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視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后視鏡。其包括:后蓋及鏡頭組件,后蓋包括主體部及固定裝置,固定裝置設置于主體部上,主體部開設鏡頭通孔;鏡頭組件包括:鏡頭、鏡頭前蓋及鏡頭板;鏡頭前蓋上設置有安裝位及定位裝置;鏡頭板設置于鏡頭前蓋上,并與鏡頭前蓋圍合成一收容槽;鏡頭容置于收容槽內,鏡頭穿設安裝位,且部分凸出于鏡頭前蓋外部;鏡頭組件固定設置于后蓋上,鏡頭組件穿設鏡頭通孔,且鏡頭部分凸出于通孔;并且,定位裝置與固定裝置相對應連接,將鏡頭組件定位設置于后蓋上。上述后視鏡,將導航和行車記錄儀結合在一起,增加了后視鏡的功能。鏡頭更加穩(wěn)定地設置于后視鏡內,令鏡頭采集的畫面更加平穩(wěn)流暢。
【專利說明】后視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后視鏡。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汽車行業(yè)發(fā)展迅速,并逐步普及。據(jù)統(tǒng)計截止到2012年11月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10578萬輛,私人汽車保有量7872萬輛。
[0003]后視鏡屬于汽車的重要安全件。汽車后視鏡反映汽車后方、側方和下方的情況,使駕駛者可以間接看清楚這些位置的情況,擴大了駕駛者的視野范圍。然而目前市場上的后視鏡功能單一,均只能為駕駛者提供更寬廣的視野。
實用新型內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功能更多、性能及安裝均更穩(wěn)定、內部結構定位及安裝更加穩(wěn)定的后視鏡。
[0005]一種后視鏡,包括:
[0006]后蓋,所述后蓋包括主體部及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設置于所述主體部上,所述主體部開設鏡頭通孔;
[0007]鏡頭組件,所述鏡頭組件包括:鏡頭、鏡頭前蓋及鏡頭板;
[0008]所述鏡頭前蓋上設置有安裝位及定位裝置;
[0009]所述鏡頭板設置于所述鏡頭前蓋上,并與所述鏡頭前蓋圍合成一收容槽;
[0010]所述鏡頭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內,所述鏡頭穿設所述安裝位,且部分凸出于所述鏡頭前蓋外部;
[0011]所述鏡頭組件固定設置于所述后蓋上,所述鏡頭組件穿設所述鏡頭通孔,且所述鏡頭部分凸出于所述鏡頭通孔;
[0012]并且,所述定位裝置與所述固定裝置相對應連接,將所述鏡頭組件定位設置于所述后蓋上。
[0013]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固定裝置為固定槽,所述定位裝置為定位塊,所述定位塊容置于所述固定槽內。
[0014]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槽至少為兩個,兩個所述固定槽均設置于所述主體部開設所述鏡頭通孔的表面上,且多個所述固定槽分別設置于所述鏡頭通孔相對的兩側,所述定位塊與所述固定槽一一對應設置,且所述定位塊收容于與其對應的所述固定槽內。
[0015]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鏡頭前蓋內壁上相對設置有固定筋,所述鏡頭板與所述固定筋相抵接。
[0016]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鏡頭板與所述固定筋抵接的表面為平面。
[0017]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鏡頭組件還包括鏡頭上蓋及固定板,所述鏡頭上蓋抵接所述鏡頭前蓋及所述鏡頭板,所述固定板設置于所述后蓋上,并且,所述固定板抵接所述鏡頭上蓋,將所述鏡頭組件固定于所述后蓋上。
[0018]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鏡頭上蓋上設置有與所述定位槽匹配的所述定位塊,所述定位塊容置于所述定位槽內。
[0019]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后視鏡還包括前框及鏡片,所述前框設置于所述后蓋上,與所述后蓋形成容置槽,所述鏡片設置于所述前框上,并遮蓋所述容置槽。
[0020]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后視鏡還包括顯示屏,所述前框開設與所述顯示屏匹配的通槽,所述顯示屏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內,且所述顯示屏固定于所述通槽,所述鏡片設置透空區(qū),以露出所述顯示屏。
[0021]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后視鏡還包括功能組件,所述功能組件設置于所述后蓋上。
[0022]上述后視鏡,將導航和行車記錄儀結合在一起,導航顯示鏡頭收集到的實景,令使用者能夠更準確的分辨地圖,同時,還可以記錄行車過程中的視頻,避免發(fā)生意外時,產生不必要的糾紛。增加了后視鏡的功能。此外,由于鏡頭設置于后視鏡上,不會影響使用者開車時的視線,進而令行車更加安全。
[0023]鏡頭通過鏡頭前蓋及鏡頭板固定于鏡頭組件中,令鏡頭更加穩(wěn)定地設置于后視鏡內,在行車過程中不易擺動搖晃,令鏡頭采集的畫面更加平穩(wěn)流暢。固定裝置及定位裝置的設置進一步保證了鏡頭的安裝的穩(wěn)定性。
[0024]固定裝置為固定槽,定位裝置為定位塊令鏡頭組件及后蓋的定位結構簡單,容易制作,且方便鏡頭組件的拆裝。多個相對的固定槽及定位塊的設置,令鏡頭組件的定位更加準確。
[0025]固定筋的設置令鏡頭板的更加穩(wěn)定地設置于鏡頭前蓋上,不易轉動及晃動。定位筋與鏡頭板的抵接面為平面,進一步保證了設置于鏡頭前蓋的定位板的穩(wěn)定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后視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7]圖2為圖1所示的后視鏡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3為圖1所示的后視鏡的爆炸圖;
[0029]圖4為圖1所示的后視鏡的后蓋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5為圖1所示的后視鏡的局部示意圖;
[0031]圖6為圖1所示的后視鏡的不同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7為圖1所示的后視鏡的鏡頭組件的爆炸圖;
[0033]圖8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后視鏡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9為圖8所示的后視鏡的爆炸圖;
[0035]圖10為圖8所示的后視鏡的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6]如圖1至圖3所示,其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后視鏡10各個角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及相關爆炸圖。
[0037]后視鏡10包括:后蓋100、鏡頭組件200,功能組件300、前框400、安裝塊500、顯示屏600及鏡片700。
[0038]前框400開設與顯示屏600匹配的通槽,且前框400設置于后蓋100上,與后蓋100形成容置槽。顯示屏600、功能組件300、鏡頭組件200均容置于容置槽內。其中,顯示屏600固定于通槽。功能組件300設置于后蓋100上。安裝塊500設置于后蓋100上。鏡片700設置于前框400上,并遮蓋容置槽。并且,鏡片700設置透空區(qū),以露出顯示屏600。
[0039]請一并參閱圖4,其為圖1所示的后視鏡10的后蓋100的結構示意圖。
[0040]后蓋100包括:主體部110、固定裝置120、卡位部130、安裝柱140、卡位板150、連接筋160、限位桿170、螺絲柱180。固定裝置120、卡位部130、安裝柱140、卡位板150、連接筋160、限位桿170、螺絲柱180均設置于主體部110上,且位于主體部110的一個側面上。
[0041]主體部110開設鏡頭通孔111、安裝槽112、定位孔113及聲音孔114。安裝槽112的側壁與安裝槽112的底面形成鈍角。如圖2、圖4所示,安裝槽112與安裝柱140分別位于主體部110相背的兩個側面上,即安裝槽112位于后蓋100的外側。其中,外側指后蓋100與前框400形成容置槽的外側。定位孔113位于鏡頭通孔111所在的區(qū)域旁邊。聲音孔114與鏡頭通孔111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聲音孔114包括若干規(guī)則排列的小圓孔,其直徑小于I毫米。例如,為解決聲音效果更好的技術問題,所述小圓孔具有斜柱體形狀,即其為一傾斜的圓柱體;又如,傾斜方向為斜下,以便于用戶獲得方向性更明確的聲音服務。根據(jù)實際情況,聲音孔114可無規(guī)則排列,且聲音孔114的直徑也可為1.2毫米等。需要指出的是,安裝槽112的側壁與安裝槽112的底面的夾角可為100°等,也可以為直角。又如,也可以省略聲音孔114,此時,無需聲音孔114。
[0042]如圖4、圖5所示,固定裝置120設置于主體部110開設鏡頭通孔111的區(qū)域旁邊。為穩(wěn)固安裝鏡頭,設置至少一個固定裝置,例如,鏡頭螺接固定于固定裝置,又如,鏡頭通過其固定板或者固定塊卡接固定于固定裝置;例如,固定裝置120為兩個。固定裝置120均設置于主體部110開設鏡頭通孔111的表面上。兩個固定裝置120位于鏡頭通孔111相對的兩側,且靠近鏡頭通孔111設置。本實施例中,固定裝置120設置于鏡頭通孔111的邊緣。根據(jù)實際情況,固定裝置120也可以為其他數(shù)量,如一個、三個、五個等。當固定裝置120的數(shù)量大于或等于三個時,多個固定裝置120均成三角形分布。固定裝置120也可以設置于主體部110的其他區(qū)域。多個固定裝置120可以均位于安裝孔的一側。此外,固定裝置120也可以設置于主體部110的其他側面,如主體部110的側壁上等。
[0043]卡位部130至少為一個??ㄎ徊?30包括設置于主體部110上的第一擋板131、第二擋板132及第三擋板133。第一擋板131及第二擋板132垂直設置,且第一擋板131的一個端部與第二擋板132的一個端部相連接。第三擋板133 —端連接第一擋板131及第二擋板132,且第三擋板133位于第一擋板131及第二擋板132之間。第三擋板133與第一擋板131成45°角。第三擋板133與鏡頭組件200抵接??ㄎ徊?30設置于主體部110開設鏡頭通孔111的區(qū)域,且卡位部130與鏡頭組件200的邊緣卡接,用于限定鏡頭組件200的位置,將鏡頭組件200定位。其中,除第三擋板133外,至少一擋板與鏡頭組件200抵接,即第一擋板131或第二擋板132與鏡頭組件200抵接,或者第一擋板131、第二擋板132均與鏡頭組件200抵接。根據(jù)實際情況,卡位部130可以為兩個、三個、五個等,當卡位部130的數(shù)量大于或等于三個時,多個卡位部130均成三角形分布。第三擋板133也可以與第一擋板131成其他角度,如30°、60°角等。也可以省略第三擋板133,此時無需第三擋板133,只需第一擋板131及第二擋板132定位鏡頭組件200。需要指出的是,也可以省略卡位部130,此時,鏡頭組件200直接設置于后蓋100上,無需卡位;例如,鏡頭組件200螺接設置于后蓋100上。
[0044]安裝柱140及卡位板150均為多個,其中,卡位板150與功能組件300相抵接。多個安裝柱140及卡位板150分為多組組合,設置于主體部110的不同區(qū)域。每組組合中至少包括一個安裝柱140,即多個組合中可以僅有安裝柱140,或者可以同時包括安裝柱140及卡位板150。其中一組組合設置于鏡頭通孔111的區(qū)域。此外,也可以省略卡位板150,此時無需卡位板150進行卡位。
[0045]連接筋160自主體部110延伸至安裝柱140。安裝柱140的高度與連接筋160的高度的差值設置為功能組件300的厚度。根據(jù)實際情況,安裝柱140的高度與連接筋160的高度的差值也可以略大于功能組件300的厚度。此外,也可以省略連接筋160,此時,無需連接筋160。需要指出的是,連接筋160也可以自主體部110延伸至卡位板150。
[0046]限位桿170設置于主體部110開設鏡頭通孔111的區(qū)域。限位桿170為兩個。兩個限位桿170位于鏡頭通孔111相對的兩側。根據(jù)實際情況,限位桿170可為多個,多個限位桿170也可以位于鏡頭通孔111的同側。
[0047]螺絲柱180為多個。多個螺絲柱180位于主體部110的內側邊緣處。螺絲柱180用于將前框400及后蓋100相連接。根據(jù)實際情況,也可以省略螺絲柱180,此時,直接通過螺紋緊固件及螺孔將前框400與后蓋100固定連接。
[0048]請一并參閱圖5至圖7,其分別為圖1所示后視鏡10的不同角度的局部示意圖及鏡頭組件200的爆炸圖。
[0049]鏡頭組件200包括:鏡頭210及其支架220、鏡頭上蓋230、環(huán)狀的固定板240、固定塊250。鏡頭210容置于支架220上。鏡頭上蓋230設置于支架220上,固定板240設置于后蓋100上。固定塊250設置于固定板240上,并與鏡頭上蓋230及固定板240相抵接。
[0050]支架220包括:鏡頭前蓋221及鏡頭板222。鏡頭板222設置于鏡頭前蓋221上,且鏡頭板222與鏡頭前蓋221圍合成一收容槽,鏡頭210容置于該收容槽中,形成一個整體,易于安裝與拆卸。
[0051]鏡頭前蓋221具有開口 2211。鏡頭前蓋221上設置有安裝位2212、定位裝置2213及固定筋2214。定位裝置2213的數(shù)量與固定裝置120相同,例如均為兩個。兩個定位裝置2213設于鏡頭前蓋221相對的兩側,且位于靠近開口 2211的同一平面內。定位裝置2213與固定裝置120相對應連接,將鏡頭前蓋221定位設置于后蓋100上。固定筋2214相對設置于鏡頭前蓋221內壁上。根據(jù)實際情況,定位裝置2213也可以為其他數(shù)量,如一個、三個等,此時相應地設置固定裝置120的數(shù)量。例如,定位裝置2213也可以設置于鏡頭前蓋221的同一側。
[0052]鏡頭板222與鏡頭前蓋221的開口 2211形狀相匹配,并遮蓋鏡頭前蓋221的開口2211。鏡頭板222與定位筋及鏡頭前蓋221的內壁相抵接。其中,鏡頭板222與固定筋2214抵接的表面為平面。又如,根據(jù)實際情況,鏡頭板222也可以為其他形狀,即鏡頭板222部分遮蓋開口 2211。鏡頭板222也可以開設固定筋收容槽,令固定筋2214容置于固定筋收容槽內,并將其鏡頭板222卡接于鏡頭前蓋221上。此外,鏡頭前蓋221與固定筋2214抵接的表面可以為弧面,即具有弧形的表面或者理解為具有弧形截面的表面,此時,相應地令固定筋2214與鏡頭板222相抵接的表面為相匹配弧面,使固定筋2214與鏡頭板222為面接觸,從而獲得更穩(wěn)固、且不易脫離接觸的技術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根據(jù)實際情況,也可以省略固定筋2214,此時無需固定筋2214,鏡頭板222與鏡頭前蓋221內壁相抵接。
[0053]鏡頭210容置于鏡頭板222與鏡頭前蓋221圍合成的收容槽內。其中,鏡頭210穿設安裝位2212,且部分凸出于鏡頭前蓋221外部。
[0054]鏡頭上蓋230與支架220抵接,其中,鏡頭上蓋230抵接鏡頭板222及鏡頭如蓋221。鏡頭上蓋230與鏡頭前蓋221的抵接面與支架220凸出部分分別位于后蓋100的兩偵U。鏡頭上蓋230設有凸起部231及定位裝置2213。凸起部231位于鏡頭上蓋230遠離支架220的側面上,即鏡頭上蓋230朝向固定板240的一側。凸起部231位于環(huán)狀的固定板240的中部,并且,穿設固定板240。其中,凸起部231的表面為弧面。定位裝置2213設置于鏡頭上蓋230相對的兩側,并且,定位裝置2213與固定裝置120的分布相同。定位裝置2213與固定裝置120相對應連接,將鏡頭上蓋230定位設置于后蓋100上。
[0055]根據(jù)實際情況,定位裝置2213可為定位塊,固定裝置120為與定位塊匹配的固定槽192。定位塊與固定槽192 —一對應設置,且定位塊收容于與其對應的固定槽192內。定位裝置2213及固定裝置120也可以為其他結構,如相配合的卡扣及卡槽結構;又如,定位裝置2213為定位孔113,固定裝置120為穿設柱,通過穿設柱與定位孔113的過盈配合,將鏡頭上蓋230及鏡頭前蓋221定位固定。此外,可以省略鏡頭前蓋221或鏡頭上蓋230的定位裝置2213,或者同時省略鏡頭前蓋221及鏡頭上蓋230的定位裝置2213,同時省略鏡頭前蓋221及鏡頭上蓋230的定位塊裝置時,可以省略固定裝置120。
[0056]固定板240開設與限位桿170匹配的限位孔241及鏡頭安裝孔242。限位孔241至少部分套設限位桿170,以通過限位桿限定固定板的位置,避免發(fā)生位移。鏡頭安裝孔242套設于安裝柱140外部,用于配合將固定板限定在安裝柱的位置,避免發(fā)生位移,從而將鏡頭組件200設置于后蓋100上。固定板240朝向后蓋100的一側延伸有支撐部243。支撐部243對應定位孔113設置。支撐部243的抵接端容置于定位孔113內,且支撐部243部分容置于定位孔113中。其中,支撐部243抵接后蓋100的端面為弧面。固定板240的邊緣與卡位部130卡接,用于限定固定板240的位置。根據(jù)實際情況,支撐部243可為三個、四個等,多個支撐部243位于固定板240的邊緣設置。也可以省略定位孔113,此時,支撐部243直接抵接后蓋100底面,無需穿設定位孔113。此外,支撐部243抵接后蓋100的端面也可以為平面等。為了解決適配于后蓋100的形狀與結構的技術問題,固定板240也可以為圓形、矩形等形狀。
[0057]固定塊250上開設固定通孔251,固定通孔251套設限位桿170,即限位桿170順序穿設限位孔241及固定通孔251。固定塊250朝向后蓋的一側延伸有抵接部252。抵接部252與鏡頭上蓋230的凸起部231相抵接。其中,凸起部231的抵接面為弧面。抵接部252為空心柱狀結構。并且,凸起部231至少部分容置于抵接部252內。根據(jù)實際情況,凸起部231可完全容置于抵接部252內。此外,抵接部252也可以為實心結構,此時,凸起部231與抵接部252直接抵接,無需容置于其內。需要指出的是,可以省略抵接部252,此時,無需抵接部252,固定塊250直接套設支架220,并抵接后蓋100。此外,也可以省略限位桿170,此時。相應地省略限位孔241及固定通孔251。也可以理解為,固定板240與鏡頭上蓋230抵接,此時,可以省略定位塊,鏡頭組件200直接通過固定板240設固定設置于后蓋100上。
[0058]功能組件300開設功能安裝孔310。功能安裝孔310套設并固定于安裝柱140,將功能組件300設置于后蓋100上。其中,連接筋160與功能組件300相抵接。根據(jù)實際情況,可以省略安裝柱140,并相應地省略鏡頭安裝孔242及功能安裝孔310,此時,功能組件300及鏡頭組件200可以通過卡扣等結構設置于后蓋100上。
[0059]請參閱圖2,其為圖1所示的后視鏡10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0060]安裝塊500的中部設有凹陷層510。安裝塊500容置于安裝槽112內。其中,安裝塊500通過若干螺紋緊固件固定于后蓋100上。各螺紋緊固件包括多組,每組為兩個,每組螺紋緊固件均勻分布于安裝塊500上。根據(jù)實際情況,凹陷層510也可以省略,此時,無需凹陷層510。安裝槽112可以省略,此時安裝塊500直接設置于后蓋100外側的表面。也可以同時省略安裝塊500及安裝槽112,此時,后視鏡10直接通過后蓋100連接于車身。
[0061]需要指出的是,為了解決獲取更多角度、更全面的視頻信息,例如,根據(jù)實際情況,也可于后視鏡10上設置前置攝像頭,并且在車內外的后視鏡、側后鏡上均設置鏡頭組件,這樣可以更全面的捕捉實景,及記錄行車錄像。
[0062]請一并參閱圖8至圖10,其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后視鏡20的結構示意圖、爆炸圖及局部示意圖。
[0063]與上一實施例后視鏡10的結構區(qū)別如下。
[0064]后視鏡20還包括至少二夾持部800及壓板900。夾持部800及壓板900均設置于后蓋100上。各夾持部800相互配合,用于夾持固定后視鏡20。
[0065]后蓋100還包括設置于主體部110上的側擋板190及固定柱191。偵彳擋板190圍合成固定槽192。主體部110開設有第一夾持槽115及壓板槽910。第一夾持槽115的數(shù)量大于或等于夾持部800的數(shù)量。多個第一夾持槽115排成平行的兩列,每列中的第一夾持槽115均平行設置。壓板槽910位于后蓋100開設安裝槽112的表面上,且壓板槽910與壓板900相匹配。根據(jù)實際情況,第一夾持槽115的數(shù)量可為八個,夾持部800的數(shù)量為四個。此外,第一夾持槽115也可以排成三列、四列等。
[0066]若干夾持部800均具有第一夾持板810及與第一夾持板810相連接的第二夾持板820。第一夾持板810具有缺口 811,且開設與固定柱191匹配的固定孔812。固定槽192的形狀與夾持板的形狀相匹配。第一夾持板810固定于固定槽192內,并且,容置于容置槽內。固定孔812套設固定柱191,固定柱191與側擋板190配合將第一夾持板810固定設置于后蓋100上,進而將夾持部800設置于后蓋100上。第二夾持板820穿設第一夾持槽115,且凸出于后蓋100外部。第二夾持板820向外延伸有彎折部830。每個夾持部800的第一夾持板810與其第二夾持板820均形成夾角。其中,夾角為銳角。夾持部800為彈性夾持部,其中,夾角在夾持狀態(tài)下的角度大于其在自由狀態(tài)下的角度。多個夾持部800呈平行的兩列分布,其中一列夾持部的第二夾持板與另一列夾持部的第二夾持板相對設置。根據(jù)實際情況,每個第一夾持板810與其第二夾持板820也可形成直角。多個夾持部800也可以呈三列、四列等分布,此時,相應地設置第一夾持槽115的列數(shù)。夾持部800可為一體成型結構,也可為其他相連接的結構。第一夾持板810上的缺口 811可省略,此時無需缺口811??梢岳斫鉃椋潭ㄖ?91也可以省略,此時,第一夾持板810可通過與固定槽192的過盈配合固定于后蓋100上。此外,側擋板190也可以省略,此時,第一夾持板810可通過固定柱191與后蓋100固定,也可以通過其他結構與后蓋100固定連接,如卡扣結構等。第二夾持部800上也可以設置防滑紋路。
[0067]壓板900開設與第一夾持槽115相連通的第二夾持槽920。壓板900容置于壓板槽910內,其中,第二夾持板820順序穿設后蓋100上的第一夾持槽115及壓板槽910上的第二夾持槽920。根據(jù)實際情況,第二夾持槽920的數(shù)量及分布可與第一夾持槽115的數(shù)量及分布相同,均為八個,第二夾持槽920的數(shù)量也可以與第一夾持槽115的數(shù)量不同,如四個等。此外,也可以省略壓板槽910,此時,壓板900直接設置于后蓋100的外側面上。壓板900也可以省略,此時無需壓板900。
[0068]上述后視鏡10或后視鏡20,功能組件300包括導航模組、麥克風、揚聲器等。行車過程中,通過鏡頭210記錄沿途的實景與行車過程中的視頻。功能組件300將記錄的實景接入導航的地圖中,令地圖可以顯示鏡頭210收集的實景。后視鏡O還可以通過麥克風對導航模組進行語音搜索。后視鏡10可通過安裝塊500直接安裝于車內,也可以通過夾持部800,將后視鏡夾持連接于車內原有的后視鏡上。
[0069]上述后視鏡10或后視鏡20,將導航和行車記錄儀結合在一起,導航顯示鏡頭210收集到的實景,令使用者能夠更準確的分辨地圖,同時,還可以記錄行車過程中的視頻,避免發(fā)生意外時,產生不必要的糾紛,從而增加了后視鏡的多用性。此外,由于鏡頭210設置于后視鏡上,不會額外影響使用者開車時的視線,進而令行車更加安全。
[0070]鏡頭組件200及功能組件300通過安裝孔及安裝柱140配合固定,令鏡頭組件200及功能組件300定位更加準確、固定更加穩(wěn)定。不會由于在行車過程中產生的顛簸,而令功能組件300及鏡頭組件200松動,進而影響后視鏡10使用功能的穩(wěn)定性,給使用者帶來不便。
[0071]連接筋160與安裝柱140具有高度差,當鏡頭組件200及功能組件300安裝于安裝柱140時,連接筋160抵持鏡頭組件200及功能組件300,限制其安裝深度,不會由于鏡頭組件200及功能組件300安裝過淺,導致其松動。同時,由于連接筋160抵持鏡頭組件200及功能組件300,令鏡頭組件200及功能組件300安裝更加穩(wěn)定,不易晃動,進一步保證了后視鏡10、20使用功能的穩(wěn)定性。
[0072]卡位板150的設置,限制了鏡頭組件200及功能組件300設置于后蓋100上的位置,并輔助固定鏡頭組件200及功能組件300,令其定位準確。
[0073]卡位部130的設置,令鏡頭組件200的定位更加準確。此外,卡位部130與鏡頭組件200抵持,令鏡頭組件200安裝穩(wěn)定,不易旋轉??ㄎ徊?30,第三擋板133的設置,進一步保證了鏡頭組件200安裝的準確性及穩(wěn)定性。
[0074]安裝槽112容置安裝塊500,充分利用空間,減小了后視鏡10、20的厚度,令其運輸及收納都更加方便。
[0075]固定板240的設置,令鏡頭組件200的安裝更加牢固穩(wěn)定。由于固定板240支撐部243的抵接面為弧面,且與定位孔113相互配合,令固定板240的位置更加準確,不易偏移及搖擺。此外,支撐部243與定位孔113配合令定位板在拆卸過程中更加方便快捷,無需使用螺紋緊固件將固定板240的支撐部243設置于后蓋100上。固定板240設置為環(huán)形,還令其在制作過程中減少材料,進而減輕重量,令后視鏡更加輕便。
[0076]固定塊250的設置,進一步保證鏡頭組件200安裝的穩(wěn)定性。固定塊250的抵接部252通過凸起部231定位,令固定塊250更加準確的設置于鏡頭上蓋230上。并且,弧面的凸起部231與空心柱狀的抵接部252配合更緊密,定位效果更好,且節(jié)約材料,減小后視鏡的成本。
[0077]限位桿170的設置,輔助鏡頭組件200定位,同時,限制固定板240及固定塊250的位置,防止鏡頭組件200擺動及旋轉。
[0078]鏡頭210通過鏡頭如蓋221及鏡頭板222固定于鏡頭組件200中,令鏡頭210更加穩(wěn)定地設置于后視鏡10或后視鏡20內,在行車過程中不易擺動搖晃,令鏡頭210采集的畫面更加平穩(wěn)流暢。固定裝置120及定位裝置2213的設置進一步保證了鏡頭210的安裝的穩(wěn)定性。
[0079]固定裝置120為固定槽192,定位裝置2213為定位塊令鏡頭組件200及后蓋100的定位結構簡單,容易制作,且方便鏡頭組件200的拆裝。多個相對的固定槽192及定位塊的設置,令鏡頭組件200的定位更加準確。
[0080]固定筋2214的設置令鏡頭板222的更加穩(wěn)定地設置于鏡頭前蓋221上,不易轉動及晃動。定位筋與鏡頭板222的抵接面為平面,進一步保證了設置于鏡頭前蓋221的定位板的穩(wěn)定性。
[0081]例如,后視鏡10或后視鏡20通過安裝塊500或者夾持部800設置于車內。當車內已安裝其他后視鏡時,后視鏡可直接通過夾持部800夾持固定于原有的后視鏡上。拆裝方便,且無需對車身做其他改動,通用性強,適用范圍廣泛。
[0082]第一夾持板810的缺口 811及側擋板190圍成的固定槽192,令第一夾持板810更穩(wěn)定牢固地設置于后視鏡上,進而令后視鏡可以更穩(wěn)定地固定于車身。固定柱191及固定孔812的設置,進一步保證了夾持部800設置于后視鏡10的穩(wěn)定性。
[0083]壓板900的設置令第一夾持板810更加平穩(wěn)的設置于后蓋100上,不易晃動歪斜。
[0084]多個第一夾持槽115的設置,令夾持部800可根據(jù)原有后視鏡的寬度進行調整,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后視鏡的通用性。
[0085]第一夾持板810與第二夾持板820之間形成銳角,可保證夾持部800的夾持力,令夾持部800更加牢固地夾持原有后視鏡,不易松動滑落。
[0086]安裝槽112的側壁與安裝槽112的底面形成鈍角,方便安裝塊500的拆裝,節(jié)約安裝時間。
[0087]安裝塊500中部的凹陷層510令安裝塊500安裝于車內時,不會與車內的安裝面產生干涉。
[0088]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后視鏡,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蓋,所述后蓋包括主體部及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設置于所述主體部上,所述主體部開設鏡頭通孔; 鏡頭組件,所述鏡頭組件包括:鏡頭、鏡頭前蓋及鏡頭板; 所述鏡頭前蓋上設置有安裝位及定位裝置; 所述鏡頭板設置于所述鏡頭前蓋上,并與所述鏡頭前蓋圍合成一收容槽; 所述鏡頭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內,所述鏡頭穿設所述安裝位,且部分凸出于所述鏡頭前蓋外部; 所述鏡頭組件固定設置于所述后蓋上,所述鏡頭組件穿設所述鏡頭通孔,且所述鏡頭部分凸出于所述鏡頭通孔; 并且,所述定位裝置與所述固定裝置相對應連接,將所述鏡頭組件定位設置于所述后蓋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為固定槽,所述定位裝置為定位塊,所述定位塊容置于所述固定槽內。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至少為兩個,兩個所述固定槽均設置于所述主體部開設所述鏡頭通孔的表面上,且多個所述固定槽分別設置于所述鏡頭通孔相對的兩側,所述定位塊與所述固定槽一一對應設置,且所述定位塊收容于與其對應的所述固定槽內。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鏡頭前蓋內壁上相對設置有固定筋,所述鏡頭板與所述固定筋相抵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鏡頭板與所述固定筋抵接的表面為平面。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鏡頭組件還包括鏡頭上蓋及固定板,所述鏡頭上蓋抵接所述鏡頭前蓋及所述鏡頭板,所述固定板設置于所述后蓋上,并且,所述固定板抵接所述鏡頭上蓋,將所述鏡頭組件固定于所述后蓋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鏡頭上蓋上設置有與所述定位槽匹配的所述定位塊,所述定位塊容置于所述定位槽內。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視鏡還包括前框及鏡片,所述前框設置于所述后蓋上,與所述后蓋形成容置槽,所述鏡片設置于所述前框上,并遮蓋所述容置槽。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視鏡還包括顯示屏,所述前框開設與所述顯示屏匹配的通槽,所述顯示屏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內,且所述顯示屏固定于所述通槽,所述鏡片設置透空區(qū),以露出所述顯示屏。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視鏡還包括功能組件,所述功能組件設置于所述后蓋上。
【文檔編號】B60R1/12GK204020720SQ201420396818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17日
【發(fā)明者】范地國 申請人:惠州鑫廣源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