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線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多個無線終端之間通過時分復用傳輸信號的無線基站,以及該
無線基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在多個無線終端與無線基站之間通過時分雙工(TDD)以及時分復用(TDMA)進行通信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各無線終端與無線基站的距離每個無線終端有所不同。因此,盡管對各無線終端分配不同的時隙(TimeSlot),但由于距離的不同所發(fā)生的傳播延遲,將出現(xiàn)無線基站同時接收來自各無線終端的突發(fā)(burst)信號的情況。 為了防止這種突發(fā)信號的同時接收(沖突),例如在專利文獻l以及專利文獻2所述的技術中,無線基站向各無線終端發(fā)送用于防止沖突的控制信號。各無線終端,根據接收到的控制信號,強制地調整突發(fā)信號的發(fā)送定時。這種控制稱為時間序列(timealignment)控制。[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169343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2-77087號公報 但是,若無線終端對于無線基站從近處向遠處移動,則即使進行如上述的時間序列控制,也會出現(xiàn)由無線基站接收的突發(fā)信號的時間位置,在無線基站中落在可以信號處理的范圍的后側的情況。這樣,若存在無線基站中的接收定時極端延遲的突發(fā)信號,則無線基站將很難正常地進行該突發(fā)信號的處理。 特別在PHS (Personal Handy Phone System :個人手持式電話系統(tǒng))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由于隨著宏單元(macro cell)化,無線終端與無線基站的距離的變化較大,因此出現(xiàn)上述的信號處理困難的可能性升高。
發(fā)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來自無線終端的信號的處理的可靠性的無線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具有如下的特征。首先,本發(fā)明的第1方面是一種無線基站(無線基站D,在由多個上行時隙、多個下行時隙、位于所述上行時隙之間以及所述下行時隙之間的多個保護時間構成的時間段,將所述多個上行時隙以及所述下行時隙分配給多個無線終端,從而在與所述多個無線終端(無線終端2A至2D)之間進行信號的傳輸,其要點在于,具有接收部(接收處理部152),其接收來自被分配了第1上行時隙的第1無線終端的信號;延遲時間測定部(延遲時間測定部154),其測定由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信號的延遲時間;和第1分配控制部(時隙分配控制部156),其在由所述延遲時間測定部所測定的所述延遲時間在所述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的情況下,將第3上行時隙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所述第3上行時隙具有所述第1上行時隙與所述第1上行時隙之后的第2上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并且其最前部比所述第1上行時隙的最前部延遲。
4
在無線基站中,在來自分配了第1上行時隙的第1無線終端的信號的延遲時間為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的情況下,來自該第1無線終端的信號將進入第1上行時隙之后的第2上行時隙,從而無線基站中的信號處理將變得困難。 因此,無線基站在延遲時間為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的情況下,將第3上行時隙分配給第1無線終端,該第3上行時隙具有第1上行時隙與第2上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并且其最前部比第1上行時隙的最前部延遲。也就是說,無線基站結合第1上行時隙與第2上行時隙從而構成第3上行時隙,在使最前部比第1上行時隙的最前部延遲之后,分配給第l無線終端。 由此,在無線基站中,來自第1無線終端的信號將位于分配給該第1無線終端的第3上行時隙內,無線基站可以可靠地處理該信號。 本發(fā)明的第2方面的要點在于,所述第1分配控制部在由所述延遲時間測定部所測定的所述延遲時間為n個所述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以上并且小于n+l個所述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的情況下,將所述第3上行時隙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其中,所述第3上行時隙具有所述第1上行時隙與所述第1上行時隙之后的n個所述第2上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并且其最前部比所述第1上行時隙的最前部延遲了 n個所述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 本發(fā)明的第3方面的要點在于,具有第1發(fā)送部(無線終端發(fā)送控制部158),其將確定所述第3上行時隙的信息發(fā)送至所述第1無線終端。 本發(fā)明的第4方面的要點在于,具有第2分配控制部(時隙分配控制部156),其在由所述延遲時間測定部所測定的所述延遲時間為所述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的情況下,將第3下行時隙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所述第3下行時隙具有已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的第1下行時隙與所述第1下行時隙以后的第2下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并且其最前部與所述第1下行時隙的最前部一致。 本發(fā)明的第5方面的要點在于,所述第2分配控制部在由所述延遲時間測定部所測定的所述延遲時間為m個所述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以上并且小于m+l個所述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的情況下,將所述第3下行時隙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其中,所述第3下行時隙具有第1下行時隙與所述第1下行時隙之后的m個第2下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 本發(fā)明的第6方面的要點在于,具有第2發(fā)送部(無線終端發(fā)送控制部158),其將確定所述第3下行時隙的信息發(fā)送至所述第1無線終端。 本發(fā)明的第7方面是一種無線基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無線基站在由多個上行時隙、多個下行時隙、位于所述上行時隙之間以及所述下行時隙之間的多個保護時間構成的時間段,將所述多個上行時隙以及所述下行時隙分配給多個無線終端,從而在與所述多個無線終端之間進行信號的傳輸,所述通信控制方法的要點在于,具有如下的步驟所述無線基站接收來自分配了第1上行時隙的第1無線終端的信號的步驟;所述無線基站測定所接收的所述信號的延遲時間的步驟;和所述無線基站在所測定的所述延遲時間為所述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的情況下,將第3上行時隙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的步驟,所述第3上行時隙具有所述第1上行時隙與所述第1上行時隙之后的第2上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并且其最前部比所述第1上行時隙的最前部延遲。
本發(fā)明的第8方面的要點在于,具有所述無線基站在所測定的所述延遲時間為所 述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的情況下,將第3下行時隙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的步驟,所 述第3下行時隙具有已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的第1下行時隙與所述第1下行時隙之后 的第2下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并且其最前部與所述第1下行時隙的最前部一致。
根據本發(fā)明,在無線基站中,可以提高來自無線終端的信號的處理的可靠性。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整體概略結構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 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幀結構的圖。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幀的下行時間段以及上 行時間段的結構的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無線基站的概略結構圖。圖5是本發(fā) 明的實施方式中的無線基站的控制部以及無線通信部的功能模塊結構圖。圖6是表示本發(fā) 明的實施方式中的無線基站的動作的第l流程圖。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無線 基站的動作的第2流程圖。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接收數據的結構的圖。圖9 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無線基站的結合上行時隙的形成次序的圖。圖IO是表示本 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無線基站的結合下行時隙的形成次序的圖。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 施方式中的無線終端的結合上行時隙的形成次序的圖。圖中l(wèi)-無線基站,2A 2D-無線 終端,3-小區(qū),10-無線通信系統(tǒng),102-控制部,103-存儲部,104-有線通信部、106-無線通 信部,108-天線,152-接收處理部,154-延遲時間測定部,156-時隙分配控制部,158-無線 終端發(fā)送控制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具體而言,說明(1)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結 構、(2)無線基站的動作、(3)作用/效果、(4)其他的實施方式。在下面的實施方式的附圖 的記載中,對相同或者類似的部分賦予相同或者類似的符號。
(1)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結構首先,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結構,以 (1. 1)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整體概略結構、(1.2)無線基站的結構的順序進行說明。
(1. 1)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整體概略結構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 10的整體概略結構圖。 如圖1所示,無線通信系統(tǒng)10是PHS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該無線通信系統(tǒng)10含有 無線基站1、無線終端2A、無線終端2B、無線終端2C以及無線終端2D。在圖1中,無線終端 2A至2D,處于無線基站1所提供的小區(qū)3內。無線基站1與無線終端2A至2D通過時分雙 工以及時分復用傳輸信號。 無線基站1在與無線終端2A至2D的通信之前,對這些無線終端2A至2D分配幀 內的下行時隙以及上行時隙。無線終端2A至2D使用所分配的下行時隙接收來自的信號, 使用所分配的上行時隙向無線基站1發(fā)送信號。 圖2是表示幀結構的圖。如圖2所示,幀由下行時間段與上行時間段構成,其中, 下行時間段在下行方向(從無線基站l向無線終端2A至2D的方向)的通信中使用,上行 時間段與該下行時間段連續(xù),并在上行方向(從無線終端2A至2D向無線基站1的方向) 的通信中使用。
圖3是表示幀的下行時間段以及上行時間段的結構的圖。如圖3(a)所示,幀的下 行時間段由4個下行時隙Dl至D4和保護時間DGl至DG4構成。保護時間DGl至DG4位于 下行時隙Dl至D4之間和下行時隙D4的后方。 如圖3 (b)所示,幀的上行時間段由4個上行時隙Ul至U4和保護時間UG1至UG4 構成。保護時間UG1至UG4位于上行時隙Ul至U4之間和下行時隙U4的后方。
再有,下行時隙D1至D4與上行時隙U1至U4具有相同的時間長度。另外,保護時 間DG1至DG4與保護時間UG1至UG4比下行時隙Dl至D4以及上行時隙Ul至U4短。
(1. 2)無線基站的結構接下來,對無線基站1的結構,以(1. 2. 1)無線基站的概略 結構、(1. 2. 2)無線基站的詳細結構的順序進行說明。 (1.2. 1)無線基站的概略結構圖4是無線基站1的概略結構圖。如圖4所示,無線 基站1具有控制部102、存儲部103、有線通信部104、無線通信部106以及天線108。
控制部102例如由CPU構成,控制無線基站1所具備的各種功能。存儲部103例 如由存儲器構成,存儲無線基站1的控制等所使用的各種信息。 有線通信部104在與未圖示的上級網絡中的網關服務器等之間進行通信。無線通 信部106包含RF(射頻)電路、基帶電路等,進行調制以及解調、編碼以及解碼等,并經由天 線108進行無線信號的發(fā)送以及接收。 (1. 2. 2)無線基站的詳細結構下面,對無線基站1的詳細結構,具體的是對控制部 102以及無線通信部106的功能模塊結構進行說明。圖5是無線基站1的控制部102以及 無線通信部106的功能模塊結構圖。 如圖5所示,無線通信部106具有接收處理部152以及延遲時間測定部154。另
外,控制部102具有時隙分配控制部156以及無線終端發(fā)送控制部158。 無線通信部106內的接收處理部152,經由分別分配給無線終端2A至2D的時分復
用通信方式中的上行時隙,接收該無線終端2A至2D所發(fā)送的各信號。 進而,接收處理部152進行所接收的各信號的解調以及解碼從而生成接收數據,
每次都將該接收數據輸出至延遲時間測定部154。 無線通信部106內的延遲時間測定部154輸入各接收數據。進而,延遲時間測定 部154檢測所輸入的各接收數據中含有的獨特碼(UniqueWord, UW)的時間位置。在此,獨 特碼(參照圖8)是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的識別信息。進而,延遲時間測定部154基于 獨特碼的時間位置,測定與該獨特碼相對應的信號的延遲時間。 具體而言,延遲時間測定部154計算獨特碼的時間位置與對于該獨特碼成為所規(guī) 定的基準的時間位置(基準時間位置)的差,作為延遲時間。在此,基準時間位置表示假定 由無線基站1接收的信號中并未發(fā)生延遲的情況下的與該接收信號相對應的接收數據內 的獨特碼的時間位置。 延遲時間測定部154將所測定的延遲時間與獨特碼輸出至控制部102內的時隙分 配控制部156。 所輸出的延遲時間輸入至控制部102內的時隙分配控制部156中。接下來,時隙 分配控制部156判定延遲時間是否為1個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 在延遲時間為1個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的情況下,時隙分配控制部156進一 步確定整數n,該整數n的含義為延遲時間為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的n倍以上并且小于保
7護時間的(n+1)倍(后面,對時隙分配控制部156的說明,還參照圖6的S105)。 確定了整數n的情況下,延遲時間為n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以上,并且小于
(n+1)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 接下來,時隙分配控制部156結合第1上行時隙與n個第2上行時隙從而形成結 合上行時隙,其中的第1上行時隙是指對延遲時間為n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以上并 且小于(n+1)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的信號(延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 在該時間點分配的上行時隙,其中的n個第2上行時隙是指該第l上行時隙之后的連續(xù)的n 個上行時隙。具體而言,時隙分配控制部156形成具有第1上行時隙與n個第2上行時隙 的合計時間長度的結合上行時隙。 再有,在n個第2上行時隙的任意一個已經分配給延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 終端以外的無線終端(其他的無線終端)的情況下,時隙分配控制部156對于其他的無線 終端重新分配第1上行時隙以及n個第2上行時隙以外的上行時隙。由此,n個第2上行 時隙處于未分配的狀態(tài)。之后,時隙分配控制部156形成具有第1上行時隙與n個第2上 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的結合上行時隙。 接下來,時隙分配控制部156使結合上行時隙的最前部比第1上行時隙的最前部 延遲n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由此,設定結合上行時隙的時間長度與定時。
接下來,時隙分配控制部156結合第1下行時隙與n個第2下行時隙從而形成結 合下行時隙,其中的第1下行時隙是指對延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在該時刻所 分配的下行時隙,其中的n個第2下行時隙是指該第1下行時隙之后的連續(xù)的n個下行時 隙。具體而言,時隙分配控制部156形成具有第1下行時隙與n個第2下行時隙的合計時 間長度的結合下行時隙。 另外,在n個第2下行時隙的任意一個已經分配給延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 終端以外的無線終端(其他的無線終端)的情況下,時隙分配控制部156對其他的無線終 端重新分配第1下行時隙以及n個第2下行時隙以外的下行時隙。由此,n個第2下行時 隙處于未分配的狀態(tài)。之后,時隙分配控制部156形成具有第1下行時隙與n個第2下行 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的結合下行時隙。 接下來,時隙分配控制部156使結合下行時隙的最前部與第1下行時隙的最前部 一致。由此,設定結合下行時隙的時間長度與定時。 接下來,時隙分配控制部156將上述的結合上行時隙以及結合下行時隙分配給延 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 接下來,時隙分配控制部156生成含有上行結合數與下行結合數的時隙確定信 息,其中的上行結合數是指構成結合上行時隙的上行時隙的數量,其中的下行結合數是指 構成結合下行時隙的下行時隙的數量。進而,時隙分配控制部156將時隙確定信息與獨特 碼輸出至無線終端發(fā)送控制部158。 無線終端發(fā)送控制部158經由無線通信部106以及天線108,將時隙確定信息發(fā)送 至延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延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可以通過獨特碼 確定。 (2)無線基站的動作下面,對無線基站1的動作進行說明。圖6是表示無線基站1 的動作的第1流程圖,圖7是表示無線基站1的動作的第2流程圖。再有,在下面,在初始狀態(tài)中,設無線基站1對無線終端2A分配了圖3所示的幀內的下行時隙Dl以及上行時隙 Ul。另外,設下行時隙D2至D4與上行時隙U2至U4分別處于未分配的狀態(tài)。
無線終端2A使用所分配的上行時隙Ul,對無線基站1發(fā)送信號。在步驟S101中, 無線基站1內的無線通信部106輸入無線終端2A所發(fā)送的由天線108接收的信號。
在步驟S102中,無線通信部106檢測對信號進行了解調以及編碼從而得到的接收 數據中含有的獨特碼的時間位置。在此,獨特碼的時間位置表示該獨特碼的檢測時刻。
圖8是表示接收數據的結構的圖。圖8所示的接收數據具有240比特的比特長。 該接收數據從最前部順次由4比特長的過渡響應用斜坡時間(,> 7夂< A ) (R) 、2比特 長的起始碼(SS)、6比特長的前同步碼(PR) 、16比特長的獨特碼(UW)、180比特長的信息、 16比特長的CRC(CyclicRedundancy Check :循環(huán)冗余校驗碼)、16比特長的保護時間構成。
再次返回圖6進行說明。在步驟S 103中,無線基站1內的控制部102計算檢測 到的獨特碼的時間位置與對應該獨特碼的基準時間位置的差,作為來自無線終端2A的信 號的延遲時間。 在步驟S104中,控制部102判定來自無線終端2A的信號的延遲時間是否為1個 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在來自無線終端2A的信號的延遲時間小于1個保護時間的時 間長度的情況下,控制部102結束一系列的動作。 另一方面,來自無線終端2A的信號的延遲時間為1個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的 情況下,如圖9(a)所示,來自無線終端2A的信號進入分配給該無線終端2A的第1上行時 隙(在此,為上行時隙U1)以后的第2上行時隙(在此,為上行時隙U2),無線基站1中的信 號處理變得困難。 該情況下,在步驟S105中,控制部102確定延遲時間為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的n 倍以上并且小于保護時間的(n+l)倍的整數n。 之后,轉移至圖7所示的動作,在步驟S201中,控制部102結合第1上行時隙與該 第1上行時隙之后的連續(xù)的n個第2上行時隙,從而形成結合上行時隙。
接下來,在步驟S202中,控制部102使結合上行時隙的最前部比第1上行時隙的 最前部延遲n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 例如,整數n為1的情況下,換句話說,延遲時間為l個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 并且小于2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的情況下,如圖9(b)所示,控制部102結合已分配 給無線終端2A的上行時隙Ul與上行時隙U2,從而形成結合上行時隙。進而,控制部102使 結合上行時隙的最前部比上行時隙Ul的最前部延遲1個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
另外,整數n為2的情況下,換句話說,延遲時間為2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 以上并且小于3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的情況下,如圖9(c)所示,控制部102結合已 分配給無線終端2A的上行時隙Ul與上行時隙U2以及U3,從而形成結合上行時隙。進而, 控制部102使結合上行時隙的最前部比上行時隙U1的最前部延遲2個保護時間的時間長 度。 另外,整數n為3的情況下,換句話說,延遲時間為3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 以上并且小于4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的情況下,如圖9(d)所示,控制部102結合已 分配給無線終端2A的上行時隙Ul與上行時隙U2至U4,從而形成結合上行時隙。進而,控 制部102使結合上行時隙的最前部比上行時隙U1的最前部延遲3個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
再次返回圖7進行說明。在步驟S203中,控制部102結合第1下行時隙與該第1下行時隙之后的連續(xù)的n個第2下行時隙,從而形成具有第1下行時隙與n個第2下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的結合下行時隙。 接下來,在步驟S204中,控制部102,使結合下行時隙的最前部與第1下行時隙的
最前部一致。 例如,整數n為1的情況下,換句話說,延遲時間為l個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并且小于2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的情況下,如圖10(b)所示,控制部102結合已分配給無線終端2A的下行時隙Dl與下行時隙D2,從而形成結合下行時隙。進而,控制部102使結合下行時隙的最前部與圖10(a)所示的下行時隙D1的最前部一致。
另外,整數n為2的情況下,換句話說,延遲時間為2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以上并且小于3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的情況下,如圖10(c)所示,控制部102結合已分配給無線終端2A的下行時隙Dl與下行時隙D2以及D3,從而形成結合下行時隙。進而,控制部102使結合下行時隙的最前部與下行時隙Dl的最前部一致。 另外,整數n為3的情況下,換句話說,延遲時間為3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以上并且小于4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的情況下,如圖10(d)所示,控制部102結合已分配給無線終端2A的下行時隙Dl與下行時隙D2至D4,從而形成結合下行時隙。進而,控制部102使結合下行時隙的最前部與下行時隙Dl的最前部一致。 再次返回圖7進行說明。在步驟S205中,控制部102將上述的結合上行時隙以及結合下行時隙分配給延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2A。之后,無線基站1以結合上行時隙的定時,嘗試接收來自無線終端2A的信號,并且以結合下行時隙的定時向無線終端2A發(fā)送信號。 進而,在步驟S206中,控制部102生成含有上行結合數與下行結合數的時隙確定信息,并發(fā)送至延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2A。 無線終端2A接收時隙確定信息。接下來,無線終端2A基于所接收的時隙確定信息內的上行結合數,確定結合上行時隙。具體而言,無線終端2A形成具有與上行結合數相對應的數量的上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的結合上行時隙。進而,無線終端2A,使結合上行時隙的最前部與已分配給自身的第1上行時隙的最前部一致。 例如,上行結合數為2的情況下,如圖11 (b)所示,無線終端2A形成具有2個上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的結合上行時隙。進而,無線終端2A使結合上行時隙的最前部與圖ll(a)所示的上行時隙U1的最前部一致。 另外,結合數為3的情況下,如圖11 (c)所示,無線終端2A形成具有3個上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的結合上行時隙。進而,無線終端2A使結合上行時隙的最前部與上行時隙Ul的最前部一致。 另外,結合數為4的情況下,如圖ll(d)所示,無線終端2A形成具有4個上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的結合上行時隙。進而,無線終端2A使結合上行時隙的最前部與上行時隙Ul的最前部一致。 另外,無線終端2A基于所接收的時隙確定信息內的下行結合數,變更下行時隙。具體而言,無線終端2A使分配給自身的下行時隙的定時向后方移動比下行結合數少1的數量的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該情況下,無線終端2A也可以將下行時隙擴展為與下行結合數相對應的數量的下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或者,無線終端2A將分配給自身的下行時 隙的時間長度向后方延長比下行結合數少1的數量的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
之后,無線終端2A以結合下行時隙的定時,向無線基站1發(fā)送信號,并且以變更后 的下行時隙的定時,嘗試接收來自無線基站1的信號。 (3)作用/效果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10中,無線終端2A至2D使 用已分配給自身的上行時隙來發(fā)送信號。無線基站l接收該信號,通過解調以及解碼來取 得接收數據。接下來,無線基站l檢測接收數據中含有的獨特碼的時間位置,并測定該獨特 碼的時間位置與基準時間位置的差作為延遲時間。在延遲時間為l個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 以上,進一步是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的n倍以上并且小于保護時間的(n+l)倍的情況下,無 線基站1結合第1上行時隙與n個第2上行時隙從而形成結合上行時隙。接下來,無線基站 1使結合上行時隙的最前部比第1上行時隙的最前部延遲n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并 分配給延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進而,無線基站1生成含有上行結合數的時隙 確定信息,并發(fā)送至延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 由此,在無線基站1中,來自延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的信號將位于結 合上行時隙內,無線基站1可以可靠地處理該信號。 另外,在延遲時間為1個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進一步是保護時間的時間長 度的n倍以上并且小于保護時間的(n+l)倍的情況下,無線基站1結合第1下行時隙與n 個第2下行時隙從而形成結合下行時隙。接下來,無線基站1使結合下行時隙的最前部與 第l下行時隙的最前部一致之后,分配給延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進而,無線基 站1生成含有下行結合數的時隙確定信息,并發(fā)送至延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
由此,無線基站1發(fā)送至延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的信號,可以在該延 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中,位于結合下行時隙內,無線終端可以可靠地處理該信 號。 (4)其他的實施方式如上所述,雖然本發(fā)明通過實施方式進行了敘述,但是并不應 該理解為構成本公開的一部分的論述以及附圖限制了本發(fā)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
公開進行各種代替實施方式、實施例以及應用技術是顯而易見的。 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如圖2以及圖3所示,雖然以上行時間段分割為4個上行時 隙、下行時間段分割為4個下行時隙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即使在分割為更多的上 行時隙以及下行時隙的情況下,也同樣能夠應用本發(fā)明。 本發(fā)明,應該理解為包含在此并未敘述的各種實施方式等。因此,本發(fā)明僅通過該
公開中恰當的權利要求的范圍的發(fā)明確定事項進行限制。產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fā)明的無線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可以在無線基站提高來自各無線終端的信
號的處理的可靠性,作為無線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是有用的。
1權利要求
一種無線基站,在由多個上行時隙、多個下行時隙、位于所述上行時隙之間以及所述下行時隙之間的多個保護時間構成的時間段,將所述多個上行時隙以及所述下行時隙分配給多個無線終端,從而在與所述多個無線終端之間進行信號的傳輸,其特征在于,具有接收部,其接收來自被分配了第1上行時隙的第1無線終端的信號;延遲時間測定部,其測定由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信號的延遲時間;和第1分配控制部,其在由所述延遲時間測定部所測定的所述延遲時間在所述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的情況下,將第3上行時隙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所述第3上行時隙具有所述第1上行時隙與所述第1上行時隙之后的第2上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并且最前部比所述第1上行時隙的最前部延遲。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無線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l分配控制部在由所述延遲時間測定部所測定的所述延遲時間為n個所述保護 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以上并且小于n+l個所述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的情況下,將所述 第3上行時隙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其中,所述第3上行時隙具有所述第1上行時隙與 所述第1上行時隙之后的n個所述第2上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并且最前部比所述第1 上行時隙的最前部延遲了 n個所述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線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發(fā)送部,其將確定所述第3上行時隙的信息發(fā)送至所述第1無線終端。
4.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無線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第2分配控制部,其在由所述延遲時間測定部所測定的所述延遲時間為所述保護 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的情況下,將第3下行時隙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所述第3下行時 隙具有已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的第1下行時隙與所述第1下行時隙之后的第2下行時 隙的合計時間長度,并且最前部與所述第1下行時隙的最前部一致。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線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分配控制部在由所述延遲時間測定部所測定的所述延遲時間為m個所述保護 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以上并且小于m+l個所述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的情況下,將所述 第3下行時隙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其中,所述第3下行時隙具有第1下行時隙與所述 第1下行時隙之后的m個第2下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
6. 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無線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第2發(fā)送部,其將確定所述第3下行時隙的信息發(fā)送至所述第1無線終端。
7. —種通信控制方法,是無線基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無線基站在由多個上行時 隙、多個下行時隙、位于所述上行時隙之間以及所述下行時隙之間的多個保護時間構成的 時間段,將所述多個上行時隙以及所述下行時隙分配給多個無線終端從而在與所述多個無 線終端之間進行信號的傳輸,所述通信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無線基站接收來自被分配了第1上行時隙的第1無線終端的信號的步驟; 所述無線基站測定所接收的所述信號的延遲時間的步驟;禾口所述無線基站在所測定的所述延遲時間為所述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的情況下,將 第3上行時隙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的步驟,所述第3上行時隙具有所述第1上行時隙 與所述第1上行時隙之后的第2上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并且最前部比所述第1上行時 隙的最前部延遲。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無線基站在所測定的所述延遲時間為所述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的情況下,將第3下行時隙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的步驟,所述第3下行時隙具有已分配給所述第1無線終端的第1下行時隙與所述第1下行時隙之后的第2下行時隙的合計時間長度,并且最前部與所述第1下行時隙的最前部一致。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無線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可以提高來自無線終端的信號的處理的可靠性。無線基站(1),測定來自無線終端的信號的延遲時間。在延遲時間為1個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以上,進而是保護時間的時間長度的n倍以上并且小于保護時間的(n+1)倍的情況下,無線基站(1),結合第1上行時隙與n個第2上行時隙,從而形成結合上行時隙。接下來,無線基站(1)使結合上行時隙的最前部比第1上行時隙的最前部延遲n個保護時間的合計時間長度之后,分配給延遲超過信號的發(fā)送源的無線終端。
文檔編號H04B7/26GK101789844SQ20101010813
公開日2010年7月28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月28日
發(fā)明者片桐慎吾 申請人:京瓷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