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及汽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汽車驅動橋齒輪油加放油塞密封性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及汽車。
【背景技術】
[0002]在整車裝配及使用保養(yǎng)過程中需對驅動橋齒輪油進行加注及更換,以保證驅動橋內部的齒輪及軸承達到良好的潤滑效果,避免由于齒輪及軸承異常磨損產生的機械故障。因此,驅動橋應帶有加放油塞結構,且該結構應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0003]目前的驅動橋加放油塞及密封部分的結構由油塞座、油塞及純銅密封墊圈組成。油塞座焊接在驅動橋殼體上,油塞與油塞座之間采用螺紋配合,可將油塞擰下或擰緊,以進行加放油的操作。在油塞擰緊時,位于油塞和油塞座之間的純銅密封墊圈上下兩側平面被壓緊,起到密封作用,由于純銅密封墊圈在每次擰緊密封時都會產生微量的塑性變形,經過幾次(通常在2-3次)拆裝后,會因密封不良出現漏油情況。同時這種結構對油塞及油塞座密封端面的粗糙度、平面度及垂直度都要求很高,制造難度和成本較大,對零件的防護要求相應也較高。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及汽車,解決目前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中密封墊圈產生微量變形后會因密封不良出現漏油情況的問題。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依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包括:油塞座、油塞及密封墊圈,所述油塞與油塞座連接,所述油塞座與油塞之間設置有所述密封墊圈;
[0007]其中所述密封墊圈包括剛性硬質材料制成的第一連接圈與彈性材料制成的第二連接圈,所述第一連接圈的厚度小于第二連接圈的厚度,所述第一連接圈的直徑大于第二連接圈的直徑,所述第一連接圈內壁與所述第二連接圈外壁連接。
[0008]可選地,所述第一連接圈的材料為金屬,所述第二連接圈的材料為橡膠。
[0009]可選地,所述第一連接圈與第二連接圈硫化連接。
[0010]可選地,所述第二連接圈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直徑大于第二連接部直徑,所述第一連接圈、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從外向內依次連接。
[0011]可選地,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厚度。
[0012]可選地,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連接圈的厚度,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連接圈的厚度。
[0013]依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驅動橋,和如上所述的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所述油塞座焊接在所述驅動橋殼體上。
[0014]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采用剛性硬質材料制成的第一連接圈和彈性材料制成的第二連接圈結合形成的密封墊圈與油塞及油塞座配合提高并保證良好的密封效果;用密封墊圈的第一連接圈實現對油塞的支撐,保持油塞的緊固力矩,保護第二連接圈不被壓潰,保證密封墊圈重復使用的可靠性;第二連接圈主要用于密封,保證良好的密封效果。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復合密封墊圈大大提高了油塞的密封效果,降低了油塞及油塞座密封端面的加工要求。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的爆炸圖;
[0016]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密封墊圈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密封墊圈的剖視圖。
[0018]【附圖說明】如下:1、油塞座;2、油塞;3、密封墊圈;301、第一連接圈;302、第二連接圈;3021、第一連接部;3022、第二連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使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0020]如圖1所示,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包括:油塞座1、油塞2及密封墊圈3,所述油塞2與油塞座I連接,所述油塞座I與油塞2之間設置有所述密封墊圈3 ;其中,所述密封墊圈3包括第一連接圈301與第二連接圈302,所述第一連接圈301的厚度小于第二連接圈302的厚度,所述第一連接圈301的直徑大于第二連接圈302的直徑,所述第一連接圈301內壁與所述第二連接圈302外壁連接。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油塞座I與油塞2之間設置的密封墊圈3厚度小的第一連接圈301由剛性硬質材料制成,實現對油塞2的支撐作用,保持油塞2的緊固力矩,保護由彈性材料制成的第二連接圈302不被壓潰,保證整個密封圈重復使用的可靠性,同時其反復拆裝不會變形,其表面進行涂層防腐處理;第二連接圈302由彈性材料制成,主要用于密封,保證良好的密封效果。
[0021]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圈301的材料為金屬,所述第二連接圈302的材料為橡膠。在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中,采用金屬和橡膠結合的復合密封墊圈3大大提高了油塞2的密封效果,降低了油塞2及油塞座I密封端面的加工要求。當然可以理解的是,這里并不具體限定第一連接圈301與第二連接圈302的具體制作材料,只需保證,密封墊圈3由厚度小的剛性硬質材料制成的第一連接圈301與厚度大的彈性材料制成的第二連接圈302構成,即可。
[0022]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圈301與第二連接圈302硫化連接。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圈301與第二連接圈302硫化連接在一起,形成可靠的良好的密封結構。
[0023]如圖2和3所示,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連接圈302包括第一連接部3021和第二連接部3022,所述第一連接部3021直徑大于第二連接部3022直徑,所述第一連接圈301、第一連接部3021、第二連接部3022從外向內依次連接。
[0024]繼續(xù)參見圖2和3,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部302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連接部3022的厚度。在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3021厚度大于第二連接部3022厚度,在油塞座I與油塞2緊固時,第一連接部3021上下兩側擠壓變形,由于第二連接部3022厚度小,所以可以為第一連接部3021的變形提供多余空間。
[0025]繼續(xù)參見圖2和3,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部302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連接圈301的厚度,所述第二連接部302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連接圈301的厚度。在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中,當油塞2緊固時,第一連接部3021上下兩側受擠壓變形,油塞2上緊后,第一連接部3021上下兩側與第一連接圈301上下兩側齊平,第一連接圈301實現了對油塞2的支撐及保持油塞2的緊固扭矩,保護第一連接部3021不被壓潰,第一連接部3021上下兩側及第二連接部3022用于齒輪油密封,起到了良好的密封效果。
[0026]依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驅動橋,和如上所述的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所述油塞座I焊接在所述驅動橋殼體上。
[0027]以上所述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塞座(I)、油塞(2)及密封墊圈(3),所述油塞(2)與油塞座(I)連接,所述油塞座(I)與油塞(2)之間設置有所述密封墊圈⑶; 其中所述密封墊圈(3)包括剛性硬質材料制成的第一連接圈(301)與彈性材料制成的第二連接圈(302),所述第一連接圈(301)的厚度小于第二連接圈(302)的厚度,所述第一連接圈(301)的直徑大于第二連接圈(302)的直徑,所述第一連接圈(301)內壁與所述第二連接圈(302)外壁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圈(301)的材料為金屬,所述第二連接圈(302)的材料為橡膠。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圈(301)與第二連接圈(302)硫化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圈(302)包括第一連接部(3021)和第二連接部(3022),所述第一連接部(3021)直徑大于第二連接部(3022)直徑,所述第一連接圈(301)、第一連接部(3021)、第二連接部(3022)從外向內依次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302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連接部(3022)的厚度。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302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連接圈(301)的厚度,所述第二連接部(302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連接圈(301)的厚度。
7.一種汽車,包括驅動橋,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還包括如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所述油塞座(I)焊接在所述驅動橋殼體上。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及汽車,包括:油塞座、油塞及密封墊圈,油塞與油塞座連接,油塞座與油塞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其中密封墊圈包括第一連接圈與第二連接圈,第一連接圈的厚度小于第二連接圈的厚度,第一連接圈的直徑大于第二連接圈的直徑,第一連接圈內壁與第二連接圈外壁連接。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驅動橋加放油塞結構采用剛性硬質材料制成的第一連接圈和彈性材料制成的第二連接圈結合形成的密封墊圈與油塞及油塞座配合提高并保證良好的密封效果,用密封墊圈的第一連接圈實現對油塞的支撐,保持油塞的緊固力矩,保護第二連接圈不被壓潰,保證密封墊圈重復使用的可靠性;第二連接圈主要用于密封,保證良好的密封效果。
【IPC分類】B60B35-00, F16J15-12
【公開號】CN104786740
【申請?zhí)枴緾N201510246527
【發(fā)明人】梁雅楠, 范亙, 莫淑萍, 席玉嶺, 周渝
【申請人】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22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