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機,尤其是無偏心氣隙的永磁兩相無刷電動機的定子和啟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技術,一種永磁兩相無刷電動機包括永磁轉子、定子鐵芯、定子繞組,永磁轉子與定子齒之間有偏心氣隙;定子繞組采用集中式繞組設置。存在問題是由于磁極與定子齒一一對應以及定子齒偏心氣隙的存在,電動機振動,并產生噪音。發(fā)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它可以有效地抑制電動機振動,降低噪音。[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包括定子、主繞組、 副繞組、永磁轉子和啟動裝置,所述定子由至少二個分定子構成,分定子的槽數是3的倍數,定子的槽數總和為6的倍數;所述定子齒與永磁轉子無偏心氣隙。[0005]所述的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其特殊之處在于主繞組和副繞組在定子上采用分布式繞組繞法,主繞組與副繞組的槽數比為2比1,主繞組和副繞組在定子上按正向繞主繞組、正向繞副繞組,反向繞主繞組、反向副繞組、正向繞主繞組、正向繞副繞組,…依序排列。[0006]所述的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主繞組與副繞組在定子采用90°電氣角分別設置。[0007]所述的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主繞組、副繞組都繞在定子軛部。[0008]所述的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啟動裝置包括單片機、第一三極管Tl、第二三極管T2、第三三極管T3、第四三極管T4和第五三極管T5 ;所述第一三極管Tl集電極與正極連接,基極與單片機連接,發(fā)射極與副繞組M2連接,副繞組M2 另一端與負極連接;[0009]所述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與正極連接,發(fā)射極與第三三極管T3的集電極連接, 第三三極管T3發(fā)射極與負極連接;第四三極管T4的集電極與正極連接,第四三極管T4的發(fā)射極與第五三極管T5的集電極連接,第五三極管T5的發(fā)射極與負極連接;主繞組Ml — 端與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射極連接、另一端與第四三極管T4的發(fā)射極連接;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三極管T2、T3、T4、T5的基極與單片機連接;[0010]第一續(xù)流二極管Dl與第二續(xù)流二極管D2串聯,第一續(xù)流二極管Dl的陰極與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連接,第二續(xù)流二極管D2的陽極與第三三極管T3的發(fā)射極連接;[0011]第三續(xù)流二極管D3與第四續(xù)流二極管D4串聯,第三續(xù)流二極管D3的陰極與第四三極管T4的集電極連接,第四續(xù)流二極管D4的陽極與第五三極管T5的發(fā)射極連接;4[0012]一相位檢測線一端與單片機連接、另一端與副繞組M2和第一三極管Tl的發(fā)射極之間的電路連通。[0013]所述的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啟動裝置包括單片機、繼電器、第二三極管T2、第三三極管T3、第四三極管T4和第五三極管T5 ;[0014]所述繼電器與單片機連接;[0015]所述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與正極連接,發(fā)射極與第三三極管T3的集電極連接, 第三三極管T3發(fā)射極與負極連接,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射極與繼電器連接;第二三極管和2 和第三三極管T3的基極與單片機連接;[0016]第一續(xù)流二極管Dl與第二續(xù)流二極管D2串聯,第一續(xù)流二極管Dl的陰極與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連接,第二續(xù)流二極管D2的陽極與第三三極管T3的發(fā)射極連接;[0017]所述第四三極管T4的集電極與正極連接,第四三極管T4的發(fā)射極與第五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第五三極管的發(fā)射極與負極連接;[0018]主繞組Ml和副繞組M2分別與繼電器連接,主繞組Ml和副繞組M2的另一端公共端與第四三極管T4的發(fā)射極連接;繼電器另一端與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射極連接。[0019]第三續(xù)流二極管D3與第四續(xù)流二極管D4串聯,第三續(xù)流二極管D3的陰極與第四三極管T4的集電極連接,第四續(xù)流二極管D4的陽極與第五三極管T5的發(fā)射極連接;[0020]一相位檢測線一端與單片機連接、另一端接在繼電器與副繞組之間的線路上。[0021]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這樣的結構,一是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因偏心氣隙的磁通畸變所產生的振動和噪音的缺陷。二是由于無偏心氣隙,電動機可正反轉,增加了產品的應用領域。另外由于采用分定子的結構,分定子專用繞線機的速度快,用銅或鋁線材少,節(jié)省了工時節(jié)約了材料。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0023]圖2是本實用新型啟動裝置第一種實施方式的電路圖。[0024]圖3是本實用新型啟動裝置第二種實施方式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0026]如圖1所示,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包括定子1、主繞組11、副繞組12、 永磁轉子2和啟動裝置,所述定子1由二個分定子3構成,分定子3的槽數31是3的倍數, 定子的槽數總和為6的倍數;如圖1所示,分定子3的槽數為6個,定子的槽數總和為12個; 所述定子齒32與永磁轉子2無偏心氣隙33。[0027]主繞組和副繞組在定子上采用分布式繞組繞法,主繞組與副繞組的槽數比為2比 1,主繞組和副繞組在定子上按正向繞主繞組、正向繞副繞組,反向繞主繞組、反向繞副繞組,…依序排列。[0028]所述主繞組與副繞組采用90°電氣角。[0029]所述主繞組、副繞組都繞在定子軛部34。[0030]如圖2所示,所述啟動裝置包括單片機IC,第一三極管Tl、第二三極管T2、第三三極管T3、第四三極管T4和第五三極管T5 ;所述第一三極管Tl集電極與正極連接,基極與單片機IC連接,發(fā)射極與副繞組M2連接,副繞組M2另一端與負極連接;[0031]所述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與正極連接,發(fā)射極與第三三極管T3的集電極連接, 第三三極管T3發(fā)射極與負極連接;第四三極管T4的集電極與正極連接,第四三極管T4的發(fā)射極與第五三極管T5的集電極連接,第五三極管T5的發(fā)射極與負極連接;主繞組Ml — 端與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射極連接、另一端與第四三極管T4的發(fā)射極連接;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三極管的基極與單片機連接;[0032]第一續(xù)流二極管Dl與第二續(xù)流二極管D2串聯,第一續(xù)流二極管Dl的陰極與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連接,第二續(xù)流二極管D2的陽極與第三三極管T3的發(fā)射極連接;[0033]第三續(xù)流二極管D3與第四續(xù)流二極管D4串聯,第三續(xù)流二極管D3的陰極與第四三極管T4的集電極連接,第四續(xù)流二極管D4的陽極與第五三極管T5的發(fā)射極連接;[0034]一相位檢測線一端與單片機IC連接、另一端與副繞組M2和第一三極管Tl的發(fā)射極之間的電路連通。相位檢測線取副繞組M2的反電動勢。[0035]電動機在啟動時,單片機IC驅動,觸發(fā)第一三極管Tl基極,第一三極管Tl基極有信號,第一三極管Tl導通,第一三極管Tl導通后,副繞組使永磁轉子轉動,當永磁轉子轉到有利于主繞組驅動的相角時,相位檢測線將信號傳遞到單片機IC ;隨后單片機IC使由第二和第五三極管工作,接著第四和第三三極管工作,第二和第五三極管工作這樣循環(huán),電機連續(xù)正向轉動。若電動機要實現反向轉動,則先由第四和第三三極管工作,接著第二和第五三極管工作,第四和第三三極管工作這樣循環(huán)。所述三極管也可以使用MOSFET、IGBT等各種功率管替代。[0036]如圖3所示,所述啟動裝置包括單片機IC、繼電器Si、第二三極管T2、第三三極管 T3、第四三極管T4和第五三極管T5 ;[0037]所述繼電器Sl與單片機IC連接;[0038]所述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與正極連接,發(fā)射極與第三三極管T3的集電極連接, 第三三極管T3發(fā)射極與負極連接,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射極與繼電器連接;第二三極管和2 和第三三極管T3的基極與單片機IC連接;[0039]第一續(xù)流二極管Dl與第二續(xù)流二極管D2串聯,第一續(xù)流二極管Dl的陰極與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連接,第二續(xù)流二極管D2的陽極與第三三極管T3的發(fā)射極連接;[0040]所述第四三極管T4的集電極與正極連接,第四三極管T4的發(fā)射極與第五三極管 T5的集電極連接,第五三極管T5的發(fā)射極與負極連接;[0041 ] 主繞組Ml和副繞組M2分別與繼電器Sl連接,主繞組Ml和副繞組M2的另一端分別與第四三極管T4的發(fā)射極連接;[0042]主繞組Ml —端與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射極連接、另一端與第四三極管T4的發(fā)射極連接;[0043]第三續(xù)流二極管D3與第四續(xù)流二極管D4串聯,第三續(xù)流二極管D3的陰極與第四三極管T4的集電極連接,第四續(xù)流二極管D4的陽極與第五三極管T5的發(fā)射極連接;[0044]一相位檢測線一端與單片機IC連接、另一端接在繼電器Sl與副繞組M2之間的線路上。[0045]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先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包括定子、主繞組、副繞組、永磁轉子和啟動裝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由至少二個分定子構成,分定子的槽數是3的倍數,定子的槽數總和為6的倍數;所述定子齒與永磁轉子無偏心氣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其特征在于主繞組和副繞組在定子上采用分布式繞組繞法,主繞組與副繞組的槽數比為2比1,主繞組和副繞組在定子上按正向繞主繞組、正向繞副繞組,反向繞主繞組、反向副繞組、正向繞主繞組、正向繞副繞組,…依序排列。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繞組與副繞組在定子上采用90°電氣角分別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繞組、 副繞組都繞在定子軛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啟動裝置包括單片機、第一三極管Tl、第二三極管T2、第三三極管T3、第四三極管T4和第五三極管 T5 ;所述第一三極管Tl集電極與正極連接,基極與單片機連接,發(fā)射極與副繞組M2連接,副繞組M2另一端與負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與正極連接,發(fā)射極與第三三極管T3的集電極連接,第三三極管T3發(fā)射極與負極連接;第四三極管T4的集電極與正極連接,第四三極管T4的發(fā)射極與第五三極管T5的集電極連接,第五三極管T5的發(fā)射極與負極連接;主繞組Ml —端與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射極連接、另一端與第四三極管T4的發(fā)射極連接;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三極管T2、T3、T4、T5的基極與單片機連接;第一續(xù)流二極管Dl與第二續(xù)流二極管D2串聯,第一續(xù)流二極管Dl的陰極與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連接,第二續(xù)流二極管D2的陽極與第三三極管T3的發(fā)射極連接;第三續(xù)流二極管D3與第四續(xù)流二極管D4串聯,第三續(xù)流二極管D3的陰極與第四三極管T4的集電極連接,第四續(xù)流二極管D4的陽極與第五三極管T5的發(fā)射極連接;一相位檢測線一端與單片機連接、另一端與副繞組M2和第一三極管Tl的發(fā)射極之間的電路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啟動裝置包括單片機、繼電器、第二三極管T2、第三三極管T3、第四三極管T4和第五三極管T5 ;所述繼電器與單片機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與正極連接,發(fā)射極與第三三極管T3的集電極連接,第三三極管T3發(fā)射極與負極連接,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射極與繼電器連接;第二三極管和2和第三三極管T3的基極與單片機連接;第一續(xù)流二極管Dl與第二續(xù)流二極管D2串聯,第一續(xù)流二極管Dl的陰極與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連接,第二續(xù)流二極管D2的陽極與第三三極管T3的發(fā)射極連接;所述第四三極管T4的集電極與正極連接,第四三極管T4的發(fā)射極與第五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第五三極管的發(fā)射極與負極連接;主繞組Ml和副繞組M2的一端分別與繼電器連接,主繞組Ml和副繞組M2的另一端公共端與第四三極管T4的發(fā)射極連接;繼電器另一端與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射極連接;第三續(xù)流二極管D3與第四續(xù)流二極管D4串聯,第三續(xù)流二極管D3的陰極與第四三極管T4的集電極連接,第四續(xù)流二極管D4的陽極與第五三極管T5的發(fā)射極連接; 一相位檢測線一端與單片機連接、另一端接在繼電器與副繞組之間的線路上。
專利摘要一種永磁兩相無刷分定子的電機,包括定子、主繞組、副繞組、永磁轉子和啟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由至少二個分定子構成,分定子的槽數是3的倍數,定子的槽數總和為6的倍數;所述定子齒與永磁轉子無偏心氣隙。一是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因偏心氣隙的磁通畸變所產生的振動和噪音的缺陷。二是由于無偏心氣隙,電動機可正反轉,增加了產品的應用領域。另外由于采用分定子的結構,分定子專用繞線機的速度快,用銅或鋁線材少,節(jié)省了工時節(jié)約了材料。
文檔編號H02K16/00GK202260921SQ201120329239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5日
發(fā)明者楊宇元, 楊宇文 申請人:廖岳威, 王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