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快速沉降型絮凝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絮凝劑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快速沉降型絮凝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絮凝劑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無機絮凝劑(如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等)以其價廉、易得、具有較高的陽電荷密度等優(yōu)點被廣泛使用。但其缺點是在處理污水時,形成的絮凝體細小,絮體與水分離慢,有少部分微小顆??梢栽谒袘腋『荛L時間,很難使其從水體中分離出來。而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則以其藥劑用量小、絮凝體產(chǎn)生量少、絮體易分離等優(yōu)點,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yīng)用。
中國專利CN1343631A披露了一種污水凈水劑,它是采用碳粉、木質(zhì)素、氯化鎂、硫酸亞鐵、聚合氯化鋁、二氧化硅、聚丙烯酰胺作為本劑的主要材料,在污水處理前,在常溫常壓下進行混配后使用。中國專利CN1308990A披露了一種復(fù)合絮凝劑,它是采用聚丙烯酰胺溶液和石灰為主要材料,在污水處理前,首先將兩種藥劑配成5~10%的石灰乳和1‰的聚丙烯酰胺溶液,在漿體處理過程中,先加入石灰乳并充分攪拌后,再加入聚丙烯酰胺溶液。它們存在藥劑的溶解和混配等煩瑣問題,而且設(shè)備投資大,占地面積大。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快速沉降型絮凝劑及其制備方法,所得藥劑不需事先溶解和混配就可以直接使用,是一種成本較低、在水處理過程中能形成大而密實絮團的快速沉降型絮凝劑。
本發(fā)明快速沉降型絮凝劑為粉狀試劑,以聚丙烯酰胺為主要成分,并且以聚丙烯酰按為標準按重量計含硅酸鹽5~10%石英砂5~20%脲素 1~10%碳酸鹽0.2~5%本發(fā)明絮凝劑的制備過程為(1)聚丙烯酰胺膠體的制備重量濃度為10%~50%的丙烯酰胺單體水溶液,通氮氣脫氧,加入引發(fā)劑,在20~50℃下聚合0.5~4小時,得到聚丙烯酰胺膠體。聚丙烯酰胺可以是陰離子型,也可以是非離子型,分子量應(yīng)在1000萬~1600萬。
(2)將步驟(1)得到聚丙烯酰胺膠體與硅酸鹽、石英砂、脲素、碳酸鹽等,按產(chǎn)品含量配比要求混合,用捏合機捏合。捏合溫度為50~150℃,最好是50~130℃,捏合時間1~8小時,最好是1~6小時。硅酸鹽為硅酸鈉、硅酸鉀、硅酸鋁等。碳酸鹽為水溶性碳酸鹽,如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銨、碳酸氫銨、碳酸鉀等。石英砂的粒度為100目以下。
(3)將捏合機捏合后的物質(zhì),采用造粒機造粒成直徑為0.5~4.0mm的小顆粒膠體,最好是0.5~2.0mm。
(4)造粒后的小顆粒膠體,在60~95℃熱風(fēng)下,將其干燥。干燥時間為0.5~5小時。
(5)是將干燥后的小顆粒膠體,通過粉碎機粉碎,用60目篩網(wǎng)過篩得到粉劑產(chǎn)品。此產(chǎn)品即為本發(fā)明絮凝劑。
本發(fā)明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將丙烯酰胺單體配制成濃度為10%~50%的水溶液,最好是15%~30%。引發(fā)劑采用氧化-還原引發(fā)體系,如K2S2O8-NaHSO3、(NH4)2S2O8-NaHSO3等或水溶性偶氮類引發(fā)劑,如N,N-二羥基乙基偶氮二異丁脒鹽酸鹽。引發(fā)劑用量為丙烯酰胺單體質(zhì)量的0.01%~0.1%,最好是0.01%~0.5%。聚合時間為0.5~4小時,最好是2~4小時。
本發(fā)明的特點是采用氧化-還原引發(fā)體系,降低了引發(fā)聚合的溫度,能夠獲得高分子量不交聯(lián)的聚丙烯酰胺膠體。在捏合機捏合時,加入了助劑,減緩了捏合時聚丙烯酰胺的降解,防止了此絮凝劑在干燥過程中的降解和交聯(lián)。同時促進了此絮凝劑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加入硅酸鹽、石英砂等助劑,可使在水處理過程中能形成大而密實絮團,并且快速沉降。此絮凝劑可用于高濁度污水的處理。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方案和效果。
實施例1將丙烯酰胺單體濃度為25%的水溶液通氮氣脫氧0.5h后,加入0.01%過硫酸銨和0.02%亞硫酸鈉引發(fā)劑,在25℃下聚合反應(yīng)4小時,得到聚丙烯酰胺膠體。其中聚丙烯酰胺的平均分子量為1200萬。
取上述聚丙烯酰胺膠體500g置于捏合機中,加入10%的硅酸鈉(對純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下同),加入10%的石英砂(粒度120目),加入1%脲素,加入1%碳酸鈉。在70℃下捏合3小時,在120℃下捏合1.5小時。將所得膠體造粒成0.2mm~0.4mm粒徑的小顆粒膠體,在90℃下,熱風(fēng)干燥1.5h,粉碎后用60目篩子過篩后即為該絮凝劑-1。
實施例2將丙烯酰胺單體濃度為15%的水溶液通氮氣脫氧0.5h后,加入0.02%N,N-二羥基乙基偶氮二異丁脒鹽酸鈉引發(fā)劑,在30℃下聚合反應(yīng)3小時,得到聚丙烯酰胺膠體。其中聚丙烯酰胺的平均分子量為1000萬。
取上述聚丙烯酰胺膠體500g置于捏合機中,加入5%的硅酸鈉(對純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下同),加入15%的石英砂(粒度140目),加入2%脲素,加入0.5%碳酸銨。在90℃下捏合1.5小時,在130℃下捏合2小時。將所得膠體造粒成0.2mm~0.4mm粒徑的小顆粒膠體,在80℃下,熱風(fēng)干燥2h,經(jīng)粉碎后即為該絮凝劑-2。
實施例3將丙烯酰胺單體濃度為30%的水溶液通氮氣脫氧0.5h后,加入0.02%過硫酸鉀和0.02%亞硫酸氫鈉引發(fā)劑,在30℃下聚合反應(yīng)3.5小時,得到聚丙烯酰胺膠體。其中聚丙烯酰胺的平均分子量為1600萬。
取上述聚丙烯酰胺膠體500g置于捏合機中,加入10%的硅酸鋁(對純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下同),加入5%的石英砂(粒度120目),加入5%脲素,加入0.2%碳酸氫鈉。在80℃下捏合1.5小時,在110℃下捏合2.5小時。將所得膠體造粒成0.2mm~0.4mm粒徑的小顆粒膠體,在95℃下,熱風(fēng)干燥2.0h,經(jīng)粉碎后即為該絮凝劑-3。
實施例4將丙烯酰胺單體濃度為45%的水溶液通氮氣脫氧0.5h后,加入0.03%過硫酸鉀和0.04%亞硫酸氫鈉引發(fā)劑,在45℃下聚合反應(yīng)1.5小時,得到聚丙烯酰胺膠體。其中聚丙烯酰胺的平均分子量為1300萬。
取上述聚丙烯酰胺膠體500g置于捏合機中,加入8%的硅酸鉀(對純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下同),加入20%的石英砂(粒度120目),加入8%脲素,加入5%碳酸氫銨。在90℃下捏合2.5小時,在130℃下捏合3小時。將所得膠體造粒成0.2mm~0.4mm粒徑的小顆粒膠體,在85℃下,熱風(fēng)干燥2h,經(jīng)粉碎后即為該絮凝劑-4。
實施例5取鐵法煤礦洗煤廢水進行絮凝沉降試驗,其中聚丙烯酰胺的平均分子量為1200萬。其結(jié)果見表一。
表一 本發(fā)明絮凝劑和現(xiàn)有絮凝劑污水處理效果比較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快速沉降型絮凝劑,以聚丙烯酰胺為主要成分的粉狀試劑,其特征在于以聚丙烯酰胺為標準按重量計含硅酸鹽5~10%石英砂5~20%脲素 1~10%碳酸鹽0.2~5%。
2.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為1000~2000萬。
3.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酸鹽為硅酸鈉、硅酸鉀或硅酸鋁,所述的碳酸鹽為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銨、碳酸氫銨或碳酸鉀,所述的石英砂的粒度為100目以下。
4.一種權(quán)利要求1、2或3所述絮凝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聚丙烯酰胺膠體的制備重量濃度為10%~50%的丙烯酰胺單體水溶液,通氮氣脫氧,加入引發(fā)劑,在20~50℃下聚合0.5~4小時,得到聚丙烯酰胺膠體;(2)將步驟(1)得到聚丙烯酰胺膠體與硅酸鹽、石英砂、脲素和碳酸鹽,按產(chǎn)品含量配比混合,用捏合機捏合,捏合溫度為50~150℃,捏合時間1~8小時;(3)將捏合機捏合后的物質(zhì)進行造粒、干燥、粉碎,得到最終粉狀絮凝劑產(chǎn)品。
5.按照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的丙烯酰胺單體濃度為15%~30%,引發(fā)劑采用氧化-還原引發(fā)劑或水溶性偶氮類引發(fā)劑,用量為丙烯酰胺單體重量的0.01%~0.1%。
6.按照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還原引發(fā)劑為K2S2O8-NaHSO3或(NH4)2S2O8-NaHSO3,所述的水溶性偶氮類引發(fā)劑為N,N-二羥基乙基偶氮二異丁脒鹽酸鹽,引發(fā)劑用量為0.01%~0.5%,聚合時間為2~4小時。
7.按照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的捏合溫度為50~130℃,捏合時間為1~6小時。
8.按照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的造粒直徑為0.5~4.0mm,干燥溫度條件為在60~95℃熱風(fēng)下,干燥0.5~5小時。
9.按照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粒直徑為0.5~2.0mm。
10.按照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碎后用60目篩網(wǎng)過篩得到粉劑產(chǎn)品為最終絮凝劑產(chǎn)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快速沉降型絮凝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絮凝劑以聚丙烯酰胺為主要成分,添加硅酸鹽、石英砂、脲素、碳酸鹽等物質(zhì),經(jīng)捏合機捏合、造粒、干燥、粉碎得到絮凝劑產(chǎn)品。本發(fā)明絮凝劑產(chǎn)品具有成本低、沉降速度快、使用方便等特點,主要用于高濁度污水的處理。
文檔編號C02F1/54GK1597549SQ0313398
公開日2005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1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3年9月15日
發(fā)明者王有華, 楊麗, 黃玉洪, 趙景霞, 回軍, 韓建華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