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車輛方向盤輔助操舵力的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以下,簡稱為電機)。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公知的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具有有底筒狀框體,設于該框體的開口部的托架,具有可旋轉地設于上述框體中心軸上的軸的轉子,在該轉子外周固定于上述框體、繞有定子線圈的定子,設于該定子與上述托架之間、具有向上述托架側延伸的連接部并與上述定子線圈連接的定子側端子,端部具有從中途與上述連接部重疊、向上述托架外側延伸的引線側端子并從外部向上述定子線圈通入電流的引線。上述引線側端子與上述連接部通過焊接而連接。(例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2-354755號公報(圖1)以往的電動動力轉向裝置,引線側端子與定子側端子的連接部是通過焊接而連接的,因而,存在連接作業(yè)麻煩,組裝作業(yè)的便易性差的問題。
另外,例如電機組裝后,經(jīng)檢查發(fā)現(xiàn)有問題而必須拆卸電機時,必須切斷引線側端子與定子側端子的連接部,不僅作業(yè)麻煩而且存在無法就此對引線側端子及連接部再次加以利用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獲得可提高組裝及拆卸作業(yè)的便易性并且在拆卸后再裝配時不需要新的構件的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
本發(fā)明的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具有有底筒狀的框體;設于該框體開口部的托架;具有可轉動地設于所述框體中心軸上的軸的轉子;在該轉子的外周固定于所述框體、繞有定子線圈的定子;設于該定子與所述托架之間、具有向所述托架側延伸的連接部并與所述定子線圈連接的定子側端子;連接基板,其包括與所述連接部的前端部連接的連接端子、將該連接端子設置于表面的基座部及設于該基座部的內(nèi)螺紋部;在端部設有與所述連接端子接觸的引線側端子、且從外部向所述定子線圈通入電流的引線;以及與所述內(nèi)螺紋部旋合、將所述連接端子與所述引線側端子連接在一起的外螺紋構件,其中,所述連接基板,在內(nèi)緣翻邊加工后的表面經(jīng)內(nèi)螺紋加工而用一個構件形成所述連接端子與所述內(nèi)螺紋部。
本發(fā)明的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可提高組裝及拆卸作業(yè)的便易性,并且,在拆卸后再裝配時不需要新的構件。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1的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的側截面圖。
圖2為圖1的電機1的主視圖。
圖3為圖2的部分透視主視圖。
圖4為圖1的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的分解截面圖。
圖5為圖1的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的側視圖。
圖6為圖1的連接基板的俯視圖。
圖7為圖6的連接基板的主要部分截面圖。
圖8為表示連接基板的其他例子的俯視圖。
圖9為圖8的連接基板的主要部分截面圖。
圖10為圖8的連接基板的分解側截面圖。
圖11為表示連接基板的其他例子的俯視圖。
圖12為表示連接基板的其他例子的俯視圖。
圖13為圖12的連接基板的主要部分截面圖。
圖14為表示連接基板的其他例子的俯視圖。
圖15為圖14的連接基板的主要部分截面圖。
圖16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2的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的側截面圖。
圖17為圖16的電機的主視圖。
圖18為圖17的部分透視主視圖。
圖19為圖16的螺栓、防轉構件的俯視圖。
圖20為圖19的主要部分截面圖。
圖21為圖16的螺栓、防轉構件分開狀態(tài)下的側截面圖。
圖22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3的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的側截面圖。
圖23為圖22的電機的主視圖。
圖24為圖23的部分透視主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各實施形態(tài)進行說明,對相同或相當?shù)臉嫾?、部位采用相同的編號?br>
圖1為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以下簡稱電機)1的側截面圖,圖2為圖1的電機1的主視圖,圖3為圖2的部分透視主視圖,圖4為圖1的電機1的分解圖,圖5為電機1的側視圖。
電機1具有有底圓筒狀的框體2;固定于該框體2的定子3;由軸4及固定于軸4的外周面的N磁極、S磁極組成的圓筒狀的磁鐵5構成的轉子6;由螺栓7固定于框體2的邊緣部并設有作業(yè)孔34的托架8;嵌合于托架8的分解式旋轉傳感器9;嵌合于托架8并對軸4進行支承使之自如旋轉的托架側軸承10;固定于框體2的底面凹部并對軸4進行支承使之自如旋轉的框體側軸承11;固定于定子3的托架側軸承10的側面的接線板12;貫穿于襯墊13中的各相引線14及集束在一起的數(shù)根傳感器信號線15;連接各相引線14及接線板12的連接基板16。此外,磁鐵5也可以是數(shù)個圓弧狀磁鐵。
上述定子3具有設有于圓周方向隔開一定間隔的、沿軸線方向延伸的槽(未作圖示)的定子鐵芯17;卷繞于定子鐵芯17的槽中的定子線圈18;設于定子鐵芯17與定子線圈18之間的線圈架19。
上述旋轉傳感器9具有固定于軸4的橢圓形的轉子20及設于轉子20外周的定子21。
上述接線板12具有設有槽部的支座22;收納于各槽部的U相、V相、W相的各定子側端子23;從各相定子側端子23的前端部向連接基板16側延伸的連接部27。該各相的定子側端子23與定子線圈18連接,平面狀展開時呈帶狀,收納于各槽部時呈圓形。
上述的連接基板16,如圖6及圖7所示,具有設有向開口部放大的傾斜狀插入口24的基座部25;埋設于該基座部25的內(nèi)螺紋部、即螺母26;通過從各相的各個定子側端子23沿軸線方向由插入口24突出的連接部27而連接的、并通過嵌模成形而與螺母26一起與基座部25形成一體化的各相的連接端子28;設于基座部25的端部而向托架8側突出的、其前端部插入托架8的固定孔37的突出部32。
上述的連接端子28上重疊有U相、V相、W相各相引線14的端部形成的各相引線側端子29,將外螺紋構件、即螺絲30通過連接端子28的貫通孔31及引線側端子的貫通孔(未作圖示)而旋緊于基座部25,從而使連接端子28與引線側端子29連接。
此外,如圖8~圖10所示,連接基板116于基座部125上設有作為收納部的螺母插入孔125a,也可通過將螺母26插入該螺母插入孔125a,然后將連接端子128的突起128a壓入基座部125的方式制造。
此場合下,如圖11所示,也可在螺母插入孔125a與螺母26之間存有游隙。如此,當螺母26插入螺母插入孔125a后,螺母26可在游隙范圍內(nèi)向徑向移動,由此,可從連接基板116的軸心朝徑向對安裝位置進行調(diào)整。
另外,如圖12、13所示,對連接端子228進行了內(nèi)緣翻邊加工,其表面進行螺紋加工而形成內(nèi)螺紋部,也可通過將該連接端子228壓入基座部225的方式制造連接基板226。在該場合下,連接端子228與內(nèi)螺紋部成為單個構件,從而可減少零件的件數(shù)。
另外,如圖14、圖15所示,也可在各相的連接端子28間,于基座部25上沿軸線方向設置肋板36。
通過設置該肋板36,可確保相鄰的連接端子28間的絕緣,并且,當將各相的引線側端子29與連接端子28重疊時,肋板36可起到引導功能。
以下,對上述構成的電機1的組裝步驟進行說明。
首先,將固定有框體側軸承11的轉子6安裝至固定有托架側軸承10的托架8上。此時,在轉子6側,將自定子側端子23的前端部延伸的連接部27插入連接基板16的插入口24,將各相的連接部27的前端部焊接至各相的連接端子28上。接著,將各相的引線14貫穿其中的襯墊13安裝至托架8。之后,用螺栓7將托架8固定于已固定有定子3的框體2上。在該托架8與框體2之間設置O形圈33,憑借該O形圈33以確保電機1的防水性。
最后,將各相的引線14端部的各相引線側端子29與連接基板16的連接端子28以面接觸方式重疊,將作為外螺紋構件的螺絲30穿過各相引線側端子29的貫通孔(未作圖示)及連接端子28的貫通孔31與連接基板16的作為內(nèi)螺紋部的螺母26旋合,將各相引線側端子29與連接端子28連接在一起,使各相引線14與定子線圈18電氣連接。
上述構成的電機1,當自各相引線14流入電流,定子線圈18產(chǎn)生旋轉磁場,轉子6轉動。轉子6的軸4的旋轉力通過形成于軸4端部的輪轂35傳遞至動力轉向機構,成為對方向盤操舵力的輔助力。
另外,因橢圓形的轉子20轉動,使定子21的磁場發(fā)生變動,該變動值以電壓的形式通過傳感器信號線15輸出,對轉子6的轉動角度加以檢測。
如上所述,對于本實施形態(tài)1的電機1而言,是通過將螺絲刀插入作業(yè)孔34,旋緊作為外螺紋構件的螺絲30而將各相引線側端子29與各相連接端子28連接在一起的,因而,各相引線14與定子線圈18間的電氣連接既可靠又簡單,并且,可從托架8的外部進行緊固螺絲的作業(yè),提高了組裝作業(yè)的便易性。此外,收納動力轉向機構的框體(未作圖示),因嵌合于托架8的凸緣8a上,作業(yè)孔34未暴露于外部,因而,作業(yè)孔34上不須特意設置以防水為目的用于堵塞作業(yè)孔34的防水構件。
另外,因各相引線側端子29與各相連接端子28是通過作為外螺紋構件的螺絲30而連接在一起的,連接作業(yè)簡單,而且,當對電機1進行拆分時,可避免構件損壞且作業(yè)簡單。
另外,在用螺絲30進行緊固作業(yè)時,連接基板16的突出部32卡止在托架8的卡止孔37中,防止因在進行螺絲30的緊固作業(yè)時產(chǎn)生的扭矩力使各相引線側端子29與各相連接端子28之間相互滑動,從而可防止各相引線側端子29、各相連接端子28的磨損及損壞。
此外,如將突出部設置于托架上,并將與該突出部卡止的卡止孔設置于連接基板上,也可獲得同樣效果。
另外,因旋轉傳感器9被設置于托架側軸承10的外側,因而即使在框體2由螺栓7固定于托架8后,也可進行定子21的位置調(diào)整。
圖16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2的電機40的側截面圖,圖17為圖16的電機40的主視圖,圖18為圖17的部分透視主視圖,圖19為圖16的螺栓、防轉構件的俯視圖。
本實施形態(tài)的電機40中,如圖19~圖21所示,由定子側端子23向托架8側突出的、截面呈L字形的連接部41的一個側面焊接于作為外螺紋構件的螺栓42的六角形頭部42a上。該頭部42a的周圍由用于阻止螺栓42旋轉的樹脂制防轉構件43覆蓋。各螺栓42貫穿各相引線側端子29的貫通孔,并且,端部與作為內(nèi)螺紋部的螺母44旋合。另外,防轉構件43上形成有突出部32,該突出部32卡止于形成于托架8上的卡止孔37。
其他構成與實施形態(tài)1相同。
對本實施形態(tài)而言,用螺栓7將固定有定子3的框體2固定至托架8后,使作為內(nèi)紋螺絲構件的螺母44與螺栓42旋合,以螺母44與頭部42a協(xié)同對各相引線側端子29進行夾持,使各相引線14與定子線圈18電氣連接。此時,因突出部32卡止于托架8的卡止孔37內(nèi),可防止因螺母44緊固作業(yè)時產(chǎn)生的扭矩力使連接部41等損壞。
此外,也可在防轉構件上設置卡止孔,在托架上設置與卡止孔卡止的突出部。
上述實施形態(tài)2的電機40,雖然未設置實施形態(tài)1的電機1所具有的連接基板16,但可獲得與實施形態(tài)1同樣的效果。
圖22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3的電機50的側截面圖,圖23為圖22的電機50的主視圖,圖24為圖23的部分透視主視圖。
本實施形態(tài)的電機50中,連接部51的前端部穿過貫通孔55而延伸至托架8的外側,而截面呈L字形的各相引線側端子52也穿過貫通孔55而延伸至托架8的外側。連接部51及引線側端子52的端部上,分別形成有作為外螺紋構件的螺栓53貫通于其中的貫通孔。螺栓53的端部與作為內(nèi)紋螺絲構件的螺母54旋合。
其他構成與實施形態(tài)1同樣。
對于本實施形態(tài)而言,用螺栓7將固定有定子3的框體2固定于托架8后,用螺栓53及螺母54將各相引線側端子52與各相連接部51連接在一起,使各相引線14與定子線圈18電氣連接。
上述實施形態(tài)3的電機50中,未設置實施形態(tài)1電機1中具有的連接基板及實施形態(tài)2電機40中具有的防轉構件,與實施形態(tài)1及實施形態(tài)2比較,雖其零件件數(shù)少、構造簡單,但可獲得與實施形態(tài)1同樣的效果。
此外,雖然上述各實施形態(tài)中,采用螺母作為內(nèi)螺紋部、內(nèi)紋螺絲構件,采用螺栓作為外螺紋構件,當然,并不限定于螺母、螺栓,只要可裝拆也可采用其他的緊固方式。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具有有底筒狀的框體;設于該框體開口部的托架;具有可轉動地設于所述框體中心軸上的軸的轉子;在該轉子的外周固定于所述框體、繞有定子線圈的定子;設于該定子與所述托架之間、具有向所述托架側延伸的連接部并與所述定子線圈連接的定子側端子;連接基板,其包括與所述連接部的前端部連接的連接端子、將該連接端子設置于表面的基座部及設于該基座部的內(nèi)螺紋部;在端部設有與所述連接端子接觸的引線側端子、且從外部向所述定子線圈通入電流的引線;以及與所述內(nèi)螺紋部旋合、將所述連接端子與所述引線側端子連接在一起的外螺紋構件,其中,所述連接基板,在內(nèi)緣翻邊加工后的表面經(jīng)內(nèi)螺紋加工而用一個構件形成所述連接端子與所述內(nèi)螺紋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基板的所述連接端子及所述內(nèi)螺紋部,以嵌模成形方式一體化地形成于所述基座部。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其特征在于,在相鄰的所述連接端子之間,設有將所述引線側端子引導到連接端子上的肋板。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其特征在于,與所述外螺紋構件相對的所述托架上,形成有能從托架外側進行外螺紋構件的旋轉作業(yè)的作業(yè)孔。
全文摘要
一種電動動力轉向裝置用電機,可提高組裝及拆卸作業(yè)的便利性,且在拆卸后再裝配時不需要新的構件。該電機具有有底筒狀的框體;設于框體開口部的托架;具有可轉動地設于框體中心軸上的軸的轉子;在轉子的外周固定于框體、繞有定子線圈的定子;設于定子與托架之間、具有向托架側延伸的連接部并與定子線圈連接的定子側端子;連接基板,包括與連接部的前端部連接的連接端子、將連接端子設置于表面的基座部及設于基座部的內(nèi)螺紋部;在端部設有與連接端子接觸的引線側端子、且從外部向定子線圈通入電流的引線;與內(nèi)螺紋部旋合、將連接端子與引線側端子連接在一起的外螺紋構件。連接基板在內(nèi)緣翻邊加工后的表面經(jīng)內(nèi)螺紋加工而用一個構件形成連接端子與內(nèi)螺紋部。
文檔編號H02K5/22GK101043160SQ20071009715
公開日2007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2月12日
發(fā)明者岡崎正文, 阿久津悟, 逸見晉介 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