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互聯(lián)網應用,尤其涉及一種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系統(tǒng)、終端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1、在互聯(lián)網運營領域,運營人員想要獲取會員用戶,主要通過指標、報表,或者找數(shù)據(jù)開發(fā)人員后臺取數(shù),這種方法依賴個人經驗,效率低下,無法衡量運營效果,是粗放式的運營。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用戶運營的重點已經完全由增量用戶轉向存量用戶,因此需要一種更精細、更高效、可評估的運營方法。
2、例如,在現(xiàn)有的在會員營銷過程中,絕大部分用戶不會付費,例如70000萬用戶中,付費用戶只有500多萬,開通會員的用戶只有300多萬,付費用戶占比不到1%,導致人群付費轉化率低,運營成本增加。
3、因此,現(xiàn)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fā)展。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系統(tǒng)、終端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旨在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沒有對人群用戶進行精細化分群和管理,從而沒有針對不同人群進行運營策略的指定,導致運營效果差和成本高的問題。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所述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3、獲取目標范圍內多個用戶,根據(jù)預設分群規(guī)則對多個用戶進行人群分群處理,得到不同人群分群結果;
4、根據(jù)不同人群分群結果針對性制定不同運營策略,將不同運營策略投放至不同人群;
5、監(jiān)控不同人群在各自對應的運營策略下的用戶行為數(shù)據(jù),根據(jù)不同人群的用戶行為數(shù)據(jù)調整不同人群對應的運營策略。
6、可選地,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其中,所述不同人群包括:高敏高需人群、高敏低需人群、中敏高需人群、中敏低需人群、低敏高需人群和低敏低需人群;
7、所述高敏高需人群表示對價格敏感度高與對起播需求高的用戶;
8、所述高敏低需人群表示對價格敏感度高與對起播需求中等的用戶;
9、所述中敏高需人群表示對價格敏感度中等與對起播需求高的用戶;
10、所述中敏低需人群表示對價格敏感度中等與對起播需求低的用戶;
11、所述低敏高需人群表示對價格敏感度低與對起播需求高的用戶;
12、所述低敏低需人群表示對價格敏感度低與對起播需求低的用戶。
13、可選地,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其中,所述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還包括:
14、將不同人群劃分為第一實驗組、第二實驗組、第三實驗組和對照組;
15、將第一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驗證分群人群及對應運營策略有效性;
16、將第二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驗證智能分群人群及對應運營策略有效性;
17、將第三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驗證分群人群準確性。
18、可選地,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實驗組為高敏高需人群,對應的運營策略為特定流轉策略;
19、所述第二實驗組為智能人群,對應的運營策略為特定流轉策略;
20、所述第三實驗組為高敏高需人群,對應的運營策略為默認策略;
21、所述對照組為普通人群,對應的運營策略為默認策略。
22、可選地,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其中,針對高敏高需人群,使用第一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
23、針對高敏低需人群,使用第一實驗組、第三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
24、針對中敏高需人群,使用第一實驗組、第三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
25、針對中敏低需人群,使用第一實驗組、第二實驗組、第三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
26、針對低敏高需人群,使用第一實驗組、第二實驗組、第三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
27、針對低敏低需人群,使用第一實驗組、第二實驗組、第三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
28、可選地,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其中,所述特定流轉策略為給定多個可選策略方案,以流轉的方式供用戶進行選擇。
29、可選地,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其中,所述驗證分群人群及對應運營策略有效性、所述驗證智能分群人群及對應運營策略有效性以及所述驗證分群人群準確性均通過運營策略投放后的效果進行驗證。
30、此外,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系統(tǒng),其中,所述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系統(tǒng)包括:
31、人群分群模塊,用于獲取目標范圍內多個用戶,根據(jù)預設分群規(guī)則對多個用戶進行人群分群處理,得到不同人群分群結果;
32、策略投放模塊,用于根據(jù)不同人群分群結果針對性制定不同運營策略,將不同運營策略投放至不同人群;
33、策略調整模塊,用于監(jiān)控不同人群在各自對應的運營策略下的用戶行為數(shù)據(jù),根據(jù)不同人群的用戶行為數(shù)據(jù)調整不同人群對應的運營策略。
34、此外,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終端,其中,所述終端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上并可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程序,所述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程序被所述處理器執(zhí)行時實現(xiàn)如上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的步驟。
35、此外,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中,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程序,所述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程序被處理器執(zhí)行時實現(xiàn)如上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的步驟。
36、本發(fā)明中,獲取目標范圍內多個用戶,根據(jù)預設分群規(guī)則對多個用戶進行人群分群處理,得到不同人群分群結果;根據(jù)不同人群分群結果針對性制定不同運營策略,將不同運營策略投放至不同人群;監(jiān)控不同人群在各自對應的運營策略下的用戶行為數(shù)據(jù),根據(jù)不同人群的用戶行為數(shù)據(jù)調整不同人群對應的運營策略。本發(fā)明通過人群分群后用戶畫像的了解,制定更針對各人群用戶轉化提升的營銷策略,降低了運營成本、提升了運營策略的整體轉化率。
1.一種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人群包括:高敏高需人群、高敏低需人群、中敏高需人群、中敏低需人群、低敏高需人群和低敏低需人群;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還包括: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實驗組為高敏高需人群,對應的運營策略為特定流轉策略;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針對高敏高需人群,使用第一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流轉策略為給定多個可選策略方案,以流轉的方式供用戶進行選擇。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驗證分群人群及對應運營策略有效性、所述驗證智能分群人群及對應運營策略有效性以及所述驗證分群人群準確性均通過運營策略投放后的效果進行驗證。
8.一種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系統(tǒng)包括:
9.一種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上并可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程序,所述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程序被所述處理器執(zhí)行時實現(xiàn)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的步驟。
10.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程序,所述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程序被處理器執(zhí)行時實現(xiàn)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針對人群分群的運營策略調整方法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