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微分信號連接器以及引線框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在適于傳輸微分信號對的連接線路中使用的連接器(以下被稱作為"微分信號連接器")。
背景技術:
公知地,適于在形成一對的兩個信號線路中傳輸微分信號對的微分傳輸系統(tǒng)包括具有反相的信號。由于微分傳輸系統(tǒng)具有數(shù)據(jù)傳輸率能夠變得高的特征,所以其近來被放在各個領域中實際使用。例如,在使用用于在裝置和液晶顯示器之間的數(shù)據(jù)傳輸?shù)奈⒎謧鬏斚到y(tǒng)的情況下,裝置和液晶顯示器每個設有顯示端口連接器,顯示端口連接器根據(jù)顯示端口標準進行設計。至于這種顯示端口標準,公知地是VESA顯示端口標準1. O版本或其1.1a版本。這種顯示端口連接器是一種微分信號連接器并具有用于連接到連接搭檔的第一連接側和用于連接到裝置或者液晶顯示器的板的第二連接側。第一連接側的構造根據(jù)與連接搭檔的關系由顯示端口標準嚴格限 定,而第二連接側的構造相對自由。這一款微分信號連接器被公開在專利文獻I (JP-A-2008-41656)中。圖1A和IB顯示結合到傳統(tǒng)微分信號連接器中的接觸件組件I,其與專利文獻I中公開的那個不同但是在構造上與其類似。接觸件組件I包括多對信號接觸件2,多個接地接觸件3,和保持信號接觸件2和接地接觸件3的絕緣外殼4。在用于連接到連接搭檔的第一連接側上,接地接觸件3布置在每對信號接觸件2的兩側,從而形成固定間距的接觸件陣列。另一方面,在用于連接到板的第二連接側上,信號接觸件2和接地接觸件3在穿過接觸件陣列的方向上彎曲,從而信號接觸件2和接地接觸件3在兩排上交錯(zigzag)布置。圖2顯示一種用于在其上安裝包括圖1A和IB的接觸件組件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的板5。板5形成有多個通孔6。通孔6在兩排上交錯布置,從而與第二連接側上信號接觸件2和接地接觸件3的配置對應。當微分信號連接器安裝在板5上時,信號接觸件2和接地接觸件3分別插入通孔6中。每個為環(huán)狀導線分布形式的連接塊7分別圍繞通孔6的開口形成。此外,布線圖案8沿著板5僅從對應于適于插入信號接觸件2的通孔6形成的那些連接塊7并行引出。因此,每個信號接觸件2通過通孔6和連接塊7連接到布線圖案8。在上述微分信號連接器中,將信號接觸件和接地接觸件在第二連接側上兩排交錯布置本身很容易使得減少連接器的尺寸成為可能。然而,如果連接器確實在尺寸上以此方式減少,那么由于形成一對的微分信號接觸件之間長度不同的存在而引起接下來的問題。[0010]如圖3所示,多對信號接觸件和多個接地接觸件可以通過對單個導電板進行穿孔并繼而執(zhí)行彎曲而被共同地制造。為了使這個制造過程容易,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共識是將接觸件的前端按規(guī)則間距以彎曲狀態(tài)布置以及將接觸件彎曲的次數(shù)設為2。然而,為了將接觸件的前端按規(guī)則間距以彎曲狀態(tài)布置,會出現(xiàn)形成一對微分信號接觸件之間長度的不同,這可以在圖3所示的接觸件的展開狀態(tài)中很好地看出。長度的不同造成微分信號連接器中的微分信號對之間的傳播時間差(不齊量)。此外,由于長度的不同,會有這樣的情況,在第二連接側,即在板上,形成一對的微分信號接觸件被分成兩排,即沒有被布置在同一排上。這也應用在布置在這對微分信號接觸件的兩側的接地接觸件上。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xiàn)連接到這對微分信號接觸件的一對布線圖案之間長度的不同,也正如示出從形成在不同排中的連接塊引出的具有不同長度的布線圖案的圖2中所見到的。這對布線圖案之間長度的不同也造成微分信號對之間的不齊量。
發(fā)明內容因此,本發(fā)明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尺寸小并且能夠減少微分信號對之間的不齊量的微分信號連接器。 隨著描述的進行,本發(fā)明的其它目的將會變得清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種微分信號連接器,包括多對信號接觸件、多個接地接觸件、以及保持信號接觸件和接地接觸件的絕緣外殼,其中微分信號連接器具有用于連接到連接搭檔的第一連接側和用于連接到板的第二連接側,其中,在第一連接側上,接地接觸件布置在每對信號接觸件的兩側,從而形成具有固定間距的接觸件陣列,并且其中,在第二連接側上,接地接觸件被布置在第一排中從而與彼此間隔開來,而在第一連接側上被相鄰地布置在接地接觸件兩側的所述多對信號接觸件被布置成分配在位于第一排兩側的第二排和第三排中,使得所述多對信號接觸件在第二連接側上交錯布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種作為用于形成連接器的接觸件組的中間構件的引線框,包括布置在一個平面中的多個第一引線、被布置為在第一引線之間形成一對的第二引線、以及在一個端側上連接第一引線和第二引線的連接部分,其中使得該對第二引線在另一個端側上的間距比該對第二引線在所述一個端側上的間距更大,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引線中的每一個具有自連接部分延伸的第一筆直部分、自第一筆直部分傾斜延伸從而遠離第二引線的第一偏移部分、在與第一筆直部分在相同方向上自第一偏移部分延伸的第二筆直部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還一個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種微分信號連接器,包括使用上述引線框作為中間構件的接觸件組,其中第一引線和第二引線分別在第一預定彎曲部分和第二預定彎曲部分處在穿過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彎曲并且分別在附加預定彎曲部分處在穿過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彎曲,并且其中連接部分被從第一引線和第二引線上切斷。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微分信號連接器,包括彼此以一間隔布置的多個接地接觸件和被布置使得形成每對位于接地接觸件之間的多對的多個信號接觸件,其中接地接觸件中的每一個的一端部和信號接觸件中的每一個的一端部在連接器的第一連接側的平面中相鄰布置,其中接地接觸件和信號接觸件從所述端部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接著在彼此偏移的位置處在相同的方向上以直角彎曲,其中,在連接器的第二連接側上,相鄰接地接觸件的另一端部位于梯形的長邊的兩端處,而形成為每對的信號接觸件的另一端部位于梯形的短邊的兩端處,其中,為了增加形成為每對的信號接觸件的所述另一端部之間的距離,兩個信號接觸件在它們的所述另一端部的附近遠離彼此向外彎曲,并且其中,每個接地接觸件具有位于其以直角彎曲的部分和它的另一端部之間的偏移部分。
圖1A和IB顯示結合到傳統(tǒng)微分信號連接器中的接觸件組件,其中圖1A為透視圖而圖1B為仰視圖;圖2是一種用于在其上安裝微分信號連接器的板的仰視圖;圖3是包括在圖1A和IB的接觸件組件中的信號接觸件和接地接觸件的制造中的接觸件展開圖(具有載體的引線框);圖4A至4D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安裝在板上的狀態(tài),其中圖4A為正視圖,圖4B為右視圖,圖4C為仰視圖,而圖4D為沿著圖4A的線Id-1d的剖面圖;圖5A至顯示結合在圖4A至4D的微分信號連接器中的下接觸件組件,其中圖5A為透視圖,圖5B為右視圖,圖5C為后視圖,而圖為仰視圖;圖6是一種用于在包括在圖5A至的下接觸件組件中的信號接觸件和接地接觸件的制造中使用的構件的平面圖; 圖7是從圖6的構件中切斷載體所獲得的引線框的平面圖;圖8是圖7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圖9是圖4A至4D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的第一改進例的外部透視圖;圖10是圖9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的后視圖;圖11是圖9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的從一個方向上看的分解透視圖;圖12是圖9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的從另一個方向上看的分解透視圖;圖13A和13B是用于說明圖9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的制造中的一個過程的圖示;圖14是顯示圖9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的內部部件的已裝配狀態(tài)的透視圖;圖15是圖4A至4D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的第二改進例的分解透視圖;圖16是顯示圖15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的內部部件的已裝配狀態(tài)的透視圖;圖17是顯示作為圖15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的一個部件的上接觸件組件的透視圖;圖18是顯示包括在圖17的上接觸件組件中的接觸件組的一個示例的平面圖;圖19是顯示包括在圖17的上接觸件組件中的接觸件組的另一個示例的平面圖;圖20是顯示作為圖15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的一個部件的下接觸件組件的剖面透視圖;圖21是包括在圖20的下接觸件組件中的僅一個接觸件組的透視圖;圖22是在圖21的接觸件組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線框的一個示例的平面圖;圖23示出了圖21的接觸件組的三種視圖;圖24是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安裝在板上的狀態(tài)的透視圖;[0042]圖25是圖2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圖;圖26是包括在圖24和25的微分信號連接器中的接觸件組的透視圖;圖27是在圖26的接觸件組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線框的平面圖;圖28是圖27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圖29是在圖26的接觸件組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線框的改進例的平面圖;以及圖30是圖29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4A至8,將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分信號連接器10。圖4A至4D顯示微 分信號連接器10安裝在印刷電路板11上的狀態(tài)。微分信號連接器10是印刷電路板安裝類型的在上下兩排具有接觸件的20-插腳連接器并且它在使用時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1。微分信號連接器10的用于連接到用作連接搭檔的配對連接器(未顯示)的前側被稱為第一連接側,而其用于連接印刷電路板11的底側被稱為第二連接偵U。在第一連接側上,設置用于安裝到配對連接器的安裝突出部12。安裝突出部12具有與連接器安裝平面并行地橫向延伸的形狀。稍后將詳細描述第二連接側。這里使用的印刷電路板11是多層板。印刷電路板11形成有幾個通孔13,正如從顯示印刷電路板11的下表面Ila的圖4C中所見到的。每個為環(huán)狀導線分布形式的連接塊14分別圍繞通孔13的開口形成。此外,布線圖案15沿著板11從一些連接塊14并行引出。稍后將闡明通孔13的位置和角色。微分信號連接器10包括上接觸件組件16,下接觸件組件17,以及整個地圍繞上、下接觸件組件16和17的導電連接器殼體18。上接觸件組件16包括多個導電上接觸件19,這里稱為附加接觸件,以及保持上接觸件19的絕緣上外殼21。上接觸件19具有布置在安裝突出部12的上部中的前端,上接觸件19接著向后延伸,并且接著以直角向后彎曲,使得上接觸件19的下端以SMT結構焊接到印刷電路板11的上表面(未顯示)上的布線圖案。連接器殼體18具有適于固定到印刷電路板11的兩對固定腳18a和18b。通過固定腳18a和18b和印刷電路板11的配合,微分信號連接器10牢固地固定到印刷電路板11。稍后將詳細描述下接觸件組件17。接下來,除了圖4A至4D之外還參見圖5A至將詳細描述下接觸件組件17。下接觸件組件17包括三對導電信號接觸件22,四個導電接地接觸件23,以及保持信號接觸件22和接地接觸件23的絕緣下外殼24。在下外殼24的第一連接側上,形成有具有固定間距(在小型顯示端口連接器中優(yōu)選地為O. 7_或小于O. 7mm)的接觸件陣列,其以接地接觸件23被布置在每一對信號接觸件22的兩側上的形式在第一方向Al上延伸。所有信號接觸件22和接地接觸件23在垂直于第一方向Al的第二方向A2上向后延伸以通過下外殼24,并接著在下外殼24的相對側以直角彎曲,從而在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方向Al和A2的第三方向A3上向下延伸。在以下的描述中,信號接觸件22和接地接觸件23還可以被共同地稱為下接觸件25。正如從圖4A至4D中所見到的,在微分信號連接器10的第一連接側上,下接觸件25被布置在安裝突出部12的下部,從而在離上接觸件19具有一距離處面向上接觸件19。因此,當配對連接器安裝到安裝突出部12時,配對連接器會與上接觸件19和下接觸件25接觸,使得配對連接器電連接到微分信號連接器10。這里,每個下接觸件25的會與配對連接器接觸的部分被稱為連接器接觸部分。另一方面,在微分信號連接器10的第二連接側上,下接觸件25分別插入到印刷電路板11的通孔13,并通過焊接在印刷電路板11的下表面Ila上而分別連接到連接塊14。由于下接觸件25焊接在印刷電路板11的下表面Ila上,當微分信號連接器10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1上時,可以容易地從視覺上檢查焊接條件。這里,每個下接觸件25的插入通孔13的部分被稱為板連接部分。當下接觸件25的橫截面形狀為方形時,印刷電路板11的通孔13的直徑被設計為至少稍微大于下接觸件25的對角線長度(diagonal length)。此外,連接塊14圍繞通孔13形成并且必須確保相鄰通孔13之間的絕緣??紤]到這些,優(yōu)選地是為通孔13設定約為O. 8mm的間隔。在圖5A至中,下接觸件25的板連接部分被布置在在第二方向A2上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Al上彼此隔開的三個并行排中。具體地,接地接觸件23的板連接部分被布置在第一排Rl中以彼此間隔開,而其連接器接觸部分被布置在接地接觸件23之間的多對信號接觸件22被布置成使得被分配在位于第一排Rl兩側的第二排R2和第三排R3中。結果,正如從圖5A至中見到的,多對 信號接觸件22的板連接部分交錯布置在第一排Rl的兩側。這里,布置在第二排R2中的信號接觸件22被設計為具有大致相同的長度,而布置在第三排R3中的信號接觸件22被設計為具有大致相同的長度。即,布置在同一排中的一對信號接觸件22的長度被設為彼此相等。然而,多對信號接觸件22按照它們在第一連接側和第二連接側之間彼此的彎曲度的不同,特別是它們在第一連接側和第二連接側之間彼此的彎曲位置的不同,而被分配在第二排R2和第三排R3。接地接觸件23按照它們在第一連接側和第二連接側之間與信號接觸件22的彎曲位置的不同而被布置在第一排R1。代替設置不同的彎曲位置,信號接觸件22和接地接觸件23可以按照彎曲的次數(shù)的不同而被布置在第二連接側的三排中,或者兩者可以共同地使用。此外,在第二連接側上,每對信號接觸件22被布置在對應于相鄰接地接觸件23之間的位置處,并且,此外,每對信號接觸件22的間距被設計成稍微大于接觸件陣列的間距。在第二連接側上,接地接觸件23每個被布置在對應于多對信號接觸件22之間的位置處,并且,此外,在第一連接側上相鄰地布置在每個接地接觸件23的兩側的接地接觸件23和多對信號接觸件22被布置在傾斜穿過第一排Rl,第二排R2,和第三排R3的方向上。另一方面,自然地,印刷電路板11的通孔13形成在對應于第二連接側上的信號接觸件22和接地接觸件23的上述配置的位置處。這里,每一對相鄰信號接觸件22用于連接適于傳輸包括具有相反相位的信號的微分信號對的線路,并因此會在以下的描述中被分別叫做+Sig接觸件和-Sig接觸件。此外,在這些通孔13中,適于插入+Sig接觸件的通孔13會被命名為+Sig通孔,適于插入-Sig接觸件的通孔13會被命名為-Sig通孔,而適于插入接地接觸件23的通孔13會被命名為GND通孔。此外,在這些布線圖案15中,連接到+Sig通孔的布線圖案15會被命名為+Sig布線圖案,而連接到-Sig通孔的布線圖案15會被命名為-Sig布線圖案。[0064]根據(jù)上述微分信號連接器,由于+Sig通孔和-Sig通孔被并行布置在連接器安裝平面,+Sig布線圖案和-Sig布線圖案可以被形成為向連接器的后方延伸并且在長度上彼此相同并且在作為多層板的印刷電路板11的下表面Ila上彼此平行的布線圖案。因此,微分信號對之間的不齊量小。雖然已經給出的描述是在連接適于傳輸一對微分信號的線路的情況下,但是這在傳輸多對微分信號的情況下也適用??梢垣@得相同的效果。作為三對導電信號接觸件22和四個導電接地接觸件23的集合的接觸件組容易能夠通過壓制的方式由單個導電板形成。在這種情況下,首先獲得圖6中所示的形狀。接著,切斷載體26,從而形成圖7和8中所示的作為中間構件的一個示例的引線框30。在圖7和8中,引線框30包括布置在一個平面中的多個第一引線31,被布置為形成每對在第一引線31之間的多對的第二引線32,被布置為形成在第一引線31之間的一對的第三引線33,以及在一個端側上連接第一引線31、第二引線32、和第三引線33的連接部分34。使得第二引線32的從連接部分34開始的長度比第一引線31的從連接部分34開始的長度更短。使得第三引線33的從連接部分34開始的長度比第一引線31的從連接部分34開始的長度更長。此外,當沖壓金屬板時,使得多對第二引線32和該對第三引線33中的每一對在另一個端側上,即在自由端側上的間距P2大于所述多對第二引線32和該對第三引線33中的每一對在所述一個端側上的間距Pl,從而引線32、33中的每一對在自由端側上接近第一引線31。
第一引線31每個具有延伸自連接部分34的第一筆直部分35、傾斜延伸自第一筆直部分35從而遠離第二引線32的具有更大間距P2的部分的第一偏移部分36、以與第一筆直部分35在相同方向上延伸自第一偏移部分36的第二筆直部分37、傾斜延伸自第二筆直部分37從而接近第二引線32的第二偏移部分38、以及在第一筆直部分35的延長線上延伸自第二偏移部分38的第三筆直部分39。此外,每個第一引線31在第一筆直部分35中具有用于在穿過上述平面的方向上彎曲的第一預定彎曲部分41。每個第二引線32在其具有更大間距P2的部分和連接部分之間的并且靠近具有更大間距P2的部分的位置處具有用于在穿過上述平面的方向上彎曲的第二預定彎曲部分42。在圖7和8的引線框30中,雖然具有更大間距P2的部分設置在形成為每對的第二引線32的自由端側上,但由于存在第一偏移部分36,使得每個第一引線31和對應第二引線32之間的距離可以相對地大。因此,引線框30可以容易通過壓制沖壓的方式制造。此外,引線框30在第一預定彎曲部分41和第二預定彎曲部分42處彎曲并且接著連接部分34被切斷。以此方式,能夠容易地獲得包括如圖5A至所示的下接觸件組件的六個信號接觸件22和四個接地接觸件23的接觸件組。由于在引線框30中的多對第二引線32和該對第三引線33中的每一對的自由端側上設置更大間距P2,使圖5A至中的第二排R2和第三排R3中的信號接觸件22之間的距離變得大,這樣能夠輕易地在印刷電路板11上設置通孔和連接塊,使得它們之間具有充分的電絕緣。另外,由于接地接觸件23和第一及第二接觸件22被布置在三個不同的排中,因此能夠將它們之間的距離設得大并因此充分確保微分信號對之間的電絕緣。因此,能夠輕易地實現(xiàn)接觸件組的窄間距(pitch-narrowing)。此外,由于每個第一引線31設有傾斜延伸為遠離對應第二引線32的具有更大間距P2的部分的第一偏移部分36,因此能夠使在第一偏移部分36之后的第二筆直部分37和第二引線32的具有更大間距P2的部分之間的距離變大。因此,可以輕易地進行沖壓,并因而能夠提供有助于窄間距接觸件組的制造的引線框30。參見圖9至12,將會描述上文描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的第一改進例。相同的參考符號被賦予相同或者類似的部分,從而省去對其的說明。第一改進例包括上接觸件組件16,下接觸件組件17,以及結合在連接器殼體18中的絕緣定位件43。多個上接觸件19,每個上接觸件19具有被布置在安裝突出部12的上表面上的水平部分19a,從水平部分19a的后端在上外殼21的后面露出并且向下彎曲的彎曲部分1%,從彎曲部分1%向下垂直延伸的垂直部分19c,以及從垂直部分19c的下端以直角彎曲并且適于以SMT結構焊接到諸如印刷電路板的安裝對象的上表面上的布線圖案。下面,上接觸件19還可以被共同地命名為接觸件組。上接觸件19通過嵌件成型的方式在水平部分19a的部分處由上外殼21保持。每個水平部分19a由上外殼21保持的部分在這里被命名為保持部分。大體長方體的電介質44通過嵌件成型的方式連接至上接觸件19的垂直部分19c。電介質44在外側以接觸的方式覆蓋每個垂直部分19c的大部分,從而與上接觸件19形成一體。結果,接觸件組的陣列狀態(tài)由電介質44保持。此外,接合突出部44a分別形成在電介質44的在接觸件組的陣列方向上的兩端處。每個垂直部分19c的由電介質44覆蓋的部分在這里被命名為中間部分。與已經參考圖4A至8所描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的下接觸件組件類似,下接觸件組件17包括絕緣下外殼24和多個導電下接觸件25,導電下接觸件25包括由下外殼24以陣列形式保持的信號接觸件22和接地接觸件23。下外殼24具有用于與上外殼21定位的一對支柱24a。每個下接觸件2 5具有沿著上外殼21的安裝突出部12的下表面布置的水平部分25a和在下外殼24的后面露出并且垂直向下延伸的垂直部分25b。下接觸件25的垂直部分25b的下端部分用作適于插入形成在安裝對象中的每個通孔中并通過焊接固定的終端部分25c。定位件43在其下表面上具有用于安裝到安裝對象的定位孔(未顯示)的一對定位凸出件45。定位件43在其后表面上具有與電介質44的形狀和尺寸相符的凹部46。在凹部46的彼此相對的側表面上,形成有對應于電介質33的接合突出部44a的接合突出部46a。此外,楔形槽46b形成在凹部46的底表面上。連接器殼體18具有多個固定腳18a和18b。通過固定腳18a和18b與安裝對象的接合,微分信號連接器10牢固地固定到安裝對象。這里,還參見圖13A和13B,將描述一種制造上接觸件組件16的方法。在上接觸件19中形成彎曲部分之前,上外殼21和電介質44相對于接觸件組被同時嵌件成型,從而獲得圖13A中所示的構造。接著,將接觸件組進行彎曲,從而形成如圖13B中所示的彎曲部分19b。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彎曲部分19b的兩側由上外殼21和電介質44 一體地保持,因此可以在不對準接觸件組的情況下容易將接觸件組彎曲成預定形狀。符號44b表示對應于楔形槽46b的楔塊。如上所述,在制造工藝方面有利的是相對于接觸件組同時嵌件成型上外殼21和電介質44。然而,可替換地,上外殼21和電介質44可以單獨地形成。圖14顯示上接觸件組件16和下接觸件組件17安裝到定位件43的狀態(tài)。當將上接觸件組件16安裝到定位件43時,電介質44插入到定位件43的凹部46而圖13A和13B中所示的楔塊44b安裝到圖11中所示的楔形槽46b中。插入以后,通過接合突出部44a和接合突出部46a之間的接合將電介質44固定地安裝到凹部46中。此外,上接觸件組件16、下接觸件組件17和定位件43由連接器殼體18共同地圍繞,從而獲得如圖9和10中所示的連接器10。要注意的是定位件43在連接器10的兩側部分地突出并暴露于連接器殼體18的外側。根據(jù)參見圖9至14所描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由于被構造成使得上接觸件19的從上外殼21露出的部分通過電介質44以接觸方式的嵌件成型而被覆蓋,并且電介質44安裝和連接到適于相對于安裝對象定位的定位件43,因此能夠實現(xiàn)阻抗匹配(impedancematching)并防止上接觸件19的連接部分19d的位置偏差。此外,由于定位件43部分地突出到連接器殼體18的外側,因此通過突起部分的鏡像識別(image recognition)能夠以高的位置精確度實現(xiàn)連接器的表面安裝。參見圖15和16,將會描述上文描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的第二改進例。相同的參考符號被賦予相同或者類似的部分,從而省去對其的說明。在圖15中,在安裝上接觸件組件16之前,上接觸件19的垂直部分19c整體暴露在外側。另一方面,定位件43的后表面形成有多個平行槽47,所述多個平行槽47以與垂直部分19c相同的間距布置并且垂直延伸。這些槽47每個具有以小的間隙大體接收上接觸件19的垂直部分19c的整體的尺寸。因此,將垂直部分19c插入槽47的操作是容易的。圖16顯示上接觸件組件16和下接觸件組件17安裝到定位件43的狀態(tài)。當將上接觸件組件16安裝到定位件43時,上接觸件19的垂直部分19c分別插入到定位件43的槽47中。結果,獲得 與參見圖9至14所描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10的電介質44的效果類似的效果。此后,與定位件43具有相同介電常數(shù)或者不同介電常數(shù)的樹脂填充在槽47中,從而大體覆蓋上接觸件19的垂直部分19c的整體并且接著凝固使得阻抗調整的自由度變高。每個垂直部分19c的由凝固的樹脂覆蓋的部分在這里被命名為中間部分。還是在這個改進例中,獲得與圖9的微分信號連接器10具有相同的外形的連接器。根據(jù)參考圖15和16所描述的連接器,由于它被構造成使得凝固樹脂形式的電介質以接觸的方式覆蓋上接觸件19的從上外殼21中露出的部分并且它連接到適于相對于安裝對象被定位的定位件43,因此能夠實現(xiàn)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并防止上接觸件19的連接部分19d的位置偏差。此外,由于定位件43部分地突出到連接器殼體18的外側,因此通過突起部分的鏡像識別(image recognition)能夠以高的位置精確度實現(xiàn)連接器的表面安裝。圖17是從另一個方向看的作為圖15的微分信號連接器的一個部件的上接觸件組件16的透視圖。相同的參考符號被賦予相同或者類似的部分,從而省去對其的說明。參見圖18,將會描述包括在上接觸組件16中的接觸件組的第一示例。圖18的接觸件組包括被布置成彼此分隔開來的四個接地接觸件19-1和被布置成每對位于接地接觸件19-1之間的三對的六個信號接觸件19-2。每個接地接觸件19-1用來連接到接地線,而每個信號接觸件19-2用來連接到信號線。以接地接觸件19-1、信號接觸件19-2、信號接觸件19-2和接地接觸件19-1的順序布置的四個接觸件形成一個接觸件副51,并且通過重復接觸件副51并彼此部分重疊,形成接觸件組。由于所有接觸件副51具有相同結構,這里將會僅描述它們中的一個。
在所有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19-2和該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19-2的兩側的兩個接地接觸件19-1中,彎曲部分19b設置在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上的相同位置處。S卩,彎曲部分19b被布置在接觸件的陣列方向上的一個排中。因此,在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中的一個端側(圖18中的下側)上,接觸件副51的四個接觸件如圖17所示沿著安裝突出部12的上表面布置成一排,同時,在另一個端側(圖18中的上側),接觸件副51的四個接觸件插入如圖15所示的定位件43的槽47中,從而沿著定位件43的后表面被布置成一排。此外,接觸件副51的四個接觸件分別具有適于由圖17的上外殼21以嵌件成型的方式保持的保持部分52。即,通過保持部分52和上外殼21的接合,接觸件組由上外殼21穩(wěn)定地保持。各個接觸件的保持部分52設有多個突起部分53 (在此示例中為兩個),作為改變接觸件寬度的一款不同形態(tài)部分。在每個接觸件中,突起部分53—體形成在接觸件的兩個側表面的相應位置處從而相對于接觸件的中心對稱。突起部分53在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上的形成位置在接地接觸件19-1和信號接觸件19-2之間彼此不同。在所示的示例中,接地接觸件19-1的突起部分53形成在保持部分52中接近彎曲部分19b的一側上,而信號接觸件19-2的突起部分53形成在保持部分52中遠離彎曲部分19b的一側上。然而,這個可以顛倒。無論如何,突起部分53形成為相對于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19-2的陣列的中心對稱,即相對于四個接觸件的陣列的中心對稱。由于如上所述的突起部分53形成為對稱的,因此維持了包括四個接觸件的微分信號傳輸線路的對稱,并且因此,連接器的高頻特性不會因設置突起部分53而降低。此外,由于突起部分53沿接觸件的縱向方向形成在多個不同位置處,因此可以使得相鄰接觸件之間的距離相對的大并因此輕易進行壓制。參見圖19,將會描述包括在上接觸組件16中的接觸件組的第二示例。相同的參考符號被賦予與圖18中的那些相同或者類似的部分,從而省去對其的說明。也是在圖19的接觸件組中,在所有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19-2和該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19-2的兩側的兩個接地接觸件19-1中,彎曲部分19b設置在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上的相同位置處。即,彎曲部分1%沿接觸件的陣列方向布置成一排。因此,在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中的一個端側(圖19中的下側)上,接觸件副51的四個接觸件如圖17中所示沿著安裝突出部12的上表面布置成一排,而在另一個端側(圖19中的上側)上,接觸件副51的四個接觸件被插入如圖15所示的定位件43的槽47中,從而沿著定位件43的后表面布置成一排。各個接觸件的保持部分52設有多個切斷部54 (在此示例中為兩個),作為改變接觸件寬度的一款不同形態(tài)部分。在每個接觸件中,盡管切斷部53設置在兩個側表面,但是切斷部54形成在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處從而相對于接觸件的中心不對稱。切斷部54的在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中的形成位置在相鄰接觸件之間彼此不同。無論如何,切斷部54形成為相對于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19-2的陣列的中心對稱,即相對于四個接觸件的陣列的中心對稱。由于切斷部54如上所述形成為對稱的,維持了包括四個接觸件的微分信號傳輸線路的對稱,并且因此,連接器的高頻特性不會因設置切斷部54而降低。此外,由于切斷部54形成在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中的多個不同位置處,可以使得相鄰接觸件之間的距離相對的大并因此輕易進行壓制。參見圖20和21,將會描述包括在下接觸組件17中的接觸件組的示例。在圖20和21所示的接觸件組中,三對信號接觸件22分別布置在被布置成彼此分隔開來的四個接地接觸件23之間。每個接地接觸件23用來連接到接地線而每個信號接觸件22用來連接到信號線。按照接地接觸件23、信號接觸件22、信號接觸件22和接地接觸件23的順序布置的四個接觸件形成一個接觸件副61,并且通過重復接觸件副61并彼此部分重疊,形成接觸件組。由于所有接觸件副61具有相同結構,這里將會僅描述它們中的一個。在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22和該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22兩側的兩個接地接觸件23中,彎曲部分22b和23b設置在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處。因此,在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中的一個端側(圖20中的上側)上,接觸件副61的四個接觸件沿著一個平面布置成一排,而在另一個端側(圖20中的下側)上,這對信號接觸件22和該對信號接觸件22兩側的兩個接地接觸件23被布置在不同的排中,即在圖5A至的排R1-R3中。此外,使得信號接觸件22在所述另一個端側上的間距比在所述一個端側上的間距更大。此外,接觸件副61的四個接觸件分別具有適于由下外殼24以嵌件成型的方式保持的保持部分62。S卩,通過保持部分62和下外殼24的接合,接觸件組由下外殼24穩(wěn)定地保持。各個接觸件的保持部分62設有多個突起部分63 (在此示例中為兩個),作為改變接觸件寬度的一款不同形態(tài)部分。這些突起部分63的功能與如18中所示的接觸件組中的突起部分53的功能相同。`由于包括在下接觸件組件17中的接觸件組的突起部分63也形成為對稱的,維持了包括四個接觸件的微分信號傳輸線路的對稱,并且因此,連接器的高頻特性不會因設置突起部分63而降低。此外,由于突起部分63形成在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中的多個不同位置處,可以使得相鄰接觸件之間的距離相對地大并因此輕易進行壓制。還是在下接觸件組件17中的接觸件組中,可以設置與圖19中所示的接觸件組中的切斷部54相同的切斷部,取代突起部分53。不必說在那種情況下也可以獲得相同的功能和效果。圖22是顯示將單個金屬板壓制成引線框的狀態(tài)的平面圖,而圖23顯示從圖22的引線框獲得的圖21的接觸件組的三種視圖。在接觸件組61中,在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22兩側的兩個接地接觸件23分別在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22的間距增加的位置處設有逸出部分64,該逸出部分64遠離該中間兩個信號接觸件22。結果,由于使得信號接觸件22和接地接觸件23之間的距離在設置逸出部分64的位置處大,有利于壓制方式的成形。接下來,參見圖24和25,將會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連接器70。這個連接器70是適于在其端部安裝到印刷電路板71的微分信號連接器。連接器70包括多個導電上接觸件(接觸件組)72,多個導電下接觸件73,保持接觸件72和73的絕緣外殼74,和圍繞它們的導電連接器殼體75。印刷電路板71在其端部形成有切斷部71a。接觸件72和73分別布置在垂直于圖25中的紙面的方向中。外殼74具有適于插入印刷電路板71的切斷部71a的第一部分74a和沿著印刷電路板71的下表面自第一部分74a延伸的第二部分74b。每個上接觸件72在第一部分74a中延伸并且接著在第二部分74b中彎曲延伸,并且具有穿過形成在印刷電路板71中的通孔從而通過焊接而被連接的終端部分72a。每個下接觸件73在第一部分74a中延伸并接著在第二部分74b中彎曲延伸,并且具有通過焊接被連接到印刷電路板71的下表面的終端部分73a。用作連接搭檔的配對連接器(未顯示)安裝到第一部分74a從而被電連接到上接觸件72和下接觸件73。參見圖26,僅上接觸件72被作為接觸件組共同地示出。從圖26中可以看出,基于終端部分72a的位置將上接觸件72分成三種。即,終端部分72a被布置在三排中。其終端部分72a被布置在中間排Rl中的上終端72被命名為接地接觸件。其終端部分72a被布置在中間排Rl的一側的排R2中的上終端72被命名為第一信號接觸件。其終端部分72a被布置在中間排Rl的另一側的排R3中的上終端72被命名為第二信號接觸件。因此,圖26的接觸件組包括四個接地接觸件,四個第一信號接觸件,和兩個第二信號接觸件。每個接地接觸件連接到印刷電路板71的接地線,而每個第二信號接觸件連接到印刷電路板71的信號線。如圖26中所示的,在連接器的第一連接側上,每個接地接觸件的一端和每個信號接觸件的一端在一個平面中相鄰布置。接著,接地接觸件和信號接觸件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接著在彼此偏移的位置處在相同的方向上以直角彎曲,結果,在連接器的第二連接側上,相鄰接地接觸件的另一端(終端部分72a)位于梯形的長邊的兩端處,而形成為每對的信號接觸件的另一端(終端部分72a)位于梯形的短邊的兩端處。此外,為了增加形成為每對的信號接觸件的所述另一端(終端部分72a)之間的距離,兩個信號接觸件在它們的所述另一端(終端部分72a)的附近 遠離彼此向外稍微彎曲,正如將會在后面說明的。參見圖27和28,顯示作為用于在上述接觸件組的制造中使用的中間構件的一個示例的引線框80。引線框80通過對金屬板進行沖壓而制造,并且包括布置在一個平面中的多個第一引線81,被布置使得形成每對位于第一引線81之間的多對的第二引線82,被布置為形成在第一引線81之間的一對的第三引線83,以及在一個端側上連接第一引線81、第二引線82、和第三引線83的連接部分84。使得第二引線82的從連接部分84開始的長度比第一引線81的從連接部分84開始的長度更短。使得第三引線83的從連接部分84開始的長度比第一引線81的從連接部分84開始的長度更長。此外,當沖壓金屬板時,使得所述多對第二引線82和該對第三引線83中的每一對在另一個端側上,即在自由端側上的間距P4大于所述多對第二引線82和該對第三引線83中的每一對在所述一個端側上的間距P3,從而引線82,83中的每一對在自由端側上接近第一引線81。每個第一引線81具有自連接部分84延伸的第一筆直部分85、自第一筆直部分85傾斜延伸從而遠離第二引線82的具有更大間距P4的部分的第一偏移部分86、沿與第一筆直部分85相同的方向自第一偏移部分86延伸的第二筆直部分87、自第二筆直部分87傾斜延伸從而接近第二引線82的第二偏移部分88、以及在第一筆直部分85的延長線上自第二偏移部分88延伸的第三筆直部分89。此外,每個第一引線81在第二筆直部分87中具有用于在穿過上述平面的方向上彎曲的第一預定彎曲部分91。每個第二引線82在其具有更大間距P4的部分和連接部分84之間的并且靠近具有更大間距P4的部分的位置處具有用于在穿過上述平面的方向上彎曲的第二預定彎曲部分92。此外,第一引線81和第二引線82每個具有在連接部分84和第一偏移部分86之間或者在連接部分84和第二預定彎曲部分92之間的多個附加預定彎曲部分93。在圖27的引線框80中,雖然具有更大間距P4的部分設置在形成為每對的第二引線82的自由端側上,但由于存在第一偏移部分86,使得每個第一引線81和對應第二引線82之間的距離可以相對地大。因此,圖27的引線框80可以通過壓制沖孔的方式輕易地制造。接著,引線框80在第一預定彎曲部分91、第二預定彎曲部分92和第三預定彎曲部分93處彎曲并且接著連接部分84被切斷。以此方式,能夠輕易獲得圖26的包括四個接地接觸件、四個第一信號接觸件和兩個第二信號接觸件的接觸件組。由于在圖27的引線框80中的多對第二引線82和該對第三引線83中的每一對的自由端側上設置更大間距P4,使在圖26的接觸件組的排R2和R3中的終端部分72a之間的距離變得大,這樣可以充分地確保相鄰第一信號接觸件之間和第二信號接觸件之間的電絕緣。另外,由于接地接觸件和第一及第二接觸件的終端部分72a被布置在三個不同的排中,因此能夠將它們之間的距離設得大并 因此充分確保微分信號對之間的電絕緣。因此,能夠輕易地實現(xiàn)接觸件組的窄間距(pitch-narrowing)。此外,由于每個第一引線81設有傾斜延伸以遠離對應第二引線82的具有更大間距P4的部分的第一偏移部分86,因此能夠使在第一偏移部分86之后的第二筆直部分37和第二引線82的具有更大間距P4的部分之間的距離變大。因此,可以輕易地進行沖壓,并因而能夠提供有助于窄間距接觸件組的制造的引線框80。此外,由于第一彎曲部分91設置在(第一偏移部分86和第二偏移部分88之間的)第二筆直部分87中,結果從第一彎曲部分91到自由端的距離,即圖26中的終端部分72a的長度,縮短。因此,能夠輕易實現(xiàn)連接器的高度的降低。參見圖29和30,顯示作為用于在上述接觸件組的制造中使用的中間構件的另一個示例的引線框80’。相同的參考符號被賦予與如圖27和28中的那些相同或者類似的部分,從而省去對其的說明。在這個弓丨線框80’中,第一預定彎曲部分91設置在第一筆直部分85中。具體地,第一預定彎曲部分91設置在第一偏移部分86和連接部分84之間并靠近第一偏移部分86的位置處。作為改變第一預定彎曲部分91的位置的結果,第二預定彎曲部分92和附加預定彎曲部分93的位置定位成稍微靠近連接部分84,但是基本功能與圖27中所示的引線框80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在這個引線框80’中,從第一預定彎曲部分91到自由端的距離,即圖26中的終端部分72a的長度,與圖27中的引線框80相比稍微更長,但是在功能和效果上與圖27中所示的引線框80的功能和效果是相同的。在如圖24和25所示的適于被設置在與印刷電路板大體相同的平面上的這種類型的連接器的情況下,引線框80和80’中的任何一個中的每個引線設有兩個附加預定彎曲部分93。另一方面,引線框80和80’每一個還可以用于如圖4A至4D所示的適于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的上表面上的這種類型的連接器中,而在這種情況下,不需要附加彎曲部分93。雖然已經通過參考其示例性實施方式進行特別圖示和描述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 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在不偏離所附的權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作出對于所述實施方式的形式上和細節(jié)上的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1.一種微分信號連接器,包括多對信號接觸件、多個接地接觸件、以及保持信號接觸件和接地接觸件的絕緣外殼; 其中微分信號連接器具有用于連接到連接搭檔的第一連接側和用于連接到板的第二連接側; 其中,在第一連接側上,接地接觸件布置在每對信號接觸件的兩側,從而形成具有固定間距的接觸件陣列;并且 其中,在第二連接側上,接地接觸件被布置在第一排中從而與彼此間隔開來,而在第一連接側上被相鄰地布置在接地接觸件兩側的所述多對信號接觸件被布置成分配在位于第一排兩側的第二排和第三排中,使得所述多對信號接觸件在第二連接側上交錯布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布置在第二排上的信號接觸件被設計成具有基本相同的長度,并且其中布置在第三排上的信號接觸件被設計成具有基本相同的長度。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信號接觸件在第一連接側和第二連接側之間在穿過接觸件陣列的方向上彎曲,并且,根據(jù)信號接觸件彼此之間的彎曲度的不同,所述多對信號接觸件被分配到第二排和第三排。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接地接觸件在第一連接側和第二連接側之間在穿過接觸件陣列的方向上彎曲,使得接地接觸件被布置在第一排中。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在第二連接側上,每一對信號接觸件被布置在對應于相鄰接地接觸件之間的位置處。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在第二連接側上,每一對信號接觸件的間距被設計成大于接觸件陣列的間距。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在第二連接側上,接地接觸件被布置在對應于所述多對信號接觸件之間的位置處。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接地接觸件和在第一連接側上被相鄰地布置接地接觸件兩側的多對信號接觸件在第二連接側上被布置在傾斜穿過第一排的方向上。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第一排、第二排和第三排彼此平行。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進一步包括多個附加接觸件,其中所述附加接觸件被布置成使得在第一連接側上與接觸件陣列具有一距離地面向接觸件陣列。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進一步包括除了信號接觸件和接地接觸件之外的多個附加接觸件,其中所述附加接觸件中的每一個具有位于第二連接側的連接部分、遠離連接部分定位的保持部分、位于連接部分和保持部分之間的中間部分、以及在保持部分和中間部分之間彎曲的彎曲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外殼包括通過嵌件成型的方式整體地保持所述保持部分的保持構件、用于將保持構件定位在第二連接側上的定位件、以及以接觸方式覆蓋中間部分并連接到定位件的電介質。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所述定位件具有凹部,并且所述電介質通過嵌件成型的方式與所述多個接觸件的中間部分一體地形成并安裝在所述凹部中。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進一步包括除了信號接觸件和接地接觸件之外的多個附加接觸件,其中所述附加接觸件中的每一個具有位于第二連接側的連接部分、遠離連接部分定位的保持部分、位于連接部分和保持部分之間的中間部分、以及在保持部分和中間部分之間彎曲的彎曲部分,其中所述外殼包括用于相對于所述板定位附加接觸件的定位件,并且其中所述定位件具有分別將中間部分接收在其中并覆蓋中間部分的多個槽。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所述槽填充有絕緣樹脂。
15.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所述保持構件以凸出安裝的方式由定位件定位。
16.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進一步包括覆蓋保持構件和大部分定位件的殼體,其中所述定位件從殼體部分地突出。
1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作為接觸件的集合的接觸件組包括彼此以一間隔布置的四個細長的接觸件,其中所述四個接觸件分別具有不同形態(tài)部分,每個形態(tài)部分改變接觸件的寬度,并且其中所述不同形態(tài)部分的位置相對于所述四個接觸件的陣列的中心對稱,而所述不同形態(tài)部分的位置在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上不同。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所述四個接觸件分別設有彎曲部分,所述彎曲部分的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的位置在中間兩個接觸件和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兩側的兩個接觸件之間彼此不同,并且其中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的一個端側處,所述四個接觸件被布置在一個排中,而在另一個端側上,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和在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兩側的所述兩個接觸件被布置在不同的排中。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使得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在所述另一個端側上的間距大于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在所述一個端側上的間距。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與所述彎曲部分相比,具有更大間距的部分更多地設置在所述另一個端側上。
21.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所述不同形態(tài)部分中的每一個都是增加接觸件的寬度的突起部分。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所述突起部分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的位置在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和在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兩側的所述兩個接觸件之間彼此不同。
23.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所述四個接觸件中的每一個都形成有相對于該接觸件的中心對稱的多個突起部分。
24.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所述不同形態(tài)部分的中的每一個都是減少接觸件的寬度的切斷部。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所述切斷部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的位置在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和在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兩側的所述兩個接觸件之間彼此不同。
26.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所述四個接觸件中的每一個都形成有相對于該接觸件的中心對稱的多個切斷部。
27.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包括所述接觸件組和通過嵌件成型的方式保持所述接觸件組的模制構件。
2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作為接觸件的集合的接觸件組包括彼此以一間隔布置的四個細長的接觸件,其中所述四個接觸件分別具有突起部分,每個突起部分增加接觸件的寬度,并且其中所述突起部分相對于中間兩個接觸件的中心對稱,而所述突起部分被設置在沿接觸件的縱向方向在中間兩個接觸件和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兩側的兩個接觸件之間彼此不同的位置處。
2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作為接觸件的集合的接觸件組包括彼此以一間隔布置的四個細長的接觸件,其中所述四個接觸件分別具有切斷部,每個切斷部減少接觸件的寬度,并且其中所述切斷部相對于中間兩個接觸件的中心對稱,而在所述四個接觸件中的每一個中,所述切斷部被設置在沿所述接觸件的縱向方向彼此不同的位置處。
3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作為接觸件的集合的接觸件組包括彼此以一間隔布置的四個細長的接觸件,其中所述四個接觸件分別設有彎曲部分,所述彎曲部分的在所述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上的位置在中間兩個接觸件和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兩側的兩個接觸件之間彼此不同,其中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的一個端側上,所述四個接觸件被布置在一個排中,而在另一個端側上,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和在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兩側的所述兩個接觸件被布置在不同的排中,并且其中所述四個接觸件分別設有突起部分,所述突起部分相對于中間兩個接觸件的陣列的中心對稱,并且所述突起部分也相對于每個接觸件的中心對稱。
3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作為接觸件的集合的接觸件組包括彼此以一間隔布置的四個細長的接觸件,其中所述四個接觸件分別設有彎曲部分,所述彎曲部分的在所述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上的位置在中間兩個接觸件和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兩側的兩個接觸件之間彼此不同,其中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的一個端側上,所述四個接觸件被布置在一個排中,而在另一個端側上,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和在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的兩側所述兩個接觸件被布置在不同的排中,并且其中所述四個接觸件分別設有切斷部,所述切斷部相對于中間兩個接觸件的陣列的中心對稱,而所述切斷部相對于每個接觸件的中心不對稱。
3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作為接觸件的集合的接觸件組包括彼此以一間隔布置的四個細長的接觸件,其中,在所述四個接觸件中,在中間兩個接觸件和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兩側的兩個接觸件分別設有彎曲部分,所述彎曲部分的在所述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上的位置彼此相同,其中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的一個端側和另一個端側處,所述四個接觸件被布置在一個排中,并且其中所述四個接觸件分別設有突起部分,所述突起部分相對于中間兩個接觸件的陣列的中心對稱,并且所述突起部分還相對于每個接觸件的中心對稱。
3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作為接觸件的集合的接觸件組包括彼此以一間隔布置的四個細長的接觸件,其中,在所述四個接觸件中,在中間兩個接觸件和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兩側的兩個接觸件分別設有彎曲部分,所述彎曲部分的在所述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上的位置彼此相同,其中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的一個端側和另一個端側處,所述四個接觸件被布置在一個排中,并且其中所述四個接觸件分別設有切斷部,所述切斷部相對于中間兩個接觸件的陣列的中心對稱,而所述切斷部相對于每個接觸件的中心不對稱。
3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作為接觸件的集合的接觸件組包括彼此以一間隔布置的兩個接地接觸件和布置在接地接觸件之間的一對信號接觸件,并且其中接地接觸件和信號接觸件分別設有不同形態(tài)部分,所述不同形態(tài)部分中的每一個在相對于該對信號接觸件的中心對稱并且在接觸件的縱向方向上不同的位置處改變接觸件的寬度。
35.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微分信號連接器,其中在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兩側的所述兩個接觸件分別設有逸出部分,所述逸出部分在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的間距增加的位置處遠離所述中間兩個接觸件。
36.一種微分信號連接器,包括彼此以一間隔布置的多個接地接觸件和被布置使得形成每對位于接地接觸件之間的多對的多個信號接觸件, 其中接地接觸件中的每一個的一端部和信號接觸件中的每一個的一端部在連接器的第一連接側的平面中相鄰布置, 其中接地接觸件和信號接觸件從所述端部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接著在彼此偏移的位置處在相同的方向上以直角彎曲, 其中,在連接器的第二連接側上,相鄰接地接觸件的另一端部位于梯形的長邊的兩端處,而形成為每對的信號接觸件的另一端部位于梯形的短邊的兩端處, 其中,為了增加形成為每對的信號接觸件的所述另一端部之間的距離,兩個信號接觸件在它們的所述另一端部的附近遠離彼此向外彎曲,并且其中,每個接地接觸件具有位于其以直角彎曲的部分和它的另一端部之間的偏移部分。
專利摘要提供一種微分信號連接器,包括多對信號接觸件,多個接地接觸件,和保持信號接觸件和接地接觸件的絕緣外殼。在用于連接到連接搭檔的第一連接側上,接地接觸件布置在每對信號接觸件的兩側,從而形成具有固定間距的接觸件陣列。另一方面,在用于連接到板的第二連接側上,接地接觸件被布置在第一排中從而彼此間隔開,而在第一連接側上被相鄰地布置在接地接觸件的兩側的所述多對信號接觸件被布置成分配在位于第一排的兩側的第二排和第三排中,使得所述多對信號接觸件在第二連接側上交錯布置。
文檔編號H01R13/646GK202888439SQ201220053748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2月23日
發(fā)明者白鳥雅之, 藍原周一, 片柳雅之, 橋口徹 申請人:日本航空電子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