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方法及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一種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方法及系統(tǒng)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方法及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網絡附著(Attach)是指終端設備在使用網絡提供的各種業(yè)務和服務前,向網絡進行注冊登記的過程。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 IoT)是一個功能性網絡,可能包括局部通信的無線傳感器網絡、超寬帶、射頻識別或者無線局域網絡,還可能包括遠程通信需要依賴的移動通信網絡或互聯網。物聯網終端在進行網絡附著時,當不需要遠程通信時,使用局域網或/短距無線網絡定義的地址/標識和協議進行局部通信,在需要進行遠程通信時,使用移動通信網絡/互聯網定義的地址/標識和協議接入移動通信網絡/互聯網進行通信。這樣,一個同時處于局域網/短距無線網絡和移動通信網絡/互聯網的終端,就有可能被分配兩個地址/標識,導致網絡地址/標識空間的浪費。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方法,旨在解決現有物聯網終端在進行網絡附著時,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網絡使用不同網絡分配不同的網絡地址或者標識,導致網絡地址或者標識空間浪費的問題。
本發(fā)明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網絡側設備接收終端發(fā)送的網絡附著Attach請求信息,所述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該終端在蜂窩通信網絡中的物聯網國際移動用戶標識IoT IMSI和該終端在短距無線網絡中的物聯網標識IoT ID ;
網絡側設備根據所述IoT IMSI判定所述終端為物聯網終端,并根據所述IoT ID 將該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
一種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移動性管理實體MME接收物聯網終端在去附著后重新發(fā)送的Attach請求信息,所述重新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舊的全球唯一臨時用戶標識⑶TI ;
所述MME根據所述⑶TI定位到去附著前服務于該物聯網終端的舊MME或者通用分組無線業(yè)務服務支持節(jié)點SGSN,并向該舊MME或者SGSN發(fā)送IoT ID請求信息,所述IoT ID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該GUTI ;
所述MME在接收到舊MME或者SGSN返回的錯誤信息后,向所述物聯網終端發(fā)送 IoT ID請求信息,并接收所述物聯網終端返還的IoT ID;
所述MME根據所述IoT ID,通過預先設置的IoT Server將該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用于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網絡側設備,包括
接收單元,用于接收終端發(fā)送的網絡附著Attach請求信息,所述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該終端在蜂窩通信網絡中的物聯網國際移動用戶標識IoT IMSI和該終端在短距無線網絡中的物聯網標識IoT ID;
接入單元,用于根據所述IoT IMSI判定所述終端為物聯網終端,并根據所述IoT ID將該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
一種用于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網絡側設備,包括
接收單元,用于接收物聯網終端在去附著后重新發(fā)送的Attach請求信息,所述重新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舊的全球唯一臨時用戶標識⑶TI ;
第一請求單元,用于根據所述GUTI定位到去附著前服務于該物聯網終端的舊MME 或者通用分組無線業(yè)務服務支持節(jié)點SGSN,并向該舊MME或者SGSN發(fā)送IoT ID請求信息, 所述IoT ID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該⑶TI ;
第二請求單元,用于在接收到舊MME或者SGSN返回的錯誤信息后,向所述物聯網終端發(fā)送IoT ID請求信息,并接收所述物聯網終端返還的IoT ID ;
接入單元,用于根據所述IoT ID,通過預先設置的IoT Server將該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
從上述技術方案中可以看出,本發(fā)明實施例只需根據物聯網終端的標識IoT ID將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避免了現有物聯網終端在進行網絡附著時,需要針對不同網絡使用不同網絡分配的不同標識,造成網絡標識空間浪費的問題。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方法的實現流程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的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方法的實現流程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三提供的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過程的示意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四提供的用于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網絡側設備的組成結構圖;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五提供的用于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網絡側設備的組成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終端發(fā)送Attach請求信息,并根據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的 IoT IMSI判定所述Attach請求信息終端為物聯網終端,根據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的IoT ID將所述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使得物聯網終端在進入不同的網絡時,只需根據IoT ID進行網絡附著,避免了現有物聯網終端在進行網絡附著時,需要針對不同網絡使用不同網絡分配的不同標識,造成網絡標識空間浪費的問題。
為了說明本發(fā)明所述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進行說明。
實施例一
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方法的實現流程,該方法過程詳述如下
在步驟SlOl中,網絡側設備接收終端發(fā)送的網絡附著Attach請求信息,所述 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該終端在蜂窩通信網絡中的物聯網國際移動用戶標識IoT IMSI 和該終端在短距無線網絡中的物聯網標識IoT ID。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網絡側設備包括移動性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網絡側設備接收終端發(fā)送的網絡附著Attach請求信息。具體的是,網絡側設備通過基站的轉發(fā)接收所述終端發(fā)送的Attach請求信息。
其中,所述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有預設的物聯網國際移動用戶標識(Internet of Thing 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IoT IMSI)以及該物聯網終端標識(IoT ID)。IoT IMSI集合為MSI集合中的一個特殊集合,每個IoIIMSI是專用標識,用于供一個物聯網終端接入蜂窩通信網絡使用。網絡設備可基于一個終端的發(fā)送的IoT IMSI 確定該終端是一個物聯網終端。
所述IoT ID包括但不局限于該物聯網終端在物聯網應用中的標識,或者該物聯網終端在局域網或者短距網中的標識。
在步驟S102中,網絡側設備根據所述IoT IMSI判定所述終端為物聯網終端,并根據所述IoT ID將該該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
在本實施例中,網絡側設備根據所述IoT IMSI判斷所述Attach請求信息終端是否為物聯網終端,在所述終端為物聯網終端時,根據所述IoT ID將該該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具體的是,網絡側的MME根據所述IoT MSI判斷所述Attach請求信息終端為物聯網終端,在所述終端為物聯網終端時,根據所述IoTID,將該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
本發(fā)明實施例只需根據IoT ID進行網絡附著,避免了現有物聯網終端在進行網絡附著時,需要針對不同網絡使用不同網絡分配的不同標識,造成網絡標識空間浪費的問題。
實施例二
圖2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的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方法的實現流程,該方法過程詳述如下
在步驟S201中,移動性管理實體MME接收物聯網終端在去附著后重新發(fā)送的 Attach請求信息,所述重新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舊的全球唯一臨時用戶標識⑶TI。
在本實施例中,當所述物聯網終端在去附著后需要重新發(fā)起網絡附著請求信息,且所述重新附著請求信息中只攜帶有舊的全球唯一臨時標識(Old 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Identity, old⑶TI),即所述物聯網終端只使用全球唯一臨時用戶標識⑶TI標識自己,且在去附著后MME發(fā)生了改變時,新的移動性管理實體MME通過基站的轉發(fā)接收所述物聯網終端在去附著后重新發(fā)送的Attach請求信息。
在步驟S202中,所述MME根據所述GUTI定位到去附著前服務于該物聯網終端的舊MME或者通用分組無線業(yè)務服務支持節(jié)點SGSN,并向該舊MME或者SGSN發(fā)送IoT ID請求信息。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IoT ID請求信息中攜帶有所述全球唯一臨時用戶標識 (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Identity, GUTI);所述 IoT ID 包括該物聯網終端在物聯網應用中的標識,或者該物聯網終端在局域網或者短距無線網中的標識。
在本實施例中,舊MME或者通用分組無線業(yè)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服務支持節(jié)點(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 SGSN)接收所述IoTID請求信息,并根據所述IoT ID請求信息中攜帶的GUTI,確定自身存儲的物聯網終端的上下文,從該上下文中查找與該物聯網終端對應的IoT ID,在查找到該IoT ID時,將所述IoT ID返還給所述移動性管理實體MME,并執(zhí)行步驟S204 ;在未查找到該物聯網終端對應的IoT ID時,S卩舊MME 或者SGSN無法識別該物聯網終端,返回錯誤信息,并執(zhí)行步驟S203。
在步驟S203中,所述MME在接收到舊MME或者SGSN返回的錯誤信息時,向所述物聯網終端發(fā)送IoT ID請求信息,并接收所述物聯網終端返還的IoTID。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物聯網終端在接收到所述IoT ID請求信息后,將攜帶的IoT ID發(fā)送給所述MME。
在步驟S204中,所述MME根據所述IoT ID,通過預先設置的對應的物聯網服務器 IoT Server將所述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
在本實施例中,當物聯網終端使用全球唯一臨時用戶標識GUTI標識自己時,仍可通過獲取該物聯網終端的IoT ID進行網絡附著,有效避免網絡標識空間的浪費,緩解現有網絡標識空間不足的壓力。
實施例三:
圖3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三提供的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方法的示意圖,其過程詳述如下
1、UE向基站(eNodeB)發(fā)送網絡附著請求(Attach Request)消息。其中,Attach Request消息中攜帶有IoT MS1、物聯網終端標識(IoT ID)等。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IoT IMSI對所述UE進行身份辨別,判斷所述UE是否為物聯網終 端。
2、eNodeB 發(fā)送 Sl-MME 接口控制消息(S1-MME control message),其中 Sl-MME 接口是指eNodeB與MME之間的控制平面接口,即eNodeB將初始UE消息(Initial UE message)發(fā)送到新的MME (new MME),此消息中包含有Attach Request消息。后續(xù)MME可按照之前的方法執(zhí)行對物聯網終端的附著。如果Attach Request消息中不包含IoT ID,則 MME可執(zhí)行如下操作。
3、如果UE使用⑶TI進行標識,而且在去附著(detach)之后MME發(fā)生了改變,當 UE再次發(fā)起網絡附著請求信息時,所述請求信息中只攜帶有舊的全球唯一臨時標識(Old 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Identity, old GUTI),新的 MME 根據 GUTI 向舊的 MME 或通用分組無線業(yè)務服務(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支持節(jié)點(SGSN, 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 (old MME/SGSN)發(fā)送標識請求(Identification Request)消息,舊的MME或SGSN接收到Identification Request消息后,在自身存儲的物聯網終端上下文中查找與該物聯網終端對應的IoT ID,在查找到該IoT ID時,向新的MME回復標識響應 (Identification Response)消息,其中所述消息中含有所述IoT ID以及請求接入的網絡信息;在未查找到時,向新的MME返回錯誤信息。
4、若新的MME及舊的MME或SGSN均不能識別此UE,則新的MME發(fā)送身份請求 (Identity Request)消息給 UE,請求 UE 提供其 IoT ID, UE 收到 Identity Request 消息后,回復身份響應(Identity Response)消息給新的MME,其中含有IoT IMSI以及IoT ID。
5a、根據條件,新的MME根據所述IoT ID執(zhí)行必要的安全操作(Authentication/Security),如入網認證、UE的加解密等。
5b、新的MME獲取UE的移動終端標識(ME Identity),并向設備標識寄存器 (EIR, 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發(fā)送移動終端標識核實請求(ME Identity Check Request)消息,其中包含 UE 的 ME Identity、IoT IMSI, IoT ID, EIR 收到該 ME Identity Check Request消息后,向新的MME回復移動終端標識核實確認(ME Identity Check Ack) 消息,其中含有核實結果(Result)。
6、如果UE在Attach request消息中設置了加密選項轉移標識(Ciphered Options Transfer Flag),則在網絡激活加密后,新的MME通過發(fā)送加密選項請求 (Ciphered Options Request)消息,即 ESM Information Request (演進的會話管理信息請求)消息(該消息是在TS24. 301標準中定義的,等價于TS23. 401標準中定義的Ciphered Options Request 消息),向 UE 請求獲取協議配置選項(PC0, protocol Configuration Options)信息和/或接入點名稱(APN)信息。UE收到Ciphered Options Request消息后,回復加密選項響應(Ciphered Options Response)消息(TS23. 401中定義),即ESM Information Response (演進的會話管理信息響應)消息(該消息是在TS24. 301標準中定義的,等價于Ciphered Options Response消息)給新的MME,以提供PCO和/或APN。
7、若新的MME發(fā)現此UE有激活的承載上下文(Active Bearer Contexts),則新的 MME發(fā)送刪除承載請求(Delete Bearer Request)消息給相關的網關(GW),其中含有刪除承載的原因和隧道端點標識(TEID,Tunnel End Point Identifier),用以刪除這些承載上下文,相關的網關(GWs)回復刪除承載響應(Delete Bearer Response)淌息給新的MME,其中含有隧道端點標識(TEIDs)。若策略與計費規(guī)則 功能(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被部署了,則I3DN GW在IoT Server的協助下,調用IP連接網會話結束(IP-CAN Session Termination)過程指示資源的釋放。
8、如果detach之后UE更換了 MME,或者在MME中沒有UE有效的簽約上下文,或者 UE對應的ME標識發(fā)生了改變,或者UE提供了一個IoT IMSI或不能指示MME上的有效上下文的舊的⑶TI,貝U新的MME向歸屬簽約用戶服務器(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發(fā)送更新位置請求(Update Location Request)消息。Update Location Request 消息中含有MME 標識(MME Identity),IoT IMSI,MEIdentity, IoT ID、MME 能力、更新類型(Update Type)等。
9、HSS向舊的MME或SGSN發(fā)送取消位置(Cancel Location)消息,其中包括IoT ID 和取消類型(Cancellation Type)。舊的 MME 或 SGSN 收到 Cancel Location 消息后,向 HSS回復取消位置確認(Cancel Location Ack)消息。
10、若舊的MME/SGSN發(fā)現此UE有激活的承載上下文(Active Bearer Contexts), 則舊的MME/SGSN發(fā)送刪除承載請求(Delete Bearer Request)消息給相關的GW,用以請求刪除這些承載上下文,其中包括刪除原因(Cause)和TEID。相關的GW收到該Delete BearerRequest消息之后,回復刪除承載響應(Delete Bearer Response)消息給舊的MME/ SGSN,其中包含TEID。若PCRF被部署了,則TON Gff在IoT Server協助下,執(zhí)行IP-CAN Session Termination過程,指示資源已經被釋放。
11、HSS向新的MME發(fā)送更新位置確認(Update Location Ack)消息,用于響應Update Location消息。其中Update Location Ack消息包含IoT ID和簽約數據(Subscription data)。
12、新的MME選擇一個服務網關(Serving GW),為物聯網終端相關的缺省承載(Default Bearer)分配EPS Identity,然后向選擇的Serving GW發(fā)送創(chuàng)建會話請求 (Create Session Request),所述會話請求中包含IoT ID、分組數據網關地址(PDN GW address)等。
13、Serving GW在演進分組系統(tǒng)承載(EPS Bearer)表中創(chuàng)建一個實體,并向PDN GW發(fā)送Create Session Request (包含IoT ID等),所述PDN GW的地址是由前一步的PDN GW的地址指示的。
14、如果配置了動態(tài)PCC,并且移交指示沒有出現,則PDN GW在IoTServing的協助下,執(zhí)行IP連接網會話建立(IP-CAN Session Establishment)過程,獲取物聯網終端默認的 PCC。PDN GW 向 PCRF 提供上一步接收到的 IoT ID, Default EPS Bearer QoS 等參數。
15^ PDN GW在其EPS承載上下文(EPS Bearer Context)表中創(chuàng)建一個實體,生成一個命令ID (Charging ID),并向Serving GW反饋創(chuàng)建會話響應消息(Create Session Response),所述響應消息包括 EPS Bearer QoS、Charging ID 等。
16、Serving GW 向新的 MME 反饋 Create Session Response 信息,所述信息包括 PDN 類型、PDN 地址、EPS Bearer QoS、Charging ID 等。
17、新的MME發(fā)送附著接受(Attach Accept)消息給eNodeB 其中,Attach Accept 消息中包含APN、(;UT1、PDN Type、PDN地址(PDN Address)、EPS承載標識、會話管理請求 (Session Management Request)、協議配置選項(Protocol Configuration Options)、NAS sequence Bumber、NAS-MAC 等。
Attach Accept 消息包含在一個 SI—MME control 消息(S1-MME 接口控制消息) 中,即包含在初始上下文 建立請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中。此SI—MME control控制消息包含有EPS Bearer Identity和服務網關(Serving GW)為該EPS Bearer Identity所標識的EPS承載所分配的S1-U接口的上行IP地址及TEID。
18、eNodeB發(fā)送無線資源控制連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給 UE,其中包含 EPS 無線承載標識(EPS Radio Bearer Identity),并且 AttachAccept 消息也被包含在此RRC消息中傳送給UE。
19、UE發(fā)送無線資源控制連接重配置完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給 eNodeB。
20、eNodeB發(fā)送初始上下文設置響應(Initial Context Response)消息給新的 MME,其中包含eNodeB分配的S1-U接口(即eNodeB與服務網關Serving GW之間的用戶平面接口 )的下行IP地址和TEID。
21、UE發(fā)送直接轉移(Direct Transfer)消息給eNodeB,此消息包含附著完成 (Attach Complete)消息。該 Attach Complete 消息中包含EPS Bearer Identity、NAS sequence number、NAS-MAC 等。
22、eNodeB 向新的 MME 傳遞 Attach Complete 消息。
上述Attach過程完成后,UE便可以通過eNodeB連接到物聯網,并通過eNodeB與物聯網中的其它終端設備進行通信。
實施例四:
圖4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四提供的用于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網絡側設備的組成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發(fā)明實施例相關的部分。
該網絡側設備包括接收單元41以及接入單元42
所述接收單元41用于接收終端發(fā)送的網絡附著Attach請求信息,所述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該終端在蜂窩通信網絡中的物聯網國際移動用戶標識IoT IMSI和該終端在短距無線網絡中的物聯網標識IoT ID;
所述接入單元42用于根據所述IoT IMSI判定所述終端為物聯網終端,并根據所述IoT ID將該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
具體 的是,所述接收單元41用于通過基站的轉發(fā)接收所述終端發(fā)送的Attach請求信息。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IoT ID包括該物聯網終端在物聯網應用中的標識,或者該物聯網終端在局域網或者短距網中的標識,所述IoT MSI為MSI集合中的一個專用標識,用于供所述物聯網終端接入蜂窩通信網絡使用,所述網絡側設備是移動性管理實體MME。
本實施例提供的用于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網絡側設備可以使用在前述對應的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方法中,詳情參見上述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方法實施例一、三的相關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實施例五
圖5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五提供的用于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網絡側設備的組成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發(fā)明實施例相關的部分。
該網絡側設備包括接收單元51、第一請求單元52、第二請求單元53以及接入單元 54
所述接收單元51用于接收物聯網終端在去附著后重新發(fā)送的Attach請求信息, 所述重新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舊的全球唯一臨時用戶標識⑶TI ;
所述第一請求單元52用于根據所述GUTI定位到去附著前服務于該物聯網終端的舊MME或者通用分組無線業(yè)務服務支持節(jié)點SGSN,并向該舊MME或者SGSN發(fā)送IoT ID請求信息,所述IoT ID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該GUTI ;
所述第二請求單元53用于在接收到舊MME或者SGSN返回的錯誤信息后,向所述物聯網終端發(fā)送IoT ID請求信息,并接收所述物聯網終端返還的IoT ID;
所述接入單元54用于根據所述IoT ID,通過預先設置的IoT Server將該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
具體的是,所述接收單元51用于通過基站的轉發(fā)接收所述物聯網終端在去附著后重新發(fā)送的Attach請求信息。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IoT ID包括該物聯網終端在物聯網應用中的標識,或者該物聯網終端在局域網或者短距網中的標識,所述網絡側設備是移動性管理實體MME。
本實施例提供的用于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網絡側設備可以使用在前述對應的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方法中,詳情參見上述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方法實施例二、三的相關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物聯網終端發(fā)送網絡附著Attach請求信息,并根據 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的IoT IMSI判定所述Attach請求信息終端為物聯網終端,根據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的IoT ID將該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使得物聯網終端在進入不同的網絡時,只需根據IoT ID進行網絡附著,避免了現有物聯網終端在進行網絡附著時,需要針對不同網絡使用不同網絡分配的不同標識,造成網絡標識空間浪費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 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網絡側設備接收終端發(fā)送的網絡附著Attach請求信息,所述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該終端在蜂窩通信網絡中的物聯網國際移動用戶標識IoT IMSI和該終端在短距無線網絡中的物聯網標識IoT ID ; 網絡側設備根據所述IoT IMSI判定所述終端為物聯網終端,并根據所述IoT ID將該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oTID包括該物聯網終端在物聯網應用中的標識,或者該物聯網終端在局域網或者短距無線網中的標識。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絡側設備接收終端發(fā)送的Attach請求信息包括 網絡側設備通過基站的轉發(fā)接收所述終端發(fā)送的Attach請求信息。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絡側設備是移動性管理實體MME。
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oTIMSI為IMSI集合中的一個專用標識,用于供所述物聯網終端接入蜂窩通信網絡使用。
6.一種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移動性管理實體MME接收物聯網終端在去附著后重新發(fā)送的Attach請求信息,所述重新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舊的全球唯一臨時用戶標識⑶TI ; 所述MME根據所述GUTI定位到去附著前服務于該物聯網終端的舊MME或者通用分組無線業(yè)務服務支持節(jié)點SGSN,并向該舊MME或者SGSN發(fā)送IoT ID請求信息,所述IoT ID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該GUTI ; 所述MME在接收到舊MME或者SGSN返回的錯誤信息后,向所述物聯網終端發(fā)送IoT ID請求信息,并接收所述物聯網終端返還的IoT ID ; 所述MME根據所述IoT ID,通過預先設置的IoT Server將該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oTID包括該物聯網終端在物聯網應用中的標識,或者該物聯網終端在局域網或者短距無線網中的標識。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性管理實體MME接收物聯網終端在去附著后重新發(fā)送的Attach請求信息包括 移動性管理實體MME通過基站的轉發(fā)接收所述物聯網終端在去附著后重新發(fā)送的Attach請求信息。
9.一種用于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網絡側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單元,用于接收終端發(fā)送的網絡附著Attach請求信息,所述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該終端在蜂窩通信網絡中的物聯網國際移動用戶標識IoT IMSI和該終端在短距無線網絡中的物聯網標識IoT ID; 接入單元,用于根據所述IoT IMSI判定所述終端為物聯網終端,并根據所述IoT ID將該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網絡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IoTID包括該物聯網終端在物聯網應用中的標識,或者該物聯網終端在局域網或者短距無線網中的標識。
11.如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網絡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單元,用于通過基站的轉發(fā)接收所述終端發(fā)送的Attach請求信息。
12.如權利要求9-11中任一項所述的網絡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絡側設備是移動性管理實體MME。
13.如權利要求9-12中任一項所述的網絡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IoIIMSI為MSI集合中的一個專用標識,用于供所述物聯網終端接入蜂窩通信網絡使用。
14.一種用于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網絡側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單元,用于接收物聯網終端在去附著后重新發(fā)送的Attach請求信息,所述重新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舊的全球唯一臨時用戶標識⑶TI ; 第一請求單元,用于根據所述GUTI定位到去附著前服務于該物聯網終端的舊MME或者通用分組無線業(yè)務服務支持節(jié)點SGSN,并向該舊MME或者SGSN發(fā)送IoT ID請求信息,所述IoT ID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該GUTI ; 第二請求單元,用于在接收到舊MME或者SGSN返回的錯誤信息后,向所述物聯網終端發(fā)送IoT ID請求信息,并接收所述物聯網終端返還的IoT ID ; 接入單元,用于根據所述IoT ID,通過預先設置的IoT Server將該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網絡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IoTID包括該物聯網終端在物聯網應用中的標識,或者該物聯網終端在局域網或者短距無線網中的標識。
16.如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網絡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單元,用于通過基站的轉發(fā)接收所述物聯網終端在去附著后重新發(fā)送的Attach請求信息。
17.如權利要求14-16中任一項所述的網絡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絡側設備是移動性管理實體MME。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適用于通信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物聯網終端網絡附著的方法及系統(tǒng),所述方法包括網絡側設備接收終端發(fā)送的網絡附著Attach請求信息,所述Attach請求信息中攜帶有該終端在蜂窩通信網絡中的物聯網國際移動用戶標識IoT IMSI和該終端在短距無線網絡中的物聯網標識IoT ID;網絡側設備根據所述IoT IMSI判定所述終端為物聯網終端,并根據所述IoT ID將該物聯網終端接入網絡。本發(fā)明使得物聯網終端在進行網絡附著時,只需根據IoT ID接入網絡,避免了網絡標識空間的浪費。
文檔編號H04W8/02GK103002428SQ20111027362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15日
發(fā)明者張向東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