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斜管式沉淀池,其包括行車式吸刮泥裝置、反沖洗裝置和池體,所述池體內設置有斜管填料層和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行走通道;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能夠在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行走通道內行走;所述反沖洗裝置具有布氣管;所述反沖洗裝置的布氣管設置于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上并且位于所述斜管填料層下方。上述的斜管式沉淀池,由于設置有行車式吸刮泥裝置,反沖洗裝置的布氣管設置在行車式吸刮泥裝置上,可以隨行車式吸刮泥裝置往復移動,能夠自動實現對斜管填料層的反沖洗,具有投資小,沖洗效果好,操作簡單的優(yōu)點。
【專利說明】
斜管式沉淀池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污水處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斜管式沉淀池。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水資源緊缺的問題日益嚴重,水將成為制約社會發(fā)展的一項重要因素。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水處理技術的開發(fā)和改進。
[0003]污水生物處理工藝是污水處理工藝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又稱為活性污泥法?;钚晕勰喾梢苑譃楹醚醴ê蛥捬醴ǖ取D壳皯幂^廣的好氧處理工藝包含多種形式如A0、ΑΑ0、氧化溝等,多數工藝的泥水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是分開的,通常是曝氣區(qū)污泥靠自重或栗排到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沉淀池的形式也分為平流式、豎流式、輔流式等多種形式,但一般是設置一個或多個泥斗,污泥部分外排、部分加壓后回流至生物反應池,通常污泥回流量不大于進水量的100%。
[0004]目前,部分改良型的污水處理裝置中,沉淀池和生物反應彬有一體的,但其中沉淀區(qū)采用斜管沉淀池形式的工程,斜管填料堵塞嚴重,設置固定式反沖洗裝置,投資大、反沖效果差、操作復雜,使得斜管沉淀池運行效果不理想。
【發(fā)明內容】
[0005]鑒于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能夠對斜管沉淀池中的斜管進行沖洗,并且沖洗效果好的斜管式沉淀池。
[0006]本發(fā)明的斜管式沉淀池,包括行車式吸刮泥裝置、反沖洗裝置和池體,所述池體內設置有斜管填料層和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行走通道;
[0007]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能夠在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行走通道內行走;
[0008]所述反沖洗裝置具有布氣管;
[0009]所述反沖洗裝置的布氣管設置于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上并且位于所述斜管填料層下方。
[0010]可選的,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包括橋架和吸泥管固定框架,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還包括由橋架底部兩端分別向下延伸的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所述吸泥管固定框架一端與第一立柱底端連接,另一端與第二立柱底端連接;
[0011 ]所述布氣管設置于所述吸泥管固定框架上。
[0012]可選的,所述反沖洗裝置還包括鼓風裝置和供氣管;
[0013]所述供氣管的進氣端與所述鼓風裝置的出氣口連接,所述供氣管的出氣端連接所述布氣管。
[0014]可選的,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還包括導軌;
[0015]所述供氣管包括供氣主管和多根供氣支管,所述布氣管為多根,所述供氣主管的進氣端與所述鼓風裝置的出風口連接,所述多根供氣支管的進氣端分別與所述供氣主管連通,所述多根供氣支管的出氣端分別連接有布氣管;
[0016]所述導軌豎直設置,并且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供氣支管豎直設置,并且可沿所述導軌在豎直方向滑動。
[0017]可選的,所述多根布氣管均從吸泥管固定框架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且與吸泥管固定框架上的吸泥管道平行設置;
[0018]和/或,所述鼓風裝置設置于所述橋架上;
[0019]和/或,所供氣支管通過卡環(huán)滑動連接于所述導軌上;
[0020]和/或,所述布氣管為布氣軟管或硬質穿孔管;
[0021 ]和/或,所述布氣管通過布氣管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吸泥管固定框架上;
[0022]和/或,所述多根布氣管沿與吸泥管固定框架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均勻排布;
[0023]和/或,所述多根布氣管遠離供氣支管的一端均連接有拉繩,所述第二立柱上部對應拉繩設置有掛鉤,所述拉繩固定于對應的掛鉤上。
[0024]可選的,所述池體內靠近一對平行池壁的兩個池壁分別設置有第一懸墻和第二懸墻;所述第一懸墻和與其平行且較近的池壁間具有第一豎向吸刮泥裝置通道,所述第二懸墻和與其平行且較近的池壁間具有第二豎向吸刮泥裝置通道;
[0025]所述池體內還設置有填料層支撐裝置,所述填料層支撐裝置一端與所述第一懸墻底部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懸墻底部連接,所述填料層支撐裝置上設置有斜管填料層,所述填料層支撐裝置與沉淀池池底之間具有底部吸刮泥通道,所述第一豎向吸刮泥裝置通道、第二豎向吸刮泥裝置通道及底部吸刮泥通道組成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行走通道;
[0026]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的橋架設置于池體的頂部,所述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分別設置于第一豎向吸刮泥裝置通道及第二豎向吸刮泥裝置通道內,所述吸泥管固定框架位于所述底部吸刮泥通道內。
[0027]可選的,所述第一懸墻和第二懸墻的兩端分別與池體側壁連接,該池體側壁為與第一懸墻及第二懸墻垂直的一對池體側壁。
[0028]可選的,所述池體的中部上方設置有出水主槽,沿出水主槽兩側分別設置有多個與其連通并向兩側延伸的出水支槽,所述出水主槽的一端延伸至池外。
[0029]可選的,所述出水主槽的下方設置有支撐懸墻,所述支撐懸墻與第一懸墻及第二懸墻平行,將第一懸墻及第二懸墻之間分為兩個填料層區(qū)域,在兩個填料層區(qū)域底部均設置有分填料層支撐裝置兩個分填料層支撐裝置組成所述的填料層支撐裝置,在所述分填料層支撐裝置上均設置有斜管式填料層;
[0030]所述出水主槽的底部與支撐懸墻的頂部連接。
[0031 ]可選的,所述池體的池壁上還設置有污泥回流槽,在所述污泥回流槽上連接有剩余污泥排放管;
[0032]和/或,所述池體的池壁上設置有污水進口。
[0033]上述的斜管式沉淀池,由于設置有行車式吸刮泥裝置,反沖洗裝置的布氣管設置在行車式吸刮泥裝置上,可以隨行車式吸刮泥裝置往復移動,能夠自動實現對斜管填料層的反沖洗,具有投資小,沖洗效果好,操作簡單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003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5]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斜管式沉淀池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36]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斜管式沉淀池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37]圖3為本圖2斜管式沉淀池的A-A剖面視結構示意圖(其中行車式吸刮泥裝置未示出);
[0038]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反沖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9]圖中標記示意為:
[0040]11-橋架;
[0041]12-吸泥管固定框架;
[0042]13-第一立柱;
[0043]14-第二立柱;
[0044]21-布氣管;
[0045]22-鼓風裝置;
[0046]23-導軌;
[0047]24-供氣主管;
[0048]25-供氣支管;
[0049]26-拉繩;
[0050]27-掛鉤;
[0051 ]28-卡環(huán);
[0052]29-布氣管固定支架;
[0053]31-第一懸墻;
[0054]32-第二懸墻;
[0055]33、34-池壁;
[0056]35-第一豎向吸刮泥機通道;
[0057]36-第二豎向吸刮泥機通道;
[0058]37-填料層支撐裝置;
[0059]38-斜管填料層;
[0060]39-底部吸刮泥通道;
[0061]40-出水主槽;
[0062]41-出水支槽;
[0063]42-污泥回流槽;
[0064]43-污水進口;
[0065]44-支撐懸墻;
[0066]45-剩余污泥排放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6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相關發(fā)明,而非對該發(fā)明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發(fā)明相關的部分。
[0068]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申請。
[0069]參見圖1至圖4,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斜管式沉淀池,包括行車式吸刮泥裝置、反沖洗裝置和池體,所述池體內設置有斜管填料層38和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行走通道;
[0070]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能夠在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行走通道內行走;
[0071 ]所述反沖洗裝置具有布氣管21;
[0072]所述反沖洗裝置的布氣管21設置于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上并且位于所述斜管填料層38下方。
[0073]上述的斜管式沉淀池,由于設置有行車式吸刮泥裝置,反沖洗裝置的布氣管21設置在行車式吸刮泥裝置上,可以隨行車式吸刮泥裝置往復移動,能夠自動實現對斜管填料層的反沖洗,具有投資小,沖洗效果好,操作簡單的優(yōu)點。
[0074]在本實施例的另一可選實施方式中,所述行車式吸刮泥機包括橋架11和吸泥管固定框架12,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還包括由橋架11底部兩端分別向下延伸的第一立柱13及第二立柱14,所述吸泥管固定框架12—端與第一立柱13底端連接,另一端與第二立柱14底端連接;
[0075]所述布氣管21設置于所述吸泥管固定框架12上。如此設置,當行車式吸刮泥機移動時,設置于所述吸泥管固定框架12上的布氣管21能夠對上方的斜管填料層38進行沖洗。
[0076]本實施例中,更進一步地,所述反沖洗裝置還包括鼓風裝置22和供氣管;
[0077]所述供氣管的進氣端與所述鼓風裝置22的出氣口連接,以便通過鼓風裝置22為供氣管提供氣源,所述供氣管的出氣端連接所述布氣管21,以便將氣體輸送至布氣管21中,通過布氣管21上的出氣口溢出,對斜管式沉淀池中的斜管填料層38進行沖洗。
[0078]另外,可選的,本實施例中的行車式吸刮泥裝置還包括導軌23;所述供氣管包括供氣主管24和多根供氣支管25,所述布氣管21為多根,所述供氣主管24的進氣端與所述鼓風裝置22的出風口連接,所述多根供氣支管25的進氣端分別與所述供氣主管24連通,所述多根供氣支管25的出氣端分別連接有布氣管21;由于供氣管包括供氣主管24和多根供氣支管25,供氣主管24和多根供氣支管25之間可通過活接頭連接,方便了供氣支管25從沉淀池中提升及放置進去,同時也方便了供氣支管25的維修及更換。
[0079]所述導軌23豎直設置,并且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13上,所述供氣支管25豎直設置,并且可沿所述導軌23在豎直方向滑動,如此設置,當需要更換、維修供氣支管25或更換、維修布氣管21時,將供氣支管25沿導軌23滑動提升即可,具有提升方便的優(yōu)點,當更換或維修好后,將供氣支管25沿導軌23滑下即可,方便了供氣支管25及布氣管21的更換及維修。此夕卜,可選的,所述多根布氣管21均從吸泥管固定框架12—端延伸至另一端,并且與吸泥管固定框架12上的吸泥管道平行設置,如此設置,能夠實現對沉淀池中的斜管填料的全面有序沖洗,具有沖洗效果好的優(yōu)點。
[0080]另外,可選的,所述鼓風裝置22設置于所述橋架11上,如此設置,不僅鼓風裝置22可以隨行車式吸刮泥機移動而移動,而且設置比較方便。所述鼓風裝置22優(yōu)選用鼓風機,另夕卜,鼓風機配電回路放置在行車式吸刮泥機的配電箱內,以對鼓風機的配電回路進行保護,防止損壞。另外,所述鼓風機為設置有時間繼電器的鼓風機,以對鼓風機的運行時間進行控制。
[0081]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供氣支管25通過卡環(huán)28滑動連接于所述導軌23上,如此設置,具有連接方便,且滑動摩擦力小的優(yōu)點。
[0082]另外,所述布氣管21可以為布氣軟管或硬質穿孔管。
[0083]另外,所述布氣管21可以通過布氣管固定支架29固定于所述吸泥管固定框架12上,以便更牢固的固定布氣管21,防止布氣管21移位。
[0084]本實施例中,更具體地,所述多根布氣管21沿與吸泥管固定框架12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均勻排布,如此設置,可以實現對沉淀池的斜管的均勻沖洗,提高沖洗的效果。
[0085]此外,可選的,所述多根布氣管21遠離供氣支管25的一端均連接有拉繩26,所述第二立柱14上部對應拉繩26設置有掛鉤27,所述拉繩26固定于對應的掛鉤27上,如此設置,一方面對布氣管21進行固定,另一方面也方便在更換布氣管21時,能夠通過拉繩26將更換后的布氣管21拉至預定位置,方便布氣管21的更換。
[0086]本實施例中,更進一步地,所述池體內靠近一對平行池壁的兩個池壁分別設置有第一懸墻31和第二懸墻32;所述第一懸墻31和與其平行且較近的池壁33間具有第一豎向吸刮泥機通道35,所述第二懸墻32和與其平行且較近的池壁34間具有第二豎向吸刮泥機通道36;
[0087]所述池體內還設置有填料層支撐裝置37,所述填料層支撐裝置37—端與所述第一懸墻31底部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懸墻32底部連接,所述填料層支撐裝置37上設置有斜管填料層38,所述填料層支撐裝置37與沉淀池池底之間具有底部吸刮泥通道39;
[0088]所述第一豎向吸刮泥裝置通道35、第二豎向吸刮泥裝置通道36及底部吸刮泥通道39組成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行走通道;
[0089]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的橋架設置于池體的頂部,所述第一立柱13及第二立柱14分別設置于第一豎向吸刮泥機通道35及第二豎向吸刮泥機通道36內,所述吸泥管固定框架12位于所述底部吸刮泥通道39內。
[0090]如此設置,當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行走時,所述第一立柱13能夠在第一豎向吸刮泥機通道35內移動,所述第二立柱14能夠在所述第二豎向吸刮泥機通道36內移動,所述吸泥管固定框架12及其上的吸泥管、布氣管21均能在所述底部吸刮泥通道39內移動,在對所述沉淀池底部進行吸刮泥的同時,實現對斜管填料層38的沖洗。
[0091]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述第一懸墻31和第二懸墻32的兩端分別與池體側壁連接,該池體側壁為與第一懸墻31及第二懸墻32垂直的一對池體側壁,以便對第一懸墻31和第二懸墻32進行固定,并且留出第一豎向吸刮泥機通道35及第二豎向吸刮泥機通道36,方便行車式吸刮泥裝置的行走。
[0092]另外,進一步地,所述池體的中部上方設置有出水主槽40,沿出水主槽40兩側分別設置有多個與其連通并向兩側延伸的出水支槽41,所述出水主槽40的一端延伸至池外,以便通過所述出水支槽41內收集的水集中到所述的出水主槽40內,并通過出水主槽40排出沉淀池外的容器中。
[0093]本實施例中,可選的,所述出水主槽40的下方設置有支撐懸墻44,所述支撐懸墻44與第一懸墻31及第二懸墻32平行,將第一懸墻31及第二懸墻32之間分為兩個填料層區(qū)域,在兩個填料層區(qū)域底部均設置有分填料層支撐裝置,兩個分填料層支撐裝置組成所述的填料層支撐裝置37,在所述分填料層支撐裝置上均設置有斜管式填料層;
[0094]所述出水主槽10的底部與支撐懸墻44的頂部連接。
[0095]如此設置,不僅能對出水主槽40進行支撐,而且能夠為斜管式填料層38提供更好的支撐,提高沉淀池結構的牢固性。
[0096]另外,可選的,所述池體的池壁上還設置有污泥回流槽42,在所述污泥回流槽42上連接有剩余污泥排放管45;通過所述的污泥回流槽42可以將沉淀池分離的污泥回流至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其它區(qū)域,以對污泥循環(huán)使用,提高其它區(qū)域的污泥濃度。通過所述的剩余污泥排放管45可以將回流剩下的污泥進行排放。
[0097]此外,可選的,所述池體的池壁上設置有污水進口 43,以便使污水進入到所述池體中進行泥水分離處理。
[0098]優(yōu)選的,所述污水進口43有多個,并且在池體的一側池壁上均勻布置,以提高污水進入到沉淀池中的效率,并且能夠均勻地進入到沉淀池中。
[0099]以上描述僅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以及對所運用技術原理的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申請中所涉及的發(fā)明范圍,并不限于上述技術特征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在不脫離所述發(fā)明構思的情況下,由上述技術特征或其等同特征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征與本申請中公開的(但不限于)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征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
【主權項】
1.一種斜管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車式吸刮泥裝置、反沖洗裝置和池體,所述池體內設置有斜管填料層和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行走通道; 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能夠在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行走通道內行走; 所述反沖洗裝置具有布氣管; 所述反沖洗裝置的布氣管設置于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上并且位于所述斜管填料層下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管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包括橋架和吸泥管固定框架; 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還包括由橋架底部兩端分別向下延伸的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所述吸泥管固定框架一端與第一立柱底端連接,另一端與第二立柱底端連接; 所述布氣管設置于所述吸泥管固定框架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斜管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沖洗裝置還包括鼓風裝置和供氣管; 所述供氣管的進氣端與所述鼓風裝置的出氣口連接,所述供氣管的出氣端連接所述布氣管。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斜管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還包括導軌; 所述供氣管包括供氣主管和多根供氣支管,所述布氣管為多根,所述供氣主管的進氣端與所述鼓風裝置的出風口連接,所述多根供氣支管的進氣端分別與所述供氣主管連通,所述多根供氣支管的出氣端分別連接有布氣管; 所述導軌豎直設置,并且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供氣支管豎直設置,并且可沿所述導軌在豎直方向滑動。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斜管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布氣管均從吸泥管固定框架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且與吸泥管固定框架上的吸泥管道平行設置; 和/或,所述鼓風裝置設置于所述橋架上; 和/或,所供氣支管通過卡環(huán)滑動連接于所述導軌上; 和/或,所述布氣管為布氣軟管或硬質穿孔管; 和/或,所述布氣管通過布氣管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吸泥管固定框架上; 和/或,所述多根布氣管沿與吸泥管固定框架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均勻排布; 和/或,所述多根布氣管遠離供氣支管的一端均連接有拉繩,所述第二立柱上部對應所述拉繩設置有掛鉤,所述拉繩固定于對應的掛鉤上。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斜管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體內靠近一對平行池壁的兩個池壁分別設置有第一懸墻和第二懸墻;所述第一懸墻和與其平行且較近的池壁間具有第一豎向吸刮泥裝置通道,所述第二懸墻和與其平行且較近的池壁間具有第二豎向吸刮泥裝置通道; 所述池體內還設置有填料層支撐裝置,所述填料層支撐裝置一端與所述第一懸墻底部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懸墻底部連接,所述填料層支撐裝置上設置有斜管填料層,所述填料層支撐裝置與沉淀池池底之間具有底部吸刮泥通道,所述第一豎向吸刮泥裝置通道、第二豎向吸刮泥裝置通道及底部吸刮泥通道組成行車式吸刮泥裝置行走通道; 所述行車式吸刮泥裝置的橋架設置于池體的頂部,所述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分別設置于第一豎向吸刮泥裝置通道及第二豎向吸刮泥裝置通道內,所述吸泥管固定框架位于所述底部吸刮泥通道內。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斜管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懸墻和第二懸墻的兩端分別與池體側壁連接,該池體側壁為與第一懸墻及第二懸墻垂直的一對池體側壁。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斜管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體的中部上方設置有出水主槽,沿出水主槽兩側分別設置有多個與其連通并向兩側延伸的出水支槽,所述出水主槽的一端延伸至池外。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斜管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主槽的下方設置有支撐懸墻,所述支撐懸墻與第一懸墻及第二懸墻平行,將第一懸墻及第二懸墻之間分為兩個填料層區(qū)域,在兩個填料層區(qū)域底部均設置有分填料層支撐裝置,兩個分填料層支撐裝置組成所述的填料層支撐裝置,在所述分填料層支撐裝置上均設置有斜管式填料層; 所述出水主槽的底部與支撐懸墻的頂部連接。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斜管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體的池壁上還設置有污泥回流槽,在所述污泥回流槽上連接有剩余污泥排放管; 和/或,所述池體的池壁上設置有污水進口。
【文檔編號】B01D21/18GK105999781SQ201610633958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8月4日
【發(fā)明人】王保玉, 張華 , 王昭峰
【申請人】邁邦(北京)環(huán)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