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備自動制冰裝置的冰箱。
背景技術:
作為具備自動制冰裝置的冰箱,公知的有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71047號公報所公開的冰箱。該現(xiàn)有的自動制冰裝置,為了將制冰盤做成可拆卸的結構,將制冰盤的驅動源配置在制冰盤的后方。而且,從位于制冰室的后方的制冰室風扇吹出的冷氣,做成通過繞行驅動源的通道將其導入制冰盤的結構。
在專利文獻1所示的現(xiàn)有的自動制冰裝置中,用制冰室風扇從吹出口吹出的冷氣,由導向部按應通過設在制冰單元內的冷氣口、冷氣引導口、冷氣出口等多個冷氣口的方向進行導向。而且,將從制冰盤流出的路徑做成從制冰盤的短邊方向對制冰盤供給冷氣,在制冰盤上方使方向迂回的同時,流向與供給方向正相反的方向。
在這種構造中,存在從吹出口吹出的冷氣的通道復雜化的問題。在專利文獻1中,除了具備冷凍室冷卻器風扇及冷藏室冷卻風扇外,由于還具備制冰室風扇,因而可以認為,即使從吹出口吹出的冷氣的流動復雜化也能確保風量,但不能否認由此成本提高。
于是,在對將如專利文獻1的驅動源做成從左右繞行的通道的理由進行考察時,可以列舉制冰室的頂棚面、制冰架、制冰盤及驅動源的關系。圖14是在繞行驅動源供給冷氣的自動制冰裝置中表示上述各關系的圖,表示的是從制冰盤的一側看到位于后方的驅動源的狀態(tài)。
如圖14所示,在制冰架62內放置制冰盤59,對該制冰盤59給予驅動力的驅動部60設在制冰盤59的后方。而且,設有用于繞行該驅動部60地向制冰盤59供給冷氣的冷氣管道65。
若檢測到制冰完成,則驅動部60使制冰盤59轉動而進行離冰。這時,圖中用虛線表示的制冰盤59的轉動軌跡的最高點P和制冰盤上端部的距離H1,做成比從制冰盤上端部到驅動部60的頂棚面60a的距離H2還小。容納這些的制冰單元62的頂棚面62a距制冰盤上端部的距離比H2還大。若這樣決定各部件的位置關系,即使在離冰時制冰盤反轉也不會與其它部件干涉,所以不發(fā)生特別的問題。
但是,這些到驅動部60的頂棚面60a、制冰架62的頂棚面62a的距離H1、H2,雖然如上所述考慮了制冰盤59的反轉時的轉動軌跡來決定,但沒有考慮有關冷氣流動的簡化。
因此,如專利文獻1,需要從冷氣管道65通過制冰架62所具有的冷氣引入口66供給冷氣,但要用這種結構向制冰盤59的短邊方向導入冷氣來在全長范圍內有效地冷卻制冰盤59是困難的,如上所述需要制冰室風扇等。
而且,在專利文獻1中,由制冰室風扇吹送的冷氣導入驅動源的后方,構成使冷氣通過驅動源的左右的冷氣口的繞行驅動源的通道,但這種結構是以向驅動源的后方供給足夠量的冷氣為前提。即,以將從吹出口吹出的冷氣全部經過驅動源后方導入制冰盤為前提,但若在吹出口和驅動源后方之間產生間隙時,則可以認為向制冰盤供給的冷氣是不足的。
這種問題出現(xiàn)在例如,在將同類型的自動制冰裝置組裝到深度尺寸大的同系列機種中的場合。這是因為,在照舊不改變吹出口和驅動源的位置關系而組裝到深度方向大的同系列機種的場合,由于距制冰室開口部的制冰盤位置向里側位移,所以制冰盤的取出性降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就是鑒于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具備可取出制冰盤的自動制冰裝置的冰箱中,實現(xiàn)以廉價的結構提高冷卻效率的冰箱。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在制冰室內具備在制冰盤的里側具有驅動部的自動制冰裝置的冰箱中,本發(fā)明具備在上述驅動部的上方,將從上述制冰盤的背面吹出的冷氣向上述制冰盤的長度方向向前方吹出的連通道。
而且,在具有上述結構的冰箱中,其結構為,上述制冰室的背面由隔開與設在上述制冰室的背部的冷卻器室之間的隔開部件構成,在該隔開部件上具有向上述制冰室吹出冷氣的制冰吹出口,將上述連通道設在上述驅動部的頂棚面和上述制冰室的頂棚面之間的空間中,上述驅動部的頂棚面和上述制冰室之間的空間和上述制冰吹出口之間用冷氣管道連接,該冷氣管道和上述驅動部的頂棚面疊加設置在前后方向上。
特別是,為了使驅動部側位于冷卻室側而將自動制冰裝置收容在制冰架內的冰箱中,若將設在隔開制冰室和冷卻器室之間的隔開部件上的制冰吹出口,和在驅動部頂棚面和制冰架(驅動部的上方的自動制冰裝置的頂棚面)之間做成的風道間用冷氣管道連接,使冷氣管道和驅動部的頂棚面的疊加部可以前后移動,則可以在深度方向改變自動制冰裝置的設置位置。
還有,在具有上述任何一種結構的冰箱中,在上述制冰盤的上方設有比通過上述驅動部使上述制冰盤轉動的動作軌跡的最高點還大的空間,上述連通道做成向該空間吹出冷氣的結構。而且,在比上述制冰盤轉動的動作軌跡的最高點還大的空間的后方投影面上配設上述連通道。再有,將上述驅動部的頂棚面的全部或一部分做成比上述空間的最高點還低。
若做成這樣的結構,則可以設置用來覆蓋配設在使制冰盤反轉的驅動部的頂棚面的管道上面的制冰架,可以將在該制冰架和制冰盤的上面形成的空間與制冰盤反轉時所需要的軌跡的空間接近地配設。
而且,經過上述制冰吹出口及上述冷氣管道而導入到上述制冰盤上方的冷氣,被上述驅動部的頂棚面引導而吹出。
還有,將上述冷氣管道和上述驅動部的頂棚面的疊加尺寸,做成驅動部的深度尺寸或比該深度尺寸小的尺寸,或者做成從上述自動制冰裝置的后端面到上述制冰盤的后端面的尺寸或比該尺寸小的尺寸。
再有,在具有上述任何一種特征的冰箱中,將使從上述連通道向前方的冷氣向上述制冰盤側引導的導向部件設在自動制冰裝置的頂棚面或制冰室的頂棚面上。
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提供在具備可取出制冰盤的自動制冰裝置的冰箱中,實現(xiàn)了以廉價的結構提高冷卻效率的冰箱。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冰箱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冰箱的室內構造的概要圖。
圖3是冰箱的縱剖視圖。
圖4是表示冰箱背部的冷氣循環(huán)的結構圖。
圖5是放大表示本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圖。
圖6是表示制冰室周圍的主要部分的構造的縱剖視圖。
圖7是表示制冰室周圍的主要部分的構造的縱剖視圖。
圖8是表示制冰室和速凍室的俯視圖。
圖9是圖8的A-A剖視圖。
圖10是表示制冰室和速凍室的俯視圖。
圖11是表示冷氣管道的一例的立體圖。
圖12是比較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圖13是表示比較例的制冰室和速凍室的俯視圖。
圖14是表示制冰室頂棚面、制冰架、制冰盤及驅動源的關系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用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實施例1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冰箱的立體圖。圖1(a)表示的是將覆蓋配設在最上層的冷藏室的前面開口部的門6做成雙開門的所謂左右對開式的冰箱,圖1(b)表示的是用一個門6覆蓋冷藏室的前面開口部的冰箱。任何一個都表示在冷凍溫度帶的儲藏室的上方配設冷藏室,在下方配設蔬菜室的例子,本實施例并不區(qū)別這些。
圖2是表示圖1(a)所示的例子的冰箱的室內構造的概要圖。圖2(a)是表示總體結構圖,圖2(b)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圖。
本實施例的冰箱1在內部從上開始具備冷藏室2、上層的冷凍室3、下層的冷凍室4及蔬菜室5。上層冷凍室3由左右劃分的制冰室3a和速凍室3b構成。符號6~10是關閉上述各室的前面開口部的門。關閉冷藏室2的前面的冷藏室門6是利用未圖示的鉸鏈轉動自如地安裝在冰箱主體1上的轉動式門。
分別關閉制冰室3a、速凍室3b、下層的冷凍室4及蔬菜室5的前面開口的制冰室門7、速凍室門8、下層冷凍室門9及蔬菜室門10全都是抽屜式門。在這些門上安裝的框上,分別保持有儲冰容器13、速凍室容器14、冷凍室容器15、蔬菜室容器16,并將它們滑動而拉出自如地安裝在冰箱主體1側所設置的導軌上。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有時將上層冷凍室3、下層冷凍室4合并,簡稱為冷凍室或冷凍溫度帶的儲藏室等。
在冷藏室2內的底面部載置有儲水箱11。該儲水箱11內的水向配置在制冰室3a內的自動制冰裝置的制冰盤供水。關于自動制冰裝置在后敘述,但至少是具備制冰盤并配置在制冰室3a內,且將從儲水箱11向制冰盤供給的水制成冰。若制冰完成則制冰盤被驅動,通過制冰盤的轉動進行離冰,做成使冰落下到配置于自動制冰裝置的下方的儲冰容器13內的結構。離冰后,可以再次回到原來狀態(tài),以接受來自儲水箱11的水。
圖3是本實施例的冰箱的縱剖視圖,圖4是表示冰箱背部的冷氣循環(huán)構造的圖。用這些圖3及圖4說明本實施例的冷氣的流動。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冰箱是在冷凍室3、4的上部具備冷藏室2,在冷凍室3、4的下部具備蔬菜室5的所謂中間冷凍室類型的冰箱。在配置于中層的冷凍室的背面具有構成冷凍循環(huán)的一部分的冷卻器18。而且做成在冷卻器18的上方具備送風機19,將由冷卻器18生成的冷氣用送風機19吹送到冷藏室2、上層的冷凍室3、下層的冷凍室4及蔬菜室5各室的結構。圖中的箭頭表示冷氣的流動。
由冷卻器18生成的冷氣的一部分,用送風機19從形成在上方的冷藏室2的背面的冷氣通道,從在冷藏室前面?zhèn)乳_口的吹出口吹送到冷藏室2內。使從朝向冷藏室2的冷氣通道分支的冷氣通道與蔬菜室5連通,將冷氣供給到蔬菜室5,使冷氣圍繞蔬菜室容器16的周圍。
在下層冷凍室4,配置有冷凍室吹出口,以便將冷氣吹送到冷凍室容器15內,在本實施例中,考慮到在上下具備3層冷凍室容器15,與此對應也在上下并排設有3個冷凍室吹出口。另外,最上層的冷凍室吹出口25的設置使其位于劃分與上層的冷凍室3之間的隔壁的后方投影面內。
在制冰室3a內配設有具備制冰盤的自動制冰裝置12。在該制冰室3a上也設有從制冰室背面?zhèn)认蛑票?a內吹送冷氣的制冰吹出口24。該制冰吹出口24吹出由送風機19吹送的冷氣。在這里所說的送風機19并不是制冰室3a的專用送風機,至少具備對如制冰室3a、速凍室3b及下層冷凍室4的冷凍溫度帶的儲藏室吹送冷氣的功能。在本實施例中,還對作為冷藏溫度帶的儲藏室的冷藏室2及蔬菜室5,也由該送風機19吹送冷氣。
制冰吹出口24如后所述,成為在制冰盤的上端部的上方具有開口的吹出口。從制冰吹出口24吹出的冷氣,從后方向前方流經在制冰盤上而冷卻制冰盤。這樣,由于制冰盤內的水由冷氣在長度方向上進行冷卻,所以可以有效地進行制冰。
圖5是放大表示本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圖,用圖5說明制冰室的冷卻構造。在下層冷凍室4的背部設有冷卻器室17,在該冷卻器室17內配設有冷卻器18。在冷卻器18的上方和冷卻器18的下方分別配設有送風機19和除霜用加熱器20。送風機19如上所述將用冷卻器18冷卻的冷氣吹送到冷藏室2、冷凍室3、4及蔬菜室5,換言之,將本實施例的冰箱做成由送風機19使冷氣強制循環(huán)的構造。
另外,雖在圖中沒有表示,但用未圖示的擋板裝置對向冷藏室2、蔬菜室5吹送的冷氣進行控制,將各個儲藏室保持為適當?shù)臏囟取6?,上層冷凍?及下層冷凍室4的溫度,基于由設置在冷凍室內的溫度傳感器檢測的溫度,控制冷凍循環(huán)的運轉。還有,送風機19也由檢測溫度控制運轉,在需要冷氣的場合通過運轉冷凍循環(huán)及送風機19來供給冷氣。在室內的溫度足夠低的場合停止冷凍循環(huán)及送風機19的運轉,通過這些控制地保持適當?shù)臏囟取?br>
配設在冷卻器18的下方的除霜用加熱器20,起除去積累在冷卻器18上的霜的作用。除霜用加熱器20發(fā)熱,溶化附著在冷卻器18上的霜而產生的除霜水向再下方的水槽21落下,通過連通該水槽21和室外的排水管21a排出到冰箱外。
冷卻器室17和冷凍室3、4之間用隔開部件22劃分。該隔開部件22也如圖所示,具備用于將從送風機19吹出的冷氣導入冷凍室3、4的冷氣管道23。冷氣管道23具有與冷凍室3、4連通的開口,從該開口吹出冷氣而冷卻冷凍室3、4。
作為向制冰室3a吹出冷氣的開口,制冰吹出口24設在制冰室3a的背面部。而且作為向下層冷凍室4吹出冷氣的開口,設有冷凍室吹出口25,該冷凍室吹出口25中至少一個設在比冷凍室容器15的配置位置還靠上部。另外,制冰吹出口24的結構最好接近制冰室3a的頂棚面26設置,使其至少位于制冰盤30的上邊緣部28的上方,并且相對制冰盤30向長度方向吹出冷氣。
自動制冰裝置12的結構是在制冰架27內具備驅動部29及制冰盤30。由驅動部29和制冰盤30構成的制冰單元,制冰盤30可以從驅動部29裝卸,通過做成可與驅動部29拆卸的制冰盤,從而可以將制冰盤30從制冰架27拆卸。另外,最好做成在拆卸制冰盤30時將制冰架27從制冰室3a拉出的結構。而且,驅動部29具有驅動馬達,通過未圖示的控制部控制驅動。
下面,簡單地說明自動制冰裝置12的動作。從載置在冷藏室2內的儲水箱11通過未圖示的供水泵對制冰盤30供水,在制冰室3a內進行制冰。當由未圖示的傳感器確認已生成冰時,驅動部29對制冰盤30給予驅動力,制冰盤30轉動。這時,由于制冰盤30的反驅動部側受到限制而不能轉動到超過規(guī)定的轉動角度,所以制冰盤30扭轉,制冰塊內的冰從制冰盤30分離。由于在制冰盤30的下方配置有儲冰容器13,因此分離的冰向儲冰容器13落下,將冰儲存在儲冰容器13內。離冰后,準備下次的制冰的制冰盤30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通過重復這些動作,進行制冰。
當冷氣通過制冰盤30的上面時,由于制冰盤30內的水和冷氣進行熱交換,所以為縮短制冰時間,需要做成使冷氣通過制冰盤30的整個面的結構。
由于本實施例的制冰盤30配置成以制冰室3a的深度方向為長度方向,所以采用從后方向前方吹送冷氣的結構。下面,對該構造將進行詳細敘述。
自動制冰裝置12在制冰盤30的上面28和制冰架27的頂棚面之間具有空間32。通過該空間32,確保為離冰而使制冰盤30轉動的動作軌跡。因此,為縮短從制冰時間從制冰盤30的后方對該空間32供給冷氣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為了有效利用制冰室3a的被限制的空間,自動制冰裝置12安裝在制冰室3a的頂棚面26上。若將自動制冰裝置12和制冰室的頂棚面26之間過于分離,則儲冰容器13的容量變小,所以自動制冰裝置12安裝應使不好利用的上方的空間盡量變小。
在具有這些結構的冰箱中,在本實施例中,在驅動部29的上方具備與制冰吹出口24連通的連通道,從而可以從后方對空間32供給冷氣。具體地,在驅動部29的頂棚面29a和制冰室3a的頂棚面26之間,具有在后方側開口的連通道,作為連通道配設有管道形狀的冷氣管道33,從而能將來自制冰吹出口24的冷氣有效地供給空間32內。
通過冷氣管道33向前方吹出的冷氣,到達空間32內,沿長度方向通過制冰盤30的上端部28的近旁。因此,可以有效地縮短制冰時間。而且,由于冷氣管道33位于驅動部29的上方,因此也可以設置將導入空間32內的冷氣向制冰盤30的上邊緣部28引導的導向部件31。導向部件31并不特別限制位置、形狀、材質,也可以是使冷氣管道33的吹出口形狀向下的導向形狀吹出口,但在本實施例中用從制冰架27的上面向下方延伸的部件構成。另外,不言而喻,該導向部件31也可以做成不干涉制冰盤30的轉動的結構。
下面,說明用于更有效地利用制冰室3a內的被限制的室內空間的結構。如上所述,至少空間32只確保離冰用的制冰盤30的動作軌跡部分。另一方面,如上所述,自動制冰裝置12可確保在驅動部29的頂棚面29a和制冰架27的頂棚面之間的風道(連通道)。
因此,若將驅動部29的頂棚面29a做得比制冰盤30的動作軌跡的最高點還低,則在頂棚面29a和制冰室的頂棚面26之間必然產生空間,若在該空間內設置風道,則可以減小制冰室3a內的無效空間。
即,若將冷氣管道33全部收容到制冰盤動作軌跡的最高點的高度內,則無效空間極小化,即使將冷氣管道33的一部分收容到上述高度內,也縮小相應部分的無效空間。
于是,在本實施例中,至少將驅動部29的上端(頂棚面29a)做得比上述高度低,做成從該驅動部29上部的風道向空間32內供給冷氣的結構。這不必一定要將驅動部29的頂棚面29a的全部收容到上述高度內,即使是驅動部29的上端的一部分,只要可以構成通風道就沒問題。
冷氣管道33按如下方式安裝將面前的一端插入驅動部29上端和制冰架27的頂棚面或制冰室3的頂棚面26之間,而里側的另一端是與設在隔開部件22上的制冰吹出口24連接的管道形狀的部件,使從送風機19吹出的冷氣吹送到制冰盤30側。
作為冷氣管道33的深度尺寸,雖然需要超過制冰吹出口24和驅動部29的距離,但在本實施例中,做成與驅動部29的頂棚面29a疊加的尺寸。即,在配設冷氣管道33時,與驅動部29在深度方向搭接安裝。因此,即使在尺寸上有一些安裝誤差,也可以從制冰吹出口24向制冰盤30供給足夠量的冷氣。
若將從送風機19吹出的冷氣吹送到驅動部29的頂棚面29a相當位置,則該冷氣管道33以驅動部29的頂棚面29a作為冷氣引導部,向制冰盤30側吹出冷氣。另外,冷氣管道33的上壁也可以使用制冰室的頂棚面26。
而且,通過可以將冷氣管道33與驅動部29疊加地配設,即使變更自動制冰裝置12的安裝位置,也可以通過相同結構對應。即,只要在冷氣管道33和驅動部29的頂棚面29a的疊加尺寸(重疊尺寸)的范圍內,即使將自動制冰裝置12的安裝位置向前方(面前側)移動,也可維持風道,可以向制冰盤30供給冷氣。
另外,冷氣管道33也可以固定在驅動部29的頂棚面29a上,但即使不固定也沒有特別的問題。通常,利用制冰架27等對冷氣管道33進行定位。總之,若將冷氣管道33固定在隔開部件22上,則吹出側的端部不必固定,實際上,在本實施例中端部也做成自由狀態(tài)。
這意味著,即使是深度尺寸不同的冰箱,也可以配設相同形狀的自動制冰裝置12。以下,用圖6及圖7說明在深度尺寸不同的冰箱上安裝自動制冰裝置12的例子。
圖6及圖7是表示制冰室周圍的主要部分的構造的縱剖視圖,表示在分別具有不同深度尺寸的冰箱上安裝自動制冰裝置12的結構。在這些說明中,由于標有與圖5以前相同符號的部件表示同一部件,因而省略其詳細說明。
如前所述,即使是深度尺寸不同的冰箱,也不能無限地改變從制冰室3a的開口前邊緣部到自動制冰裝置12的距離(L1、L2)。根據(jù)本實施例,圖6所示的深度尺寸大的冰箱的距離L1,和圖7所示的深度尺寸小的冰箱的距離L2之差,可以做得比兩冰箱的深度尺寸差小。
例如,在以L1=L2的方式將自動制冰裝置12安裝到制冰室3a內的場合,圖6和圖7的冰箱由于制冰室3a的深度尺寸不同,因而與制冰室3a的背面的距離不同。
但是,如上所述,若使用冷氣管道33做成從驅動部29的上方的連通道供給冷氣的構造,則該深度尺寸差可以消除。因此,由于不用對每個機種準備不同的自動制冰裝置12而實現(xiàn)部件的共用化,所以可以提高制造冰箱的效率,而降低制造冰箱的成本。
而且,用于驅動自動制冰裝置12的電源軟線34等,通過容納在構成制冰室3a的背面的隔開部件22和驅動部29之間,從而可以有效地利用冷氣管道33的下側的空間。還有,若將輔助該容納的零件、部件與冷氣管道33做成一體地或不做成一體,則更有助于提高效率或做成廉價的結構。
以下,用圖6及圖7說明自動制冰裝置12的安裝位置的變更。在本說明中,圖6和圖7分別表示變更自動制冰裝置12的安裝位置的例子。圖6的自動制冰裝置12安裝在距面前側L1尺寸的位置,圖7所示的裝置安裝在L2尺寸的位置。
在該例中,設定為L1<L2,則與制冰室3a的背面的距離有相應部分的不同。L1和L2的差至少可以只確保驅動部29的頂棚面29a的深度尺寸部分,若是具有通常大小的自動制冰裝置12,則可以改變位置的尺寸為30~60mm左右。
再有,由于冷氣管道33形成向制冰盤30的上面吹送冷氣的連通道,所以L1和L2的差并不局限于頂棚面29a的深度尺寸部分。即,由于冷氣管道33只要是向用圖6及圖7的矩形虛線包圍的部分(制冰盤30的制冰塊部)供給冷氣的結構即可,所以即使將管道延伸到該位置也沒有特別的問題。因此,可以確保直到將從驅動部29到制冰盤的制冰塊部的尺寸加到頂棚面29a的深度尺寸部分上。
這種情況即使在上述深度尺寸不同的冰箱的場合也是同樣的,即使在只有上述尺寸部分的深度尺寸不同的冰箱中也同樣可以對應。
在擴大冰箱的內容積時,在只改變冰箱1的深度尺寸的場合,與深度尺寸直接有關的冷藏室2內的擱板,或者冷凍室3、4或蔬菜室5等容器類需要改變。但是,若與深度尺寸無關的門6、7、8、9、10或隔開部件22等使用同一零部件,實現(xiàn)零部件的共用化,則可以降低零部件制作時的模具夾具費。
在這里,如上所述,若將冷氣管道23和驅動部29的頂棚面29a疊加地配置,使該尺寸上具有余裕,即使深度尺寸變更也可以實現(xiàn)自動制冰裝置的共用化。若改變深度尺寸,容納電源軟線34的空間的大小(驅動部29和隔開部件22之間的尺寸)雖也改變,但只要預先制作與該空間為最小尺寸相對應的電源軟線的容納箱,則不會發(fā)生特別的問題。
通過具備上述結構,用冷卻器18冷卻的冷氣,由于從設在隔開部件22上的制冰吹出口24不變更方向地通過冷氣管道33,導入到驅動部29的頂棚面29a部,所以不會使從制冰吹出口24吹出的冷氣的風道復雜化,可以不使用制冰室專用的送風機進行制冰。
而且,導入到頂棚面29a的冷氣,由驅動部29的頂棚面29a定方向,通過導向部件31,使制冰盤30的整個長度方向被冷卻,所以冷氣和制冰盤30內的水充分地進行熱交換,可以縮短制冰時間。還有,在制冰架27和制冰盤30的上邊緣部28之間形成的空間32,也用于確保在制冰盤30的動作軌跡使用的必要尺寸。因此,可以有效利用制冰室3a所限制的室內空間。再有,若預先決定制冰盤30和驅動部29上面的位置,則可以構成最佳的冷氣風道。
還有,將制冰架27和冷氣管道33用作另外的部件,由于將冷氣管道33和制冰架27配置成即使其相對移動也可以進行冷氣的供給,所以即使冰箱的深度尺寸不同也可以使用相同形狀的自動制冰裝置。
再有,即使是冷氣管道33和驅動部頂棚面29a的疊加部的制冰架27的安裝位置偏移的場合,也能確保驅動部29的厚度部分,所以若在冷氣管道33和驅動部29的重疊尺寸內,則可以變更驅動部29的位置,設計變更等也可以容易進行。
而且,由于在驅動部頂棚面29a和制冰架28之間形成的風道的前方延長線上設置導向部件31,將從風道吹出的冷氣向制冰盤30側引導,所以可以更加縮短制冰時間。另外,作為風道的上面若使用制冰室3a的頂棚面26,則導向部件31的高度位置的調整也可以極其簡單地進行。
以下,用圖8及圖9說明深度方向不同的冰箱的制冰室等的構造。圖8是表示制冰室和速凍室的俯視圖,圖9是圖8的A-A剖視圖。
在制冰室3a和速凍室3b之間通過上下延伸的梁狀的前隔板35,劃分成前面的開口部,該前隔板35形成制冰室門7及速凍室門8側的橡膠磁鐵磁化面。而且,前隔板35因冷氣泄漏等易使表面冷卻,所以將冷凍循環(huán)的配管的一部分作為防結露管36穿過前隔板35內,通過該防結露管36散熱,防止結露。
在前隔板35的后方具備縱隔板37,在該縱隔板37上設有用于開關制冰室門7及速凍室門8的導軌39。本實施例的縱隔板37,其前面安裝固定在前隔板35上,但后方不與隔開部件22相接,而止于隔開部件22的面前。即,在隔開部件22和縱隔板37的后端之間設有間隙38。
該間隙38連通制冰室3a和速凍室3b之間,在兩室之間進行冷氣的流出流入。因此,如在實施急速制冰運轉方式的場合,或速凍室3b內的容納物堵住向速凍室3b的冷氣吹出口的場合,在制冰室3a側集中大部分的冷氣時,制冰室3a雖比速凍室3b暫時變?yōu)榈蜏?,但通過在兩室之間設置冷氣可以流入流出的間隙38,則冷氣長期地通過間隙38流動,有助于兩室溫度的均勻化。這在速凍室3b中大量聚集冷氣的場合也同樣。
本實施例的縱隔板37并不是非曲直只安裝在前隔板35上以懸臂狀態(tài)固定,而是固定在制冰室3a、速凍室3b的頂棚面26等上。制冰室3a及速凍室3b的頂棚面26,由冷藏室2和冷凍室3之間的絕熱隔壁的下側面構成,縱隔板37固定在該絕熱隔壁的下側面上。
而且,在各門7、8上安裝有載置各容器13、14的支撐框40,該支撐框40的結構是,使其可在導軌39上滑動而拉出門7、8。在支撐框40上也可以安裝用于拉出的滾子。導軌39也預先設在縱隔板37的兩側及構成冰箱主體1的內箱1a的側面,是構成支撐容器13、14的支撐框40的滑動部,并且承受門及容器的重量的部分。
由于縱隔板37是使用合成樹脂等用模具成型而成的部件,所以導軌39與縱隔板37做成一體,既作為肋等加強部件起作用,也有助于縱隔板37自身的強度的提高。即,縱隔板具有能經受被支撐框40支撐的容器13、14以放入容納食品的狀態(tài)出入時的負荷的構造。
在上層的冷凍室3和下層的冷凍室4之間設有將它們隔開的的前隔板41,該前隔板41也與前隔板35同樣是安裝在前面開口部的梁狀的隔板。而且,形成有各冷凍室門7、8、9、的橡膠磁鐵磁化面,在內部設有防結露用管36。
在前隔壁41的后方設有底板42,該底板42前端牢固地固定在前隔板41上。該底板42的后端也如圖9所示在與隔開部件22之間形成有間隙43。該間隙43用于使下層的冷凍室4和上層的冷凍室3之間的溫度分布均勻化。底板42也可以固定設置在縱隔板37或內箱1a上。
這樣,在將作為形成深度方向的零部件的縱隔板37及底板42組裝到冷凍室3、4中時,在本實施例中,在與構成冷凍室3、4的背面的隔開部件22之間設有間隙38、間隙43。因此,對于正面寬度(寬度)尺寸相同,深度不同的機種,也可以裝入這些零部件。
即,若預先將間隙38、43的尺寸確保為例如50mm,則直到對深度尺寸為小到50mm的冰箱可安裝相同的零部件。而且,若預先將間隙38、43尺寸確保為80mm,則即使作為安裝了深度尺寸小到50mm的冰箱,也剩下30mm的間隙,可以確保通過該間隙38、43的冷氣的出入。因此,也起到上述使溫度均勻化的作用。
此時,若采用將冷氣管道33固定在隔開部件22側的構造,則冷氣的供給也沒問題。即,相對固定在任何地方的各部分,通過具備調整這些各部分的深度尺寸的部件(冷氣管道33等),可以對深度尺寸不同的冰箱實現(xiàn)零部件的共用化。
這樣,根據(jù)上述的實施例,可得到如下的作用效果。由于將與深度相關的零部件的一方的端部做成,以不與相關的另一方的零部件固定的結構安裝固定在冰箱內等,所以不僅實現(xiàn)深度方向的零部件的共用化,降低零部件制作時的模具夾具費,而且還可同時降低零部件的庫存。
具體地,如劃分自動制冰裝置12和隔開部件22,或制冰室3a和速凍室3b之間的縱隔板37和隔開部件的關系,由于做成將設置在冰箱的深度方向的零部件的一方的端側固定,而另一方的端側與里側部件不固定的結構,所以在深度尺寸不同的機種中也可以使用相同形狀的零部件。
再有,在自動制冰裝置12中,可得到如下的作用效果。即,通過具有冷氣管道33,驅動部29位于制冰盤30的后方,即使是可以取出制冰盤29的構造的自動制冰裝置也可以更有效地進行制冰。而且,還能得到將自動制冰裝置12的后方的空間可利用于電源軟線34等的容納的二次效果。在縱隔板37中還可以實現(xiàn)鄰接的各儲藏室之間的溫度的均勻化。
還有,由于縱隔板37將安裝在制冰室門7側的支撐框40的滑動部件和速凍室門8側的滑動部件滑動的導軌39做成一體,所以不僅可以節(jié)省將導軌39從后安裝到縱隔板37上的工夫,而且還加強縱隔板37自身的強度。特別是,如上所述作為深度對應,做成將縱隔板37的后端部不用如隔開部件22的冷凍室背面部件支撐的構造,所以將縱隔板37與導軌39做成一體對保持強度是有效的。
接著,用圖10說明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實施例。圖10是表示制冰室和速凍室的俯視圖,表示在制冰室3a內配置多個制冰盤的結構。多個制冰盤也可以全部做成可以自動制冰的結構。這時,通過具備多個驅動部29,可以采用上述同樣的結構。而且,也可以做成一方可自動制冰,而另一方以手動進行制冰的結構。即,將進行自動制冰和手動制冰的制冰盤在混合設置在制冰室3a內也沒影響。
在設有多個制冰盤的場合,冷氣管道33做成對這些多個制冰盤供給冷氣的構造。即,做成對任何一個制冰盤也都從制冰盤的里側向面前一側供給冷氣,使冷氣流向制冰盤的長度方向的結構。這樣即使是具備多個制冰盤的場合,也可以做成制冰效率高的結構。
圖11是表示本實施例的冷氣管道33的一例的立體圖。冷氣管道33從平面部延伸出冷氣吹出口,在該例中,作為具有兩個制冰盤的制冰室的例子,做成具備兩個冷氣吹出口33a、33b的結構。但是,在具有一個制冰盤的場合,不必一定要設置兩個冷氣吹出口。而且,該例是用于做成一方的制冰盤可自動制冰,而另一方的制冰盤為手動的結構的冷氣管道,冷氣吹出口33a和33b的形狀不同。
向可自動制冰的制冰盤供給冷氣的冷氣吹出口33a做成上面開口的結構,該開口部在安裝于制冰室3a內的狀態(tài)下,由于與頂棚面26接觸而成為管道形狀。
而且,冷氣吹出口33a的從平面部的延伸尺寸,考慮自動制冰裝置12的安裝位置來決定。進一步敘述的話,冷氣吹出口33a的下面做成與驅動部29的頂棚面29a形狀相符的形狀。根據(jù)自動制冰裝置12的安裝位置的變更等的關系,若將頂棚面29a形狀和冷氣吹出口33a的下面形狀都做成平面形狀,則可以更容易與安裝位置的變更相對應。
還有,在冷氣管道33的平面部的冷氣吹出口33a、33b的下側設有具有水平面的肋部件33c。該肋部件33c形成容納電源軟線34等的空間,肋部件33c和冷氣吹出口之間的空間成為電源軟線34等的容納空間。
冷氣吹出口33b由于向手動的制冰盤供給冷氣,所以在該制冰盤和制冰室3a的背面之間不存在驅動部29。因此,冷氣吹出口33b設在比冷氣吹出口33a還低的位置,而且,管道形狀也不使上面敞開。但是,由于考慮自動制冰裝置12的安裝位置的變更等,所以從平面的延伸尺寸做成與冷氣吹出口33a相同的程度。
通過將這種冷氣管道部件安裝在構成制冰室3a的背面的隔開部件22上,做成可以對自動制冰裝置12內的制冰盤供給冷氣,可以有效地制冰,并且即使變更自動制冰裝置12的安裝位置也可以容易對應的結構。
比較例圖12及圖13表示比較例,圖12是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圖13是表示制冰室和速凍室的俯視圖。在這些圖中,與上述實施例同名的部件雖用不同符號表示,但由于是相同作用的部件或與其相當?shù)牟考?,所以省略詳細說明。
在該比較例中也在冰箱主體51內具備冷藏室、冷凍室53、蔬菜室,冷凍室53由上層的冷凍室53a和下層的冷凍室53b構成。上層的冷凍室53a左右劃分為制冰室和速凍室。
在冷凍室53的背部具有冷卻器室54,配設冷卻器55,在冷卻器55的上方設有送風機56。冷凍室53和冷卻器室54之間用隔開部件57隔開,在該隔開部件57上設有制冰吹出口57a及冷凍室吹出口57b。
在制冰室內配設自動制冰裝置58。該自動制冰裝置58的結構為,具備由制冰盤59和驅動制冰盤59的驅動部60構成的制冰單元61,和包圍該制冰單元61形成外輪廓的制冰架62而構成。在制冰盤59上方考慮到制冰盤59的動作軌跡而設有空間。通過將制冰架62安裝在制冰室的頂棚面上,將自動制冰裝置58配設在制冰室內。
驅動部60位于制冰盤59的后方,設在制冰盤59和隔開部件57之間,通過將制冰盤59做成可與制冰單元61裝卸自如,從而做成可取出制冰盤的自動制冰裝置。
在制冰盤59的下部放置有儲冰容器64,可儲存制成的冰。該儲冰容器64可與制冰室門68的拉出連動而拉出到制冰室外。
在具備這種結構的冰箱中,在該比較例中,具有將從制冰吹出口57a吹送的冷氣向制冰盤59供給的冷氣管道65。該冷氣管道65的一端與設在制冰架62的側壁上的冷氣送入口66連接,另一端與設在隔開部件57上的制冰吹出口57a連接。該冷氣管道65雖也可以與制冰架62做成一體,但也可以是另外的部件。
通過具有冷氣管道65,由于避開驅動部60向制冰盤59吹送冷氣,所以可以制冰。但是,通過冷氣管道65輸送的冷氣,在從冷氣送入口66進入制冰架62內時,從冷氣吹出口57b吹出的冷氣的方向改變。即,由于冷氣在冷氣管道65內改變方向,冷氣與制冰盤59的短邊方向接觸,所以作為制冰盤59的冷卻很難說是效率好的冷卻方法。
由于從設在制冰架62的側面上的冷氣送入口66向制冰盤59側吹送的冷氣,向短邊方向通過制冰盤59,所以為了冷卻整個制冰盤,必須在制冰盤59的上方的空間再度改變冷氣的進行方向。在該比較例中,由于是用送風機56與其它儲藏室一起吹送冷氣的結構,所以若冷氣進行路徑復雜化,則冷卻效率的維持與上述實施例比變得困難。
而且,若使自動制冰裝置58的安裝位置在深度方向變化,由于冷氣送入口66的位置也變化,所以永冷氣管道65充分地輸送冷氣比較困難。
另外,將上層的冷凍室53a左右劃分為制冰室和速凍室,以下,對隔開該兩室的縱隔板73進行敘述。
兩室之間通過縱隔板73左右劃分的縱隔板73位于開口前面,固定在內部具有防結露管74的前隔板和構成冷凍室的背面的隔開部件57上。
而且,在縱隔板73上設有支撐儲冰容器64的支撐框70a及支撐速凍容器71的支撐框70b的滑動部前后滑動的導軌72。導軌72還設在冰箱內箱上,通過這些結構,可以拉出制冰室門68、速凍室門69,并且通過拉出這些門,可拉出儲冰容器64、速凍容器71。
另外,輔助容器64、71的拉出的導軌72如圖所示設置在縱隔板73的側壁上,通過將該導軌72與縱隔板73一體地設置,還有助于強度的提高。
在上述結構中,對于正面寬度(寬度)尺寸相同,深度尺寸不同的冰箱,由于需要對隔開部件57和縱隔板73進行定位,所以不能使用這些。因此,對于深度尺寸不同的冰箱,需要準備另外的縱隔板。
因此,即使是只有深度尺寸不同的冰箱,也需要深度尺寸不同的縱隔板,成本增加,而且,對安裝誤差等也需要管理,導致制造效率的降低。
還有,這些兩室之間的冷氣的移動被限制,難以像上述實施例那樣有效地冷卻兩室。
再有,自動制冰裝置58及隔開部件57都已決定對制冰室的安裝位置。由于自動制冰裝置58的深度尺寸L1當然比制冰室的深度尺寸L2小,所以將自動制冰裝置58設置在制冰室的何處,要考慮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決定。因此,不能極端地偏向里側配置。
若要配置在面前側,則與深度方向不同的冰箱的共用化變得困難。這是因為,制冰室的背面和制冰盤59的位置關系改變。對此,雖然可以通過使用大小不同的冷氣管道65來對應,但導致成本增加。
再有,不能有效地利用驅動部60和隔開部件57之間的空間S,而作為原有狀態(tài)的空間S存在。自動制冰裝置58的高度尺寸H1由驅動部60的高度尺寸或制冰盤59的動作軌跡決定。如上述實施例,即使將驅動部60的高度尺寸做成比其制冰盤59的動作軌跡低,若從設在制冰架62的側面的冷氣送入口66送入冷氣,也不能達到有效地利用驅動部60的空間。
這樣,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與比較例相比,可以提供具有廉價的結構且有助于冷卻效率的提高的冰箱。
權利要求
1.一種冰箱,在制冰室內具備在制冰盤的里側具有驅動部的自動制冰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驅動部的上方具備將從上述制冰盤的背面吹出的冷氣向上述制冰盤的長度方向吹送到前方的連通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示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冰室的背面由隔開與設在上述制冰室的背部的冷卻器室之間的隔開部件構成,在該隔開部件上具有向上述制冰室吹出冷氣的制冰吹出口,將上述連通道設在上述驅動部的頂棚面和上述制冰室的頂棚面之間的空間中,上述驅動部的頂棚面和上述制冰室之間的空間和上述制冰吹出口之間用冷氣管道連接,該冷氣管道和上述驅動部的頂棚面疊加設置在前后方向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制冰盤的上方設有比通過上述驅動部使上述制冰盤轉動的動作軌跡的最高點還大的空間,上述連通道做成向該空間吹出冷氣的結構。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制冰盤的上方設有比通過上述驅動部使上述制冰盤轉動的動作軌跡的最高點還大的空間,上述連通道做成向該空間吹出冷氣的結構。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比上述制冰盤轉動的動作軌跡的最高點還大的空間的后方投影面上配設上述連通道。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將上述驅動部的頂棚面的全部或一部分做成比上述空間的最高點還低地。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經過上述制冰吹出口及上述冷氣管道而導入到上述制冰盤上方的冷氣,被上述驅動部的頂棚面引導而吹出。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將上述冷氣管道和上述驅動部的頂棚面的疊加尺寸,做成驅動部的深度尺寸或比該深度尺寸小的尺寸。
9.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將上述冷氣管道和上述驅動部的頂棚面的疊加尺寸,做成從上述自動制冰裝置的后端面到上述制冰盤的后端面的尺寸或比該尺寸小的尺寸。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將使從上述連通道向前方的冷氣向上述制冰盤側引導的導向部件設在自動制冰裝置的頂棚面或制冰室的頂棚面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在具備可取出制冰盤的自動制冰裝置的冰箱中,能以廉價的結構實現(xiàn)提高冷卻效率的冰箱。在制冰室(3a)內具備在制冰盤(30)的里側具有驅動部(29)的自動制冰裝置(12)的冰箱中,在驅動部(29)的上方具備將從制冰盤(30)的背面吹出的冷氣向制冰盤(30)的長度方向向前方吹出的連通道(33)。
文檔編號F25C1/10GK1928466SQ20061015143
公開日2007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9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9月9日
發(fā)明者小川真申, 茂中啟介, 南云博文, 野村初 申請人:日立空調·家用電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