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接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按照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連接元件。
背景技術:
根據DE 101 16 566 A1公知一種用來連接不同內徑軟管的連接系統(tǒng)。為了避免將較大的軟管連到了較小的接頭上,在這個文獻中公知在較小連接管上設有外徑的限制。對于相似直徑的彈性的軟管來說,盡管有外徑限制,但仍可能使較大的軟管壓到較小的連接管上,并且壓縮到外徑限制中。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上述類型的連接元件,其中以簡單的方式避免將軟管裝到錯誤的連接管上。
本任務通過一種具有要求1的特征的連接元件來進行解決。
在第二較大的連接管上形成的梯段允許軟管從自由端套到梯段處。當進行錯誤的安裝的時候較小內徑的軟管就會和這個梯段碰上。較小內徑的軟管要用較大的難度才能套在該梯段上,從而操作者就會知道安裝錯了,然后將較小內徑的軟管套到另一個較小的連接管來。由此可簡單地避免錯誤的安裝。該梯段可以被簡單地制造出來,也可以被補充到已有的設計之中,而不需要進行其他的結構改變。
第二外徑有利地小于或大致等于第一軟管的內徑,從而第一個軟管就可以容易的套到梯段處。第一外徑有利地比第二軟管的內徑小,從而第二個較大的軟管可以通過梯段套到在連接管上。第一連接管的外徑有利地大于或等于第二外徑,并比第一外徑小。梯段有利地由壁構成,該壁與第二連接管的縱向中軸線大致垂直地延伸。由此確保,第一軟管不會套到梯段上,而是靠置于形成梯段的壁上??梢钥吹?,在第二連接管上的梯段背離自由端的一側上形成一個斜邊。第二較大的軟管可以通過梯段套到斜邊上,并且在斜邊上擴大,從而就可以容易地套到第二連接管上。當第一軟管的內徑比第二外徑小時,它就不能套到斜邊上然后在上面擴大。
有利的是在梯段和一個自由端之間在第二連接管上有一個圓柱形區(qū)段。在圓柱形區(qū)段上導向了一個套在第二接頭管上的軟管。從而就可以確保,在第二連接管上安裝較小的第一軟管的時候軟管不能傾斜,從而可擠在梯段上。圓柱形區(qū)段優(yōu)選在第二連接管的一部分長度部分上延伸,特別是在第二連接管的長度的1/4到1/10。圓柱區(qū)段的一個短的構造和第二連接管的整個長度相比對于在第二連接管上安裝的軟管的導向來說是足夠的。通過圓柱形區(qū)域可以在相對較短的結構情況下使第二連接管的總長度以及由此固定在第二連接管上安裝的軟管僅受到很小的影響。
可以看到連接元件有一個基板,基板上面有一個安裝接管用來在一個開口上安裝連接元件。連接元件可以固定在一個殼體內例如一個油箱內或者其他類似物內。為了安裝的時候簡單一些,安裝接管上含有一個卡緊裝置。為了能夠將軟管在連接管上充分地固定住,至少一個連接管有一個圓錐形的區(qū)段,其中圓錐形區(qū)段中的直徑在向連接管自由端的方向上減小。圓錐形區(qū)段形成了一個環(huán)狀突起部,它在從自由端到基板的方向上相對于連接管縱中軸輕度傾斜并在相對于連接管的縱中軸線的反向上強烈傾斜。由此軟管就可以從自由端容易地套到連接管上,而軟管從連接管上拉下以及特別是無意地松脫,就會受到圓錐形區(qū)段的阻擋。連接元件被合適地做成單件,其中連接元件特別是用塑料制成的。由此連接元件就可以以簡單的方式,以較小的重量制造。
下面借助附圖中闡述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它們是圖1一個連接元件的透視圖,圖2圖1的連接元件的側視圖,圖3圖2中連接元件在箭頭III方向的視圖,圖4圖2中連接元件在箭頭IV方向的視圖,圖5到圖7圖2中連接元件沿著直線V-V的截面圖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展示的連接元件1包含一個基板2,在它的下側32上設有一個圓環(huán)形的安裝接管3。在安裝接管3上構造有一個卡緊裝置18。卡緊裝置18包括一個在安裝接管3上的環(huán)繞的隆起邊緣7,以及四個槽8,槽和連接元件1的基板2相垂直,延伸在安裝接管3的部分上長度,并且穿過邊緣7。在基板2的下側32上在安裝接管3的內部設有一個第三連接管6,它垂直于由基板2形成的平面延伸。在第三連接管6的遠離基板2的自由端19上有一個在第三連接管6上的斜邊17。從自由端19開始在第三連接管6上可以套上一個軟管。連接元件1是單件的,由塑料制成的。
在遠離下側32的基板2的上側31上布置有一個第一連接管4和一個第二連接管5。就像圖2中也展示的那樣,第一連接管4的外徑比第二連接管5的小。第一連接管4適于和一個第一軟管相連接,第二連接管5適于和一個第二軟管。也可以設有更多的連接管用以和更多的軟管相連接。第一軟管的內徑比第二軟管的內徑要小。第一連接管4在遠離基板2的第一連接管的自由端15上有斜邊9。在連接元件1的斜邊9和基板2之間與斜邊9相鄰設有在第一連接管4上的一個圓錐形區(qū)段10。就像圖2中所展示的那樣,圓錐形區(qū)段10的直徑從自由端9向著基板2的方向開始增大。第二連接管5在遠離基板2的其自由端16設有圓柱形區(qū)段14,該區(qū)段上連接有一個梯段13和一個斜邊11。第二連接管5在斜邊11和基板2之間有一個圓錐形區(qū)段12,它的直徑從自由端16的一側向著基板2的一側連續(xù)變大。圓錐形區(qū)段10和12的作用是,一根軟管可從自由端15及16上套到連接管4,5上,被從圓錐形區(qū)段10,12的遠離自由端15,16的一側保在相反方向上持住。
就像在圖3中從基板2的下側32所展示的那樣,在安裝接管3上有四個槽8。槽8對稱地互相繞縱中央軸線間隔90°。在安裝接管3和第三連接管6之間有一個加固接片21,它提高了第三連接管6的穩(wěn)定性。在基板2上有一個孔20。
在圖4中展示了連接元件1的上部的俯視圖?;?是圓形的,相對于安裝接管3的縱中軸線33是對稱的,其中在基板2的一側有一個連接板36。
就像在圖5中的剖面圖中所展示的,基板2在下側31上含有一個圓形梯段26,連接元件1通過該梯段可以設到一個孔中。為了能夠輕松的將連接元件1裝配到一個孔中,安裝接管3在離開基板2的一側在其外圓周上有一個斜邊25,斜邊和凸緣7相連。在梯段26的離開基板2的一側構造有一個槽24,在其中可以安裝有一個密封件,例如O型圈,從而連接元件1密封地設在一個孔中。連接元件1利用卡緊裝置18固定在孔中。第一連接管4有一個外徑d,它比第二連接管5的外徑a要小。在第一連接管4的內部有一個通道22,它接到基板2的下側31的孔20。第一連接管4以一個圓角27過渡到基板2上。第一連接管4在自由端15處有一個外徑i,它比外徑d小,從而一個要在第一連接管4上安裝的軟管就可以套到和自由端15相連的斜邊9上,然后被斜邊9擴大。當軟管的內徑比對應的連接管的外徑略小時,由于軟管的彈性軟管就能夠在連接管4,5上牢固地固定住。為了進行裝配軟管的擴大是必須的。
第二連接管5和第三連接管6是彼此同軸的。在第二連接管5和第三連接管6中構造有一個共同的,穿過基板2的通道23。第二連接管5以圓角28過渡到基板2。第二連接管5在它的縱中軸線30的方向上有一個長度f,該長度是在縱中心線30的方向上測量的圓柱形區(qū)域14的長度e的多倍。圓柱形區(qū)域14的長度e有利地是第二連接管5的長度f的1/4到1/10。設在自由端16處的圓柱區(qū)段14的直徑c比第二連接管5的第一外徑b小。第一外徑b在此是梯段13上的較大的直徑,第二外徑c是梯段13上的較小的直徑。梯段13連接著斜邊11。第一外徑b比第二連接管5的外徑a小,從而一根將在連接管5上安裝的軟管就可以輕松地套到斜邊11上。梯段13由壁29構成,它從圓柱形區(qū)域14開始,和第二連接管5的縱中軸線垂直,一直延伸到斜邊11處。
在圖6和圖7中展示了軟管安裝在連接元件1上。在圖6中展示了一根內徑為g的第一連接管4上的第一軟管34。內徑g有利地和第一連接管4的外徑d基本相對應。為了確保第一軟管34能夠被牢固地固定住,內徑g也可以比第一連接管4的外徑d略小。在圖5中展示的自由端15處的外徑i比第一軟管34的內徑g小,從而第一軟管34就可以套到第一連接管4的斜邊9上,在進一步滑動時就可以被斜邊9擴大,從而能容易地套上第一軟管34。
在第二連接管5上套上了一根軟管35,軟管的內徑h和第二連接管5的外徑大致對應,或者為了保證較好地固定住第二軟管35,還可以略小。第二軟管35的內徑h比圓柱形區(qū)域5的第二直徑c要大,并比靠近圓柱形區(qū)域14的斜邊11端部處的第一外徑b要大(圖5)。從而第二軟管35就在第二連接管5上套到斜邊11處。從斜邊11開始,第二軟管35被擴大,從而就可以容易地套到第二連接管5上。
在圖7中展示了將一根第一軟管34安裝在第二連接管5上。第一軟管34的內徑g和圓柱形區(qū)域14的直徑c大致相當。第一軟管34可以套到圓柱形區(qū)域14上。圓柱形區(qū)域14的直徑也可以比第一軟管34的內徑g要小。圓柱形區(qū)域14的直徑也可以比第一軟管34的內徑g要大。通過傾斜的結構,第一軟管34盡管內徑g的值略小,但也可以被擠到圓柱形區(qū)域14上。第一管34的內徑g然而要比斜邊11靠近自由端16一側處的第二外徑d要小。因此軟管34就可以套到第二連接管5的梯段13的壁29處。由于壁29和第二連接管5的縱中軸線30垂直,軟管34就不會被擴大,而是靠在梯段13上。由于圓柱形區(qū)域14的導向,軟管34就不會變得傾斜。由此不可能在第二連接管5上安裝第一軟管34。由此就可以確保避免錯誤的安裝。
權利要求
1.用于連接軟管(34,35)的連接元件,其具有一個第一連接管(4)用來連接一個第一軟管(34),還具有一個第二連接管(5)用來連接一個第二軟管(35),其中第一軟管(34)的內徑(g)比第二軟管(35)的內徑(h)小,每個連接管(4,5)有一個自由端(15,16),由該自由端一個軟管(34,35)就可以套到連接管(4,5)上,其特征在于,第二連接管(5)有一個梯段(13),梯段上直徑在向自由端(16)的方向上,從一個第一外徑(b)變小到一個第二外徑(c),第一外徑(b)比第一軟管的內徑(g)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外徑(c)小于或大致等于第一軟管的內徑(g),第一連接管(4)的外徑(d)大于或等于第二外徑(c),而比第一外徑(b)小。
3.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連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梯段(13)由壁(29)形成,該壁大致垂直于第二連接管(5)的縱中心線延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連接管(4,5)在它的自由端(15,19)上有一個斜邊(9,17)。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元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二連接管(5)上在梯段(13)的離開自由端(16)的一側上有一個斜邊(1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元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二連接管(5)上,在梯段(13)和自由端(16)之間有一個圓柱形區(qū)段(14),圓柱形區(qū)段(14)在第二連接管的長度(f)的一個部分上延伸。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元件,其特征在于,連接元件(1)有一個基板(2),基板上在一個開口處有一個安裝接管(3)用來安裝連接元件(1),安裝接管(3)有一個卡緊裝置(18)。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連接管(4,5)有一個圓錐形區(qū)段(10,12),圓錐形區(qū)段(10,12)的直徑在向連接管(4,5)的自由端(15,16)的方向上減小。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元件,其特征在于,連接元件(1)是單件式的,并用塑料制成。
全文摘要
一個用來連接兩根軟管(34,35)的連接元件(1)含有一個第一連接管(4),用來連接一根第一軟管(34),以及一個第二連接管(5)用來連接一根第二軟管(35)。第一軟管(34)的內徑(g)比第二軟管(35)的內徑(h)小。每個連接管(4,5)含有一個自由端(15,16),利用它軟管(34,35)可以套到連接管(4,5)上。為了避免軟管(34,35)安裝到連接管(1)上的時候混淆,第二連接管(5)有一個梯段(13),其上直徑從自由端的方向,由第二外徑(b)變小到第三外徑(c),第二外徑(b)比第一軟管(34)的內徑(g)大,第三外徑(c)比它小或者一樣大。
文檔編號F16L33/00GK1763410SQ20051011803
公開日2006年4月26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0月22日
發(fā)明者A·法托魯索, J·海伯萊因 申請人:安德烈亞斯.斯蒂爾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