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沖壓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沖壓件模具的修邊刃口結構。
背景技術:
在制造業(yè)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客戶對產(chǎn)品質(zhì)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模具生產(chǎn)企業(yè)來說,需要提供更為高效經(jīng)濟的模具。然而,在資源緊缺,材料費用和工人工資上漲的現(xiàn)實條件下,需要企業(yè)提高單套模具的技術含量,開發(fā)和使用更高效的機構,降低設計與開發(fā)成本。
對于修邊模具來說,常常會出現(xiàn)修邊刀具磨損嚴重、崩刃報廢的情況,不僅影響模具使用效果,還會增加模具成本。常用修邊模具上的修邊刀具,下修邊刀具安裝在下模座上,上修邊刀具與壓料芯都安裝在上模座上,合模時壓料芯進行壓料,然后上修邊刀具與下修邊刀具接觸完成廢料切除。對于垂直修邊的區(qū)域,此種修邊刀具在修邊過程中,刀具刃口與板料最初以點接觸,并一直保持到修邊結束,刀具損壞現(xiàn)象更為嚴重實際中生產(chǎn)中,常使用增加刀具機械強度的方法來降低刀具更換頻率,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刀具受到的剪裁力;但由于刀具之間的相互沖擊作用,仍會在板件高頻率的沖壓作業(yè)過程中出現(xiàn)刀具打裂或崩刃的問題,同時還會增加模具所受沖擊力,引起模具微變形,影響模具的使用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汽車沖壓件模具的修邊刃口結構。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汽車沖壓件模具的修邊刃口結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感應板,且感應板上設有兩個孔槽,兩個孔槽內(nèi)分別設有第一刀刃座和第二刀刃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設有固定桿,且固定桿的下方分別設有第一伸縮電機和第二伸縮電機,且第一伸縮電機和第二伸縮電機均通過連接桿與固定桿連接,所述第一伸縮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第一刀刃,且第二伸縮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第二刀刃,所述第一刀刃與第二刀刃的刃面均為弧形結構,所述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的外壁上均設有感應器,且感應器與感應板相配合。
優(yōu)選的,所述感應器與控制器連接,且第一伸縮電機與第二伸縮電機均與控制器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刀刃與第一刀刃座相配合,且第二刀刃與第二刀刃座相配合。
優(yōu)選的,所述底座的兩側均連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上設有螺栓孔,且固定板通過螺栓與下模板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桿上設有螺栓孔,且固定桿通過螺栓與上模板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刀刃和刀座相配合可為汽車零件進行修邊,刀刃為弧形結構,在切割零件時,可降低刀刃的磨損,并且使零件得切口更加平滑,同時在汽車零部件組裝時,不會割傷組裝工人;
2、第一伸縮電機、第二伸縮電機和感應器均與控制器連接,且感應器與感應板相配合,使刀刃下落時,刀刃與刀座之間的距離可控,避免了刀刃與刀座的無功磨損,延長了刀刃的使用壽命,節(jié)省了成本。
本實用新型,能夠控制刀刃的下落行程,避免刀刃與刀座之間的無功磨損,可延長刀刃的使用壽命,且刀刃設計為弧形結構,可使零件的切口平滑,避免在包裝與組裝過程中割傷工人,具有極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汽車沖壓件模具的修邊刃口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感應板、3第一刀刃座、4第二刀刃座、5第一刀刃、6第二刀刃、7感應器、8第一伸縮電機、9第二伸縮電機、10固定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汽車沖壓件模具的修邊刃口結構,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設有感應板2,且感應板2上設有兩個孔槽,兩個孔槽內(nèi)分別設有第一刀刃座3和第二刀刃座4,所述底座1的上方設有固定桿10,且固定桿10的下方分別設有第一伸縮電機8和第二伸縮電機9,且第一伸縮電機8和第二伸縮電機9均通過連接桿與固定桿連接,所述第一伸縮電機8的輸出軸上連接有第一刀刃5,且第二伸縮電機8的輸出軸上連接有第二刀刃6,所述第一刀刃5與第二刀刃6的刃面均為弧形結構,所述第一刀刃5和第二刀刃6的外壁上均設有感應器7,且感應器7與感應板2相配合。
本實用新型,感應器7與控制器連接,且第一伸縮電機8與第二伸縮電機9均與控制器連接,第一刀刃5與第一刀刃座3相配合,且第二刀刃6與第二刀刃座4相配合,底座1的兩側均連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上設有螺栓孔,且固定板通過螺栓與下模板連接,固定桿10上設有螺栓孔,且固定桿10通過螺栓與上模板連接,
工作原理:控制器控制第一伸縮電機8和第二伸縮電機9伸縮,使用控制器設置下降行程,感應器7與感應板2配合定位,當感應器7完成行程后,第一伸縮電機8和第二伸縮電機9停止下落,可避免刀刃與與刀座磨損。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