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guān)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是指一種具有一拉桿及一對扣鉤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shù):
美國專利第5,564,939號揭示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具有一對扣鉤22及22A,該對扣鉤分別固持在連接器本體21的兩側(cè)。操作元件23具有一對位于扣鉤22、22A彎曲部22-4下方的扣鉤釋放凸輪23-4。當向后拉操作元件23的拉桿23-8時,扣鉤釋放凸輪23-4向彎曲部22-4施加一向外的作用力使U形鉤部脫離于對接連接器。因操作元件23與扣鉤22、22A位于本體21外側(cè),當有外力施加于其上時很容易被毀損。當兩個或更多個連接器并排安置時,每兩個連接器之間就需要相對較大的空間,不利于安裝有此種連接器的電氣系統(tǒng)的簡約設(shè)計。此外,當作用于操作元件23上的拉力撤去后,扣鉤22、22A施加作用力驅(qū)使操作元件23歸位;但是該作用力太小而不能使操作元件23歸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連接器,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缺點。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其拉桿上具有扣鉤的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的拉桿可自動歸位。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包括有基座、連接器部件、蓋體、拉桿及扣鉤,其中基座前端具有一對接框,連接器部件組裝于該接框內(nèi),該連接器部件內(nèi)收容有若干端子,蓋體組裝于基座上,拉桿上具有鎖扣釋放部及組裝于該拉桿上的扣鉤,此外,拉桿上組裝有彈性裝置,扣鉤與拉桿共同作用,以與對接連接器相接合,當在第一方向上拉拉桿時,鎖扣釋放部拉動扣鉤使其脫離對接連接器,彈性裝置抵接于基座或蓋體并產(chǎn)生彈性形變,當拉力撤走后,彈性裝置自動歸位并將拉桿推到原來位置。
相比較于現(xiàn)有技術(shù),本實用新型借助自動歸位的拉桿和扣鉤裝置,使電連接器操作方便,生產(chǎn)組裝效率高,從而降低制造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圖1所示基座的放大圖;圖3為圖1所示蓋體的仰視放大視圖;圖4為圖1所示扣鉤、拉桿及一對金屬彈片的放大圖;圖5為圖1所示連接器部件的放大視圖;圖6為圖1所示電連接器的組裝圖;圖7為圖6所示電連接器移除蓋體后的立體圖;圖8為圖7所示的扣鉤處于鎖扣狀態(tài)時的俯視圖;圖9為圖8所示彈片處于形變狀態(tài)的俯視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彈片與拉桿的立體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請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包括有基座10、組裝于基座10上的蓋體20、一對用于將蓋體20固定于基座10上的螺釘30、一連接器部件60、一對扣鉤70、一拉桿80及一對金屬彈片90。
參照圖2所示,基座10與蓋體20是由金屬材料(如鋁合金)成形而成。基座10包括底板11及一對自底板11相對兩側(cè)向上延伸的側(cè)壁12。每一側(cè)壁12具有一狹槽121,該狹槽121自基座10后端14向前端15延伸并貫穿基座10的接合面16;狹槽121將側(cè)壁12分為外壁122與內(nèi)壁123。每一內(nèi)壁123具有一靠近前端15的肩部124及靠近后端14的切口127。每一肩部124的后端具有一垂直的槽道125。每一外壁122具有靠近前端15的切口1211。底板11具有一對位于相應(yīng)內(nèi)壁123的肩部124與切口1211之間的凹槽111?;?0的前端15具有一對接框13,該對接框13具有一貫穿前端15的開口133。對接框13頂部兩側(cè)成型有一對接合部131。每一接合部131的末端具有一向下延伸的凸塊134。對接框13的兩側(cè)具有一對接合空間132,其位于接合部131與底板11之間。基座10的后端14具有一半圓形開口17。自開口17兩側(cè)的接合面16向上延伸有一對柱體18。每一柱體18具有一螺孔181及位于柱體外表面的四條凸肋182。
請參照圖3所示,蓋體20包括有一蓋板21及一對自蓋板21相對兩側(cè)向下延伸的側(cè)壁22。每一側(cè)壁22具有一狹槽221,該狹槽221對應(yīng)于基座10的相應(yīng)狹槽121。狹槽221將側(cè)壁22分為外壁222與內(nèi)壁223。每一內(nèi)壁223具有一靠近蓋體20后端24的切口227,該切口227對應(yīng)于基座10的相應(yīng)切口127。外壁222的前端具有一對切口2221,該對切口2221對應(yīng)于基座10的切口1211。蓋板21上具有一對凹槽212,該對凹槽212位于切口2221內(nèi)側(cè)并對應(yīng)于基座10的凹槽111。蓋板21的前端兩側(cè)向前延伸有一對突塊23。蓋板21的后端24具有一半圓形開口27,該開口27對應(yīng)于基座10的開口17。后端24的開口27兩側(cè)具有一對通孔28。每一通孔28的直徑與柱體18的外徑大致相等。
參照圖4所示,每一扣鉤70均是由金屬板沖壓而成,其包括有主體部71、位于主體部71后端的U形鉤部72及位于主體部71前端的L形鉤部73。主體部71的縱長方向上具有一切口74。主體部71包括有尾部711、中間部712及自中間部712向內(nèi)延伸的頭部713。中間部712包括有前傾斜部714、后傾斜部715及連接前后傾斜部714、715的連接部716。
拉桿80包括有操作部81、一對自操作部81兩側(cè)向前延伸的臂部82及一對位于臂部82前端的鎖扣釋放部83。每一鎖扣釋放部83具有頂端832、底端833及自外表面向外突伸的凸塊831。每一臂部82內(nèi)表面具有一擋塊84。擋塊84上具有一對L形槽道87,該槽道87自擋塊84內(nèi)表面842延伸至臂部82。每一金屬彈片90包括有固持部91及自固持部91延伸的U形彈性部92。該彈性部92具有自固持部91垂直延伸的第一部分921及自第一部分921朝向固持部91折彎的第二部分922。固持部91上具有一對倒刺911。
參照圖5所示,連接器部件60包括有絕緣本體61、自絕緣本體61向前延伸的舌板62、組裝于絕緣本體61后側(cè)的電路板63及若干導(dǎo)電端子64,這些導(dǎo)電端子64收容在舌板62內(nèi)并貫穿絕緣本體61,以電性連接于電路板63上。
參照圖6至圖9所示,當連接器部件62組裝于基座10上時,舌板62收容在開口133內(nèi)。電路板63收容在基座10的兩側(cè)壁12之間。兩扣鉤70借助凸塊831自扣鉤70內(nèi)表面穿過切口74而分別組裝于拉桿80上,鎖扣釋放部83抵接于扣鉤70的內(nèi)表面。鎖扣釋放部83位于頭部713的內(nèi)側(cè)。彈片90借助固持部91收容在槽道87內(nèi)而組裝于拉桿80上。再將扣鉤70、拉桿80及彈片90一并組裝于基座10上。臂部82位于狹槽121內(nèi),操作部81位于基座10的后端14的外部。擋塊84位于切口127內(nèi),彈片90的第二部分922抵接于基座10的后端14。U形鉤部72收容在槽道125內(nèi)并與肩部124接合,以將扣鉤70固持于基座10上。L鉤部73延伸并進入接合空間132內(nèi)。鎖扣釋放部83的底端833位于凹槽111內(nèi),凸塊831延伸出切口1211。將突塊23置于接合部131下方,繞兩接合部131向下旋轉(zhuǎn)蓋體20的后端至蓋體20的底面抵接于基座10的接合面16,即可將蓋體20組裝于基座10上。臂部82的上部收容在狹槽221內(nèi),鎖扣釋放部83的頂端832收容在蓋體20的凹槽212內(nèi),擋塊84的上部位于切口227內(nèi)。柱體18收容在通孔28內(nèi),四條凸肋182抵接于通孔28的內(nèi)表面。兩半圓形開口17、27共同形成一電纜(未圖示)收容開口。最后,借助螺釘30與螺孔181的配合而將蓋體20與基座10固持在一起,即可獲得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1。
參照圖8及圖9所示,當對接連接器與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對接時,L形鉤部73固持于對接連接器的相應(yīng)接合部。當需要釋放電連接器1與對接連接器時,向后拉拉桿80的操作部81,使拉桿80向后移動。頂端與底端832、833分別在凹槽111、112內(nèi)滑動,凸塊831在切口74內(nèi)滑動。當鎖扣釋放部83抵接于前傾斜部714時,于前傾斜部714的內(nèi)表面上產(chǎn)生一向外的作用力。迫使扣鉤70彈性變形并推動頭部713向外移動。從而使鉤部73自對接連接器的接合部上脫離。當鎖扣釋放部83滑至連接部716時,連接部716對鎖扣釋放部83施加一向內(nèi)的作用力。同時,彈片90受力變形并傳遞一拉力給連接器,從而使整個連接器自對接接連接器上脫離。
當作用于拉桿80上的拉力撤去后,彈片90恢復(fù)到其原始位置,從而將拉桿80推至原位。同時,鎖扣釋放部83重新抵接于連接部716,扣鉤70在自身彈力的作用下回到原來的位置00。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例的彈片90’。其包括有固持部91’及自固持部91傾斜延伸的彈性部92’。當彈片90’安裝于槽道87內(nèi)時,彈性部分92’抵接于基座的后端14。彈片90’與金屬彈片90的功能相同。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有基座、連接器部件、蓋體、拉桿及扣鉤,其中基座前端具有一對接框,連接器部件組裝于該接框內(nèi),該連接器部件內(nèi)收容有若干端子,蓋體組裝于基座上;其特征在于拉桿上具有鎖扣釋放部及組裝于該拉桿上的扣鉤,此外,拉桿上組裝有彈性裝置,扣鉤與拉桿共同作用,以與對接連接器相接合,當在第一方向上拉拉桿時,鎖扣釋放部拉動扣鉤使其脫離對接連接器,彈性裝置抵接于基座或蓋體并產(chǎn)生彈性形變,當拉力撤走后,彈性裝置自動歸位并將拉桿推到原來位置。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拉桿包括一操作部及一對自該操作部兩側(cè)向前延展的臂部,臂部的末端具有鎖扣釋放部。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基座的兩側(cè)具有一對第一狹槽,臂部的下部收容在這些狹槽內(nèi),操作部位于基座及蓋體之外。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彈性裝置是一對金屬彈片,該對彈片組裝在拉桿的臂部內(nèi)側(cè),每一金屬彈片均包括有組裝在臂部上的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向前延伸的彈性部。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拉桿的每一臂部內(nèi)側(cè)均具有一擋塊,擋塊上具有一槽道,金屬彈片的固持部收容在該槽道內(nèi),金屬彈片的固持部上具有一對倒刺,以接合于槽道的內(nèi)壁。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金屬彈片的彈性部自固持部傾斜地延伸,該彈性部包括有自固持部垂直延伸的第一部分及自第一部分向固持部折彎的第二部分。
7.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蓋體的兩側(cè)具有一對第二狹槽,該對第二狹槽與基座的第一狹槽相對應(yīng),臂部的上部收容在該對第二狹槽內(nèi)。
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扣鉤包括有接合于基座的第一鉤部、接合于對接連接器的第二鉤部及位于第一、二鉤部之間并接合于拉桿鎖扣釋放部的傾斜部。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當鎖扣釋放部推動傾斜部時,傾斜部向外變形以迫使第二鉤部向外移動,從而使第二鉤部自對接連接器上脫離。
10.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傾斜部的后端具有一連接部,當鎖扣釋放部推動傾斜部使第二鉤部自接連接器上脫離后,鎖扣釋放部抵接于連接部的內(nèi)表面,連接部對鎖扣釋放部施加一向內(nèi)的作用力。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連接器(1),其包括有基座(10)及組裝于其上的蓋體(20),基座及蓋體均具有一對狹槽(121、221),拉桿(80)包括有操作部(81)及一對自操作部向前延伸的臂部(82),臂部收容在狹槽內(nèi),操作部位于基座及蓋體之外,臂部的末端具有一鎖扣釋放部(83),臂部內(nèi)側(cè)組裝有一對金屬彈片(90),每一彈片均抵接于基座的后端,向后拉拉桿引起彈片受力變形,同時使對接連接器脫離,當拉力撤去后,金屬彈片恢復(fù)至其原始位置,因而將拉桿推至原位。
文檔編號H01R13/627GK2582210SQ0228710
公開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2年8月12日
發(fā)明者杰利·吳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