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觸控屏幕、觸控模塊及控制方法

      文檔序號:6355460閱讀:53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觸控屏幕、觸控模塊及控制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guān)于一種觸控模塊、觸控屏幕及觸控模塊的控制方法,且特別是有關(guān) 于一種光學(xué)式觸控模塊、觸控屏幕及此觸控模塊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shù)
      隨著光電科技的進步,采用鼠標來控制作業(yè)平臺及屏幕中的對象的方式已無法滿 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比鼠標控制還為人性化的接口便逐漸被發(fā)展出來。在這些人性化的 接口中,以手指觸控的方式最接近于人類一般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因此年長者或小孩或許 無法操作鼠標,但卻能夠輕易的采用手指來觸控,這點可從一些自動提款機已采用觸控屏 幕來獲得部分的證實。公知技術(shù)中有多種實現(xiàn)觸控接口的方式。舉例而言,有些公知液晶顯示器在面板 上貼附一層觸控膜,來達成電容式或電阻式觸控。或者,亦有公知技術(shù)將微小的觸控組件作 在液晶顯示面板內(nèi)。然而,在面板上貼附一層觸控膜或?qū)⑽⑿〉挠|控組件作在液晶顯示面 板內(nèi)均會影響液晶顯示器的光穿透率,導(dǎo)致液晶顯示器的光學(xué)質(zhì)量下降。另有公知技術(shù)采用光學(xué)感測的方式來判斷手指或觸控筆相對于屏幕的位置,但這 些公知技術(shù)都采用捕捉暗點(即手指或觸控筆擋住光所形成的暗點)的方式來判斷手指的 位置。然而,為了使暗點能夠清楚可辨,并降低誤判的機率,須提供良好且均勻的光源,以使 暗點相對背光源較為明顯。這些背光源的產(chǎn)生方式可以在屏幕的顯示面的邊緣貼附反光條 或發(fā)光條,但這卻會同時增加了機構(gòu)的復(fù)雜度與成本。再者,采用捕捉暗點的方法亦容易受 到環(huán)境光的影響。具體而言,當(dāng)環(huán)境光照射于手指或觸控物體上,并被其反射至影像傳感器 時,將會造成無法判讀到暗點的情形。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觸控屏幕、觸控模塊及控制方法。本發(fā)明提供的種觸控模塊,其結(jié)構(gòu)較為簡單。本發(fā)明提供的控制方法,其適用于一觸控模塊,且具有較低的誤判率。本發(fā)明提供的觸控屏幕,其具有較低的觸控誤判率。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觸控模塊,其適用于一顯示器,以使 顯示器具有觸控功能。顯示器具有一顯示面,且觸控模塊包括一第一影像傳感器、一第二影 像傳感器及一控制單元。第一影像傳感器配置于顯示面旁的一第一位置上。第二影像傳感 器配置于顯示面旁的一第二位置上??刂茊卧娦赃B接至光源、第一影像傳感器及第二影 像傳感器。當(dāng)至少一觸控物體進入顯示面前的一感測空間時,第一影像傳感器與第二影像 傳感器會感測到觸控物體所反射的光束,且控制單元適于根據(jù)第一影像傳感器與第二影像 傳感器所感測到觸控物體反射的光束而判斷出觸控物體相對于顯示面的位置。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觸控模塊還包括至少一光源,配置于顯示面旁,并適于發(fā) 出進入感測空間的光束。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光源包括一第一光源及一第二光源,其分別配置于 顯示面旁的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刂茊卧m于在多個連續(xù)的單位時間中持續(xù)控制第 一光源與第二光源。每一單位時間可包括一第一子單位時間與一第二子單位時間。在第一 子單位時間中,控制單元適于使第一光源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使第二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第 二子單位時間中,控制單元適于使第一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并使第二光源處于開啟狀態(tài)。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在第一子單位時間中,控制單元適于使第一影像傳感器 處于開啟狀態(tài),且使第二影像傳感器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第二子單位時間中,控制單元適于使 第一影像傳感器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且適于使第二影像傳感器處于開啟狀態(tài)。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每一單位時間還包括一第三子單位時間,在第三子單位 時間中,控制單元適于使第一光源與第二光源皆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刂茊卧m于將第一影像 傳感器在每一單位時間的第一子單位時間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減去第一影像傳感器在對 應(yīng)的單位時間的第三子單位時間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以獲得一第一觸控影像??刂茊卧?適于將第二影像傳感器在每一單位時間的第二子單位時間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減去第二 影像傳感器在對應(yīng)的單位時間的第三子單位時間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以獲得一第二觸控 影像??刂茊卧鶕?jù)第一觸控影像與第二觸控影像判斷出觸控物體相對于顯示面的位置。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三位置與第四位置分別落在顯示面的相鄰的二角落 旁。第一位置與第三位置可落在顯示面的相同的角落旁,且第二位置與第四位置可落在顯 示面的相同的角落旁。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觸控模塊還包括一第三影像傳感器及一第四影像傳感 器,其分別配置于顯示面旁的一第五位置及一第六位置,且第三影像傳感器與第四影像傳 感器的感測面朝向感測空間。光源可還包括一第三光源及一第四光源,其分別配置于顯示 面旁的一第七位置及一第八位置。每一單位時間還包括一第四子單位時間及一第五子單位 時間。在第一子單位時間中,控制單元適于使第三光源與第四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第二 子單位時間中,控制單元適于使第三光源與第四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第四子單位時間中, 控制單元適于使第三光源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使第一、第二及第四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第五 子單位時間中,控制單元適于使第四光源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使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源處于關(guān) 閉狀態(tài)。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觸控物體的數(shù)量例如為二個,當(dāng)這些觸控物體在這些單 位時間的至少其中之一中同時位于感測空間內(nèi)時,在此單位時間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 四影像傳感器所感測到的觸控影像中會各自有至少一反光點,且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影 像傳感器的至少其中二者所感測到的觸控影像中會各自有二個反光點??刂茊卧m于比 對這些反光點在這些觸控影像中的位置,以剔除這些觸控物體所不存在的相對顯示面的位 置,并決定這些觸控物體相對顯示面的位置。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影像傳感器與第二影像傳感器在每一單位時間中的 全部時間內(nèi)皆維持于開啟狀態(tài)。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分別落在顯示面的相鄰的二角落旁。
      4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觸控模塊還包括至少一吸光條或至少一折光條,其配置 于顯示面的至少一邊上,其中折光條適于將光束往遠離顯示面的方向反射。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觸控模塊,其適用于一顯示器,以使顯示器具有觸 控功能。顯示器具有一顯示面,且觸控模塊包括一第一影像傳感器、一第二影像傳感器、一 第一光源、一第二光源及一控制單元。第一影像傳感器配置于顯示面旁的一第一位置上。 第二影像傳感器配置于顯示面旁的一第二位置上。第一光源配置于顯示面旁的一第三位置 上,并適于發(fā)出進入感測空間的光。第二光源配置于顯示面旁的一第四位置上,并適于發(fā)出 進入感測空間的光??刂茊卧娦赃B接至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一影像傳感器及第二影像 傳感器??刂茊卧m于在多個連續(xù)的單位時間中持續(xù)控制第一光源與第二光源,且每一單 位時間包括一第一子單位時間與一第二子單位時間。在第一子單位時間中,控制單元適于 使第一光源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使第二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第二子單位時間中,控制單元適 于使第一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并使第二光源處于開啟狀態(tài)。當(dāng)至少一觸控物體進入感測空 間時,第一影像傳感器與第二影像傳感器會感測到觸控物體的影像,且控制單元適于根據(jù) 第一影像傳感器與第二影像傳感器所感測到的影像而判斷出觸控物體相對于顯示面的位 置。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控制方法,其適于控制一觸控模塊。觸控模塊適用 于一顯示器,且顯示器具有一顯示面。觸控模塊包括一第一影像傳感器及一第二影像傳感 器。第一影像傳感器與第二影像傳感器分別配置于顯示面旁的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 此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當(dāng)至少一觸控物體進入顯示面前的一感測空間時,使第一 影像傳感器與第二影像傳感器感測到觸控物體所反射的光束。接著,根據(jù)第一影像傳感器 與第二影像傳感器所感測到觸控物體反射的光束而判斷出觸控物體相對于顯示面的位置。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觸控模塊包括一第一光源及一第二光源,其分別配置于 顯示面旁的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此控制方法適于在多個連續(xù)的單位時間中持續(xù)控制 第一光源與第二光源,其中每一單位時間包括一第一子單位時間與一第二子單位時間???制方法還包括下列步驟在第一子單位時間中,使第一光源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使第二光源處 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第二子單位時間中,使第一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并使第二光源處于開啟狀 態(tài)。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控制方法適于在這些連續(xù)的單位時間中持續(xù)控制第一影 像傳感器與第二影像傳感器,其中控制方法還包括下列步驟在第一子單位時間中,使第一 影像傳感器處于開啟狀態(tài),且使第二影像傳感器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第二子單位時間中,使第 一影像傳感器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且使第二影像傳感器處于開啟狀態(tài)。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每一單位時間還包括一第三子單位時間,且控制方法還 包括下列步驟。在第三子單位時間中,使第一光源與第二光源皆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此外,將第 一影像傳感器在每一單位時間的第一子單位時間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減去第一影像傳感 器在對應(yīng)的單位時間的第三子單位時間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以獲得一第一觸控影像。再 者,將第二影像傳感器在每一單位時間的第二子單位時間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減去第二影 像傳感器在對應(yīng)的單位時間的第三子單位時間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以獲得一第二觸控影 像。之后,根據(jù)第一觸控影像與第二觸控影像判斷出觸控物體相對于顯示面的位置。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觸控模塊還包括一第三影像傳感器及一第四影像傳感器,其分別配置于顯示面旁的一第五位置及一第六位置。光源可還包括一第三光源及一第 四光源,其分別配置于顯示面旁的一第七位置及一第八位置。每一單位時間可還包括一第 四子單位時間及一第五子單位時間,控制方法適于在這些連續(xù)的單位時間中持續(xù)控制第三 光源、第四光源、第三影像傳感器及第四影像傳感器,且控制方法還包括下列步驟。在第一 子單位時間中,還使第三光源與第四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第二子單位時間中,還使第三光 源與第四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第四子單位時間中,使第三光源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使第一、 第二及第四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第五子單位時間中,使第四光源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使第 一、第二及第三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觸控物體的數(shù)量例如為二個。當(dāng)這些觸控物體在這些單 位時間的至少其中之一中同時位于感測空間內(nèi)時,在單位時間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 影像傳感器所感測到的觸控影像中可各自有至少一反光點,且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影像 傳感器的至少其中二者所感測到的觸控影像中可各自有二個反光點,而控制方法還包括比 對這些反光點在這些觸控影像中的位置,以剔除這些觸控物體所不存在的相對顯示面的位 置,并決定這些觸控物體相對顯示面的位置。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控制方法還包括使第一影像傳感器與第二影像傳感器在 每一單位時間中的全部時間內(nèi)皆維持于開啟狀態(tài)。本發(fā)明的再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控制方法,其適于控制一觸控模塊。觸控模塊適用 于一顯示器,且顯示器具有一顯示面。觸控模塊包括一第一光源、一第二光源、一第一影像 傳感器及一第二影像傳感器。第一影像傳感器與第二影像傳感器分別配置于顯示面旁的一 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且第一光源與第二光源分別配置于顯示面旁的一第三位置與一第 四位置。控制方法適于在多個連續(xù)的單位時間中持續(xù)控制第一光源與第二光源。每一單位 時間包括一第一子單位時間與一第二子單位時間,且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在第一子單 位時間中,使第一光源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使第二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第二子單位時間中, 使第一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并使第二光源處于開啟狀態(tài)。當(dāng)一觸控物體進入感測空間時,使 第一影像傳感器與第二影像傳感器感測觸控物體的影像。接著,根據(jù)第一影像傳感器與第 二影像傳感器所感測到的影像來判斷出觸控物體相對于顯示面的位置。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觸控屏幕,其包括一顯示器、至少二觸控單元及一 控制單元。顯示器具有一顯示面。這些觸控單元配置于顯示面旁,且每一觸控單元包括一 光源及一影像傳感器。光源配置于顯示面旁,并適于朝向顯示面前的一感測空間發(fā)出一光 束。影像傳感器配置于顯示面旁,且影像傳感器的感測面朝向感測空間,其中影像傳感器適 于捕捉感測空間中的亮點,并產(chǎn)生一影像信號??刂茊卧娦赃B接至這些光源及這些影像 傳感器,其中控制單元適于接收來自這些影像傳感器的這些影像信號,并根據(jù)這些影像信 號判斷出亮點相對于顯示面的位置。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控制單元適于輪流驅(qū)動這些觸控單元中的這些光源。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當(dāng)控制單元在結(jié)束驅(qū)動這些觸控單元之一的光源之后, 且在開啟驅(qū)動這些觸控單元的另一的光源之前,控制單元適于使這些觸控單元的這些光源 保持關(guān)閉,且控制單元適于將每一觸控單元的影像傳感器在觸控單元的光源被驅(qū)動時所感 測到的影像亮度減去在這些光源保持關(guān)閉時所感測到的影像亮度,以獲得一觸控影像,并 根據(jù)觸控影像來判斷出亮點的位置。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控制單元包括至少二信號處理器及一后端處理器。這些 信號處理器分別電性連接至這些觸控單元的影像傳感器,其中每一信號處理器適于根據(jù)對 應(yīng)的影像傳感器所感測到的影像判斷出亮點的位置,并產(chǎn)生一一維坐標信號。后端處理器 電性連接至這些信號處理器,其中后端處理器適于接收這些信號處理器所產(chǎn)生的這些一維 坐標信號,并根據(jù)這些一維坐標信號判斷出亮點相對于顯示面的位置。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控制單元適于使這些影像傳感器反復(fù)捕捉感測空間中的 亮點,并藉此判斷出亮點的位置變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觸控屏幕、觸控模塊及其控制方法中,影像傳感器是用以捕 捉亮點,即捕捉觸控物體的反射光。相較于采用捕捉暗點(即捕捉遮光點)的觸控模塊,其 須由反光條或發(fā)光條配置于顯示面邊緣以形成良好的背光源,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觸控屏幕 及觸控模塊結(jié)構(gòu)可以較為簡單,此有助于降低觸控屏幕及觸控模塊的成本,且亦可使觸控 屏幕較為美觀。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觸控屏幕、觸控模塊及其控制方法中,是采用使光源輪 流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方法,來避免影像傳感器受到不必要的光源所發(fā)出的光束的干擾,因此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觸控屏幕、觸控模塊及其控制方法的誤判率較低。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還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 說明。


      圖IA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及作業(yè)平臺的主視圖。圖IB為圖IA的觸控屏幕沿著I-I線的剖面示意圖。圖IC為圖IA中的觸控單元的放大圖。圖2A為圖IA的控制單元的驅(qū)動時間分布圖。圖2B為圖IA的觸控模塊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圖3A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及作業(yè)平臺的主視圖。圖;3B為圖3A的觸控屏幕沿著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圖4A為圖3A的控制單元的驅(qū)動時間分布圖。圖4B為圖3A的觸控模塊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圖5A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及作業(yè)平臺的主視圖。圖5B為圖5A的觸控屏幕沿著II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圖5C繪示圖5B的觸控屏幕的另一變化。圖6A為本發(fā)明的再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及作業(yè)平臺的主視圖。圖6B為圖6A的觸控屏幕沿著IV-IV線的剖面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及作業(yè)平臺的主視圖。圖8A為圖7的控制單元的驅(qū)動時間分布圖。圖8B為圖7的觸控模塊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圖9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及作業(yè)平臺的主視圖。附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50、50a、50b 觸控物體;70 環(huán)境光源;72 環(huán)境光;90 作業(yè)平臺;100、101、102、103,104,105 觸控屏幕;200,201 顯示器;210 顯示面;220 邊框;222 凹陷;224 前表 面;300、302、305 觸控模塊;310 觸控單元;312 光源;312a 第一光源;312b 第二光源; 312c 第三光源;312d 第四光源;313 光束;314 影像傳感器;31 第一影像傳感器; 314b 第二影像傳感器;314c 第三影像傳感器;314d 第四影像傳感器;315 感測面;316 成像組件;318、318a、318b 信號處理器;319 后端處理器;320 控制單元;330 吸光條; 330a 折光條;S 感測空間;S110、S110,、S110”、S112、S112”、S114、S114”、S116、S116”、 S118”、S120、S120’、S120”、S122、S124 步驟;T、T’、T”:單位時間;Ul 第一子單位時間;U2 第二子單位時間 ’U3 第三子單位時間 ’U4 第四子單位時間;U5 第五子單位時間。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A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及作業(yè)平臺的主視圖,圖IB為圖IA的觸控 屏幕沿著I-I線的剖面示意圖,而圖IC為圖IA中的觸控單元的放大圖。請參照圖1Α、圖IB與圖1C,本實施例的觸控屏幕100包括一顯示器200、至少二觸 控單元310及一控制單元320。在本實施例中,觸控單元310與控制單元320可構(gòu)成一觸控 模塊300。顯示器200具有一顯示面210。在本實施例中,這些觸控單元310配置于顯示面 210旁,且每一觸控單元310包括至少一光源312 (在圖IA中是以兩個光源312為例)及一 影像傳感器314。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模塊300包括至少一光源312、一第一影像傳 感器314a、一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及控制單元320。光源312配置于顯示面210旁,并適于發(fā)出進入顯示面210前的一感測空間S的 一光束313。影像傳感器314配置于顯示面210旁,在本實施例中,影像傳感器314的感測 面315朝向感測空間S。在本實施例中,光束313的行進方向可大約平行于顯示面210,而 感測空間S定義為顯示面210前光束313所能涵蓋且影像傳感器314所能感測到的空間, 其位置與范圍例如為圖IA與圖IB所繪示的虛框的位置與范圍。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 影像傳感器31 配置于顯示面210旁的一第一位置上(例如圖IA所繪示的位置),而第二 影像傳感器314b配置于顯示面210旁的一第二位置上(例如圖IA所繪示位置)。在本實施例中,影像傳感器314適于捕捉感測空間S中的亮點,并產(chǎn)生一影像信 號。具體而言,當(dāng)至少一觸控物體50(在圖IA中是以一個手指做為觸控物體50為例)進 入該感測空間S時,第一影像傳感器31 與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會感測到觸控物體50所 反射的光束313,而此物體50成像于影像傳感器314上的影像即為一亮點。在本實施例中, 影像傳感器314前可配置有一成像組件316,以將物體50所反射的光束313成像于影像傳 感器314上,其中成像組件316例如為透鏡或針孔。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320電性連接至這些光源312及這些影像傳感器314,其 中控制單元320適于接收來自這些影像傳感器314的影像信號,并根據(jù)這些影像信號判斷 出亮點相對于顯示面210的位置。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320適于根據(jù)第一影 像傳感器31 與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所感測到觸控物體50反射的光束313而判斷出觸 控物體50相對于顯示面210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光源312例如為發(fā)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激光二極管(laser diode)或其它適當(dāng)?shù)陌l(fā)光組件,而光束313例 如為紅外光束、可見光束、激光束或其它適當(dāng)波長范圍的電磁波射束,但本發(fā)明并不以此為 限。此外,觸控物體50例如為使用者的手指或觸控筆的筆尖。
      8
      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320包括至少二信號處理器318(在圖IA中是以二信號 處理器318a與318b為例)及一后端處理器319。這些信號處理器318分別電性連接至這 些觸控單元310的影像傳感器314,亦即信號處理器318a與信號處理器31 分別電性連接 至第一影像傳感器31 與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每一信號處理器318適于根據(jù)對應(yīng)的影 像傳感器314所感測到的影像判斷出亮點的位置,并產(chǎn)生一一維坐標信號,此一維坐標信 號例如是代表觸控物體50所反射的光束313入射影像傳感器314的入射角。后端處理器 319電性連接至這些信號處理器318,其中后端處理器319適于接收這些信號處理器318所 產(chǎn)生的這些一維坐標信號,并根據(jù)這些一維坐標信號判斷出亮點相對于顯示面的位置。具 體而言,后端處理器319可根據(jù)光束313入射兩個不同的影像傳感器314的兩個入射角計 算出亮點相對于顯示面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當(dāng)后端處理器319計算出亮點相對于顯示 面的位置后,可傳送一位置訊號至與后端處理器319連接的作業(yè)平臺90,如此作業(yè)平臺90 便可判斷出觸控物體50相對于顯示面所顯示的畫面的位置,由此實現(xiàn)觸控功能。在本實施 例中,作業(yè)平臺90例如為一計算機,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作業(yè)平臺90亦可以是一手機本 體、個人數(shù)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本體、數(shù)碼相機本體或其它適當(dāng)?shù)?電子控制系統(tǒng)或電子組件。值得注意的是,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信號處理器318與后端處理器319的配置位置與 分合狀態(tài)。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信號處理器318是組合于觸控單元310中,而后端處 理器319與信號處理器318間則是以傳輸線電性連接。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信號處理器 318亦可與后端處理器319整合于同一芯片中?;蛘?,信號處理器318a與信號處理器318b 其中之一可與后端處理器319整合于同一芯片中,而信號處理器318a與信號處理器318b 的另一再通過傳輸線與此芯片電性連接?;蛘?,后端處理器319亦可整合至作業(yè)平臺90的 處理器中,亦即后端處理器319的運算功能可利用作業(yè)平臺90中的程序及處理器來完成。在本實施例中,光源312包括至少一第一光源31 (在圖IA中是以二個第一光源 312a為例)及至少一第二光源312b (在圖IA中是以二個第二光源312b為例),其分別配置 于顯示面210旁的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例如圖IA所繪示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 第三位置與第四位置分別落在顯示面的相鄰的二角落旁。第一位置與第三位置可落在顯示 面的相同的角落旁,且第二位置與第四位置可落在顯示面的相同的角落旁。此外,第一位置 與第二位置可分別落在顯示面的相鄰二角落旁。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源31 與 第一影像傳感器31 是整合在二觸控單元310其中之一,第二光源312b與第二影像傳感 器314b是整合在二觸控單元310之另一,且此二觸控單元310分別配置于顯示面210的相 鄰兩角落旁。圖2A為圖IA的控制單元的驅(qū)動時間分布圖。請參照圖IA至圖IC即圖2A,在本 實施例中,控制單元320適于輪流驅(qū)動這些觸單元310中的光源312。具體而言,控制單元 320適于在多個連續(xù)的單位時間T中持續(xù)控制第一光源31 與第二光源312b。每一單位時 間T可包括一第一子單位時間Ul與一第二子單位時間U2。在第一子單位時間Ul中,控制 單元320適于使第一光源31 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使第二光源312b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換言之, 如圖2A所繪示,亦即在第一子單位時間Ul中以電流驅(qū)動第一光源31加,并使通過第二光源 312b的電流實質(zhì)上為零。在第二子單位時間U2中,控制單元320適于使第一光源31 處 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并使第二光源312b處于開啟狀態(tài)。換言之,如圖2A所繪示,亦即在第一子單位時間Ul中以使通過第一光源31 的電流實質(zhì)上為零,并以電流驅(qū)動第二光源312b。值 得注意的是,圖2A中的驅(qū)動電流的波形是以方波為例,但在其它實施例中,驅(qū)動電流的波 形亦可以是正弦波、三角波、圓波、左右不對稱的波形、其它規(guī)則形狀的波形或其它不規(guī)則 形狀的波形。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子單位時間Ul中,控制單元320適于使第一影像傳感器 31 處于開啟狀態(tài),且使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如圖2A所繪示。此外,在第 二子單位時間U2中,控制單元320適于使第一影像傳感器31 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且適于使第 二影像傳感器314b處于開啟狀態(tài)。值得注意的是,此處所謂影像傳感器的開啟或關(guān)閉包括 實質(zhì)上的開啟或關(guān)閉,或者亦可分別為數(shù)據(jù)有效或數(shù)據(jù)無效。如此一來,當(dāng)?shù)谝挥跋駛鞲衅?1 在第一子單位時間Ul中開啟且感測時,便能夠 感測到第一光源31 所發(fā)出的光束313的反射光,但不會感測到第二光源314b直射至第 一影像傳感器31 的光束313或經(jīng)由反射而傳遞到第一影像傳感器31 的光束313,因 此第一影像傳感器31 的感測結(jié)果不會受到第二光源314b的干擾。反之,當(dāng)?shù)诙跋駛?感器314b在第二子單位時間U2中開啟且感測時,便能夠感測到第二光源312b所發(fā)出的光 束313的反射光,但不會感測到第一光源31 直射至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的光束313或 經(jīng)由反射而傳遞到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的光束313。因此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的感測結(jié) 果不會受到第一光源31 的干擾。由于影像傳感器314所感測結(jié)果不會受到不同觸控單 元310的光源312所干擾,因此本實施例的觸控屏幕100及其觸控模塊300的誤判率較低。值得注意的是,本發(fā)明并不限定第一子單位時間Ul與第二子單位時間U2在單位 時間T中的排列順序及分布長度。舉例而言,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二子單位時間U2可排在 第一子單位時間Ul前?;蛘?,第一子單位時間Ul與第二子單位時間U2可以彼此相接或不 相接,且第一子單位時間與第二子單位時間亦沒有一定要占滿整段單位時間T。另外,本發(fā) 明并不限定第一影像傳感器31 與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須交替開啟。在其它實施例中, 第一影像傳感器31 與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亦可以在每一單位時間T中的全部時間內(nèi)皆 維持于開啟狀態(tài),且控制單元320例如適于在第一子單位時間Ul中取第一影像傳感器31 的感測結(jié)果來分析(亦即此時第一影像傳感器31 的數(shù)據(jù)為有效,而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 的數(shù)據(jù)為無效),并于第二子單位時間U2中取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的感測結(jié)果來分析(亦 即此時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的數(shù)據(jù)為有效,而第一影像傳感器31 的數(shù)據(jù)為無效)。如此 一來,即使影像傳感器314沒有適時關(guān)閉,亦不會影響到控制單元320對觸控物體50的位 置的判斷結(jié)果。在本實施例的觸控屏幕100及觸控模塊300中,影像傳感器312是用以捕捉亮點, 即捕捉觸控物體50的反射光。相較于采用捕捉暗點(即捕捉遮光點)的觸控模塊,其須由 反光條或發(fā)光條配置于顯示面邊緣以形成良好的背光源,本實施例的觸控屏幕100及觸控 模塊300不須加裝這些反光條或發(fā)光條,因此結(jié)構(gòu)較為簡單,且有助于降低觸控屏幕100及 觸控模塊300的成本,且亦可使觸控屏幕100較為美觀。此外,本實施例的觸控模塊300是 設(shè)置于顯示面210旁,而不會遮擋從顯示面210出射的光線。相較于公知觸控膜因覆蓋顯 示面而會影響顯示器的光學(xué)質(zhì)量,本實施例的觸控模塊300不會影響顯示器200的光學(xué)質(zhì) 量,因此本實施例的觸控屏幕100具有較佳的光學(xué)質(zhì)量。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320適于使影像傳感器314反復(fù)捕捉感測空間S中的亮點,并由此判斷出亮點的位置變化。如此一來,作業(yè)平臺90便能夠得知觸控物體50的 運動狀態(tài),以實現(xiàn)類似于鼠標拖曳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本發(fā)明并不限定觸控模塊300必須具有光源312,在其它實施例 中,觸控模塊300亦可不具有光源312,而光束313則是由其它光源(例如為環(huán)境的發(fā)光源 或反射光源)所提供。圖2B為圖IA的觸控模塊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請參照圖1A、圖2A及圖2B,本實 施例的控制方法適于控制圖IA的觸控模塊300,而此控制方法可由控制單元320來執(zhí)行。 本實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執(zhí)行步驟S110,步驟SllO為當(dāng)至少一觸控物體50 (在本實施例中是以一個 觸控物體50為例)進入感測空間S時,使第一影像傳感器31 與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感 測到觸控物體所反射的光束。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llO包括步驟S112與步驟S114。步驟 S112為在第一子單位時間Ul中,使第一光源31 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使第二光源312b處于 關(guān)閉狀態(tài)。步驟Sl 14為在第二子單位時間U2中,使第一光源31 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并使第 二光源312b處于開啟狀態(tài)。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114是在步驟S112之后執(zhí)行,然而,在其 它實施例中,兩者的執(zhí)行順序亦可以對調(diào)。在執(zhí)行步驟S112時,本實施例的控制方法可還包括使第一影像傳感器31 處于 開啟狀態(tài),且使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此外,在執(zhí)行步驟Sl 14時,本實施例的 控制方法可還包括使第一影像傳感器31 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且使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處于 開啟狀態(tài)。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亦可以使第一影像傳感器31 與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 在每一單位時間中的全部時間內(nèi)皆維持于開啟狀態(tài)。接著,執(zhí)行步驟S120,步驟S120為根據(jù)第一影像傳感器31 與第二影像傳感器 314b所感測到觸控物體50反射的光束313而判斷出觸控物體50相對于顯示面210的位置。之后,可重復(fù)執(zhí)行步驟Sl 10與S120,如此便可持續(xù)感測觸控物體50的位置變化狀態(tài)。本實施例的控制方法采用感測亮點(即觸控物體50反光點)的方式。相較于采 用感測暗點(即觸控物體遮光點)的方式須利用反光條或發(fā)光條,本實施例的控制方法無 需利用反光條或發(fā)光條,因此有助于簡化觸控模塊300的結(jié)構(gòu)。另外,由于本實施例的控制 方法采用使光源312交替閃爍的方式,因此影像傳感器314不會受到不同的觸控單元310 的光源312的干擾,因此本實施例的控制方法具有較低的誤判率。圖3A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及作業(yè)平臺的主視圖,圖:3B為圖3A的觸 控屏幕沿著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而圖4A為圖3A的控制單元的驅(qū)動時間分布圖。請參 照圖3A、圖;3B與圖4A,本實施例的觸控屏幕101與上述觸控屏幕100(如圖IA與圖IB所 繪示)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圖IB的觸控屏幕100中,顯示面210內(nèi)凹于顯示 器200的邊框220。然而,在本實施例的觸控屏幕中,顯示面210與邊框220的表面實質(zhì)上 在同一平面上。在使用此種顯示器201時,環(huán)境光源70 (例如為發(fā)光源或反射光源)所發(fā) 出的環(huán)境光72容易干擾到影像傳感器314的感測結(jié)果。為了解決此問題,在本實施例中, 每一單位時間T’還包括一第三子單位時間U3。在第三子單位時間U3中,控制單元320適 于使第一光源31 與第二光源312b皆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刂茊卧?20適于將第一影像傳感器31 在每一單位時間T’的第一子單位時間Ul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減去第一影像傳感 器31 在對應(yīng)的單位時間T’的第三子單位時間U3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以獲得一第一觸 控影像??刂茊卧?20適于將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在每一單位時間T’的第二子單位時間 U2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減去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在對應(yīng)的單位時間T,的第三子單位時間 U3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以獲得一第二觸控影像。控制單元根據(jù)第一觸控影像與第二觸控 影像判斷出觸控物體50相對于顯示面的位置。換言之,在第三子單位時間U3中,第一影像 傳感器31 與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皆處于開啟狀態(tài)。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亦可以將第 三子單位時間U3分成兩個不同的子單位時間,而第一影像傳感器31 與第二影像傳感器 314b分別在此兩不同的子單位時間中開啟。由控制單元320將影像亮度相減的方式,便可扣除環(huán)境光72所造成的影像,如此 仍然能夠獲得觸控物體50的正確位置,而不受環(huán)境光72的干擾。此種觸控模塊300亦可 應(yīng)用于投影屏幕上。由于投影屏幕沒有邊框,亦容易受到環(huán)境光的干擾,而本實施例的觸控 模塊300則可有效解決此問題。此外,本實施例的觸控模塊300亦可應(yīng)用于圖IA的觸控屏 幕100中,以解決相對顯示面210傾斜的環(huán)境光的干擾。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第二及第三子單位時間Ul、U2、U3的順序 亦可改變?yōu)槠渌魏慰赡艿捻樞颉D4B為圖3A的觸控模塊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請參照圖3A、圖4A與圖4B,本實 施例的控制方法與圖2B的控制方法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110’還包括步閥S116,而步驟S116為在第三子單位時間U3 中,使第一光源31 與第二光源312b皆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120’ 包括步驟S122與步驟S1M。步驟S122為將第一影像傳感器31 在第一子單位時間Ul中 所測得的影像亮度減去第一影像傳感器31 在第三子單位時間U3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 以獲得一第一觸控影像。再者,將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在第二子單位時間U2中所測得的 影像亮度減去第二影像傳感器314b在第三子單位時間U3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以獲得一 第二觸控影像。另外,步閥SlM于步驟S122后執(zhí)行,步驟SlM為根據(jù)第一觸控影像與第 二觸控影像判斷出觸控物體50相對于顯示面的位置。由將影像亮度相減的方式,便可扣除環(huán)境光72所造成的影像,如此仍然能夠獲得 觸控物體50的正確位置,而不受環(huán)境光72的干擾。此種控制方法亦可應(yīng)用于投影屏幕上。 由于投影屏幕沒有邊框,亦容易受到環(huán)境光的干擾,而本實施例的控制方法則可有效解決 此問題。此外,本實施例的控制方法亦可應(yīng)用于圖IA的觸控屏幕100中,以解決相對顯示 面210傾斜的環(huán)境光的干擾。圖5A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及作業(yè)平臺的主視圖,圖5B為圖5A的觸 控屏幕沿著II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5A與圖5B,本實施例的觸控屏幕102與上 述觸控屏幕100(如圖IA與圖IB所繪示)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 觸控模塊302還包括至少一吸光條330 (圖5A中是以三個吸光條330為例),其配置于顯示 面210的至少一邊上(圖5A中是以配置于三邊上為例)。吸光條330可吸收原本會打在邊 框220上的來自光源212的光束313,進而避免邊框220所反射的光束313造成對不同觸控 單元310的影像傳感器314的干擾。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C所繪示,吸光條330亦可以 用折光條330a來取代,折光條330a適于將光束313往遠離顯示面210的方向反射,如此便能夠避免邊框220所反射的光束313造成對不同觸控單元310的影像傳感器314的干擾。圖6A為本發(fā)明的再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及作業(yè)平臺的主視圖,而圖6B為圖6A的 觸控屏幕沿著IV-IV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6A與圖6B,本實施例的觸控屏幕103與 上述觸控屏幕102(如圖5A與圖5B所繪示)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本實施例的觸 控屏幕103是將圖5A與圖5B的觸控屏幕102的顯示器200置換為與圖相同的顯示器 201。此外,圖5A與圖5B的觸控模塊302的吸光條330是置于邊框220所圍繞的凹陷222 中,但本實施例的觸控模塊303的吸光條330則是置于邊框220的前表面2M上。本實施 例的吸光條330可吸收平行于顯示面210的環(huán)境光,以免避環(huán)境光干擾影像傳感器314的 感測結(jié)果。圖7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及作業(yè)平臺的主視圖,而圖8A為圖7的控 制單元的驅(qū)動時間分布圖。請參照圖7與圖8A,本實施例的觸控屏幕104與圖IA的觸控屏 幕100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觸控屏幕104多了兩個觸控模塊310。 具體而言,觸控模塊304還包括一第三影像傳感器3Hc及一第四影像傳感器314d,其分別 配置于顯示面210旁的一第五位置及一第六位置(例如圖7所繪示的位置),在本實施例 中,第三影像傳感器3Hc與第四影像傳感器314d的感測面315朝向感測空間S。在本實施 例中,四個觸控模塊310分別配置于顯示面210的四個角落。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觸控 模塊310亦可以配置于其它適當(dāng)?shù)奈恢?。光?12可還包括至少一第三光源312c (在圖7中是以二個第三光源312c為例) 及一第四光源312d(在圖7中是以二個第四光源312d為例),其分別配置于顯示面210旁 的一第七位置及一第八位置(例如圖7所繪示的位置)。每一單位時間T”還包括一第四 子單位時間U4及一第五子單位時間U5。在第一子單位時間Ul中,控制單元3M適于還使 第三光源312c與第四光源312d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第二子單位時間U2中,控制單元3 適 于還使第三光源312c與第四光源312d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第四子單位時間U4中,控制單元 324適于使第三光源312c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使第一、第二及第四光源31h、312b、312d處于 關(guān)閉狀態(tài)。在第五子單位時間U5中,控制單元3M適于使第四光源處312d于開啟狀態(tài),并 使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源31h、312b、312c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 及第四影像傳感器314a、314b、314c、314d可分別于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子單位時間U1、 U2、U3、U4中開啟并感測影像。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影像傳感器 3Ha、314b、3Hc、314d亦可在每一單位時間T”中的全部時間中接維持開啟。在實施例中,觸控物體50的數(shù)量例如為二個,即觸控物體50a與觸控物體50b。當(dāng) 這些觸控物體50在這些單位時間T”的至少其中之一中同時位于感測空間S內(nèi)時,在此單 位時間T”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影像傳感器3Ha、314b、314c、314d所感測到的觸控影 像中會各自有至少一反光點。舉例而言,由于第一影像傳感器314a、觸控物體50b、觸控物 體50a及第四影像傳感器314d是排列在同一直在線,因此第一影像傳感器31 只會感測 到觸控物體50b所形成的反光點,但不會感測到觸控物體50a所形成的反光點。反之,第四 影像傳感器314d只會感測到觸控物體50a所形成的反光點,但不會感測到觸控物體50b所 形成的反光點。因此第一影像傳感器31 與第四影像傳感器314d各器只會感測到一個反 光點。此外,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影像傳感器314a、314b、314c、314d的至少其中二者所 感測到的觸控影像中會各自有二個反光點。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及第三影像傳感器314b、3Hc各自能感測到兩個反光點。如此一來,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 影像傳感器314a、314b、314c、314d所輸出的四個一維坐標信號中,其中有兩個會各自包含 兩個一維坐標,而另兩個則各自包含一個一維坐標。如此一來,便會組合出多于兩個的觸控 物體50的位置,而與實際情況不符合。此外,在通常的情況中,四個一維坐標信號會各自包 含二個一維坐標,這會組合出還多與實際情況不符合的位置。為了解決此一問題,控制單元3M適于比對這些反光點在這些觸控影像中的位 置,以剔除這些觸控物體50所不存在的相對顯示面210的位置,并決定這些觸控物體50 相對顯示面的位置。換言之,控制單元3M在接收四個一維坐標信號且由此運算出多個位 置的數(shù)據(jù)后,可取這些數(shù)據(jù)的交集者來當(dāng)作觸控物體50的實際位置,而其它數(shù)據(jù)則予以剔 除。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觸控屏幕104及觸控模塊304便能夠準確判斷出雙觸控物體50 的位置。根據(jù)這樣的原理,便能夠?qū)崿F(xiàn)多點觸控。此外,隨著觸控點的增加(例如增加至三 個以上),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亦可采用還多的觸控單元310來準確判斷出還多點的觸控。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觸控屏幕104及觸控模塊304不僅適用于判斷雙觸控 物體50的位置。假設(shè)在只有單一的觸控物體50進入感測空間S的情況下,四個影像傳感 器314所傳出的四個一維坐標信號只會讓控制單元3M運算出一個位置,此時控制單元便 不須剔除其它與實際狀況不吻合的位置數(shù)據(jù)。再者,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以將四個觸控單 元310分成二組,例如圖7中上方兩個觸控單元310為一組,而圖7中下方兩個觸控單元為 另一組。此外,在第一子單位時間Ul時同時開啟上方那一組觸控單元310的光源31 與 312b,并同時關(guān)閉下方那一組觸控單元310的光源312c與312d。再者,在第二子單位時間 U2時同時開啟下方那一組觸控單元310的光源312c與312d,并同時關(guān)閉上方那一組觸控 單元310的光源31 與312b。只要由光源312位置的設(shè)計,而使上方那一組觸控單元310 的光源312所發(fā)出的光束313不要或幾乎不直射彼此的影像傳感器314,且使下方那一組觸 控單元310的光源312所發(fā)出的光束313不要或幾乎不直射彼此的影像傳感器314,如此同 樣能夠達到正確判斷觸控物體50的位置的功效。圖8B為圖7的觸控模塊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請參照圖7、圖8A與圖8B,本實施 例的控制方法與圖2B的控制方法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步驟S110”的步驟S112” 中,即在第一子單位時間Ul中,還使第三光源312c與第四光源312d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步驟 S114”中,即在第二子單位時間U2中,還使第三光源312c與第四光源312d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 此外,步驟Sl 10”還包括步驟Sl 16”與步驟Sl 18”。在步驟Sl 16”中,即在第四子單位時間 U4中,使第三光源312c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使第一、第二及第四光源31h、312b、312d處于關(guān) 閉狀態(tài)。在步驟S118”中,即在第五子單位時間U5中,使第四光源312d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 使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源31h、312b、312c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本實施例中,觸控物體50的數(shù) 量例如為二個。當(dāng)這些觸控物體50在這些單位時間T”的至少其中之一中同時位于感測空 間S內(nèi)時,在此單位時間T”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影像傳感器3Ha、314b、3Hc、314d所 感測到的觸控影像中可各自有至少一反光點,且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影像傳感器314a、 314b、314c、314d的至少其中二者所感測到的觸控影像中可各自有二個反光點。因此,在本 實施例中,步驟S120”還包括比對這些反光點在這些觸控影像中的位置,以剔除這些觸控物 體50所不存在的相對顯示面210的位置,并決定這些觸控物體50相對顯示面210的位置。 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控制方法便能夠準確判斷出雙觸控物體50的位置。
      本發(fā)明并不限定觸控屏幕所采用的觸控單元310的數(shù)量為二個或四個,在其它實 施例中,亦可采用其它數(shù)量的觸控單元310,以下舉一實施例來加以說明。圖9為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觸控屏幕及作業(yè)平臺的主視圖。請參照圖9,本實施 例的觸控屏幕105與圖7的觸控屏幕104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觸 控模塊305僅具有三個觸控單元310,而其中一個觸控單元310位于顯示面210的底邊上。 本實施例的控制單元325的功能與控制方法類似于圖7、圖8A與圖8B的實施例。舉例而 言,控制單元325可輪流驅(qū)動三個觸控單元310的光源312。此外,控制單元325可整合三 個觸控單元310的影像傳感器314所捕捉到的亮點,剔除不正確的位置數(shù)據(jù),以獲得雙觸控 物體50的正確位置。此外,本實施例采用三個觸控單元310亦有助于提升單觸控物體50 的位置的判斷的準確度。綜上所述,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觸控屏幕、觸控模塊及其控制方法中,影像傳感器 是用以捕捉亮點,即捕捉觸控物體的反射光。相較于采用捕捉暗點(即捕捉遮光點)的觸 控模塊,其須由反光條或發(fā)光條配置于顯示面邊緣以形成良好的背光源,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的觸控屏幕及觸控模塊不須加裝這些反光條或發(fā)光條,因此結(jié)構(gòu)較為簡單,且有助于降低 觸控屏幕及觸控模塊的成本,且亦可使觸控屏幕較為美觀。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觸控屏幕、觸控模塊及其控制方法中,是采用使光源輪 流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方法,來避免影像傳感器受到不必要的光源所發(fā)出的光束的干擾,因此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觸控屏幕、觸控模塊及其控制方法的誤判率較低。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實施例具體描述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 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dāng)可作些許的還動與潤飾,故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yīng)當(dāng) 以申請的權(quán)利要求范圍所界定的內(nèi)容為準。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控制方法,適于控制一觸控模塊,該觸控模塊適用于一顯示器,該顯示器具有 一顯示面,該觸控模塊包括一第一光源、一第二光源、一第一影像傳感器及一第二影像傳感 器,該第一影像傳感器與該第二影像傳感器分別配置于該顯示面旁的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 位置,且該第一光源與該第二光源分別配置于該顯示面旁的一第三位置與一第四位置,該 控制方法適于在多個連續(xù)的單位時間中持續(xù)控制該第一光源與該第二光源,每一該單位時 間包括一第一子單位時間與一第二子單位時間,該控制方法包括在該第一子單位時間中,使該第一光源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使該第二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在該第二子單位時間中,使該第一光源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并使該第二光源處于開啟狀態(tài);當(dāng)一觸控物體進入該感測空間時,使該第一影像傳感器與該第二影像傳感器感測該觸 控物體的影像;以及根據(jù)該第一影像傳感器與該第二影像傳感器所感測到的影像來判斷出該觸控物體相 對于該顯示面的位置。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適于在該些連續(xù)的單位時間中持續(xù)控制該第 一影像傳感器與該第二影像傳感器,其中該控制方法包括在該第一子單位時間中,使該第一影像傳感器處于開啟狀態(tài),且使該第二影像傳感器 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以及在該第二子單位時間中,使該第一影像傳感器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且使該第二影像傳感器 處于開啟狀態(tài)。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每一單位時間包括一第三子單位時間,該控制 方法包括在該第三子單位時間中,使該第一光源與該第二光源皆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 將該第一影像傳感器在每一該單位時間的該第一子單位時間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減 去該第一影像傳感器在對應(yīng)的該單位時間的該第三子單位時間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以獲得一第一觸控影像;將該第二影像傳感器在每一該單位時間的該第二子單位時間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減 去該第二影像傳感器在對應(yīng)的該單位時間的該第三子單位時間中所測得的影像亮度,以獲 得一第二觸控影像;以及根據(jù)該第一觸控影像與該第二觸控影像判斷出該觸控物體相對于該顯示面的位置。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使該第一影像傳感器與該第二影像傳感 器在每一該單位時間中的全部時間內(nèi)皆維持于開啟狀態(tài)。
      全文摘要
      一種觸控屏幕,包括一顯示器、至少二觸控單元及一控制單元。顯示器具有一顯示面。這些觸控單元配置于顯示面旁。每一觸控單元包括一光源及一影像傳感器。光源配置于顯示面旁,并適于朝向顯示面前的一感測空間發(fā)出一光束。影像傳感器配置于顯示面旁,且影像傳感器的感測面朝向感測空間。影像傳感器適于捕捉感測空間中的亮點,并產(chǎn)生一影像信號??刂茊卧娦赃B接至這些光源及這些影像傳感器??刂茊卧m于接收來自這些影像傳感器的這些影像信號,并根據(jù)這些影像信號判斷出亮點相對于顯示面的位置。一種觸控模塊及控制方法亦被提出。
      文檔編號G06F3/042GK102087563SQ20111005169
      公開日2011年6月8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7月7日
      發(fā)明者李季峰, 董培輝 申請人:松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