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連接器端子、連接器和包括該連接器的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連接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連接器端子、連接器及包括該連接器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通用序列總線(Universal Serial Bus, USB)連接器是目前常用的電連接器型態(tài)之一,一般數碼相機、掃描儀、計算機等設備上都具有USB接口以供數據傳輸。連接器一般都包括可以相互插配的母插座和公插頭,在實際使用中,母插座一般都是固定在外部設備上的,公插頭通過與母插座的插接配合并通過其上的連接器端子的接觸以實現數據的傳輸及電力的供應。在現有技術中,母插座是由設有多數收容槽的絕緣本體以及多數容設在收容槽內的連接器端子組成,一般連接器端子都具有一平板狀的接觸部,當公插頭插配時,公插頭內所設有的連接器端子與母插座內平板狀的接觸端子電性連接以實現數據的傳輸及電力的供應。現有技術中這種連接器,其公插頭和母插座的連接器端子之間均為線接觸或面接觸,根據工程力學,連接器端子之間面接觸時將產生擠壓應力, 連接器端子之間線接觸時將產生較大的接觸應力,現有技術中的這種結構均會影響兩者之間的接觸性能,導致連接器可靠性及穩(wěn)定性差,不能滿足當前USB設備等對數據傳輸要求高的應用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連接器端子、連接器及包括該連接器的連接結構,其可靠性及穩(wěn)定性佳,可滿足當前USB3. 0等對數據傳輸要求高的應用要求。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連接器端子,包括位于一端的接觸部和位于另一端的引腳部,所述接觸部具有一可與另一連接器端子之間點接觸的接觸表面。優(yōu)選地,所述接觸部的接觸表面呈弧面狀或柱面狀或球面狀。具體地,所述接觸部的接觸表面呈柱面狀,所述接觸部的兩側水平延伸有側翼部, 所述側翼部呈平板狀。具體地,所述接觸部與引腳部通過連接臂連接,所述接觸部的末端縱向向下延伸有縱向臂,所述縱向臂的末端連接于所述連接臂,所述連接臂的末端連接于所述引腳部,所述接觸部和連接臂均為橫向設置。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連接器,包括殼體構件和絕緣本體,所述絕緣本體固定設置于所述殼體構件內,所述絕緣本體內嵌設有上述的一種連接器端子。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連接器的連接結構,包括相互插接的公插頭和母插座, 所述公插頭包括第一殼體構件、第一絕緣本體和第一連接器端子,所述第一絕緣本體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構件內,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嵌設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內;所述母插座包括第二殼體構件、第二絕緣本體和第二連接器端子,所述第二絕緣本體設置于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內,所述第二連接器端子嵌設于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內,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和第二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之間點接觸。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和第二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均呈曲面狀。具體地,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呈弧面狀或柱面狀或球面狀。具體地,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呈弧面狀或柱面狀或球面狀;所述第二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呈弧面狀或柱面狀或球面狀。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均呈柱面狀,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呈柱面狀的接觸表面的母線與第二連接器端子呈柱面狀的接觸表面的母線相交。具體地,所述第二連接器端子包括第二接觸部和第二引腳部,所述第二接觸部與第二引腳部通過第二連接臂連接,所述第二接觸部的末端縱向向下延伸有第二縱向臂,所述第二縱向臂的末端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臂,所述第二連接臂的末端連接于所述第二引腳部,所述第二引腳部和第二連接臂均為橫向設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連接器端子、連接器及包括該連接器的連接結構,其通過將接線端子設置為點接觸,提高了連接器傳輸數據可靠性及穩(wěn)定性佳,可滿足當前USB設備等對數據傳輸要求高的應用要求。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二提供的--種連接器的裝配立體結構示意圖;[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種連接器端子的立體結構示意圖;[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種連接器端子的平面結構示意圖;[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三提供的--種連接器結構的裝配立體示意圖;[0021]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三提供的--種連接器結構的母插座的裝配立體示意圖;[0022]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Ξ提供的--種連接器結構的第-一連接器端子的立體示意圖;[0023]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Ξ提供的--種連接器結構的第—二連接器端子的立體示意圖;[0024]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Ξ提供的--種連接器結構的第—二連接器端子的平面示意圖;[0025]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二提供的--種連接器結構的第一-連接器端子和第二連接器端子的平面示意圖;[0026]圖10是圖9中A處局部放大示意圖O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如圖1 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連接器端子330,包括位于一端的接觸部331和位于另一端的引腳部332,所述接觸部331具有一可與另一連接器之間點接觸的接觸表面。根據工程力學,連接器端子330之間面接觸時將產生擠壓應力,連接器端子 330之間線接觸時將產生較大的接觸應力,通過設連接器端子330之間設置為點接觸的設計,與線接觸和面接觸相比,赫茲應力大大減小,有利于提高連接器的接觸性能,連接器的可靠性與穩(wěn)定性俱佳,可滿足當前USB3. 0等USB設備接口等對數據傳輸要求較高的場合。優(yōu)選地,如圖1 圖3所示,所述接觸部331的接觸表面呈弧面狀或柱面狀或球面狀,可通過沖壓模具中相應的沖頭成型。通過將接觸部331設置為呈弧面狀或柱面狀或球面狀,例如可將另一連接器的端子的接觸表面也設置為柱面狀,且二連接器的柱狀表面相交,可與另一連接器之間實現點接觸的設計,另外地,也可以將另一連接器的接觸表面設置為球面狀等合適形狀,只要連接器之間為點接觸,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具體地,如圖1 圖3所示,所述接觸部331的接觸表面呈柱面狀,所述接觸部331 的兩側水平延伸有側翼部335,所述側翼部335呈平板狀。通過這樣的設計,便于加工,且側翼部335的側面呈豎直的平面狀,便于將其定位于容置槽321內。具體地,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接觸部331與引腳部332通過連接臂333連接, 所述接觸部331的末端縱向向下延伸有縱向臂334,所述縱向臂334的末端連接于所述連接臂333,所述連接臂333的末端連接于所述引腳部332,所述接觸部331和連接臂333均為橫向設置。通過這樣的設計,以使接觸部331可以可靠地抵頂于另一連接器的接觸表面上, 進一步提高了連接器的穩(wěn)定性。實施例二 如圖1 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連接器,包括殼體構件310、絕緣本體320和嵌設于所述絕緣本體320內且用于與另一連接器電連接的如實施例一所述的連接器端子330,所述連接器端子330包括位于一端的接觸部331和位于另一端的引腳部 332,所述絕緣本體320固定設置于所述殼體構件310內,所述接觸部331具有一可與另一連接器之間點接觸的接觸表面。根據工程力學,連接器端子330之間面接觸時將產生擠壓應力,連接器端子330之間線接觸時將產生較大的接觸應力,通過設連接器端子330之間設置為點接觸的設計,與線接觸和面接觸相比,赫茲應力大大減小,有利于提高連接器的接觸性能,連接器的可靠性與穩(wěn)定性俱佳,可滿足當前USB3. 0接口等對數據傳輸要求較高的場
I=I O優(yōu)選地,如圖1 圖3所示,所述接觸部331的接觸表面呈弧面狀或柱面狀或球面狀,可通過沖壓模具中相應的沖頭成型。通過將接觸部331設置為呈弧面狀或柱面狀或球面狀,例如可將另一連接器的接觸表面也設置為柱面狀,且二連接器的柱狀表面相交,可與另一連接器之間實現點接觸的設計,另外地,也可以將另一連接器的接觸表面設置為球面狀等合適形狀,只要連接器之間為點接觸,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具體地,如圖1所示,所述絕緣本體320開設有容置槽321,所述接觸部331設置于所述容置槽321內;以便于連接器端子330的定位。具體地,如圖1 圖3所示,所述接觸部331的接觸表面呈柱面狀,所述接觸部331 的兩側水平延伸有側翼部335,所述側翼部335呈平板狀。通過這樣的設計,便于加工,且側翼部335的側面呈豎直的平面狀,便于將其定位于容置槽321內。具體地,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接觸部331與引腳部332通過連接臂333連接, 所述接觸部331的末端縱向向下延伸有縱向臂334,所述縱向臂334的末端連接于所述連接臂333,所述連接臂333的末端連接于所述引腳部332,所述接觸部331和連接臂333均為橫向設置。通過這樣的設計,以使接觸部331可以可靠地抵頂于另一連接器的接觸表面上, 進一步提高了連接器的穩(wěn)定性。具體地,如圖1所示,所述殼體構件310上設置有彈性卡舌331,以壓緊與其插接的另一連接器,避免二連接器之間隨意竄動。實施例三如圖4 圖10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連接器結構,包括相互插接的公插頭 100和母插座200,所述公插頭100包括第一殼體構件110、第一絕緣本體和第一連接器端子130,所述第一絕緣本體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構件110內,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130嵌設于第一絕緣本體內;所述母插座200包括第二殼體構件210、第二絕緣本體220和第二連接器端子230,所述第二絕緣本體220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構件210內,所述第二連接器端子 230嵌設于第二絕緣本體220內,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130的接觸表面和第二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230之間點接觸。具體地,第一連接器端子130包括第一接觸部131和第一引腳部132,第二連接器端子230包括第二接觸部231和第二引腳部232,第一連接器端子130 和第二連接器端子230的接觸表面分別設置于第一接觸部131和第二接觸部231上。根據工程力學,第一連接器端子130和第二連接器端子230之間面接觸時將產生擠壓應力,第一連接器端子130和第二連接器端子230之間線接觸時將產生較大的接觸應力,通過將第一連接器端子130和第二連接器端子230之間設置為點接觸的設計,與線接觸和面接觸相比, 赫茲應力大大減小,有利于提高連接器的接觸性能,連接器的可靠性與穩(wěn)定性俱佳,可滿足當前USB3. 0接口等對數據傳輸要求較高的場合。具體地,如圖5和圖6所示,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130和第二連接器端子230的接觸表面均呈曲面狀,以實現第一連接器端子130與第二連接器端子230之間的點接觸。 另外地,也可以將第一連接器端子130、第二連接器端子230的接觸處設置為錐狀等合適形狀,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具體地,如圖7和圖8所示,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130的接觸表面呈弧面狀或柱面狀或球面狀或其它合適形狀,以實現第一連接器端子130與第二連接器端子230之間的點接觸,且可避免應力集中。具體地,如圖6和圖10所示,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130的接觸表面呈弧面狀或柱面狀或球面狀或其它合適形狀,所述第二連接器端子230的接觸表面呈弧面狀或柱面狀或球面狀,以實現第一連接器端子130與第二連接器端子230之間的點接觸,且可避免應力集中。優(yōu)選地,如圖5 圖10所示,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130和第二連接器端子230的接觸表面均呈柱面狀,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130呈柱面狀的接觸表面的母線與第二連接器端子230呈柱面狀的接觸表面的母線相交。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端子130上的柱狀表面的軸線呈水平橫向設置,第二連接器端子230上的柱狀表面的軸線呈水平縱向設置,這樣, 第一連接器端子130和第二連接器端子230上的柱狀表面的軸線相垂直,從而使第一連接器端子130和第二連接器端子230上的柱狀表面相交于某一點,第一連接器端子130和第二連接器端子230之間為點接觸。根據工程力學,連接器端子330之間面接觸時將產生擠壓應力,連接器端子330之間線接觸時將產生較大的接觸應力,通過設連接器端子330之間設置為點接觸的設計,與線接觸和面接觸相比,赫茲應力大大減小,有利于提高連接器的接觸性能,連接器的可靠性與穩(wěn)定性俱佳,可滿足當前USB3. 0接口等對數據傳輸要求較高的場合。具體地,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第二殼體構件210上設置有第二彈性卡舌211,以壓緊與其插接的第一殼體構件110,避免公插頭100和母插座200之間隨意竄動。具體地,如圖5 圖10所示,所述第二接觸部231與第二引腳部232通過第二連接臂233連接,所述第二接觸部231的末端縱向向下延伸有第二縱向臂234,所述第二縱向臂234的末端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臂233,所述第二連接臂233的末端連接于所述第二引腳部232,所述第二引腳部232和第二連接臂233均為橫向設置。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使第二接觸部231具有較佳的彈性,以使第二接觸部231可以可靠地抵頂于第一接線端子的接觸表面上,進一步提高了數據傳輸的穩(wěn)定性與可靠性。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連接器端子,包括位于一端的接觸部和位于另一端的引腳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具有一可與另一連接器端子之間點接觸的接觸表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的接觸表面呈弧面狀或柱面狀或球面狀。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的接觸表面呈柱面狀,所述接觸部的兩側水平延伸有側翼部,所述側翼部呈平板狀。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與引腳部通過連接臂連接,所述接觸部的末端縱向向下延伸有縱向臂,所述縱向臂的末端連接于所述連接臂,所述連接臂的末端連接于所述引腳部,所述接觸部和連接臂均為橫向設置。
5.一種連接器,包括殼體構件和絕緣本體,所述絕緣本體固定設置于所述殼體構件內, 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內嵌設有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連接器端子。
6.一種連接器的連接結構,包括相互插接的公插頭和母插座,所述公插頭包括第一殼體構件、第一絕緣本體和第一連接器端子,所述第一絕緣本體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構件內, 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嵌設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內;所述母插座包括第二殼體構件、第二絕緣本體和第二連接器端子,所述第二絕緣本體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構件內,所述第二連接器端子嵌設于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和第二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之間點接觸。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連接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和第二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均呈曲面狀。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連接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呈弧面狀或柱面狀或球面狀;所述第二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呈弧面狀或柱面狀或球面狀。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連接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和第二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均呈柱面狀,所述第一連接器端子呈柱面狀的接觸表面的母線與第二連接器端子呈柱面狀的接觸表面的母線相交。
10.如權利要求6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連接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器端子包括第二接觸部和第二引腳部,所述第二接觸部與第二引腳部通過第二連接臂連接,所述第二接觸部的末端縱向向下延伸有第二縱向臂,所述第二縱向臂的末端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臂,所述第二連接臂的末端連接于所述第二引腳部,所述第二引腳部和第二連接臂均為橫向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連接器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連接器端子、連接器及包括該連接器的連接結構。上述連接器端子包括接觸部和引腳部,所述接觸部具有一可與另一連接器端子之間點接觸的接觸表面。上述連接器包括上述連接器端子。上述連接結構包括公插頭和母插座,所述公插頭包括第一殼體構件、第一絕緣本體和第一連接器端子;母插座包括第二殼體構件、第二絕緣本體和第二連接器端子,第一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和第二連接器端子的接觸表面之間點接觸。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連接器端子、連接器及包括該連接器的連接結構,其通過將接線端子設置為點接觸,提高了連接器傳輸數據可靠性及穩(wěn)定性佳,可滿足當前USB3.0等對數據傳輸要求高的應用要求。
文檔編號H01R13/02GK202205909SQ201120162549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19日
發(fā)明者張馳, 朱永光, 王澗鳴, 蘇敬舜 申請人:啟東乾朔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