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內燃機的空氣凈化器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內燃機的空氣凈化器單元,該空氣凈化器單元具 有由多個殼構件構成的外殼。
背景技術:
例如,日本未審査專利申請公開公報No.7-247923(USP5,569,311)說明 了一種用于內燃機的空氣凈化器單元。所描述的凈化器單元包括外殼和容 納在外殼中的過濾元件。該外殼由殼體和殼帽構成。殼體具有開口和位于開口處的元件容納部分。殼體被設置成使開口朝 車輛上方開放。帽連接成覆蓋殼體的開口。過濾元件容納在外殼中,使得 過濾元件的周邊部分設置在殼體的密封表面和帽的密封表面之間。殼體和 帽的密封表面形成在開口的周邊。此外,過濾元件的周邊部分在殼體和帽 的密封表面之間壓縮和變形以便密封殼體和帽。這樣,過濾元件以垂直于 車的上下方向的水平位置保持在外殼中。同樣,提出把空氣凈化器單元設置成使過濾元件保持在豎直位置以便 安裝在車輛上。例如,由于為了安裝在車輛上,殼體設置在車輛的前端部 分處從而使得它的開口在車輛朝后方向上開放。在該情況下,殼體和帽通 過鉸鏈部件連接,前述鉸鏈部件設置在殼體和帽的底部以便于連接工作。 然而,因為鉸鏈部件容易被殼體和周圍的發(fā)電機功能部件隱藏或幾乎全部 隱藏,因此難以適當?shù)剡B接鉸鏈部件。同樣,如果鉸鏈部件的接合不充分, 那么就難以把帽適當?shù)剡B接到殼體上,從而難以使過濾元件的周邊部分適 當?shù)卦O置在殼體和帽的密封表面之間。發(fā)明內容鑒于前述問題,提出本發(fā)明,并且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車輛內燃機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 是提供一種用于車輛內燃機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能夠提高可裝配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用于車的內燃機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包括過 濾元件,所述過濾元件用于過濾引導到內燃機中的空氣;和外殼,所述外 殼包括第一殼構件和第二殼構件。所述第一殼構件具有第一開口,所述第 二殼構件具有第二開口 。所述第一殼構件和第二殼構件彼此連接成使所述 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在車的大致水平方向上彼此相對并且使所述過濾元件容納在由第一和第二開口中的至少一個限定的元件容納部分中,其中所 述第一殼構件包括鉸鏈接納部分,所述第二殼構件包括鉸鏈插入部分。所 述鉸鏈接納部分和鉸鏈插入部分設置在元件容納部分的下面。所述鉸鏈接 納部分包括接合開口 ,所述鉸鏈插入部分接納在所述接合開口中從而使得 鉸鏈接納部分和鉸鏈插入部分以鉸接方式彼此連接。所述鉸鏈接納部分還 包括鉸鏈接納表面,所述鉸鏈接納表面從所述接合開口附近延伸。因此,當鉸鏈插入部分插入鉸鏈接納部分的接合開口中時,鉸鏈接納 表面用作引導件。因此,即使當把第二殼構件組裝到第一殼構件的人(例 如工人)不能看見或不能夠充分看見接合開始時,通過把第二殼構件移動 向第一殼構件,鉸鏈插入部分被放置在鉸鏈接納表面上并被引導進鉸鏈接 納部分的接合開口中。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因為鉸鏈插入部分 被適當?shù)夭迦氲姐q鏈接納部分中,因此第一和第二殼構件被適當?shù)亟M裝。 因此,提高了可裝配性。
根據(jù)參考附圖的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將變得顯 然,相同部件用相同參考標記表示。圖l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與散熱器單元的風扇護罩結合的空氣凈化器單元的視圖;圖2A是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空氣凈化器單元的外殼的鉸鏈部件的放大 視圖;圖2B是圖2A所示的鉸鏈部件的放大剖視圖; 圖3是沿圖1的線III-III的外殼的空氣凈化器殼的剖視圖;圖4是沿圖1的IV-IV線的空氣凈化器殼的剖視圖; 圖5是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外殼的上部接合部件的立體圖; 圖6是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外殼的鉸鏈部件的放大立體圖; 圖7是顯示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把空氣凈化器帽的鉸鏈插入部分插入空 氣凈化器殼的鉸鏈接納部分的過程的剖視圖;圖8A是對比實例的空氣凈化器單元的外殼的鉸鏈部件的放大視圖; 圖8B是沿圖8A的線VIIIB-VIIIB的剖視圖;禾口圖9是顯示對比實例的把空氣凈化器帽的鉸鏈插入部分插入空氣凈化 器殼的鉸鏈接合孔的過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圖l一7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用于內燃機(以下稱為 發(fā)動機)的空氣凈化器單元l用于過濾引導到發(fā)動機的燃燒室的入口空氣??諝鈨艋鲉卧?通常包括用于過濾入口空氣的過濾元件(空氣凈化 元件)2和容納過濾元件2的可分離外殼(殼體)。外殼由多個殼構件構成, 多個殼構件在車輛的大致水平方向上連接,例如在車的前后方向上。換言 之,外殼具有分開線,沿此分開線外殼至少能夠分成兩個殼構件,該分開 線大致平行于車的上下方向。例如,車的水平方向是平行于車的水平面的 方向,該水平面平行于車行駛的表面。同樣,車的上下方向是大致垂直于 車的水平面的方向。例如,車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于重力方向。例如,外殼由作為殼構件的空氣凈化器殼3和空氣凈化器帽構成???氣凈化器殼(例如第一殼構件)3設置在車的前端部分,從而使得殼3的 開口 (例如第一開口)面向大致水平方向,例如面向車的朝后方向??諝?凈化器帽(例如第二殼構件)4覆蓋殼3的第一開口。帽4具有開口 (例 如第二開口)并連接到殼3,從而使得第一和第二開口在大致水平方向上 相對,例如在車的前后方向上。殼3和帽4彼此連接。殼3具有位于第一開口的周邊的第一凸緣部分11。帽4具有位于第 二開口周邊的第二凸緣部分12。第一和第二凸緣部分ll, 12提供密封表 面。如圖2B和4所示,過濾元件2包括元件主體5和位于元件主體5的周邊上的周邊部分(周邊密封部分)6。例如,周邊部分6具有大致正方形或矩形環(huán)形狀。過濾元件2以豎直方向設置在外殼中,周邊部分6設置 在第一凸緣部分11的密封表面和第二凸緣部分12的密封表面之間。艮P, 過濾元件2與車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地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殼3和帽4在車的前后方向上連接。過濾元件2以大 致垂直于車前后方向并大致平行于車左右方向(即垂直于車前后方向的車 寬度方向)的豎直位置保持。殼3的第一凸緣部分11形成有接合凸起54。例如,接合凸起54沿第一凸緣部分ll整個地形成,因此具有正方形或矩形環(huán)形形狀。過濾元 件2的周邊部分6擠壓接觸接合凸起54,并被壓縮。此外,殼3在第一幵U的周邊上形成第一元件容納部分13。同樣, 帽4在第二開口的周邊上形成第二元件容納部分14。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納 部分13, 14形成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的空間,用于容納過濾元件2。如圖5所示,外殼具有位于其頂部的上部接合部件15。上部接合部 件15通過金屬夾7固定。如圖2A, 2B, 6和7所示,外殼的底板具有下 部接合部件16。下部接合部件16形成接合結構,即以鉸鏈連接或鉸鏈方式連接的鉸鏈部件。上部接合部件15由殼3的第一夾緊連接部分17和帽4的第二夾緊連接部分18構成。第一夾緊連接部分17鄰近第一凸緣部分11的上端形成。第二 夾緊連接部分18鄰近第二凸緣部分12的上端形成。第一夾緊連接部分17 和第二夾緊連接部分18彼此接合,并通過金屬夾17進一步固定。下部接合部件16由殼3的殼鉸鏈部分(以下稱作鉸鏈接納部分)19和 帽4的帽鉸鏈部分(以下稱作鉸鏈插入部分)20構成。鉸鏈接納部分(hinge receiving portion) 19通常從第一凸緣部分11的下端在車的朝后方向上 延伸。鉸鏈插入部分20通常從第二凸緣部分12的下端在朝下的方向上延 伸。鉸鏈接納部分19形成有接合凹陷(以下稱作鉸鏈接合開口) 21。鉸鏈 插入部分20形成有接合凸起(以下稱作鉸鏈軸部分)22。鉸鏈軸部分22 插入鉸鏈接合開口21。此外,鉸鏈接納部分19具有鉸鏈接納表面23、右和 左傾斜引導表面24, 25和位于鉸鏈接合開口21的周邊上的鉸鏈止動件(止動壁)26。外殼具有把空氣(例如外部空氣)引導到外殼的內部的入口導管(第一外部空氣導管)31,和用于引導已經(jīng)通過外殼內的過濾元件2朝發(fā)動機 的吸氣管流動的空氣的出口導管(第二外部空氣導管)33。例如,入口導管31與殼3整體形成。出口導管33與帽4整體形成。殼3 中形成第一外部空氣引導通路32,從入口導管31引導的空氣通過第一外部 空氣引導通路32流動。帽4形成第二外部空氣引導通路34,已經(jīng)通過第一 外部空氣引導通路32和過濾元件2的空氣流動通過第二外部空氣引導通路 34。第一外部空氣引導通路32和第二外部空氣引導通路34形成進氣通路。進氣通路與進氣口和發(fā)動機的燃燒室連通。殼3與發(fā)動機散熱器8等車的主體側構件(例如安裝在車上的構件)結 合。在本實施例中,殼3由樹脂制成,并與散熱器8的風扇護罩(發(fā)動機功 能部件)整體模制。發(fā)動機安裝在自動車等車的發(fā)動機室中。例如,發(fā)動機是水冷汽油發(fā) 動機,該發(fā)動機利用燃燒室中的入口空氣和燃料的混合燃燒產(chǎn)生的能量來 產(chǎn)生動力。發(fā)動機具有把入口空氣引導到燃燒室中的吸氣管和從燃燒室排 放廢氣的排氣管。進一步地,發(fā)動機設置有發(fā)動機冷卻單元,該發(fā)動機冷 卻單元包括循環(huán)發(fā)動機冷卻劑的發(fā)動機冷卻回路。發(fā)動機由氣缸蓋和氣缸體等構成。氣缸蓋在一側上形成吸氣口 (吸入 口),在相對側上形成排氣口 (排出口)。吸氣口通過提升閥式進氣閥打開 和關閉,排氣口通過提升閥式排氣閥打開和關閉。吸氣管連接到吸氣口,排氣管連接到排氣口。氣缸體中形成缸膛?;?塞由曲柄支撐以便在氣缸膛中往復運動。此外,水套形成在氣缸蓋和氣缸 體的內側,以便包圍氣缸膛的周邊。發(fā)動機冷卻單元通常包括發(fā)動機冷卻回路和把冷卻空氣強制地引導 到發(fā)動機主單元中的熱交換器送風單元,用于冷卻發(fā)動機主單元的發(fā)動機 制冷劑在發(fā)動機冷卻回路中流動。發(fā)動機制冷回路包括水泵、溫度調節(jié)器、散熱器8等。水冷汽油發(fā)動 機構造成發(fā)動機制冷劑通過水套強制地循環(huán)。因此,發(fā)動機冷卻到適當溫 度使發(fā)動機的元件有效地操作。水泵用于把制冷劑強制地從散熱器8引導到發(fā)動機的水套中。水套由 曲柄旋轉地驅動。溫度調節(jié)器用作控制制冷劑溫度的自動控制閥。溫度調 節(jié)器設置在散熱通道上,通過散熱器8的管子的發(fā)動機制冷劑流過前述散熱通道。當發(fā)動機制冷劑的溫度低于預定溫度(例如85t:)時,溫度調節(jié)器完全地關閉散熱通道從而使得發(fā)動機制冷劑被引導到旁路通道,同時繞過散熱器8。這樣,通過溫度調節(jié)器切換通道,發(fā)動機被平穩(wěn)地加熱到適當溫度。在發(fā)動機室中,散熱器8安裝在容易提供的位置,例如車的前端部分。 例如,散熱器8緊跟在前柵構件之后,前述前柵構件限定把冷卻空氣引導 到發(fā)動機室中的開[J。散熱器8在冷卻空氣和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冷 卻空氣在管子之間流動,制冷劑在管子內部流動,因而冷卻制冷劑。當車 行駛時熱交換器送風單元產(chǎn)生冷卻空氣流。因此,散熱器8用作冷卻冷卻 劑的熱交換器。例如,散熱器8包括上箱35、 — 卜'箱36和位于上箱35和下箱36之間的分 層芯。芯由交替分層的管子和葉片構成。管子形成冷卻劑流動通道。上箱35和下箱36中的每個設置冇把熱交換器送風單元的風扇護罩9固 定到散熱器8的兩個護罩。上箱35的頂壁具有支撐銷39。支撐銷39在朝上 的方向上突出。下箱36的底壁上具有支撐銷40。支撐銷40在朝下的方向上 突出。散熱器8通過支撐銷39, 40固定到車的部件(構件)43, 44,例如 前側構件、支架、框架、車體等。在本實施例中,部件43, 44是車的主體 部分。圓柱形橡膠構件(橡膠安裝件)41, 42裝配在支撐銷39, 40的周邊。 當散熱器8通過支撐銷39, 40安裝到部件43, 44 h時,橡膠構件41, 42用 作緩沖器。熱交換器送風單元位于發(fā)動機和散熱器8之間。例如,熱交換器送風 單元位于散熱器8的后側上。熱交換器送風單元通常包括電動鼓風機和包 圍電動鼓風機的風扇護罩。電動鼓風機工作使冷卻空氣通過散熱器8的芯 從前柵構件流向發(fā)動機。電動鼓風機包括產(chǎn)生軸向氣流的軸流風扇和旋轉軸流風扇的電機45。 軸流風扇包括裝配到電機45的旋轉軸的凸起部分和從凸起部分徑向地延伸的葉片。風扇護罩9包括包圍散熱器8和電扇之間的間隙的護罩體46 。風扇護罩 9防止電扇產(chǎn)生的氣流繞過散熱器8的芯。即,風扇護罩9引導電扇產(chǎn)生的 氣流通過散熱器8的芯。風扇護罩9由樹脂材料(例如熱塑樹脂(例如聚丙烯))整體形成并具 有預定形狀。同樣,空氣凈化器單元1的殼3與風扇護罩9整體地形成。包括護罩體46和殼3的風扇護罩9是整體模制形成的熱塑樹脂產(chǎn)品(模 制品)。例如,通過烙化球形樹脂材料、把熔融樹脂注射到模具限定的凹 穴中、冷卻凹穴中注射的樹脂和從模具移除模制品,來形成風扇護罩9。護罩體46具有大致多邊形管狀形狀,呈正方形或矩形截面。護罩體46 包括一對橫向壁,例如上壁和下壁,其在車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對。進一 步地,護罩體46包括- 對豎直壁,例如右和左壁,其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彼 此相對,例如車的大致右和左方向上。軸流風扇設置在風扇護罩4中從而 使得旋轉軸與管狀護罩體46的軸線對齊。例如,軸流風扇設置成旋轉軸線與車前后方向大致平行。護罩體46的上壁與固定支柱49整體形成。固定支柱49通過螺栓等固定 部件固定到散熱器8的上箱35的護罩固定部分。護罩體46的下壁與固定支 柱50整體地形成。固定支柱50通過螺栓等固定部件固定到散熱器8的下箱 36的護罩固定部分。護罩體46的中部具有開口51,電扇吹送的空氣通過該開口51。此外, 風扇護罩9具有固定支柱52和在固定支柱52的內周邊上的電機固定部分 53。固定支柱52和電機固定部分53與護罩體46整體地形成。電扇,特別是 電機45固定到電機固定部分53??諝鈨艋鲉卧猯定位在發(fā)動機的進氣系統(tǒng)的最上游位置處,例如發(fā) 動機的吸氣管的最上游位置。過濾元件2設置在空氣凈化器單元1的外殼 中,用于過濾通過進氣通路的吸入空氣。過濾元件2捕獲包含在外部空氣 中的雜質,例如灰塵,以便減少發(fā)動機滑動摩擦。過濾元件2包括元件主體5和沿元件主體5的周邊的周邊部分6,元件主 體5具有大致正方形或矩形。如圖4所示,元件主體5例如由在上下方向上 折疊或褶折的不織布(unwoven cloth)制成。周邊部分6與元件主體5整體地形成。周邊部分6形成具有正方形或矩 形環(huán)形狀的的軟框架。周邊部分6包括上壁、下壁、側壁。上壁和下壁沿 沿在上下方向上相對的側部定位,前述上下方向垂直于外殼內的進氣的流動方向,即第一和第二外部空氣引導通路32, 34的軸線。側壁沿水平方向 上相對的側部定位,例如左右方向。周邊部分6用作密封件,該密封件a有殼3的第--凸緣部分ll的密封表 面和帽4的第二凸緣部分12的密封農(nóng)面。此外,周邊部分6與第一凸緣部分 11的接合凸起54擠壓接觸??諝鈨艋鲉卧猯的外殼具有大致長方體盒形狀,并且在車的上下方 向上具有高度H,在車的左右方向上具有寬度B,在車的前后方向上具有深 度,如圖1所示。通過連接殼3的第一開口和帽4的第二開口來構造外殼, 通過夾子7來固定第一和第二火緊連接部分17, 18。殼3是容器型構件,并與風扇護罩9的護罩體46整體地形成。在圖l所 示的實施例中,殼3與護罩體46的左壁整體地模制。風扇護罩9通過固定支 柱49, 50安裝到散熱器8,散熱器8固定到車的部件43, 44 (例如,車體)。 因此,通過把風扇護罩9固定到散熱器8,殼3固定到車的部件43, 44。換 言之,殼3通過風扇護罩9和散熱器8固定到部件43, 44。此外,殼3由與風扇護罩9相同的樹脂材料形成。殼3包括管狀側壁56, 管狀側壁56具有多邊形管狀形狀并在其中限定第一外部空氣引導通道32。多邊形管狀形狀例如具有正方形或矩形截面。如圖3所示,管狀側壁56包括左側壁部分和右側壁部分。左側壁部分和右側壁部分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相對,例如在車的左右方向上,并且在大 致上下方向上延伸。此外,管狀側壁56包括上壁部分和下壁部分。上壁部 分和下壁部分在車的上下方向上相對,并且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管狀側壁56在第一軸端限定作為殼3的第一開口的開口,并且在第二 軸端具有端壁57。即,第一開口和端壁57相對于管狀側壁56的軸線相對。 第一開口限定第一元件容納部分n。殼3設置成第一開口面向車的朝后方 向,端壁57面向車朝前方向。換言之,殼3設置成端壁57定位在管狀側壁 56的前側。g卩,端壁57用作外殼的前側壁。端壁57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過濾元件2裝配到殼3的第一元件容納部分13,然后帽4連接到殼3的第一開口。因此,在該條件下,殼3的第一開口與帽4的第二開口和第二外部空氣引導通路34連通。換言之,殼3的第一元件容納部分13與帽4的第二元 件容納部分14連通,同時過濾元件2容納在第一元件容納部分13和第二元 件容納部分14之間。管狀側壁56的左右側壁部分和端部57在車的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管 狀側壁56的上下壁部分在車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管狀側壁56的下壁部分設置有具有管狀形狀的導管連接部分。進氣口 形成在導管連接部分的內部。進氣口在朝T"的方向上打開。殼3的第一凸緣部分11形成在第 一幵n的周邊上,第一開口限定在管 狀側壁56的第一軸端處。第一凸緣部分ll提供第一元件密封部分。此外, 第一凸緣部分ll提供第一密封表面,該第一密封表面以預定間隙與帽4的 第二凸緣部分12的第二密封表面相對,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設置在前述 間隙中。第一密封表面沿第--凸緣部分ll形成,因此具有大致矩形或正方 形環(huán)形狀。第一凸緣部分11的第一密封表面與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的凈 化側(例如前側)緊密接觸。此外,第一凸緣部分11形成有接合凸起54, 該接合凸起54例如具有正方形或矩形環(huán)形形狀。接合凸起54從第一密封表 面凸向過濾元件2。接合凸起54與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擠壓接觸。第一凸緣部分ll的第一密封表面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上部和下 部,例如在車的左右方向上。上部和下部分別位于管狀側壁56的上壁部分 和下壁部分的末端。第一凸緣部分ll的第一密封表面還包括在大致上下方 向上延伸的右部和左部。右部和左部分別位于管狀側壁56的右壁部分和左 壁部分的末端。第一凸緣部分11的右部直接連接到護罩體46,如圖3所示。此外,如圖3和4所示,殼3具有元件支撐肋60,元件支撐肋60在管狀 側壁56的左右側壁部分的內表面上。元件支撐肋60突出到殼3的內部,例 如朝第一外部空氣引導通道32的軸線突出。每個元件支撐肋60具有大致板形形狀,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例如在車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當過濾元件2組裝到殼3第一元件容納部分13時,元件支撐肋60形成為與過濾元件2的元件主體5接觸,從而使得過濾元件2僅通過殼3保持在豎直位置。即,元件支撐肋60用作元件接合和保持部分。殼3還具有上部加強肋61和下部加強肋62,如圖4所示。上部加強肋61從第一凸緣部分11的上部凸向管狀側壁56的上壁部分,g卩,在與第一元件2的周邊部分6相反的方向上。下部加強肋62從第一凸緣部分11的下部沿與 管狀側壁56的下壁部分相反的方向凸出。如圖5所示,殼3在鄰近第一凸緣部分11的上側的多個位置(例如兩個 位置)處具有第一夾緊連接部分17。如圖2A、 2B, 6和7所示,殼3在鄰近 第一凸緣部分ll的下側的多個位置(例如兩個位置)處具有鉸鏈接納部分 (第一鉸鏈接合部分)19。每個鉸鏈接納部分19包括鉸鏈容納體63、左右引導板64和加強肋65。 鉸鏈容納體63從下部加強肋62的帽側端在朝下方向上延伸,帽側端位于帽 4的側面上。左右引導板64從鉸鏈容納體63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例如 在車朝后方向上。加強肋65形成為用于加強鉸鏈接納部分19的構件。鉸鏈容納體63具有多邊形管狀壁并在它的內部形成鉸鏈接合開口21, 前述多邊形管狀壁具有管狀形狀,其截面為正方形或矩形。鉸鏈接合開口 21是截面為正方形或矩形的通孔,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穿過鉸鏈容納體63。如圖2B和7所示,鉸鏈接合開口21在外殼的第-'和第二元件容納部分 13, 14的下方(比外殼的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納部分13, 14的位置低)。因 此,當從過濾元件2和殼3的頂部觀看時,鉸鏈接合開口21被過濾元件2隱 藏,并且管狀側壁56的上壁部分不可見。換言之,當從過濾元件2和殼3 的頂部觀看時鉸鏈接合開口21位于與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納部分13, 14重疊 的位置處。鉸鏈容納體63的管狀壁的前部分形成有鉸鏈止動件26。鉸鏈止動件26 連接到加強肋62的帽側端。鉸鏈止動件26提供壁表面,當鉸鏈軸部分22 插入到鉸鏈接合開口21中時,該壁表面防止帽4的鉸鏈軸部分22比鉸鏈接 合開口21更加移動向前側。鉸鏈容納體63的管狀壁的后部形成有左右引導板64。左右引導板64 從管狀壁的后部在車的朝后方向上延伸。左右引導板64從鉸鏈接合開口21 的周邊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例如在車的朝后方向上,并且在與鉸鏈接合開 口21相對的一側上形成后端66。左右引導板64相對于在水平方向(例如車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軸線 彼此對稱地形成。左右引導板64中的每個包括板部分(引導板)和從板部分延伸的傾斜部分(傾斜引導板)。傾斜部分相對于板部分傾斜。左右引 導板64的傾斜部分相對于軸線位于相對兩側上。此外,鉸鏈容納體63具有切I:J67,該切口67位于左右引導板64的板部 分之間,如圖7所示。切U67的寬度(相對于車的左右方向上的寬度)小 于鉸鏈接合開口21的寬度和鉸鏈軸部分22的寬度。左右引導板64的板部分的上表面限定鉸鏈接納表面23,該鉸鏈接納表 面23用作把鉸鏈軸部分22引導到鉸鏈接合開口21中的引導件。鉸鏈接納表 面23是平坦表面,該平坦表面大致在水平方向(例如車的前后方向)上從 鉸鏈接合開口21延伸到末端66。在圖6所示的本實施例中,例如,兩個鉸 鏈接納表面23分別形成在切U67的相對側h。 nj選地,在鉸鏈容納體63 不具有切口67的情況下,鉸鏈容納體63具有單個鉸鏈接納表面23。鉸鏈接合開口 21在車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稍微人-:f帽4的鉸鏈軸部分 22的寬度。同樣,鉸鏈接納表面23在車的左右方向上的寬度稍微大于帽4 的鉸鏈軸部分22的寬度。鉸鏈接納表面23位于比帽4的鉸鏈軸部分22的底表面更高的位置處。左右引導板64的傾斜部分與鉸鏈容納體63的管狀壁的左右側和板部 分的側端整體地形成。傾斜部分從鉸鏈接合開門21的周邊的左右側和板部 分的側端一直延伸,同時相對于板部分傾斜,即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此外, 傾斜部分傾斜成它們之間的距離從板部分向末端69逐漸增大。換言之,傾斜部分傾斜成它們之間的距離在朝上的方向t增大。傾斜部分提供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當鉸鏈軸部分22插入到鉸鏈 接合開口21中時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把鉸鏈軸部分22引導到鉸鏈接納 表面23上。當與鉸鏈接合開口21和鉸鏈接納表面23的側面的距離增加時, 傾斜引導表面24, 25變高。在本實施例中,左右引導板64的末端66比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納部分 13, 14更凸向帽4,即,在朝后方向l:。例如,左右引導板64的大致后半 部分比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納部分13, 14在朝后方向上更凸向帽4。因此, 左右引導板64的至少一部分是可見的,而不會被過濾元件2和殼3阻擋。艮P,在帽4從殼3移除并且過濾元件2設置在第一元件容納部分13中的 情況下,當從過濾元件2和殼3的頂部觀看時,鉸鏈接納表面23的部分(例如鉸鏈接納表面23的后半部分)和左右傾斜引3表面24, 25的部分(例如 左右引導表面24, 25的后半部分)定位在不與過濾元件2和殼3重疊的位置 處。即,鉸鏈接納表面23的部分和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的部分位于從 過濾元件2和殼3或從車的外部(例如從車的前柵構件的前部位置)可看見 的位置處。例如,引導板64具有預定長度,從而使得至少后部(例如部分S1)在 車的前后方向上不與過濾元件2重脅,如圖2B所示。帽4可拆卸地連接到殼3。巾'S4例如由與殼3相同的材料制成。帽4具有 大致容器狀形狀。帽4包括管狀側壁70,管狀側壁70具有多邊形管狀形狀。 例如,多邊形管狀形狀具有正方形或矩形截面。帽4在管狀側壁70的第一 軸端處具有端壁71,并且第二開口形成在管狀側壁70的第二軸端處。管狀 側壁70中形成第二外部空氣引導通路34。帽4的管狀側壁70包括在水平方向(例如車的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對 的側壁部分,并且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同樣,巾胃4的管狀側壁70包括 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對的上壁部分和F壁部分。上壁部分和下壁部分在大 致水平方向上延伸,例如在車的左右方向上。帽4設置成端壁71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位于管狀側壁70的后 側上。B卩,帽4設置成第二開口在車的朝前方向上開放。因此,帽4的端壁 71對應于外殼的后壁。在過濾元件2固定到第-一元件容納部分13并且帽4 連接到殼3的情況下,第二外部空氣引導通路34和第二開口與第一外部空 氣引導通路32和通過元件主體5的殼3的第一開口連通。帽4的第二凸緣部分12形成在第二開口的周邊上,第二開口限定在管 狀側壁70的第二軸端上。第二凸緣部分12為圍繞第二開口的凸緣或框架形 式。第二凸緣部分12提供用于形成第二密封表面的第二元件密封部分,第 二密封表面與通過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的殼3的第--凸緣部分ll的密封 表面相對。第二凸緣部分12具有大致的正方形或矩形環(huán)截面。第二凸緣部分12的第二密封表面氣密封地接觸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 6的灰塵側(后表面)。第二凸緣部分12具有肋72,該肋72從第二密封表面 向過濾元件2凸出。例如,肋72沿第二密封表面形成,因此具有大致正方 形或矩形環(huán)形狀。肋72用于防止過濾元件的收縮。例如,當帽4組裝到殼3上時,肋72接觸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的內表 面,以便防止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朝外殼的中心收縮。因為肋72防止了 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的收縮和位置移動,因此第--和第二密封表面與周 邊部分6適當?shù)孛芊?。在?2干涉鉸鏈插入部分20插入鉸鏈接合開口21的情況下,可以部分 地去除鄰近鉸鏈插入部分20的肋72。因此提高工作效率。帽4在對應于上壁部分的末端和管狀側壁70的左右側壁部分的位置處 具有帽接合壁73,該帽接合壁73在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的外表面和殼3 的加強肋61的外表面之上從第二凸緣部分12延伸,如圖5所示。第二夾緊 連接部分18形成在第二凸緣部分12的上側的多個位置(例如兩個位置)處, 并且與殼3的夾緊連接部分17接合。鉸鏈插入部分20 (例如鉸鏈裝配部分, 第二鉸鏈接合部分)形成在第二凸緣部分12的下側的多個位置(例如兩個 位置)處。鉸鏈插入部分20插入鉸鏈接合開口21中,并且通過鉸接連接到 殼3的鉸鏈接納部分19。帽4的鉸鏈插入部分20中的每個包括鉸鏈保持部分(水平部分)74、 鉸鏈連接部分(鉸鏈腿部分)75和加強肋76。鉸鏈保持部分74從第二凸緣 部分12的下端在與過濾元件2相反的方向上水平地延伸。鉸鏈連接部分75 從鉸鏈保持部分74的中間部分在朝后方向上延伸。加強肋76用于加強第二 凸緣部分12和鉸鏈插入部分20。較鏈軸部分(鉸鏈頭)22與鉸鏈連接部分75整體地形成。鉸鏈軸部分 22從鉸鏈連接部分75的下端在水平方向(例如車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例 如,鉸鏈軸部分22從鉸鏈連接部分75在朝前和朝后的方向上延伸。鉸鏈軸部分22插入鉸鏈接納部分19的鉸鏈接合開口21中,并且當帽4 固定殼3時用作支點(旋轉中心)。鉸鏈軸部分22的前部形成具有圓形邊緣 的凸起77。在車的前后方向上,鉸鏈軸部分22的尺寸小于鉸鏈接合開口21 的尺寸。在車的左右方向上,鉸鏈軸部分22的的寬度稍微小于鉸鏈接合開 口21的寬度。鉸鏈接納部分19接納鉸鏈軸部分22,從而使得帽4可繞鉸鏈軸部分22 旋轉。即,帽4可附接到或從殼3分離,同時繞鉸鏈軸部分22旋轉。在本實 施例中,殼3的鉸鏈接納部分19和帽4的鉸鏈插入部分20提供外殼的鉸鏈部件。夾子7張緊殼3的第一夾緊連接部分17和帽4的第二夾緊連接部分18, 因而整體地固定過濾元件2、殼3和帽4。即,夾子7用作固定構件。例如, 夾子7由板簧、鋼絲彈簧等構成。同樣,不總是需要通過第一和第二夾緊 連接部分17, 18來固定殼3和帽4。例如,能夠通過直接張緊第一和第二凸 緣部分ll, 12來固定殼3和帽4,而不需要具有第一和第二夾緊連接部分17, 18。此外,固定構件不局限于金屬夾子7。例如,能夠通過橡皮帶等任何 其它夾子構件來提供固定構件。此外,夾子能夠整體地形成到殼3和帽4中 的一個上,并且能夠與殼3和帽4中的另一個接合或插入殼3和帽4中的另一 個中。接下來,將參考圖1 一7來說明空氣凈化器單元l的組裝方法。 在本實施例中,過濾元件2和帽4固定到殼3的第一開口,殼3的第一開口與護罩體46的左側壁整體地形成。殼3的第一開口在比散熱器8更靠近車.的后側的位置處開設。因此,工人把過濾元件2從散熱器8的前側送到散熱器8上方的殼的第一開口 ,前述工人站在前柵構件前面。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的下側與殼3的第 一 凸緣部分11的第一密封表面的下部接觸。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的下側與殼3的接合凸起54的下側擠壓接觸。然后,過濾元件2旋轉從而使得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的上側朝前移 動。因此,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的上側與第一凸緣部分11的密封表面的 上部接觸。此時,殼3的元件支撐肋60進入元件主體5的預定折疊之間。因 為元件主體5由殼3的元件支撐肋60承受,因此調節(jié)過濾元件2在裝配方向 上的運動。此外,周邊部分6的上側和左右側與接合凸起54的上側和左右側擠壓 接觸以便壓縮接合凸起54。因為過濾元件2的元件主體5與殼3的元件支撐 肋60接合,因此過濾元件2僅通過殼3被保持在豎直位置,如圖4所示。接下來,帽4從散熱器8的前側送到散熱器8上方的殼3的第一開口。在 該情況下,過濾元件2己經(jīng)固定在殼3屮。將難以從前側看到鉸鏈接納部分 19的鉸鏈接合開口21,因為工人的視線被過濾元件2、殼3和其它周圍的發(fā) 動機功能裝置所阻擋。S卩,在鉸鏈接合開口21不可見的情況下,將難以把帽4的鉸鏈軸部分22插入鉸鏈接合開口21中。在本實施例中,鉸鏈接納部分19具有鉸鏈接納表面23和左右傾斜引導 表面24, 25。鉸鏈接納表面23大致在車的朝后方向上從鉸鏈接合開口21 的周邊延伸到從車的前側可看到的位置。此外,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 大致在車的朝后方向上從鉸鏈接合開口21的左右側延伸到從過濾元件2和 殼3或從車的外部能夠看見的位置。艮口,放置鉸鏈軸部分22的位置從過濾元件2和殼3或從車的外部可看 見。因此,帽4的鉸鏈軸部分22能夠容易地放置在殼3的鉸鏈接納表面23 上。此外,因為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設置在鉸鏈接納表面23的相對側 上,因此鉸鏈軸部分22能夠沿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被引導到鉸鏈接納 表面23上,即使鉸鏈軸部分22在車的左右方向上放置在離幵鉸鏈接納表面 23的位置。此外,因為鉸鏈軸部分22在重力作用下能夠沿左右傾斜引導表 面24, 25滑動,減少工人保持帽4的力量,因此鉸鏈軸部分22能夠適當?shù)?放置在鉸鏈接納表面23上。因此,鉸鏈軸部分22放置在鉸鏈接納部分23上,然后帽4朝前移動, 例如朝殼3移動從而使得鉸鏈軸部分22靠近鉸鏈止動件26。因此,當鉸鏈 軸部分22接觸鉸鏈止動件26時或在鉸鏈軸部分22接觸鉸鏈止動件26之前, 鉸鏈軸部分22容納在鉸鏈接合開口 21中。即使當鉸鏈軸部分22放置在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上,在沿左右傾 斜引導表面24, 25被引導后,鉸鏈軸部分22直接容納在鉸鏈接合開口21 中。接下來,帽4繞容納在鉸鏈接合幵口21中的鉸鏈軸部分22旋轉。因此, 帽4的上側朝前移動,第二夾緊連接部分18與殼3的第一夾緊連接部分17 接合。此時,帽4的帽接合壁73裝配在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的外表面和 殼3的加強肋61的外表面上。然后,第一和第二夾緊連接部分17, 18被夾子7張緊。這樣,過濾元 件2、殼3和帽4結合在一起。在該情況下,因為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設 置在第一凸緣部分11的第一密封表面和第二凸緣部分12的第二密封表面 之間,因此過濾元件2在外殼中容納和保持在豎直位置,該豎直位置與上下方向平行并垂直于水平方向。此外,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之間的間隙被 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氣密封。接下來,將說明本實施例的空氣凈化器單元l的操作。當發(fā)動機啟動 時,發(fā)動機的氣缸從排氣階段向吸氣階段變換,同時進氣閥打開并且活塞 下降,隨著活塞的下降氣缸燃燒室的負壓(低于大氣壓)增加。因此,混 合空氣從打開的進氣口吸入。此時,空氣,例如外部空氣,從第一外部空氣導管31引導到殼3的第 一外部空氣引導通道32,并且通過過濾元件2的元件主體5。因此,空氣雜 質被元件主體5所捕獲。通過元件主體5的空氣通過帽4的第二外部空氣引導通道34、第二外部 空氣導管33、進氣管(進氣通道)的內部和吸氣口,被吸入氣缸的燃燒室 中。因為清潔空氣吸入發(fā)動機,雜質導致的發(fā)動機的滑動摩擦被減小。因 此,減少發(fā)動機失效。接下來,將通過與圖8A、 8B和9所示的對比實例的對比,來說明本實 施例的空氣凈化器單元1的效果。如上所述,外殼由殼3和帽4構成。外殼包括上部接合部件15,該上部 接合部件15被夾子7固定在頂側。每個上部接合部件15由殼3的第一夾緊連 接部分17和帽4的第二夾緊連接部分18構成。同樣,外殼包括位于下側的 下部接合部件16。每個接合部件16由殼3的鉸鏈接納部分19和帽4的鉸鏈插 入部分20構成。鉸鏈接納部分19從殼3的管狀側壁56的下壁部分(例如第一凸緣部分 ll的下端)在車的朝后方向上延伸。鉸鏈插入部分20從帽4的管狀側壁70 的下壁部分(例如第二凸緣部分12的下端)在車的朝下方向上延伸。鉸鏈接納部分19和鉸鏈插入部分20以鉸接方式彼此連接,前述鉸接方 式為鉸鏈插入部分22的鉸鏈軸部分22容納在鉸鏈接納部分19的鉸鏈接合 開口21中。當從殼3的頂部觀看吋,鉸鏈接合開L]21位于與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納 部分13, 14重疊的位置處。因此,在過濾元件2組裝到第一元件容納部分 13后,當帽4組裝到殼3上時,鉸鏈接合開口21被過濾元件2、殼3的上壁部 分和殼3的周邊上的發(fā)動機功能部件所隱藏。即,帽4的鉸鏈軸部分22需要插入隱藏的鉸鏈接合開口21中。例如,在對比實例的鉸鏈部件中,如圖8A、 8B和9所示,鉸鏈部件位 于殼101和帽102的底側。因此,工人難以看見殼101的鉸鏈接納部分105 的鉸鏈接合開口106。例如,鉸鏈接納部分105的聯(lián)接接合開口106被殼101、 過濾元件103或周邊上的發(fā)動機功能部件隱藏或幾乎完全隱藏。如圖9所示,帽102的鉸鏈插入部分104需要插入鉸鏈接合開口106,同 時使帽102相對于殼101的第一凸緣部分111的第一密封表面傾斜預定角度 e,以避免帽102的肋113干涉過濾元件103。然而,因為鉸鏈接合開口106 不可見或幾乎不可見,因此難以把鉸鏈插入部分104插入鉸鏈接合開口106 中。此外,難以把帽102固定到殼101上并同時避免帽113干涉過濾元件103。此外,難以可見地檢査鉸鏈插入部分104是否從車的前側適當?shù)夭迦?鉸鏈接合開口 106中。如果在鉸鏈插入部分104不適當?shù)厝菁{在鉸鏈接合開 口106中的情況下,殼101的接合部分和帽102的接合部分被夾緊時,殼IOI 的第一凸緣部分111的第一密封表面和帽102的第二凸緣部分112的第二密 封表面將不會適當?shù)嘏c過濾元件103的周邊部分110密封。例如,如果殼IOI 和帽102的裝配條件不充分或適當,過濾元件103的周邊部分110容易變形, 例如扭曲。在該情況下,就難以使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與過濾元件103的 周邊部分110適當?shù)孛芊?。在本實施例的空氣凈化器單元l中,鉸鏈接納部分19具有由鉸鏈接納 表面23和鉸鏈接合開口21的周邊上的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構成的引導 機構。具體地,鉸鏈接納部分23和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形成為圍繞鉸 鏈接合開口21的三側,例如鉸鏈接合開U21的后側和左右側。當鉸鏈軸部 分22插入鉸鏈接合開口21中時鉸鏈接納部分23用作弓I導件。左右傾斜引導 表面24, 25用于把鉸鏈軸部分22引導到鉸鏈接合表面23。同樣,左右傾斜 引導表面24, 25用于把鉸鏈軸部分引導到鉸鏈接合開口21中。此外,鉸鏈 接納表面23在車的朝后方向上從鉸鏈接合開口21的周邊延伸到從過濾元 件2和殼3的頂部或從車的外部可看見的位置,前述鉸鏈接合開口21定位在 被過濾元件2或殼3隱藏的位置處或定位在從過濾元件2和殼3的頂部難以 看到的位置處。同樣,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在車的朝后方向上從鉸鏈 止動件26延伸到從過濾元件2和殼3的頂部或從車的外部nJ看見的位置,前述鉸鏈止動件26定位在被過濾元件2或殼3隱藏的位置處或定位在從過濾
元件2和殼3的頂部難以看到的位置處。
艮P,鉸鏈接納表面23能夠從過濾元件2和殼3的頂部或從車的外部部分 地看見。因此,鉸鏈軸部分22能夠容易地放置在鉸鏈接納表面23上。即使 在鉸鏈接合開口21,即鉸鏈接合開口21和鉸鏈軸部分22之間的接合位置從 過濾元件2和殼3的頂部或從車的外部不可見的情況下,由于鉸鏈接納表面 23的作用,鉸鏈軸部分22也能容易地插入鉸鏈接合開LJ21中。
此外,鉸鏈接納表面23位于比鉸鏈軸部分22的底表面高的位置處。因 此,通過沿鉸鏈接納表面23朝殼3拉鉸鏈軸部分22,鉸鏈軸部分22下落到 鉸鏈接合開口21中。工人能夠通過觸覺來知道鉸鏈軸部分22的下落。此時, 鉸鏈軸部分22裝配到鉸鏈接合開口21中,并因此以鉸接方式連接。這樣, 能夠確保殼3和帽4的適當連接。
此外,因為止動件26設置在相對于鉸鏈接合開[]21的與鉸鏈接納表面 23相對的一側上,并且止動件26的上端定位成比鉸鏈接納表面23高,因此 鉸鏈軸部分22適當?shù)匾龑нM鉸鏈接合開口21中。同樣,因為鉸鏈接納表面 23在車的朝后方向上具有足夠長度,因此鉸鏈軸部分22沿鉸鏈接納表面23 平滑順利地引導進鉸鏈接合開口21中。例如,在車的前后方向上,鉸鏈接 納表面23的長度長于鉸鏈軸部分22的尺寸(長度)。
因此,提高了把帽4組裝到殼3的效率。此外,殼3和帽4能夠適當?shù)剡B 接。因為殼3和帽4被適當?shù)剡B接,因此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與第一和第 二密封表面適當?shù)孛芊?。即,不周邊部?不容易變形或扭曲。
因為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之間的間隙被過濾元件2的周邊部分6適當 地密封,因此灰塵等異物不容易進入進氣通道和進一步進入發(fā)動機燃燒 室。因此,發(fā)動機滑動摩擦導致的發(fā)動機故障被減少。
(變化例)
在上述實施例中,殼3與風扇護罩9整體地模制。然而,殼3能夠與其 它發(fā)動機功能部件整體地形成或連接到其它發(fā)動機功能部件,例如發(fā)動機 端蓋、進氣管、節(jié)流閥體、散熱器的箱等。同樣,車體側構件能夠是車體、 車框架和風扇護罩9中的一 個。在上述實施例中,過濾元件2由不織布(unwoven cloth)形成。然而, 過濾元件2能夠由其它材料形成,例如紙、金屬網(wǎng)構件等。
空氣凈化器單元l的外殼能夠由包括纖維的樹脂材料形成用于增加強 度,例如玻璃纖維和碳纖維。在該情況下,通過把填充材料(例如玻璃纖 維、碳纖維、芳族聚酰胺纖維、硼纖維)混合到樹脂中來制造殼3和帽4, 前述制造殼3和帽4的樹脂與那些與殼3整體地形成的發(fā)動機功能部件的樹 脂相同。此外,殼3和帽4能夠由不同材料制成。
在上述實施例中,鉸鏈接納表面23和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設置成 圍繞鉸鏈接合開口21的周邊的三側??蛇x地,鉸鏈接納表面能夠形成為圍 繞鉸鏈接合開口21的整個周邊。同樣,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中的一個 或兩個能夠被去除。此外,鉸鏈接納部分19能夠具有錐形部分,該錐形部 分在鉸鏈接合開口21的周邊上。例如,錐形部分nj形成為朝鉸鏈接合開口 21下傾。同樣,錐形部分可形成為最高部分與鉸鏈接納表面23的末端共面, 鉸鏈接納表面23的該末端與鉸鏈接合開口21相鄰。
在上述實施例中,鉸鏈接納表面23是在大致水平方向(例如車的朝后 的方向)上從鉸鏈接合幵口21向末端66延伸的平坦表面??蛇x地,鉸鏈接 納表面23可相對于大致水平方向傾斜。例如,鉸鏈接納表面23可朝鉸鏈接 合開口21向下傾斜。
在上述實施例中,切口67形成在左右引導板64的板部分,并且切口67 的寬度小于鉸鏈軸部分22的寬度和鉸鏈接合開口21的寬度。而且,鉸鏈軸 部分22的底表面是平坦表面。然而,在切口67與鉸鏈接合開口21連通的情 況中,鉸鏈軸部分22的底表面能夠形成有與切口67接合的接合凸起(例如 圖8B所示的凸起119)。在該情況中,接合凸起能夠沿切口67引導,同時鉸 鏈軸部分22沿鉸鏈接納表面23朝鉸鏈接合開口21滑動。因此,提高了組裝 效率。
此外,切口67可去除。在該情況中,左右引導板64的板部分結合成單 個板。
在上述實施例中,殼3設置成使得第一開口在車的朝后方向上開放。 然而,殼3能夠設置在不同方向上。例如,殼3能夠設置成使得第一開口在 朝前的方向、朝左的方向、朝右的方向上開放。帽4設置成第二開口在與殼3的第一開口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開放。
在上述實施例中,殼3的鉸鏈接納表面23在與第一開口的開放方向相 同的方向上延伸??蛇x地,鉸鏈接納表面23可形成為在相對于第一開口的 開放方向傾斜預定角度的方向上延伸。同樣,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 能夠形成為在相對亍第一開口的開放方向傾斜預定角度的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實施例中,鉸鏈接納表面23和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通過左 右引導板64來提供??蛇x地,鉸鏈接納表面23和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 能夠通過引導塊提供,該引導塊的厚度大于左右引導板64的厚度。而且, 左右傾斜部分中的一個,即左右傾斜引導表面24, 25中的-一個可以去除。 此外,左右傾斜引^表面24, 25都可以去除。
在上述實施例中,容納過濾元件2的元件容納部分通過第一和第二元 件容納部分13, 14提供,第一和第二元件容納部分13, 14分別形成在殼3 和帽4中??蛇x地,元件容納部分可通過殼3的第一開口和帽4的第二開口 中的一個形成。
在上述實施例中,在帽4組裝到殼3前,過濾元件2通過元件支撐肋60 保持在殼3中。在該情況下,當把帽4的鉸鏈軸部分22插入鉸鏈接合開口21 中時,工人不需要保持過濾元件2。然而,元件支撐肋60等元件支撐部分 可去除,當把帽4的鉸鏈軸部分22插入鉸鏈接合開口21中時,工人需要緊 握保持過濾元件2到殼3。
在上述實施例中,過濾元件2保持在豎直位置。然而,過濾元件2能夠 保持在相對于車的上下方向或外殼的上下方向傾斜預定角度的傾斜的豎 直位置。即,過濾元件2的豎直位置不局限于與重力方向平行的精確豎直 位置,而且可以是大致平行于車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即包括與豎直方向傾 斜的位置。在過濾元件2設置傾斜的豎直位置的情況F,第一和第二密封 表面設置成以與過濾元件2的傾斜角度相同的角度傾斜。
在上述實施例中,殼3和帽4具有在車的上下方向(例如重力方向)上 的分開線。然而,殼3和帽4可具有與重力方向傾斜的分開線,包括彎曲的 分開線。
此外,第一外部空氣導管31能夠轉動地連接到殼3的導管連接部分。 在該情況中,第一外部空氣導管31的開口能夠柔性地設置成具有相對低溫的外部空氣(例如沒有通過散熱器8的空氣)能夠引導進第一外部空氣導
管31中。而且,第一外部空氣導管31能夠連接到帽4,第二外部空氣導管 33能夠連接殼3。
鉸鏈容納體63能夠大致為具有底端的管狀形狀。而且,鉸鏈容納體63 的管狀部分的壁可具有彎曲形狀(例如弧形形狀)以便與鉸鏈軸部分22的 凸起77、限定鉸鏈接合幵口21的壁的形狀對應。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a,其它優(yōu)點和變化例是顯而易見的。因此 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干特定的細節(jié)、典型設備、所示和所說的示例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車的內燃機的空氣凈化器單元,所述空氣凈化器單元包括過濾元件,所述過濾元件用于過濾引導進內燃機的空氣;和外殼,所述外殼包括第一殼構件和第二殼構件,所述第一殼構件具有第一開口,所述第二殼構件具有第二開口,所述第一殼構件和第二殼構件彼此連接成使所述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在車的大致水平方向上彼此相對并且使所述過濾元件容納在由第一和第二開口中的至少一個限定的元件容納部分中,其中所述第一殼構件包括鉸鏈接納部分,所述第二殼構件包括鉸鏈插入部分,所述鉸鏈接納部分和鉸鏈插入部分設置在元件容納部分的下面,所述鉸鏈接納部分包括接合開口,所述鉸鏈插入部分接納在所述接合開口中從而使得鉸鏈接納部分和鉸鏈插入部分以鉸接方式彼此連接,并且所述鉸鏈接納部分還包括鉸鏈接納表面,所述鉸鏈接納表面從所述接合開口附近延伸。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中所述鉸鏈接納表面從所述接合開口附近在車的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
3. 根據(jù)權利要求l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中 所述鉸鏈接納表面定位得比所述鉸鏈插入部分的下端高。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中所述鉸鏈接納表面相對于大致水平方向比所述元件容納部分更凸向 第二殼構件。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中在第二殼構件與第一殼構件分離的情況下,所述鉸鏈接納表面延伸到 從過濾元件的頂部、第一殼構件的頂部和車外部中的至少一處能夠看見的 位置。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中所述鉸鏈接納部分包括在所述鉸鏈接納表面的相反側上的傾斜引導 表面,所述傾斜引導表面向下傾斜向所述鉸鏈接納表面。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中所述鉸鏈接納表面包括向下傾斜向所述接合開口的傾斜部分。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中 所述第一殼構件包括在所述第一開口的周邊上的第一密封表面, 所述第二殼構件包括在所述第二開口的周邊上的第二密封表面, 所述過濾元件包括周邊部分,所述周邊部分設置在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之間用于在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之間進行密封。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中所述第二殼構件還包括肋,所述肋從第二密封表面凸向過濾元件的周 邊部分以便限制過濾元件的移動。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8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密封表面設置成與車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中 所述第一殼構件與安裝在車上的構件結合成整體。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中所述鉸鏈接納表面從接合開口附近在車的朝后的方向上延伸。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中所述第一殼構件設置成使第一開口面向車的朝后的方向。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中所述第二殼構件連接到所述第一殼構件從而使得第一開口被第二殼 構件覆蓋。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的空氣凈化器單元,還包括夾子構件,所述夾子構件固定到第一和第二殼構件,用于保持第一和 第二殼構件的連接狀態(tài)。
1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中所述鉸鏈插入部分包括鉸鏈頭,該鉸鏈頭在鉸鏈插入部分被接合開口 接納的末端處,所述鉸鏈接納表面從接合開口附近延伸向相對于大致水平方向與過濾元件不重疊的位置,并且所述鉸鏈接納表面相對于大致水平方向的長度大于鉸鏈頭相對于大 致水平方向的長度,用于當鉸鏈插入部分與鉸鏈接納部分接合時把鉸鏈頭 引導到接合開口中。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其中所述鉸鏈接納部分包括止動壁,所述止動壁在相對于接合開口與所述 鉸鏈接納表面相對的一側上,并且所述止動壁的上端定位得比所述鉸鏈接納表面高。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內燃機的空氣凈化器單元,包括設置在外殼中的過濾元件,所述過濾元件用于過濾引導到車的內燃機中的空氣。外殼包括第一殼構件和第二殼構件,所述第一殼構件和第二殼構件彼此連接成過濾元件容納在外殼的元件容納部分中。所述第一殼構件包括鉸鏈接納部分,所述第二殼構件包括鉸鏈插入部分。所述鉸鏈接納部分和鉸鏈插入部分設置在元件容納部分的下面。所述鉸鏈接納部分包括接合開口,所述鉸鏈插入部分接納在所述接合開口中從而使得鉸鏈接納部分和鉸鏈插入部分以鉸接方式彼此連接。所述鉸鏈接納部分還包括鉸鏈接納表面,所述鉸鏈接納表面從所述接合開口附近延伸。
文檔編號F02M35/04GK101275521SQ200810087878
公開日2008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3月30日
發(fā)明者中渡瀨明, 前田明宏, 勘坂隆司, 木村新吾, 松原裕二, 榎本朗, 田中和也, 笹野教久 申請人:株式會社電裝;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豐田紡織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