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電加熱裝置及空調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746307閱讀:11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電加熱裝置及空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空調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加熱裝置及空調器。
      背景技術
      熱泵空調器在制熱工況下運行時,通過換熱器與外界換熱從而達到給室內環(huán)境供熱的目的,當室外溫度較低時,換熱器的換熱效率降低,影響到空調器室內機的制熱能力。通常,為了提高空調器在低溫時的制熱效果,空調器中增設了一種PTC電加熱裝置,因其a系數高,耐電壓性能高,耐老化性能高,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家用空調器室內機中。由于空調器風道中用于安裝電加熱裝置的空間狹窄,電加熱裝置作為一個風道阻力部件引起氣流流速及溫度分布不均而產生噪聲。具體地說,如圖2、3、4,現有的電加熱裝置10包括有發(fā)熱管101、散熱片部件102和加強板103,加強板103位于散熱片部件102的外側,散熱片102的 橫斷面形狀為矩形,而空調室內機使用的是多折蒸發(fā)器20,故散熱片部件102的入流平面與多折蒸發(fā)器20的出流平面必定存在較大的夾角,即氣流與電加熱裝置的散熱片存在著入流沖角,導致氣流阻力增加,換熱效果不佳且產生較大的氣流噪聲。加之PTC電加熱裝置開啟時產生的制熱噪聲,致使帶電加熱裝置的空調器在制熱工況下噪聲較大且音質較差。也就是說,熱泵空調器在室外溫度較低時的制熱能力不佳,為了提高空調器在低溫時的制熱效果,空調器中增設了電加熱裝置,但電加熱裝置的開啟會增加空調器的制熱噪聲,影響了整機的噪聲性能,所以改善電加熱裝置的散熱片結構和安裝位置是減小空調器制熱噪聲的關鍵因素。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電加熱裝置,換熱效果好,可降低空調器運行時的噪聲,音質得到改善。此外,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空調器,其電加熱裝置的換熱效果好,運行時的噪聲降低,音質得到改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電加熱裝置,包括有發(fā)熱管和散熱片部件,所述散熱片部件的內側面為連接面,與發(fā)熱管的外側壁相連;其中,散熱片部件包括有與連接面相鄰的入流面;散熱片部件的入流面為斜面,與發(fā)熱管的中心線相交呈斜角。更進一步地,所述電加熱裝置的橫斷面為箭形結構,即散熱片部件包括有第一散熱片單元和第二散熱片單元,分別位于發(fā)熱管的兩邊;所述第一散熱片單元和第二散熱片單元的橫斷面為四邊形,具有與發(fā)熱管的橫斷面的外側邊重合的連接邊,與連接邊相鄰的入流邊與發(fā)熱管的夾角為θ,Θ小于90°??照{器,包括有蒸發(fā)器、通風裝置以及上述電加熱裝置;所述蒸發(fā)器為多折蒸發(fā)器,所述電加熱裝置位于蒸發(fā)器的折彎位置旁側;所述電加熱裝置設置在通風裝置進風區(qū)域中。[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的電加熱裝置,由于散熱片部件包括有與連接面相鄰的入流面;散熱片部件的入流面為斜面,與發(fā)熱管的中心線相交呈斜角。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電加熱裝置位于蒸發(fā)器的折彎位置旁側;所述電加熱裝置設置在通風裝置進風區(qū)域。因此,改進了電加熱裝置的散熱片結構,減小了電加熱裝置對氣流的阻力,降低了其對空調器的干擾噪聲,同時減小了通風裝置的貫流風葉與電加熱裝置之間的旋轉噪聲,空調器制熱噪聲總值降低2dB(A)左右,改善了空調器的噪聲性能,并改善了空調器運行時的音質。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電加熱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的電加熱裝置的縱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現有技術的電加熱裝置的橫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現有技術電加熱裝置在空調器中的安裝位置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電加熱裝置的橫斷面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電加熱裝置的加強板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電加熱裝置在空調器中的安裝位置橫斷面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發(fā)熱管橫斷面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發(fā)熱管橫斷面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電加熱裝置另一種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電加熱裝置,20、蒸發(fā)器,101、發(fā)熱管,102、散熱片部件,103、加強板,104、支架,105、絕緣固定架,106、熱熔斷體,107、限溫器,108、高溫導線。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電加熱裝置,如圖5所示,包括有發(fā)熱管101和散熱片部件102,所述散熱片部件102的內側面為連接面,與發(fā)熱管101的外側壁相連;其中,散熱片部件102包括有與連接面相鄰的入流面;散熱片部件102的入流面為斜面,與發(fā)熱管101的中心線相交呈斜角。更進一步地,所述電加熱裝置的橫斷面為箭形結構,即散熱片部件102包括有第一散熱片單元和第二散熱片單元,分別位于發(fā)熱管101的兩邊;所述第一散熱片單元和第二散熱片單元的橫斷面為四邊形,具有與發(fā)熱管101的橫斷面的外側邊連接的連接邊,與連接邊相鄰的入流邊與發(fā)熱管的夾角為θ,Θ小于90°。所述發(fā)熱管101為發(fā)熱鋁管。如圖7,所述第一散熱片單元的橫斷面的四邊分別為第一連接邊、第一入流邊Cl、第一外側邊El和第一出流邊C2,第一入流邊Cl和第一出流邊C2分別與第一連接邊相鄰,第一外側邊El分別連接第一入流邊Cl和第一出流邊C2的外端點;所述第二散熱片單元的橫斷面的四邊分別為第二連接邊、第二入流邊D1、第二外側邊E2和第二出流邊D2,第二入流邊Dl和第二出流邊D2分別與第二連接邊相鄰,第二外側邊E2分別連接第二入流邊Dl和第二出流邊D2的外端點。[0028]第一入流邊Cl與發(fā)熱鋁管的中心線的夾角Θ1,范圍為5° ≤ Θ1≤85°。第二入流邊Dl與發(fā)熱鋁管的中心線的夾角Θ 2,范圍為5° ≤ Θ2<85°。第一入流邊Cl和第一出流邊C2的夾角Θ3范圍為,0° ≤ Θ 3 ≤ 60°。第二入流邊Dl和第二出流邊D2的夾角Θ4范圍為,0° ≤ Θ 4≤60°。如圖I所示,電加熱裝置還包括位于發(fā)熱管101和散熱片部件102左端部的支架104、位于發(fā)熱管101和散熱片部件102右端部的絕緣固定架105以及高溫導線108 ;高溫導線108與發(fā)熱管101電氣連接。電加熱裝置還包括安裝在絕緣固定架105中的熱熔斷體106和限溫器107,熱熔斷體106和限溫器107電氣連接在高溫導線108與發(fā)熱管101之間。如圖6所不,所述散熱片部件102的外側面設置有加強板103,加強板103上設置有多個通風孔。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空調器,如圖7,為蒸發(fā)器20、通風裝置30以及電加熱裝置10的橫斷面結構示意圖,包括有蒸發(fā)器20、通風裝置30以及上述電加熱裝置10 ;所述蒸發(fā)器20為多折蒸發(fā)器,所述電加熱裝置10位于蒸發(fā)器20的折彎位置旁側;所述電加熱裝置10設置在通風裝置30進風區(qū)域中。通風裝置30包括有貫流風葉以及蝸殼,所述蝸殼的側部設置有蝸舌。蒸發(fā)器20具有第一內側邊A,第一散熱片單兀的入流邊Cl與蒸發(fā)器20的第一內側邊A的夾角范圍為0° 50° ;蒸發(fā)器20具有第二內側邊B,第二散熱片單元的入流邊Dl與蒸發(fā)器20第二內側邊B的夾角范圍為0° 50°。為控制干擾噪聲,蒸發(fā)器20與電加熱裝置10需保持一定的距離,蒸發(fā)器的第一內側邊A與電加熱裝置10的第一入流邊Cl的距離為LI,蒸發(fā)器20的第二內側邊B與電加熱裝置10的第二入流邊Dl的距離為L2,L1和L2與貫流風葉外圓半徑R的比值為O. 05
      O.4。同時,為減小貫流風葉與電加熱裝置之間的旋轉噪聲,第一出流邊C2和第二出流邊D2與貫流風葉外圓弧線最近距離點的切線之間的夾角需盡量小,保證貫流風葉旋轉通過電加熱裝置附近時氣流能較平緩的過渡,以免出現較大的壓力脈動而引起旋轉噪聲。即,第一出流邊C2和第二出流邊D2與貫流風葉外圓弧線最近距離點的切線之間的夾角為
      O。 30°。電加熱裝置10與貫流風葉之間也需保持一定的距離L3,電加熱裝置10與貫流風葉之間的距離L3不小于蝸舌與貫流風葉以及蝸殼與貫流風葉之間的最小間隙,使電加熱裝置不成為主要的旋轉噪聲源。實施例一實施例結合附圖說明如下如圖5所示,電加熱裝置的散熱片橫斷面設計成箭型截面,其中散熱片橫斷面是與發(fā)熱鋁管夾角為Θ的四邊形。第一入流邊Cl與發(fā)熱鋁管的中心線的夾角Θ 1,Θ1為60°。第二入流邊Dl與發(fā)熱鋁管的中心線的夾角Θ2,Θ2為60°。第一入流邊Cl和第一出流邊C2的夾角Θ 3為10°。第二入流邊Dl和第二出流邊D2的夾角Θ 4為10°。[0048]如圖7所示,散熱片第一入流邊Cl與蒸發(fā)器的第一內側邊A的夾角以及第二入流邊Dl與發(fā)器20的第二內側邊B的夾角為7°,使由蒸發(fā)器流出的氣流以較小的沖角經過電加熱裝置,從而減小電加熱裝置對氣流的阻力,降低電加熱裝置的干擾噪聲。蒸發(fā)器與電加熱裝置保持一定的距離,LI和L2與貫流風葉外圓半徑R的比值為O. 12。同時,為減小貫流風葉與電加熱裝置之間的旋轉噪聲,電加熱裝置的邊C2和邊D2與其最近的貫流風葉外圓弧線的切線之間的夾角盡量小,保證風葉旋轉通過電加熱裝置附近時氣流能較平緩的過渡,以免出現較大的壓力脈動而引起旋轉噪聲,電加熱裝置與貫流風葉之間也需保持一定的距離L3,其中L3應該不小于空調室內機蝸舌與貫流風葉以及蝸殼與貫流風葉之間的最小間隙,使電加熱裝置不成為主要的旋轉噪聲源。該電加熱裝置的散熱片結構減小了電加熱裝置對氣流的阻力,使電加熱裝置更充分的換熱,從而減小了制熱工況下電加熱裝置對氣流的干擾噪聲,同時保證了貫流風葉與電加熱裝置之間的旋轉噪聲小,對整機的制熱噪聲影響較小,改善了空調器的制熱噪聲性 倉泛。本實用新型電加熱裝置結構改變了原有電加熱裝置的橫斷面形狀,將矩形橫斷面改成箭形橫斷面,其中散熱片橫斷面是與發(fā)熱鋁管夾角為的四邊形,散熱片橫斷面的入流邊Cl和Dl分別設計成與蒸發(fā)器出流邊A和B有較小的夾角,從而使氣流無沖角地進入電加熱裝置,減小氣流阻力,而且電加熱邊C2和邊D2與其最近的貫流風葉外圓弧線的切線之間保持較小夾角,使風葉旋轉通過電加熱裝置附近時氣流能較平緩的過渡,同時優(yōu)化設計電加熱裝置與空調器的相對安裝位置,改善空調器制熱噪聲性能。該電加熱裝置的散熱片結構減小了電加熱裝置對氣流的阻力,使電加熱裝置更充分的換熱,從而減小了制熱工況下電加熱裝置對氣流的干擾噪聲,同時保證了貫流風葉與電加熱裝置之間的旋轉噪聲小,對整機的制熱噪聲影響較小,改善了空調器的制熱噪聲性倉泛。通過實驗,得到以下結果空調器安裝兩種電加熱裝置的實驗數據對比
      — ^風量(_)^ 噪聲(dB(A)) ^#ι4(φι )........................................—-———-—--—-—
      空調器安裝現60242.51251
      _______有技術電加熱53^841 55
      裝置
      —空調器安裝本6 Ι840^11254.......................................
      實用新型電加55338H 153
      熱裝置因此,本實用新型電加熱裝置的散熱片結構,減小了電加熱裝置對氣流的阻力,降低了其對空調器的干擾噪聲,同時減小了貫流風葉與電加熱裝置之間的旋轉噪聲,空調器制熱噪聲總值降低2dB(A)左右,改善了空調器的噪聲性能。[0057]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入流邊Cl與發(fā)熱鋁管的中心線的夾角Θ 1,Θ I 為 50°。第二入流邊Dl與發(fā)熱鋁管的中心線的夾角Θ2,Θ2為70°。第一入流邊Cl和第一出流邊C2的夾角Θ 3為8°。第二入流邊Dl和第二出流邊D2的夾角Θ4為5°。如圖7所示,散熱片第一入流邊Cl與蒸發(fā)器的第一內側邊A的夾角以及第二入流 邊Dl與發(fā)器20的第二內側邊B的夾角為15°,使由蒸發(fā)器流出的氣流以較小的沖角經過電加熱裝置,從而減小電加熱裝置對氣流的阻力,降低電加熱裝置的干擾噪聲。蒸發(fā)器與電加熱裝置保持一定的距離,LI和L2與貫流風葉外圓半徑R的比值為O. 32。如圖8、圖9所示,所述發(fā)熱管101的兩端采用外凸型或內凹型結構。如圖10,為了增加散熱效果,電加熱裝置包括有發(fā)熱管101和散熱片部件102,取消了散熱片部件的外側面的加強板。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電加熱裝置散熱片結構以及與空調器的位置關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1.電加熱裝置,包括有發(fā)熱管和散熱片部件,所述散熱片部件的內側面為連接面,與發(fā)熱管的外側壁相連;其特征在于,散熱片部件包括有與連接面相鄰的入流面;散熱片部件的入流面為斜面,與發(fā)熱管的中心線相交呈斜角。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加熱裝置的橫斷面為箭形結構,即散熱片部件包括有第一散熱片單元和第二散熱片單元,分別位于發(fā)熱管的兩邊;所述第一散熱片單元和第二散熱片單元的橫斷面為四邊形,具有與發(fā)熱管的橫斷面的外側邊連接的連接邊,與連接邊相鄰的入流邊與發(fā)熱管的夾角為θ,Θ小于90°。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熱管為發(fā)熱鋁管。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熱片單元的橫斷面的四邊分別為第一連接邊、第一入流邊(Cl)、第一外側邊(El)和第一出流邊(C2),第一入流邊(Cl)和第一出流邊(C2)分別與第一連接邊相鄰,第一外側邊(El)分別連接第一入流邊(Cl)和第一出流邊(C2)的外端點;所述第二散熱片單元的橫斷面的四邊分別為第二連接邊、第二入流邊(Dl)、第二外側邊(E2)和第二出流邊(D2),第二入流邊(Dl)和第二出流邊(D2)分別與第二連接邊相鄰,第二外側邊(E2)分別連接第二入流邊(Dl)和第二出流邊(D2)的外端點。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流邊(Cl)與發(fā)熱鋁管的中心線的夾角(Θ I),范圍為5°彡(Θ I)彡85°。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流邊(Dl)與發(fā)熱鋁管的中心線的夾角(Θ 2),范圍為5°彡(Θ 2)彡85°。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流邊(Cl)和第一出流邊(C2)的夾角(Θ 3)范圍為,0°彡(Θ 3)彡60°。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流邊(Dl)和第二出流邊(D2)的夾角(Θ 4)范圍為,0°彡(Θ 4)彡60°。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發(fā)熱管和散熱片部件左端部的支架、位于發(fā)熱管和散熱片部件右端部的絕緣固定架以及高溫導線;高溫導線與發(fā)熱管電氣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在絕緣固定架中的熱熔斷體和限溫器,熱熔斷體和限溫器電氣連接在高溫導線與發(fā)熱管間。
      11.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片部件的外側面設置有加強板,加強板上設置有多個通風孔。
      12.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蒸發(fā)器、通風裝置以及如權利要求4至11中任何一項所述的電加熱裝置;所述蒸發(fā)器為多折蒸發(fā)器,所述電加熱裝置位于蒸發(fā)器的折彎位置旁側;所述電加熱裝置設置在通風裝置進風區(qū)域中。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裝置包括有貫流風葉以及蝸殼,所述蝸殼的側部設置有蝸舌。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fā)器具有第一內側邊(A),第一散熱片單元的入流邊(Cl)與蒸發(fā)器的第一內側邊(A)的夾角范圍為0° 50° ;蒸發(fā)器具有第二內側邊(B),第二散熱片單元的入流邊(Dl)與蒸發(fā)器(20)第二內側邊(B)的夾角范圍為0° 50°。
      1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fā)器的第一內側邊(A)與電加熱裝置的第一入流邊(Cl)的距離(LI)和蒸發(fā)器的第二內側邊(B)與電加熱裝置的第二入流邊(Dl)的距離(L2)與貫流風葉外圓半徑(R)的比值為O. 05 O. 4。
      16.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流邊(C2)和第二出流邊(D2)與貫流風葉外圓弧線最近距離點的切線之間的夾角為0° 30°。
      17.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加熱裝置與貫流風葉之間的距離(L3)不小于蝸舌與貫流風葉以及蝸殼與貫流風葉之間的最小間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加熱裝置,由于散熱片部件包括有與連接面相鄰的入流面;散熱片部件的入流面為斜面,與發(fā)熱管的中心線相交呈斜角。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空調器,電加熱裝置位于蒸發(fā)器的折彎位置旁側;所述電加熱裝置設置在通風裝置進風區(qū)域。因此,改進了電加熱裝置的散熱片結構,減小了電加熱裝置對氣流的阻力,降低了其對空調器的干擾噪聲,同時減小了通風裝置的貫流風葉與電加熱裝置之間的旋轉噪聲,空調器制熱噪聲總值降低2dB(A)左右,改善了空調器的噪聲性能,并改善了空調器運行時的音質。
      文檔編號F24F13/30GK202630322SQ20122021233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11日
      發(fā)明者鄒建煌, 劉攀, 劉中杰, 李廣湘, 唐曉暉, 周英俊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