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混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合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于混合打印機用墨粉的混合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彩色激光打印機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其對打印速度以及打印質量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機械法生產(chǎn)的墨粉已不能完全滿足彩色墨粉市場的需求,化學法 (Chemically Prepared Toner)或者類化學法,例如,在分級后用熱水或者其他分散劑對碳 粉進行整形所生產(chǎn)的墨粉,正在占據(jù)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不論是采用化學還是類化學法 生產(chǎn)墨粉,都需要經(jīng)過水洗和干燥這兩個步驟,在干燥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產(chǎn)生不同程 度的墨粉結塊和團聚。這就需要用混合機對墨粉進行后混,以打散結塊或團聚的墨粉。目前的墨粉用混合機為保證在高循環(huán)、高載荷的情況下大量生產(chǎn)的需要,與電機 動力軸連接的攪拌葉片一般都較厚重,如圖1和圖2所示,用此種混合機做后混,中低速度 攪拌時,墨粉中會有許多較大顆粒的團聚體不能被打散。在隨后的過篩中,部分通過篩網(wǎng)的 墨粉團聚體成為了墨粉中的超大顆粒,拉寬了墨粉的粒徑分布,使得墨粉品質產(chǎn)生波動。而 不能通過篩網(wǎng)的墨粉團聚體,成為廢粉,不僅造成物料的極大浪費,而且污染環(huán)境。若用極高的攪拌速度(例如,100 m/s或者30000r/min)攪拌時,雖可以將墨粉中的 結塊和團聚打散,但是同時也會產(chǎn)生如下缺陷1.使墨粉顆粒表面的外添加劑嵌入墨粉顆粒中,降低墨粉使用性能;2.可能使得部分正常粒徑的墨粉顆粒破碎成更小的墨粉,增加墨粉的粒徑分布 寬度,進而影響墨粉的打印品質;3.極高的速度可能使混合機攪拌葉片或者攪拌軸等部件局部熱量聚集過高,進 而使得碳粉粘結,甚至熔融在混合機部件上。因此需要一種混合后墨粉粒度均勻,墨粉打印品質好且能適應大批量生產(chǎn)需要的 混合裝置。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合后墨粉粒度均勻,墨粉打印品質好且能適應 大批量生產(chǎn)需要的混合裝置。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解決方案混合裝置,包括混合筒和攪拌葉片,混合筒包括底面部分和側壁部分,攪拌葉片可 旋轉地安裝在底面部分上并與動力軸連接,其中攪拌葉片上沿攪拌葉片的旋轉切線方向設 置有多個子葉片,子葉片的厚度小于攪拌葉片的厚度,且與其設置表面之間具有夾角。該多個厚度薄的子葉片能大大增加葉片的混合能力,使攪拌葉片在低速旋轉時, 仍可將墨粉團聚體打散,使混合后墨粉粒度均勻,墨粉粒徑分布寬度窄,從而可以大量生 產(chǎn)。攪拌葉片的低速旋轉使墨粉打印品質得到保證。子葉片與其設置表面具有一定角度, 使墨粉易于從子葉片和攪拌葉片間通過,而不會積聚在子葉片與攪拌葉片之間。[0013]較具體的方案為子葉片的邊緣薄而鋒利和/或子葉片的邊緣具有鋸齒,此種設置 使子葉片的混合能力進一步增強。另一較具體的方案為混合筒的側壁部分的內表面上平行于攪拌葉片的旋轉方向 設置有多個定葉片,所述定葉片與所述內表面具有夾角。通過在混合筒上設置子葉片可進一步提高混合裝置的混合能力,增強混合裝置的 粉碎墨粉團聚體的效果。更具體的方案為定葉片的邊緣薄而鋒利和/或定葉片的邊緣具有鋸齒。此種設置 可進一步優(yōu)化粉碎墨粉團聚體的效果。
圖1是現(xiàn)有混合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圖1中攪拌葉片的立體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示意圖;圖4是圖3的俯視圖;圖5是圖3的A — A剖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攪拌葉片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如圖3至圖6所示,混合裝置包括混合筒1和攪拌葉片2,混合筒為圓柱形,攪拌葉 片2通過旋轉軸(未示出)安裝至混合筒底面11上,并隨著旋轉軸的旋轉而旋轉,在攪拌葉 片2上沿攪拌葉片的旋轉切線方向設置有子葉片21,在混合筒1內側面12上沿平行于攪 拌葉片2的旋轉方向的方向設置有定葉片13,其中在圖3和圖5中都只對混合筒1進行了 剖切,而攪拌葉片2并沒有剖切。其中攪拌葉片2上的子葉片21與設置其的攪拌葉片表面 之間具有一定夾角一不平行于設置表面即可,混合筒1上的定葉片13與與混合筒1內側面 12具有一定夾角一不平行于形成內側面12的線即可。子葉片21和定葉片13的厚度小于攪拌葉片2的厚度,且邊緣具有鋒利的刃口,和
/或邊緣設置有鋸齒。在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混合裝置對包括基礎墨粉與外添硅粉的墨粉進行混合時,利 用該具有鋒利刃口的子葉片21和定葉片13,能夠在比較溫和的條件下(例如線速度低于 60m/s,或者轉速低于20000r/min)即可將基礎墨粉中的塊狀物攪散,由于轉速較低,外添硅 粉不會被嵌入至基礎墨粉中,從而可以獲得粒度均勻,打印品質好的墨粉。下面通過實例說明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的混合裝置進行后混時的比較在用現(xiàn)有技術的混合裝置進行攪拌時,將98份(重量比,下同)PE樹脂基料基礎墨 粉,2份外添加劑硅粉加入混合裝置內,在20m/s的線速度下攪拌2分鐘,然后靜置30秒,再 在50m/s的線速度下攪拌2分鐘,然后將攪拌完的墨粉取出,過200目篩子,每100份墨粉 中篩余物大約1%— 5%。而用本實用新型的混合裝置做后混時,用相同數(shù)量及種類的墨粉基料和外添硅 粉,采用與上述混合過程完全相同的步驟,每100份墨粉中篩余物大約0. 15%—0. 7%。
4[0030]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混合裝置,能大大減少攪拌后團聚墨粉 的量,減少了物料損耗,降低了廢墨粉對環(huán)境的影響。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此,凡采用等效變換 等方式的技術方案都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混合裝置,包括混合筒和攪拌葉片,所述混合筒包括底面部分和側壁部分,所述攪拌 葉片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底面部分上并與動力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片上沿所述攪拌葉片的旋轉切線方向設置有多個子葉片,所述子葉片的厚 度小于所述攪拌葉片的厚度,且與其設置表面之間具有夾角。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葉片的邊緣薄而鋒利。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葉片的邊緣為鋸齒狀。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部分的內表面上平行于所述攪拌葉片的旋轉方向設置有多個定葉片,所述定 葉片與所述內表面之間具有夾角。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葉片的邊緣薄而鋒利。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葉片的邊緣為鋸齒狀。
專利摘要混合裝置,包括混合筒和攪拌葉片,混合筒包括底面部分和側壁部分,攪拌葉片可旋轉地安裝在底面部分上并與動力軸連接,攪拌葉片上沿攪拌葉片的旋轉切線方向設置有多個厚度小且與攪拌葉片表面具有夾角的子葉片。在墨粉的混合過程中,利用子葉片,可獲得粒度均勻、打印品質好的墨粉且能適應大批量生產(chǎn)需要。
文檔編號B01F3/18GK201871337SQ20102060658
公開日2011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15日
發(fā)明者孫永亮, 張秀山, 湯付根 申請人:珠海思美亞碳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