊接結構50以及所述纏繞結構60均設于所述承載面11上。由于所述機架10為柜體結構,故而能夠放置其他的部件,比如電源控制、電路控制部分、焊接電源等。
[0032]進一步地,所述機架10的底部設置有墊塊12,所述墊塊12為四個,分別設于所述機架10的四個邊角上。所述墊塊12能夠便于所述機架10的穩(wěn)定放置的同時,也能夠使得所述機架10相對地面的高度增高,放置所述機架10的底部相對地面之間造成磨損。優(yōu)選地,所述墊塊12為圓形墊塊,以增大所述墊塊12與地面的接觸面積,進一步保證所述機架10的穩(wěn)定放置??梢岳斫獾氖?,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墊塊12還可為方形墊塊或者U形墊塊等。
[0033]所述進線元件20上設置有所述導線。本實施例中,為了保證所述導線進入時為直線,所述進線元件20上設置有校準件(圖未示),所述導線經過所述校準件上進行校準,以使所述導線始終保持平直的狀態(tài)。所述導線可為帶皮導線或者不帶皮導線。當所述導線為帶皮導線時,所述導線經由所述進線元件20進入,并連接至所述剝皮結構30上時,所述剝皮結構30將所述帶皮導線的外皮剝掉,并將所述導線經由所述送線結構40輸送至所述焊接結構50上進行焊接。當所述導線為不帶皮導線時,所述剝皮結構30直接將所述導線切斷,并經由所述送線結構40輸送至所述焊接結構50上。通過上述設置,可使得所述發(fā)熱絲200焊接及纏繞設備100能夠滿足不同導線的焊接。
[0034]所述剝皮結構30為兩個,分別為第一剝皮結構31以及第二剝皮結構32,所述第一剝皮結構31以及第二剝皮結構32分別相對所述機架10的中心對稱設置,所述第一剝皮結構31鄰近所述進線元件20設置,以將所述進線元件20上的所述導線切斷。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剝皮結構31包括第一驅動元件(圖中未標示)以及裁切元件312,所述裁切元件312與所述第一驅動元件電連接,并且所述第一驅動元件驅動所述裁切元件312將所述導線切斷,以使所述導線與所述進線元件20分離。具體地,所述第一驅動元件可為電機或者氣缸。
[0035]所述第二剝皮結構32的結構與所述第一剝皮結構31—致,故而有關該結構請參照前述對于所述第一剝皮結構31的描述,這里不再贅述。所述第二剝皮結構32設于所述焊接結構50的一側,用以進一步裁切所述導線,以使所述導線的長度符合焊接的要求。
[0036]所述送線結構40鄰近所述第一剝皮結構31設置,所述送線結構40包括第二驅動元件41以及送線元件42,所述送線元件42與所述第二驅動元件41電連接,并且所述第二驅動元件41驅動所述送線元件42運動,以使所述送線元件42將所述導線輸送至所述焊接結構50上。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驅動元件41可為電機或者齒輪。所述送線元件42可為設于所述第二驅動元件41上的傳送帶,所述第二驅動元件41驅動所述送線元件42沿水平方向上運動,以將所述送線元件42上的所述導線輸送至所述焊接結構50所在的位置上,以便于進行焊接。優(yōu)選地,所述送線元件42可為同步帶。此外,所述送線結構40上還可設置有夾線氣缸,通過所述夾線氣缸來夾持所述導線,可進一步便于所述送線元件42將所述導線輸送至所述焊接結構50所在的位置上。
[0037]所述焊接結構50設于所述第一剝皮結構31以及第二剝皮結構32之間,并且所述焊接結構50鄰近所述送線結構40設置。所述焊接結構50包括第三驅動元件(圖中未標示)、第一線夾52以及焊接元件53,所述第一線夾52用以夾住所述導線,并且所述第一線夾52與所述第三驅動元件電連接,所述焊接元件53與所述第三驅動元I電連接,所述第三驅動元件驅動所述焊接元件53以及所述第一線夾52運動,以使所述焊接元件53運動至焊接位置,并對所述夾持在焊接元件53上的發(fā)熱絲200以及所述第一線夾52上的導線進行焊接。所述焊接結構50還進一步包括焊接電源54,所述第三驅動元件與所述焊接電源54電連接,以實現(xiàn)所述第三驅動元件的電性連接。焊接時,所述第三驅動元件驅動所述焊接元件53運動,使夾持其上的發(fā)熱絲200分別與夾持第一線夾52上的導線接觸,接觸的同時所述焊接電源54放電,使發(fā)熱絲200與導線焊接在一起。驅動焊接元件53的可以為電機加凸輪連桿結構。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驅動元件還可為氣缸控制模式、伺服電機加滾珠絲杠的控制模式或者是步進電機加滾珠絲桿的控制模式。
[0038]所述發(fā)熱絲200焊接及纏繞設備100還包括轉運結構70,所述轉運結構70設于所述機架10上,并鄰近所述焊接結構50設置。所述轉運結構70包括旋轉電機71以及取線元件72,所述取線元件72與所述旋轉電機71電連接,以使所述旋轉電機71能夠驅動所述取線元件72將焊接完的所述發(fā)熱絲200輸送至所述纏繞結構60上。本實施例中,所述取線元件72可為線夾或者夾線氣爪,以夾住焊接完的所述發(fā)熱絲200,防止所述發(fā)熱絲200在輸送過程中掉落。具體地,所述轉運結構70還可進一步包括伸縮氣缸73,所述旋轉電機71與所述伸縮氣缸電連接。當所述焊接結構50焊接完后,所述伸縮氣缸73伸出,以使所述取線元件72伸出并夾住焊接完畢后的所述發(fā)熱絲200,然后所述伸縮氣缸73縮回,驅動所述旋轉電機71旋轉,并驅動所述取線元件72將焊接完畢后的發(fā)熱絲200送到輸送位置。進一步地,所述發(fā)熱絲200焊接及纏繞設備100還包括輸送結構80,所述輸送結構80設于所述機架10上,并且所述輸送結構80設于所述轉運結構70以及所述纏繞結構60之間,用以將所述轉運結構70上焊接完的所述發(fā)熱絲200輸送至所述纏繞結構60上。具體地,所述輸送結構80包括第四驅動元件81、夾線元件82以及檢測件(圖中未標示),所述夾線元件82與所述第四驅動元件81電連接,所述夾線元件82用以夾持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200,進一步地,所述輸送結構80還包括電機84、絲桿85以及滑動連接于所述絲桿85上輸送件86,所述電機84與所述絲桿85電連接,所述夾線元件82固設于所述輸送件86上,所述電機84驅動所述絲桿85轉動,以使所述輸送件86帶動所述夾線元件82滑動連接于所述絲桿85上,從而使得所述夾線元件82能夠沿著所述絲桿85滑動,實現(xiàn)輸送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200移動的目的,85也可為同步帶。
[0039]進一步地,為了檢測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200的焊接質量,需要對所述發(fā)熱絲200進行檢測。因此,所述檢測件86用以對所述發(fā)熱絲200進行焊接質量檢測。具體地,所述第四驅動元件81為伸縮氣缸。所述檢測件86包括彈性部分(圖未示)以及檢測部分(圖未示),所述夾線元件82包括第一夾線部82a以及第二夾線部82b。當所述第四驅動元件81伸出時,所述第一夾線部82a固定夾住所述轉運結構70上的發(fā)熱絲200,所述第二夾線部82b與所述彈性部連接,并且所述彈性部可帶動所述第二夾線部82b運動。當所述第四驅動元件81縮回時,所述彈性部將所述第二夾線部82b沿遠離所述轉運結構70的方向拉住。當所述第二夾線部82b在所述彈性部的作用下沿遠離所述轉運結構70的方向運動,并運動至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范圍時,則所述檢測件檢測出所述發(fā)熱絲200焊接強度不夠,此時,所述電機84和絲桿85再次驅動所述第二夾線部82b運動至一拋料位置,并使得所述第二夾線部82b與所述發(fā)熱絲200分離。當所述彈性部將所述第二夾線部82b沿遠離所述轉運結構70的方向拉,并且其運動的范圍不在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范圍時,則所述檢測件檢測出所述發(fā)熱絲200的焊接強度符合要求,此時,所述第四驅動元件81再次驅動所述第二夾線部82b運動,以將所述發(fā)熱絲200輸送至所述纏繞機構60。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部為彈簧,所述檢測部為測距傳感器或者測距開關等。
[0040]請一并參閱圖、圖5以及圖6,所述纏繞結構60還進一步包括第五驅動元件62、轉動結構63以及剪斷元件64,所述轉動結構63包括第二線夾631以及旋轉元件632,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200夾設于所述第二線夾631上,所述旋轉元件632與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200連接,所述第五驅動元件62驅動所述旋轉元件旋轉至所述纏繞件61上,以使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200纏繞于所述纏繞件61上。本實施例中,所述纏繞件61可為玻璃纖維繩或陶瓷棒。所述第二線夾631可為夾線氣爪或彈性夾子,所述旋轉元件632可為轉盤,所述第五驅動元件62為電機。所述第二線夾631為兩個,其中一個第二線夾631與所述第五驅動元件62連接。所述纏繞結構60還進一步包括補償元件65,所述補償元件65與所述另一個所述第二線夾631連接,并做插補運動。纏繞時,所述旋轉元件632旋轉,所述第五驅動元件62帶動其中一個所述第二線夾631往徑向方向運動,(如圖5所示,即為Y方向)。此時,所述補償元件65帶動另一個所述第二線夾631做軸向運動,即為圖中X方向,進而使得所述發(fā)熱絲200均勻的繞在玻璃纖維繩或陶瓷棒上,從而完成所述發(fā)熱絲200與所述纏繞件61的纏繞。
[0041 ]為了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發(fā)熱絲200焊接及纏繞設備還包括外接控制元件(圖中未標示),通過所述外接控制元件,可將上述剝皮結構30、送線結構40、焊接結構50以及纏繞結構60的運動位置以及運動的數(shù)據(jù)均設置在所述外接控制元件上,然后利用所述外接控制元件的控制作用,使得所述發(fā)熱絲200焊接及纏繞設備能夠運行并最終完成發(fā)熱絲200焊接及纏繞。
[004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發(fā)熱絲200焊接及纏繞設備,通過設置剝皮結構將進線元件上的導線切斷,然后經由送線結構輸送至焊接結構上,使得該導線能夠與焊接結構上的發(fā)熱絲200進行焊接;然后利用焊接結構將焊接完成的發(fā)熱絲200輸送至纏繞結構上進行纏繞,使得焊接完成的發(fā)熱絲200能夠纏繞于纏繞件上,從而完成發(fā)熱絲200與導線之間的焊接以及發(fā)熱絲200的纏繞。由于該過程為全自動控制,替代了現(xiàn)有的采用將發(fā)熱絲200與導線進行鉚接,然后再通過人工將鉚接后的發(fā)熱絲200和導線進行纏繞的做法,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并且能夠降低纏繞發(fā)熱絲200時產生的粉塵對工作人員帶來的傷害。此外,由于發(fā)熱絲200與導線采用焊接的方式,從而能夠防止發(fā)熱絲200產生較大的電阻變化,確保發(fā)熱絲200的質量。
[0043]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機架以及設于所述機架上的進線元件、剝皮結構、送線結構、焊接結構以及纏繞結構,所述進線元件設于所述機架上,所述進線元件上設置有導線,所述剝皮結構設于所述進線元件的一側,所述導線連接至所述剝皮結構上,所述剝皮結構用以將所述導線切斷,以使所述導線與所述進線元件分離,所述送線結構設于所述剝皮結構的一側,所述送線結構用以將所述導線輸送至所述焊接結構上,以使所述導線與所述焊接結構上的發(fā)熱絲進行焊接,并將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輸送至所述纏繞結構上進行纏繞,所述纏繞結構包括纏繞件,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纏繞于所述纏繞件上。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剝皮結構為兩個,分別為第一剝皮結構和第二剝皮結構,所述第一剝皮結構鄰近所述進線元件設置,以將所述進線元件上的所述導線切斷。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剝皮結構以及第二剝皮結構均包括第一驅動元件以及裁切元件,所述裁切元件與所述第一驅動元件電連接,所述第一驅動元件驅動所述裁切元件將所述導線切斷。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線結構鄰近所述第二剝皮結構設置,所述送線結構包括第二驅動元件以及送線元件,所述送線元件與所述第二驅動元件電性連接,所述第二驅動元件驅動所述送線元件運動,以使所述送線元件將所述導線輸送至所述焊接結構上。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結構所述焊接結構鄰近所述送線結構設置,所述焊接結構包括第三驅動元件、第一線夾以及焊接元件,所述第一線夾用以夾住所述導線,并且所述第一線夾與所述第三驅動元件電連接,所述焊接元件與所述第三驅動元件電連接,所述第三驅動元件驅動所述焊接元件以及所述第一線夾運動,以使所述焊接元件運動至焊接位置,并對所述發(fā)熱絲以及所述第一線夾上的導線進行焊接。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還包括轉運結構,所述轉運結構設于所述機架上,并鄰近所述焊接結構設置,所述轉運結構包括旋轉電機以及取線元件,所述取線元件與所述旋轉電機電性連接,所述旋轉電機驅動所述取線元件將焊接完的所述發(fā)熱絲輸送至所述纏繞結構上。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還包括輸送結構,所述輸送結構設于所述機架上,并且設于所述轉運結構以及所述纏繞結構之間,用以將所述轉運結構上焊接完的所述發(fā)熱絲輸送至所述纏繞結構上。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結構包括第四驅動元件、夾線元件以及檢測件,所述夾線元件與所述第四驅動元件電連接,所述夾線元件用以夾持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所述檢測件用以對所述夾線元件上的所述發(fā)熱絲進行檢測。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驅動元件為伺服電機,所述第四驅動元件驅動所述夾線元件運動,以將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輸送至所述纏繞結構上。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纏繞結構還包括第五驅動元件、轉動結構以及剪斷元件,所述轉動結構包括第二線夾以及旋轉元件,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夾設于所述第二線夾上,所述旋轉元件與所述第二線夾連接,所述第五驅動元件驅動所述旋轉元件旋轉至所述纏繞件上,以使焊接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纏繞于所述纏繞件上,所述剪斷元件與所述第五驅動元件電連接,所述剪斷元件用以剪斷纏繞完成的所述發(fā)熱絲,以使所述發(fā)熱絲與所述旋轉元件分離。
【專利摘要】一種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包括機架及設于機架上的進線元件、剝皮結構、送線結構、焊接結構及纏繞結構,進線元件設于機架上,進線元件上設導線,剝皮結構設于進線元件的一側,導線連接至剝皮結構上,剝皮結構用以將導線切斷,送線結構用以將導線輸送至焊接結構上,以使導線與焊接結構上的發(fā)熱絲進行焊接,焊接結構將焊接完成的發(fā)熱絲輸送至纏繞結構上進行纏繞,纏繞結構包括纏繞件,焊接完成的發(fā)熱絲纏繞于纏繞件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發(fā)熱絲焊接及纏繞設備,利用焊接結構將導線及發(fā)熱絲進行焊接,然后利用纏繞結構進行纏繞,從而替代現(xiàn)有采用鉚接并利用人工進行纏繞的方式,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生產質量。
【IPC分類】B65H54/22, B23P15/00
【公開號】CN205386700
【申請?zhí)枴緾N201521099607
【發(fā)明人】周芬, 周武軍
【申請人】深圳市林正電子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