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區(qū)分型號的推送帶制造方法及多型號推送帶的成組產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如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彼此可區(qū)分型號的推送帶的制造方法。本發(fā)明還涉及不同型號的推送帶的成組產品。推送帶(push belt)本身是眾所周知的,例如見于EP-A-0,522,612,并且特別適用于機動車的無級變速器即CVT。
已有的推送帶適合于并且被構造成用于CVT的傳動帶,所述CVT包括設在主軸上的主可變帶輪和設在副軸上的副可變帶輪。推送帶包括無端拉力器件和可滑動地布置在拉力器件上的多個橫向元件,即橫向元件可沿拉力器件縱向移動,推送帶圍繞所述帶輪纏繞,以便在帶輪之間傳遞發(fā)動機動力。每個可變帶輪包括兩個錐形盤,其中至少一個盤可以相對于另一個軸向移動,從而,一方面,改變相應帶輪的盤之間的推送帶運行半徑,另一方面,向帶施加夾持力。
在已有的推送帶中,無端拉力器件安置在橫向元件的橫向延伸的凹槽中。該凹槽限定在相應橫向元件的頂部和底部與橫向元件的立柱部之間,所述頂部和底部沿徑向界定所述拉力器件,所述立柱部連接所述頂部和底部并且沿軸向界定所述拉力器件。底部基本上為梯形,該梯形的最寬側確定出橫向元件的寬度。底部的橫向側面即軸向側面是傾斜的,并且相互之間以一角度即所謂的帶角定向。這些側面被設計成摩擦接觸錐形帶輪盤。橫向元件分別具有前主表面和后主表面,二者之間由側表面分開橫向元件的厚度。
通常,特定型號的推送帶被設計并設置成能夠在特定的使用壽命內在變速器中可靠地發(fā)揮作用,該變速器與具有一定最大功率輸出的發(fā)動機組合使用?;蛘?,更確切地說,推送帶的這種動力容量也根據(jù)發(fā)動機的輸出分布圖即發(fā)動機產生的最大扭矩與其轉速之間的關系而設定。然而,為了清楚起見,特定型號的推送帶的規(guī)格在下面只定義為其被設計的最大發(fā)動機扭矩,例如150Nm(牛頓米)。如果變速器中的操作過程中超過了有關額定扭矩容量(nominal torque capacity)的帶規(guī)格,推送帶的使用壽命可能會顯著縮短或者可能會立即失效。
確定這種推送帶扭矩容量的一項重要設計因素是無端拉力器件在操作中的拉伸應力級別,其代表所述拉力器件的疲勞負載。帶輪施加在保持于它的盤之間的橫向元件的所述傾斜側面上的夾持力級別以及帶的相應運行半徑?jīng)Q定了可通過摩擦而傳遞在帶輪和帶之間的扭矩值。此外,通過由帶輪施加夾持力,橫向元件在兩個帶輪處被徑向向外推動,從而無端拉力器件承受相當大的拉伸應力。彎曲應力也會出現(xiàn)在無端拉力器件中,因為它要在變速器中經(jīng)歷局部彎曲和局部筆直的路徑。在這一方面,已有的無端拉力器件是層合式的,即包括多個徑向嵌套的平金屬環(huán)或條帶,它們相對較薄,以限制彎曲應力的級別。
隨著帶在操作中圍繞帶輪旋轉,前面所述的拉伸和彎曲應力周期性地改變。因此,無端拉力器件通常會有的金屬疲勞最終會限制推送帶的操作壽命。當然,眾所周知的是,無端拉力器件中的應力級別以及帶的額定扭矩容量與無端拉力器件的橫截面面積有關。因此,為設計特定推送帶的使用壽命,以使得帶的設計有效地適應于汽車CVT廣泛應用領域存在的相應扭矩要求,設計中的首要因素是通過增加無端拉力器件的軸向寬度和/或徑向高度或厚度而增大所述橫截面面積。這一設計特點更詳細地解釋于本申請人的歐洲專利申請EP-A-1,089,013中。
關于無端拉力器件的軸向寬度,需要指出,常用的措施是利用兩組徑向嵌套的環(huán)形成拉力器件,所述兩組環(huán)通過橫向元件的立柱部而軸向相隔。然而,這種寬度最終也會受限于變速器的設計特征,后者既不易修改,又不便宜。關于無端拉力器件的厚度,需要指出,常用的措施是修正應用于每組中的環(huán)的數(shù)量。盡管同改變整個變速器設計相比,上述修正更為容易、更為便宜,但仍會需要修正橫向元件的設計,以便適應于無端拉力器件的新的厚度,即修改后的環(huán)數(shù)量。特別地講,在橫向元件頂部和底部之間限定并測量的徑向高度需要被修正,因為通常只有相對狹窄限定的徑向間隙被允許存在于無端拉力器件和橫向元件頂部之間。在此,已經(jīng)認識到,橫向元件繞縱向軸線相對于無端拉力器件的轉動受到限制。這種設計要求以及對推送帶耐用性的主動影響更詳細地描述于本申請人的歐洲專利EP-0,626,526-B1中。
此外,在制造過程中,若干不同的彼此可區(qū)分扭矩容量等級的帶,即不同型號的推送帶,也存在下述缺點,即加工工具需要適配于每個特定的帶設計,并且需要在不同型號的帶的制造過程之間變化。另外,制造設備和工具的使用容易效率不足,還存在出現(xiàn)誤差的可能,例如不同類型產品的部件之間的交叉污染,并且為防止這種污染所付出的成本也隨著所制造的帶規(guī)格的增加而升高。
因此,研制并生產新型推送帶,其具有新式的彼此可區(qū)分的扭矩容量,只有在這種用于特定CVT的新式帶將被以足夠大的數(shù)量制造時(預先知道會這樣),才是經(jīng)濟上有益且可行的。
目前,申請人將四種不同型號的推送帶商業(yè)化,它們具有不同的扭矩容量,以覆蓋汽車設計中大部分的扭矩級別需要。帶被制造成其額定寬度為24mm或30mm,從而對于每種帶寬度,無端拉力器件由兩組、每組9或12個徑向嵌套環(huán)構成。目前覆蓋市場的可行且經(jīng)濟的方式存在一個缺點,即對于帶的特定CVT應用而言,推送帶可能尺寸過大,也就是具有太高的扭矩容量。例如,在上面實際例子中,只有四種不同型號的彼此可區(qū)分扭矩容量的推送帶被提供,以覆蓋從75Nm或以下直至超過400Nm的大范圍發(fā)動機扭矩級別。
因此,本發(fā)明旨在降低研制和/或制造具有彼此可區(qū)分規(guī)格的不同等級的帶時的附加費用,從而更多型號(類型)的具有彼此可區(qū)分扭矩容量的推送帶能夠以經(jīng)濟可變的方式提供,以精確滿足推送帶的特定CVT應用的需要,與此同時,維持其耐用性和一般可接受的使用壽命。這樣,CVT的成本可以降低,至少是對于不同扭矩要求的多種應用平均而言。
根據(jù)本發(fā)明,上述目的可以通過采用權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所述措施的制造方法來實現(xiàn)。通過這種措施,至少兩種不同型號(類型)的推送帶的成組產品(composition)可以被制造出來,每種型號的推送帶具有不同的扭矩容量,所述扭矩容量由無端拉力器件的厚度確定,例如通過所包含的徑向疊加環(huán)的數(shù)量,而橫向元件的頂部和底部之間的用于容納相應無端拉力器件的凹槽的高度對于成組產品中的兩種型號的推送帶而言是相同的。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成組產品中的至少一種型號的推送帶設有專門的轉動限制裝置,以滿足前面所述的限制橫向元件繞縱向軸線相對于無端拉力器件的轉動自由度的設計要求。因此,在橫向元件上部和無端拉力器件之間的徑向間隙相對較大時,即無端拉力器件相對較薄時,橫向元件相對于無端拉力器件的轉動自由度(在其他情況下可能過大)因設置附加的轉動限制裝置而被有利地限制住了。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成組產品具有下述優(yōu)點,即所包含的各種不同型號(類型)的推送帶可以有利地低成本制造。這是由于橫向元件的設計,即從前側正視圖中看,它們的輪廓、更具體地講是橫向元件的用于容納無端拉力器件的凹槽的徑向高度,不再需要修正成適合于無端拉力器件的厚度。因此,從根本上講,單一的橫向元件設計就足以適合于所述成組產品。此外,傳統(tǒng)推送帶對于特定CVT應用而言存在的潛在尺寸過大的問題也被本發(fā)明克服,這是因為無端拉力器件的厚度可以適合于每個特定CVT應用。當然,這樣還能夠實現(xiàn)相當大的材料節(jié)約,因為平均而言,不同型號推送帶的成組產品的無端拉力器件可以包括更少的環(huán)。
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轉動限制裝置可以以各種方式實現(xiàn),有些方式本身是公知的。然而,即使這些裝置本身是公知的,但它們從沒有被用于有利地制造分別具有彼此可區(qū)分扭矩容量的不同型號的推送帶的成組產品。
下面將參照附圖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
圖1示出了具有傳動帶和帶輪的無級變速器的示意圖。
圖2示出了是圖1中的無級變速器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3至8分別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制造的成組產品中的兩種彼此可區(qū)分型號的推送帶在朝向縱向的截面中的兩個彼此可區(qū)分的半體。
在圖1中,給出了無級變速器1的示意圖,該無級變速器安置在發(fā)動機M和負載L之間,以改變它們之間的速比和扭矩比。變速器1包括主軸2,其以常規(guī)方式被發(fā)動機M驅動,以及副軸8,其以常規(guī)方式驅動負載L。主帶輪3、4設在主軸2上,并且包括軸向固定的盤3和軸向可移動的盤4。副帶輪9、10設在副軸8上,并且類似地包括軸向固定的盤9和軸向可移動的盤10。主帶輪3、4的可移動的盤4由相應的移動裝置5、6和13操縱,該移動裝置基于一定數(shù)量的參數(shù)例如加速踏板壓下程度α和副軸8的轉速Ns來控制主缸室5中的壓力。類似地,副帶輪9、10的可移動的盤10由相應的移動裝置11、12和14操縱,該移動裝置基于一定數(shù)量的參數(shù)例如發(fā)動機節(jié)氣門開度β、發(fā)動機M的轉速Nm、主軸2的轉速Np和副軸8的轉速Ns來控制副缸室11中的壓力。所謂的推送帶型的傳動帶7圍繞所述帶輪設置,同時摩擦夾持在帶輪的相應盤3、4;9、10之間,以在所述軸2和3之間傳遞機械(發(fā)動機)動力。這樣,主和副壓力的級別決定了帶7被夾持的力,以及因此而決定了可由傳動帶7在所述軸2和3之間傳遞的扭矩的最大值。
在圖2中,顯示了無級變速器1的簡化側視圖。推送帶7包括無端(環(huán)狀)拉力器件16和多個橫向元件15,所述橫向元件可滑動地,即縱向可移動地,布置在拉力器件16上并由其承載。以Rs標記的箭頭表示推送帶7在副帶輪盤9和10之間的運行半徑,以Rp標記的箭頭表示推送帶7在主帶輪盤3和4之間的運行半徑。所述運行半徑Rs和Rp之間的比值確定了無級變速器1的速比。
推送帶7的一個例子詳細顯示于圖3中的剖視圖中,其為沿著帶7的周向看的視圖。如圖所示,橫向元件15設有兩個凹槽20,每個凹槽朝向彼此相反的軸向方向敞開。在徑向上,所述凹槽20限定在橫向元件15的頂部21和底部22之間。橫向元件15的立柱部23安置在凹槽20的軸向內側之間,該立柱部23將底部22連接到頂部21。帶7的無端拉力器件16在本例中包括兩組16(a)、16(b)徑向疊加即嵌套的平金屬環(huán)17,無端拉力器件由橫向元件15容納,從而每組16(a)、16(b)插在一個相應的凹槽20(a)、20(b)中。
底部22的橫側即軸向側面24是傾斜的,即相互之間以一角度定向,該角度基本上與帶輪3、4;9、10的大致錐形帶輪盤3、4之間限定的角度相符,以使得所述側面24可以摩擦接觸相應的盤3、4。橫向元件15具有前主表面25和后主表面(不可見),二者之間由側表面分開橫向元件15的厚度,所述側表面包括前面所述的底部22的軸向側面24。橫向元件15的頂部21設有突起26,其從前主表面25沿著帶7的縱向即周向突出,在帶7中存在相鄰橫向元件15的情況下,所述突起26與相鄰橫向元件15的后主表面中的相應孔協(xié)作即嚙合(不可見)。這樣,相鄰橫向元件15在垂直于帶7縱向的平面中的相對滑動受到限制。盡管橫向元件15可以彼此相對于對方繞一條穿過突起26中心的縱向軸線轉動,但為了操作耐用性,在設計傳動帶7時,必須限制這種轉動。如圖3中的左側所示的近期設計要求,其通常體現(xiàn)為在無端拉力器件16和橫向元件15的頂部21之間只存在相對狹窄限定的徑向間隙。因此,所述橫向元件15的轉動自由度受限于其頂部21和底部22與無端拉力器件16接合,如圖所示。這樣,可以認識到,橫向元件圍繞一條縱向軸線相對于無端拉力器件的轉動受到限制。
在變速器1的操作過程中,夾持力由帶輪3、4;9、10施加在推送帶7上,橫向元件15被沿著徑向向外方向推壓,直至以其底部22接合無端拉力器件16,從而將無端拉力器件16張緊。在主帶輪3、4驅動旋轉橫向元件15時,與其摩擦接觸的橫向元件也旋轉,由此向前推動推送帶7的另一部分即橫向元件15,由此旋轉驅動副帶輪9、10。這樣,橫向元件15被無端拉力器件16引導。
無端拉力器件16中的(拉伸和彎曲)應力級別最終決定推送帶7的特定動力或扭矩容量,其中,通過修改所述器件16的軸向寬度和/或徑向高度或厚度,所述容量因此而可以被改造成適應于特定的CVT應用。然而,上述兩種修改通常還需要修改橫向元件15的設計,即增加底部22的寬度以便在寬度方向上接合無端拉力器件16,或者增加凹槽20(a)、20(b)的徑向高度,以便緊湊地容納無端拉力器件16,即只有相對小間隙限定在所述器件16和橫向元件15的頂部21之間。
本發(fā)明旨在克服已有的推送帶7設計中的上述缺點,并且降低具有彼此可區(qū)分規(guī)格的不同等級帶的研制和/或制造成本。根據(jù)本發(fā)明,這一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即為推送帶7提供橫向元件15,其凹槽20被設計有相對大的徑向尺寸或高度,以使得能夠適應于大范圍的具有彼此可區(qū)分的厚度或是嵌套著不同數(shù)量的環(huán)17的無端拉力器件16。本發(fā)明基于這樣的認識,即無端拉力器件16的各個環(huán)17可以以或多或少的數(shù)量以及適宜的周向長度制造,其中制造相對容易且附加成本相對較低。
因此,橫向元件15的一種單一設計形式可以應用于大范圍或不同型號(類型)的推送帶的成組產品(系列產品),所述推送帶彼此扭矩容量不同。根據(jù)本發(fā)明,前面所述的限制橫向元件15轉動自由度的設計要求可以這樣實現(xiàn),即提供附加轉動限制裝置30,其至少用于小于最大扭矩容量的型號的推送帶7。也就是說,成組產品中具有這樣的推送帶7,即在相接觸的情況下無端拉力器件16與橫向元件15的底部22和頂部21之間的徑向間隙超過了一定的臨界值。優(yōu)選地,該臨界值根據(jù)EP-A-0,626,526而確定,以使得最大轉動自由度的值為1度或以下,更優(yōu)選在0.2和0.8度之間,進一步優(yōu)選為0.5度。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不同型號(類型)的推送帶7的成組產品因此具有至少兩種型號的彼此可區(qū)分的扭矩容量,所述扭矩容量由施加的彼此厚度不同的無端拉力器件16確定。至少是那些扭矩容量較小的帶,即具有較薄無端拉力器件16的帶,或者是具有較少數(shù)量的環(huán)17的帶,設有所述轉動限制裝置30。
圖3至8分別示出了兩種型號的推送帶7,相應的圖3-8中的左側部分總是描繪成組產品中具有最大扭矩容量的第一型號的帶的左側部分,即在無端拉力器件16的每個環(huán)組16(a)、16(b)中,相對于橫向元件15的凹槽20的高度,該帶設有最大數(shù)量(圖示的例子中為6個;然而實際中可以是12至14個)的環(huán)17。在每個圖的右側部分,相應成組產品中的第二型號的帶被顯示為具有較小的扭矩容量,即無端拉力器件16的每個環(huán)組16(a)、16(b)中設有較少的環(huán)17(圖示的例子中為4個環(huán)17,然而實際中可以是6至13個)。因此,以圖3-8中的點劃線表示的中心線為各圖中左側部分的鏡象線,則可以構想出成組產品中的第一型號的帶的整體;反之,以圖3-8中的點劃線表示的中心線為各圖中右側部分的鏡象線,則可以構想出成組產品中的第二型號的帶的整體。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轉動限制裝置30的第一可行實施例30(a)顯示于圖3中的右側。圖3所示成組產品中的該第二型號的帶被制作成在無端拉力器件16(b)中的疊加環(huán)17的數(shù)量少于圖3的左側所示特定成組產品中的第一型號的帶。在所述第一型號的帶中,所述橫向元件15的轉動自由度受限于相應無端拉力器件16(a)與橫向元件15的頂部21之間相對狹窄限定的徑向間隙,而在所述第二型號的帶中,是通過附加的轉動限制裝置30實現(xiàn)這一點的,轉動限制裝置的形式為填料環(huán)30(a),或者可能是小數(shù)量的徑向疊加填料環(huán),其設在橫向元件15的凹槽20(b)內,布置在相應無端拉力器件16的徑向。
根據(jù)本發(fā)明,這種填料環(huán)30(a)可以由相對便宜、耐磨且容易處理的材料制成,例如,優(yōu)選為適宜的橡膠。還可以采用適宜的(低等級)金屬或塑料。當然,填料環(huán)30(a)必須能夠隨從于推送帶(7)的變化的軌跡,因此該材料還必須是可彎折的,至少沿周向即沿縱向可彎折。填料環(huán)30(a)不需要具有承載功能,即名義上在操作中不被張緊,而僅僅是為了充填無端拉力器件16(b)與橫向元件15的頂部21之間的徑向間隙,優(yōu)選充填至這樣的程度,即凹槽20的徑向高度與填料環(huán)30(a)的厚度和無端拉力器件16(b)的厚度之和之間的差值與成組產品的所述第一型號的帶所限定的徑向間隙一致。盡管在圖3中填料環(huán)30(a)被顯示為設在無端拉力器件16(b)的徑向外側,但從原理上講,也可以設在徑向內側,即位于無端拉力器件16(b)與橫向元件15的底部22之間,在這種情況下,構成它的材料應當具有足夠小的楊式彈性模量,以防止其被顯著張緊。
在圖4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轉動限制裝置30的第二實施例30(b)中,圖中右側的成組產品中的第二型號的帶設有鎖環(huán)30(b),其安置在橫向元件15的凹槽20(b)內,位于立柱部23和無端拉力器件16(b)之間。在這種設計中,橫向元件15的轉動自由度受限于與相應帶輪盤4接觸的無端拉力器件16(b)、鎖環(huán)30(b)以及橫向元件15的立柱部21之間留下的相對狹窄的軸向間隙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轉動限制裝置30的第三實施例30(c)顯示于圖5中。在本例中,所述裝置30(c)組合于無端拉力器件16的結構中,其優(yōu)選應用于成組產品的兩種型號的帶中。在這種設計中,無端拉力器件16的兩組16(a)、16(b)環(huán)17中的至少一個環(huán)17的軸向寬度被設計成如此之大,以致于通過橫向元件15的立柱部21和與相應帶輪盤4接觸的所述至少一個環(huán)17之間的相對狹窄限定的軸向間隙,橫向元件15的轉動自由度被限制在預期的程度。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轉動限制裝置30的第四實施例30(d)顯示于圖6中。在本例中,所述裝置30(d)組合于橫向元件15的突起26和孔27的設計中,并且優(yōu)選應用于成組產品的兩種型號的帶中。在這種設計中,突起26和匹配孔27具有非圓形輪廓,以使得,通過使一個橫向元件15的突起26嚙合下一橫向元件即已經(jīng)夾持并對正在帶輪盤3、4之間的相鄰橫向元件15的孔27的側壁,橫向元件15的轉動自由度被限制在預期的程度。突起26和孔27可以具有橢圓形輪廓,如顯示于圖6,但也可以設有細長輪廓,其可能沿著橫向元件15的整個徑向高度或軸向寬度延伸。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轉動限制裝置30的第五實施例30(e)顯示于圖7中。在本例中,所述裝置30(e)組合于橫向元件15的突起26和孔(不可見)的設計中,并且優(yōu)選應用于成組產品的兩種型號的帶中。在這種設計中,設有一組突起26(a)、26(b)和匹配孔(不可見),以使得,通過一個橫向元件15的突起26(a)、26(b)嚙合下一橫向元件即已經(jīng)夾持并對正在帶輪盤3、4之間的相鄰橫向元件15的孔的側壁,橫向元件15的轉動自由度被限制在預期的程度。在這個特定實施例中,突起26(a)、26(b)和孔仍可以設置成具有圓形輪廓。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轉動限制裝置30第六可行實施例30(f)顯示于圖8中。在本例中,圖中右側所示的成組產品中的第二型號的帶沿其外周設有一或多個夾子30(f)。關于限制所述轉動自由度,這種夾子30(f)的作用非常類似于圖3中的填料環(huán)30(a)。為此,夾子30(f)圍繞著橫向元件15的頂部21,在其相應的軸向側面設有軸向向內延伸的鉤部31,其圍繞著頂部2鉤入相應的凹槽20(b)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充填所述徑向間隙。
另外,夾子30(f)還可以在其相應的軸向側面上設有徑向向內延伸的凸緣部32,所述凸緣部32也有利地在軸向約束相應的環(huán)組16(b)。夾子30(f)可以包圍推送帶的整個外周,或是包圍其僅僅一或兩個橫向元件15,在后面的情況下,有限數(shù)量的夾子30(f)就足以達到預期效果。優(yōu)選地,夾子30(f)由至少可略微彈性彎折的材料制成。
最后,將提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轉動限制裝置的第七(未示出)可行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推送帶被制造成處在所謂的預張緊狀態(tài),其中涉及即使是在帶的未加載狀態(tài)也張緊的無端拉力器件,即帶被提供連續(xù)列的橫向元件,這些橫向元件的組合縱向尺寸大于處在非張緊狀態(tài)的無端拉力器件的周長。在推送帶的這種設計中,在任何情況下均有推力施加在橫向元件之間,該推力以法向力的形式施加在橫向元件的前后主表面上,以使得僅僅通過摩擦力就可以防止一個橫向元件相對于已經(jīng)夾持并對正在帶輪盤之間的相鄰橫向元件相對轉動。
本發(fā)明除了包括前面描述和附圖所示以及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此容易且毫無疑問地導出的細節(jié)以外,還涉及權利要求書中限定的方案。
權利要求
1.一種制造推送帶(7)的方法,用于制造至少兩種彼此可區(qū)分型號的推送帶,每種型號的推送帶分別具有彼此徑向厚度不同的無端拉力器件(16),所述無端拉力器件(16)容納在相應推送帶(7)的橫向元件(15)的凹槽(20)內,所述橫向元件(15)可滑動地設置在無端拉力器件(16)上,所述橫向元件的數(shù)量使得它們沿著無端拉力器件(16)的周向形成基本上連續(xù)的列,相應凹槽(20)的高度沿著無端拉力器件(16)的徑向限定在相應橫向元件(15)的底部(21)和頂部(22)之間,其特征在于,每種型號的推送帶(7)都被制作成使其橫向元件(15)具有相互一致的凹槽(20)高度。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限制橫向元件(15)繞其縱向相對于無端拉力器件(16)轉動的轉動限制裝置(30)至少設置在所制出的第一型號的推送帶(7)中,所述第一型號的推送帶的無端拉力器件(16)的厚度小于所制出的第二型號的推送帶(7)的厚度。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限制裝置(30)將所述相對轉動限制在1度或以下,優(yōu)選在0.2至0.8度的范圍內,更優(yōu)選為大約0.5度。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號的推送帶(7)的轉動限制裝置(30)包括下述構造中的至少一個-由至少可縱向彎折的填料環(huán)(30(a))形成的構造(30(a)),填料環(huán)設在橫向元件(15)的凹槽(20(b))內,位于相應無端拉力器件(16(b))的徑向內側或外側;-由至少可縱向彎折的鎖環(huán)(30(b))形成的構造(30(b)),鎖環(huán)設在橫向元件(15)的凹槽(20(b))內,沿軸向位于無端拉力器件(16(b))和相應橫向元件(15)的立柱部(23)之間,所述立柱部將相應橫向元件(15)的底部(21)連接至頂部(22);-由帶(7)形成的構造(30(c)),所述帶被制作成在無端拉力器件(16(b))與每個橫向元件(15)的立柱部(21)之間具有相對狹窄限定的軸向間隙,所述立柱部將相應橫向元件(15)的底部(21)連接至頂部(22);-由每個橫向元件(15)形成的構造(30(d)),其中每個橫向元件包括從橫向元件(15)的前主表面(25)沿著帶(7)的縱向突出的突起(26)以及設在橫向元件(15)的后主表面上的孔(27),一個橫向元件(15)上的突起(26)嚙合在相應的相鄰橫向元件(15)的孔(27)中,所述突起(26)和孔(27)具有沿縱向看非圓形、優(yōu)選橢圓形的輪廓(30(d));-由每個橫向元件(15)形成的構造(30(e)),其中每個橫向元件(15)包括設在橫向元件(15)的前主表面(25)上的兩個突起(26(a),26(b))和設在橫向元件(15)的后主表面上的兩個孔,所述突起(26(a),26(b))分別嚙合相應的相鄰橫向元件(15)的匹配孔;-由設有夾子(30(e))的帶(7)形成的構造(30(f)),所述夾子包圍至少一個橫向元件(15)的頂部(22),并且設有軸向延伸的鉤部(31),所述鉤部延伸到橫向元件(15)的凹槽(20(b))內,位于頂部(22)和無端拉力器件(16(b))之間;-由無端拉力器件(16(b))的處于預張緊狀態(tài)的帶(7)所形成的構造,其中被施加無端拉力器件的所述連續(xù)列的橫向元件(15)的組合縱向尺寸大于無端拉力器件(16(b))在非張緊狀態(tài)下的周長。
5.根據(jù)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0)的高度被設置成使得,凹槽至少在徑向上基本上完全被所制出的第二型號的推送帶(7)的無端拉力器件(16)占據(jù),其中第二型號的推送帶的無端拉力器件(16)的厚度大于所制出的第一型號的推送帶(7)的厚度。
6.根據(jù)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彼此可區(qū)分型號的推送帶(7)均由這樣的橫向元件(15)制成,即在相應型號的推送帶(7)的朝向縱向的截面中看,所述橫向元件具有彼此一致的外輪廓。
7.根據(jù)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構成不同型號的推送帶(7)的橫向元件(15)的主體部分被制作成至少大部分相同。
8.根據(jù)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無端拉力器件(16)包括至少一組(16(a),16(b))徑向疊加的平金屬環(huán)(17),所制出的每種型號的推送帶(7)可通過施加于至少一組(16(a),16(b))中的環(huán)(17)的數(shù)量來區(qū)分。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種型號的推送帶(7)中的環(huán)(17)具有相同的厚度。
10.根據(jù)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種型號的推送帶(7)在額定扭矩容量方面具有不同的規(guī)格,所述規(guī)格是根據(jù)每個相應型號的推送帶(7)中所施加的無端拉力器件(16)的厚度而確定的。
11.根據(jù)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制造的至少兩種型號的推送帶(7)的成組產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制造推送帶(7)的方法,用于制造至少兩種彼此可區(qū)分型號的推送帶,每種型號的推送帶分別具有彼此徑向厚度不同的無端拉力器件(16),所述無端拉力器件(16)容納在相應推送帶(7)的橫向元件(15)的凹槽(20)內,所述橫向元件(15)可滑動地設置在無端拉力器件(16)上,所述橫向元件的數(shù)量使得它們沿著無端拉力器件(16)的周向形成基本上連續(xù)的列,相應凹槽(20)的高度沿著無端拉力器件(16)的徑向限定在相應橫向元件(15)的底部(21)和頂部(22)之間,其特征在于,每種型號的推送帶(7)都被制作成使其橫向元件(15)具有相互一致的凹槽(20)高度。
文檔編號F16G5/16GK101084388SQ200480044659
公開日2007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2月24日
發(fā)明者P·M·斯梅茨, R·W·霍格蘭, A·布蘭茨瑪 申請人: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