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南到y(tǒng)和方法

      文檔序號:7920532閱讀:19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南到y(tǒng)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移動通信技術領域,是一種用于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對移動終端進行校準、補償?shù)姆椒ㄅc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移動終端硬件的基本結構是由數(shù)字電路部分通過頻率控制電路、功率控制電路和接收機增益控制電路對模擬電路部分進行控制。各個移動終端的數(shù)字電路部分是可以保證有一致性的,但是由于模擬器件的不一致性,即使采用相同的電路設計和相同型號的器件,也會導致模擬電路部分的不一致性,其實際的輸入輸出特性也不一致。因此,即使移動終端的數(shù)字電路部分采用相同的控制數(shù)據(jù),由于模擬電路部分的這種不一致性,必然會導致不同的移動終端會有不同的輸出特性。為了保持各個移動終端的數(shù)字電路控制命令與其模擬電路的響應結果相符,就必須在數(shù)字電路中對模擬電路的這種不一致性進行校準和補償。
      對由于模擬硬件電路造成的這種不一致性的校準與補償,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對每個移動終端按照所有可能情況進行一遍測試,然后根據(jù)測試結果,調整數(shù)字電路的輸出控制數(shù)據(jù),以保證數(shù)字電路輸出的控制數(shù)據(jù)與預期的控制結果保持一致。當進行校準、補償?shù)囊苿咏K端只是幾臺或者幾十臺時,采用這種先人工測試、然后根據(jù)測試結果進行校準、補償?shù)姆椒ǎ膊皇且环N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當需要進行校準、補償?shù)囊苿咏K端形成批量時,這種人工逐一測試、校準、補償?shù)姆椒▌t存在極大的不合理性一是校準補償效率較低;二是在人工校準補償?shù)倪^程中,會因人的參與因素而導致校準補償結果不可靠。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南到y(tǒng)和方法,可在無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自動對每一個移動終端進行測試與校準補償。在提高移動終端校準補償自動化程度的同時,還可以避免由于人為因素帶來的校準補償?shù)牟豢煽啃院筒灰恢滦浴?br> 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校準的概念是在移動終端內存中還沒有建立正確的補償數(shù)據(jù)時(例如在制造過程中),需要用標準儀器來測量移動終端的實際輸出結果與預期輸出結果的差值,形成補償數(shù)據(jù),然后把補償數(shù)據(jù)存儲到移動終端的內存中,用于移動終端在正常工作時根據(jù)實際情況調出相應的補償數(shù)據(jù)進行補償。
      本發(fā)明所涉及的補償?shù)母拍钍窃谝苿咏K端開機以后,從內存中讀取補償數(shù)據(jù),利用一定的算法計算出對模擬電路的控制量,和根據(jù)實際接收情況對該控制量進行補償,使移動終端對模擬電路的實際控制量與預期的控制量保持一致。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南到y(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臺計算機和一臺標準測試儀,計算機連接標準測試儀和待測移動終端,標準測試儀連接待測移動終端;計算機通過運行自動校準補償控制程序,控制標準測試儀產生待校準補償參數(shù)的信號,并發(fā)送給待測移動終端;計算機控制移動終端,自動測量、計算得出補償數(shù)據(jù),和生成校準數(shù)據(jù)表格,存儲在移動終端的內存中,供移動終端利用該補償數(shù)據(jù)和校準表格對移動終端進行實際參數(shù)的控制數(shù)據(jù)補償。
      所述的計算機是通過GPIB接口控制所述的標準測試儀;所述的計算機通過移動終端的網(wǎng)口或者其它通信口對待測移動終端進行讀寫保存。
      所述的待校準補償參數(shù)的信號是能覆蓋整個移動終端接收范圍的信號,并在最大值與最小值上留出余量。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的技術方案還是這樣的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姆椒?,其特征在于包括對移動終端的校準方法和對移動終端在實際應用時的補償方法;所述的對移動終端的校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控制向移動終端輸入不同的測試量;B.在不同測試量下,讀取移動終端在不同測試量時對模擬電路的數(shù)字控制量;C.記錄不同測試量與對應的數(shù)字控制量,作為補償數(shù)據(jù)存儲在移動終端的內存中;所述的對移動終端在實際應用時的補償方法包括以下步驟D.移動終端的中央處理單元從內存中讀出補償數(shù)據(jù),用近似算法對補償數(shù)據(jù)進行近似化計算處理,獲得近似化處理結果;E.讀出當前移動終端對模擬電路的實際控制量,并與近似化處理結果進行擬合,獲得補償后的對模擬電路的實際數(shù)字控制量。
      所述的對移動終端的校準方法和對移動終端在實際應用時的補償方法是對移動終端接收機增益控制校準補償方法;所述的步驟A,進一步包括計算機運行移動終端接收機增益控制校準程序,包括通過控制標準測試儀向移動終端輸入同一工作頻率時的不同功率P,和通過控制標準測試儀向移動終端輸入具有不同工作頻率F的同一功率,分別進行非線性校準和頻率特性校準;所述的步驟B,是由計算機讀取移動終端在不同功率P時的自動增益控制模塊的控制量V,和讀取不同工作頻率F時移動終端自動增益控制模塊的控制量A;所述步驟C獲得補償數(shù)據(jù),是將讀取的不同功率P與控制量V對應形成第一校準數(shù)據(jù)表格,寫入移動終端內存中,和將讀取的不同工作頻率F與控制量A對應,計算出不同頻率下移動終端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與標準頻率下移動終端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之間的差值ΔV,將不同工作頻率F及其差值ΔV對應形成第二校準數(shù)據(jù)表格,寫入移動終端內存中;所述的步驟D,進一步包括移動終端的中央處理單元從內存中讀出對應的不同功率P與控制量V的第一校準表格;利用折線近似算法對P及對應的V進行折線近似計算,獲得折線化后的處理結果;將折線化后的處理結果寫入移動終端的數(shù)字基帶處理器中;所述的步驟E,進一步包括移動終端的中央處理單元讀出當前自動增益控制模塊的控制量;從折線化后的處理結果中找到該控制量所在的折線段,獲得非線性補償后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移動終端的中央處理單元讀出當前移動終端的工作頻率;通過查詢第二校準表格,獲得該工作頻率下對應的差值ΔV,將非線性補償后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與該差值相加,獲得非線性補償加頻率補償后的自動增益控制模塊的實際控制量。
      所述的進行折線近似計算,包括根據(jù)線性特性的優(yōu)劣選擇功率P與控制量V間對應形成的點數(shù);將選擇的點連成折線;由所述的折線近似算法對該折線進行折線近似計算,獲得折線化后的處理結果;所述的從折線化后的處理結果中找到該控制量所在的折線段,是對全部折線段采用排序算法尋找的;利用該尋找到的折線段兩端點的功率P1、P2及對應的控制量V1、V2,計算出所述的獲得非線性補償后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
      所述的計算出不同頻率下移動終端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與標準頻率下移動終端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之間的差值ΔV,包括根據(jù)增益隨頻率變化的快慢設定移動終端的不同工作頻率,工作頻率的間隔可以相等或不相等;分別根據(jù)一工作頻率F下的自動增益控制模塊輸出量,在該工作頻率的控制電壓與輸出功率曲線上查到對應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再減去標準頻率下移動終端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而獲得。
      在所述的步驟D與步驟E之間,增加一個由計算機控制的延時步驟。
      所述的將補償數(shù)據(jù)寫入移動終端內存中,包括先將補償數(shù)據(jù)保存在移動終端的內存中,再在所述計算機的保存指令有效后,將保存在內存中的補償數(shù)據(jù)保存到FLASH中。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的硬件自動校準補償方案。針對移動終端硬件電路中的模擬基帶和射頻處理中的模擬電路,由于非線性、不一致性、頻率特性等因素引起的理論與實際的指標差異,通過運行計算機上自動校準補償控制程序,經GPIB接口控制測試儀器,再通過移動終端的通信口控制移動終端,自動測量獲得移動終端與標準儀器的差值,根據(jù)該差值得出校準表格,用該校準表格對移動終端實際的數(shù)據(jù)進行補償。
      本發(fā)明的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系統(tǒng)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每個移動終端的整個校準補償過程能自動控制進行,有利于提高移動終端校準補償?shù)墓ぷ餍?;由于采用計算機自動控制,可以避免由于人工校準和補償所引入的校準補償?shù)牟粶蚀_性和不一致性;由于采用計算機自動控制校準和補償過程,可以實現(xiàn)比人工校準補償更高的精度;實現(xiàn)簡單,只需要采用與校準補償參數(shù)相匹配的測試儀器,就可以完成對移動終端該參數(shù)的校準補償,不需要使用傳統(tǒng)的移動終端測試中的復雜龐大的測試系統(tǒng);由于采用計算機程序來控制自動校準補償過程,可以靈活地在各種情況下針對各種參數(shù)進行校準補償,避免了人工校準補償中,換一個校準補償參數(shù)就需要重新構建新的測試環(huán)境和使用相應的校準補償手段。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主要針對移動終端模擬器件的非線性和頻率特性的不一致性作出,但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與方法同樣適用于由于溫度等其他參數(shù)的不一致性進行補償與校準。


      圖1是采用折線近擬方法進行非線性補償?shù)脑韴D;圖2是頻率特性的補償方法原理圖;圖3是利用折線近似的方法,根據(jù)增益控制量Vi確定輸入信號強度Pi的原理圖;圖4是移動終端接收機增益補償流程框圖;圖5是移動終端進行自動校準的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圖6是對移動終端接收機增益控制的自動校準補償流程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移動終端中,需要補償?shù)膮?shù)是比較多的,本發(fā)明主要以移動終端接收機的增益控制校準補償為例進行說明,但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同樣適用于移動終端接收機中有關頻率控制、功率控制等控制過程中的校準補償。
      在移動終端中,將數(shù)字量轉換為模擬控制電壓的過程是線性的,也就是說,數(shù)字電路輸出的控制量與經過數(shù)/模轉換(D/A)之后的模擬控制電壓間是線性對應的。但是,數(shù)字電路輸出控制的最終目的并不僅是產生該模擬控制電壓,而是由該模擬控制電壓作用之后的模擬電路的輸出量。當模擬控制電壓與被控制模擬電路間的特性關系是非線性關系時,數(shù)字控制量與被控制模擬電路的輸出量間的關系也就變成了非線性的了。當我們希望在被控制器件的輸出端得到線性的控制結果時,就必須在數(shù)字控制量輸出的時候就進行非線性補償。
      本發(fā)明采用折線近似的方法進行非線性補償。在線性較好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幾個點進行折線近似,在線性不好的情況下,就要通過增點加大折線密度。如圖1中所示,橫軸表示控制電壓,縱軸表示輸出功率,選擇10個控制電壓,獲得相應的10個輸出功率,點與點連接,形成折線。利用該折線就可求得所要輸出功率時的控制電壓了。
      同樣,由于移動終端的發(fā)射機和接收機的通帶的幅頻特性不可能做到完全平坦,也就是說,在數(shù)字部分輸出的控制量相同的情況下,發(fā)射機和接收機的增益會隨著工作頻率的不同而變化。要抵消這個變化,就要求數(shù)字部分在輸出控制量的時候,根據(jù)當前的工作頻率進行適當?shù)恼{整,對頻率特性進行補償。
      非線性補償加上頻率特性補償,形成一個二維函數(shù),會增加補償?shù)膹碗s度,為簡化補償過程,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將非線性補償和頻率特性補償分解為兩個不相關的補償過程,只要將誤差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就可以實現(xiàn)發(fā)明目的。
      本發(fā)明實現(xiàn)頻率特性補償?shù)姆椒ㄊ鞘紫仍谝粋€標準頻點,例如第一個工作頻點下進行非線性校準,找到一個比較典型的增益值;然后保持這個增益值不變,調整工作頻點,測得各個工作頻點下增益間的差異值,并將這些偏差值(校準量)存放在內存(FLASH)中;在每次進行增益控制時,都根據(jù)當時的工作頻點,再加上或減去一個校準量。
      圖2示意出這種頻率補償?shù)姆椒?,橫軸表示控制電壓,縱軸表示輸出功率。在進行頻率補償時,由于頻率特性造成的偏差比較小,所以不采用折線近似的方法進行補償,而是采用分段的方法進行補償。例如在某一個控制電壓下測量頻率偏差(輸出功率),校準了n個工作頻點,從低到高為F1-Fn(頻點1至頻點n),如圖中的四條控制電壓-輸出功率曲線,分別對應一個輸出功率補償量ΔP1-ΔPn,如果非線性補償?shù)臉藴暑l點是F1,那么ΔP1=0。頻率補償?shù)倪^程就是先判斷目前的工作頻點在哪兩個頻點之間,確定ΔPi,然后在非線性補償?shù)幕A上加上ΔPi(i是n中的任意一個,ΔPi可正可負)??梢酝ㄟ^測量n個頻點的方式覆蓋整個頻段。
      移動終端的接收機增益控制是移動終端內部的一個閉環(huán)控制過程,移動終端開機以后,接收機可以自動鎖定在合適的工作頻點上,接收機增益控制補償?shù)哪康氖怯糜诮邮招盘枏姸戎甘?RSSI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的準確計算。
      本發(fā)明將接收機增益控制補償過程分為兩步完成非線性補償和頻率補償。
      非線性補償過程根據(jù)自動測試的結果、實際控制的輸出數(shù)據(jù)以及預期的控制結果數(shù)據(jù),可以獲得校準補償數(shù)據(jù)表,該表存儲在移動終端的內存或者FLASH中。數(shù)據(jù)表中列出接收機增益控制量(Vo-Vn)和相應的接收機實際輸入信號強度(Po-Pn)間一一對應的數(shù)組關系

      表中的(Vo-Vn)是移動終端接收機增益控制量,Po-Pn是控制量為Vo-Vn時接收機輸入的信號強度,這個信號強度是在校準過程中通過儀器測量出來的。為了簡化校準過程,節(jié)省FLASH空間,Vo-Vn的數(shù)量不能太多,并且最好是可變的,一般采用十幾個點進行曲線擬合就可以保證足夠的校準精度。
      在進行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計算時,移動終端數(shù)字基帶信號處理部分輸出的數(shù)字控制量是已知的,并由自動增益控制(AGCAutomatic Gaincontrol)模塊輸出。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據(jù)該增益控制量計算出對應的輸入信號強度。當數(shù)字基帶信號處理部分輸出的控制量Vi(任意一個增益控制量)正好在表格中時,那么RSSI就是該表格中Vi所對應的Pi(與Vi對應的一個輸入信號強度);如果Vi不在表格中,那么就需要利用折線近似的方法計算該Vi所對應的Pi。
      參見圖3,圖中示出利用折線近似的方法,根據(jù)增益控制量Vi確定輸入信號強度Pi。在計算前,首先需要用排序算法找出Vi所在折線段的位置(用Vi與Vo-Vn逐一比較、排除確定),假如排序計算的結果確定Vi在V1、P1和V2、P2之間,那么Pi的計算公式是Pi=P2-(P2-P1)&times;V2-ViV2-V1]]>
      圖中空心箭頭所指是折線近擬誤差。
      頻率補償過程由于非線性補償是在一個標準頻點上進行的,所以當移動終端工作在其它頻點時,就要根據(jù)校準過程中得出的偏移量,對非線性補償?shù)贸龅慕Y果再進行二次補償。
      頻率特性的補償與非線性補償類似,都是先自動測量幾個標準點一,然后根據(jù)這幾個標準點計算補償量。頻率補償采用分段的方法進行。
      例如共校準了6個頻點,從低到高為F1-F6,分別對應一個補償量ΔV1-ΔV6,如果非線性補償?shù)臉藴暑l點是F1,那么ΔV1=0。頻率補償?shù)倪^程就是先判斷目前的工作頻點在哪兩個頻點之間,然后在非線性補償?shù)幕A上加上ΔVi(ΔVi可正可負)。對于接收機來講,頻率補償?shù)摩實際上是接收信號強度RSSI的補償量。
      參見圖4,移動終端接收機增益控制補償?shù)牧鞒?,是對上述接收機增益控制的非線性補償過程和頻率補償過程的總和。
      步驟41,移動終端的中央控制單元(CPU)從內存或FLASH中讀出補償數(shù)據(jù),即由圖1測試獲得的所選點的控制電壓V與輸出功率P;步驟42,CPU根據(jù)讀出的補償數(shù)據(jù)進行折線近似計算,將折線化后的處理結果(所有對應點的控制電壓與輸出功率)都寫入數(shù)字基帶信號處理器中;步驟43,讀出接收機自動增益控制(AGC)模塊輸出的控制量;步驟44,根據(jù)AGC的控制量,查步驟42獲得的折線化后的處理結果,即得到該AGC控制量所在的折線段,通過公式計算得出對應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用RSSI(L)表示)。上述步驟完成接收機增益控制的非線性特性補償。
      步驟45,讀出當前工作頻點Fi;步驟46,查表(根據(jù)圖2測試結果制作的表格)得出當前工作頻點Fi下的頻率補償ΔVi;
      步驟47,計算實際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是由步驟44獲得的RSSI(L)與ΔVi之和,RSSI=RSSI(L)+ΔVi;步驟48,上報RSSI。上述步驟完成接收機增益控制的頻率特性補償。
      步驟49,進行下一個接收機自動增益控制(AGC)模塊輸出的控制量(如果有的話)的非線性補償過程和頻率補償過程,返回步驟43至48執(zhí)行。
      下面以寬帶碼分多址(WCDMA)移動終端的接收機增益控制為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過程。
      參見圖5,根據(jù)本發(fā)明,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系統(tǒng)包括一臺控制計算機(PC機,LabView平臺)51、一臺寬帶碼分多址(WCDMA)信號源52和被校準補償?shù)囊苿咏K端53。其連接關系及校準過程如下整個校準過程在計算機51控制下自動進行。計算機51通過GPIB接口控制WCDMA信號源52(信號源與待校準參數(shù)一致),產生測試信號并通過射頻電纜輸入移動終端53;計算機51同時通過移動終端53的網(wǎng)口(或者其他的通信接口)控制移動終端53。計算機51用LabView編寫校準程序,移動終端53接收計算機51的控制指令,進行相應的讀寫保存等工作。
      通過運行計算機51上的自動校準補償控制程序,計算機51的GPIB接口控制WCDMA信號源(標準儀器),和通過移動終端的網(wǎng)口或者其它通信口控制移動終端53,自動測量獲得移動終端53與WCDMA信號源(標準儀器)的差值,根據(jù)該差值得出補償數(shù)據(jù),并生成校準表格,存儲在移動終端的內存或FALSH中,就可利用該校準表格對移動終端進行實際的數(shù)據(jù)補償了。
      參見圖6,圖中示出利用圖5所示系統(tǒng)對移動終端接收機增益控制的自動校準過程的流程框圖。
      步驟01控制計算機的控制程序向移動終端發(fā)送一個AGC(接收機的自動增益控制模塊)校準指令,啟動移動終端內部的AGC校準模塊;
      步驟02控制計算機的控制程序向移動終端查詢所用的硬件版本,此功能主要考慮如果出現(xiàn)多個版本的移動終端硬件平臺,控制計算機可能需要根據(jù)硬件版本的不同而自動采用不同的校準程序;步驟03、10、18包括對非線性校準的判斷和對頻率特性的判斷(根據(jù)特征標志位),如果既不是非線性校準又不是頻率特性校準則結束本次校準,本步驟主要用于對自動測試校準過程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檢查,因為按照校準與補償?shù)亩x,理想值和預期值不會相差很大,當測試的結果超出一個邊界時,就認為此次測試異常;在這個判斷的過程中,移動終端應該處于等待狀態(tài);步驟04進行非線性校準,控制計算機的控制程序向移動終端配置工作頻點,在整個非線性校準過程中,保持這個工作頻點不變;步驟05控制計算機通過GPIB總線設置WCDMA信號源的輸出信號格式和輸出功率P,并將輸出功率P發(fā)送給移動終端,校準點的分布主要由WCDMA信號源輸出信號的功率值進行控制。在校準過程中,WCDMA信號源的功率不僅要覆蓋整個移動終端有效接收范圍,而且在最大值和最小值都要留出余量,該余量一般可以取3dB;步驟06由于各種設置完成后,各種測量需要隔一定的時間才有效,所以移動終端的程序需要等待來自控制計算機的指令然后再往下執(zhí)行,時延的大小由控制計算機進行控制;步驟07計算機讀出移動終端AGC的控制電壓V。由于后臺在步驟06中已經延時了一段時間,所以此時移動終端的AGC已經鎖定,此時的AGC控制量V是準確的;步驟08移動終端需要等待后臺的指令,是否把以前測量過的校準點P、V保存到內存中,后臺在非線性校準結束的時候會發(fā)送是否將所有數(shù)據(jù)保存的指令,以保存所有校準過的點;步驟09所有的測量點都測完后,移動終端在計算機指令下將這些校準點P、V一起寫進FLASH中;每次測量,控制計算機都要把信號源的功率發(fā)給移動終端,移動終端把這個功率值P和其對應的AGC控制量V先保存在內存中,等步驟08接收到控制計算機有效的保存指令后,將內存中的這些數(shù)據(jù)再保存到移動終端的FLASH中去;步驟11為了校準頻率特性,計算機必須為移動終端設置一個基準的輸入功率,在整個頻率校準過程中,這個功率保持不變;步驟12控制計算機為移動終端設置工作頻點F,校準點之間的間隔不一定相等,可以根據(jù)增益隨頻率變化的快慢而定;步驟13由控制計算機來控制時延,在該時延過程中,移動終端處于等待狀態(tài);步驟14讀取此時移動終端AGC的控制量A;步驟15計算該頻點F下的RSSI與標準頻點下的RSSI的差值ΔV。計算方法如下用該頻點的AGC控制量A在控制電壓電壓-輸出功率曲線上查到RSSI,再用該RSSI減去實際的RSSI(從控制計算機中將WCDMA信號源的功率發(fā)給移動終端),就可以得到該差值ΔV。這個差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步驟16移動終端需要等待控制計算機控制程序的指令,是否把以前測量過的校準點頻點F及差值ΔV保存到FLASH中,控制計算機控制程序在頻率特性校準結束的時候會向移動終端發(fā)送保存的指令;步驟17所有的測量點都測完后,移動終端把這些校準點—頻點F及及差值ΔV一起寫進FLASH;每次測量,移動終端把頻點F和其對應的差值ΔV先保存在內存中,等到來自計算機的保存指令有效后,將內存中的數(shù)據(jù)保存到移動終端的FLASH中去;步驟18當所有的樣點測試和校準結束后,退出AGC自動校準程序。
      對于補償過程,主要是在移動終端內部進行的,補償?shù)牧鞒虉D和接收機增益補償?shù)牧鞒虉D一樣(參見圖5)。
      本發(fā)明是移動終端自動測試、校準和補償?shù)姆椒ㄅc系統(tǒng)。用控制計算機通過GPIB控制測試儀器產生測試信號并發(fā)送至待測的移動終端,用控制計算機通過網(wǎng)口或者其他的通信口控制待測的移動終端,將測試儀器輸出信號的數(shù)據(jù)和對移動終端的控制數(shù)據(jù)采集到控制計算機中進行處理,得出移動終端的補償修正數(shù)據(jù)表,再寫入移動終端的FALSH中。本發(fā)明方法按照折線法進行非線性補償以及按照分段法進行頻率補償。實施時,移動終端需為配合自動測試、補償與校準,設置相應的測試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南到y(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臺計算機和一臺標準測試儀,計算機連接標準測試儀和待測移動終端,標準測試儀連接待測移動終端;計算機通過運行自動校準補償控制程序,控制標準測試儀產生待校準補償參數(shù)的信號,并發(fā)送給待測移動終端;計算機控制移動終端,自動測量、計算得出補償數(shù)據(jù),和生成校準數(shù)據(jù)表格,存儲在移動終端的內存中,供移動終端利用該補償數(shù)據(jù)和校準表格對移動終端進行實際參數(shù)的控制數(shù)據(jù)補償。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南到y(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計算機是通過GPIB接口控制所述的標準測試儀;所述的計算機通過移動終端的網(wǎng)口或者其它通信口對待測移動終端進行讀寫保存。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南到y(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校準補償參數(shù)的信號是能覆蓋整個移動終端接收范圍的信號,并在最大值與最小值上留出佘量。
      4.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姆椒?,其特征在于包括對移動終端的校準方法和對移動終端在實際應用時的補償方法;所述的對移動終端的校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控制向移動終端輸入不同的測試量;B.在不同測試量下,讀取移動終端在不同測試量時對模擬電路的數(shù)字控制量;C.記錄不同測試量與對應的數(shù)字控制量,作為補償數(shù)據(jù)存儲在移動終端的內存中;所述的對移動終端在實際應用時的補償方法包括以下步驟D.移動終端的中央處理單元從內存中讀出補償數(shù)據(jù),用近似算法對補償數(shù)據(jù)進行近似化計算處理,獲得近似化處理結果;E.讀出當前移動終端對模擬電路的實際控制量,并與近似化處理結果進行擬合,獲得補償后的對模擬電路的實際數(shù)字控制量。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姆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移動終端的校準方法和對移動終端在實際應用時的補償方法是對移動終端接收機增益控制校準補償方法;所述的步驟A,進一步包括計算機運行移動終端接收機增益控制校準程序,通過控制標準測試儀向移動終端輸入同一工作頻率時的不同功率P,進行非線性校準;所述的步驟B,是由計算機讀取移動終端在不同功率P時的自動增益控制模塊的控制量V;所述步驟C獲得補償數(shù)據(jù),是將讀取的不同功率P與控制量V對應形成第一校準數(shù)據(jù)表格,寫入移動終端內存中;所述的步驟D,進一步包括移動終端的中央處理單元從內存中讀出對應的不同功率P與控制量V的第一校準表格;利用折線近似算法對P及對應的V進行折線近似計算,獲得折線化后的處理結果;將折線化后的處理結果寫入移動終端的數(shù)字基帶處理器中;所述的步驟E,進一步包括移動終端的中央處理單元讀出當前自動增益控制模塊的控制量;從折線化后的處理結果中找到該控制量所在的折線段,獲得非線性補償后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為非線性補償?shù)淖詣釉鲆婵刂颇K的實際控制量。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姆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移動終端的校準方法和對移動終端在實際應用時的補償方法是對移動終端接收機增益控制校準補償方法;所述的步驟A,進一步包括計算機運行移動終端接收機增益控制校準程序,通過控制標準測試儀向移動終端輸入具有不同工作頻率F的同一功率,進行頻率特性校準;所述的步驟B,是由計算機讀取不同工作頻率F時移動終端自動增益控制模塊的控制量A;所述步驟C獲得補償數(shù)據(jù),是將讀取的不同工作頻率F與控制量A對應,計算出不同頻率下移動終端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與標準頻率下移動終端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之間的差值ΔV,將不同工作頻率F及其差值ΔV對應形成第二校準數(shù)據(jù)表格,寫入移動終端內存中;所述的步驟D、步驟E,進一步包括移動終端的中央處理單元讀出當前自動增益控制模塊的控制量,計算獲得當前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移動終端的中央處理單元讀出當前移動終端的工作頻率,通過查詢第二校準表格,獲得該工作頻率下對應的差值ΔV,將當前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與該差值相加,獲得頻率補償后的自動增益控制模塊的實際控制量。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姆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移動終端的校準方法和對移動終端在實際應用時的補償方法是對移動終端接收機增益控制校準補償方法;所述的步驟A,進一步包括計算機運行移動終端接收機增益控制校準程序,包括通過控制標準測試儀向移動終端輸入同一工作頻率時的不同功率P,和通過控制標準測試儀向移動終端輸入具有不同工作頻率F的同一功率,分別進行非線性校準和頻率特性校準;所述的步驟B,是由計算機讀取移動終端在不同功率P時的自動增益控制模塊的控制量V,和讀取不同工作頻率F時移動終端自動增益控制模塊的控制量A;所述步驟C獲得補償數(shù)據(jù),是將讀取的不同功率P與控制量V對應形成第一校準數(shù)據(jù)表格,寫入移動終端內存中,和將讀取的不同工作頻率F與控制量A對應,計算出不同頻率下移動終端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與標準頻率下移動終端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之間的差值ΔV,將不同工作頻率F及其差值ΔV對應形成第二校準數(shù)據(jù)表格,寫入移動終端內存中;所述的步驟D,進一步包括移動終端的中央處理單元從內存中讀出對應的不同功率P與控制量V的第一校準表格;利用折線近似算法對P及對應的V進行折線近似計算,獲得折線化后的處理結果;將折線化后的處理結果寫入移動終端的數(shù)字基帶處理器中;所述的步驟E,進一步包括移動終端的中央處理單元讀出當前自動增益控制模塊的控制量;從折線化后的處理結果中找到該控制量所在的折線段,獲得非線性補償后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移動終端的中央處理單元讀出當前移動終端的工作頻率;通過查詢第二校準表格,獲得該工作頻率下對應的差值ΔV,將非線性補償后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與該差值相加,獲得非線性補償加頻率補償后的自動增益控制模塊的實際控制量。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7所述的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姆椒ǎ涮卣髟谟谒龅倪M行折線近似計算,包括根據(jù)線性特性的優(yōu)劣選擇功率P與控制量V間對應形成的點數(shù);將選擇的點連成折線;由所述的折線近似算法對該折線進行折線近似計算,獲得折線化后的處理結果;所述的從折線化后的處理結果中找到該控制量所在的折線段,是對全部折線段采用排序算法尋找的;利用該尋找到的折線段兩端點的功率P1、P2及對應的控制量V1、V2,計算出所述的獲得非線性補償后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姆椒ǎ涮卣髟谟谒龅挠嬎愠霾煌l率下移動終端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與標準頻率下移動終端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之間的差值ΔV,包括根據(jù)增益隨頻率變化的快慢設定移動終端的不同工作頻率,工作頻率的間隔可以相等或不相等;分別根據(jù)一工作頻率F下的自動增益控制模塊輸出量,在該工作頻率的控制電壓與輸出功率曲線上查到對應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再減去標準頻率下移動終端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而獲得。
      10.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姆椒ǎ涮卣髟谟谠谒龅牟襟ED與步驟E之間,增加一個由計算機控制的延時步驟。
      11.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移動終端自動校準補償?shù)姆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將補償數(shù)據(jù)寫入移動終端內存中,包括先將補償數(shù)據(jù)保存在移動終端的內存中,再在所述計算機的保存指令有效后,將保存在內存中的補償數(shù)據(jù)保存到FLASH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的硬件自動校準補償方案。針對移動終端硬件電路中的模擬電路,由于非線性、不一致性、頻率特性等因素引起的理論與實際的指標差異作出。本發(fā)明方法對移動終端接收機作校準時,是通過設置計算機和標準測試儀,并連接待測移動終端進行的。計算機通過運行自動校準補償控制程序,控制標準測試儀產生待校準補償參數(shù)的信號,并發(fā)送給待測移動終端;計算機控制移動終端,自動測量、計算得出補償數(shù)據(jù),和生成校準數(shù)據(jù)表格,存儲在移動終端的內存中。移動終端在實際工作時,根據(jù)當前讀出的自動增益控制模塊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利用存儲的補償數(shù)據(jù)和校準表格,對移動終端進行包括非線性補償和頻率補償?shù)膶嶋H控制數(shù)據(jù)補償。
      文檔編號H04B17/00GK1489406SQ0213139
      公開日2004年4月14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0月10日
      發(fā)明者鄭平方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