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麥克風接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麥克風,尤指一種麥克風接頭。
技術背景現(xiàn)有麥克風一般系于底部設置接頭與導線連接,如圖7、 8所示 為現(xiàn)有結構之一,其主要包含接頭主體1,、端子2,、殼體3,、夾線 體4,、后套體5,組成,其中所述接頭主體1,設置數(shù)穿孔11,以穿插組設端子2,,并于一 端子2,設置彈片21',而該各端子2,底端與導線6,導電連接;又所述殼體3,為中空體,其可套接接頭主體r,又于其側邊設置按鈕31,,并該按鈕31,可抵靠彈片21',使得按鈕31'可彈性動作,而 該按鈕31'前端的扣體311'可與麥克風主體(圖中未標示)扣合組 接,又于殼體3,后方外緣設置螺紋部32,;另所述夾線體4,系于 側邊設置槽孔41',并于后方設置夾線部42',該夾線部42'外側具 錐面43,;又所述后套體5,為中空體,其后方具有穿孔51'可穿伸 導線6',其前方設置可與殼體3'后方接合的螺接部52',并該螺接 部52,具螺紋可與前述螺紋部32'螺合,又于對應前述錐面43,位 置設置壓制部53,。組裝時,令端子2'設于接頭主體l'內(nèi),并令導線6'與端子2' 導電接合,再令夾線體4'、后套體5'分別穿伸導線6',并使接頭 主體1'、夾線體4'置入殼體3,內(nèi),然后再令后套體5,的螺接部 52,旋轉與殼體3,的螺紋部32'螺合,使得殼體3'、后套體5,可 包覆接頭主體1'及端子2,,并使得接頭主體1,、端子2,不會脫離 殼體3'。然而前述結構組裝時,必須麻煩的旋轉后套體5,以令后套體5, 與殼體3,螺合,造成組裝不便情形,且未旋緊時,易因使用者旋轉 麥克風而導至后套體5,與殼體3,脫離,更造成接頭主體1,及端 子2,脫離殼體3,而外露的缺失。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裝便利,且可具較佳組合穩(wěn)定 性的麥克風接頭。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麥克風接
頭,包含接頭主體、數(shù)端子、殼體、夾線體及后套體;所述數(shù)端子組 設于接頭主體內(nèi);所述殼體為中空體,并可套接接頭主體,又于后方 設置扣合部;所述后套體由略具撓性材質制造,并為中空體,且于后 方設置穿孔,又于前方設置扣合部;借之使接頭主體、夾線體設置于 殼體內(nèi)后,再令后套體位移并使后套體的扣合部與殼體的扣合部扣合 組裝。所述殼體的扣合部具扣體;又后套體的扣合部具套口,并扣合部 對應扣體位設置扣孔,使扣體與扣孔互為扣合。所述后套體的扣合部對應扣孔位置設置內(nèi)凹環(huán)槽,并該內(nèi)凹環(huán)槽 上外加組設一束環(huán)。所述殼體的扣體外緣設向殼體中央傾斜的導斜面,且于扣體前方 設置扣合面,又于對應扣體前方位置設置凹部;所述后套體于扣孔前 方設置一彈性片,而該彈性片二側具缺槽,前方具數(shù)凹孔,使彈性片 易于撓性動作,又彈性片后方具抵靠面。所述后套體的套口厚度約對應殼體的凹部深度。所述殼體的扣合部具扣孔,又后套體的扣合部具套口,并于扣合 部對應扣孔位置設置扣體,使扣體與扣孔互為扣合組接。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在組裝時,可先令端子設于接頭主 體內(nèi),并令導線與端子導電接合,然后令夾線體、后套體分別穿伸導 線,并使接頭主體、夾線體置于殼體內(nèi),再令后套體直向位移,使扣 孔與扣體扣合,再令束環(huán)束合環(huán)槽即可完成組裝,其可具有較佳組裝 便利性,且扣體與彈性片的抵靠面對應可確保后套體不會脫落。并當 使用者不當旋轉麥克風時,后套體亦不會對應旋轉脫落,可具較佳組 合穩(wěn)定性。又該扣體的導斜面及彈性片可使得后套體套合殼體時,彈 性片可沿導斜面偏移,并當扣孔位移至扣體位置時,該彈性片再撓性 回復,從而可具較佳組裝便利性,又后套體與殼體接合后,因后套體 的套口厚度約對應凹部深度,使得組合成品可具較佳整體性。
圖1系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分解示意圖;圖2系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組合動作示意圖一;圖3系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組合動作示意圖二;圖4系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組合立體示意圖;圖5系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組合剖視示意圖;.圖6系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組合剖視示意圖;圖7系現(xiàn)有產(chǎn)品的分解示意圖;圖8系現(xiàn)有產(chǎn)品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包含一接頭主體1、數(shù)端子2、 一殼體3、 一夾線體4、 一后套體5、 一束環(huán)6組合,其中圖l所 示的接頭主體l、端子2未分解,又該接頭主體l設置數(shù)穿孔11;而 該端子2組設于接頭主體1的穿孔11內(nèi)。所述殼體3為中空體,其可套接于接頭主體l,又于側邊設置按 鈕31,并按鈕31可彈性動作,又于殼體3后方設置扣合部32,該扣 合部32設置二扣體321 (如圖5所示),并于扣體321外緣設置向殼 體3中央傾斜的導斜面322,且于扣體321前方設置扣合面323,又 于對應扣體321前方位置設置凹部324。所述夾線體4具有槽孔41,并于后方設置夾線部42,該夾線部 42外側具i錐面43。所述后套體5由略具撓性材質制造,其為中空體,且于后方設置 穿孔51,又于前方"i殳置扣合部52,該扣合部52具有套口 520,而套 口 520的厚度a約對應前述凹部324的深度b (如圖5所示a略小于 b),又于扣合部52對應前述扣體321位置設置扣孔521,并于扣孔 521前方設置彈性片522,而該彈性片522 二側具缺槽523,并前方 具數(shù)凹孔524,使彈性片522可由凹孔524位置易于撓性彎曲動作, 并后方具抵靠面525,又于扣合部521對應扣孔52位置設置內(nèi)凹環(huán) 槽526;又于后套體5內(nèi)部設置可與前述錐面43抵靠的壓制部53(如 圖5所示)。所述束環(huán)6可束合于后套體5的環(huán)槽526位置。 請參閱圖2,本實用新型組裝時令端子2設于接頭主體1內(nèi),并 令導線7與端子2導電接合,再如圖3所示,令夾線體4、后套體5 分別穿伸導線7,并使接頭主體l、夾線體4置于殼體3內(nèi)。請參閱圖4、 5,本實用新型再令后套體5直向位移并借由后套 口 520的撓性令扣合部52的套口 520套合殼體3后方,并使扣孔521 與扣體321扣合,再令束環(huán)6束合環(huán)槽526,并可遮覆扣孔521即可 完成組裝,可具較佳組裝便利性,且扣體321與彈性片522的抵靠面 525對應可確保后套體52不會脫落,并當使用者不當旋轉麥克風(圖 中未標示)時,后套體5亦不會對應旋轉脫落,可具較佳組合穩(wěn)定性。 又該扣體521的導斜面322及可撓性動作的彈性片522可使得后套體 5套合殼體3時,彈性片522可沿導斜面322偏移,并當扣孔521位 移至扣體321位置時,該彈性片522再撓性回復,可具較佳組裝便利 性。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后套體5與殼體3接合后因后套體3的 套口厚度a約對應凹部324的深度b,使得組合后成品可具較佳整體
性。又本實用新型的束環(huán)6可遮覆扣孔521以增進組合整體性。請參閱圖6,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類同技術,其 于殼體8后方設置扣合部81,并于扣合部81設置扣孔8.11,又后套 體9于前方設置套口 90、扣合部91,并于扣合部91對應扣孔811位 置設置扣體911,使得后套體9可借由其撓性直向位移套合殼體3后 方,并使扣體911與扣孔811扣合組裝,并可具有本實用新型主要訴 求功效。前述各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例示,并非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 范圍限制,本實用新型結構確可改進習知螺接方式不便,并可具較佳 組合穩(wěn)定性。
權利要求1、一種麥克風接頭,包含接頭主體、數(shù)端子、殼體、夾線體及后套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數(shù)端子組設于接頭主體內(nèi);所述殼體為中空體,并可套接接頭主體,又于后方設置扣合部;所述后套體由略具撓性材質制造,并為中空體,且于后方設置穿孔,又于前方設置扣合部;借之使接頭主體、夾線體設置于殼體內(nèi)后,再令后套體位移并使后套體的扣合部與殼體的扣合部扣合組裝。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麥克風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 扣合部具扣體;又后套體的扣合部具套口,并扣合部對應扣體位設置 扣孔,使扣體與扣孔互為扣合。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麥克風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套體 的扣合部對應扣孔位置設置內(nèi)凹環(huán)槽,并該內(nèi)凹環(huán)槽上外加組設一束環(huán)。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麥克風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 扣體外緣設向殼體中央傾斜的導斜面,且于扣體前方設置扣合面,又 于對應扣體前方位置設置凹部;所述后套體于扣孔前方設置一彈性 片,而該彈性片二側具缺槽,前方具數(shù)凹孔,使彈性片易于撓性動作, 又彈性片后方具抵靠面。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麥克風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套體 的套口厚度約對應殼體的凹部深度。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麥克風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 扣合部具扣孔,又后套體的扣合部具套口,并于扣合部對應扣孔位置 設置扣體,使扣體與扣孔互為扣合組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麥克風接頭,具一接頭主體、數(shù)端子、一殼體、一夾線體、一后套體,其中端子組設于接頭主體內(nèi);殼體為中空體,并可套接接頭主體,其于側邊設置可彈性動作的按鈕,又于后方設置扣合部;又后套體由略具撓性材質制造,并為中空體,且于后方設置穿孔,又于前方設置扣合部;借之使接頭主體、夾線體設置于殼體內(nèi)時,可令后套體位移并使后套體的扣合部與殼體的扣合部扣合組裝,從而可具較佳組裝便利性及穩(wěn)定性。
文檔編號H01R24/00GK201018145SQ20072000631
公開日2008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2月7日
發(fā)明者黃慧卿 申請人:黃慧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