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包括PCB電路板、電源轉接線、風扇控制線及燈條控制線,PCB電路板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風扇插座,左側設有風扇控制線接入部、燈條控制線接入部及電源轉接線接入部,右側設有燈條插座,電源轉接線包括電源轉接插頭及電源轉接導線,電源轉接導線的一端與電源轉接插頭電性連接,另一端與PCB電路板上的電源轉接線接入部電性連接,風扇控制線包括風扇速度開關及風扇控制導線,風扇控制導線的一端與風扇速度開關電性連接,另一端與PCB電路板上的風扇控制線接入部電性連接,燈條控制線包括燈條顏色開關及燈條控制導線,燈條控制導線的一端與燈條顏色開關電性連接,另一端與PCB電路板上的燈條控制線接入部電性連接。
【專利說明】
一種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轉接控制裝置的構造,特別涉及一種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計算機領域,對于散熱風扇、裝飾燈條等的設置,都需要連接電源。但在電腦機箱電源甚至計算機主板上,電源接口或電源插座的個數(shù)并不多,不能滿足需求。于是各種轉接線、轉接頭等產(chǎn)品的便應運而生,但是其構造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其布局凌亂,只是簡單的線拖插頭、插座結構,全面性不足,也無法增設其他如控制開關等部分。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其構造布局更加科學合理,整體性更強,能夠同時轉接出風扇插座、風扇速度開關、燈條插座,燈條顏色開關等組成部分。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包括PCB電路板、電源轉接線、風扇控制線及燈條控制線,其特征在于,所述PCB電路板呈長方形結構,前后兩側分別設有風扇插座,左側設有風扇控制線接入部、燈條控制線接入部及電源轉接線接入部,右側設有燈條插座,其中,所述電源轉接線包括電源轉接插頭及電源轉接導線,所述電源轉接導線的一端與電源轉接插頭電性連接,另一端與PCB電路板上的電源轉接線接入部電性連接,所述風扇控制線包括風扇速度開關及風扇控制導線,所述風扇控制導線的一端與風扇速度開關電性連接,另一端與PCB電路板上的風扇控制線接入部電性連接,所述燈條控制線包括燈條顏色開關及燈條控制導線,所述燈條控制導線的一端與燈條顏色開關電性連接,另一端與PCB電路板上的燈條控制線接入部電性連接。
[0005]進一步,所述PCB電路板的左右兩側靠內位置,分別設有安裝固定孔。
[0006]進一步,所述風扇插座包括六個,對稱地分布在PCB電路板的前后兩側;而且,所述風扇插座為6PIN插座。
[0007]進一步,所述燈條插座包括兩個,并列設置在PCB電路板的右側;而且,所述燈條插座為4PIN插座。
[0008]進一步,所述風扇速度開關為撥片式三擋開關。三擋開關,可以分別對應風扇的三擋速度,實現(xiàn)風扇轉速調節(jié)。所述燈條顏色開關為按鈕式按壓開關或者為定時開關。按壓開關或者為定時開關,可以對應燈條的顏色調節(jié),沒按壓一下或每隔一定時間,顏色變換一次。
[0009]進一步,所述風扇控制線接入部與燈條控制線接入部并列設置,結合為一體結構,與之相對應,所述風扇控制導線與燈條控制導線并列設置,結合為一體排線。
[0010]進一步,所述電源轉接插頭為4PIN插頭,包括殼體及設于殼體內的四根PIN腳。[0011 ]進一步,所述殼體包括前殼板及后殼板,所述前殼板設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內設有主間隔肋,所述后殼板對應前殼板的容置槽設置,且內側設有副間隔肋,所述主間隔肋與副間隔肋相對應,將容置槽間隔出四根PIN腳的容置空間;其中,所述主間隔肋與副間隔肋之間,預留有變形間隙,使后殼板可相對前殼板擠壓變形。如此一來,電源轉接插頭的殼體便具有自適應性,更容易插拔,避免傳統(tǒng)電源轉接插頭容易在插拔時損壞插座或PIN腳的情況。
[0012]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的構造布局更加科學合理,整體性更強,能夠同時轉接出風扇插座、風扇速度開關、燈條插座,燈條顏色開關等組成部分。其中,增加的風扇速度開關、燈條顏色開關可用于風扇速度的控制以及燈條顏色的控制。
[0013]下面結合【附圖說明】
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電源轉接插頭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PCB電路板I;風扇插座2;風扇控制線接入部3;燈條控制線接入部4;電源轉接線接入部5;燈條插座6;電源轉接插頭7 ;電源轉接導線8;風扇速度開關9;風扇控制導線10;燈條顏色開關11;燈條控制導線12 ;安裝固定孔13 ;前殼板14;后殼板15;主間隔肋16;副間隔肋17;變形間隙18。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參見圖1至2,本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包括PCB電路板1、電源轉接線、風扇控制線及燈條控制線,所述PCB電路板I呈長方形結構,前后兩側分別設有風扇插座2,左側設有風扇控制線接入部3、燈條控制線接入部4及電源轉接線接入部5,右側設有燈條插座6,其中,所述電源轉接線包括電源轉接插頭7及電源轉接導線8,所述電源轉接導線8的一端與電源轉接插頭7電性連接,另一端與PCB電路板I上的電源轉接線接入部5電性連接,所述風扇控制線包括風扇速度開關9及風扇控制導線10,所述風扇控制導線10的一端與風扇速度開關9電性連接,另一端與PCB電路板I上的風扇控制線接入部3電性連接,所述燈條控制線包括燈條顏色開關11及燈條控制導線12,所述燈條控制導線12的一端與燈條顏色開關11電性連接,另一端與PCB電路板I上的燈條控制線接入部4電性連接。
[0018]具體地,所述PCB電路板I的左右兩側靠內位置,分別設有安裝固定孔13。
[0019]具體地,所述風扇插座2包括六個,對稱地分布在PCB電路板I的前后兩側;而且,所述風扇插座2為6PIN插座。所述燈條插座6包括兩個,并列設置在PCB電路板I的右側;而且,所述燈條插座6為4PIN插座。
[0020]具體地,所述風扇速度開關9為撥片式三擋開關。三擋開關,可以分別對應風扇的三擋速度,實現(xiàn)風扇轉速調節(jié)。所述燈條顏色開關11為按鈕式按壓開關或者為定時開關。按壓開關或者為定時開關,可以對應燈條的顏色調節(jié),沒按壓一下或每隔一定時間,顏色變換一次。
[0021]具體地,所述風扇控制線接入部3與燈條控制線接入部4并列設置,結合為一體結構,與之相對應,所述風扇控制導線10與燈條控制導線12并列設置,結合為一體排線。
[0022]具體地,所述電源轉接插頭7為4PIN插頭,包括殼體及設于殼體內的四根PIN腳。更具體地,所述殼體包括前殼板14及后殼板15,所述前殼板14設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內設有主間隔肋16,所述后殼板15對應前殼板14的容置槽設置,且內側設有副間隔肋17,所述主間隔肋16與副間隔肋17相對應,將容置槽間隔出四根PIN腳的容置空間;其中,所述主間隔肋16與副間隔肋17之間,預留有變形間隙18,使后殼板15可相對前殼板14擠壓變形。如此一來,電源轉接插頭7的殼體便具有自適應性,更容易插拔,避免傳統(tǒng)電源轉接插頭容易在插拔時損壞插座或PIN腳的情況。
[0023]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采用與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術特征,而得到的其他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包括PCB電路板、電源轉接線、風扇控制線及燈條控制線,其特征在于,所述PCB電路板呈長方形結構,前后兩側分別設有風扇插座,左側設有風扇控制線接入部、燈條控制線接入部及電源轉接線接入部,右側設有燈條插座,其中,所述電源轉接線包括電源轉接插頭及電源轉接導線,所述電源轉接導線的一端與電源轉接插頭電性連接,另一端與PCB電路板上的電源轉接線接入部電性連接,所述風扇控制線包括風扇速度開關及風扇控制導線,所述風扇控制導線的一端與風扇速度開關電性連接,另一端與PCB電路板上的風扇控制線接入部電性連接,所述燈條控制線包括燈條顏色開關及燈條控制導線,所述燈條控制導線的一端與燈條顏色開關電性連接,另一端與PCB電路板上的燈條控制線接入部電性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電路板的左右兩側靠內位置,分別設有安裝固定孔。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插座包括六個,對稱地分布在PCB電路板的前后兩側;而且,所述風扇插座為6PIN插座。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燈條插座包括兩個,并列設置在PCB電路板的右側;而且,所述燈條插座為4PIN插座。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速度開關為撥片式三擋開關,所述燈條顏色開關為按鈕式按壓開關或者為定時開關。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控制線接入部與燈條控制線接入部并列設置,結合為一體結構,與之相對應,所述風扇控制導線與燈條控制導線并列設置,結合為一體排線。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轉接插頭為4 PIN插頭,包括殼體及設于殼體內的四根PIN腳。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源接口轉接與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前殼板及后殼板,所述前殼板設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內設有主間隔肋,所述后殼板對應前殼板的容置槽設置,且內側設有副間隔肋,所述主間隔肋與副間隔肋相對應,將容置槽間隔出四根PIN腳的容置空間;其中,所述主間隔肋與副間隔肋之間,預留有變形間隙,使后殼板可相對前殼板擠壓變形。
【文檔編號】H01R27/00GK205724295SQ201620564230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3日
【發(fā)明人】吳少雄
【申請人】廣州澳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