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記錄介質、針對記錄介質的信息處理裝置及信息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按照多種規(guī)格來存儲數字數據的記錄介質、以及對這種記錄介質中存儲的數字數據進行再生、記錄、編輯等處理的信息處理裝置和信息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在記錄音樂內容或動態(tài)圖像內容、靜態(tài)圖像內容等的各種數字數據(以下稱“內容”)的記錄介質中,存在半導體記錄介質、磁盤、光盤、磁光盤等各種介質。尤其是,半導體記錄介質具有小型、輕量的特點,近年來,其大容量化、高速化、低價格化迅速發(fā)展,可在以數碼相機、移動電話、便攜音樂播放器、電視機、DVD記錄器為首的各種設備中使用。作為代表性的半導體記錄介質,可例舉SD存儲卡(注冊商標)、存儲條(注冊商標)、小型快速存儲器(CompactFlash)(注冊商標)等。SD存儲卡等半導體存儲介質具備著作權保護功能,可防止不正當復制,能夠安全記錄具有著作權的內容。在具有著作權保護功能的半導體存儲介質中實現的內容的存儲方法的一例如下。半導體記錄介質具備在半導體記錄介質和主機設備(再生裝置或記錄裝置等)之間,對相互的正當性進行認證之后主機設備才可開始訪問的保護區(qū)域;和主機設備可自由訪問的通常區(qū)域。并且,通常區(qū)域中記錄加密后的內容(以下稱“加密內容”),對該內容進行加密的密鑰(以下稱“內容密鑰”)存儲在保護區(qū)域。由這種方法記錄的內容,可禁止在無法認證相互的正當性的不正當的設備中的再生。這是由于不正當設備不能讀出內容密鑰,無法對加密數據進行解密。此外,即使僅將通常區(qū)域中存儲的加密內容復制到了其他記錄介質中,由于不正當設備無法復制內容密鑰,因此在復制目標方的記錄介質中,為內容密鑰不存在的狀態(tài)。所以,可禁止被不正當復制的加密內容的再生。歷來,對具有著作權保護功能的半導體存儲介質,作為由所述存儲方法存儲的內容,主要是用戶從所購買的音樂CD復制的音樂內容等。但是,近年,針對利用了半導體記錄介質的著作權保護功能的各種內容的應用展開正在增大。例如,可利用通過網絡連接的PC,支付所要求的代價后從內容提供者處下載具有音樂或書籍的著作權的內容,將下載的內容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用小型半導體播放器欣賞半導體記錄介質中存儲的音樂內容或閱讀書籍內容。另外,不僅是因特網連接的PC,還可在便利店、規(guī)定的店鋪、車站等特定的場所設置的電子終端(KIOSK終端)購買內容。這些應用展開對用戶而言便利性高,對內容提供者而言也擴展了各種銷售網,因此可預想今后各種內容和利用環(huán)境會逐漸普及。如上所述,將具有著作權的各種內容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時的規(guī)格,一般根據半導體記錄介質和各種內容的特征來確定。并且,記錄裝置按照規(guī)格對內容進行記錄。由此,只要是依照規(guī)格的再生裝置就能再生內容。更具體而言,若以音樂應用程序為一例,則對與歌曲相應的內容通過內容密鑰來實施加密,并將該內容密鑰和加密內容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中。專利文獻1公開了如下半導體存儲介質根據規(guī)定順序的排列,將多個內容密鑰存儲到保護區(qū)域,將加密內容及其管理信息存儲到通常區(qū)域。在該半導體記錄介質中,可防止音樂內容的不正當復制、實現歌曲的再生順序的調換和一部分歌曲的刪除,因此便利性非常高。專利文獻1特開2001-249695號公報上述技術中存在如下問題。今后,用于利用半導體記錄介質的著作權保護功能的內容密鑰和加密內容的存儲規(guī)格,存在根據進行存儲的半導體記錄介質和內容的種類而被制定多個種類的可能性。另外,即使是相同種類的內容,也存在根據該內容的獲得途徑而制定多個存儲規(guī)格的可能性。例如,即使是將相同音樂內容作為對象的存儲規(guī)格,也存在面向通過從CD的拷貝(ripping)等而獲得的內容的存儲規(guī)格、和面向經由因特網等的通信線路而獲得的內容的存儲規(guī)格的兩種規(guī)格混合存在的可能性。這是由于確定各存儲規(guī)格的主體未必一致。因此,即使為相同的音樂內容,也會存在與各種存儲規(guī)格相對應的再生裝置、記錄裝置。此時,對相同音樂內容按每個存儲規(guī)格來區(qū)分使用再生裝置或記錄裝置,則用戶的使用自由度非常差。因此,考慮將同一內容按照多種存儲規(guī)格存儲到所述半導體記錄介質中的方法。由此,在依照了各種存儲規(guī)格的再生裝置中,可同樣地進行再生。但是,在以多種存儲規(guī)格存儲了各種內容的情況下,難以獲知其內容的屬性(例如,是通過從CD的拷貝等而獲得的內容、還是通過傳送而獲得的內容這樣的信息)。因此,再生裝置和記錄裝置難以根據內容的屬性來切換動作。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鑒于上述問題而實現,提供一種可容易地判斷按照多種規(guī)格存儲的內容的屬性的記錄介質、以及進行針對該記錄介質的再生、記錄、編輯等處理的信息處理裝置和信息處理方法。在本發(fā)明的第一方式中,記錄介質以多種存儲形式存儲具有用于存儲到記錄介質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內容、和該內容的加密所使用的密鑰即內容密鑰,還存儲表示內容本來的存儲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在本發(fā)明的第二方式中,記錄裝置以多種形式將具有用于存儲到記錄介質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內容、和對該內容進行加密用的密鑰即內容密鑰存儲到記錄介質。該記錄裝置具備第一內容寫入部,其將內容以第一存儲形式寫入到記錄介質;第一密鑰寫入部,其將內容密鑰以第一存儲形式寫入到記錄介質;第二內容寫入部,其將內容以第二存儲形式寫入到記錄介質;第二密鑰寫入部,其將內容密鑰以第二存儲形式寫入到記錄介質;和存儲形式信息寫入部,其將表示寫入的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寫入到記錄介質。在本發(fā)明的第三方式中,記錄方法對記錄介質執(zhí)行如下步驟將內容以第一存儲形式寫入;將內容密鑰以第一存儲形式寫入;將內容以第二存儲形式寫入;將內容密鑰以第二存儲形式寫入;和將表示寫入的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寫入,其中所述記錄介質存儲具有用于存儲到記錄介質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內容、和對該內容進行加密用的密鑰即內容密鑰。在本發(fā)明的第四方式中,再生裝置是記錄介質的再生裝置,該記錄介質存儲有以多種存儲形式存儲的內容和對內容進行加密用的密鑰即內容密鑰,且存儲有表示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再生裝置具備內容讀出部,其讀出應該再生的內容;密鑰讀出部,其從記錄介質讀出針對內容的內容密鑰;存儲形式識別部,其從記錄介質讀出針對內容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和內容再生部,其根據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來切換再生方法,從而再生讀出的內容。在本發(fā)明的第五方式中,再生方法用于對記錄介質進行再生,該記錄介質存儲有以多種存儲形式存儲的內容和對內容進行加密用的密鑰即內容密鑰,且存儲有表示所述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在該再生方法中,從記錄介質讀出針對應該再生的內容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根據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來切換內容的再生方法。在本發(fā)明的第六方式中,信息處理裝置具備讀出部,其從記錄介質讀出內容和內容密鑰;存儲形式識別部,其從記錄介質讀出針對內容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和顯示部,其由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來判斷內容本來的存儲形式,并根據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使內容或/及與該內容相關的信息變化而進行顯示。在本發(fā)明的第七方式中,信息處理裝置從記錄介質讀出內容和該內容的內容密鑰,讀出針對內容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由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來判斷內容本來的存儲形式,并根據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使內容或/及與該內容相關的信息變化而進行顯示。在本發(fā)明的第八方式中,信息處理裝置具備第一讀寫部,其對記錄介質讀出或寫入以第一存儲形式存儲的內容和內容密鑰;第二讀寫部,其對記錄介質讀出或寫入以第二存儲形式存儲的內容和內容密鑰;存儲形式識別部,其從記錄介質讀出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和編輯部,其編輯內容或/及與該內容相關的信息。編輯部根據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來切換針對內容的可編輯的內容。在本發(fā)明的第九方式中,信息處理方法是針對除內容和內容密鑰以外還存儲有原始存儲形式信息的記錄介質,遍及內容或與內容相關的信息的方法,在該方法中,參照記錄介質中存儲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根據參照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來切換針對內容的可編輯的內容。(發(fā)明效果)根據本發(fā)明,在按照多種存儲規(guī)格存儲了同一內容的情況下,能容易地確定內容的原本的存儲規(guī)格,因此可切換與原本的存儲規(guī)格相對應的再生、顯示、編輯等的處理內容。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構成例的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信息檢索存儲區(qū)域和數據區(qū)域的構成例的圖;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傳送內容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方法的一例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的數據結構例的圖;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本地(local)內容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方法的一例圖;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的數據結構例的圖;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內容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方法的一例圖;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面向傳送內容記錄裝置200的構成例的圖;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傳送內容的記錄順序的一例的流程圖;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面向本地內容記錄裝置300的構成例的圖;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本地內容的記錄順序的一例的流程圖;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面向傳送內容再生裝置400的構成例的圖;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以第一形式存儲的內容的再生順序的一例的流程圖;圖14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面向本地內容再生裝置500的構成例的圖;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以第二形式存儲的內容的再生順序的一例的流程圖;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內容編輯裝置600的構成例的圖;圖17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內容的顯示/編輯順序的一例圖;圖18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內容的顯示/編輯部670的內容一覽顯示時的顯示畫面的一例圖;圖19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內容的顯示/編輯部670的內容詳細信息顯示時的顯示畫面的一例圖;圖20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內容的顯示/編輯部670的內容編輯時的顯示畫面的一例圖;圖21是表示對內容與入口標記(importflag)的對應進行管理的管理信息的圖。圖中100-半導體記錄介質;110-主機接口部;120-控制部;130-記錄區(qū)域;131-特殊區(qū)域;132-保護區(qū)域;133-通常區(qū)域;200-面向傳送內容記錄裝置;210-第一形式的內容和密鑰接收部;221,321-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寫入部;222,322-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寫入部;224,323-入口標記設定部;230-內容密鑰形式變換部;241,341-第一形式的內容寫入部;242,342-第二形式的內容寫入部;250-內容形式變換部;280,380,480,680-內置記錄介質;300-面向本地內容記錄裝置;370-內容記錄部;400-面向傳送內容再生裝置;421-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425,526,625,626-入口標記識別部;441-第一形式的內容讀出部;470,570-內容再生部;500-面向本地內容再生裝置;522-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542-第二形式的內容讀出部;600-內容編輯裝置;621-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寫部;622-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寫部;641-第一形式的內容讀寫部;642-第二形式的內容讀寫部;670-內容顯示/編輯部;851,853-入口標記。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1系統(tǒng)構成圖1是表示半導體記錄介質100以及所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構成例的圖。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由主機接口部110、控制部120、記錄存儲部130構成。主機接口部110在半導體記錄介質100與主機設備(再生裝置、記錄裝置等)之間進行信息的交換。控制部120進行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內部控制。控制部120對從主機設備接收的讀出或寫入指令進行解釋,進行向記錄區(qū)域130的訪問,并根據需要進行經由主機接口部110向主機設備通知訪問結果的處理。數據存儲部130在物理上由快速存儲器等非易失性存儲器構成,具有存儲數字數據的記錄區(qū)域。記錄區(qū)域包括特殊區(qū)域131、保護區(qū)域132、和通常區(qū)域133。特殊區(qū)域131是存儲有半導體記錄介質100在內部使用的數字數據的區(qū)域,是主機設備無法直接訪問的區(qū)域。在制造半導體記錄介質100時,特殊區(qū)域131存儲對各半導體記錄介質100而言唯一的值即媒體固有密鑰。保護區(qū)域132是僅在主機設備和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相互認證了正當性之后才可訪問的區(qū)域。因此,對于保護區(qū)域132,只有認證成功的主機設備才可進行任意的數字數據的讀寫。通常區(qū)域133是可由主機設備進行任意的數字數據讀寫的區(qū)域。通常區(qū)域133與保護區(qū)域132不同,無需進行相互的正當性的認證。保護區(qū)域132以及通常區(qū)域133各自由檢索信息存儲區(qū)域132a和數據區(qū)域132b構成。數據區(qū)域132b是存儲任意的數字數據的區(qū)域。檢索信息存儲區(qū)域132a是存儲當主機設備取出數據區(qū)域132b中存儲的各數字數據時所需要的信息(地址或大小等)的區(qū)域。在本實施方式中,各數字數據設為由FAT文件系統(tǒng)管理,存儲了FAT文件系統(tǒng)所需要的信息(文件系統(tǒng)管理信息)的區(qū)域是檢索信息存儲區(qū)域132a。圖2中表示采用了FAT文件系統(tǒng)的情況下的檢索信息存儲區(qū)域132a和數據區(qū)域132b的構成例。在圖2中,檢索信息存儲區(qū)域132a構成為包括存儲將數據區(qū)域132b分割為多個稱作“分區(qū)(partition)”的區(qū)域而進行管理用的信息的主引導記錄分區(qū)表(maserbootrecordpartitiontable);存儲一個分區(qū)內的管理信息的分區(qū)啟動扇區(qū)(partitionbootsector);表示文件所包含的數據的存儲位置的FAT表1和FAT表2;和對直接存在于根目錄下的文件和目錄信息進行存儲的根目錄條目(rootdirectoryentry)。另外,數據區(qū)域132b被分割為稱作“簇(cluster)”的單位而進行管理。2內容數據的存儲方法利用圖3~圖7,對本發(fā)明的內容數據的存儲方法進行說明。2.1傳送內容的存儲方法圖3是表示在半導體記錄介質100中存儲傳送內容的方法的一例圖。下面,將該方法的存儲形式稱為“第一形式”。在存儲形式中,除“第一形式”以外,還存在如后述的“第二形式”。另外,“傳送內容”是指,經由互聯網等的通信線路而獲得的內容。在如圖3所示的第一形式中,N個傳送內容(內容#1、…、內容#N)807分別用N個內容密鑰(內容密鑰#1、…、內容密鑰#N)805加密,作為N個加密內容(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1、…、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N)807a,存儲到與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獨立的外部記錄介質180中。N個內容密鑰(內容密鑰#1、…、內容密鑰#N)805通過由傳送服務任意確定的服務固有密鑰803來加密,作為N個加密內容密鑰(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1、…、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N)805a,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通常區(qū)域133中。服務固有密鑰803由半導體記錄介質100中固有的密鑰即媒體固有密鑰801加密。作為加密服務固有密鑰803a,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保護區(qū)域132中。在本實施方式中,服務固有密鑰803的生成由進行傳送服務的行業(yè)人員進行,行業(yè)人員預先將加密服務固有密鑰803a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內。服務固有密鑰803只能由后述的面向傳送內容記錄裝置200和面向傳送內容再生裝置400讀出。在制造半導體記錄介質100時,媒體固有密鑰801被存儲到特殊區(qū)域131。并且,主機設備只有在與半導體記錄介質100認證了相互的正當性之后才可讀出媒體固有密鑰801。圖4是表示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805a的數據結構例的圖。在圖4的例子中,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805a中存儲有加密內容密鑰,還存儲有傳送服務的標識符即服務ID;存儲了將對應的內容復制到其他記錄介質時的控制信息的復制控制標記;存儲了使對應的內容移動到其他記錄介質時的控制信息的移動控制標記;對應的內容的標識符即內容ID等。此外,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805a中還存儲有入口標記(2to1_imp_flg)851。入口標記是表示加密內容密鑰所關聯的內容的本來的形式(以下,稱內容根源)的信息。換而言之,入口標記是表示加密內容密鑰所關聯的內容本來應該存儲的形式(以下,稱原始存儲形式)的信息。在圖4的例子中,入口標記(2to1_imp_flg)851,在與內容密鑰對應的內容是原本應該以第一形式存儲的內容(即傳送內容)時,變?yōu)椤癘FF”,在應該以后述的第二形式存儲的內容(即本地內容)變換為第一形式時變?yōu)椤癘N”。因此,可讀出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的主機設備通過參照入口標記(2to1_imp_flg)851,可判斷內容的屬性是傳送內容還是本地內容。2.2本地內容的存儲方法圖5是表示將本地內容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方法的一例圖。將基于該方法的存儲形式稱為“第二形式”。在此,“本地內容”是指可通過傳送以外的方法獲得的內容,例如,CD或MD、DVD等中存儲的影像數據或聲音數據、作為文件存儲于PC的HDD等中的影像數據、聲音數據或文字數據、用戶進行錄像錄音而生成的數據等。在本實施方式中,設本地內容未進行加密和數據壓縮,但也可進行加密或基于編碼的數據壓縮。本地數據例如是音樂CD中存儲的PCM的聲音數據等。如圖5所示,在第二形式中,N個本地內容(內容#1、…、內容#N)807分別用N個內容密鑰(內容密鑰#1、…、內容密鑰#N)805加密,作為N個加密內容(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1、…、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N)807b,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通常區(qū)域133中。N個內容密鑰(內容密鑰#1、…、內容密鑰#N)805通過由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特殊區(qū)域131中存儲的媒體固有密鑰801來加密,作為N個加密內容密鑰(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1、…、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N)805b,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保護區(qū)域132中。圖6是表示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805b的數據結構例的圖。在圖6的例子中,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805b中存儲有加密內容密鑰,還存儲有存儲了將對應的內容復制到其他記錄介質時的控制信息的復制控制標記;表示內容密鑰的有效或無效的內容密鑰有效標記;對應的內容的標識符即內容ID等。此外,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805b中存儲有入口標記(1to2_imp_flg)853。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中的入口標記(1to2_imp_flg)853也與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中的入口標記(2to1_imp_flg)851同樣,表示內容根源和內容的原始存儲形式。入口標記(1to2_imp_flg)853,在與內容密鑰對應的內容是原本應該以第二形式存儲的內容(即本地內容)時變?yōu)椤癘FF”,在應該以上述第一形式存儲的內容(即傳送內容)被變換為第二形式時變?yōu)椤癘N”。因此,可讀出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的主機設備通過參照入口標記(1to2_imp_flg)853,可判斷內容的屬性是傳送內容還是本地內容。2.3本發(fā)明的內容的存儲方法圖7是表示將內容(傳送內容或本地內容)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本發(fā)明的存儲方法的一例圖。圖7是綜合了用圖3和圖4說明的第一形式的存儲方法、以及用圖5和圖6說明的第二形式的存儲方法的存儲方法。因此,N個內容(內容#1、…、內容#N)分別被N個內容密鑰(內容密鑰#1、…、內容密鑰#N)加密,作為N個加密內容(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1、…、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N)807a,存儲到與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獨立的其他外部記錄介質中。此外,作為N個加密內容(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1、…、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N)807b,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通常區(qū)域133中。N個內容密鑰(內容密鑰#1、…、內容密鑰#N)通過由傳送服務任意制定的服務固有密鑰803來加密,作為N個加密內容密鑰(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1、…、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N)805a,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通常區(qū)域133中。此外,N個內容密鑰(內容密鑰#1、…、內容密鑰#N)通過由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特殊區(qū)域131中存儲的媒體固有密鑰801來加密,作為N個加密內容密鑰(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1、…、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N)805b,也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保護區(qū)域132中。服務固有密鑰803由半導體記錄介質100中固有的密鑰即媒體固有密鑰801加密,作為加密服務固有密鑰803a,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保護區(qū)域132中。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變換為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之前的未加密的內容密鑰(即,明碼文本的內容密鑰)的格式(大小等)設為相同。此外,變換為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之前的明碼文本的內容的格式(編碼方式、文件格式等)也設為相同。另外,用明碼文本的內容密鑰對明碼文本的內容進行加密的方式(例如,DES密碼、C2密碼等)也設為相同。3記錄裝置的構成、動作利用圖8~圖11,對本發(fā)明的記錄裝置的構成和處理順序進行說明。3.1面向傳送內容記錄裝置的構成、動作圖8是表示用圖7所示的存儲方法將傳送內容記錄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面向傳送內容的記錄裝置的構成例的圖。在圖8中,實線表示內容數據的流程,虛線表示內容密鑰數據的流程。面向傳送內容記錄裝置200由第一形式的內容和密鑰接收部210、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寫入部221、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寫入部222、內容密鑰形式變換部230、第一形式的內容寫入部241、第二形式的內容寫入部242、入口標記設定部224、內容形式變換部250、內置的記錄介質280、記錄介質訪問部290構成。第一形式的內容和密鑰接收部210與網絡710連接,從連接于相同網絡710內的傳送服務器700以第一形式接收內容和對內容進行加密的內容密鑰。由傳送服務器700傳送的內容通過內容密鑰加密,內容密鑰通過在傳送服務中任意確定的服務固有密鑰803加密。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寫入部221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290將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寫入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寫入部222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290將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寫入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入口標記設定部224設定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中的入口標記(1to2_imp_flg)853。內容密鑰形式變換部230將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變換為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第一形式的內容寫入部241將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寫入到內置記錄介質280。第二形式的內容寫入部242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290將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寫入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內容形式變換部250將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變換為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內置的記錄介質280是內置于記錄裝置200的記錄介質,具備可讀寫任意數字數據的功能。記錄介質280在圖3中相當于其他記錄介質180。安裝半導體記錄介質100,記錄介質訪問部290對安裝的半導體記錄介質100進行訪問。記錄介質訪問部290進行讀出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特殊區(qū)域131中存儲的媒體固有密鑰801、或為了進行保護區(qū)域132中存儲的任意數字數據的讀寫所需要的認證處理。圖9是表示面向傳送內容記錄裝置200將接收的傳送內容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和內置記錄介質280時的動作順序例的流程圖。(步驟S901)記錄裝置200的第一形式的內容和密鑰接收部210經由連接著的網絡710而從傳送服務器700以第一形式接收內容和內容密鑰。由傳送服務器700傳送的內容通過內容密鑰加密,內容密鑰通過在傳送服務中任意確定的服務固有密鑰來加密。另外,在本例中,接收時圖4中的服務ID、復制控制標記、移動控制標記、內容ID等被設定任意值。另外,通過入口標記設定部224而入口標記(2to1_imp_flg)851被設定為“OFF”。“OFF”表示與內容密鑰對應的內容是原本應該以第一形式存儲的內容(即傳送內容)。(步驟S902)然后,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寫入部221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290將接收的內容密鑰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通常區(qū)域133。另外,第一形式的內容寫入部241將接收的內容存儲到內置記錄介質280。另外,代替存儲到內置記錄介質280,而也可存儲到記錄介質100。(步驟S903)接著,內容密鑰形式變換部230將內容密鑰從第一形式變換到第二形式。在該變換處理中,進行從以第一形式存儲的加密內容密鑰生成明碼文本的內容密鑰的前一半處理、和從明碼文本的內容密鑰生成以第二形式存儲用的加密內容密鑰的后一半處理。在前一半處理中進行如下處理。即,在第一形式中,如圖3所示,內容密鑰由服務固有密鑰加密,因此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290讀出服務固有密鑰,用該服務固有密鑰對內容密鑰進行解碼,從而生成明碼文本的內容密鑰。但是,由于服務固有密鑰在由媒體固有密鑰加密后的狀態(tài)下存儲于半導體記錄介質100,因此需要事先讀出加密服務固有密鑰和媒體固有密鑰,來算出明碼文本的服務固有密鑰。在后一半處理中進行如下處理。即,在第二形式中,如圖5所示,內容密鑰由媒體固有密鑰加密,因此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290讀出媒體固有密鑰,用媒體固有密鑰對明碼文本的內容密鑰進行編碼。通過上述的處理,可生成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另外,媒體固有密鑰的讀出和加密服務固有密鑰的讀出,可通過在半導體記錄介質訪問部290和半導體記錄介質100之間認證相互的正當性來實現。另外,內容形式變換部250將內容從第一形式變換到第二形式。在本例中,在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的兩形式中,明碼文本的內容密鑰的格式(大小等)相同,明碼文本的內容的格式(編碼方式、文件格式等)也相同,用內容密鑰對內容進行加密時的編碼方式也相同。因此,不需要對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進行解碼編輯、再加密等的處理。在此,只進行加密內容的文件格式等的變換處理即可。(步驟S904)然后,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寫入部222的入口標記設定部224將由步驟S903生成的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的入口標記(1to2_imp_flg)853設定為“ON”?!癘N”表示原本應該以第一形式存儲的內容(即傳送內容)被變換為第二形式。接著,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290將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保護區(qū)域132。向保護區(qū)域132的寫入,可通過在記錄介質訪問部290和半導體記錄介質100之間認證相互的正當性來實現。另外,第二形式的內容寫入部242將由步驟S903生成的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290寫入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通常區(qū)域133。如上所述,記錄裝置200可用圖7所示的存儲方法將傳送內容寫入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此時,傳送內容,在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中的入口標記(2to1_imp_flg)851為“OFF”的狀態(tài)下、且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中的入口標記(1to2_imp_flg)853為“ON”的狀態(tài)下,被存儲到記錄介質280、100。3.2面向本地內容記錄裝置的構成、動作圖10是表示將本地內容記錄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面向本地內容的記錄裝置300的構成例的圖。在圖10中,實線表示內容數據的流程,虛線表示內容密鑰數據的流程。記錄裝置300由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寫入部321、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寫入部322、入口標記設定部323、第一形式的內容寫入部341、第二形式的內容寫入部342、輸入部360、內容記錄部370、內置記錄介質380、記錄介質訪問部390構成。輸入部360從存儲有作為源信息(source)的本地內容的記錄介質等輸入本地內容。內容記錄部370生成內容密鑰,用該內容密鑰進行加密,從本地內容生成加密內容。內容記錄部370包括內容密鑰生成部371、加密器372、和編碼器373。內容密鑰生成部371生成將從輸入部360輸入的本地內容進行加密時所使用的內容密鑰。在本例中,內容密鑰生成部371具備隨機數生成器,根據隨機數來生成內容密鑰。加密器372用由內容密鑰生成部371生成的內容密鑰對本地內容進行加密,生成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編碼器373通過對由輸入部360輸入的本地內容進行編碼而壓縮。編碼器373未必是必要的,但在本例中,由編碼器373對輸入的本地內容進行壓縮之后,用加密器372加密。內置的記錄介質380是內置于面向本地內容記錄裝置300的記錄介質,具備可讀寫任意數字數據的功能。安裝半導體記錄介質100,記錄介質訪問部390具備對安裝的半導體記錄介質100進行訪問的功能。記錄介質訪問部390進行讀出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特殊區(qū)域131中存儲的媒體固有密鑰、或為了進行保護區(qū)域132中存儲的任意數字數據的讀寫所需要的認證處理。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寫入部321將明碼文本的內容密鑰變換為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并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390寫入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入口標記設定部323將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的入口標記(2to1_imp_flg)851設定為“ON”?!癘N”表示應該以第二形式存儲的內容(即本地內容)被變換為第一形式。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寫入部322將明碼文本的內容密鑰變換為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并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390寫入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第一形式的內容寫入部341以第一形式將加密內容寫入到內置記錄介質380。另外,加密內容也可以以第一形式寫入到記錄介質100。第二形式的內容寫入部342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390以第二形式將加密內容寫入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圖11是表示面向本地內容記錄裝置300將經由輸入部360而獲得的本地內容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和內置記錄介質380時的動作順序例的流程圖。(步驟S1101)首先,記錄裝置300的輸入部360通過從存儲了源信息的記錄介質720的讀出、或來自照相機和麥克風等輸入設備的輸入來獲得本地內容。獲得的本地內容轉移到內容記錄部370。(步驟S1102)然后,內容記錄部370通過編碼器373對輸入的本地內容進行編碼并壓縮。此外,通過內容密鑰生成部371生成內容密鑰,通過加密器372用內容密鑰對編碼后的本地內容進行加密,生成加密內容。(步驟S1103)接著,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寫入部322用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媒體固有密鑰對內容密鑰進行加密,生成加密內容密鑰,并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390以第二形式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保護區(qū)域132。媒體固有密鑰的讀出和向保護區(qū)域的寫入,可通過在記錄介質訪問部390和半導體記錄介質100之間認證相互的正當性來實現。另外,在本例中,圖6中的復制控制標記、內容密鑰有效標記、內容ID等被設定任意值。在入口標記(1to2_imp_flg)853設定固定值“OFF”?!癘FF”表示與內容密鑰對應的內容是原本應該以第二形式存儲的內容(本地內容)。另外,第二形式的內容寫入部342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390以第二形式將加密內容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通常區(qū)域133。(步驟S1104)然后,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寫入部321用半導體記錄介質100中存儲的服務固有密鑰對內容密鑰進行加密,生成加密內容密鑰,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390以第一形式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保護區(qū)域132。但是,由于服務固有密鑰在由媒體固有密鑰加密后的狀態(tài)下存儲于半導體記錄介質100,因此需要讀出加密服務固有密鑰和媒體固有密鑰,來算出明碼文本的服務固有密鑰。媒體固有密鑰的讀出和保護區(qū)域的讀出,可通過在記錄介質訪問部390和半導體記錄介質100之間認證相互的正當性來實現。另外,在本例中,圖4中的服務ID、復制控制標記、移動控制標記、內容ID等被設定任意值。然后,通過入口標記設定部323,入口標記(2to1_imp_flg)851始終被設定為“ON”。“ON”表示應該以第二形式存儲的內容(本地內容)被變換為第一形式。另外,第一形式的內容寫入部341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390將加密內容以第一形式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通常區(qū)域133。如上所述,記錄裝置300可用圖7所示的存儲方法將本地內容寫入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此時,本地內容,在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中的入口標記(2to1_imp_flg)851為“ON”的狀態(tài)下、且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中的入口標記(1to2_imp_flg)853為“OFF”的狀態(tài)下,被存儲到記錄介質380、100。4再生裝置的構成、動作下面,利用圖12~圖15,對本發(fā)明的再生裝置的構成、和所述再生裝置對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記錄介質100進行再生時的處理順序進行說明。4.1面向傳送內容再生裝置的構成、動作圖12是表示面向傳送內容再生裝置的構成例的圖。在圖12中,實線表示內容數據的流程,虛線表示內容密鑰數據的流程?,F有的面向傳送內容再生裝置能再生以第一形式存儲的內容,但圖12所示的本發(fā)明的面向傳送內容再生裝置400的最大特征在于,具備入口標記識別部425,能夠通過參照入口標記(2to1_imp_flg)的值,來切換內容再生部470的動作。以下,對詳細情況進行說明。再生裝置400由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421、第一形式的內容讀出部441、輸出部460、內容再生部470、內置記錄介質480、記錄介質訪問部490構成。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421在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490讀出半導體記錄介質100中存儲的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之后,進行解碼,將明碼文本的內容密鑰送到內容再生部470。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421具備入口標記識別部425。入口標記識別部425參照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中的入口標記(2to1_imp_flg)851的值,將該值通知到內容再生部470。第一形式的內容讀出部441讀出內置記錄介質480中存儲的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將加密內容送到內容再生部470。輸出部460輸出由內容再生部470再生的內容數據。內容數據若為影像數據則輸出部460相當于顯示器等,若為聲音數據則相當于揚聲器等。另外,在使用面向傳送內容再生裝置400的外部的顯示器或揚聲器時,其相當于AV-OUT等的輸出端子。內容再生部470將從第一形式內容讀出部441接受的加密內容,用從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421接受的內容密鑰解碼,進行解壓縮處理,來對內容進行再生。內容再生部470由解密器474和解碼器475構成。解密器474進行用內容密鑰解碼加密內容的處理。解碼器475,在用解密器474解碼的內容被壓縮的情況下,進行解壓縮使其恢復到壓縮前的狀態(tài)的處理。另外,在內容未被壓縮的情況下也可不設置解碼器475。內置的記錄介質480是內置于面向傳送內容再生裝置400的記錄介質,具備可讀寫任意數字數據的功能。設記錄介質480以第一形式存儲有加密內容。安裝半導體記錄介質100,記錄介質訪問部490對安裝的半導體記錄介質100進行訪問。記錄介質訪問部490進行讀出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特殊區(qū)域131中存儲的媒體固有密鑰、或為了進行保護區(qū)域132中存儲的任意數字數據的讀寫所需要的認證處理。圖13是表示再生裝置400再生以第一形式存儲于半導體記錄介質100和內置記錄介質480的內容時的動作順序例的流程圖。(步驟S1301)首先,再生裝置400的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421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490讀出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在第一形式中,如圖3所示,為了由服務固有密鑰加密內容密鑰,而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490讀出服務固有密鑰,并用服務固有密鑰進行解碼,從而生成明碼文本的內容密鑰。但是,由于服務固有密鑰在由媒體固有密鑰加密后的狀態(tài)下存儲于半導體記錄介質100,因此需要讀出加密服務固有密鑰和媒體固有密鑰,來算出明碼文本的服務固有密鑰。這樣獲得的內容密鑰被送到內容再生部470。另外,所述媒體固有密鑰的讀出和所述加密服務固有密鑰的讀出,可通過在記錄介質訪問部490和半導體記錄介質100之間認證相互的正當性來實現。另外,入口標記識別部425參照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中的入口標記(2to1_imp_flg)851,將該值通知到內容再生部470。另外,第一形式的內容讀出部441從內置記錄介質480讀出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將該加密內容送到內容再生部470。(步驟S1302)內容再生部470在從入口標記識別部425通知的入口標記(2to1_imp_flg)851的值為“OFF”時執(zhí)行步驟S1303的處理,在為“ON”時執(zhí)行步驟S1304的處理。即,若內容原本為傳送內容,則執(zhí)行傳送內容特有的處理(S1303),否則進行通常的再生(S1304)。(步驟S1303)在內容再生部470中,解密器474利用從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421獲得的內容密鑰,解碼從第一形式的內容讀出部441獲得的加密內容。而且,進行由解碼器475解碼的內容的解壓縮處理,送到輸出部460。由此進行內容的再生。此時,內容再生部470進行傳送內容特有的再生處理。傳送內容特有的再生處理例如包括再生中禁止快進和速退、或再生前必須對傳送內容行業(yè)人員的廣告進行再生等處理。由于傳送內容具有商業(yè)價值,因此存在受到這種再生時的制約的情況。(步驟S1304)在內容再生部470中,解密器474利用從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421獲得的內容密鑰,解碼從第一形式的內容讀出部441獲得的加密內容。而且,進行由解碼器475解碼的內容的解壓縮處理,送到輸出部460,由此進行再生。此時,內容再生部470不進行傳送內容特有的再生處理,而進行通常的再生。如上所述,面向傳送內容再生裝置400可再生利用了圖3和4、或圖7所示的存儲規(guī)格的第一形式的內容。此外,再生裝置400判斷再生對象內容的內容根源、即內容是原本應該以第一形式存儲的內容(傳送內容)、還是將應該以第二形式存儲的內容(本地內容)變換成為第一形式的內容,并可根據判斷結果來切換再生方法。4.2面向本地內容再生裝置的構成、動作圖14是表示面向本地內容再生裝置的構成例的圖。在圖14中,實線表示內容數據的流程,虛線表示內容密鑰數據的流程?,F有的面向本地內容再生裝置能再生以第二形式存儲的內容,但本發(fā)明的面向本地內容再生裝置500的最大特征在于,具備入口標記識別部526,能夠通過參照入口標記(1to2_imp_flg)852的值,來切換內容再生部570的動作。以下,對詳細情況進行說明。再生裝置500由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522、第二形式的內容讀出部542、輸出部560、內容再生部570、記錄介質訪問部590構成。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522在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590讀出半導體記錄介質100中存儲的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之后,進行解碼,將明碼文本的內容密鑰送到內容再生部570。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522具備入口標記識別部526。入口標記識別部526參照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中的入口標記(1to2_imp_flg)853的值,將該值通知到內容再生部570。第二形式的內容讀出部542在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590讀出半導體記錄介質100中存儲的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之后,將加密內容送到內容再生部570。輸出部560輸出由內容再生部570再生的內容數據。內容數據若為影像數據則輸出部560相當于顯示器等,若為聲音數據則相當于揚聲器等。另外,在使用再生裝置500的外部的顯示器或揚聲器時,其相當于AV-OUT等的輸出端子。內容再生部570將從第二形式內容讀出部542接受的加密內容,用從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522接受的內容密鑰解碼,進行解壓縮處理,來對內容進行再生。內容再生部570由解密器574和解碼器575構成。解密器574用內容密鑰解碼加密內容。解碼器575,在用解密器574解碼的內容被壓縮的情況下,進行解壓縮使其恢復到壓縮前的狀態(tài)。另外,在內容未被壓縮的情況下也可不設置解碼器575。安裝半導體記錄介質100,記錄介質訪問部590對安裝的半導體記錄介質100進行訪問。記錄介質訪問部590進行讀出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特殊區(qū)域131中存儲的媒體固有密鑰、或為了進行保護區(qū)域132中存儲的任意數字數據的讀寫所需要的認證處理。圖15是表示面向本地內容再生裝置500再生以第二形式存儲于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內容時的動作順序例的流程圖。(步驟S1501)首先,再生裝置500的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522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590讀出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在第二形式中,如圖5所示,內容密鑰由媒體固有密鑰加密,因此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590讀出媒體固有密鑰,并用媒體固有密鑰對解碼內容密鑰進行解碼。這樣獲得的內容密鑰被送到內容再生部570。另外,媒體固有密鑰的讀出,可通過在記錄介質訪問部590和半導體記錄介質100之間認證相互的正當性來實現。另外,入口標記識別部526參照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中入口標記(1to2_imp_flg)853,將該值通知到內容再生部570。另外,第二形式的內容讀出部542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590從半導體記錄介質100讀出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將加密內容送到內容再生部570。(步驟S1502)內容再生部570,在從入口標記識別部526通知的入口標記(1to2_imp_flg)853的值為“OFF”時執(zhí)行步驟S1503的處理,在為“ON”時執(zhí)行步驟S1504的處理。即,若原本的內容為本地內容,則執(zhí)行本地內容特有的處理(S1503),若原本的內容為傳送內容,則執(zhí)行傳送內容特有的處理再生(S1504)。(步驟S1503)在內容再生部570中,解密器574利用從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522獲得的內容密鑰,解碼從第二形式的內容讀出部542獲得的加密內容。而且,進行由解碼器575解碼的內容的解壓縮處理,送到輸出部560。由此進行再生。此時,內容再生部570進行本地內容特有的再生。本地內容特有的再生是指,例如允許再生中的快速進給和反繞、或允許加速或者減速再生等。(步驟S1504)在內容再生部570中,解密器574利用從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出部522獲得的內容密鑰,解碼從第二形式的內容讀出部542獲得的加密內容。而且,進行由解碼器575解碼的內容的解壓縮處理,送到輸出部560。由此進行再生。此時,內容570不進行本地內容特有的再生,而進行內容特有的再生。如上所述,面向本地內容再生裝置500可再生利用了圖5和6、或圖7所示的存儲規(guī)格的第二形式的內容。此外,再生裝置500判斷再生對象的內容的內容根源、即判斷內容是原本應該以第二形式存儲的內容(本地內容)、還是將應該以第一形式存儲的內容(傳送內容)變換成了第二形式的內容,并可根據判斷結果來切換再生方法。5內容編輯裝置的構成、動作利用圖16~圖20,對本發(fā)明的編輯裝置的構成和處理順序進行說明。圖16是表示內容編輯裝置600的構成例的圖。在圖16中,實線表示內容數據的流程,虛線表示內容密鑰數據的流程,雙線表示其他數據的流程。本發(fā)明的內容編輯裝置600的最大特征在于,具備入口標記識別部625、626,能夠通過參照所述入口標記(2to1_imp_flg和1to2_imp_flg)的值,來切換內容顯示/編輯部670的動作。以下,對詳細情況進行說明。內容編輯裝置600由通信部610、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寫部621、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寫部622、第一形式的內容讀寫部641、第二形式的內容讀寫部642、用戶操作部650、內容顯示/編輯部670、內置記錄介質680、記錄介質訪問部690構成。通信部610與網絡710連接,從連接于相同網絡的數據庫服務器730獲得關于內容的信息(內容的價格、內容的人氣等級、同一藝術家的內容信息等)。在本例中,關于內容的信息包括實時更新的信息。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寫部621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690訪問半導體記錄介質100,讀寫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寫部621具備入口標記識別部625。入口標記識別部625參照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中的入口標記(2to1_imp_flg)851的值,將該值通知到內容顯示/編輯部670。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寫部622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690訪問半導體記錄介質100,讀寫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寫部622具備入口標記識別部626。入口標記識別部626參照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中的入口標記(1to2_imp_flg)853的值,將該值通知到內容顯示/編輯部670。第一形式的內容讀寫部641具備訪問內置記錄介質680來讀寫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的功能。第二形式的內容讀寫部642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690訪問半導體記錄介質100,讀寫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用戶操作部650獲得用戶進行的操作信息。內容顯示/編輯部670進行內容的顯示和編輯。在本例中,至少具備進行內容顯示用的畫面。也可具備進行編輯用的所述的編碼器、解碼器、加密器、解密器、內容密鑰生成部等。內置記錄介質680是內置于面向內容編輯裝置600的記錄介質,具備可讀寫任意數字數據的功能。內置記錄介質680以第一形式存儲有加密內容。記錄介質訪問部690安裝半導體記錄介質100,對安裝的半導體記錄介質100進行訪問。記錄介質訪問部690進行讀出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特殊區(qū)域131中存儲的媒體固有密鑰、或為了進行保護區(qū)域132中存儲的任意數字數據的讀寫所需要的認證處理。圖17是表示內容編輯裝置600對以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存儲于半導體記錄介質100和內置記錄介質680的內容進行顯示/編輯時的動作順序例的流程圖。(步驟S1701)首先,內容編輯裝置600的第一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寫部621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690讀出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將讀出的內容通知到內容顯示/編輯部670。此時,入口標記識別部625參照第一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中的入口標記(2to1_imp_flg)851,將該值通知到內容顯示/編輯部670。另外,第二形式的內容密鑰讀寫部622經由記錄介質訪問部690讀出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將讀出的內容通知到內容顯示/編輯部670。此時,入口標記識別部626參照第二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中的入口標記(1to2_imp_flg)853,將該值通知到內容顯示/編輯部670。(步驟S1702)內容顯示/編輯部670對在步驟S1701中接收的(2to1_imp_flg、1to2_imp_flg)851、853的信息進行判斷,判斷該信息的各內容是原本應該以第一形式存儲的內容(傳送內容)、還是原本應該以第二形式存儲的內容(本地內容)。是前者的情況下轉移到步驟S1704的處理,是后者的情況下轉移到步驟S1703的處理。另外,該處理還可僅參照兩個入口標記(2to1_imp_flg、1to2_imp_flg)中的任一方來確定。另外,雖未圖示,但當兩個入口標記矛盾時進行錯誤處理。(步驟S1703)內容顯示/編輯部670用面向本地內容的顯示方法來顯示該內容的信息。作為面向本地內容的顯示方法,例如除內容的概略信息之外,進行添加了開始編輯用的按鈕(以下稱編輯按鈕)的顯示。(步驟S1704)內容顯示/編輯部670用面向傳送內容的顯示方法來顯示該內容的信息。作為面向傳送內容的顯示方法,例如除內容的概略信息之外,進行添加了顯示詳細信息用的按鈕(以下稱詳細信息顯示按鈕)的顯示。(步驟S1705)在各內容的一個畫面的顯示結束之后,內容顯示/編輯部670變?yōu)榈却齺碜杂脩糨斎氩?50的用戶輸入等待狀態(tài),轉移到步驟S1706。在尚未結束時,返回到步驟S1702的處理。圖18是表示在一個畫面的顯示結束時刻的內容顯示/編輯部670的顯示內容的一例圖。在圖18中,“Song_AAA”根據面向本地內容的顯示方法來顯示,還顯示了編輯按鈕831?!癝ong_BBB”根據面向傳送內容的顯示方法來顯示,還顯示了詳細信息顯示按鈕833。(步驟S1706)在用戶通過用戶操作部650選擇了詳細信息顯示按鈕833的情況下,轉移到步驟S1707的處理。否則轉移到步驟S1708。(步驟S1707)內容顯示/編輯部670經由通信部610從數據庫服務器730取得所選擇的內容的詳細信息,并對該詳細信息進行一定時間的顯示。圖19表示此時的內容顯示/編輯部670的顯示例。然后,結束該處理。(步驟S1708)在用戶通過用戶操作部650選擇了編輯按鈕831的情況下,轉移到步驟S1709的處理。否則轉移到步驟S1710。(步驟S1709)內容顯示/編輯部670顯示進行所選擇的內容的編輯用的畫面。圖20表示此時的內容顯示/編輯部670的顯示例。在圖20的例子中顯示了對內容的刪除進行指定的刪除按鈕835a;對關于內容的曲名、藝術家名、體裁、評價等信息的編輯進行指定的信息編輯按鈕835b;關于信息的編輯,選擇編輯項目(items)的選擇列表835;用于輸入編輯項目的輸入框837;對編輯處理的取消進行指定的取消按鈕835c。然后,用戶經由用戶輸入部650來指定處理內容,內容顯示/編輯部670進行編輯處理,結束該處理。(步驟S1710)從在步驟S1705中一個畫面的顯示結束的時刻開始,若經過一定時間則結束處理。若未經過一定時間則返回到步驟S1706的處理。如上所述,內容編輯裝置600可進行利用了圖7所示的存儲規(guī)格的內容的顯示和編輯。此外,內容編輯裝置600判斷顯示對象內容的內容根源、即內容是原本應該以第一形式存儲的內容(傳送內容)、還是應該以第二形式存儲的內容(本地內容),并可根據判斷結果來切換顯示方法。此外,可根據該判斷結果來切換進行編輯、或進行詳細信息顯示。本發(fā)明在傳送內容和本地內容雙方的存儲中使用的帶著作權保護功能的半導體記錄介質、以及所述半導體記錄介質的主機設備中尤其有效。6變形例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當然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宗旨的范圍內可考慮各種變形例。例如,可考慮如下變形例。(1)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半導體存儲介質進行了描述,但只要是以多種形式來存儲相同內容的記錄介質,則即使為其他種類的記錄介質,本發(fā)明的思想也同樣適用。(2)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為在檢索信息存儲區(qū)域使用了FAT文件系統(tǒng),但也可利用FAT32或UDF等其他文件系統(tǒng)?;蛘哌€可不使用文件系統(tǒng)而對大小或記錄地址等進行管理。(3)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內容密鑰的存儲位置在第一形式中設為通常區(qū)域133,在第二形式中設為保護區(qū)域132,但并不限定于此。內容密鑰的存儲位置不取決于形式,是自由的。同樣,加密內容的存儲位置也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第一形式中,也可將加密內容存儲到半導體記錄介質100的通常區(qū)域133。(4)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對內容密鑰進行加密的密鑰,在第一形式中采用了服務固有密鑰,在第二形式中采用了媒體固有密鑰,但對內容密鑰進行加密的密鑰并不限定于此。另外,若能夠用加密以外的方法確保安全,則也可不進行加密而直接存儲明碼文本的內容密鑰。(5)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主要將傳送內容作為對象的第一形式、和主要將本地內容作為對象的第二形式進行了說明,但形式并不限定于這兩個。本發(fā)明的思想在以多種不同形式存儲內容時是有效的。另外,入口標記也可以在內容以原本的形式存儲時設定為“OFF”,在內容從原本形式進行變換而存儲時設定為“ON”?;蛘?,還可根據輸入源的形式的數量而具備多個入口標記。(6)在本實施方式中,分別對在面向傳送內容記錄裝置200、面向本地內容記錄裝置300、面向傳送內容再生裝置400、內容編輯裝置600中,具有內置記錄介質280、380、480、680的結構進行了說明,但各自的內置記錄介質也可為可拆卸。例如可以是DVD-RAM等的光盤。(7)在本實施方式中,對經由網絡從傳送服務器取得第一形式的傳送內容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還可考慮第一形式的傳送內容存儲于CD-ROM或DVD-ROM等記錄介質而被發(fā)布的情況。此時,圖8中的面向傳送內容記錄裝置200的第一形式的內容和密鑰接收部210若不是經由網絡,而設為經由存儲有第一形式的傳送內容的所述記錄介質來接收內容和內容密鑰,則可同樣地進行處理。(8)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面向傳送內容記錄裝置200的內容和密鑰的寫入處理順序例,進行第一形式的內容和密鑰的寫入,然后實施第二形式的內容和密鑰的寫入,但其處理順序并不限定于此。同樣,作為面向本地內容記錄裝置300的內容和密鑰的寫入處理順序例,進行第二形式的內容和密鑰的寫入,然后實施第一形式的內容和密鑰的寫入,但其處理順序并不限定于此。(9)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入口標記與各形式的加密內容密鑰成組進行了存儲,但也可不必存儲在與加密內容密鑰相同的位置。只要主機設備可判斷出內容與入口標記的對應,則入口標記可存儲在任何位置。例如,也可對內容數據本身或內容數據的元數據追加入口標記來存儲。另外,還可將內容ID中的規(guī)定的一位(例如最高位)作為入口標記來使用。在該情況下,可設定為若該位的值為“0”則內容根源為“第一形式”,若為“1”則內容根源為“第二形式”。此外,也可另外準備如對內容與入口標記的對應進行管理的管理信息,存儲到記錄介質中。(參照圖21)。此時,入口標記可存儲于與內容獨立的位置。因此,無需對各種形式個別地追加入口標記。對于以多種形式存儲的內容,表示內容的內容根源的入口標記至少存在一個即可。(10)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入口標記取“ON”、“OFF”這兩個值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并不限定于此。由于只要可存儲內容根源和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即可,因此也可不是標記而是數值或字符串。(11)在本實施方式中,表示了用內容編輯裝置600判斷內容根源來切換是否可編輯的例子,但也可切換編輯的內容。例如可考慮如下切換傳送內容允許內容的名稱等信息的編輯,本地內容除此之外還允許內容的刪除、分割、結合等處理。(12)在本實施方式中,主要以音樂內容為例進行了記載,但內容的種類并不限定于此。內容還可以是動態(tài)圖像、靜態(tài)圖像、文本、程序等中的任一個或將這些內容進行合成后的內容。本發(fā)明對特定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其他更多的變形例、修正、其他利用是明確的。因此,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這里的特定的公開,而可僅由技術方案來限定。另外,本申請與日本專利申請?zhí)卦?004-199174號(2004年7月6日提出)相關聯,其內容通過參照而被組合到本文中。(工業(yè)上的可利用性)本發(fā)明可應用于按照多種形式存儲同一內容的記錄介質或針對這樣的記錄介質的內容的記錄裝置、編輯裝置等中。權利要求1.一種記錄介質,其以多種存儲形式存儲具有用于存儲到記錄介質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內容、和該內容的加密所使用的密鑰即內容密鑰,該記錄介質存儲表示內容本來的存儲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儲形式信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存儲形式信息按每個存儲形式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存儲形式信息是表示兩個狀態(tài)的標記。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存儲形式信息被添加到在所述記錄介質中存儲的內容密鑰中而被存儲。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存儲形式信息被添加到在所述記錄介質中存儲的內容的數據本身中而被存儲。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存儲形式信息作為在所述記錄介質中存儲的內容的元數據的一部分而被存儲。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包含于對內容進行唯一識別用的識別信息的一部分。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包括表示所述記錄介質中存儲的內容是原本經由網絡傳送的內容還是用除此以外的方法獲得的內容的信息。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存儲形式信息按記錄介質中存儲的每個內容而設置,所述記錄介質存儲對所述內容與所述原始存儲形式信息之間的對應進行管理的管理信息。10.一種記錄裝置,其以多種形式將具有用于存儲到記錄介質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內容、和對該內容進行加密用的密鑰即內容密鑰存儲到記錄介質,該記錄裝置具備第一內容寫入部,其將內容以第一存儲形式寫入到所述記錄介質;第一密鑰寫入部,其將內容密鑰以第一存儲形式寫入到所述記錄介質;第二內容寫入部,其將所述內容以第二存儲形式寫入到所述記錄介質;第二密鑰寫入部,其將所述內容密鑰以第二存儲形式寫入到所述記錄介質;和存儲形式信息寫入部,其將表示所述寫入的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寫入到所述記錄介質。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備接收部,其接收來自經由網絡連接的服務器的傳送內容和該傳送內容的內容密鑰;和變換部,其將該接收的傳送內容和內容密鑰變換為與所述傳送內容本來的存儲形式不同的存儲形式。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備輸入部,其輸入未被加密的內容;和記錄部,其對該輸入的內容進行加密。13.一種記錄方法,將具有用于存儲到記錄介質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內容、和對該內容進行加密用的密鑰即內容密鑰存儲到記錄介質,該記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內容以第一存儲形式寫入到所述記錄介質;將內容密鑰以第一存儲形式寫入到所述記錄介質;將內容以第二存儲形式寫入到所述記錄介質;將內容密鑰以第二存儲形式寫入到所述記錄介質;和將表示所述寫入的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寫入到所述記錄介質。14.一種再生裝置,其為記錄介質的再生裝置,該記錄介質存儲有以多種存儲形式存儲的內容和對內容進行加密用的密鑰即內容密鑰,且存儲有表示所述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其中具備內容讀出部,其從所述記錄介質讀出應該再生的內容;密鑰讀出部,其從所述記錄介質讀出針對所述內容的內容密鑰;存儲形式識別部,其從所述記錄介質讀出針對所述內容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和內容再生部,其根據所述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來切換再生方法,從而再生所述內容。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容再生部根據所述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判斷在內容再生時,是否禁止特殊再生的一部分或全部。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容再生部根據所述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判斷在內容再生時,是否也再生廣告信息。17.一種再生方法,用于對記錄介質進行再生,該記錄介質存儲有以多種存儲形式存儲的內容和對內容進行加密用的密鑰即內容密鑰,且存儲有表示所述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其中包括如下步驟從所述記錄介質讀出針對應該再生的內容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和根據所述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來切換所述內容的再生方法。18.一種信息處理裝置,是針對記錄介質的信息處理裝置,該記錄介質以多種存儲形式存儲有內容和對該內容進行加密的內容密鑰,且存儲有表示所述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儲形式信息,該信息處理裝置具備讀出部,其從所述記錄介質讀出內容和內容密鑰;存儲形式識別部,其從所述記錄介質讀出針對所述內容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和顯示部,其由所述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來判斷所述內容本來的存儲形式,并根據所述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使所述內容或/及與該內容相關的信息變化而進行顯示。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信息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備接收部,其經由網絡從數據庫服務器接收與內容相關的信息,所述顯示部根據由所述存儲形式識別部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的內容,判斷是否顯示從所述數據庫服務器取得的信息。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從所述數據庫服務器取得的信息被實時更新。21.一種信息處理方法,是關于記錄介質的信息處理方法,該記錄介質以多種存儲形式存儲有內容和對該內容進行加密的內容密鑰,且存儲有表示所述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儲形式信息,該信息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從所述記錄介質讀出內容和該內容的內容密鑰;從所述記錄介質讀出針對所述內容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和由所述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來判斷所述內容本來的存儲形式,并根據所述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使所述內容或/及與該內容相關的信息變化而進行顯示。22.一種信息處理裝置,是針對記錄介質的信息處理裝置,該記錄介質以第一和第二存儲形式存儲有內容和對該內容進行加密的內容密鑰,且存儲有表示所述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儲形式信息,該信息處理裝置具備第一讀寫部,其對所述記錄介質讀出或寫入以第一存儲形式存儲的內容和內容密鑰;第二讀寫部,其對所述記錄介質讀出或寫入以第二存儲形式存儲的內容和內容密鑰;存儲形式識別部,其從所述記錄介質讀出所述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和編輯部,其編輯內容及/或與內容相關的信息,所述編輯部根據所述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來切換針對內容的可編輯的內容。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信息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編輯部根據所述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判斷是否可進行針對內容的編輯。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信息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表示經由網絡傳送的內容的情況下,所述編輯部禁止內容的編輯。25.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信息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編輯部根據所述讀出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的內容,來確定可對內容實施的編輯項目。26.一種信息處理方法,用于對記錄介質編輯內容或與內容相關的信息,該記錄介質以第一和第二存儲形式存儲有內容和對該內容進行加密的密鑰即內容密鑰,且存儲有表示所述內容的本來的存儲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儲形式信息,該信息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參照所述記錄介質中存儲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和根據所述參照的原始存儲形式信息,來切換針對內容的可編輯的內容。全文摘要記錄介質以多種存儲形式存儲內容和該內容的加密所使用的密鑰即內容密鑰。存儲形式例如包括面向經由網絡獲得的傳送內容的存儲形式(第一形式)、和面向通過傳送以外的方法獲得的本地內容的存儲形式(第二形式)。內容根據其種類而被確定了用于存儲到記錄介質的本來的存儲形式。記錄介質除內容和內容密鑰以外,還存儲表示內容本來的存儲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儲形式信息(入口標記)(851)。再生裝置參照原始存儲形式信息,按照內容本來的存儲形式來切換再生方法。文檔編號G06F12/14GK1977251SQ20058002192公開日2007年6月6日申請日期2005年7月5日優(yōu)先權日2004年7月6日發(fā)明者宗廣和,越智誠,前田卓治,須藤正人,藤村一哉,井上信治,井上由紀子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