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電連接器,包含一本體、一端子組及一座體,本體具有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及承載部,第一收容部用以設置一第一元件,第一元件沿第一方向安裝于第一收容部,承載部用以承載電路板,電路板沿第一方向安裝于承載部,第一收容部與第二收容部間具有一貫穿部,本體設有多個插孔與第一收容部連通;端子組包括多個端子,每一端子具有相對的第一接觸端及第二接觸端;座體具有多個凹槽,每一凹槽設有一端子,座體沿一第二方向安裝于第二收容部內(nèi),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相反,第一接觸端穿設于插孔且凸伸于承載部外,第二接觸端凸伸于第一收容部內(nèi)。
【專利說明】電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指一種電路板的設置方向有別于傳統(tǒng)沉板式電連接器安裝方向,可提高電連接器與電路板間的連接強度,且提供電路板高支撐強度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基于電子產(chǎn)品輕薄小型化的考慮,大部分的電子產(chǎn)品設計及制造業(yè)者均采用沉板式電連器結構。沉板式電連接器的結構特點在于電路板設有孔洞或缺口,電連接器設置于孔洞或缺口中,因此可以降低整體高度或厚度,而設置于電連接器一側(絕大部分設置于底面)的導電端子則插置且焊接于電路板相對應的插孔內(nèi),使電連接器與電路板達成電性連接。
[0003]由于現(xiàn)有電連接器與電路板之間僅依賴導電端子焊接相互連接,不僅對于電路板的支撐強度極低,尤其于電連接器的插孔插拔插頭時,會造成電連接器搖晃,使得導電端子焊接處產(chǎn)生松動,導致電連接器與電路板間的電性連接失效,甚或于拔出插頭時造成電連接器與電路板分離。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有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與電路板的設置方向有別于傳統(tǒng)沉板式電連接器安裝方向,以提高電連接器與電路板間的連接強度,且提供電路板高支撐強度。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電連接器,其包含:
[0006]一本體,其具有一第一收容部、一第二收容部以及一承載部,該第一收容部用以設置一第一元件,該第一元件沿著一第一方向安裝于該第一收容部,該承載部用以承載一電路板,該電路板沿著該第一方向安裝于該承載部,該第一收容部與該第二收容部之間具有一貫穿部,該第一收容部與該第二收容部通過該貫穿部相連通,于該本體設有多個插孔,該多個插孔與該第一收容部相連通;
[0007]—端子組,其包括多個端子,每一該端子具有相對的一第一接觸端以及一第二接觸端;以及
[0008]一座體,其具有多個凹槽,每一該凹槽內(nèi)設有一該端子,設有該端子組的該座體沿著一第二方向安裝于該第二收容部內(nèi),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接觸端穿設所述插孔且凸伸于該承載部外,所述第二接觸端凸伸于該第一收容部內(nèi)。
[0009]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連接器,其中,每一該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觸部、一安裝部、一連接部以及一第二接觸部,該第一接觸部、該安裝部、該連接部以及該第二接觸部分別具有一長度,該第一接觸部、該安裝部、該連接部以及該第二接觸部以其長度方向串聯(lián)。
[0010]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接觸部的長度方向平行于該第一方向,該安裝部的長度方向垂直于該第一方向,該連接部的長度方向平行于該第一方向,該第二接觸部的長度方向與該連接部的長度方向之間具有一夾角,該夾角小于九十度。
[0011 ]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連接器,其中,該安裝部沿其長度方向的相對二側設有凸出結構,該凸出結構與該凹槽之間呈緊配合相互卡合。
[0012]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連接器,其中,該多個端子包括多個第一端子以及多個第二端子,該第一端子的該安裝部的長度與該第二端子的該安裝部的長度不同,該第一端子與該第二端子為間隔設置陣列。
[0013]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二收容部與該座體之間設有卡合結構相互卡合。
[0014]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二收容部的相對二內(nèi)側壁各設有一第一卡鉤,該座體的相對二外側壁各設有一第二卡鉤,每一該第一卡鉤與一該第二卡鉤相卡合。
[0015]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連接器,其中,該本體的相對二側分別設有至少一彈性卡鉤,該電路板相對應于該彈性卡鉤的位置設有孔洞,所述彈性卡鉤穿設于相對應的該孔洞且鉤合于該電路板相對于設有該承載部的一面。
[0016]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連接器,其中,該電路板相對應于凸伸于該承載部外的所述第一接觸端的位置設有孔洞,所述第一接觸端穿設于相對應的該孔洞且凸伸于該電路板相對于設有該承載部的一面。
[0017]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連接器,其中,該本體與該座體為絕緣材質。
[0018]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連接器,其中,每一該端子采用導電材質制成。
[0019]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元件為一插頭。
[002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連接器,由于其與電路板的設置方式有別于傳統(tǒng)沉板式電連接器安裝方向,因此可達到提高電連接器與電路板間的連接強度,且提供電路板高支撐強度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圖1實施例另一角度的立體組合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圖1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4]圖3A為圖3的3A部結構放大圖。
[0025]圖4為圖1實施例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6]圖5為圖1實施例設置電路板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27]圖6為圖1實施例設置電路板的底視結構示意圖。
[0028]附圖標記說明:10_本體;11-第一收容部;12_第二收容部;121-第一卡鉤;13-承載部;14-貫穿部;15_插孔;16-彈性卡鉤;20_端子組;20A_第一端子;20B_第二端子;21A、21B-第一接觸部;211A、211B-第一接觸端;22A、22B_安裝部;221A、221B_凸出結構;23A、23B-連接部;24A、24B-第二接觸部;241A、241B_第二接觸端;30_座體;31A、31B-凹槽;32_第二卡鉤;40_電路板;50_插頭;F1_第一方向;F2_第二方向;Θ-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0029]以下將參照隨附的圖式來描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目的所使用的技術手段與功效,而以下圖式所列舉的實施例僅為輔助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不限于所列舉圖式。
[0030]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實施例,該電連接器包含一本體10、端子組20以及一座體30。本體10與座體30采用絕緣材質制成。
[0031]本體10具有一第一收容部11、一第二收容部12以及一承載部13,第一收容部11用以設置一第一元件(圖中未示出),承載部13用以承載一電路板40 (可參閱圖5所示),第二收容部12用以設置座體30。前述第一元件沿著一第一方向Fl安裝于第一收容部11,或可以相反于第一方向Fl的方向將第一元件拔出第一收容部11。依實際所需設計第一收容部11,當?shù)谝皇杖莶?1形式不同,其所能收容的第一元件的形式也不同,例如,第一收容部11可設計為收容RJ45插頭或RJll插頭的形式(可參閱圖5所示插頭50),則第一元件可為一 RJ45插頭或一 RJll插頭(可參閱圖5所示插頭50)。第一收容部11與第二收容部12之間具有一貫穿部14 (請參閱圖4所示),第一收容部11與第二收容部12通過貫穿部14形成相連通狀態(tài)。于本體10設有多個插孔15,該多個插孔15與第一收容部11相連通,以及,于本體10的相對二側分別設有至少一彈性卡鉤16。
[0032]端子組20包括第一端子20A以及第二端子20B,第一端子20A以及第二端子20B采用導電材質制成。以第一端子20A為說明例,每一第一端子20A包括一第一接觸部21A、一安裝部22A、一連接部23A以及一第二接觸部24A,第一接觸部21A、安裝部22A、連接部23A以及第二接觸部24A分別具有一長度,第一接觸部21A的長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F1,安裝部22A的長度方向系垂直于第一方向Fl,安裝部22A沿其長度方向的相對二側設有凸出結構221A,連接部23A的長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F1,第二接觸部24A的長度方向與連接部23A的長度方向之間具有一夾角Θ,夾角Θ小于九十度。第一接觸部21A、安裝部22A、連接部23A以及第二接觸部24A以其長度方向串聯(lián)。第一接觸部21A相對于與安裝部22k相接的一端為一第一接觸端211A,第二接觸部24A相對于與連接部23A相接的一端為一第二接觸端241A。
[0033]第二端子20B的架構與第一端子20A的架構基本相同,每一第二端子20B包括一第一接觸部21B、一安裝部22B、一連接部23B以及一第二接觸部24B,第一接觸部21B相對于與安裝部22B相接的一端為一第一接觸端211B,第二接觸部24B相對于與連接部23B相接的一端為一第二接觸端241B,安裝部22B沿其長度方向的相對二側設有凸出結構221B。第二端子20B與第一端子20A的差異在于安裝部22A、22B的長度不同,第一端子20A的安裝部22A的長度短于第二端子20B的安裝部22B的長度,第一端子20A以及第二端子20B間隔設置陣列,因此第一接觸端211A、211B呈現(xiàn)上下間隔設置的狀態(tài)。
[0034]座體30具有多個凹槽31A、31B,該多個凹槽31A、31B的位置對應于該陣列的第一端子20A與第二端子20B,可將陣列的第一端子20A與第二端子20B —一嵌設于對應的凹槽31A、31B內(nèi),凸出結構221A、221B可與凹槽31A、31B內(nèi)側壁之間呈緊配合相互卡合,使端子組20與座體30組合為一體。
[0035]于本體10的第二收容部12與座體30之間設有卡合結構相互卡合。于本實施例中,于第二收容部12的相對二內(nèi)側壁各設有一第一卡鉤121,于座體30的相對二外側壁各設有一第二卡鉤32,將設有端子組20的座體30沿著一第二方向F2安裝于第二收容部12內(nèi),第二方向F2與第一方向Fl相反,相對應位置的第 ^鉤121可與第二卡鉤32相卡合。第一接觸端211A、211B穿設等插孔15且凸伸于承載部13外,第二接觸端241A、241B凸伸于第一收容部11內(nèi)。
[0036]請參閱圖5及圖6所示,于電路板40相對應于第一接觸端211A、211B以及彈性卡鉤16的位置分別設有孔洞(圖中未示出),將電路板40沿著第一方向Fl安裝于承載部13,第一接觸端211A、211B凸伸于電路板40相對于設有承載部13的一面,彈性卡鉤16與所述第一接觸端211A、211B穿設于相對應的孔洞且凸伸于電路板40相對于設有承載部13的一面。如此,可將電路板40與本體10相互結合。當沿著一第一方向Fl安裝插頭50時,可通過承載部13及彈性卡鉤16支撐電路板40,而當以相反于第一方向Fl的方向將插頭50拔出時,本體10可通過承載部13抵靠于電路板40,因此可以避免于拔出插頭50時造成本體10及端子組20搖晃。
[003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連接器,由于其與電路板的設置方式有別于傳統(tǒng)沉板式電連接器安裝方向,因此可達到提高電連接器與電路板間的連接強度,且提供電路板高支撐強度的目的。
[0038]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專業(yè)技術人員理解,在權利要求限定的精神與范圍之內(nèi)可對其進行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是它們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連接器,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體,其具有一第一收容部、一第二收容部以及一承載部,該第一收容部用以設置一第一元件,該第一元件沿著一第一方向安裝于該第一收容部,該承載部用以承載一電路板,該電路板沿著該第一方向安裝于該承載部,該第一收容部與該第二收容部之間具有一貫穿部,該第一收容部與該第二收容部通過該貫穿部相連通,于該本體設有多個插孔,該多個插孔與該第一收容部相連通; 一端子組,其包括多個端子,每一該端子具有相對的一第一接觸端以及一第二接觸端;以及 一座體,其具有多個凹槽,每一該凹槽內(nèi)設有一該端子,設有該端子組的該座體沿著一第二方向安裝于該第二收容部內(nèi),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接觸端穿設所述插孔且凸伸于該承載部外,所述第二接觸端凸伸于該第一收容部內(nèi)。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該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觸部、一安裝部、一連接部以及一第二接觸部,該第一接觸部、該安裝部、該連接部以及該第二接觸部分別具有一長度,該第一接觸部、該安裝部、該連接部以及該第二接觸部以其長度方向串聯(lián)。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接觸部的長度方向平行于該第一方向,該安裝部的長度方向垂直于該第一方向,該連接部的長度方向平行于該第一方向,該第二接觸部的長度方向與該連接部的長度方向之間具有一夾角,該夾角小于九十度。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安裝部沿其長度方向的相對二側設有凸出結構,該凸出結構與該凹槽之間呈緊配合相互卡合。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多個端子包括多個第一端子以及多個第二端子,該第一端子的該安裝部的長度與該第二端子的該安裝部的長度不同,該第一端子與該第二端子為間隔設置陣列。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收容部與該座體之間設有卡合結構相互卡合。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收容部的相對二內(nèi)側壁各設有一第一卡鉤,該座體的相對二外側壁各設有一第二卡鉤,每一該第一卡鉤與一該第二卡鉤相卡合。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本體的相對二側分別設有至少一彈性卡鉤,該電路板相對應于該彈性卡鉤的位置設有孔洞,所述彈性卡鉤穿設于相對應的該孔洞且鉤合于該電路板相對于設有該承載部的一面。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相對應于凸伸于該承載部外的所述第一接觸端的位置設有孔洞,所述第一接觸端穿設于相對應的該孔洞且凸伸于該電路板相對于設有該承載部的一面。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本體與該座體為絕緣材質。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該端子采用導電材質制成。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元件為一插頭。
【文檔編號】H01R13/502GK203645027SQ201320892828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8日
【發(fā)明者】甘錦能, 楊皪矜 申請人:慶陞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