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水器,在筒體內設有水的改善物質,筒的兩側端部設有進出管,筒體內一側或兩側設置有承受體,所述承受體用于收納水的改善物質,所述承受體采用細條縫狀結構。
【專利說明】
活水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設計一種活水器,可對水進行活性處理,從而改善水質,進一步,涉及提高活水器能力效果的構造。
【背景技術】
[0002]活水器裝置在自來水等通水管道上,活水器管體內裝有活性效果的生物陶瓷球填充,為了保持活水器管體內的陶瓷球材料發(fā)揮活水作用,在管體的兩段設置了通水承受體。但是,一般的填充材的承受體,通水抵抗力比較大,不能充分地把填充材的活水能力發(fā)揮出來。
[0003]高效的活水器要求將通水阻力盡量做到最小,同時,為了體現(xiàn)出活水器的活水性能,填充材與通水之間也有必要存在最低限度的阻力。但是,對于活水器管體構造,從前的如圖1所示,是會產(chǎn)生較大阻力的圓形穿孔的承受體,一直使用的。由此,孔外的面積大,產(chǎn)生的通水阻力也大。還有,填充材料陶瓷球嵌進了這個孔,致使通水阻力更增大了。因此,通水管道中較大阻力的產(chǎn)生,不僅影響活水器的使用效果,致使活水器自身的性能也體現(xiàn)不出來。
【發(fā)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缺點,解決活水器管體的承受體的通水阻力問題。
[0005]根據(jù)我們多年的研宄、開發(fā)及實驗,已經(jīng)解明上述承受體通水時的阻力對活水性能有很大的影響。在此,而加工更新為細條縫狀,填充材料陶瓷球嵌進不了,又能最大限度地通過水量,再盡可能地制造更窄細條縫狀的承受體,促使通水阻力降到最小。
[0006]提供一種活水器,在筒體內設有水的改善物質,筒的兩側端部設有進出管,筒體內一側或兩側設置有承受體,所述承受體用于收納水的改善物質,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體采用細條縫狀結構。
[0007]進一步地,所述的改善物質為陶瓷球,收納在筒體內。
[0008]進一步地,所述承受體包括一圓環(huán),在圓環(huán)內間隔平行設置有片體或細條狀體。
[0009]進一步地,所述承受體上還設有彈簧,彈簧的一端連接所述圓環(huán)來抵壓筒體內的改善物質,彈簧的另一端抵壓在筒體端部。
[0010]進一步地,所述彈簧的另一端連接有另一圓環(huán),通過所述另一圓環(huán)外側的凸起抵壓在筒體端部。
[0011]進一步地,所述另一圓環(huán)內側設有多個凸起。用于方便采用工具拆卸該承受體。
[0012]進一步地,所述陶瓷球為單獨安裝或混裝多種陶瓷球??善鸬礁玫膬艋⒒钚宰饔?。
[0013]進一步地,所述陶瓷球的直徑小于條縫狀結構的間距。
[0014]進一步地,所述陶瓷球的直徑為5-15mm。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現(xiàn)有活水器的擋板結構圖
[0016]圖2為本發(fā)明的承受體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一種活水器,在筒體內設有水的改善物質,優(yōu)選為陶瓷球,筒的兩側端部設有進出管,筒體內一側或兩側設置有承受體,所述承受體用于收納水的改善物質,所述承受體采用細條縫狀結構,所述承受體包括一圓環(huán)1,在圓環(huán)I內間隔平行設置有片體或細條狀體2,所述承受體上還設有彈簧,彈簧的一端連接所述圓環(huán)I來抵壓筒體內的陶瓷球,彈簧的另一端抵壓在筒體端部,所述彈簧的另一端連接有另一圓環(huán),通過所述另一圓環(huán)外側的凸起抵壓在筒體端部。
[0018]進一步地,所述另一圓環(huán)內側設有多個凸起,用于方便采用工具拆卸該承受體。所述陶瓷球為單獨安裝或混裝多種陶瓷球,可起到更好的凈化、活性作用,所述陶瓷球的直徑小于條縫狀結構的間距,所述陶瓷球的直徑為5-15_。
【權利要求】
1.一種活水器,在筒體內設有水的改善物質,筒的兩側端部設有進出管,筒體內一側或兩側設置有承受體,所述承受體用于收納水的改善物質,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體采用細條縫狀結構;所述承受體包括一圓環(huán),在圓環(huán)內間隔平行設置有片體或細條狀體;所述承受體上還設有彈簧,彈簧的一端連接所述圓環(huán)來抵壓筒體內的改善物質,彈簧的另一端抵壓在筒體端部;所述彈簧的另一端連接有另一圓環(huán),通過所述另一圓環(huán)外側的凸起抵壓在筒體端部;所述另一圓環(huán)內側設有多個凸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善物質為陶瓷球,收納在筒體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活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球為單獨安裝或混裝多種陶瓷球。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活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球的直徑小于條縫狀結構的間距。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活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球的直徑為5-15mm。
【文檔編號】C02F1/00GK204224277SQ201420238914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12日
【發(fā)明者】劉躍魁, 白光潔 申請人:劉躍魁, 白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