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分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調部件,具體地說是一種分液器。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空調制冷系統(tǒng)由壓縮機_冷凝器_節(jié)流裝置_蒸發(fā)器構成循環(huán),但是對功 率大于lKw的緊湊式空氣冷卻器以及列管式換熱器,均采用多路盤管并聯(lián)的形式,必須保 持分配到每根盤管內的制冷劑等量,并且流速一致,壓力降低到一定的范圍內,以達到最佳 的換熱效果。從節(jié)流裝置出來的冷媒氣液兩相流,通常為氣泡流或團狀流的流型,所以需要 一個分配設備,把氣液兩相冷媒充分混合,再等量的分配到各路盤管中去,這種設備叫液體 分流器或分液器。一般安裝在節(jié)流裝置和蒸發(fā)器之間,保證冷媒的氣液兩相混合均勻、等量 地分配到蒸發(fā)器各盤管中,也就是說,分液器的混合質量決定了蒸發(fā)器的換熱效率。但是, 現(xiàn)有技術中冷媒在進入蒸發(fā)器之前存在氣液分離的問題,從而通過分流器進入蒸發(fā)器內的 冷媒不能等量均勻的分配到每根盤管中去,影響蒸發(fā)器的換熱效果。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日本專利平3-195873,
公開日為1991年8月27日,公開 了一種冷媒分流器,所述冷媒分流器包括中空體;中空體沿長邊方向依次設有多個流出管; 流入管,設置在所述中空體內并從中空體端部中間插入;所述流入管沿重力方向從上至下 順次尺寸設有依次減小的布流孔?,F(xiàn)有技術中所述冷媒分流器中布流孔和所述流出管在沿長邊方向錯位設置,通過 沿重力方向從上到下順次尺寸設有依次減小的布流孔來改變從布流孔中流出的冷媒的流 速和流量,即上方的冷媒流速低但流量大,下方的冷媒流速高但流量小,從而平均了從流出 管流出的冷媒流速和流量,,但是,由于軸向錯位距離太短,對于已經發(fā)生氣液分離的冷媒 沒來得及再次進行混合,就已經從流出管流出,對于已經發(fā)生氣液分離的冷媒沒有再次進 行混合,已經分離的冷媒中,氣相冷媒向上流動,液相冷媒向下流動,因而上方流出管中流 出的冷媒氣相含量相對多一些,下方流出管中流出的冷媒液相含量相對多一些,也就說,從 現(xiàn)有技術中所述冷媒分流器進入各個盤管內的冷媒的氣液比例含量不一致,從而影響蒸發(fā) 器的換熱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冷媒分流器雖能部分解 決氣液分離的問題,但對于已經發(fā)生氣液分離的冷媒其解決的效果不顯著,進而提供一種 對冷媒能再次混合的分液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分液器,包括中空柱狀外管,所述外管沿長邊方向依次設有若干外管分流孔,與所述外管分流 孔一一對應連接有流出管;流入管,設置在所述外管內并沿所述外管的長邊方向從所述外管一端插入延伸至 所述外管另一端,所述流入管沿所述流入管的長邊方向設有若干個布流孔;[0009]沿所述外管軸心線旋轉方向所述外管分流孔的軸心線與所述布流孔的軸心線之 間具有夾角。所述夾角為1 180度。優(yōu)選所述夾角為60度。所述外管分流孔的軸心線與所述布流孔的軸心線延長線相交,其共同組成的平面 與所述流入管的軸心線垂直。所述外管分流孔的軸心線與所述布流孔的軸心線不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流入管與所述外管都為圓柱狀,所述流入管的軸心線與所述外管的軸心線不重合。所述流入管的軸心線位于遠離所述流出管一側。所述外管分流孔為階梯孔。所述外管的壁厚不均勻,設置所述階梯孔一側厚,與所述階梯孔相對的一側薄。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xiàn)有技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1)在本實用新型所述分液器中,沿所述外管軸心線旋轉方向所述外管分流孔的軸 心線與所述布流孔的軸心線之間具有夾角,也即現(xiàn)有技術在沿長邊方向進行錯位偏置,冷 媒再次混合的效果不明顯,而本實用新型中的分液器在軸向旋轉方向進行錯位偏置,冷媒 在外管的內壁容易形成渦流,即使有冷媒已經發(fā)生氣液兩相分離也能在渦流的旋轉過程中 再次混合,得到再次混合后的冷媒氣液含量均勻,從而使得蒸發(fā)器的換熱效率得到提高。所 述夾角為ι 180度,容易形成渦流,其中所述夾角為60度時最容易形成渦流。2)本實用新型所述分液器中,所述外管分流孔的軸心線與所述布流孔的軸心線延 長線相交,其共同組成的平面與所述流入管的軸心線垂直,也即所述外管分流孔和所述布 流孔沿長邊方向處于同一截面位置上,冷媒從流入管里流出,在內部壓力和重力及外管分 流孔的引導作用下,冷媒在外管內形成渦流后從相鄰的外管分流孔流出,冷媒即有充分混 合的時間,又不至于在外管內等待太長時間而再次分離。3)本實用新型所述分液器中,所述外管分流孔的軸心線與所述布流孔的軸心線不 在同一平面上,也即,不僅沿分液器在軸心線旋轉方向有錯位偏置,而且沿長邊方向上也有 錯位設置,同樣也能實現(xiàn)冷媒從流出管里流出,在內部壓力和重力及外管分流孔的引導作 用下,冷媒在外管內形成渦流后從相鄰的外管分流孔流出,冷媒即有充分混合的時間,又不 至于在外管內等待太長時間而再次分離。4)本實用新型所述分液器中,所述流入管與所述外管都為圓柱狀,且所述流入管 的軸心線與所述外管的軸心線不重合,也即從流入管和外管同一橫截面看,流入管較外管 是偏心設置的,外管內的空間因流入管的偏心設置形成一邊大一邊小的不對稱空間,渦流 從流入管的布流孔中流出后容易在空間大的一邊充分混合后從流出管流出,更不容易形成 死角,而不會向兩邊同時流動,從而避免了遠離所述流出管一邊的冷媒在流出之前再次氣 液分離的可能,優(yōu)選所述流入管的軸心線位于遠離所述流出管一側,冷媒在充分混合后在 沒有任何阻礙的情況下順利從流出管流出。5)本實用新型所述分液器中,所述外管分流孔為階梯孔,即使安裝在蒸發(fā)器出口 端的分液器,冷媒也能很容易的從外管的流出管流入經流入管流出。6)本實用新型所述蒸發(fā)器中,所述外管的壁厚不均勻,設置所述階梯孔一側厚,與所述階梯孔相對的一側薄,在滿足設置階梯孔的同時減少材料的使用,可有效降低生產成 本。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 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蒸發(fā)器中分液器示意圖;圖2a是圖1中A-A剖視圖;圖2b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蒸發(fā)器中布流孔沿長邊方向偏置的圖1的B-B剖視圖;圖3a是圖1中B-B剖視圖;圖3b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蒸發(fā)器中流入管偏心設置與所述外管內的圖1中B-B剖 視圖;圖3c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蒸發(fā)器中所述外管壁厚不一致的圖1中B-B剖視圖。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流入管,11-布流孔,2-外管,21-外管分流孔,3_外管內 壁空間,4-流出管,α-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分液器,包括中空柱狀外管2,所述外管2沿長邊方向 依次設有若干外管分流孔21,與所述外管分流孔21 —一對應連接有流出管4 ;流入管1,設 置在所述外管2內并沿所述外管2的長邊方向從所述外管2 —端插入延伸至所述外管2另 一端,所述流入管1沿所述流入管1的長邊方向設有若干個布流孔;沿冷媒流入方向看,沿 所述外管2軸心線逆時針旋轉方向所述外管分流孔21的軸心線與所述布流孔的軸心線之 間具有夾角α,本實施例中設置所述夾角α為60度(見圖3a所示)。所述外管分流孔21的軸心線與所述布流孔的軸心線延長線相交,其共同組成的 平面與所述流入管1的軸心線垂直(見圖2a所示)。實施例2作為可變換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將所述外管分流孔21 的軸心線與所述布流孔的軸心線延長線相交,其共同組成的平面與所述流入管1的軸心線 垂直,替換為所述外管分流孔21的軸心線與所述布流孔的軸心線不在同一平面上(見圖2b 所示),本實施例中設置所述夾角α為1度。進一步,本實用新型還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施例中設置所述夾角α替 換為180度,沿冷媒流入方向看,所述外管分流孔21的軸心線與所述布流孔的軸心線之間 的夾角α為沿所述外管2軸心線順時針旋轉。設置所述流入管1與所述外管2都為圓柱 狀,所述流入管1的軸心線與所述外管2的軸心線不重合,也即從流入管1和外管2同一橫 截面看,流入管1較外管2是偏心設置的,本實施例中設置所述流入管的軸心線位于遠離所 述流出管一側,外管內壁空間3因流入管1的偏心設置形成一邊大一邊小的不對稱空間,渦 流從流入管1的布流孔中流出后容易在空間大的一邊充分混合后從流出管4流出,更不容 易形成死角,而不會向兩邊同時流動,從而避免了遠離所述流出管4 一邊的冷媒在流出之前再次氣液分離的可能(見圖3b所示)。當然,所述流入管的軸心線也可位于其他的偏心位置上,但以設置所述流入管的 軸心線位于遠離所述流出管一側時其效果最佳。此外,還可設置所述外管分流孔21為階梯孔,以利于在蒸發(fā)器輸出端氣相或液相 冷媒的輸出。進一步,還可設置所述外管2的壁厚不均勻,設置所述階梯孔一側厚,與所 述階梯孔相對的一側薄,在滿足設置階梯孔的同時減少材料的使用,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見圖3c所示)。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 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 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 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一種分液器,包括中空柱狀外管(2),所述外管(2)沿長邊方向依次設有若干外管分流孔(21),與所述外管分流孔(21)一一對應連接有流出管(4);流入管(1),設置在所述外管(2)內并沿所述外管(2)的長邊方向從所述外管(2)一端插入延伸至所述外管(2)另一端,所述流入管(1)沿所述流入管(1)的長邊方向設有若干個布流孔(11);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外管(2)軸心線旋轉方向所述外管分流孔(21)的軸心線與所述布流孔(11)的軸心線之間具有夾角(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角(α)為1 180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角(α)為60度。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分流孔(21)的 軸心線與所述布流孔的軸心線延長線相交,其共同組成的平面與所述流入管(1)的軸心線 垂直。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分流孔(21)的 軸心線與所述布流孔的軸心線不在同一平面上。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管(1)與所述外 管(2)都為圓柱狀,所述流入管(1)的軸心線與所述外管(2)的軸心線不重合。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管(1)的軸心線位于遠離所述 流出管⑷一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分流孔(21)為階梯孔。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蒸發(f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壁厚不均勻,設置所述階 梯孔一側厚,與所述階梯孔相對的一側薄。
專利摘要一種分液器,包括中空柱狀外管,所述外管沿長邊方向依次設有若干外管分流孔,與所述外管分流孔一一對應連接有流出管;流入管,設置在所述外管內并沿所述外管的長邊方向從所述外管一端插入延伸至所述外管另一端,所述流入管沿所述流入管的長邊方向設有若干個布流孔;沿所述外管軸心線旋轉方向所述外管分流孔的軸心線與所述布流孔的軸心線之間具有夾角?,F(xiàn)有技術中的冷媒分流器雖能部分解決氣液分離的問題,但對于已經發(fā)生氣液分離的冷媒其解決的效果不顯著,進而提供一種對冷媒能再次混合的分液器。
文檔編號F25B41/00GK201706817SQ20102024393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7月1日
發(fā)明者馮付韜, 沈偉祥, 沈衛(wèi)立, 石景禎 申請人:杭州沈氏換熱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