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檢測,具體地,涉及一種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1、檢測裝置是由光源模塊、檢測探頭、聚光杯、檢測殼、第一電路板和兩塊第二電路板組成,其原理主要是不同的氣體對紅外光吸收率不同,探測器通過檢測不同的光強進而可以計算目標氣體的濃度等信息。直筒式檢測裝置大多采用兩塊第二電路板分別固定光源模塊和檢測探頭,兩塊第二電路板再與檢測殼兩端連接,光源至少部分位于檢測殼內(nèi),檢測探頭至少部分位于檢測殼內(nèi),構(gòu)成光學氣室模組,兩塊第二電路板再與第一電路板電性連接,裝配成傳感器模組,再進一步裝配成檢測裝置。光源模塊與第一電路板由于需要第二電路板轉(zhuǎn)接,此類檢測裝置需要配件多,結(jié)構(gòu)復雜,因此,需要對檢測裝置結(jié)構(gòu)進行簡化。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zhí)峁┮环N結(jié)構(gòu)簡單的檢測裝置。
2、一種檢測裝置,包括檢測殼、光源模塊、檢測探頭和第一電路板,所述檢測殼具有光學氣室;
3、所述檢測殼包括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位于所述光學氣室的外圍,所述檢測殼具有若干第一通氣孔,所述第一通氣孔與所述檢測裝置的外界氣體性連通,所述第一通氣孔與所述光學氣室氣體性連通;
4、所述光源模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檢測殼內(nèi),所述光源模塊與所述第一電路板電性連接且物理連接,所述檢測殼與所述第一電路板沿所述檢測裝置的高度方向分布;
5、所述檢測探頭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檢測殼內(nèi),所述檢測殼具有長度方向,所述檢測探頭與所述光源模塊位于檢測殼長度方向的相反兩側(cè)。
6、在本申請中,將光源模塊與第一電路板電性連接且物理連接,也即光源模塊直接與第一電路板連接,從而檢測裝置結(jié)構(gòu)更加簡單。
1.一種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檢測殼、光源模塊、檢測探頭和第一電路板,所述檢測殼具有光學氣室;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殼設有底壁部,所述底壁部相對于所述光學氣室靠近所述第一電路板,所述底壁部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貫穿所述檢測殼設置,所述光源模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光源模塊與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連接。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檢測殼的長度方向,所述反射面、所述光源模塊和所述檢測探頭依次分布,所述反射面呈弧型。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裝置包括第二電路板,所述檢測殼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貫穿所述檢測殼設置,所述檢測探頭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檢測探頭與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連接;所述檢測探頭與所述第二電路板電性連接,所述第二電路板與所述第一電路板電性連接。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殼具有第一孔槽,所述第一孔槽與所述第二通孔同軸設置,所述檢測殼具有缺口,所述缺口與所述第一孔槽連通,所述檢測探頭設有第一臺階以及凸起部,所述第一臺階和所述凸起部連接,所述第一臺階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孔槽,所述第一臺階與所述第一孔槽的孔壁連接,所述凸起部至少部分位于缺口,所述凸起部與所述缺口配合。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路板具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二電路板設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與所述第二電路板為一體件,所述插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通孔,且所述插接部與形成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壁連接。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定義垂直于所述檢測裝置高度方向的面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上具有第一直線和第二直線;所述檢測殼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具有第一投影,所述第一直線沿著所述第一投影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直線沿著所述檢測裝置的寬度方向或長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直線相對于所述第二直線以銳角的夾角傾斜設置。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殼包括殼體以及安裝部,所述安裝部設有所述反射面,所述殼體具有第三通孔以及第二孔槽,所述第三通孔貫穿所述殼體設置,所述第三通孔與所述第二孔槽同軸設置,所述安裝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孔槽,所述安裝部與所述第二孔槽的壁連接。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殼設有底壁部,所述底壁部相對于所述光學氣室靠近所述第一電路板,所述檢測殼包括自底壁部遠離光學氣室凸伸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電路板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部與形成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壁連接。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裝置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具有內(nèi)腔,所述第一電路板和所述檢測殼均位于所述內(nèi)腔內(nèi),所述外殼具有第二通氣孔,所述第二通氣孔與所述內(nèi)腔連通,所述第一通氣孔與所述內(nèi)腔氣體連通,所述第二通氣孔與所述第一通氣孔至少部分對位設置,所述檢測裝置還包括防水透氣膜,所述防水透氣膜設置于所述第一通氣孔與所述第二通氣孔之間,所述防水透氣膜覆蓋所述第一通氣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