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7161298閱讀:12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的制造方法。特別是,涉及與MOS晶體管在同一襯底上形成的溝槽型MOS場效應晶體管(Trench M0SFET)的構造以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MOS晶體管是電子技術中擔當核心作用的電子元件,MOS晶體管的小型化和高驅動能力化,無論在低耐壓區(qū)域還是高耐壓區(qū)域都是重要的課題。載流子(carrier)的移動方向設定為上下方向的縱型構造的溝槽MOSFET能夠以小面積構成帶有大的溝道寬度的晶體管,因此多用于需要高驅動能力的用途。至今已作為離散的驅動元件而廣泛使用,但近年來提出了一體化了該高驅動能力的溝槽MOSFET和構成控制電路的CMOS的工藝(process)。溝槽MOSFET —般較多采用將在稱為P-體(body)的區(qū)域中與柵極氧化膜相接的部分設為溝道形成區(qū)域的縱型DMOS (Double Diffused MOS 雙擴散M0S)構造。通過將該 P-體區(qū)域的濃度設定為比鄰接的漏極的雜質濃度較低的區(qū)域高,使漏極側比P-體產生更多對漏極施加高電壓的情況下的耗盡層的延伸,從漏極延伸的耗盡層到達源極區(qū)域,能抑制稱為擊穿(punch through)的耐壓下降,具有即使設定晶體管的溝道長較小也能夠確保耐壓的優(yōu)點。因而,具有易于得到高驅動能力的元件這一特征。然而,漏極的雜質濃度較低的區(qū)域的電阻值與雜質濃度成反比地上升,因此既要考慮接合耐壓,又要將雜質濃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此時若P-體的濃度保持不變,則耗盡層向P-體區(qū)域側大幅度擴展,因此擊穿耐壓下降。另一方面,按照漏極濃度提高P-體的雜質濃度時,會導致接合耐壓的下降或閾值電壓的上升。一直以來,為了能夠維持耐壓、極力抑制漏極寄生電阻,提出了如下的方法通過調整P-體區(qū)域的雜質濃度和漏極的濃度,或者另如專利文獻1那樣在Epi工序中添加掩模對齊/曝光工序和雜質注入工序,抑制因P-體區(qū)域的耗盡層的擴展而引起的擊穿耐壓的下降。根據專利文獻1的技術,如圖5所示,溝槽型的M0SFET30形成于包含成為N+型襯底32的上層的P型外延層34的構造體內(這里標記N+表示是高濃度的N型區(qū)域)。N型漏極區(qū)域33通過溝槽35的底部注入P型外延層內,經過擴散步驟在N+型襯底32和溝槽的底部之間延展。N型漏極區(qū)域和P型外延層34之間的接合部33a在N+型襯底和溝槽的側壁之間延展。這樣,在該技術中,通過將N型漏極區(qū)域33注入溝槽35的底部的P型外延層內, 使溝槽側壁附近的P-體區(qū)域較淺、遠離溝槽的區(qū)域的P-體較深,從而控制溝道長度縮短至一定程度,并且提高來自漏極的耗盡層到達源極側的擊穿耐壓。這是因為從漏極延伸的耗盡層在一定程度遠離溝道的區(qū)域延伸到最大,相比位于柵極正下方的溝槽區(qū)域,控制在一定程度遠離的區(qū)域的耗盡層對于提高耐壓更有效。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0-164869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但是,在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為了改變決定溝道長度的溝槽側壁附近的P-體的深度與距離溝槽一定程度的區(qū)域的P-體的深度,而附加掩模對齊/曝光工序并進行離子注入,會增加工序。另外,由于經由溝槽進行離子注入,所以存在溝槽寬度、溝槽深度、溝槽側壁上的絕緣膜厚度、離子注入的角度等數目繁多的增大偏差的參數,進行正確的控制極為困難。因而,無法避免晶體管/溝道長度的偏差、漏極電阻層的偏差、甚至許多晶體管特性的偏差。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并不專利文獻1那樣增加工序且采用控制性良好的工序能夠制造改變了 P-體的深度的溝槽MOSFET的工序以及由此制作的溝槽M0SFET。為了達到所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的方案。1. 一種半導體裝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第1導電型的半導體襯底形成第2導電型的埋入層的工序;在所述埋入層上形成第2導電型的外延層的工序;在所述第2導電型的外延層內形成第1導電型的第1擴散層區(qū)域的工序;形成從所述第1導電型的第1擴散層延展到所述第2導電型的外延層內的深溝槽(de印trench)區(qū)域的工序;在所述深溝槽區(qū)域的內壁形成柵極絕緣膜的工序;與所述柵極絕緣膜相接,并在所述深溝槽區(qū)域內填充多晶硅的工序;在所述第1導電型的第1擴散層區(qū)域表面形成第2導電型的源極區(qū)域的工序;從所述第1導電型的第1擴散區(qū)域表面離子注入雜質,形成第1導電型的第2擴散層區(qū)域的工序;以及在所述第1導電型的第1擴散層區(qū)域表面形成第1導電型的高濃度擴散層的工序,所述第1導電型的第2擴散層區(qū)域采用比第1導電型的第1擴散層區(qū)域高的加速能量進行離子注入。2. 一種半導體裝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第1導電型的半導體襯底形成第2導電型的埋入層的工序;在所述埋入層上形成第2導電型的外延層的工序;在所述第2導電型的外延層表面形成淺溝槽(shallow trench)區(qū)域的工序;通過從所述第2導電型的外延層表面進行離子注入形成第1導電型的擴散層區(qū)域的工序;形成從所述第1導電型的擴散層延展至所述第2導電型的外延層內的深溝槽區(qū)域的工序;在所述深溝槽區(qū)域的內壁形成柵極絕緣膜的工序;與所述柵極絕緣膜相接,并在所述深溝槽區(qū)域內填充多晶硅的工序;在所述第1導電型的第1擴散層區(qū)域表面形成第2導電型的源極區(qū)域的工序;以及在所述第 1導電型的第1擴散層區(qū)域表面形成第1導電型的高濃度擴散層的工序,所述第1導電型的擴散層區(qū)域經由淺溝槽區(qū)域進行離子注入。3.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第1導電型的半導體襯底;在所述半導體襯底上形成的成為高濃度漏極的第2導電型的埋入層;在所述埋入層上形成的成為低濃度漏極的第2導電型的外延層;在所述第2導電型的外延層內形成的成為體區(qū)域的第1導電型的第1擴散層區(qū)域;從所述第1擴散層區(qū)域延展至所述外延層內而形成的深溝槽區(qū)域;在所述深溝槽區(qū)域的內壁形成的柵極絕緣膜;與所述柵極絕緣膜相接,并由在所述深溝槽區(qū)域內填充的多晶硅構成的柵極電極;在所述第1擴散層區(qū)域表面形成的第2導電型的源極區(qū)域;以及在所述第1擴散層區(qū)域表面形成的成為體接觸區(qū)域的第1導電型的高濃度擴散層,所述第 1擴散層區(qū)域是在與所述深溝槽區(qū)域分開的位置具有在底部向所述外延層延伸的第2擴散層區(qū)域的形狀。
      依據本發(fā)明,能以低成本制造具有充分的元件特性、能夠應對期望的微細尺寸的半導體裝置。


      圖1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第一半導體裝置的制造方法的工序順序剖面圖。圖2是接續(xù)圖1的工序順序剖面圖。圖3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第二半導體裝置的制造方法的工序順序剖面圖。圖4是接續(xù)圖3的工序順序剖面圖。圖5是用于說明現有半導體裝置的圖。附圖標記說明1、21P型半導體襯底;2、22N+型埋入層;3、23N_印i層;4、25P_體;5、26深溝槽; 6、27柵極氧化膜;7、28柵極電極;8J9N+型源極高濃度區(qū)域;9、30P+型體接觸區(qū)域;10延伸P-體區(qū)域;對淺溝槽。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及圖2是用于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半導體裝置的制造方法的圖。按照附圖依次示出本發(fā)明涉及的溝槽MOSFET的制造工序。首先,如圖1 (a)所示,在形成于P型半導體襯底1上的N+型埋入層2上,設置印i 層3,并整體地摻雜N型雜質(這里稱為Nipi層3)。N+型埋入層2具有5 X IO17CnT3 5 X IO19CnT3的濃度,通過摻雜Sb (銻)或As (砷)、又或P (磷)而形成,另外Nipi層3通過以IX IO15CnT3 5 X IO17CnT3的濃度摻雜磷而實現。至于厚度,N+型埋入層2約為2 10 μ m, N-epi 層 3 為 2 10 μ m。接著在N-印i層3內形成用于元件分離的STI (淺溝槽隔離=Shallow Trench Isolation),但在溝槽MOSFET區(qū)域內沒有形成。接著,如圖1 (b)所示,通過離子注入形成P-體4。P-體4以B (硼)或BF2 ( 二氟化硼)的濃度為5 X IO16CnT3 1 X IO18CnT3的方式注入。此時的注入加速能量隨溝槽MOSFET 所需的耐壓而改變,但優(yōu)選在50 250keV的范圍內。進而,如圖1(c)所示,形成深溝槽5。深溝槽5的深度為1 3μπι左右,根據晶體管所期望的漏極耐壓而適宜地設定。然后,如圖2(a)所示,通過熱氧化在深溝槽5的內壁形成柵極氧化膜6,在深溝槽 5內隔著柵極氧化膜6填充成為柵極電極7的多晶硅。通過沿著深溝槽5的側壁及底面延展的柵極氧化膜6,柵極電極7與Nipi層3及P-體4電性隔離。柵極氧化膜6的厚度考慮期望的晶體管的柵極擊穿耐壓而設定,大約為7nm 20nm。另外,柵極氧化膜6的形成溫度是從800°C至1150°C,更優(yōu)選的是1000°C 1150°C的范圍。接著,如圖2 (b)所示,在P-體4的上側表面區(qū)域進行用于形成N+型源極高濃度區(qū)域8的離子注入。在形成N+型源極高濃度區(qū)域8時,為降低薄膜(sheet)電阻,例如優(yōu)選以5X1014 lX1016atOmS/cm2的劑量離子注入As。當然,也可高濃度地注入P(磷)。
      其后,如圖2 (C)所示,通過比較低的加速能量形成P+體接觸層9,通過比較高的加速能量形成延伸P-體區(qū)域10。這里,在形成P+型體接觸區(qū)域9時,為了降低薄膜電阻,例如優(yōu)選以5 X IO14 1 X 1016atoms/cm2的劑量離子注入BF2。當然,也可高濃度地注入B (硼)。接著,以與已有的P-體區(qū)域的底部連續(xù)的方式在與深溝槽少許分開的位置形成延伸P-體區(qū)域10。延伸P-體區(qū)域10以5X IO16CnT3 IX IO18CnT3的濃度注入B(硼) 或BF2 ( 二氟化硼)。此時的注入加速能量隨溝槽MOSFET所需的耐壓而變化,優(yōu)選在50 IOOOkeV的范圍內。另外,用于此時的離子注入的掩模圖案的圖案使用與用于形成P+體接觸區(qū)域9的離子注入所用的圖案相同。其后,根據需要進行使離子注入的雜質被激活、擴散的熱處理。其后,形成金屬層(未圖示),形成N+型源極高濃度區(qū)域8以及P-體4的電極。以上的說明,說明了使用Nipi層3的情況,但是也可使用Pipi層并與P-體4 同時離子注入N型的雜質,將N+型埋入層2和P-體4之間設定為N型漏極區(qū)域。另外,這里以N型晶體管為前提進行了說明,但在設埋入層和epi層為P型、P-體區(qū)域為N型的P型晶體管的情況下也同樣能夠適用(當然也可設epi層為N型,通過雜質導入設定P型埋入層和體區(qū)域之間為P型漏極區(qū)域)。另外,雖然完全未提及與溝槽MOSFET在同一襯底上形成的CMOS,但如上所示的工序并不存在成為CMOS形成時的任何障礙的工序,容易在同一襯底上形成溝槽MOSFET和 CMOS。圖3及圖4是用于說明本實施方式的第2半導體裝置的制造方法的圖。首先,如圖3 (a)所示,在形成于P型半導體襯底21上的N+型埋入層22上設置印i 層23,整體地摻雜N型雜質(這里稱為Nipi層2 。N+型埋入層22具有5 X 1017cm_3 5 X IO19CnT3的濃度,用Sb (銻)或As (砷)、又或者P (磷)進行摻雜而成,另外Nipi層23 通過以1 X IO15CnT3 5X IO17CnT3的濃度摻雜磷來實現。N+型埋入層22的厚度大約為2 10 μ m 厚,N-epi 層 23是2 10 μπι 厚。接著,在N-epi層23內形成用于元件分離的STI (稱為淺溝槽24),在淺溝槽M內埋入絕緣膜。其后,除去位于溝槽MOSFET的預定形成區(qū)域的淺溝槽內的絕緣膜(該絕緣膜的除去也可在之后形成用于對P-體的離子注入的抗蝕劑圖案后進行)。此外,淺溝槽的深度一般根據所需的動作電壓而適宜地設定,大約為200nm 600nm。進而,如圖3(b)所示,通過離子注入形成P-體25。P-體25以使B(硼)或BF2 (二氟化硼)的濃度為5X IO16CnT3 IX IO18CnT3的方式注入。此時,在形成有除去了內部的絕緣膜的淺溝槽M的區(qū)域,由于雜質距離表面更深地注入,因此能夠在淺溝槽M的正下方將 P-體25形成為較深,在其他的區(qū)域將P-體25形成為較淺。即能夠形成具有在深度方向的雜質分布形狀反映Nipi層23的表面形狀的P-體25。然后,如圖3(c)所示形成深溝槽沈。深溝槽沈的深度為1 3μπι左右,根據期望的晶體管/漏極耐壓適宜地設定。另外,將深溝槽沈設定于P-體25較淺的區(qū)域是比較重要的。接著,如圖4(a)所示,在深溝槽沈的內壁通過熱氧化形成柵極氧化膜27,隔著柵極氧化膜27向溝槽沈內填充成為柵極電極觀的多晶硅。通過沿深溝槽沈的側壁及底面延展的柵極氧化膜27,柵極電極觀與N-印i層23以及P-體25電性隔離。柵極氧化膜27
      7的厚度考慮期望的晶體管的柵極擊穿耐壓而設定,大約為7nm 20nm。另外,作為柵極氧化膜27的形成溫度,是從800°C到1150°C的范圍,更優(yōu)選的是1000°C 1150°C的范圍。其后,如圖4 (b)所示,在與P-體25的上側表面及深溝槽沈的側壁鄰接的淺溝槽 24區(qū)域,形成N+源極區(qū)域四及P+體接觸區(qū)域30。在以上的說明中,說明了使用Nipi層23的情況,但也可使用Pipi層并與P-體 25同時地離子注入N型雜質,將N+型埋入層22和P-體25之間設定為N型漏極區(qū)域。另外,這里以N型的晶體管為前提進行了說明,但在設埋入層和印i層為P型、P體區(qū)域為N型的P型晶體管的情況下,也同樣能夠適用,當然也能設epi層為N型,通過雜質導入將P型埋入層和體區(qū)域之間設定為P型漏極區(qū)域。另外,雖然完全未提及與溝槽MOSFET在同一襯底上形成的CMOS,但如上所示的工序并不存在成為CMOS形成時的任何障礙的工序,容易在同一襯底上形成溝槽MOSFET和 CMOS。通過以上所說明的本實施方式,能夠得到如下的效果。(1)能夠以簡單的工序且不用增加掩模工序地形成擊穿耐壓高的溝槽M0SFET。(2)成為偏差的原因的因素少,因此能夠制造質量穩(wěn)定的設備。(3)在溝道長度小的狀態(tài)下也能提高擊穿耐壓,因此能夠實現晶體管的電流驅動能力高的溝槽MOSFET。產業(yè)上的利用可能性能用于在需要比較高的耐壓/高驅動能力、面向汽車的半導體裝置或TV、DVD、大型家電等的面向家庭的電氣化制品中有效的半導體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半導體裝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在第1導電型的半導體襯底形成成為高濃度漏極的第2導電型的埋入層的工序; 在所述埋入層上形成成為低濃度漏極的第2導電型的外延層的工序; 在所述外延層內形成成為體區(qū)域的第1導電型的第1擴散層區(qū)域的工序; 形成從所述第1擴散層區(qū)域延展到所述外延層內的深溝槽區(qū)域的工序; 在所述深溝槽區(qū)域的內壁形成柵極絕緣膜的工序;與所述柵極絕緣膜相接,在所述深溝槽區(qū)域內填充多晶硅從而形成柵極電極的工序; 在所述第1擴散層區(qū)域表面形成第2導電型的源極區(qū)域的工序; 從所述第1擴散層區(qū)域表面,并在與所述深溝槽區(qū)域分開的位置,向成為所述第1擴散層區(qū)域的底部的區(qū)域離子注入雜質,與所述第1擴散層區(qū)域相連續(xù)地形成成為向所述外延層延伸的延伸體區(qū)域的第1導電型的第2擴散層區(qū)域的工序;以及在所述第1擴散層區(qū)域表面形成成為體接觸區(qū)域的第1導電型的高濃度擴散層的工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1擴散層區(qū)域的離子注入的加速能量在50 250keV的范圍,形成所述第 2擴散層區(qū)域的離子注入的加速能量在100 IOOOkeV的范圍,且比形成所述第1擴散層區(qū)域的離子注入的加速能量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2擴散層區(qū)域使用與形成成為所述體接觸層區(qū)域的第1導電型的高濃度擴散層的掩模圖案相同的掩模圖案而形成。
      4.一種半導體裝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在第1導電型的半導體襯底形成成為高濃度漏極的第2導電型的埋入層的工序; 在所述埋入層上形成成為低濃度漏極的第2導電型的外延層的工序; 在所述外延層表面、在與之后形成的深溝槽區(qū)域分開的位置形成淺溝槽區(qū)域的工序; 通過從所述外延層表面經由所述淺溝槽區(qū)域進行離子注入,形成具有反映所述外延層表面的形狀的雜質分布形狀的、成為體區(qū)域的第1導電型的擴散層區(qū)域的工序; 形成從所述擴散層區(qū)域延展至所述外延層內的所述深溝槽區(qū)域的工序; 在所述深溝槽區(qū)域的內壁形成柵極絕緣膜的工序;與所述柵極絕緣膜相接,并在所述深溝槽區(qū)域內填充多晶硅從而形成柵極電極的工序;在所述擴散層區(qū)域表面形成第2導電型的源極區(qū)域的工序;以及在所述擴散層區(qū)域表面形成成為體接觸區(qū)域的第1導電型的高濃度擴散層的工序。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半導體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淺溝槽的深度在200nm 600nm的范圍內。
      6.一種半導體裝置,其中包括 第1導電型的半導體襯底;在所述半導體襯底上形成的成為高濃度漏極的第2導電型的埋入層; 在所述埋入層上形成的成為低濃度漏極的第2導電型的外延層; 在所述第2導電型的外延層內形成的成為體區(qū)域的第1導電型的第1擴散層區(qū)域;從所述第1擴散層區(qū)域延展至所述外延層內而形成的深溝槽區(qū)域; 在所述深溝槽區(qū)域的內壁形成的柵極絕緣膜;與所述柵極絕緣膜相接的,由在所述深溝槽區(qū)域內填充的多晶硅構成的柵極電極; 在所述第1擴散層區(qū)域表面形成的第2導電型的源極區(qū)域;以及在所述第1擴散層區(qū)域表面形成的成為體接觸區(qū)域的第1導電型的高濃度擴散層, 所述第1擴散層區(qū)域是在與所述深溝槽區(qū)域分開的位置具有在底部向所述外延層延伸的第2擴散層區(qū)域的形狀。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 所述第2擴散層區(qū)域位于所述體接觸區(qū)域的下方。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還具有在所述外延層的表面形成的淺溝槽區(qū)域,所述第2擴散層區(qū)域位于所述淺溝槽區(qū)域的下方。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的制造方法,不用增加很大的工序且采用控制性優(yōu)良的工序,與CMOS在同一襯底上實現改變了P-體的深度的溝槽MOSFET。在溝槽MOSFET中,在P-體區(qū)域(4)的一部分的與深溝槽(5)分開的附近,設置擴散成比P-體區(qū)域(4)更深的延伸體區(qū)域(10)。
      文檔編號H01L21/336GK102420146SQ201110302770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24日
      發(fā)明者斎藤直人 申請人: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