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冰箱,包括:主體;制冰室,形成于主體內部;制冰托盤,用于儲存制冰水和生成冰;以及制冷劑管,安裝成使得制冷劑管的至少一部分與制冰托盤接觸,其中,制冷劑在制冷劑管中流動,制冰托盤包括儲存制冰水的制冰單元格和容納溫度傳感器的溫度傳感器容納部,溫度傳感器測量儲存在制冰單元格中的水或冰的溫度,且溫度傳感器容納部包括容納部和固定部。容納部形成為凹槽形狀并具有開口上側,以便溫度傳感器移進或移出;固定部聯接至導線并固定溫度傳感器的位置,其中導線連接至溫度傳感器的一部分或連接至溫度傳感器。
【專利說明】
冰箱
技術領域
[0001 ]本公開的實施方式涉及具有制冰托盤的冰箱,其中,制冰托盤儲存制冰水、冷卻制冰水并生成冰。
【背景技術】
[0002]通常,冰箱是包括儲存室和向儲存室供應冷氣的冷氣供應單元并儲存食物使其新鮮的裝置。冰箱還可包括制冰室和用于生成冰的制冰裝置。
[0003]自動制冰裝置包括制冰托盤、噴射器、冰噴射加熱器和冰桶,其中,制冰托盤儲存制冰水,噴射器使制冰托盤制作的冰分離,冰噴射加熱器在從制冰托盤分離冰時加熱制冰托盤,冰桶儲存從制冰托盤分離的冰。
[0004]在用于冷卻制冰水的制冰方法中,直接冷卻方法將制冷劑管設置成在制冰室內部延伸以冷卻制冰水并與制冰托盤接觸。在這種直接冷卻方法中,制冰托盤通過熱傳導接收來自制冷劑管的冷卻能量。因此,直接冷卻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制冰水的冷卻速度快。然而,當制冰水的冷卻速度過于快時,會生成不透明且渾濁的冰。
【發(fā)明內容】
[0005]因此,本公開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種制冰托盤,該制冰托盤能夠通過略微降低冷卻能量的傳導率而生成透明度提高的冰,以及提供一種具有該制冰托盤的冰箱。在本文中,制冰托盤與制冷劑管接觸、通過熱傳導接收來自制冷劑管的冷卻能量、并且生成冰。此時,不會降低制冰托盤的制冰室的冷卻功能(即,當與制冰室中的空氣交換熱量時制冰托盤冷卻制冰室的功能)的效率。
[0006]本公開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種集成的制冰托盤,其中,制冰托盤和制冰托盤的相關部件形成整體。
[0007]本公開的又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能夠固定溫度傳感器位置的改進結構的制冰托盤,其中,溫度傳感器測量容納在制冰單元格中的水或冰的溫度。
[0008]本公開的又一實施方式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改進結構的冰箱,在該改進結構中,可旋轉地聯接至制冰托盤的排水導管在預定范圍中旋轉。
[0009]本公開的又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改進結構的冰箱,其中,從制冷劑管傳遞出的冷卻能量均勻地傳遞至制冰托盤。
[0010]本公開的又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能夠防止聯接至制冰托盤的冰噴射電動機松垂的改進結構的冰箱。
[0011]本公開的其它方面將在下面的說明中部分地闡述,這些方面通過說明將部分地顯而易見,或者可通過實踐本發(fā)明而得知。
[0012]根據本公開的一方面,冰箱包括:主體;制冰室,形成在主體內部;制冰托盤,安裝在制冰室內部,其中,在制冰托盤中儲存制冰水且生成冰;以及制冷劑管,安裝成使得制冷劑管的至少一部分與制冰托盤接觸,其中,制冷劑在制冷劑管中流動,制冰托盤包括儲存制冰水的制冰單元格和容納溫度傳感器的溫度傳感器容納部,溫度傳感器測量儲存在制冰單元格中的水或冰的溫度,且溫度傳感器容納部包括容納部和固定部。容納部形成為凹槽形狀并具有開口上側,以便溫度傳感器移進或移出;固定部聯接至導線并固定溫度傳感器的位置,其中導線連接至溫度傳感器的一部分或連接至溫度傳感器。
[0013]溫度傳感器容納部還可包括連接部,連接部設置成為這樣的路徑,連接至溫度傳感器的導線通過該路徑朝向制冰托盤的外部延伸,且固定部可形成為朝向容納部的一側彎曲。
[0014]在所述溫度傳感器容納部處可形成有制冰水接觸部,該制冰水接觸部面對制冰單元格的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開口,且連接部可形成為在與制冰水接觸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
[0015]制冰托盤還可包括:第一托盤,與制冷劑管接觸以接收來自制冷劑管的冷卻能量;以及第二托盤,聯接成與第一托盤的頂部表面重疊以接收來自第一托盤的冷卻能量,且第二托盤由具有比第一托盤的熱導率更低的導電率的材料形成,其中,制冰單元格形成于第二托盤中。
[0016]溫度傳感器容納部可形成于面對第二托盤中的制冰單元格的位置處。
[0017]制冷劑管可包括:第一制冷劑管,在制冰托盤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第二制冷劑管,布置成與第一制冷劑管平行;以及第三制冷劑管,連接第一制冷劑管和第二制冷劑管并具有U型形狀。且制冰托盤可包括形成于其底部表面上的突出部,以使得第三制冷劑管與制冰托盤間隔開。
[0018]突出部可形成在制冰托盤的底部表面上面對第三制冷劑管的區(qū)域處。
[0019]冰箱還可包括排水導管,聯接至制冰托盤的下部以收集制冰托盤的除霜水。排水導管可包括鉸鏈聯接部和旋轉限制部,其中,鉸鏈聯接部聯接至制冰托盤,以圍繞制冰托盤的一側旋轉并被打開;旋轉限制部限制排水導管旋轉的范圍。
[0020]旋轉限制部可形成于排水導管的旋轉半徑中。
[0021]旋轉限制部可形成于制冰托盤的內側表面處。
[0022]冰箱還可包括從制冰托盤分離冰的噴射器和聯接至制冰托盤的一側的冰噴射電動機部,其中,使噴射器旋轉的冰噴射電動機安裝在冰噴射電動機部內部,側向突出的鎖定階梯部可形成在冰噴射電動機部的一個側表面處,并且設置在與鎖定階梯部對應的位置處以支撐鎖定階梯部的支撐構件可形成在制冰托盤上。
[0023]冰噴射電動機部可包括螺紋聯接至制冰托盤的螺紋聯接部;且鎖定階梯部可形成為與螺紋聯接部間隔預定間隙,以防止冰噴射電動機部松垂。
[0024]螺紋聯接部和鎖定階梯部可形成于冰噴射電動機部的相同平面處,且螺紋聯接部和制冰單元格之間的距離可小于鎖定階梯部和制冰單元格之間的距離。
[0025]冰噴射電動機部還可包括安置引導件(seating guide),設置成安置制冰托盤聯接至螺紋聯接部的聯接表面的一部分。
[0026]安置引導件可包括第一安置引導件和第二安置引導件,該第一安置引導件和第二安置引導件分別支撐聯接至螺紋聯接部的制冰托盤的聯接表面的底部表面和一個側表面。
[0027]根據本公開的另一方面,冰箱包括:主體;制冰室,形成在主體內部;制冰托盤,安裝在制冰室內部,其中,在制冰托盤中儲存制冰水且生成冰;以及制冷劑管,安裝成使得制冷劑管的至少一部分與制冰托盤接觸,其中,制冷劑在制冷劑管中流動。制冷劑管包括第一制冷劑管、第二制冷劑管和第三制冷劑管,其中,第一制冷劑管在制冰托盤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第二制冷劑管布置成與第一制冷劑管平行;第三制冷劑管連接第一制冷劑管和第二制冷劑管并具有U型形狀。且制冰托盤包括形成于其底部表面上以使得與制冰托盤間隔開的突出部。
[0028]突出部可在制冰托盤的底部表面上形成于面對第三制冷劑管的區(qū)域處。
[0029]制冰托盤還可包括:第一托盤,與制冷劑管接觸,以接收來自制冷劑管的冷卻能量;以及第二托盤,聯接成與第一托盤的頂部表面重疊,以接收來自第一托盤的冷卻能量,且第二托盤由具有比第一托盤的熱導率更低的導電率的材料形成。制冰單元格形成于第二托盤中,且突出部可在第一托盤的底部表面上形成于面對的第三制冷劑管的區(qū)域處。
[0030]根據本公開的又一方面,冰箱包括:主體;制冰室,形成在主體內部;制冰托盤,安裝在制冰室內部,其中,在制冰托盤中儲存制冰水且生成冰;制冷劑管,安裝成使得制冷劑管的至少一部分與制冰托盤接觸,其中,制冷劑在制冷劑管中流動;以及排水導管,聯接至制冰托盤的下部,以收集制冰托盤的除霜水,其中,排水導管包括鉸鏈聯接部和旋轉限制部。鉸鏈聯接部聯接至制冰托盤,以圍繞制冰托盤的一側旋轉并被打開;旋轉限制部限制排水導管旋轉的范圍。
[0031]旋轉限制部可形成于制冰托盤的內側表面中的排水導管的轉動半徑中。
[0032]制冰托盤還可包括第一托盤和第二托盤,其中,第一托盤與制冷劑管接觸,以接收來自制冷劑管的冷卻能量;第二托盤聯接成與第一托盤的頂部表面重疊,以接收來自第一托盤的冷卻能量,且第二托盤由具有比第一托盤的熱導率更低的導電率的材料形成。制冰單元格形成于第二托盤中,且旋轉限制部可形成于第一托盤的內側表面中的排水導管的旋轉的半徑中。
[0033]根據本公開的又一方面,冰箱包括:主體;制冰室,形成于主體內部;制冰托盤,安裝在制冰室內部,其中在制冰托盤中儲存制冰水且生成冰;制冷劑管,安裝成使得其至少一部分與制冰托盤接觸,其中,制冷劑在制冷劑管中流動;噴射器,使冰與制冰托盤分離;冰噴射電動機部,聯接至制冰托盤的一側,其中,冰噴射電動機使安裝在冰噴射電動機部內部的噴射器旋轉,在冰噴射電動機部的一個側表面處形成有螺紋聯接至制冰托盤的螺紋聯接部和與螺紋聯接部間隔預定間隙并朝向其一側突出的鎖定階梯部,且設置在與鎖定階梯部對應的位置處以支撐鎖定階梯部的支撐構件形成在制冰托盤上。
[0034]制冰托盤還可包括:第一托盤,與制冷劑管接觸以接收來自制冷劑管的冷卻能量;以及第二托盤,聯接成與第一托盤的頂部表面重疊以接收來自第一托盤的冷卻能量,且第二托盤由具有比第一托盤的熱導率更低的熱導率的材料形成,其中,制冰單元格形成于第二托盤中,且支撐構件可設置在與聯接至第二托盤的冰噴射電動機部的鎖定階梯部對應的位置處。
[0035]冰噴射電動機部還可包括安置引導件,設置為安置聯接至螺紋聯接部的制冰托盤的聯接表面的一部分;且安置引導件可包括第一安置引導件和第二安置引導件,分別支撐聯接至螺紋聯接部的制冰托盤的聯接表面的底部表面和一個側表面。
【附圖說明】
[0036]結合附圖,通過各實施方式的以下說明,本公開的這些方面和/或其它方面將變得顯而易見且更易于理解,附圖中:
[0037]圖1是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的冰箱的外部的視圖;
[0038]圖2是示出了圖1的冰箱的內部結構的示意性剖視圖;
[0039]圖3是示出了圖1的冰箱的制冰室的結構的示意性放大剖視圖;
[0040]圖4是示出了圖1的冰箱的制冰器的立體圖;
[0041]圖5是示出了圖4的制冰器的分解立體圖;
[0042]圖6是示出了圖4的制冰器的截面的剖視圖;
[0043]圖7和圖8是示出了圖4的制冰器的制冰托盤的分解俯視立體圖;
[0044]圖9是示出了圖4的制冰器的制冰托盤的分解仰視立體圖;
[0045]圖10是示出了圖4的制冰器的第一托盤的頂部表面的視圖;
[0046]圖11是示出了圖4的制冰器的第一托盤的底部表面的視圖;
[0047]圖12是示出了安裝形成于圖4的制冰器中的第一托盤的底部表面處的突出部的部件的截面的視圖,
[0048]圖13是示出了形成于圖4的制冰器的第二托盤處的溫度傳感器容納部的放大圖;
[0049]圖14是示出了從側部觀察的圖4的制冰器的溫度傳感器容納部的放大圖;
[0050]圖15是示出了形成于圖4的制冰器的第二托盤處的溫度傳感器容納部的截面的視圖;
[0051]圖16是描述制冰室的用于將圖4的制冰托盤聯接至制冰室的結構的視圖;
[0052]圖17是用于描述圖4的制冰托盤的空氣隔離部的剖視圖;
[0053]圖18是示出了從圖4的制冰器的一側觀察的、排水導管和制冰托盤彼此聯接的狀態(tài)的視圖;
[0054]圖19和圖20是示出了圖18的排水導管旋轉并打開預定角度的操作的視圖;
[0055]圖21是示出了冰噴射電動機部和圖4的制冰器中的制冰托盤之間的聯接關系的視圖;
[0056]圖22是示出了形成于圖4的制冰器中的制冰托盤的內側表面處的支撐構件的視圖;以及
[0057]圖23是不出了圖21的冰噴射電動機部和制冰托盤彼此聯接的狀態(tài)的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8]下面將對本公開的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參考,這些實施方式的示例示于附圖中,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始終表示相同的元件。
[0059]圖1是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的冰箱的外部的視圖。圖2是示出了圖1的冰箱的內部結構的示意性剖視圖。圖3是示出了圖1的冰箱的制冰室的結構的示意性放大剖視圖。
[0060]參照圖1至圖3,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冰箱I可包括主體2、冷藏室10和冷凍室
11、制冰室60以及冷卻單元50,其中,冷藏室10和冷凍室11能夠使食物保持冷藏或冷凍,制冰室60形成為通過制冰室壁61將冷藏室10和冷凍室11分隔開,冷卻單元50向冷藏室10和冷凍室11以及制冰室60供應冷氣。
[0061]主體2可包括內箱3、外箱4和隔離材料5,其中,內箱3形成冷藏室10和冷凍室11,夕卜箱4聯接成覆蓋內箱3從而形成外部,隔尚材料5在內箱3和外箱4之間呈泡沫狀。
[0062]冷藏室10和冷凍室11可形成為使得冷藏室10和冷凍室11的前側開口,并且可通過水平分隔件6分隔成位于其上側的冷藏室10和位于其下側處的冷凍室11。水平分隔件6可包括配置成阻礙冷藏室10和冷凍室11之間的熱交換的隔離材料。
[0063]在冷藏室10中可布置有放置食物并豎直分割冷藏室10的儲存空間的擱板9。冷藏室10的開口前側可用鉸鏈聯接至主體2,并通過一對可旋轉的門12和13打開和關閉。在門12和13處可分別設置有配置成打開和關閉門12和13的把手16和17。
[0064]在門12處可設置分配器20,該分配器20能夠在不打開門12的情況下將冰從制冰室60取出到制冰室60外部。分配器20可包括取出空間24、控制桿25和斜槽22,其中,通過取出空間24取出冰,通過控制桿25確定冰是否要被取出,斜槽22將由冰排出孔93排出的冰引導至取出空間24。
[0065]冷凍室11的開口前側可通過能夠在冷凍室11中滑動的滑動門14打開和關閉。在滑動門14的后表面處可設置能夠容納食物的儲存箱19。在滑動門14處可設置有配置成打開和關閉滑動門14的把手18。
[0066]冷卻單元50可包括壓縮機51、冷凝器52、膨脹單元54和55、蒸發(fā)器34和44、以及制冷劑管56,其中,壓縮機51使用高壓壓縮制冷劑,冷凝器52使壓縮后的制冷劑冷凝,膨脹單元54和55使制冷劑膨脹以降低壓力,蒸發(fā)器34和44使制冷劑蒸發(fā)并生成冷氣,制冷劑管56引導制冷劑。
[0067]壓縮機51和冷凝器52布置在設置于主體2的后下側處的機器室70中。此外,蒸發(fā)器34和44可分別布置在設置于冷藏室10處的冷藏室冷氣供應導管30處和設置于冷凍室11處的冷凍室冷氣供應導管40處。
[0068]冷藏室冷氣供應導管30可包括入口33,冷氣排出孔32和鼓風扇31,且可使冷氣在冷藏室10中循環(huán)。此外,冷凍室冷氣供應導管40可包括入口43、冷氣排出孔42和鼓風扇41,且可使冷氣在冷凍室11中循環(huán)。
[0069]制冷劑管56可在一個分叉位置處分叉,使得制冷劑流向冷凍室11或者制冷劑流向冷藏室10和制冰室60,并且在分叉位置處可安裝接通制冷劑的流動路徑的開關閥53。
[0070]制冷劑管56的一部分可布置在制冰室60內部,以冷卻制冰室60。布置在制冰室60內部的部分可與制冰托盤281接觸,并可通過熱傳導向制冰托盤281直接供應冷卻能量。[0071 ]在下文中,制冷劑管56的布置在制冰室60內部以與制冰托盤281接觸的部分稱為制冰室制冷劑管57。液態(tài)的制冷劑可穿過膨脹單元55,從而變成低溫和低壓狀態(tài);可在制冰室制冷劑管57內部流動,以吸收制冰托盤281和制冰室60內部的熱量;并且可蒸發(fā)成氣態(tài)。因此,制冰室制冷劑管57和制冰托盤281可起到制冰室60中的蒸發(fā)器的作用。
[0072]根據本公開一實施方式,制冰器80包括制冰托盤281、噴射器84、冰噴射電動機82、冰噴射加熱器87、冰桶90,排水導管500和制冰室風扇97,其中,制冰托盤281儲存制冰水,噴射器84使冰從制冰托盤281分離,冰噴射電動機82使噴射器84旋轉,冰噴射加熱器87加熱制冰托盤281,以易于在使冰從制冰托盤281分離時噴射冰,冰桶90儲存通過制冰托盤281生成的冰,排水導管500收集制冰托盤281的除霜水并同時將空氣流引入制冰室60內部,制冰室風扇97使空氣在制冰室60內部循環(huán)。
[0073]冰桶90布置在制冰托盤281之下,以收集從制冰托盤281掉落的冰。冰桶90設有將儲存的冰傳遞至冰排出孔93的螺旋鉆91、驅動螺旋鉆91的螺旋鉆電動機95、以及能夠研磨冰的研磨單元94。
[0074]螺旋鉆電動機95可布置在制冰室60的后部,且制冰室風扇97可布置在螺旋鉆電動機95的上方。在制冰室風扇97的上方,可設置朝向制冰室60的前側引導從制冰室風扇97排出的空氣的引導路徑96。
[0075]通過制冰室風扇97被迫流動的空氣可在圖3所示的箭頭方向上在制冰室60內部循環(huán)。換言之,從制冰室風扇97朝上排出的空氣可流經引導路徑96,且可在制冰托盤281和排水導管500之間流動。此時,空氣可與制冰托盤281和制冰室制冷劑管57交換熱量,且冷氣可流向冰桶90的冰排出孔93的側部并可被制冰室風扇97吸走。
[0076]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制冰托盤281的下部可包括由鋁材料形成的第一托盤300(參見圖2),這將在下面進行描述。由于第一托盤300處設置有熱交換肋部380(參見圖6),熱交換肋部380擴展向制冰室60內部的空氣傳遞熱量的區(qū)域,所以增加了制冰托盤281和制冰室60之間的內部空氣交換熱量的效率,因而可使得制冰室60的內部高效地保持冷卻和冷凍。
[0077]圖4是示出了圖1的冰箱的制冰器的立體圖,圖5是示出了圖4的制冰器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示出了圖4的制冰器的截面的剖視圖,圖7和圖8是示出了圖4的制冰器的制冰托盤的分解俯視立體圖,圖9是示出了圖4的制冰器的制冰托盤的分解仰視立體圖,圖10是示出了圖4的制冰器的第一托盤的頂部表面的視圖,以及圖11是示出了圖4的制冰器的第一托盤的底部表面的視圖。
[0078]參照圖1至圖11,制冰托盤281包括第一托盤300和第二托盤400,其中,第一托盤300與制冰室制冷劑管57接觸、通過熱傳導接收來自制冰室制冷劑管57的冷卻能量、并置于第一托盤300的下部處;第二托盤400聯接成與第一托盤300的頂部表面重疊,以接收來自第一托盤300的冷卻能量,且第二托盤400還包括儲存制冰水的制冰單元格410。
[0079]由于第一托盤300設置在第二托盤400之下,所以第一托盤300可稱為下托盤,而第二托盤400可稱為上托盤。
[0080]在上述結構中,冷卻能量順序地從制冰室制冷劑管57通過第一托盤300傳遞至第二托盤400,從而可冷卻儲存在第二托盤400的制冰單元格410中的制冰水,并且進而可生成冰。
[0081 ]第一托盤300可包括制冰單元格容納部310和第一基礎部320,制冰單元格容納部310形成為凹部以容納第二托盤400的制冰單元格410,第一基礎部320形成制冰單元格容納部310。
[0082]第一托盤300的制冰單元格容納部310的形狀可與制冰單元格410的形狀對應,以容納第二托盤400的制冰單元格410。制冰單元格容納部310的數量可等于制冰單元格410的數量。制冰單元格容納部310可通過第一分隔部330彼此分隔。在第一分隔部330處可設置有使得制冰單元格410能夠彼此連通的第一連通部331。制冰水可通過第一連通部331依次供應至制冰單元格410。
[0083]熱交換肋部380可以突出,該熱交換肋部380擴展向制冰室60內部的空氣傳遞熱量的區(qū)域,并促進第一托盤300和制冰室60之間的內部空氣的熱交換。
[0084]在第一托盤300的下部的外面,可形成有容納制冰室制冷劑管57的制冷劑管容納部390以及容納冰噴射加熱器87的冰噴射加熱器容納部391。制冷劑管容納部390和冰噴射加熱器容納部391中的每個可具有凹面形狀。制冷劑管容納部390和冰噴射加熱器容納部391可形成于熱交換肋部380之間。
[0085]制冰室制冷劑管57和冰噴射加熱器87中的每個可設置成大致呈U型形狀,且第一托盤300的制冷劑管容納部390和冰噴射加熱器容納部391還可具有與制冰室制冷劑管57和冰噴射加熱器87的形狀對應的大致呈U型的形狀。制冷劑管容納部390可設置在冰噴射加熱器容納部391的內部。如圖9所示,制冰室制冷劑管57可包括第一制冷劑管57a、第二制冷劑管57b和第三制冷劑管57c,其中,第一制冷劑管57a在制冰托盤281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第二制冷劑管57b布置成與第一制冷劑管57a平行,第三制冷劑管57c連接第一制冷劑管57a和第二制冷劑管57b并具有U型形狀。
[0086]制冰室制冷劑管57可容納在制冷劑管容納部390中,以與第一托盤300接觸;且冰噴射加熱器87可容納在冰噴射加熱器容納部391中,以與第一托盤300接觸。
[0087]第一托盤300可由具有高熱導率的材料形成,以加速冷卻能量的熱傳導。例如,第一托盤300可由鋁材料形成。第一托盤300可一體形成。
[0088]第一托盤300處可形成有排水孔392,該排水孔392排出在第一托盤300和第二托盤400之間霜凍的霜的除霜水(defrosted water)。排水孔392可形成在第一托盤300的制冰單元格容納部310中的每個處。
[0089]排水孔392可使第一托盤300和第二托盤400的熱傳遞面積減少,并且可起到降低制冰速度的作用。
[0090]圖12是示出了安裝形成于圖4的制冰器中的第一托盤的底部表面處的突出部的部件的截面的視圖。
[0091]參照圖2至圖12,根據一實施方式,第一托盤300還可包括使第一托盤300的底部表面和制冰室制冷劑管57分離的突出部340。突出部340可形成于第一托盤300的底部表面處,且可減少制冰室制冷劑管57和第一托盤300之間的接觸面積。
[0092]突出部340可形成于制冰托盤281的底部表面處,以使得第三制冷劑管57c與制冰托盤281分離。突出部340可形成于面對第三制冷劑管57c的第一托盤300的底部表面的區(qū)域處。突出部340可以預定間隙安裝在復數數量的制冷劑管容納部390處。
[0093]由于第三制冷劑管57c和第一托盤300的底部表面之間的接觸面積大于第一制冷劑管57a和第二制冷劑管57b之間的接觸面積,所以制冰室制冷劑管57可過度冷卻。因此,在上述結構中,可減少第三制冷劑管57c和第一托盤300的底部表面之間的接觸面積,并且可在第一托盤300中均勻地控制從制冰室制冷劑管57接收的冷卻能量。
[0094]第一托盤300可由具有高熱導率的材料形成,以加速冷卻能量的熱傳導。例如,第一托盤300可由鋁材料形成。第一托盤300可一體形成。
[0095]第二托盤400可聯接成與第一托盤300的頂部表面緊密接觸。隨著第二托盤400簡單地置于第一托盤300的頂部表面上,第二托盤400可聯接至第一托盤300。
[0096]然而,在第一托盤300處可設置第一聯接部370且在第二托盤400處可設置第二聯接部480,以增加第一托盤300和第二托盤400之間的聯接力。
[0097]第一聯接部370和第二聯接部480可分別設置在第一托盤300的側表面處和第二托盤400的側表面處。第一聯接部370和第二聯接部480可彼此彈性聯接。第一聯接部370可包括聯接突出部371(參見圖15),且第二聯接部480可包括聯接至聯接突出部371的聯接凹槽481(參見圖15)。
[0098]第二托盤400可包括制冰單元格410、第二基礎部420、第二分隔部430和第二連通部431,其中,制冰單元格410儲存制冰水;第二基礎部420形成制冰單元格410;第二分隔部430將制冰單元格410彼此分隔開;第二連通部431使得制冰單元格410能夠彼此連通,以當供應水時將水供應至全部的制冰單元格410。
[0099]當制冰水的制冰速度過高時,融化在制冰水中的的氣體如氧氣或二氧化碳及其它雜質沒有排出,且從而可能發(fā)生使冰渾濁的渾濁現象。
[0100]為了解決上述渾濁現象,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制冰托盤281的第二托盤400由具有低熱導率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二托盤400可由塑性材料形成。其結果是,隨著冷卻能量的熱傳導的速度的增加,可減少制冰水的冷卻速度,從而可提高冰的透明度。
[0101]然而,第一托盤300和第二托盤400的材料并非分別局限于鋁材料和塑性材料,且只要第二托盤400由具有比第一托盤300的低熱導率更低的低熱導率的材料形成,就可符合本公開的范圍。
[0102]換言之,可適當地選擇第一托盤300和第二托盤400的材料,只要置于下方的第一托盤300形成為具有較高的熱導率并實際用作冷卻制冰室60的熱交換器,置于上方的第二托盤400使冷卻能量的熱傳導的速度略微減小,從而提高生成的冰的透明度。
[0103]第二托盤400可一體形成。因此,由于形成了第一托盤300和第二托盤400中的每個,且第二托盤400簡單地聯接成與第一托盤300的頂部表面重疊,所以制冰托盤281可容易地進行裝配,因此可實現保持制冰室60內部的冷卻性能和提高冰的透明度的全部目的。
[0104]在以上描述中,由于第二托盤400由具有比第一托盤300的熱導率更低的熱導率的材料形成,所以可降低冷卻能量的熱傳導的速度和冷卻制冰水的速度;但是,可替代地或另夕卜,由于制冰室制冷劑管57和第一托盤300的熱傳遞面積減少,所以可減小冷卻能量的熱傳導的速度和冷卻制冰水的速度。
[0105]為此,即使未示出,但是在與第一托盤300的制冰室制冷劑管57接觸的部分處,可形成有降低制冰室制冷劑管57的熱傳遞面積的熱傳遞面積減小孔(未示出)。換言之,在第一托盤300的制冷劑管容納部390處可形成熱傳遞面積減小孔170。
[0106]利用上述結構,制冰托盤281可通過直接冷卻方法接收來自制冰室制冷劑管57的冷卻能量并可迅速地生成冰,從而可獲得具有提高的透明度的冰。此外,制冰托盤281的制冰室60的冷卻性能可保持與傳統(tǒng)制冰托盤的制冰室的冷卻性能相同。
[0107]第二托盤400可聯接成與第一托盤300的頂部表面緊密接觸。第二托盤400可簡單地置于第一托盤300的頂部表面上,并聯接至第一托盤300。
[0108]然而,第一聯接部370可設置在第一托盤300處,且第二聯接部480可設置在第二托盤400處,以增加第一托盤300和第二托盤400之間的聯接力。
[0109]第一聯接部370和第二聯接部480可分別設置在第一托盤300的側表面處和第二托盤400的側表面處。第一聯接部370和第二聯接部480可彼此彈性聯接。第一聯接部370可包括聯接突出部371,且第二聯接部480可包括聯接至聯接突出部371的聯接凹槽481。
[0110]第二托盤400可包括制冰單元格410、第二基礎部420、第二分隔部430和第二連通部431,其中,制冰單元格410儲存制冰水,第二基礎部420形成制冰單元格410,第二分隔部430使制冰單元格410彼此分隔開,第二連通部431使得制冰單元格410能夠彼此連通,以在供應水時將水供應至全部制冰單元格410。
[0111]第二托盤400可包括防分離壁440,防分離壁440從第二基礎部420的橫向側的一端朝上延伸,以在從制冰單元格410分離冰時引導冰的運動。當噴射器84旋轉并使制冰單元格410的冰提升時,防分離壁440可防止冰下落至與設置滑動器88的一側相對的另一側。在防分離壁440處,可形成有防止熱量通過防分離壁440豎直傳遞的縫441??p441可在水平方向上呈長型地形成于防分離壁440處。
[0112]第二托盤400可包括切割肋部432,當從制冰單元格410分離冰塊時,該切割肋部432切割生成于制冰單元格410處的冰塊之間的連接。
[0113]第二托盤400可包括水供應口460,設置在第二托盤400的縱長端部處以向制冰單元格410供應水。由于第二托盤400設置成傾斜,所以從水供應口 460引入的水可依次從最接近水供應口 460的制冰單元格410供應至相距水供應口 460最遠的制冰單元格410。
[0114]第二托盤400可包括過度供應水排出口450,當制冰單元格410供應超過預定量的水時,通過該排水導管500排出過度供應的水。過度供應水排出口 450可形成于防分離壁440的一個位置處。
[0115]第二托盤400可包括支撐噴射器84的結構,其中,噴射器84使得在制冰單元格410處生成的冰分離。第二托盤400可包括可旋轉地容納噴射器84的回轉軸85的旋轉軸容納部401和402。旋轉軸容納部401和402可在縱長方向上分別形成于第二托盤400的前端和后端處。
[0116]圖13是示出了形成于圖4的制冰器的第二托盤處的溫度傳感器容納部的放大圖,圖14是示出了從側部觀察的、圖4的制冰器的溫度傳感器容納部的放大圖,以及圖15是示出了形成于圖4的制冰器的第二托盤處的溫度傳感器容納部的截面的視圖。
[0117]參照圖2至圖15,第二托盤400可包括容納溫度傳感器600的溫度傳感器容納部403,其中,溫度傳感器600測量容納在制冰單元格410中的水或冰的溫度。溫度傳感器容納部403可形成于第二托盤400的一個縱長端部處,因此,溫度傳感器600可測量容納在最接近第二托盤400的縱長端部的制冰單元格410中的水或冰的溫度。
[0118]根據一實施方式,溫度傳感器容納部403可包括容納部403a和固定部403d。容納部403a可形成為上側開口的凹槽形狀,溫度傳感器600通過該上側運動至容納部403a內或容納部403a外。溫度傳感器600可通過容納部403a的上側運動至容納部403a的下部,并可安裝在第二托盤400處。
[0119]溫度傳感器容納部403還可包括制冰水接觸部403c。制冰水接觸部403c可形成于容納部403a的一側處。制冰水接觸部403c可設置成這樣的形狀,其中,制冰水接觸部403c面對制冰單元格410的側部的至少一部分開口。容納在溫度傳感器容納部403中的溫度傳感器600可通過制冰水接觸部403c與制冰水接觸,并可測量制冰水的溫度??蛇x擇地,也可省去制冰水接觸部403c。
[0120]溫度傳感器容納部403還可包括連接部403b。連接部403b可形成于容納部403a的一側處。連接部403b可形成為在與制冰水接觸部403c不同的方向上從容納部403a的一側延伸出。連接部403b可形成為在與制冰水接觸部403c相反的方向上延伸。連接部403b可設置成作為這樣的路徑,其中,連接至溫度傳感器600的導線(未示出)通過該路徑朝向制冰托盤281的外部延伸。連接部403b可設置成作為這樣的路徑,其中,連接至溫度傳感器600的導線(未示出)通過該路徑朝向第二托盤400的外部延伸。
[0121]固定部403d可設置成聯接至溫度傳感器600的一部分或與溫度傳感器600連接的導線(未示出),并且可固定溫度傳感器600的位置。固定部403d可形成為朝向容納部403a的一側彎曲。固定部403d可設置成使得連接至溫度傳感器600的導線(未示出)固定在形成為朝向容納部403a的一側彎曲的空間處。
[0122]固定部403d可形成為沿著連接部403b從容納部403a延伸出。因此,連接至溫度傳感器600的導線(未示出)可沿著連接部403b朝向第二托盤400的外部延伸,同時聯接至固定部403d。
[0123]根據上述結構,在溫度傳感器600容納于溫度傳感器容納部403中的情況下,連接至溫度傳感器600的導線(未示出)可聯接至固定部403d,且溫度傳感器600可被固定。
[0124]當制冰水引入制冰單元格410或從制冰單元格410排出時,溫度傳感器600的位置可根據容納部403a而垂直地改變。此外,當制冰水冰凍時,溫度傳感器600的位置可根據容納部403a隨著制冰水而垂直地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溫度傳感器600可能無法測量相同的位置處的溫度,所以可能無法測出正確的溫度。此外,當測得的溫度不正確時,冷凍系統(tǒng)的可靠性可能下降,諸如過度冷凍等。根據上述結構,可在相同的條件之下測量制冰水的溫度,從而可提高冰箱的冷凍系統(tǒng)的可靠性。
[0125]圖16是用于描述用于將圖4的制冰托盤聯接至制冰室的制冰室的結構的視圖,以及圖17是用于描述圖4的制冰托盤的空氣隔離部的剖視圖。
[0126]參照圖2至圖17,第二托盤400可包括使制冰托盤281與冰噴射電動機82隔離開的空氣隔離部490。由于空氣隔離部490使制冰托盤281與冰噴射電動機82隔離開,所以可防止冰噴射電動機82的故障和不必要的熱損失。
[0127]空氣隔離部490可包括從第二托盤400的縱長前端突出的空氣壁部492、以及形成于空氣壁部492的內部的空氣容納部491。空氣壁部492的側部可形成為封閉環(huán)的形狀,且空氣壁部492的前側可開口。空氣壁部492的開口前側可由容納冰噴射電動機82的冰噴射電動機外殼542閉合。因此,空氣容納部491的內部可以是封閉空間。由于空氣容納部491填充有空氣,所以空氣容納部可將制冰托盤281與冰噴射電動機82隔離開。
[0128]冰噴射電動機外殼542可通過聯接前外殼544和后外殼543形成,且空氣壁部492可設置成與后外殼543緊密接觸。冰噴射電動機部540可包括冰噴射電動機82和冰噴射電動機外殼542。
[0129]第二托盤400可包括將制冰托盤281固定于制冰室60內部的固定部。換言之,制冰托盤281可直接固定在制冰室60的內部,而沒有附加的固定構件。
[0130]固定部可將第二托盤400聯接至制冰室60的內箱3的頂板。為此,固定部可包括聯接至設置于制冰室60的內箱3的頂板處的鉤部3a的凹槽部471。
[0131]凹槽部471可包括比較大的大直徑部472和比較小的小直徑部473。大直徑部472的尺寸可使得鉤部3a進入,且小直徑部473的尺寸可能使得穿過大直徑部472的鉤部3a不能移出。
[0132]當制冰托盤281插至制冰室60中時,鉤部3a可插至第二托盤400的大直徑部472中,并可朝向小直徑部473運動。由于朝向小直徑部473運動的鉤部3a不與小直徑部473分離,所以制冰托盤281可固定到制冰室60。
[0133]固定部可包括安裝部474,第二托盤400在該安裝部474中放置在設置于制冰室60處的支撐部98上并由支撐部98支撐。支撐部98還可與制冰室60的內箱3集成,且也可形成為設置在制冰室60內部的單獨結構。
[0134]上述固定部可形成于第二托盤400的制冰單元格410的上部的前外部或后外部處。換言之,第二托盤400的制冰單元格410的上部可開口。其原因在于,用于一體形成固定部的第二托盤400的注入成型是易于執(zhí)行的。當固定部沒有置于第二托盤400的制冰單元格410的上部的外部處,而是直接置于制冰單元格410的上部處時,可能不易于使用常用模具來注模第二托盤400。
[0135]在上述結構中,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減小了制冰托盤281的制冰速度并提高了冰的透明度。此外,制冰托盤281的相關部分的組件與制冰托盤281集成,從而減小了組件的數量,進而改進了部件的性能并提高了生產力。
[0136]排水導管500可設置在制冰托盤281之下,并收集從制冰托盤281或制冰室制冷劑管57掉落的除霜水。制冰托盤281和排水導管500之間可形成有冷氣的路徑。
[0137]排水導管500可包括排水板510和防霜凍蓋520,其中,排水板510收集除霜水,防霜凍蓋520圍繞排水板510的下部以防止排水板510冷凍。
[0138]排水板510可布置成傾斜的,以使得收集的水朝向排水孔流動。
[0139]排水板510可包括制冷劑管固定部515,該制冷劑管固定部515推壓制冰室制冷劑管57、并將制冰室制冷劑管57推至抵靠第一托盤300的底部表面、并且將制冰室制冷劑管57固定至第一托盤300的底部表面。制冷劑管固定部515可包括從排水板510朝上突出的突出部515a,以及設置在突出部515a的端部處的彈性部515b。彈性部515b可由橡膠材料形成。由于彈性部515b具有彈性力,所以彈性部515b平滑地推壓制冰室制冷劑管57,從而防止制冰室制冷劑管57受到沖擊的損害。此外,彈性部515b可防止冷氣從制冰室制冷劑管57直接傳遞至排水板510,并可防止排水板510處發(fā)生結霜。
[0140]排水板510可包括與冰噴射加熱器87接觸、固定冰噴射加熱器87并從冰噴射加熱器87接收熱量的冰噴射加熱器接觸部516。由于冰噴射加熱器87的熱量通過冰噴射加熱器接觸部516傳遞至排水板510,所以可防止排水板510處發(fā)生結霜,且即使發(fā)生結霜也可容易地進行除霜。
[0141]根據一個實施方式,排水板510可包括第一排水板511和隔離板512。第一排水板511可布置在隔離板512之上,并可設置成收集從制冰托盤281或制冰室制冷劑管57掉落的除霜水。
[0142]隔離板512可聯接至第一排水板511以形成隔離空間513。隔離板512可由具有比第一排水板511的熱導率更低的熱導率的材料形成。
[0143]防霜凍蓋520可由具有低熱導率的塑性材料形成。
[0144]在排水板510和防霜凍蓋520之間可形成有將排水板510與防霜凍蓋520隔離開的空氣隔離層530。換言之,排水板510和防霜凍蓋520設置成彼此間隔預定的間隙,且該間隙之間可填充有空氣。
[0145]圖18是示出了從圖4的制冰器的一側觀察的、排水導管和制冰托盤彼此聯接的狀態(tài)的視圖,以及圖19和圖20是示出了圖18的排水導管旋轉并打開預定角度的操作的視圖。
[0146]參照圖18至圖20,排水導管500可聯接至制冰托盤281,以在圍繞制冰托盤281的一側旋轉時被打開。在排水導管500處可形成有聯接成圍繞第一托盤300的一側旋轉的鉸鏈聯接部550。排水導管500的聯接部551和第一托盤300的聯接部379可用鉸鏈聯接至鉸鏈聯接部550中。
[0147]根據一個實施方式,第一托盤300還可包括限制排水導管500的旋轉角度的旋轉限制部360。旋轉限制部360可形成于排水導管500的旋轉的半徑中。因此,旋轉限制部360可設置成使得排水導管500僅在預定范圍中旋轉。
[0148]在旋轉限制部360的底部表面處可形成傾斜面361,以與排水導管500的接觸表面接觸。因此,可避免在排水導管500的聯接部551旋轉并與旋轉限制部360接觸時可能發(fā)生的排水導管500的破壞。旋轉限制部360還可由彈性材料提供。旋轉限制部360可形成于第一托盤300的內側表面處。旋轉限制部360可形成于用鉸鏈聯接有第一托盤300的聯接部379的內側表面處。
[0149]隨著制冰室制冷劑管57、冰噴射加熱器87等布置在排水導管500和制冰托盤281之間,排水導管500構成為可打開。因此,如上所述,當排水導管500打開時,由于排水導管500的角度有限,所以無需控制排水導管500的旋轉,因而可提高用戶的便捷性。
[0150]圖21是示出了冰噴射電動機部和圖4的制冰器中的制冰托盤之間的聯接關系的視圖,圖22是示出了形成于圖4的制冰器中的制冰托盤的內側表面處的支撐構件的視圖,以及圖23是示出了圖21的冰噴射電動機部和制冰托盤彼此聯接的狀態(tài)的視圖。
[0151]參照圖21至圖23,內部安裝冰噴射電動機82的冰噴射電動機部540可聯接至制冰托盤281。冰噴射電動機部540可聯接至第二托盤400的一側。冰噴射電動機部540可包括用螺紋聯接至第二托盤400的一側的螺紋聯接部548。
[0152]根據一個實施方式,冰噴射電動機部540的一個側表面處可形成有朝向一側突出的鎖定階梯部545。鎖定階梯部545可形成為與螺紋聯接部548間隔預定間隙。鎖定階梯部545和螺紋聯接部548可形成于相同的平面上,鎖定階梯部545可布置在螺紋聯接部548的一端處,且螺紋聯接部548可布置在面對鎖定階梯部545的位置處。螺紋聯接部548和制冰單元格410之間的距離可小于鎖定階梯部545和制冰單元格410之間的距離。可替代地,螺紋聯接部548和制冰單元格410之間的距離也可大于鎖定階梯部545和制冰單元格410之間的距離。
[0153]在制冰托盤281上可形成有支撐構件475,該支撐構件475設置在與鎖定階梯部545對應的位置處,以支撐鎖定階梯部545。支撐構件475可形成在第二托盤400內部與鎖定階梯部545對應的位置處。在冰噴射電動機部540聯接至制冰托盤281的狀態(tài)中,支撐構件475可設置成支撐鎖定階梯部545。
[0154]根據上述結構,冰噴射電動機部540可聯接成使得制冰托盤281不發(fā)生松垂現象。
[0155]此外,冰噴射電動機部540可包括安置引導件547。安置引導件547可形成為支撐與制冰托盤281的螺紋聯接部548對應的制冰托盤的聯接表面47 7的一部分。安置引導件547可包括第一安置引導件547a和第二安置引導件547b,其中,第一安置引導件547a支撐制冰托盤的聯接表面477的底部表面,第二安置引導件547b支撐制冰托盤的聯接表面477的一個側表面。在冰噴射電動機部540聯接至制冰托盤281的狀態(tài)中,安置引導件547可構成為支撐制冰托盤的聯接表面477。
[0156]根據上述結構,冰噴射電動機部540可更加牢固地聯接至制冰托盤281。此外,由于冰噴射電動機部540沿著安置引導件547聯接至制冰托盤281,所以可提高冰噴射電動機部540的聯接的便捷性。
[0157]如通過以上說明顯而易見,與僅由鋁材料形成的傳統(tǒng)直接冷卻制冰托盤相比,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的直接冷卻制冰托盤可通過略微降低制冰水的冷卻速度,提高生成的冰的透明度。此外,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的直接冷卻制冰托盤還可具有比間接冷卻方法的冷卻速度更快的冷卻速度。
[0158]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制冰托盤可使用以下方法容易地進行裝配,在該方法中,鋁托盤和塑性托盤中的每個一體形成,且塑料托盤簡單地布置成與鋁托盤的頂部表面重置。
[0159]由于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的直接冷卻制冰托盤的下部處布置有具有優(yōu)良熱導率的鋁托盤,且在鋁托盤處形成有熱交換肋部,熱交換肋部擴展向制冰室內部的空氣傳遞熱量的區(qū)域,所以冷卻制冰室的內部的性能可保持與傳統(tǒng)制冰托盤的性能相同。
[0160]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由于制冰托盤的相關部分與制冰托盤一體形成,且部件的數量得以減小,所以可改善部件的性能并提高生產力。
[0161]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由于聯接至制冰托盤的溫度傳感器的位置固定,所以可提高溫度傳感器的可靠性。
[0162]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由于排水導管的旋轉范圍限于預定范圍,所以可容易地裝配或拆卸部件如安裝在排水導管內部的制冷劑管。
[0163]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冷卻能量可均勻地傳遞至制冰托盤,而與制冷劑管的形狀無關。
[0164]根據本公開的實施方式,由于冰噴射電動機部和制冰托盤彼此牢固地聯接,所以可防止冰噴射電動機部松垂。
[0165]雖然上面已經參照具體形狀詳細地描述了本公開,但是本公開可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成,在不背離本公開的范圍的情況下,可對實施方式進行各種變型或修改。
【主權項】
1.一種冰箱,包括: 主體; 制冰室,形成于所述主體內部; 制冰托盤,安裝在所述制冰室內部,其中,在所述制冰托盤中儲存制冰水并且生成冰;以及 制冷劑管,安裝成使得制冷劑管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制冰托盤接觸,其中制冷劑在所述制冷劑管中流動; 其中,所述制冰托盤包括: 儲存制冰水的制冰單元格;以及 容納溫度傳感器的溫度傳感器容納部,所述溫度傳感器測量在所述制冰單元格中儲存的水或冰的溫度,以及 所述溫度傳感器容納部包括: 容納部,形成為凹槽形狀并具有敞開的上側,以便所述溫度傳感器移進或移出;以及固定部,聯接至導線并固定所述溫度傳感器的位置,所述導線連接至所述溫度傳感器或所述溫度傳感器的一部分。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溫度傳感器容納部還包括設置作為路徑的連接部,其中,連接至所述溫度傳感器的導線通過所述路徑朝向所述制冰托盤的外部延伸,所述固定部形成為朝向所述容納部的一側彎曲。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溫度傳感器容納部處形成有制冰水接觸部,所述制冰水接觸部面對所述制冰單元格的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是敞開的,所述連接部形成為在與所述制冰水接觸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制冰托盤還包括: 第一托盤,與所述制冷劑管接觸以接收來自所述制冷劑管的冷卻能量;以及第二托盤,聯接成與所述第一托盤的頂部表面重疊,以接收來自所述第一托盤的冷卻能量,所述第二托盤由熱導率比所述第一托盤的熱導率低的材料形成,其中所述制冰單元格形成于所述第二托盤中。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溫度傳感器容納部形成在面對所述第二托盤中的所述制冰單元格的位置處。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制冷劑管包括: 第一制冷劑管,在所述制冰托盤的長度方向上延伸; 第二制冷劑管,布置成與所述第一制冷劑管平行;以及 第三制冷劑管,連接所述第一制冷劑管和所述第二制冷劑管,并具有U型形狀,以及其中,所述制冰托盤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形成于所述制冰托盤的底部表面上,以使得所述第三制冷劑管與所述制冰托盤間隔開。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突出部形成在所述制冰托盤的底部表面上面對所述第三制冷劑管的區(qū)域處。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還包括排水導管,聯接至所述制冰托盤的下部以收集所述制冰托盤的除霜水, 其中,所述排水導管包括: 鉸鏈聯接部,聯接至所述制冰托盤以圍繞所述制冰托盤的一側旋轉并被打開;以及 旋轉限制部,限制所述排水導管旋轉的范圍。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旋轉限制部形成于所述排水導管的旋轉半徑中。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旋轉限制部形成于所述制冰托盤的內側表面處。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還包括: 噴射器,使冰與所述制冰托盤分離;以及 冰噴射電動機部,聯接至所述制冰托盤的一側,其中,用于旋轉所述噴射器的冰噴射電動機安裝在所述冰噴射電動機部的內部, 其中,所述冰噴射電動機部的一個側表面處形成有側向突出的鎖定階梯部,所述制冰托盤上形成有支撐構件,所述支撐構件設置在與所述鎖定階梯部對應的位置處以支撐所述鎖定階梯部。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冰噴射電動機部包括螺紋聯接至所述制冰托盤的螺紋聯接部,所述鎖定階梯部形成為與所述螺紋聯接部間隔預定間隙,以防止所述冰噴射電動機部松垂。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螺紋聯接部和所述鎖定階梯部形成在所述冰噴射電動機部的同一平面處,所述螺紋聯接部和所述制冰單元格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鎖定階梯部和所述制冰單元格之間的距離。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冰噴射電動機部還包括安置引導件,所述安置引導件設置成安置與所述螺紋聯接部聯接的所述制冰托盤的聯接表面的一部分。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安置引導件包括第一安置引導件和第二安置引導件,所述第一安置引導件和所述第二安置引導件分別支撐與所述螺紋聯接部聯接的所述制冰托盤的聯接表面的底部表面和一個側表面。
【文檔編號】F25D23/10GK105928308SQ201610112035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9日
【發(fā)明人】鄭進, 尹龍成, 洪昌佑, 孫奉秀, 宋永日, 陸旻燮, 張到允, 鄭文教
【申請人】三星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