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接地件、電源件、數(shù)個訊號端子及傳輸線。絕緣本體定義有長度方向。接地件為一體成型的結(jié)構(gòu)且包括基部、自基部一端延伸的數(shù)個第一對接部、自基部另一端延伸的數(shù)個第二對接部以及自基部一端延伸并鄰近于第一對接部的數(shù)個連接部。第一對接部與第二對接部大致沿長度方向排列,且接地件裝設于絕緣本體。電源件裝設于絕緣本體且對應于第二對接部排列設置。訊號端子裝設于絕緣本體且對應于第一對接部交錯排列設置。傳輸線電性連接于接地件的連接部、電源件以及訊號端子。藉此,提供一種易于生產(chǎn)制造的電連接器。
【專利說明】電連接器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接地件為一體成型結(jié)構(gòu)的電連接器。【背景技術(shù)】
[0002]降低電子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成本已成為現(xiàn)今的發(fā)展趨勢,而應用在電子產(chǎn)品上的電連接器同樣也面臨到相同的問題。習用的電連接器包含有一絕緣本體、數(shù)個接地端子與一連接該些接地端子的接地片,上述接地端子與接地片在分別安裝于絕緣本體時操作較為麻煩,并且接地端子還須預留位置以供接地片焊接之用,受限于上述電連接器的結(jié)構(gòu),使其生產(chǎn)制造過程無形中增加電連接器的成本。
[0003]于是,本 申請人:有感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并配合學理之運用,終于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電連接器。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將接地件設置為一體成型結(jié)構(gòu)來達到易于生產(chǎn)制造效果的電連接器。
[0005]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接地件、電源件、傳輸線及數(shù)個訊號端子。
[0006]所述絕緣本體定義有一長度方向。所述接地件為一體成型的結(jié)構(gòu)且包括一基部、自所述基部一端延伸的數(shù)個第一對接部、自所述基部另一端延伸的數(shù)個第二對接部以及自所述基部一端延伸并鄰近于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數(shù)個連接部,所述第一對接部與第二對接部沿所述長度方向排列,且所述接地件裝設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電源件裝設于所述絕緣本體,且所述電源件對應于所述第二對接部排列設置。所述訊號端子裝設于所述絕緣本體,數(shù)個所述訊號端子與數(shù)個所述第一對接部交錯排列設置。所述傳輸線電性連接于所述接地件的所述連接部、所述電源件以及所述訊號端子。
[0007]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電連接器通過將接地件設計為一體成型的結(jié)構(gòu),藉以降低制造與安裝接地件所需的時間,并且省略了現(xiàn)有電連接器組裝時的焊接工序,進而有效地達到降低電連接器的生產(chǎn)制造成本的目的。
[0008]較佳地,每個所述第一對接部自所述基部依序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一彎折段、一第一屏蔽段及一第一接觸段,所述第一屏蔽段與所述基部平行且兩者間具有一第一間隔,每個所述訊號端子具有一安裝部及自所述安裝部彎折延伸的一第一接觸部,所述訊號端子的所述第一接觸部沿所述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接觸段排成一列,并且所述訊號端子的所述安裝部與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及所述連接部呈共平面設置。
[0009]具體地,所述第一間隔大于或等于每個所述訊號端子的厚度。
[0010]具體地,數(shù)個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分別對應于數(shù)個所述連接部,并且位于所述訊號端子之間的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一體地延伸形成對應的所述連接部;而在所述長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訊號端子之間的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與對應的連接部完整地隔離相鄰兩所述訊號端子的所述安裝部。
[0011]更具體地,位于所述訊號端子之間的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遠離所述第一接觸段的一端的兩側(cè)分別彎折延伸形成一所述第一彎折段;位于所述訊號端子之間的所述第一對接部的兩所述第一彎折段之間的所述第一屏蔽段的端緣部位一體地延伸形成對應的所述連接部。
[0012]具體地,數(shù)個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分別對應于數(shù)個所述連接部,并且位于所述訊號端子外側(cè)的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與相對應的所述連接部之間各由所述基部延伸形成一屏蔽部,所述屏蔽部與對應的所述連接部位于所述訊號端子的所述安裝部外側(cè);而在所述長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訊號端子外側(cè)的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與對應的所述連接部及屏蔽部完整地屏蔽于所述訊號端子的所述安裝部外側(cè)。
[0013]較佳地,每個所述第二對接部自所述基部依序延伸形成一第二彎折段、一第二屏蔽段及一第二接觸段,所述第二屏蔽段與所述基部平行且兩者間具有一第二間隔,所述電源件為一體成形的結(jié)構(gòu)且包括一主體部及自所述主體部延伸的數(shù)個第二接觸部,所述電源件的所述第二接觸部沿所述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二對接部的所述第二接觸段排成一列。
[0014]具體地,所述第二間隔大于或等于所述電源件的所述主體部的厚度。
[0015]具體地,所述電源件的所述主體部與所述第二對接部的所述第二屏蔽段呈共平面設置。
[0016]具體地,所述電源件的所述主體部與所述接地件的所述基部至少部份重疊。
[0017]進一步地,數(shù)個所述訊號端子中包括兩對差分訊號端子。
[0018]為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技術(shù)內(nèi)容,請參閱以下有關(guān)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的權(quán)利范圍作任何的限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0020]圖2為圖1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0021]圖3為圖2的分解示意圖。
[0022]圖4為圖2另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
[0023]圖5為圖2省略后蓋與傳輸線時的立體示意圖。
[0024]圖6為圖5省略絕緣本體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jié)合給出的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作出描述。
[0026]請參閱圖1和圖2,其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本實施例為一種電連接器100,尤指SATA連接器,但不受限于此。如圖3和圖4,上述電連接器100包括一絕緣本體1、一接地件2、數(shù)個訊號端子3、一電源件4、一傳輸線5及一后蓋6。其中,接地件2、訊號端子3與電源件4裝設于絕緣本體1,傳輸線5電性連接于接地件2、訊號端子3與電源件4。
[0027]絕緣本體I呈長形且定義有一長度方向L。絕緣本體I具有位于相反側(cè)(如圖3中的絕緣本體I前側(cè)與后側(cè))的一對接端11與一安裝端12,絕緣本體I沿垂直于長度方向L的方向形成有貫穿對接端11與安裝端12的數(shù)個端子通道13,并且上述端子通道13大致沿絕緣本體I的長度方向L排成一列。
[0028]接地件2為一體成型的結(jié)構(gòu)且包括一長條狀且大致平行于長度方向L的基部21、自基部21 —端(如圖3中的基部21左側(cè)頂緣)延伸的數(shù)個第一對接部22與兩屏蔽部25、自基部21另一端(如圖3中的基部21右側(cè)頂緣)延伸的數(shù)個第二對接部23以及自基部21 一端延伸并鄰近于第一對接部22的數(shù)個連接部24。其中,第一對接部22與第二對接部23大致沿長度方向L排列。
[0029]為便于說明,以下將先介紹第一對接部22及其所對應排列的連接部24、屏蔽部25與訊號端子3,而后再介紹第二對接部23與其所對應排列的電源件4。
[0030]請參閱圖5和圖6并適時參酌圖3所示,每個第一對接部22自基部21依序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一彎折段221、一片狀的第一屏蔽段222及一第一接觸段223,上述第一屏蔽段222大致與基部21平行且通過形成有第一彎折段221而使兩者間具有一不小于每個訊號端子3厚度的第一間隔D1,而第一接觸段223則穿設于絕緣本體I的端子通道13。
[0031]訊號端子3于本實施例中以兩對差分訊號端子3為例,并且訊號端子3對應于第一對接部22沿長度方向L交錯排列設置。其中,每個訊號端子3為一體成形的結(jié)構(gòu)且具有一安裝部31及自安裝部31彎折延伸的一第一接觸部32,該些訊號端子3的第一接觸部32穿設于絕緣本體I的端子通道13,并且沿長度方向L而與第一對接部22的第一接觸段223排成一列。也就是說,本實施例兩對差分訊號端子3的第一接觸部32之間設有一個第一對接部22的第一接觸段223,而本實施例兩對差分訊號端子3的第一接觸部32彼此遠離的一側(cè)(如圖6中的左側(cè)與右側(cè))各設有一個第一對接部22的第一接觸段223。
[0032]再者,接地件2的基部21嵌設于絕緣本體I的安裝端12,第一對接部22的第一屏蔽段222與第一彎折段221以及訊號端子3的安裝部31皆設在絕緣本體I的安裝端12。并且,通過上述第一對接部22的第一屏蔽段222與基部21間具有不小于訊號端子3厚度的第一間隔D1,以令訊號端子3的安裝部31位于第一間隔Dl所在的范圍內(nèi),而大致與第一對接部22的第一屏蔽段222以及該些連接部24呈共平面設置。
[0033]更詳細地說,數(shù)個第一對接部22的第一屏蔽段222分別對應于該些連接部24,并且位于該些訊號端子3之間的第一對接部22 (如圖6中位于該些第一對接部22中間的第一對接部22),其第一屏蔽段222 —體地延伸形成對應的連接部24。換個角度來看,在長度方向L上,位于該些訊號端子3之間的第一對接部22,其第一屏蔽段222與對應的連接部24完整地隔離兩對相鄰訊號端子3安裝部31,藉以降低兩對訊號端子3之間的彼此干擾。
[0034]再者,位于該些訊號端子3之間的第一對接部22,其第一屏蔽段222遠離第一接觸段223的一端緣的兩側(cè)(如圖6中的第一屏蔽段222底緣的左側(cè)與右側(cè))分別延伸有一個第一彎折段221,且在兩第一彎折段221之間的第一屏蔽段222該端緣部位一體地延伸形成上述對應的連接部24。進一步地說,接地件2的基部21于本實施例中為兩段分離的結(jié)構(gòu),其通過位于該些訊號端子3之間的第一對接部22的第一屏蔽段222與兩第一彎折段221而相連成平行于長度方向L的長條狀結(jié)構(gòu)。
[0035]另,位于該些訊號端子3外側(cè)的第一對接部22 (如圖6中位于該些第一對接部22左側(cè)與右側(cè)的兩第一對接部22),其第一屏蔽段222與相對應的連接部24之間各由基部21頂緣彎折延伸形成有突出第一間隔Dl的屏蔽部25,并且上述屏蔽部25與其所對應的連接部24位于該些訊號端子3安裝部31外側(cè)。換個角度來看,在長度方向L上,位于該些訊號端子3外側(cè)的第一對接部22,其第一屏蔽段222與對應的連接部24及屏蔽部25大致完整地屏蔽于該些訊號端子3安裝部31外側(cè)。
[0036]以上為第一對接部22及其所對應的連接部24、屏蔽部25與訊號端子3的說明,下述接著再介紹第二對接部23與其所對應的電源件4。
[0037]每個第二對接部23自基部21依序延伸形成一第二彎折段231、一片狀的第二屏蔽段232及一第二接觸段233,上述第二屏蔽段232大致與基部21平行且通過形成有第二彎折段231而使兩者間具有一不小于電源件4厚度的第二間隔D2,而第二接觸段233則穿設于絕緣本體I的端子通道13。
[0038]電源件4為一體成形的結(jié)構(gòu)且包括一主體部41及自主體部41延伸的數(shù)個第二接觸部42,電源件4的第二接觸部42穿設于絕緣本體I的端子通道13,且沿長度方向L而與該些第二對接部23的第二接觸段233排成一列。也就是說,第二對接部23的第二接觸段233分別位于電源件4第二接觸部42彼此遠離的兩側(cè)(如圖6中的左側(cè)與右側(cè))。
[0039]再者,第二對接部23的第二屏蔽段232與第二彎折段231以及電源件4的主體部41皆設在絕緣本體I的安裝端12。并且,通過第二對接部23的第二屏蔽段232與基部21間具有不小于電源件4主體部41厚度的第二間隔D2,以令電源件4的主體部41位于第二間隔D2所在的范圍內(nèi),而大致與第二對接部23的第二屏蔽段232呈共平面設置。進一步地說,接地件2基部21嵌入絕緣本體I安裝端12的深度大于電源件4主體部41嵌入安裝端12的深度,并且電源件4的主體部41與接地件2的基部21至少部份重疊。
[0040]須額外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間隔D1、第二間隔D2大致相同,并且第一對接部22的第一屏蔽段222、第二對接部23的第二屏蔽段232、連接部24、訊號端子3的安裝部31、及電源件4的主體部41大致呈共平面設置。
[0041]傳輸線5電性連接(如:焊接)于接地件2的該些連接部24、每個訊號端子3安裝部31遠離其第一接觸部32的部位、及電源件4主體部41遠離其第二接觸部42的部位。再者,后蓋6則裝設于絕緣本體I的安裝端12,以使裝設于安裝端12的各個組件能被后蓋6所遮蔽,并且傳輸線5穿出后蓋6。
[0042]綜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連接器100通過設計接地件2為一體成型的結(jié)構(gòu),藉以降低制造與安裝接地件2所需的時間,并且省略現(xiàn)有電連接器組裝時的焊接工序,進而有效地達到降低電連接器100的生產(chǎn)制造成本。
[0043]再者,接地件2的結(jié)構(gòu)設計能有效地在長度方向L上遮蔽訊號端子3,藉以避免訊號端子3彼此間的干擾或是受到外部噪聲的干擾,進而具備較佳的訊號傳輸質(zhì)量。
[0044]另,本實用新型的電源件4亦可形成一體成型的結(jié)構(gòu),藉以降低制造與安裝電源件4所需的時間,進而有效地達到降低電連接器100的生產(chǎn)制造成本。
[0045]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領域的技術(shù)人員理解并據(jù)以實施,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權(quán)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絕緣本體,所述絕緣本體定義有一長度方向; 接地件,所述接地件為一體成型的結(jié)構(gòu)且包括一基部、自所述基部一端延伸的數(shù)個第一對接部、自所述基部另一端延伸的數(shù)個第二對接部以及自所述基部一端延伸并鄰近于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數(shù)個連接部,所述第一對接部與第二對接部沿所述長度方向排列,且所述接地件裝設于所述絕緣本體; 電源件,所述電源件裝設于所述絕緣本體,且所述電源件對應于所述第二對接部排列設置; 數(shù)個訊號端子,所述訊號端子裝設于所述絕緣本體,數(shù)個所述訊號端子與數(shù)個所述第一對接部交錯排列設置;以及 傳輸線,所述傳輸線電性連接于所述接地件的所述連接部、所述電源件以及所述訊號端子。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第一對接部自所述基部依序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一彎折段、一第一屏蔽段及一第一接觸段,所述第一屏蔽段與所述基部平行且兩者間具有一第一間隔,每個所述訊號端子具有一安裝部及自所述安裝部彎折延伸的一第一接觸部, 所述訊號端子的所述第一接觸部沿所述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接觸段排成一列,并且所述訊號端子的所述安裝部與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及所述連接部呈共平面設置。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間隔大于或等于每個所述訊號端子的厚度。
4.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數(shù)個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分別對應于數(shù)個所述連接部,并且位于所述訊號端子之間的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一體地延伸形成對應的所述連接部;而在所述長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訊號端子之間的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與對應的連接部完整地隔離相鄰兩所述訊號端子的所述安裝部。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訊號端子之間的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遠離所述第一接觸段的一端的兩側(cè)分別彎折延伸形成一所述第一彎折段;位于所述訊號端子之間的所述第一對接部的兩所述第一彎折段之間的所述第一屏蔽段的端緣部位一體地延伸形成對應的所述連接部。
6.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數(shù)個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分別對應于數(shù)個所述連接部,并且位于所述訊號端子外側(cè)的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與相對應的所述連接部之間各由所述基部延伸形成一屏蔽部,所述屏蔽部與對應的所述連接部位于所述訊號端子的所述安裝部外側(cè);而在所述長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訊號端子外側(cè)的所述第一對接部的所述第一屏蔽段與對應的所述連接部及屏蔽部完整地屏蔽于所述訊號端子的所述安裝部外側(cè)。
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第二對接部自所述基部依序延伸形成一第二彎折段、一第二屏蔽段及一第二接觸段,所述第二屏蔽段與所述基部平行且兩者間具有一第二間隔,所述電源件為一體成形的結(jié)構(gòu)且包括一主體部及自所述主體部延伸的數(shù)個第二接觸部,所述電源件的所述第二接觸部沿所述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二對接部的所述第二接觸段排成一列。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間隔大于或等于所述電源件的所述主體部的厚度。
9.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 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件的所述主體部與所述第二對接部的所述第二屏蔽段呈共平面設置。
10.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件的所述主體部與所述接地件的所述基部至少部份重疊。
11.如權(quán)利要求1至10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數(shù)個所述訊號端子中包括兩對差分訊號端子。
【文檔編號】H01R13/648GK203660186SQ201320892691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2月31日
【發(fā)明者】蘇愉勝 申請人:艾恩特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立信杰(東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