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太陽能房屋采暖供冷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太陽能給房屋采暖供冷的系統(tǒng),具體為一種太陽能房屋采暖供冷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建筑物的高能耗潛伏著巨大能源危機,而建筑物最大的耗能點就是采暖和供冷。 發(fā)明一種太陽能房屋具有采暖供冷系統(tǒng),是當今社會所要急于解決的問題。如本申請人于2005年11月I日申請的申請?zhí)枮?00520066375. 4,名稱為“一種現(xiàn)澆鋼筋砼空心采暖樓板”實用新型專利,它公開了一種現(xiàn)澆鋼筋砼空心采暖樓板,包括有樓板,所述樓板由鋼筋砼及埋設于所述鋼筋砼中的多個空腔構件所組成,所述樓板上面設置有地面裝飾層, 所述空腔構件中設置有暖氣管,所述暖氣管的兩端外露于所述空腔構件,多個暖氣管通過連接管順次貫通連接而成暖氣管組,所述的暖氣管組與熱源供應系統(tǒng)相連接,空腔構件的內側壁和地面有隔熱層,隔熱層上有反射層。其不足之處在于,這種空心采暖樓板因采用的空腔構件中只有暖氣管組,只能采暖不能供冷,而且沒有散熱部分,只能依靠樓板的熱輻射采暖,采暖方式單一,效果不是很好;本申請人于2006年3月30日申請的申請?zhí)枮?20061000126. 3,名稱為“一種太陽能采暖供熱房屋”發(fā)明專利,它公開一種太陽能采暖供熱房屋,其包括有房屋主體、太陽能集熱器及保溫蓄水箱,太陽能集熱器與保溫蓄水箱循環(huán)連通;房屋主體的地板為現(xiàn)澆鋼筋砼空心樓板,其空腔構件內設有采暖管,采暖管連通而組成采暖管組,采暖管組與保溫蓄水箱循環(huán)連通;保溫蓄水箱與采暖管組之間設有循環(huán)泵,保溫蓄水箱通過第三進水管而接入房屋主體的生活用水管路。通過太陽能集熱器加熱保溫蓄水箱內的冷水,保溫蓄水箱內的熱水流經采暖管組而對房屋主體的內部空間進行輻射采暖, 通過第三進水管流入生活用水管而提供生活用熱水。由于采暖管組設于房屋主體的地板內部,使該太陽能采暖供熱房屋具有房間可使用空間大、地板承重效果強、工程造價成本低的優(yōu)點。上述兩種方式的結合解決了利用太陽能通過加熱水源給房屋的樓板供熱和取暖的問題,但未能解決供冷的問題以及供暖的過程中能量損耗較大的現(xiàn)實問題。此外,上述發(fā)明也未涉及太陽能的收集、轉換、貯藏和除加熱水之外的研究應用,更談不上組成一個采暖供冷系統(tǒng)。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太陽能房屋采暖供冷系統(tǒng),具有將與建筑所接觸的太陽光盡可能充分的轉化為建筑可利用能源,使只要有陽光照射的房屋就能做到冬暖夏涼,它具有結構簡單,節(jié)能環(huán)保,制作容易,成本低廉等優(yōu)良特性,真正實現(xiàn)了太陽能采暖供冷建筑結構一體化。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太陽能房屋采暖供冷系統(tǒng)包括太陽能面磚、集能裝置、能量轉換裝置、流媒體、供應管道、空腔樓蓋或空腹墻體或及其組合和智能控制系統(tǒng)。具體步驟是這樣來實現(xiàn)的通過太陽能面磚采集的太陽能匯聚到集能裝置中,作為原始能源經過能量轉化裝置激化成新能源,注入流媒體,流經特制的供應管道輸送到空腔樓蓋或空腹墻體或者空腔樓蓋和空腹墻體組合的房屋中,對建筑房間形成采暖或供冷,這一完整的過程全部在智能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下得以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太陽能面磚由集光面板、貯能裝置和集光面板與貯能裝置之間的空腔構成。太陽光穿透集光面板加熱或激化空腔中密閉的介質如空氣或其它物質,收集這部分能源自動儲存在貯能裝置中。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太陽能面磚的外側面或/和內側面底部設置有至少一層保溫隔熱層。所述保溫隔熱層既可以保護貯能裝置中的能量不至于容易損失,又可以保護所依賴的基層(如外墻)內的能量不至于容易擴散,兼具外墻外保溫的作用。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太陽能面磚的至少一個外表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連通裝置,以便將多塊太陽能面磚串聯(lián)起來,集中收集能量。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太陽能面磚設置有至少一個能量導出裝置,將臨時儲存在太陽能面磚的貯能裝置和空腔介質中的能量導出。當由連通裝置將多塊太陽能面磚串連成一體式,不一定需要每塊太陽能面磚都設置一個能量導出裝置。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太陽能面磚的至少一個外表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固定件,用來將單片太陽能面磚固定在基層如墻面上,該固定件也可以用來將單片太陽能面磚連接成串,再固定到基層上。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太陽能面磚的外表面至少一個面是凹凸不平的。其底面凹凸不平時,以便于太陽能面磚直接粘貼于基層上時增加摩擦力;其側面凹凸不平時,則便于太陽能面磚相互之間直接粘貼增加牢固性。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集能裝置包括能量收集管組、能量貯存器和能量導出器。將能量導出裝置導出的能量通過收集管組集中貯藏到貯存器里,再按照下一步工序的需求量由能量導出器導出。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能量轉換裝置由能量轉換器和能量輸出裝置組成。由能量導出器導出的能源進入能量轉換裝置,由能量轉換器轉換成熱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 經能量輸出裝置注入流媒體以備供暖;或轉換成冷能經能量輸出裝置注入流媒體以備供冷。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流媒體是氣態(tài)的或液態(tài)的。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流媒體是冷的或熱的。冷熱是相對于常溫而言的。冷的流媒體用來供冷,熱的流媒體用來供暖。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供應管道由芯管、外管、連接件和芯管與外管之間的氣腔組成。芯管是用來供傳輸冷/熱流媒提供冷/熱能源的,外管用來保護芯管,并和外管之間形成氣腔,連接件起到連接芯管和外管的作用,氣腔是一個能源集散點。所述氣腔既給工作芯管的保溫節(jié)能提供了一個優(yōu)良的運行環(huán)境,也為防止冷/熱流媒過冷或過熱損傷外管。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供應管道由芯管、毛細管或片、外管、連接件和芯管與外管之間的氣腔組成。毛細管或片設置不同的疏密和大小可以散發(fā)不同量的工作芯管中流媒的冷/熱能源,用以調節(jié)氣腔內的溫度。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供應管道的芯管的管徑沿著冷/熱流媒體流動的方向是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變化的,其管徑的大小變化規(guī)律是根據冷/熱能量需求量的大小確定的。在傳輸熱流媒過程中,隨著分支的增多,芯管內的壓強會逐漸降低,因此由大到小的管徑會自動補償壓力的不足;而在傳輸冷流媒的過程中,則有可能是芯管的管徑由小到大,更便于流媒傳輸。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供應管道的芯管的管徑不隨冷/熱流媒體的方向而變化,即芯管的管徑保持不變,這樣的供冷/熱流媒管道更便于生產和安裝。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供應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管與外管之間的氣腔的橫截面積是可變的。可變截面的氣腔形成了新的能源采集區(qū),便于分戶、分房間的室內供冷/熱。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供應管道的芯管與外管之間的氣腔是沿冷/熱流媒流動的方向分段獨立設置或串聯(lián)設置的。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供應管道的芯管與外管之間的氣腔中設置有至少一個增壓裝置。通過在氣腔中設置至少一個增壓裝置,就可以控制和調節(jié)氣腔中氣流的速度, 從而也就控制和調節(jié)氣腔中的氣流擴散和輻射的溫度和速度,起到補充和調節(jié)由于管道傳輸距離過遠引起的溫度變化和能源損失。這樣就比較容易解決房間與房間之間的能源傳遞與控制問題。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毛細管或片的疏密度沿著冷/熱流媒體流動的方向是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變化的。毛細管或片設置不同的疏密和大小可以散發(fā)不同量的芯管中流媒的冷/熱能源,用以調節(jié)氣腔內的溫度。它的疏密程度和大小尺寸應根據需用冷 /熱量來確定,并與傳輸距離的遠近、壓力大小相關聯(lián)。它的疏密程度和大小尺寸決定和影響氣腔的平均截面變量,從而在外管截面不變時也能成為一種變截面的供冷/熱管道。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空腔樓蓋由主梁、次梁和/或密肋梁和空腔構件組成。在主梁圍合的樓板中設置單向的或雙向交叉次梁,在次梁間設置空腔構件;或者是在主梁圍合的樓板中設置單向的或者雙向交叉次梁,在次梁間設置單向或者雙向交叉的密肋梁,再在密肋梁之間設置空腔構件;或者是在主梁圍合的樓板中設置單向的或者雙向交叉的密肋梁,再在密肋梁之間設置空腔構件,構成不同形式的空腔樓蓋。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空腔樓蓋的主梁、次梁或密肋梁至少有一條梁是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或者現(xiàn)澆型鋼混凝土或者由型鋼焊接而成的。本發(fā)明的應用不受結構類型的限制。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空腔樓蓋的主梁、次梁或密肋梁至少有一條梁是空腹的??崭沟闹髁?、次梁或者密肋梁都能減少材料的用量,減輕樓蓋的自重,并且使樓蓋具有更好的保溫隔熱性能。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空腔構件位于樓板的上部、中部、下部或者貫穿樓板的上下表面。當空腔構件位于樓板的上部時,其下部需現(xiàn)澆混凝土甚至還需要添加鋼筋、鋼絲網等加勁物;當空腔構件位于樓板的下部時,其上部需現(xiàn)澆混凝土甚至還需要添加鋼筋、 鋼絲網等加勁物;當空腔構件位于樓板的中部時,其上、下部均需現(xiàn)澆混凝土甚至還需要添加鋼筋、鋼絲網等加勁物;當空腔構件貫穿樓板的上下表面時,其上、下部均不須現(xiàn)澆混凝土,也不需要添加其他加勁物。不同的方式,都能實現(xiàn)空腔樓蓋的目的,各有優(yōu)缺點。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空腹墻體包括縱向或橫向或縱橫雙向同時設置的加勁肋和空腔構件。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空腔構件位于墻體的內側、外側、腹部或貫穿于墻體的內外側面??涨粯嫾挥趬w的內側時,其外側需要封一層墻面板;空腔構件位于墻體的外側時,其內側需要封一層墻面板;空腔構件位于墻體的腹部時,其內側、外側均需要加設墻面板;空腔構件貫穿于墻體的內外側面時,其內外側面均不須再加設墻面板。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空腔構件由上面板、下面板及周圍側板組成。空腔構件用于墻體時,其上面板和下面板分別位于墻體的內表面一側和外表面一側,周圍側板位于墻體內部,和其它空腔構件的周圍側板相連或者和加勁肋相連。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空腔構件由上面板、下面板及上下板面之間的至少一層隔板及周圍側板圍合成的至少兩個腔室的空心腔體。對于高度較高的空腔構件,在其上下面板之間加設至少一層隔板,可以增加周圍側板的剛度,從而也就增加了空腔構件的剛度和強度。此外,上下板面之間加設至少一層隔板后,它和上下面板、周圍側板圍合成的至少兩個腔室的空心腔體,更有利于在同一個空腔中或者同一層樓蓋/ 一塊墻體中分開供冷和供暖。例如,只有一層隔板的空腔構件就有上下兩個腔室,上腔室用來供暖,下腔室用來供冷。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空腔構件的至少一個外表面或至少一個內表面設置有至少一層保溫隔熱層。無論是在外表面還是在內表面設置保溫隔熱層,幾個面設保溫隔熱層,每一個面設幾層保溫隔熱層都是視功能需要而定。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空腔樓蓋或空腹墻體的外表面至少有一側設置有毛細孔或管。在面對有需要采暖/供冷的房間的空腔構件的一側面板上設置有毛細孔或管, 更便于空腔內外能量的輻射或交換。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統(tǒng)由連接在太陽能面磚、集能裝置、能量轉換裝置、流媒體、供應管道和空腔樓蓋或空腹墻體或及其組合中的傳感器及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組成。太陽能面磚收集的能量、集能裝置、能量轉換裝置、流媒體、供應管道、空腔樓蓋或空腹墻體或及其組合的工作過程、工作效率、量變、調配、故障報警、自我診斷及修復等等都集中在智能控制系統(tǒng)的監(jiān)控中。本發(fā)明適用于所有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經濟適用,節(jié)能環(huán)保,直接提升建筑品質,改善生活質量。
圖I為所述太陽能房屋采暖供冷系統(tǒng)軸測示意圖;圖2為所述太陽能面磚的構造圖;其中,圖2a為所述太陽能面磚的軸測及剖切示意圖;圖2b為所述太陽能面磚設置有內保溫層的剖切示意圖;圖2c為所述太陽能面磚設置有外保溫層的剖切示意圖;圖3為所述集能裝置的原理圖;圖4為所述能量轉換裝置的原理圖5為所述供應管道的構造示意圖;其中,圖5a為所述供應管道的軸測圖;圖5b為所述供應管道外管為方形時的剖切圖;圖5c為所述供應管道外管為圓形時的剖切圖;圖6為所述供應管道的另一種構造不意圖;其中,圖6a為所述供應管道的軸測圖;圖6b為所述供應管道外管為方形時的剖切圖;圖6c為所述供應管道外管為圓形時的剖切圖;圖7為所述供應管道芯管管徑變化的軸測示意圖;圖8為所述氣腔分段獨立設置的示意圖;圖9為所述氣腔串聯(lián)設置的示意圖;圖10為所述氣腔中設置有增壓裝置的示意圖;圖11為所述氣腔中的毛細管或片的疏密度、大小是變化的的示意圖;圖12為所述空腔樓蓋結構示意圖;圖13為所述空腔樓蓋中密肋梁、次梁、主梁為空腹時的結構示意圖;圖14為所述空腔構件在空腔樓蓋中不同部位設置時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4a空腔構件位于樓蓋的上部;圖14b空腔構件位于樓蓋的中部;圖14c 空腔構件位于樓蓋的下部;圖14d空腔構件貫穿樓蓋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圖15為所述有橫向加勁肋的空腹墻體立面示意圖;圖16為所述有縱向加勁肋的空腹墻體立面示意圖;圖17為所述有縱橫雙向加勁肋的空腹墻體立面示意圖;圖18為所述空腔構件在空腹墻體中不同部位設置時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8a空腔構件位于墻體的外側;圖18b空腔構件位于墻體的內側;圖18c 空腔構件位于墻體的腹部;圖18d空腔構件貫穿墻體的內側、腹部和外側;圖19圖20圖21圖22圖23 圖;圖24其中構造不意圖;圖25其中構造不意圖;圖26
為所述空腔構件的構造示意為所述空腔構件有一層隔板的構造示意為所述空腔構件有二層隔板的構造示意為所述空腔構件上板內表面設置有保溫層的構造示意為所述空腔構件隔板的上下板表面及四周側壁設置有保溫層的構造示意
為所述空腔樓蓋有毛細孔的構造示意圖24a為一側設置有毛細孔的構造不意圖
為所述空腹墻體有毛細孔的構造不意圖25a為一側設置有毛細孔的構造不意圖
為所述智能控制系統(tǒng)的原理示意圖。
圖24b為雙側設置有毛細孔的
圖25b為雙側設置有毛細孔的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附圖中,I為太陽能面磚,2為集能裝置,3為能量裝換裝置,4為流媒體,5為供應管道,6為空腔樓蓋,7為空腹墻體,8為空腔樓蓋和空腹墻體的組合,9為智能控制系統(tǒng),10為集光面板,11為貯能裝置,12為空腔,13為保溫隔熱層,14為連通裝置,15為能量導出裝置,16為固定件,17為能量收集管組,18為能量貯存器,19為能量導出器,20能量轉換器,21為能量輸出裝置,22為芯管,23為外管,24為連接件,25為氣腔,26為毛細管或片,27為增壓裝置,28為主梁,29為次梁,30為密肋梁,31為空腔構件,33為空腔構件的上面板,34為下面板,35為周圍側板,36為隔板,37為保溫隔熱層,38為毛細孔或管,39為傳感器,40為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圖I為所述太陽能房屋采暖供冷系統(tǒng)軸測示意圖。該系統(tǒng)包括太陽能面磚I、集能裝置2、能量轉換裝置3、流媒體4(囿于圖幅的比例限制,圖I中沒有標注流媒體4)、供應管道5、空腔樓蓋6或空腹墻體7或及其組合8和智能控制系統(tǒng)9。具體步驟是這樣來實現(xiàn)的通過太陽能面磚I采集的太陽能匯聚到集能裝置2中,作為原始能源經過能量轉化裝置 3激化成新能源,注入流媒體4,流經特制的供應管道5輸送到空腔樓蓋6或空腹墻體7或者空腔樓蓋6和空腹墻體7組合8的房屋中,對建筑房間形成采暖或供冷,這一完整的過程全部在智能控制系統(tǒng)9的控制下得以實現(xiàn)。圖2為所述太陽能面磚的構造圖。如圖2a所示,所述的太陽能面磚I由集光面板 10、貯能裝置11和集光面板10與貯能裝置11之間的空腔12構成。太陽光穿透集光面板 10加熱或激化空腔12中密閉的介質如空氣或其它物質,收集這部分能源自動儲存在貯能裝置11中。圖2b為所述太陽能面磚設置有內保溫層的剖切示意圖;圖2c為所述太陽能面磚設置有外保溫層的剖切示意圖;圖3為所述集能裝置的原理圖。所述的集能裝置2包括能量收集管組17、能量貯存器18和能量導出器19。將能量導出裝置15導出的能量通過收集管組17集中貯藏到貯存器18里,再按照下一步工序的需求量由能量導出器19導出。圖4為所述能量轉換裝置的原理圖;所述的能量轉換裝置3由能量轉換器20和能量輸出裝置21組成。由能量導出器19導出的能源進入能量轉換裝置3,由能量轉換器20 轉換成熱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經能量輸出裝置21注入流媒體4以備供暖;或轉換成冷能經能量輸出裝置21注入流媒體4以備供冷。圖5為所述供應管道的構造示意圖,其中,圖5a為所述供應管道的軸測圖。所述的供應管道5由芯管22、外管23、連接件24和芯管22與外管23之間的氣腔25組成。芯管 22是用來供傳輸冷/熱流媒提供冷/熱能源的,外管23用來保護芯管22,并和外管23之間形成氣腔25,連接件24起到連接芯管22和外管23的作用,氣腔25是一個能源集散點。 所述氣腔25既給工作芯管22的保溫節(jié)能提供了一個優(yōu)良的運行環(huán)境,也為防止冷/熱流媒過冷或過熱損傷外管23。圖5b為所述供應管道外管為方形時的剖切圖;圖5c為所述供應管道外管為圓形時的剖切圖。外管為方形時多用于室內或室外明裝的管道,外管為圓形時多用于室內暗裝的管道。圖6為所述供應管道的另一種構造示意圖。如圖6a所示,所述的供應管道5由芯管22、毛細管或片26、外管23、連接件24和芯管22與外管23之間的氣腔25組成。毛細管或片26設置不同的疏密和大小可以散發(fā)不同量的工作芯管I中流媒的冷/熱能源,用以調節(jié)氣腔25內的溫度。;圖6b為所述供應管道外管為方形時的剖切圖,圖6c為所述供應管道外管為圓形時的剖切圖的兩種不同情形。
如圖7所示,所述的供應管道5的芯管22的管徑沿著冷/熱流媒體4流動的方向是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變化的,其管徑的大小變化規(guī)律是根據冷/熱能量需求量的大小確定的。圖8為所述氣腔分段獨立設置的示意圖,圖9為所述氣腔串聯(lián)設置的示意圖。分段獨立設置還是串聯(lián)設置視建筑物采暖或供冷的需要而定。圖10為所述氣腔中設置有增壓裝置的示意圖。通過在氣腔25中設置至少一個增壓裝置27,就可以控制和調節(jié)氣腔25中氣流的速度,從而也就控制和調節(jié)氣腔中的氣流擴散和輻射的溫度和速度,起到補充和調節(jié)由于管道傳輸距離過遠引起的溫度變化和能源損失。圖11為所述氣腔中的毛細管或片26的疏密度、大小是變化的的示意圖。毛細管或片26設置不同的疏密和大小可以散發(fā)不同量的芯管22中流媒的冷/熱能源,用以調節(jié)氣腔25內的溫度。它的疏密程度和大小尺寸應根據需用冷/熱量來確定,并與傳輸距離的遠近、壓力大小相關聯(lián)。圖12為所述空腔樓蓋結構示意圖;所述的空腔樓蓋6由主梁28、次梁29、密肋梁 30和空腔構件31組成。在主梁28圍合的樓板中設置雙向交叉次梁29,在次梁間設置雙向交叉的密肋梁30,再在密肋梁30之間設置空腔構件31。圖13為所述空腔樓蓋中密肋梁、次梁、主梁為空腹時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只示意了一個方向的主梁28、次梁29、密肋梁30為空腹是的情形,另外一個方向則可以是空腹的, 也可以不是空腹的。圖14為所述空腔構件在空腔樓蓋中不同部位設置時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4a 空腔構件位于樓蓋的上部;圖14b空腔構件位于樓蓋的中部;圖14c空腔構件位于樓蓋的下部;圖14d空腔構件貫穿樓蓋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當空腔構件31位于樓板的上部時,其下部需現(xiàn)澆混凝土甚至還需要添加鋼筋、鋼絲網等加勁物;當空腔構件31位于樓板的下部時,其上部需現(xiàn)澆混凝土甚至還需要添加鋼筋、鋼絲網等加勁物;當空腔構件31位于樓板的中部時,其上、下部均需現(xiàn)澆混凝土甚至還需要添加鋼筋、鋼絲網等加勁物;當空腔構件 31貫穿樓板的上下表面時,其上、下部均不須現(xiàn)澆混凝土,也不需要添加其他加勁物。不同的方式,都能實現(xiàn)空腔樓蓋的目的,各有優(yōu)缺點。圖15、圖16和圖17分別為所述有橫向、縱向和縱橫雙向加勁肋32的空腹墻體立面示意圖。圖18為所述空腔構件在空腹墻體中不同部位設置時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8a 空腔構件位于墻體的外側;圖18b空腔構件位于墻體的內側;圖18c空腔構件位于墻體的腹部;圖18d空腔構件貫穿墻體的內側、腹部和外側。所述的空腔構件31位于墻體的內側、 外側、腹部或貫穿于墻體的內外側面。空腔構件31位于墻體的內側時,其外側需要封一層墻面板;空腔構件31位于墻體的外側時,其內側需要封一層墻面板;空腔構件31位于墻體的腹部時,其內側、外側均需要加設墻面板;空腔構件31貫穿于墻體的內外側面時,其內外側面均不須再加設墻面板。圖19為所述空腔構件的構造示意圖。所述的空腔構件31由上面板33、下面板34 及周圍側板35組成??涨粯嫾?1用于墻體時,其上面板33和下面板34分別位于墻體的內表面一側和外表面一側,周圍側板35位于墻體內部,和其它空腔構件31的周圍側板35相連或者和加勁肋32相連。圖20為所述空腔構件有一層隔板36的構造示意圖。隔板36將由上面板33、下面板34和周圍側板35為合成的空腔分割成兩個空腔,滿足不同功能需求使用。如圖21為所示的空腔構件有二層隔板。二層隔板36將由上面板33、下面板34和周圍側板35為合成的空腔分割成三個空腔,滿足不同功能需求使用。例如,上層空腔拿來供暖,下層拿來供冷,中間層用來隔熱。圖22為所述空腔構件上板內表面設置有保溫層37的構造示意圖。這種空腔構件可以用在屋面中,加強屋面板的保溫隔熱性能。圖23為所述空腔構件隔板的上下板表面及四周側壁設置有保溫層37的構造示意圖。這種空腔構件尤其適合用在具有采暖供冷雙制式的樓板中,加強樓面板的保溫隔熱性能,提高了能量的使用效率。圖24為所述空腔樓蓋有毛細孔38的構造示意圖。其中圖24a為一側設置有毛細孔38的構造示意圖;這類樓板適合于僅有單向供熱或供冷的樓板,如在地板中向上一側設置毛細孔,在屋面板中則僅需在向下一側設置毛細孔38 ;圖24b為雙側設置有毛細孔38 的構造示意圖,這類樓板適合各類中間樓層有采暖供冷要求的樓板。圖25為所述空腹墻體有毛細孔38的構造示意圖。如圖25a為一側設置有毛細孔 38的構造示意圖,它適合于墻體單側需要采暖或供冷的房屋腔體;圖25b為雙側設置有毛細孔38的構造示意圖,它適合于墻體兩側需要采暖或供冷的房屋腔體。圖26為所述智能控制系統(tǒng)的原理示意圖。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統(tǒng)9由連接在太陽能面磚I、集能裝置2、能量轉換裝置3、流媒體4、供應管道5和空腔樓蓋6或空腹墻體7或及其組合8中的傳感器39及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40組成。太陽能面磚I收集的能量、集能裝置2、能量轉換裝置3、流媒體4、供應管道5、空腔樓蓋6或空腹墻體7或及其組合8的工作過程、工作效率、量變、調配、故障報警、自我診斷及修復等等都集中在智能控制系統(tǒng)9的監(jiān)控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太陽能房屋采暖供冷系統(tǒng),包括太陽能面磚(I)、集能裝置(2)、能量轉換裝置(3)、流媒體(4)、供應管道(5)、空腔樓蓋(6)或空腹墻體(7)或及其組合(8)和智能控制系統(tǒng)(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腹墻體(7)包括縱向或橫向或縱橫雙向同時設置的加勁肋 (32)和空腔構件(31)。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房屋采暖供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構件 (31)位于墻體的內側、外側、中部或貫穿于墻體的內外側面。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房屋采暖供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構件 (31)由上面板(33)、下面板(34)及周圍側板(35)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房屋采暖供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構件 (31)由上面板(33)、下面板(34)及上下板面之間的至少一層隔板(36)及周圍側板(35) 圍合成的至少兩個腔室的空心腔體。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房屋采暖供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構件 (31)的至少一個外表面或至少一個內表面設置有至少一層保溫隔熱層(37)。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房屋采暖供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腹墻體(7) 的外表面至少有一側設置有毛細孔或管(38)。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太陽能房屋采暖供冷系統(tǒng),包括太陽能面磚、集能裝置、能量轉換裝置、流媒體、供應管道、空腔樓蓋或空腹墻體或及其組合和智能控制系統(tǒng),所述的空腹墻體包括縱向或橫向或縱橫雙向同時設置的加勁肋和空腔構件。通過太陽能面磚采集的太陽能匯聚到集能裝置中,作為原始能源經過能量轉化裝置激化成新能源,注入流媒體流經特制的供應管道輸送到空腔樓蓋或空腹墻體或者及其組合中,供建筑采暖或供冷,這一完整的過程全部在智能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下得以實現(xiàn)。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廉,經久耐用的優(yōu)良特性,真正實現(xiàn)了太陽能采暖供冷建筑結構一體化。適合于所有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經濟適用,節(jié)能環(huán)保,提升建筑品質,改善生活質量。
文檔編號F25B49/00GK102589191SQ20111031439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2月23日
發(fā)明者傅禮銘 申請人:傅禮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