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轉(zhuǎn)動裝置,輸送消耗品的方法,折疊織物的方法和裝置及一次性消耗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轉(zhuǎn)動裝置、用于輸送消耗品的方法、用于折疊織物(web)的方法等。
在用軸承支撐每個襯墊時,需要與襯墊數(shù)量相同數(shù)量的軸承,以便能夠單個地改變襯墊的速度,由此,增加了裝置的尺寸和/或復雜程度。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第一種轉(zhuǎn)動裝置包括一環(huán)形導向器;多個在被導向器導向時可滑動的移動部件;和用于使導向器能夠繞軸線轉(zhuǎn)動的轉(zhuǎn)動部件,其中,多個移動部件設置在轉(zhuǎn)動部件的轉(zhuǎn)動許可方向;并且移動部件能夠在轉(zhuǎn)動部件的轉(zhuǎn)動方向或被導向器導向的相反方向滑動。
本發(fā)明的第二轉(zhuǎn)動裝置包括多個導向器;被多個導向器導向時可滑動的多個移動部件;和用于使多個導向器能夠繞旋轉(zhuǎn)軸線轉(zhuǎn)動的轉(zhuǎn)動部件,其中,每個移動部件至少被一個導向器導向;并且多個導向器繞軸線設置,以便在圍繞軸線時被設置在轉(zhuǎn)動部件的轉(zhuǎn)動許可方向,因而多個移動部件能夠在轉(zhuǎn)動部件的轉(zhuǎn)動方向或相反方向滑動。
當轉(zhuǎn)動力按照預定的速度曲線作用在移動部件時,轉(zhuǎn)動部件隨著移動部件的轉(zhuǎn)動高速轉(zhuǎn)動。同時,每個移動部件相對導向器以相對低相對速度轉(zhuǎn)動。這樣,移動部件和導向器之間的摩擦顯著降低,由此改進了裝置的耐久性。
典型地,轉(zhuǎn)動部件能不受限制地轉(zhuǎn)動,并且可以是包括如滾珠或滾柱這樣的滾動件的滾珠軸承或滾柱軸承。
導向器可以是任何類型的導向器,只要它使移動部件能在包括轉(zhuǎn)動部件的轉(zhuǎn)動許可方向分量的方向滑動。在此所使用的術語“環(huán)形導向器”不僅指普通的完全環(huán)形的導向器,而且也指在圓周方向有小間隙的那些導向器,或甚至指通過設置多個導向元件所獲得的那些導向器,這些導向元件在一起組成一個導向器,以便以預定間隔互相隔開。此外,從軸向看,導向元件可以互相交疊。在此使用的術語“包括轉(zhuǎn)動部件的轉(zhuǎn)動許可方向分量的方向”意指導向元件可以設置在傾斜方向。導向元件可是導軌或槽。
在本發(fā)明的第二轉(zhuǎn)動裝置中,術語“多個導向器”是指在轉(zhuǎn)動方向或在軸線向方向互相間隔開的導向器,間隔開的程度使移動部件不能從一個導向器移動到另一個導向器。
在一個移動部件從多個導向元件中的一個移動到另一個時,這多個導向元件一起組成一個導向器。
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提供一控制器,用于控制移動部件的移動速度。該控制器使移動部件能夠以互相不同的預定的舜時速度轉(zhuǎn)動,因此,在轉(zhuǎn)動過程中改變移動部件之間的間距。
在此使用的術語“舜時速度”指即時速度,是指每個移動部件轉(zhuǎn)動時依其轉(zhuǎn)動位置改變其速度。
本發(fā)明能與國際公開號W001/44086所公開的轉(zhuǎn)動裝置、用于在改變其間距時輸送消耗品的方法、用于折疊織物的方法、或用于折疊織物的裝置一起使用。
本發(fā)明折疊織物的方法,是一種通過使用轉(zhuǎn)動裝置來折疊織物的方法,該轉(zhuǎn)動裝置包括多個繞預定軸線轉(zhuǎn)動的襯墊,以便連續(xù)輸送織物,而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織物供應到轉(zhuǎn)動裝置襯墊的表面上;轉(zhuǎn)動與其上供應有織物的襯墊的相鄰的襯墊,以改變其之間的間隔,從而松開相鄰襯墊之間的織物部分,由此折疊該織物部分;和從該襯墊釋放織物。
這種折疊方法能夠用本發(fā)明的第一或第二轉(zhuǎn)動裝置來實現(xiàn)。另一種轉(zhuǎn)動裝置,如國際公開號W001/44086所公開的,可用于替換包括多個襯墊的轉(zhuǎn)動裝置。
本發(fā)明折疊織物的裝置,是用于折疊織物以在織物運動方向的橫向方形成一壁的裝置,該裝置包括輸送部件,用于在持續(xù)輸送織物時,在其運動方向形成織物松弛部分;和用于折疊該松馳部分的部件,以形成該壁。
本發(fā)明所用的術語“壁”是指織物或片狀材料被折疊的部分,無論該壁是沿織物的表面放置或是立在織物上。
在本發(fā)明的折疊裝置中,“輸送部件”可以是包括多個輸送部分的任何部件,用于在織物運動方向輸送織物,其中,一個輸送部分的輸送速度被設定為小于該輸送部分上游的另一輸送部分的速度,以在上游輸送部分和下游輸送部分之間的織物部分形成松弛部分。
本發(fā)明優(yōu)選設有定向裝置,用于限定松弛部分要被折疊的方向。
本發(fā)明中,述語“松弛部分”意指織物上沒有拉力作用的部分。
本發(fā)明優(yōu)選設有折疊保持部件,用于保持由折疊松馳部分所獲得的折疊部分的形狀或狀況。
圖4是示出輸送裝置的示意側(cè)視圖;圖5是示出折疊裝置的示意側(cè)視圖;圖6A是示出一個導向器和一個移動部件實例的透視圖;圖6B是示出一個導向器和一個移動部件的另一實例的透視圖;圖7A是折疊裝置改變的示意視圖;圖7B是示出襯墊間展開形式的板的簡圖;圖7C是示出被折疊成風箱形的板的簡圖;圖7D是襯墊間板的放大圖;圖8是示出折疊裝置另一變化的示意簡圖;圖9是示出折疊裝置另一實施例的示意簡圖;
圖10是示出頂片實施例的透視圖;圖11是示出切斷前的頂片一實例的透視圖;圖12是示出切斷前頂片的另一實例的透視圖;圖13是示出風箱形折疊裝置的另一實例部分的簡圖;圖14A是示出一被引入的彈性部件的簡圖,以便伸展穿過通過Z形折疊加工獲得的松弛部分;圖14B是示出切斷彈性部件和去除松弛后的織物的簡圖;圖15是示出裝置實例的簡圖,用于在經(jīng)過Z形折疊加工的第一織物和第二織物之間的斷續(xù)地引入彈性部件;圖16是示出展開的內(nèi)褲形尿布的實例,它是一次性消耗品。
圖1A和圖1B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
轉(zhuǎn)動裝置1包括一轉(zhuǎn)動部B,一導向器3和多個移動部件41到4n。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轉(zhuǎn)動裝置1還包括驅(qū)動部件2。
驅(qū)動部件2輸出轉(zhuǎn)動力給移動部件4i。來自如馬達這樣的轉(zhuǎn)動動力源的轉(zhuǎn)動力,通過動力傳輸部件5和軸20被傳輸?shù)津?qū)動部件2,以便使驅(qū)動部件2繞軸線O以恒速轉(zhuǎn)動。驅(qū)動部件2由圓筒6通過軸承B1軸向地并可轉(zhuǎn)動地支撐。驅(qū)動部件2的軸線O與圓筒6的軸線C不同心。由于這種偏心結構,使得有可能,例如,在驅(qū)動部件2轉(zhuǎn)動時,周期性地改變每個移動部件的速度。
導向器3通過轉(zhuǎn)動部件B,如滾珠軸承和一轉(zhuǎn)動環(huán)50,連接于圓筒6。在圖1A所示的轉(zhuǎn)動裝置1,一個或多個環(huán)形導向器3,互相間隔開地設置在圓筒6的軸向。如圖1B所示,多個移動部件41到4i連接于每個導向器3,以便移動部件41到4i可在導向器3的圓周方向上移動。因此,每個移動部件4i隨著導向器3繞圓筒6轉(zhuǎn)動,同時相對環(huán)繞圓筒6的導向器3沿導向器3移動。
對于導向器3和移動部件4i,如圖6A所示THK(R)公司制造的R導向器,或日本軸承公司制造的Gonio Way軸承可適于使用。優(yōu)選地,在導向器3和移動部件4i之間插入滾動元件,如滾珠或輪子。每個導向器3可以是在轉(zhuǎn)動部件B的圓周方向上連接在一起的多個導軌或槽?;旧?,往復運動優(yōu)選為軸承的滾動運動,或諸如此類,但也可選擇滑動運動。
參見圖1A,設有橋接部件7i,以便在在圓筒6軸向相互間隔開的每對移動部件4i之間伸展。臂70i的一端固定在橋接部件7i,切一連接件8i可轉(zhuǎn)動地連接于臂70i的另一端。
在本實施例中,一控制器,通過與軸線C和軸線O之間的偏心率結合的連接件8i的設置來設置,能夠以編程的速度移動移動部件4i。另外,控制器可以用任何其它的連接機構設置,或,例如,可以使用國際公開號W001/44086所公開的控制器。
連接件8i的一端,通過軸承B2和固定銷8a,可轉(zhuǎn)動地連接于驅(qū)動部件2,而每個連接件8i的另一端,通過軸承B3和轉(zhuǎn)動銷8b,可轉(zhuǎn)動地連接于臂70i。當驅(qū)動部件2以恒速度轉(zhuǎn)動時,固定銷8a與驅(qū)動部件2一起,以恒定的角速度轉(zhuǎn)動,同時,轉(zhuǎn)動銷8b繞固定銷8a轉(zhuǎn)動。這樣,轉(zhuǎn)動銷8b的角速度隨著轉(zhuǎn)動銷8b的轉(zhuǎn)動角改變。因此,與轉(zhuǎn)動銷8b一體的橋接部件7i繞圓筒6轉(zhuǎn)動,并相對相鄰橋接部件7i改變間隔(間距),如圖1B所示。
具體地,每個橋接部件7i,當其從橋接部件7n的位置轉(zhuǎn)動到圖1B的橋接部件72時,以相對低的速度轉(zhuǎn)動,而當從橋接部件72的位置轉(zhuǎn)動到圖1B的橋接部件7n的位置時,橋接部件7i以較高速度轉(zhuǎn)動。因此,相鄰橋接部件7i之間的間隔(間距)隨著橋接部件分7i的轉(zhuǎn)動而改變。
圖2A和圖2B示出第二實施例的轉(zhuǎn)動裝置1。
在本實施例中,轉(zhuǎn)動環(huán)50被連接于每個轉(zhuǎn)動部件B,和連接部分75I,通過它下面述插入襯墊被插入,設置在在每個橋接部件7i的大致中心部分。連接部件75i可以是通孔、切口、凹陷等形式的空間。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圓筒6的徑向設有細長槽8A1,而不是在每個橋接部件7i一端處的連接件8i。槽8A1設有圖2B所示的固定銷8a,以便固定銷8a在徑向滑動。因此,橋接部件7i的轉(zhuǎn)速像第一實施例中一樣改變。
圖2A和圖2B的轉(zhuǎn)動裝置中,橋接部件7i的速度可由圖1所示的連接件控制,或可選擇地由上述任何其它控制裝置控制。
圖3A到圖3C示意性地示出本發(fā)明轉(zhuǎn)動裝置的第三實施例。
圖3A所示的轉(zhuǎn)動裝置包括環(huán)形導向器3、多個沿導向器3移動的移動部件4i,和轉(zhuǎn)動部件B。轉(zhuǎn)動部件B使導向器3能夠繞轉(zhuǎn)動部件B的軸線轉(zhuǎn)動。
多個移動部件4i設置在部件B的轉(zhuǎn)動許可方向上(即,轉(zhuǎn)動部件B使導向器3能轉(zhuǎn)動的方向)。每個移動部件4i能從相鄰的移動部件4i移開或朝相鄰的移動部件4i移動,并能沿導向器3在轉(zhuǎn)動部件B的轉(zhuǎn)動方向或相反方向往復運動。如果所進行的往復運動超出轉(zhuǎn)動部件B的特定區(qū)域,則導向器3可不必為環(huán)形的。特別是,多個弧形導向器3可繞轉(zhuǎn)動部件的軸線O設置,以便在轉(zhuǎn)動部件B的轉(zhuǎn)動許可方向上圍繞軸線O互相間隔開。在此情況下,每個導向器3至少包括一個移動部件,可在轉(zhuǎn)動部件的轉(zhuǎn)動方向或相反方向上移動。
圖3A的導向器3通過圖中未示出的轉(zhuǎn)動力施加部件(如,馬達或動力傳輸裝置)以預定轉(zhuǎn)速繞軸線O轉(zhuǎn)動。環(huán)狀導向器3以預定位置相對轉(zhuǎn)動部件B設置。多個移動部件41至4i可移動地連接于導向器3。
每個移動部件4i能隨著轉(zhuǎn)動部件B的轉(zhuǎn)動沿導向器3移動。
一對相鄰移動部件(如42和43)之間的間隔隨著轉(zhuǎn)動位置而改變。為了精確地控制該間隔,需要如上所述的預定的控制器。然而,某些控制水平能用,例如,作用在移動部件4i上的重力加速度來提供。另外,每個移動部件4i可配置一馬達,用以沿導向器3驅(qū)動移動部件4i,以便移動部件4i按照轉(zhuǎn)角θi以瞬時速度轉(zhuǎn)動。
在第三實施例中,轉(zhuǎn)動部件B可以是任選的。轉(zhuǎn)動裝置1包括環(huán)形導向器3,和多個移動部件4i,當由導向器3導向時能夠移動。導向器3設有多個移動部件4i的轉(zhuǎn)動裝置1,與使用滾珠軸承的裝置相比,具有較大的摩擦阻力,但這種轉(zhuǎn)動裝置1的重量比現(xiàn)有技術中轉(zhuǎn)動裝置的重量輕。
圖4示出使用轉(zhuǎn)動裝置1輸送消耗品的方法。
轉(zhuǎn)動裝置1包括襯墊9i,各吸引一物品N,并使該物品N能夠被輸送。在圖1A和圖1B所示的轉(zhuǎn)動裝置1中,每個襯墊9i可被設置在橋接部件中,或橋接部件可用做襯墊(即,橋接部件自身可被作為襯墊使用)。在圖2A和圖2B所示的轉(zhuǎn)動裝置1中,每個襯墊9i可被裝進橋接部件的連接部件75i,以便襯墊9i能夠轉(zhuǎn)動(如,繞垂直于圓筒6的方向),或橋接部件可用做襯墊。在圖3A到圖3C所示的轉(zhuǎn)動裝置1中,每個襯墊9i可設置在移動部件中。
圖4的每個襯墊9i包括多個吸孔,用于吸引物品N,并且,該吸孔位于負壓之下,以在襯墊從襯墊91的位置(從第一輸送機C1接收物品N之處)移動到襯墊93的位置(物品N移交給第二輸送機C2之處)時吸引物品N。另外,襯墊9i也可使用靜電荷,或諸如此類吸引物品N。
第一輸送機C1設置在轉(zhuǎn)動裝置1的上游,第二輸送機C2設置在轉(zhuǎn)動裝置1的下游。第一輸送機C1以間隔D1輸送物品N。
例如,每個襯墊9i當其從靠近拾取位置RP直到其通過拾取位置RP時,以與第一輸送機C1基本相同的圓周速度V1轉(zhuǎn)動,并且當其從靠近移交位置SP直到其通過移交位置SP時,以與第二輸送機C2基本相同的圓周速度V2轉(zhuǎn)動。在圖4所示的轉(zhuǎn)動裝置1中,即在希望增加襯墊之間間隔的情況下,圓周速度之間的關系是V2>V1。但在希望縮短襯墊之間間隔的情況下,圓周速度之間的關系是V2<V1。第二輸送機的圓周速度約為V2。
在物品N1由第一輸送機C1被輸送到拾取位置RP時,物品N1被吸在襯墊91上,并且襯墊91在拾取位置RP接收物品N1。然后,襯墊91,朝移交位置SP轉(zhuǎn)動,同時其速度逐漸增加,在移交位置SP襯墊93放開物品N3。在移交位置SP襯墊93停止吸引物品N3,由此,第二輸送機C2能容易地吸引并接收物品N3。
在襯墊9i可轉(zhuǎn)動地被裝進橋接部件的連接部分的情況下,襯墊9i可繞法線方向CL轉(zhuǎn)動預定角度(如90°),以便當襯墊9i從拾取位置RP移動到移交位置SP時,改變物品Ni的定向。物品Ni可是消耗品的最終產(chǎn)品或中間產(chǎn)品,如衛(wèi)生巾、一次性尿布、一次性內(nèi)褲或繃帶,或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的紡織物或非紡織物薄單、透水薄單或不透水薄單。
圖5示出用該轉(zhuǎn)動裝置1折疊織物W方法的一個實例。
圖中,每個橋接部件7i包括用于吸引織物W的襯墊9i,以便輸送織物W。襯墊9i在從圖5中的襯墊91的位置(接收織物W之處)移動到襯墊93的位置(折疊的織物被輸送之處)時,吸引織物W。
轉(zhuǎn)動裝置1形成一輪子,用于連續(xù)地輸送織物W,并且,通過織物W,接觸輸送機30傳動帶31的表面。
轉(zhuǎn)動裝置1以第一速度V11拾取織物W,并以第二速度V21將其移交給輸送機30(V11>V21)。輸送機30傳動帶31基本上以圓周速度V21輸送織物W。具體說,每個襯墊9i在襯墊91的位置(接收織物W之處)以圓周速度V11轉(zhuǎn)動,在其到達襯墊93的位置(折疊的織物被輸送之處)時減慢到圓周速度V21。因此,在襯墊9i從拾取位置RP移動到移交位置SP時,相鄰襯墊9i之間的間隔縮短,由此,松弛襯墊9i之間的織物W以形成一松弛部分W1。
接下來說明操作。
織物W通過在拾取位置RP被吸引在襯墊91的表面上被供給,然后沿轉(zhuǎn)動裝置1的襯墊9i被輸送。在轉(zhuǎn)動部件B以箭頭Vh方向轉(zhuǎn)動時,襯墊91沿導向器3移動并在相反的方向Vs移動,由此,縮小襯墊9i之間的間隔。方向Vs是相對于導向器3定義的。因此,在織物W上形成折疊部分W2。在折疊部分W2形成后,襯墊9停止吸引織物W,因此,包含以預定間距被折疊部分W2的織物W被輸送到輸送機30,從而完成所謂的“Z形折疊加工”。
用于完成Z形折疊加工的轉(zhuǎn)動裝置,可以不是上述的轉(zhuǎn)動裝置1,可以是另一種,例如,是國際公開號W001/44086所公開的裝置,或使用任何其它連接機構的裝置。
圖7A示出用于執(zhí)行Z形折疊加工的折疊裝置的另一實例。
轉(zhuǎn)動裝置1A包括多個襯墊9i。在每個襯墊9i的表面,至少設有一個吸孔10,用于吸引織物W。在拾取位置RP,襯墊9i的速度與織物W的速度相同。然而,在移交位置SP,速度低于在拾取位置RP的速度。因此,在織物W上形成松弛部分W1。折疊裝置優(yōu)選地包括定向部件12,以確保松弛部分W1朝轉(zhuǎn)動裝置1A的中心折疊。
定向部件12可以是,例如,一個吹氣機構,即將織物的松弛部分W1朝轉(zhuǎn)動裝置1A的中心推入的機構、或用真空朝轉(zhuǎn)動裝置1A的中心抽吸織物W的機構。如使用吹氣機構,僅需要設置一個定向部件12,或可選地設置多個定向部件12,如圖7A所示。如使用松弛部分推入機構,可僅設置一個定向部件12,或可選擇地設置多個定向部件12。通過設置多個定向部件12,就可能朝轉(zhuǎn)動裝置1A的中心可靠地折疊松弛部分W1。定向部件的寬度(垂直于圖面方向上的長度)可以按織物W的寬度設置定成一個值(垂直于圖面方向上的長度)。
此外,在織物W被夾在其當中的襯墊9i的每個側(cè)表面上,即,每個襯墊面朝向相鄰襯墊側(cè)表面的側(cè)表面上,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吸孔11,以便織物W的松弛部分W1沿襯墊9i的側(cè)表面被放下。
織物被折疊的方向可以是織物運動方向或相反方向。例如,在將織物夾在其之間的兩個襯墊的后面一個的圓周速度,在移交位置SP附近,大于輸送機的速度的情況下,后面的襯墊在運動方向折疊織物。在此情況下,只要求前面的襯的墊運動不干擾后面襯墊的運動。當在移交位置SP附近,輸送機的圓周速度大于前面襯墊的速度的情況下,前面襯墊在運動方向的相反方向折疊織物。
在本實施例中,每個襯墊9i的側(cè)表面在圓周方向形成折疊部分。具體說,在圓周方向互相面對的兩個相鄰襯墊94和95的側(cè)表面在移交位置SP互相靠近,以便在其之間的兩個織物W中折疊,從而,形成折疊部分W2。
在接收側(cè)可設置一個用于施加如熱熔樹脂的粘合劑的涂層器13(折疊保持部件的一個實例),如圖7A所示。該涂層器13在另一織物W0和要折疊織物W之一或兩個上施加粘合劑,以便將織物W0和織物W粘結在一起,從而,使其易于保持被折疊部分W2的形狀。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圖8所示的輸送機可被用于保持被折疊部分W2的形狀。
此外,定向部件12可用空氣抽吸松弛部分W1,如圖8所示。空氣的抽吸使松弛部分W1從自轉(zhuǎn)動裝置1A形成突起形狀。織物W的抽吸、定向部件的數(shù)量等,可以設置成與圖7A的裝置一樣。
參見圖8,織物的松弛部分W1被夾在襯墊9i和輸送機30的傳動帶31之間,由此,形成折疊部分W2。設置在接收側(cè)的折疊保持部件另一實例可以是,例如,能夠抽吸空氣的輸送機30的網(wǎng)狀傳動帶31,通過它接收折疊的織物W,其中,織物W被空氣100抽吸,如圖8所示,以便保持折疊部分W2的形狀。也可用包括多個孔的傳動帶31來取代網(wǎng)狀傳動帶31。此外,折疊保持部分可以可選地使用靜電荷,或諸如此類來保持松弛部分W1的形狀。
實現(xiàn)風箱形折疊加工的風箱形折疊裝置,是Z形折疊加工裝置的改進形式,將參考圖7B和圖7D進行說明。風箱形折疊裝置能在多個位置折疊松弛的織物W。
風箱形折疊裝置,除圖7A的折疊裝置的元件外,還包括,多個板Pi,在相鄰襯墊9i-1和襯墊9i之間。如圖7D所示,板Pi通過接頭Ji互相樞軸地連接并連接于襯墊9i。例如,板P1通過接頭J1樞軸地連接到襯墊9i-1,和相鄰的板P2通過接頭J2樞軸地連接到板P1。
每塊板Pi能抽吸織物W。每塊板Pi至少可包括一個吸孔,通過它抽吸織物W。在此情況下,每塊板Pi可以是網(wǎng)狀的。此外,風箱形折疊裝置帶有的每塊板Pi可用第一種電荷充電,而織物用吸引第一電荷的另一種電荷充電,以便將織物W吸引在板Pi上。
參見圖7C,當相鄰襯墊9i-1和9i之間的間隔被縮短時,展開形式的多個板Pi變成風箱狀。為了使織物形成預定的風箱形狀,板Pi之間的接頭Ji可以限制被其所連接的板Pi的轉(zhuǎn)動角度。例如,可在板P2和P3之間提供彈性部件40,如圖7D所示,以便限制板Pi能轉(zhuǎn)動的角度。
如果相鄰襯墊9i-1和9i之間的間隔被縮短,則被吸在板Pi上的織物W彎曲,以便與板P的形狀相符。松弛的織物W被折疊成有頂部和低部,并且被輸送到輸送機30上。
折疊的織物W可在相鄰襯墊9i-1和9i之間的間隔被縮短后并且其之間的間隔達到其最大值之前,被輸送到輸送機30。在這種情況下,形成三棱柱形的壁TW。
圖9示出折疊裝置的另一實例。
圖中,具有高輸送速度V1的一對第一滾子21和21,沿織物W相對輸送方向設置在上游,和有低輸送速度V2的一對第二滾子22和22,沿織物W設置在下游。
由于,速度滿足V1>V2,松弛部分W1形成在第一滾子21和第二滾22之間。松弛部分W1折疊的方向取決于定向部件12。本實施例中,定向部件12包括兩個桿12a和12b,它沿織物W的寬度方向伸展。圖中虛線表示兩個桿的各自的軌跡。在第一桿12a移動后第二桿12b移動,由此,形成折疊部分W2。由于,織物用相對輕的材料制造,如無紡織物、紙漿或合成樹脂,所以,織物能輕易地由其僅有一端被固定支撐的桿12a和12b所支撐,在折疊部分W2形成后,第二桿12b在被抓住在兩個第二滾子22中間之前,朝第一滾子21退回。此外,第一桿12a能在織物W的寬度方向移動,以便伸展超過折疊部分W2的邊。
使用上述“Z形折疊加工”,能生產(chǎn)出在其形成有壁的包括餐巾、尿布和內(nèi)褲的一次性消耗品。
圖10示出餐巾的頂面,其中,虛線表示織物。
圖10中,壁TW形成在頂面T上,以便在與所制造的頂面T的運動方向X基本垂直的方向伸展,由于與運動方向X垂直,細長的壁TW能沿餐巾的相對側(cè)形成。
圖11示出切斷前的尿布或襯褲的頂面(織物)W。通過使用上述折疊方法放松織物W,壁TW能在與織物W運動方向X相垂直的Y方向形成,如圖所示。換句話說,壁TW的長度方向Y橫穿織物W的運動方向X。用虛線表示的吸收體(核)Co的長度方向橫穿織物W的運動方向X(即,生產(chǎn)線是所謂的“橫向流動”型)。因此,通過沿運動方向(X方向)的橫向方向切斷織物W,如雙點劃線所示,能在橫向流動型的生產(chǎn)線上生產(chǎn)尿布或襯褲。如現(xiàn)有技術所知,除吸收體Co之外,液體不滲透背片鋪在液滲透頂片上。壁TW可以可選地形成在吸收體Co上。壁TW可在吸收體Co的一端附近形成,或多個壁TW可在吸收體Co的端部附近形成。
在織物以某一方向,例如如圖7A到圖7D和圖8所示的方向被折疊時,每個其余的折疊部分可以相反方向被折疊回來,例如,以便形成圖10和圖11所示的壁TW。
用于使消耗品更好地適合穿戴者的彈性部件可沿壁TW設置。例如,可以使用將在織物W運動方向X的橫向方向Y伸展的彈性部件貼附于織物上的機構(如,日本專利申請第12-028945號所描述的焊接裝置),從而在壁TW內(nèi)提供一彈性部件。該彈性部件可由至少一個扁平橡膠帶或橡膠繩制成。
一次消耗品如餐巾、尿布或內(nèi)褲的上述的壁TW可由風箱形折疊加工制成。此外,在如餐巾、尿布或內(nèi)褲的一次消耗品中,多個頂部和底部可在吸收體Co上由風箱形折疊加工制成。在此情況下,排泄物被吸入到底部,由此,減少從消耗品的滲漏。
圖12是示出多個由風箱形折疊加工形成在每個吸收體Co上的壁TW的簡圖。該壁TW可直接地位于吸收體Co上,或通過一個片或諸如此類間接地放在吸收體Co上。該片可以是連續(xù)的片,或者是可在多個壁TW和吸收體之間被分成層的至少一片。為了在預定位置固定壁TW,壁TW的底部Vw優(yōu)選為平的。具體說,壁TW的底部Vw接觸該片或吸收體Co的面積,優(yōu)選為該片或該吸收體Co的總面積的50%或以上。
圖13是一個簡圖,示出用于形成基本平的底部的風箱形折疊裝置100的一部分。該風箱形折疊裝置100包括多個襯墊9i,至少一個型襯(dummy pad)101,和多個基本為V形的對板102。每個基本為V形的對板102包括兩個板P和P,和每個板P能夠相對另一個繞板P和P之間的接頭轉(zhuǎn)動。每個基本為V形的對板102的一端被連接到型襯101或襯墊9i。
至少一個襯墊9i、型襯101或基本為V形的對板102能夠?qū)⒖椢颳抽吸到板P和P的表面上,和到型襯101頂部的表面上。如果壁底部的寬度Wd為1cm或更小,織物W可只用襯墊9i和基本為V形的對板102來抽吸。在壁底部的寬度Wd這樣小時,織物只用襯墊9i和基本為V形的對板102的抽吸被吸引和固定。
優(yōu)選地,襯墊9i和型襯101的表面形狀是這樣的,當將折疊織物W移交給輸送機時,襯墊9i和型襯101接觸輸送機的表面。
此外,通過應用“Z形折疊加工”,能以斷續(xù)方式給織物至少貼附一個彈性元件。因此,包括以斷續(xù)方式至少將一個彈性元件貼附于其上的織物的一次性消耗品能夠通過應用“Z形折疊加工”生產(chǎn)。
具體說,至少有一個彈性元件被粘接于織物,通過“Z形折疊加工”在其上形成有松弛部分,因而彈性元件橫向伸展過松弛部分,如圖14A所示。然后,在靠近織物W松弛部分W1的一邊W11和松弛部分W1的另一邊W12之間的位置上切斷彈性元件F。彈性元件可用直切刀或壓軋滾(embossing roll)等切斷。直切刀、壓軋滾或諸如此類通過熱、壓力或其組合能夠切斷彈性元件。有關使用壓軋滾切斷方法,請結合中國專利申請第01120406.0號、國際公開WO 00/76444和日本公開專利公開第2000-26015號,在此作為參考。彈性元件切斷時,織物的松弛就被消除。
圖14B是一簡圖,示出切斷彈性元件F和除去松弛后的織物W。以這種方式,彈性元件能設置在織物W上,除曾是松弛部分的W3之外。因此,可提供具有至少一個彈性元件F的織物W,該彈性元件F以恒定間隔互相隔開。
彈性元件F可被夾在經(jīng)過“Z形折疊加工”的第一織物和第二織物之間。圖15的圖示出一裝置的實施例,用于在經(jīng)過Z形折疊加工的第一織物W和第二織物Wo之間的斷續(xù)地引入彈性部件F。
該裝置至少在第一織物和第二織物的一個上的至少一個部分施加粘合劑201。然后,壓送輥200將第一織物W、彈性元件F和第二織物Wo互相固定。由壓送輥200獲得的層壓制件通過壓軋輥203。壓軋輥203設有多個突起,切斷和第二織物Wo-的部分一起的層壓制件的至少一個彈性元件F。每個突起的末端可以是鋒利的,如中國專利申請第01120406.0所公開的。
第二織物Wo可在與第一織物W松弛部分W1相對應的每個位置部分設有狹縫。當?shù)谝豢椢颳的松弛W1被除去時,即,當其上的彈性元件F已被切斷的層壓制件處于拉力下,第二織物Wo也被沿狹縫切斷。
此外,第二織物Wo也可包括一松弛部分。在此情況下,第一織物W,彈性元件F和第二織物Wo被粘結在一起,以便使第一織物W的松弛部分的位置對應于第二織物Wo的松馳部分的位置。僅是彈性元件可被切斷。例如,使用熔點低于第二織物Wo的彈性元件F,和在壓軋輥203加熱到預定溫度時壓層壓制件,就可能僅切斷彈性元件F。如果壓軋輥203的溫度高于彈性元件F的熔點,和低于第二織物Wo熔點,就可能僅切斷彈性元件,而對第二織物Wo基本上沒有因熱導致的變化。此外,甚至當壓軋輥203的溫度高于第二織物Wo的熔點時,如果層壓制件的運動速度高,在第二織物Wo上出現(xiàn)孔之前,也可以切斷彈性元件。
圖16是一簡圖,示出展開的內(nèi)褲形尿布N的一個實例,它是一次性的消耗品。該內(nèi)褲形尿布N包括吸收體Co、前片300和后片301。前片300和后片301包括腰部收縮Fw,緊貼著穿戴者的腰,和合身收縮Fb,適合穿戴者的腹部部分。在內(nèi)褲形尿布和吸收體Co互相重疊之處的位置沒有合身收縮Fb。如果在重疊部分有彈性部件F,則吸收體Co皺縮,由此,有損穿戴者的舒適。前片或后片300、301能夠通過應用上述“Z形折疊加工”,以斷續(xù)方式在織物上貼附彈性元件來制造。請注意內(nèi)褲形尿布可包括如上所述的壁。上述一次性的消耗品當然也可以是內(nèi)褲形尿布以外的物品,如有膠布帶的尿布。
上述彈性元件可以是聚氨酯織物、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聚氨酯織物可以是由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制造的LYCRA。彈性元件可以是繩、線或網(wǎng)狀形式,或有平面形式。如果是網(wǎng)狀彈性元件,可使用CONWED PLASTICS制造的Rebound。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轉(zhuǎn)動裝置中,設有轉(zhuǎn)動部件,以使導向器能夠轉(zhuǎn)動,導向器設有多個移動部件,由此,每個移動部件能獨立地滑動。因此,導向器和移動部件之間的摩擦被顯著降低,并且,因此,可在長時間段內(nèi),連續(xù)轉(zhuǎn)動移動部件。此外,多個移動部件可以設置成在軸向方向不互相間隔開,由此,能減小裝置的尺寸。
此外,當多個移動部件設備在軸向方向,橋接部件在移動部件之間伸展時,因為橋接部件能在兩個位置被支撐,所以橋接部件穩(wěn)定。
此外,本發(fā)明的折疊方法或折疊裝置,能方便及有效地在第一織物被輸送方向的橫向方向形成折疊部分或壁。
包括如上所述形成的壁的一次消耗品,與其壁平行于第一織物輸送方向方向的那些一次消耗品具有不同的特性。
權利要求
1.一種轉(zhuǎn)動裝置,包括一環(huán)形導向器;和多個移動部件,當被所述導向器導向時可移動,其中,所述移動部件之間的間隔能被改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zhuǎn)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轉(zhuǎn)動部件,用于使所述環(huán)形導向器轉(zhuǎn)動,其中,所述多個移動部件能通過所述導向器的導向移動。
3.一種轉(zhuǎn)動裝置,包括多個導向器;多個移動部件,在被所述多個導向器導向時移動;和一轉(zhuǎn)動部件,用于使所述多個導向器能夠轉(zhuǎn)動,其中每個導向器至少導向一個移動部件;并且所述多個導向器圍繞所述轉(zhuǎn)動部件設置。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轉(zhuǎn)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導向器和多個移動部件設置在所述轉(zhuǎn)動部件的旋轉(zhuǎn)軸線方向;和所述轉(zhuǎn)動裝置進一步包括橋接部件,連接于設置在旋轉(zhuǎn)軸線方向的一個以上的所述移動部件之間。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轉(zhuǎn)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與所述移動部件一起移動的襯墊,其中,所述襯墊的定向能被改變。
6.一種用轉(zhuǎn)動裝置輸送一次性消耗品的方法,該轉(zhuǎn)動裝置包括一環(huán)形導向器;多個移動部件,在被所述環(huán)形導向器導向時移動;和其上能夠輸送物品的襯墊,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用襯墊接收物品;相對相鄰襯墊轉(zhuǎn)動已接收有物品的襯墊,以便改變其之間的間隔;和在所述間隔改變后,從所述襯墊釋放所述物品。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輸送一次性消耗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改變所述襯墊定向的步驟。
8.一種用轉(zhuǎn)動裝置折疊織物的方法,所述轉(zhuǎn)動裝置包括多個襯墊,該襯墊轉(zhuǎn)動以連續(xù)地輸送織物,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織物供給以預定間隔互相間隔開的所述襯墊的表面上;通過使用所述襯墊,將所述織物保持在所述襯墊的表面上;改變其上供應有所述織物的所述襯墊相的鄰襯墊之間的所述間隔;通過減小所述襯墊的相鄰襯墊之間的所述間隔,松開其之間的所述織物部分,以便折疊所述織物部分;和從所述襯墊釋放所述織物。
9.一種用于折疊織物的裝置,以在織物運動方向的橫向方向形成壁,其中,當所述織物被連續(xù)輸送時,在在所述織物的運動方向形成一松弛部分,并折疊所述松弛部分,以形成所述壁。
10.一種一次性消耗品,包括一部件,所述部件這樣獲得一連續(xù)部件,在其運動方向上形成有松弛部分,其上沒有作用拉力,所述連續(xù)部件包括至少一個頂片,一個吸收體和一個背片;折疊所述松弛部分,以便形成垂直于運動方向的壁;并切斷其上形成有壁的連續(xù)部件。
11.一種生產(chǎn)一次性消耗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織物上形成一松弛部分;至少放置一個彈性部件,以使所述彈性部件在所述織物的運動方向伸展并穿過所述松弛部分,并至少部分固定所述彈性部件;和在所述松弛部分附近,切斷所述彈性部件。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生產(chǎn)一次性消耗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件在一固定步驟中通過夾在所述織物和另一織物之間被固定。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生產(chǎn)一次性消耗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另外織物上設置所述松弛部分,以便所述織物所述松弛部分的位置對應于所述另一織物所述松弛部分的位置。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生產(chǎn)一次性消耗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織物在相對應于所述織物所述松弛部分的位置包括一狹縫。
15.如權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chǎn)一次性消耗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切斷所述彈性部件的步驟之后,進一步包括除去所述織物上的松弛的步驟。
全文摘要
一種轉(zhuǎn)動裝置包括:一環(huán)形導向器;和在被所述導向器導向時移動的多個移動部件;其中,移動部件之間的間隔能被改變。
文檔編號B65H20/16GK1356097SQ01139639
公開日2002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01年1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12月1日
發(fā)明者中門正毅, 一浦雄三, 田中聰, 橘育雄 申請人:株式會社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